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底层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穷困悲惨吗
是的,印度的贫富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因为种姓制度,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是非常悲惨的,基本的生存都很困难。
Ⅱ 印度人怎么样
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约18050 万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贾斯坦邦、 哈里亚纳邦、 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 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 “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一般认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纪左右迁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与当地达罗毗荼人的混血后裔,故有人称之为“雅利安-达罗毗荼人”。肤色从浅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层较白,下层较黑。系由许多族源相同、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区性民族集团组成。印度并不把他们作为一个民族看待。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语,其中包括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均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印地语以天城字体的梵文字母为基础,包含较多梵语词汇,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乌尔都语则是在莫卧儿王朝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既有印地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又有土耳其语和其他语言的词汇。其书面语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公元前 7世纪在吠陀教基础上形成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司万能和婆罗门至上;把人分成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工商业者)和首陀罗(无技术的劳动者)四大种姓,并另有贱民等级。尔后,又由4大种姓演变出许多亚种姓。种姓之间界线森严,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纪,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形成目前的印度教,为大多数南亚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纪,作为反婆罗门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兴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纪印度教复兴,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挤,但在亚洲其他地区得到广泛传播。耆那教目前信徒虽少,但还有相当势力。早期商人带来伊斯兰教。随着12世纪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兰教势力越来越大,至16世纪占据统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种姓制度影响,穆斯林中也有等级之分(有人称之为“族姓”),分为赛义德、谢克、穆格尔等,但等级界线不及印度教种姓那么严格。
印度斯坦人历史悠久,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间写成《吠陀》,成为婆罗门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后来成书的还有 《奥义书》、 《往世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经,流传至今,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在天文、 历算、 医学、音韵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与中国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张骞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纪及以后,中国高僧法显、玄奘曾游学其地,许多印度僧人也曾前来中国讲经。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组成。印度教徒实行种姓内婚,多为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下,寡妇不许再嫁。寡妇殉葬之事,至今时有发生。印度教徒一般采用火葬,余烬投河。恒河是印度教的圣河,认为骨灰投入圣河是人生最好的归宿,可来世得福。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长途跋涉来到恒河岸边,等待最后时刻的降临。男子一般穿无领长袖宽衣,下着围裤或着宽大衣裤。妇女上穿浅色开襟短袖紧身衣,下围彩色纱丽,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纱丽与紧身衣之间袒露一段腰身。妇女首饰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饰。
印度斯坦人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统治。1757年爆发印度和英国的普拉西大战,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占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与全国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义。1947年印度斯坦人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获得独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实行种姓服务制度,按传统职业分工。恒河地区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北部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 大麦和豆类;南部种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厂、矿山做工;手工纺织普遍,以棉纺、刺绣及金属制品等精巧手工艺着称于世。近年来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但在农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农经济。
Ⅲ 印度的面积不太大,人口却那么多,是怎么做到可以住下这么多人的
印度能生存多达十三亿的人口,跟其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有直接关系,比如我国同样是人口大国,但是地形地貌却丰富多样,沙漠隔壁高原人口稀少并不宜居住,但印度却不同。
03、印度几乎全民信教,无论是印度教还是佛教都是鼓励生育,且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
印度国家也是一夫多妻制度,并且相当的重男轻女,生不到儿子就多娶一名妻子,直到生到男孩子为止,而且还不止要生一个。这样一来就有一个丈夫和几个孩子老婆一起住一个房子的情况了。一个家庭这样算下来至少有十几口人,这就是为什么印度那么点面积能有那么多人口的原因,这种例子还可以参考孟加拉国,十几万平方公里住了1亿多人,这个人口密度比印度还夸张。
Ⅳ 印度孟买贫民窟感染过半,为何情况会如此严重
因为平民窟里面的居民很多,且由于住宿条件差,没有办法进行隔离措施,许多人都挤在一个小地方,就导致病毒的传播速度很快,且由于那里医疗卫生条件也不好,居住在那里的都是贫穷的人,也没有钱能够去看病,所以一旦少部分人开始感染,那么就会导致贫民窟里面出现一条病毒传播链。
其次,贫民窟的医疗设施不好也是造成感染人数这么多的一个因素,据说在贫民窟里的一般都是印度最穷的人,他们哪里有什么钱财可以进行隔离措施,可能连买口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浪费钱,并且一旦患病那就只能等死,他们没有钱才去接受那些昂贵的药物治疗,也没有钱能够去分到那些珍贵的医院床位。并且即使是在贫民窟建立一个医院,那他也适合贫民窟混在一起,无非就是导致交叉感染而已,所以贫民窟里面的感染人数才会这么多。
Ⅳ 给我讲讲印度达哈维贫民窟的一些常识
[编辑本段]简介达哈维是孟买规模最大的贫民窟,这里的面积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数达百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片中提到的贫民窟即是印度达哈维贫民窟。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印度孟买的达哈维——亚洲最大的贫民窟,正在成为旅游者眼中的新兴旅游热点。 [编辑本段]现象孟买有近2000个大大小小的贫民窟,达哈维是规模最大的。这里的面积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数却达百万。达哈维地区的边缘地带位于垃圾堆上。居住在这里的男人们三三两两地蹲在地上晒太阳,小狗们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所形成的一个个“小山”间四处追逐,狭窄而繁忙的街道内传出阵阵潮湿的臭气,这就是印度“贫民窟旅游”所展示的真实现状。
走进达哈维的街道,可能会被街上敞开式的下水道绊倒。这里房子的间距只有6英寸(约合15厘米),有些房子里甚至居住着一家四代。贫民窟内的房屋多数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用粗糙的木板隔开,无论是底层还是阁楼层高都不到1.5米。这里的小巷错综复杂,往往一转身就迷了路。巷子里堆放着回收来的废品和生活垃圾,散发着浓烈的腐臭味。贫民窟内几乎没什么公共卫生设施,平均每15个家庭共用一根水管;大部分居民家里没有排水系统,每1440个人共用一个厕所;没有人清运垃圾……
在达哈维,可以看见小男孩赤身裸体地跑来跑去,老人被堆放着的塑料回收品绊倒,女人在门口洗头,穿着校服头戴蝴蝶结的少女结伴上学,年轻男子聚集在空地上打板球…… [编辑本段]居住者贫民窟在印度不意味着居住者都是赤贫的人,他们在此安居乐业,往往在附近上班或者做生意,甚至建起小作坊,当 印度达哈维贫民窟的贫民聚在一起收看电视起个体户,一些区域还发展出了特色产业,建立了合作社。有的地方以生产首饰闻名,有的地方以生产陶器闻名……这些住在贫民窟的人成了地道的有产者,个别人甚至买得起公寓,不过仍愿意住在贫民窟里,因为这里有他的“厂房”。
达哈维估计有1万家小型企业,包括陶器厂、制衣厂、制革厂、废物回收公司等,这些企业每年创造的GDP达到6.65亿美元。在羊肠小巷里,你总能在幽暗的陋室中,看见烧焊的火花,闻到糕点出炉的味道。
这里的居民几乎每个人都有工作,有的甚至还不止一份。但是达哈维的居民平均月收入只有10美元。大部分的收入都进了富人的口袋,这些人根本不住在达哈维。 [编辑本段]条件改善“通常,人们会认为贫民窟充满了负面的景象:居民很穷,犯罪率高,毒品泛滥……但是,达哈维不是这样的。”虽 印度达哈维贫民窟然达哈维缺乏卫生设施,但过分夸大贫民窟的“恐怖”也是不合适的,那儿的居民尽量保持他们房子的完美和整洁。达哈维通了电,每天有3小时定时供应自来水。一些居民家里有电视机,很多人都配上了手机。
一些“贫民窟主”在经济条件改善了以后,也装上了在印度算是奢侈品的空调。贫民窟区域,政府也建了实用的医院、学校之类的公共设施。
据印度农村的标准来看,达哈维不算特别贫穷,而且,这里和印度的其他贫民窟一样,正在逐渐改变。印度政府目前正在监督达哈维社区的重建计划,这将带来新的房屋和环境规划,起码可改善此地居民恶劣的居住环境。 [编辑本段]旅游热印度的“贫民窟游”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游客不仅仅有外国人,也有不了解贫民窟状况的印度本地人想去看看自己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的。而达哈维也并不像游客想象的那样极端贫穷,这里有很多“特色产业”。
受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旅游的启发,来自英国的会计师克里斯·韦创立了真实之旅旅游公司,该公司也是达哈维贫民窟旅游业的领导者。一些旅游指导类的电视节目、书籍让孟买的贫民窟旅游保持着稳定的顾客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热映也功不可没。
前往达哈维参观的费用非常低,支付10美元大约可游览2个半小时,其中80%的利润会捐给慈善组织。参加参观团的大部分成员是背包旅行者,不过也有离开500美元一天的泰姬马哈酒店前往贫民窟的游客。游客不仅仅有外国人,也有不了解贫民窟状况的印度本地人。他们想去看看自己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之前曾带了一家孟买当地人来达哈维”,真实之旅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什纳·普加里说,“他们12个人,都说‘我们每天都从这里经过,我们只是想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
对于游客,达哈维的居民既没有表示非常欢迎,也没有表示不满。就像克里斯·韦说的,印度人习惯了很多人在一起。虽然达哈维的基础设施很差,却是孟买的经济活动中心,是全球化经济中的一个节点。 [编辑本段]对电影的反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上映后获得好评如潮。有些印度贫民窟观众对于突然受到全世界重视感到受宠若惊,希望电影 贫民窟居民庆祝《贫民富翁》奥斯卡获胜[1]会带领更多人来探访他们,并期望得到应有的关注;但有些印度人却认为这部电影过度丑化印度。
德苏扎是生活在达哈维贫民窟中的一名社会工人,他的小屋曾经出现在影片中。尽管没有看过影片,但德苏扎坚信,影片会改变贫民窟居民的生活状况。
宝莱坞超级巨星阿米特巴·巴赫卡安则在自己的博客里撰文称:“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可能会因为这部电影感到不快……但其他印度人自己拍摄的电影可能不会获得这样的成功”。
影片摄制者马德哈尔·班达卡说,在大城市里和年轻观众中间,电影还是很受欢迎的。分析家阿莫德·莫拉对此补充道,年轻观众会看电影是因为它在西方世界让观众们发出感叹声。
还有人认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更多地展现了整个印度社会底层平民的生活状态。一名名为“印度骑士”的评论家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将社会良心和纯粹的娱乐结合了起来,“我已经有10年没见过票房那么好的‘主流’电影了。 ”
Ⅵ 印度的贫民窟是什么样子的,里面的人有多穷
里面的人非常贫穷,连基本设备都没有。
正是由于巨大的劳动力需求,这些穷人的工作才能得到满足,而且由于这些工作,无论生活环境有多困难,工资多少,他们都可以在这片富人的土地上生存。穷人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共存,这就是孟买的真实情况,很多人来到孟买以后都不想再来了,因为这里的卫生条件真的非常差,很让人受不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很多的印度人都想要来到孟买这个城市,因为在这里可以解决温饱,不用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