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的牛不能伤害更不能吃,那3亿头牛怎么办
在印度,牛是一种地位崇高的动物,被印度人民看作"圣物",一般是不允许人们去吃牛肉的。但是我们在一些电影或者杂志上经常看见印度"牛满为患",大街、集市甚至是高速公路上到处都是,牛的数量如此之多,又不可以让人们食用,那最后这些牛又都怎么处理呢?真实情况让人大跌眼镜。
流浪的牛
牛的生活过得比人好,看来在印度确实不是一句空话。但是,前提得是"神牛"才行,不仅不用担心被人宰杀,而且处处受人尊奉,有吃有喝有人抱,做"牛"做到这个份上又还有什么遗憾呢?只是可怜了水牛,既要出苦力还要被屠宰,心酸何处说呀。
⑵ 印度野牛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
印度野牛为典型的热带种类。国内仅见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包括怒江以西的腾冲至瑞丽的西部边境地带);国外主要见于印度、缅甸和东亚诸国。
多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热带、南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低热河沿岸,远离人类住地。
印度野牛有垂直迁移的习性,夏季多在海拔较高的山上,冬季则逐渐下降,活印度野牛
动范围较广,过着游荡的生活,没有固定的住所。喜欢群居,但群体不大,由数只到20~30多只不等,以雌兽、幼仔和亚成体组成,其中有一只体形较大的雌兽为首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时,就会用鼻子哼气,整个群体立即奔逃离去。虽然躯体十分笨重,但在受惊逃跑时,却非常迅速。如果领先的几只跑得太快,在跑了一段距离后会停顿下来,等待落后的个体跟上时再一起前进,表现了群体中团结互助的情感。成年雄兽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独自栖息,或仅有2~3只在一起同栖,所以多是“孤牛”,仅在发情期回到群体中生活,交配之后再离开。觅食主要在早晨和黄昏,炎热的白天则躲在密林深处进行反刍和休息。以野草、嫩芽、嫩叶等为食,特别喜食嫩竹和笋,也常常舔食盐碱。它的听觉和嗅觉都非常灵敏,在密林之外迎着风也能闻到350米以外的气味。
印度野牛每年11~12月发情交配,此时雄兽之间难免发生一场激烈的争雌格斗。在争斗中,双方以坚硬的角作为武器,互相剧烈撞击,并发出大声吼叫,其声音可以传到1公里以外的地方。雌兽的怀孕期约为9个多月,每胎仅产1仔。初生的幼仔的体色为淡褐色或赤褐色,2~4岁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