‘壹’ 印度做什么赚钱
印度赚钱的主要途径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
在信息技术领域,印度以其强大的软件开发和外包服务能力而闻名。许多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都依赖印度的IT专业人才来完成软件开发、数据维护等项目。这也催生了如Infosys、Wipro等印度本土的IT巨头。
制造业也是印度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汽车、化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行业在印度都有显着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如塔塔汽车公司生产的Nano车型,一度成为全球最便宜的汽车,显示了印度在低成本制造方面的实力。
农业方面,印度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稻谷、小麦、棉花、糖类作物等都是印度的重要农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
服务业在印度经济中也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旅游和金融服务。印度的旅游业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收益。同时,随着印度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规范化,金融服务也成为了印度赚钱的一个重要渠道,包括银行、保险、资本市场等多个领域。
‘贰’ 小看了!小米在印度其实真不简单,本地人都把它当自主品牌了
关于小米在印度被罚一事,我想大家已经有所耳闻了,印度执法局给出的理由是,小米集团以假冒支付版权费的方式非法汇款给外国实体,所以当局已从小米集团在印度当地的银行账户扣押了555.127亿印度卢比,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48.06亿元人民币,这笔钱看起来确实不小。
为此,小米官方也迅速做出了回应,称印度公司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都是合法且真实的。小米印度公司支付的这些版税均用于小米印度版本产品中所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对小米印度来说,支付此类版税是合法的商业行为。
一句话就是,印度小米公司向中国小米公司支付版权的费用,这个理应是合法的,所以有很多国内网友认为,这么明显的特征,为什么印度当局却分不清楚了呢?
今天在无意间看到了一个知名大V发布的动态,说小米在印度一共开有7家工厂,销量在印度排在了第一,而且收益快跟上国内对半了,虽然这几年国内有几家手机品牌都被印度罚过,但他们仍然愿意留在印度,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印度确实能够赚到钱,并且他还说,印度人罚款很讲究分寸,你赚他100,他只罚你50,所以即便被罚了,依然可以赚到钱。
为了搞清楚小米在印度的生产规模,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发现小米在印度还真不简单。
2014 年,小米与印度本土电商 Flipkart 合作,把国内限时抢购的营销模式,全盘复制到了印度,在很短的时间里,小米就成为了印度一个很有知名度的品牌。
2015 年,小米与富士康联合建厂,实施在印度本土化生产,截至目前 小米在印度一共开有 7 家工厂,在全印度所销售的小米手机,几乎全部来自印度本土工厂。
2021 年,在印度几大主流品牌中,小米手机就占据了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超过了三星,位列第一。
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人口福利,在印度有将近7亿多人口低于30岁,他们有着跟我们相同的线上消费习惯,根据IDC的数据显示,通过Flipkart,和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印度销出去的智能手机几乎有一半出自于线上直供模式。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手机为什么在印度那么畅销呢?
原来,小米为了深度契合印度市场,不但把性价比做到了极致,还在系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操作系统不但可以支持多种印度语言,同时还配置了铁路一卡通快捷功能;为了减少印度高温潮湿气候对手机造成的影响,小米还将手机的接口处加厚了涂层,在充电设计上,小米还对手机充电部分特别加上了稳压电路,以应对印度本土电压不稳的问题。
因此,印度人对小米是非常认可的,由于小米手机普及率实在太高了,也让很多本土市民把小米误当成了印度的自主品牌。
由此可见,小米在印度做得风声水起,根本没有理由,为了那么一点费用而违反当地的《外汇管理法》,要我说这起罚款,顶多就是一场合理的“误会”罢了,
‘叁’ 历史上比国家还强大的的“东印度公司”,到底是个什么公司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披着贸易的流氓公司,主要是靠剥削殖民地而获得财富。
在十七世纪的时候,有许多西方强国看到荷兰通过殖民能为自己国家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所以这些国家纷纷效仿荷兰,开始对印度等国进行殖民统治,压榨他们获得大量财富。
东印度公司就是通过征服一个弱小的国家,将其变成自己的殖民地,然后低价收购当地的特色产品,将其以高价卖给欧洲国家赚取差价的方法,一步一步积累自己的财富。甚至更过分的是将那些鸦片卖给亚洲国家,以获取巨大的利益。
‘肆’ 为什么当时东印度公司那么厉害,能养的起武装部队
几十年的时间里,在东南亚、印度的东西海岸、波斯湾都设立了这样的据点,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地区贸易布局。除此之外,东印度公司还将海洋作为中心,沿岸挑选一些合适的地方作为自己的贸易据点,最后逐渐形成一套巨大的贸易网络,把自己融入整个印度洋、东南亚和西亚的贸易。而这,就是它借助当地贸易的支点。第二:自己得有实力如果自己没有一定的实力,那么即便是支点找的再好,也很难存活下去。但是东印度公司在这一点上绝对没有问题。因为它除了资本雄厚,还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说,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和它的军事是分不开的。要知道,当时的英国商船可不是一般的民用船只,而是配备的有几十门大炮的“军用船”,所以从做生意转化为打仗,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配备这些武器也并非是对抗当地人,而是葡萄牙人。因为此时的葡萄牙人已经到了这个地方,手里拥有着很多的贸易资源,但只要打仗的话,就可以把他们给弄走。当地人是怕葡萄牙人的,英国人只要将葡萄牙人打败,那么就会对当地人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这时候做生意也就是相对容易一些了。所以我们最后可以看到,东印度公司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二三十年就形成这么成功的贸易扩展,除了本身先进的制度以外,借助已有的贸易结构也是它成功的一大秘诀。但是在借力的同时自己还得拥有支点和实力,否则也很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