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清地图解析1962对印反击战】
高清地图解析1962年对印反击战,可以呈现以下关键信息:
战争背景与地点:
战前地图争议:
战争结果与地图变化:
战略考量与和平目的:
后续影响:
通过高清地图的解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1962年对印反击战的地理背景、战争过程以及后续影响,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㈡ 1962中国完胜印度 事后为何撤军
1、如果要想巩固胜利成果,就必须继续进攻,拿下印度全境。当时印度的军队已经在藏南损失大半,军队本来就低落的士气更是荡然无存。解放军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士气高昂,解放印度全境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这样的目标太过狂妄,肯定会引来美苏的联合干涉。以中国当时得国力,与美苏两强在远离中原的南亚次大陆对抗,根本就不现实。
2:谈判,如果战局发展在可控的范围内,谈判时可能的。中印在藏南发生冲突,中国军队占优势。这个时候苏联出面调停,双方坐下来签署个停战协议,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阿三的军队居然这么不争气,军队溃逃,高级军官被俘,新德里已经成为不设防的城市。这个时候,苏联要做的就不是调停了。而是大力武装印度,训练印度军队,如果解放军不立即展开进攻的话。只要几个月的时间,像蝗虫般铺天盖地的阿三将会淹没为数不多的解放军战士。那么,我们所取得的胜利果实就付诸东流。
3:撤军,见好就收。这场战争虽然没有彻底夺回藏南,但却狠狠的打击了不可一世的阿三。让他们永远生活在解放军的阴影之中。是的印度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为中国的国内建设争取到了西南边陲的安定。这个时候我们撤军,印度不敢轻举妄动,50年和平的目的可以守住。如果我们等着阿三或者老毛子来消耗掉我们的部队。那么印度将对得寸进尺,不断的在西南制造冲突。因为那里地处高原,交通不便。而印度确实平原,补充迅速。再加上他也是个人口大国,在毛子的支持下,不断的派出士兵来送死,以消耗中国的国力。
㈢ 对印自卫反击战,我们在赢得胜利的时候,为何要撤军
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发生于1962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不愿意打、但又不得不打的战争。中国和印度本来是友好邻邦,新中国成立,印度是第一个和我国建交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和印度也增度过了一段友好的蜜月期,1951年中国在刚刚稳定,自身粮食紧缺的情况下,为缓解印度饥荒,向印度提供了66万吨大米的援助。两国还签订了中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随后的印度总理访华,中国和印度还一度称兄道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的野心逐渐膨胀,吞并了锡金,对周边邻国不断侵扰,不丹、尼泊尔、孟加拉等国深受其害。
㈣ 中国和印度在1962年的战争起因是什么
起因是印度自不量力,执意要求推进到1912年英帝国主义单方面提出,而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实则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是独立了,但它贪得无厌,还要取得其他原英国殖民地的领土,推行地方霸权,比如吞并锡金和强占孟加拉国的大量领土,把尼泊尔和不丹纳入保护国(所以不丹至今和中国没有外交关系)。这样的国家,跟中国边境冲突时必然的。
当年中国胜利还被迫撤退的原因是交通条件和后勤实在太差,补给跟不上,无力扩大战果,被迫后撤了。而且中国依然在经济困难时期,自然灾害依然厉害,国力也撑不起。不过同时解放军在西北阿克塞钦地区出击,取得了不少地盘。
那么至今不能解决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美国。如果美国不存在,印度算哪根葱?挥挥手就可以把印度东北部全部占领。当然还要做更多的后勤准备,虽然青藏铁路通了,还要把铁路修到日喀则和亚东,直接到尼泊尔和不丹边境,目前这些铁路都已经纳入了中长期规划,拉日铁路已经开工,边境通铁路指日可待。到时候,只要中国经济难以再高速发展了,我们就会拿印度开刀刺激内需。
别看印度在美俄那里受宠,在南亚没有一个国家不讨厌,忌惮印度。我们不仅要取得藏南,还要永除后患。
㈤ 1962年中印战争 为什么撤退
第一,后撤的是东线,也就是西藏方向;新疆方向的西线并没有后撤
第二,后撤的主要原因在于后勤跟不上了
那里的气候和环境太过恶劣,当时所有的物资都是从后方运上去了,最后的大约150公里没有公路,全是畜力和人力疏松的,运载量少(一匹骡子只能运8枚迫击炮弹);粮食基本是运输人员消耗一多半
悲催的后勤无法支持长期驻军
而且每年冬季大雪封山,后勤根本上不去;而春季,随着化冻又有大雨和泥石流
当时作战时间是利用冰雪封山之前开展的,如果再不撤回来,一旦大雪封山,部队就惨了
㈥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为什么打到新德里,印度即将破国的时候就撤军了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政府出于政策与道义的考虑,决定从印度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