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做什么都干得慢

印度人做什么都干得慢

发布时间:2025-07-16 03:34:28

㈠ 印度落后的真正原因

印度发展迟缓的原因大致归纳如下:
1.政府收入相对不足
印度其实是个联邦制国家,国家权力分散在中央政府和邦政府两层,财政上也分散在中央和邦政府两层。这就导致中央财政收入打折较多。而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基数低的情况也很明显。钱不多,还不能捏在一起花,必然加重政府的财政困难。
2.基本消费不少
印度国内资源和产能不足。特别是在能源和粮食上,印度都不能自给,这就要求用不少硬通货来换取,同时政府不得不为粮食生产投入大量补贴,2012年印度在农业补贴上就严重超支。印度的人口基数也是造成这一负担的因素之一。
3.制度不适
1)印度的民主制度,必然导致其政权轮换频繁。民主制度的好处是能较好地在各种利益平衡上频繁调整,但过多的调整也使其缺乏一个持久的经济建设目标和政策。民主制度并非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良药,一般而言,在国家进行大调整时就需要集权制度,而需要保持平衡路线时采用民主制度则更有效。印度现在想要一个大调整,却又被民主制度所限制,而且这种情况看来短期内不太会改变。
2)法制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匹配。比如,印度土地始终是私有制,国家对于土地使用没有决定权。在印度,一个工业园或者一条道路,因为土地问题无法解决而被迫放弃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虽然保护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但在政府与个人达不成协议时,政府就明显缺乏一个合理的法律手段,只能放弃,从而损失了更多人的利益。这在法制建设上是需要思考怎么解决的。再如,政府为发展经济往往出台很多优惠政策,但在实施上很多制度法规建设又没有同步跟上,这都是法制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承担立法的议会方面的问题
4.政府的能力不足:
1)印度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上缺乏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明确方针。比如,印度政府的好高骛远特点非常明显,理想过于远大,不切实际,在国防上投入过多,这些钱短时间内就算投入也不会有什么回报,也不会让多数人得益。如果换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2)对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敏感性。在印度,道路、公共交通、水电煤、教育、公共交易平台等经济基础方面始终并不如人意。特别是对于平民来说,这些方面均不高效或普及率低。
3)政府效率低下,腐败严重。最新公布的世界腐败评价,印度的腐败程度比中国还略严重一点。而印度政府效率的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都影响了政策和法律的执行效果。
5.风俗成为包袱
1)印度的种姓是一种带有行会意味的等级制度。一个种姓的人能进行的职业是被限制的,而被雇佣者与雇佣者间也往往存在一种固定关系,这都限制了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种姓的等级制度也造就了占种姓多数的低种姓和贱民在教育、财富等方面与高种姓的不平等地位,很多人才能被种姓制度所压制,得不到正常发挥。
2)印度传统文化中压制欲望的味道浓重,使很多底层社会的人都安于现状,缺乏积极性,劳动效率自然也受影响。
3)印度社会节奏缓慢,且人们往往安于这种缓慢的节奏,很多地方都缺乏革新精神。比如造同样的一座楼房,印度人往往会化十倍于中国人的时间才能造好,当你看到印度人依然用头顶小罐的方法在运输水泥沙石混凝土时,作为中国人真的很难想象这是在21世纪的印度,在中国,机械化程度明显高出不止一个档次。当然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这样,在知识分子为多数的软件行业,印度人的革新能力也是显着的。

㈡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是怎样的为什么印度人会有这样的时间观念

很多人认为印度人没有时间观念,但事实是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是慢节奏,不紧迫。这样的时间观念与他们的意识有关,在他们看来时间虽然有意义,但是没有力量,不能改变什么,于是就会选择慢节奏的生活。还有一个就是不守时,迟到半个小时都是非常正常的。

㈢ 我是做外贸的,最近有个印度人,我和他做生意,请问要注意什么呢

1、印度客户性格特点

(1)善变:今天说是这样,明天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签了合同,他还有可能要求更改这更改那。
(2)时间观念不强:印度客户普遍做事比较拖延。
(3)喜欢磨、砍价:所有的交易都要经历过一段千锤百炼的过程,我们在与印度客户沟通时,需要沉住气,耐住性子,不卑不亢,慢慢跟他打太极。
2、印度客户接待注意事项
(1)我们在与印度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对宗教、印巴冲突、核武器、两性关系等话题,千万不要主动涉及,尽量避免。
(2)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或伊斯兰教,每天会有五个特定的时辰朝拜。时间分别是早上,中午,下午,黄昏,睡觉前。所以找印度人谈生意,一定要挑准时间。
3、印度客户饮食习惯
(1)基本上客人都只吃素,如果来中国招待他们,最好去印度餐厅。
(2)他们特别爱吃生洋葱和咖喱。各种蔬菜、水果是他们的主食,吃饭也不会用筷子。
(3)有些印度客户也是吃肉的,如果我们担心点错菜,可以先问客户吃不吃肉,如果对方说不吃,那就可以点全素宴;如果对方说可以,那么就鸡肉和鱼肉,大部分的印度人食肉是比较倾向于鸡胸脯和鱼肉,所以点这两个绝对不会错。
(4)餐桌上千万不要点牛肉,因为在印度人心中,印度牛是他们的神,是要赡养天年的。
与印度人做生意,风险还是蛮高的,期待多交流~

㈣ 印度人生活的真实情况

印度人的生活情况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状态。
1. 经济层面:印度存在显着的贫富差距。大城市如孟买、德里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金融中心,富人享受着高品质生活,拥有豪车、豪宅,消费高端产品。但同时,大量贫困人口挣扎在温饱线上,农村地区很多家庭依赖农业,收入微薄且不稳定,部分人甚至居无定所,每日为基本生活物资发愁。
2. 社会文化层面:种姓制度虽在法律上被废除,但其影响仍根深蒂固。高种姓人群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占据优势,低种姓则面临诸多限制和歧视。宗教在印度人生活中至关重要,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并存,不同宗教有各自的习俗和节日,人们严格遵循宗教仪式,宗教观念影响着家庭、婚姻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日常生活层面:城市里,部分人过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接受西方文化影响,追求时尚潮流。而在广大乡村,人们依旧保持传统生活方式,以家庭为中心,生活节奏相对缓慢。在饮食上,印度食物口味独特,以咖喱等香料为特色,不同地区有各自的传统美食。交通方面,大城市交通拥堵,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公共交通状况参差不齐,乡村地区交通则更为不便 。

㈤ 印度人的生活节奏为何如此之慢

与中国人比起来,印度人的生活节奏真是慢到了让人恨不得要猛抽一鞭子的地步。慢速印度在德里,很多的中产家庭早起后,先泡杯印度早茶,再从信箱里取出《印度时报》或《印度斯坦时报》,不紧不慢地从头读到尾,不时与家人讨论一番政治局势、股市走向或明星八卦,然后进早餐,然后再出门上班。他们的作息时间表,基本上比中国上班族晚2小时:八九点早饭,一两点午饭,晚上八九点晚饭。这是德里人多年不变的作息时间表。尽管全球化的大潮冲击着这个古老的国度,尽管印度精英们也常常忧心忡忡于“中国速度”,但德里人就是不愿意快马加鞭、只争朝夕。这种对“慢”的坚持,相较于对“快”的崇拜,更让我觉得难能可贵。如果你与印度人深度聊天的话,还会发现,印度之“慢”还要分三六九等呢。孟买人喜欢嘲笑德里的慢,说德里官老爷太多,效率太低;德里人则反唇相讥说,在孟买,进地铁不用自己走,自然有人把你挤进去,这样的生活有何乐趣;加尔各答人则在旁冷笑说,德里和孟买都是被现代化和全球化污染的地方,在加尔各答这座泰戈尔和特蕾莎修女曾生活的城市,转角可邂逅浮生旧梦、随处可遇见智者哲人的城市里,享受原汁原味的印度慢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心灵皈依。这些“拼慢”的段子,总让从凡事拼快的上海来的我,既心生感动,又心驰神往。而不紧不慢的印度人,又喜欢做两件中国人已经少做的风雅之事。第一,仍然喜欢阅读哲学、文学和灵修之书,并且常常将书做为朋友互赠的礼物。在德里市中心的“圆圈”书店里,至少有1/3的空间摆着这一类的书籍,驻足细读者众多。有人当场就买了好几本,让店员包装好做为礼物。每与印度人谈起国际上知名的印度作家,他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印度人仍然愿意把时间浪费到辩论这件美好而“无用”的事上。平日的傍晚,德里的咖啡馆里,常会碰见三五朋友坐而论道,争论一些相当严肃但基本上与日常生活无关的宏大政治话题,如印巴局势,政府对某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否失当,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等,让我这个从上海来的人一开始很不适应。在海边沙滩休息的印度人后来读到阿马蒂亚·森的着作《惯于争鸣的印度人》,才知道“争鸣”是印度自古而来的传统。在这个极端多样化的国家里,有众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径庭的宗教信仰,因此人们的观点也是异彩纷呈。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谁都要辩上几句,谁也不怕把时间浪费在这件没什么投入产出比的事情上。由此我渐渐明白,这仍然是一个把精神需求放在首位的国度,效率从来不是它的第一追求。尽管从统计数据上看,它算不得一个十分成功的国家,但它的可爱之处也在于此——尽管外表看起来乱哄哄、吵闹闹,但大部分人的心底却是舒适有依的。离开印度前,一位居住在喜马拉雅山的作家告诉我这样一句话:“成功是容易的,因为可以靠人力争取;幸福才是困难的,因为只能妙手偶得之。”闻之,醍醐灌顶。

㈥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是怎样的为什么印度人会有这样的时间观念

如果一个印度人告诉你:马上来,那估计会在十分钟后来;要是告诉你十分钟后,你可以去洗个澡,两个小时后回来,要是告诉你一个小时后,估计这一天不行了,需要明天了。这样的印度人太不守时了,也太没有时间观念。
很多去过印度的人都认为印度人没有时间观念。其实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只是不紧迫,在他们的意识中,时间虽然有意义,但是没有力量。甚至印度人将自己看的非常渺小,人生的这一个过程变成微不足道尘埃的瞬间,所以印度人认为人这一生想改变世界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曾经说:“印度没有历史。这是很深刻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观念,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存环境决定,还有就是宗教。
生存环境决定这样不难理解,印度生存环境在热带,亚热带,这样个位置的生活的民族都没有温带、寒带生活的人有时间观念,主要是粮食生产决定的,在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粮食的印度,很多人躺着就能等到天上掉下椰子、掉下芒果,没有像温带的生产方式,没有时间观念,就没有产量,播种错过十天半个月,就可能秋天没有好的收成,来年就会挨饿,这样能不注重时间观念吗。
印度教时间观念影响到了教徒人世间的时间观念,印度教教徒接受的是非常长的宗教时间观念,这与中国人注重历史时间的观念不同。中国人记录历史,印度人记录宗教。在印度人眼中,人的一生时间只不过是一个“神年”的1/4左右,也即一个神年的一个季节,又何必那么在意人世间几个小时的时间呢!从宗教时间来看,人世间的1000年也不过是几个神年,对不注重历史时间的印度人来说,《沙恭达罗》的作者其出生年月差上1000个“人世年”没什么关系,只不过3个“神年”嘛!
除了每天的祈祷花去大部分的时间之外,印度教的时间观念对印度人也有影响。
印度教对时间的看法是这样的:时空是循环的,每一次循环称作一次“劫波”,约为432000万个世俗年。每次“劫波”又分为十四个“期”,每一“期”终了,宇宙再生。这和中国人常说“在劫难逃”有点接近。当今世界处于第七个期,每一期划成七十一个“大间歇”,每一次“大歇间”分为四个“时期”,各“时期”分别包括4800个、3600个、2400个和1200个“神年”,每一“神年”相当于人世360年。中国人也常说,“天上方一日,人间已多年”,这种“天上时间”和“人间时间”的差别同印度教“神年”和“人世年”的说法有着雷同的地方。
这下明白了印度的时间观念了吧,其实印度的时间观念,就是“神一样的时间”。而印度的时间观念,形成也算久远,尽管历史进入现代文明,但一时间印度人改变时间观念还需要时间,在历史上印度的时间观念,早就有记载,也算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
中国的古籍里面早有记载。公元1415年(永乐十三年),郑和宝船抵达古里。古里国王派其头目和能书会算并被称为称为哲地米纳的人即官牙人(牙人,即中间人),来与明朝特使相会,磋商交易之事,先择某日打价(谈判价格)。至日,将带去的丝绸等货物逐一议价、协定合同,合掌牙人(即合同签字者)言某日交易,与众手中拍一掌,或贵或贱,不再改变。然后哲地富户携宝石、珍珠、珊瑚等来看,其议价非一日能定,快则一月,迟则两三月
。从中国古籍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古印度商人交易的习惯,中国商船带去的丝绸可以在一天内定价,并由牙人(即负责人)击掌约定;而作为交易的印度商品却极难定价——“快则一月,迟则两三月”。看来中国古人早已经领教了以拖延迟缓为特点的“印度时间”。从交易的物品来看,中国以丝绸为主,而古印度人的货物多种多样,而且多属于“私人”物品,所以极难确定价格,时间自然也就很长。
印度人的“神时”观使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极为恒久漫长,而“自省”的空间观念又使其特别注重具体的细节和思考,过于注重微观的考虑。这种独特的时空观培养了印度人独特的思维,这种思维可以称之为“葡萄式”思维。这种思维是这样的: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可以放在一起谈,可以杂糅在一起;时间是可逆的,对于印度人来讲,古代的事就是现代的事,现代的事在古代也可以发生。
1981年,为了参加印度的国庆庆典,印度人用牛车运载米格战斗机;在这件事上,印度人考虑的不是牛车运送战斗机所花费的时间,而是事情这样做是否在理论上可行。
印度电视剧没有主要线索,在情节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件事居然糅合在一起讲,这并不是印度编导水平有问题,而是和印度人“葡萄式”的思维习惯有关。可以把印度的电视连续剧比作一串葡萄,每一集都是一颗葡萄,但每颗葡萄之间除了外形和味道差不多外,情节上少有联系。
印度文化中的“时间观念”是印度人引以自豪的部分,他们看的长远。这种长远不但仔细考虑了事情的细节,而是他们认为看到了事物的终极意义,知晓了整体。
西方只考虑五年、十年,最多二十年;印度则主要从时间是无限的这一角度来考虑问题。当然,我不是说印度今天已经在这么考虑问题,只是说必须从这种角度来观察问题”。印度人总觉得他们已经看透了过去和未来,已经洞悉了所有历史上和未来的真理,他们考虑问题比其他国家的人深远。印度人经常喜欢说一些过头的话。从文化传统上来理解,这是印度人独特的特点。如果他们预测未来50年印度经济会超越中国,他们不认为那是将来的事,他们会说:“中国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印度人要超越你们了。”这就是印度人来源的自信。

㈦ 富士康在印度建厂,为什么印度人的上班方式却让富士康“欲哭无泪”

富士康在印度建厂,印度人的上班方式却让富士康“欲哭无泪”,这和印度人的性格有关系,印度之所以贫民很多,就是因为他们的性格比较懒散,安于现状,不追求进步,就连印度的本地人都很少雇佣印度人,可想而知富士康是多么的无奈。

富士康想压榨印度的廉价劳动力,所以他们不惜投资了50亿资金,在印度建了厂子,他们有很多的打算,除了享用印度的廉价劳动力以外,还想打开印度的苹果市场,想要更多的订单,但是却面临了很多困难,首先印度的政府,对于富士康的申请,拒绝了好几次,直到最后经过了很多的努力,才勉强通过了,建好厂子之后,员工的方向又发生了很多难题,首先是工作能力不如中国的员工,而且还抗拒加班,很多人都不服管理,现在这样反而有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做什么都干得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州哪里卖越南特产 浏览:511
印尼有特产是什么 浏览:844
印度节庆用的面具有哪些 浏览:624
越南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 浏览:233
印尼到中国保姆价格多少钱 浏览:391
中国哪个酒品牌排行 浏览:192
越南冲锋号多少钱 浏览:826
中国河流向哪里 浏览:929
中国怎么打给印尼大使馆 浏览:648
印尼都用什么货币 浏览:635
中国人保百色分公司在哪里 浏览:136
印尼的1000元在中国是多少钱 浏览:119
印尼刺身怎么炒着吃好吃 浏览:633
有一只猪走到英国猪变成了什么 浏览:281
伊朗用的什么放空系统 浏览:656
印尼巴士怎么画皮肤 浏览:941
为什么中国的手动挡车少 浏览:855
印尼打工拖欠工资怎么办 浏览:179
英国黑人是怎么样的人 浏览:932
英国签证表格怎么填写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