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在宋朝叫什么

印度人在宋朝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04 20:21:09

1. 中国在古代是如何称呼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与哪些海上贸易

一、中国古代对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称呼:

一)柬埔寨:Cambodia

中国古称:扶南 / 真腊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来源:元代称“甘孛智”,明代转音为“柬埔寨”,为“山地之国”。

二)泰国:Thailand

中国古称:堕罗钵底 / 暹罗

来源:公元6世纪,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堕罗钵底国。“泰国”泰语中为“自由国度”,“泰族”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国的傣族。

三)缅甸:Myanmar

中国古称:掸国 / 骠国 / 蒲甘

来源:掸国,骠国,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对它的称呼。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四)马来西亚:Malaysia

中国古称:柔佛 / 马六甲

来源:Malay 是亚欧大陆最南端的半岛。生活在这个半岛上的人,又称为 Malay 人。后来把整个东南亚的所有群岛,统称 Malay 群岛。柔佛为 Malay 半岛古国。

五)新加坡:Singapore

中国古称:淡马锡 / 星洲

来源:公元8世纪,这个海盗猖獗的海岛曾叫Temasek(淡马锡)。Temasek,爪哇语“海市”之意,由于季节的影响,海运的船舶经常云集在此,所以逐渐成为一个船舶停泊的商端口。

六)菲律宾:Philippines

中国古称:吕宋

来源:菲律宾群岛的主岛就是吕宋岛。1543年,西班牙占领了这里,便以西班牙国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七)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中国古称:爪哇 / 三佛齐

来源:爪哇和三佛齐都是印度尼西亚最着名的古国。Indonesia,希腊语中“大海上的群岛”,意为“千岛之国”。

八)印度:India

中国古称:婆罗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来源: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起一个国家,于是把这个国家命名为“婆罗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这条河就是着名的印度河。

后来“信度”这个地名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印度河流域开始,又包括恒河流域,渐渐的席卷整个南亚次大陆。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九)孟加拉国:Bengal

曾用名:East Bengal 东孟加拉 / East Pakistan 东巴基斯坦

来源:本是印度的一部分。Bengal 是印度最大的民族之一,聚居在恒河下游,于是就把这片区域称为 Bengal,首府加尔各答。Bengal 的宗教信仰极其复杂,西边的多信印度教,东边的多信伊斯兰教。于是变一分为二,东西分治。

十)尼伯尔

中国古称:泥婆罗

来源:在当地的尼瓦尔语中,Nepal 意为“崇山之中的国家 ”。

十一)不丹:Bhutan

自称:竹域

中国古称:主域 / 布噜克巴

来源:不丹的梵文意思为“西丵藏终端”。自称为“竹域”,意为“神龙之国” 。

十二)斯里兰卡:Sri Lanka

中国古称:锡兰

来源:Sri 是该国的自称,即“神圣”之意,Lanka 是“光辉灿烂”之意 。

二、中国古代海上贸易:

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早在秦汉之前,中国已同近海国家有了贸易往来。汉代商船已远达印度东南海岸,并同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贸易关系。

魏晋时期,北方曹魏同日本、江南孙吴同印度支那半岛诸国也经常有贸易往来。南北朝时期,中国同沿中印航线各国的贸易更为频繁。

隋唐时期,中国商船的远航已由印度半岛延伸至波斯湾。中国同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等国的贸易颇为发达。唐代同日本、朝鲜的贸易也十分活跃。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更加繁荣。

明代,郑和七次出使“西洋”,遍及今北印度洋及其沿岸,包括孟加拉湾及其沿岸,印度半岛,阿拉伯海及其沿岸的30多个亚非国家,中国船队直达东非海岸。这一壮举,使中国古代官方贸易达到高峰。明中叶后至清代前期,中国海外贸易因“海禁”和“迁界”而走向衰落。

(1)印度人在宋朝叫什么扩展阅读: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2017年0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联合南京、宁波、江门、阳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丽水等城市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

2. 印度在宋朝的时候是叫印度还是天竺

“婆罗多”这个名称来历非常远久,印度教徒很早使用它称呼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大海之间的南亚次大陆。波罗多为印度古籍《往事书》传说中着名的国王,曾统治过大片的土地。印度独立后,启用“Bharata-Varsha”这个古老的称呼,截取它的前半部分“Bharat”,即婆罗多作为国名,只是对外继续用India一词。还有一种说法:印度一词由信度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后来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南亚次大陆。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在我国史书中,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又有“天竺”、“忻都”等称。用印度这个词始于唐朝的《大唐西域记》:“译夫天竺之称,异论纤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3. 印度人为什么不信佛教

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的一个王子在菩提树下得到神的旨意,创立了一个宗教,这个王子呢,就是佛陀释迦牟尼,这个宗教呢,就是佛教,它教导人们,这辈子苦行清修,百年之后就能到西方的极乐世界。

打这之后佛教在印度落地生根,不断向周边的国家传播,到了中国的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原,今天洛阳的白马寺,就是佛教刚进中国的时候开始修建的。

说回印度,从孔雀王朝开始,佛教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往外传播。往南走的通过海路传播,传到了现在的泰国、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这些地方。

往北走的又分为两个支系:一个经过西域,从新疆传到中国,也这是汉传佛教,后来又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另外一支就扎根在我国的西藏和内蒙。也就是藏传佛教。

这俩怎么区分呢,庙里的念经的,汉传佛教被叫做和尚,穿黄色或者灰色袈裟。藏传佛教叫做喇嘛,一般穿红色袈裟,而且会露出一个肩膀。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佛教是最熟悉的宗教。大多数人从小就听过爷爷奶奶念诵《金刚经》或者《般若心经》,烧香念经求佛,似乎人一老就皈依佛门。

在中国历史上,南朝的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自称“三宝奴”,四次进庙里当和尚,让国家出钱把他赎回来。还亲自讲经说法。有句诗说得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总而言之,佛教传入中国以来,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比如龙门石窟,敦煌壁画,少林寺。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佛教为什么在印度发展不起来,在中国却如鱼得水,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公元12世纪,也就是宋朝后期,印度的佛教神秘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说明给大家科普一下,古印度的地盘和今天印度的地盘差别还挺大,释迦牟尼的老家是在古印度不假,但是那个地方,现在是尼泊尔的。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河流域,现在是巴基斯坦的地盘。

佛教的衰落首先是内部因素,在释迦牟尼去世一百年之后,佛教发生了第一次大分裂,被叫做“根本分裂”。名实相副,这次分裂确实挺根本的,从此佛教分成了两大派别。

据说当时,东印度的比丘违犯了戒律,向人收取钱财。当时,西印度的长老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举行了七百比丘参加的佛教集会批斗东印度的比丘,断人财路的事,人家肯定不干啊,打这之后,支持东印度比丘的僧侣组成大众部,支持长老的人组成了上座部。

之后,在根本分裂的基础上,佛教又发生更多小的分裂,史称“枝末分裂”,佛教被越分越细,据史料记载,部派佛教共分出十八部。教派内部四分五裂,内讧不断,这种不团结的组织怎么可能办好大事儿呢?

除了内部不团结,印度的很多制度也是不适合佛教传播的。

印度自打吠陀时代开始,就产生了种姓制度。好比中国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印度也是四个等级,第一级是神职人员,第二级是官员武士,第三级是平民,第四级是奴隶。不同等级不能通婚,不能共同用餐,实际上就是把印度人分成四个隔离的版块。

直到现在,印度还深受种姓制度的毒害,更别说佛教盛行的时候。释迦牟尼不是说众生平等吗?那就不能人分四级啊。但是种姓制度可是印度贵族的命根子啊,要众生平等,门都没有。喊了这么多年平等,顶多也就是在佛教徒之间能意思一下,实际上根本没法实现。

除了种姓制度,佛教还有两个竞争对手,印度土生土长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佛教起源的地方并不是印度,而是现在的尼泊尔。对印度来说,佛陀也算是外来宗教把。

婆罗门教是印度人自古就有的正统宗教,佛教兴起之前,它已在印度大地上流行了数百年,早已根深蒂固了,佛教在于婆罗门教的竞争中很难撼动它的正统地位

佛教在兴起之初除了不杀生、非暴力和众生平等之外,自身并没有提出多少新的内容:后来在发展过程中为了争夺信众而形成的大乘佛教,搬出了很多神仙鬼怪来当偶像,结果与婆罗门教渐趋雷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最终被婆罗门教融合了。

佛教是作为批判婆罗门教的“异端”出现的,可是婆罗门教极善兼收并蓄,极其灵活宽容,它接受挑战,吸收了不杀生、非暴力的观点,放弃了繁琐的宗教仪式。缺点一改,面目全新,自然受到人民的喜爱。而婆罗门阶层在印度固若磐石,也不是佛教所能推翻的,就是后来靠武力传入印度的伊斯兰教、基督教也不能将其消灭。

佛教在印度不断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它内部也在不断地变化。在佛教的发展的过程中间,一步一步变化,慢慢地发展到最后,就产生了我们常常讲的密教——比较强调秘密的,神秘的。

这样一来,它自身原来所具有的特色,慢慢开始在消退。再加上当时印度还受到其他宗教的冲击,比如说,现在印度的锡克教,也就是伊斯兰文化背景下面的宗教的冲击。所以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就被消除了。

因为是这样的背景,佛教不是印度文化的主流,而是异端,所以它是被排除的。

最后外部势力的入侵也是佛教消失的一个原因。从公元10世纪开始,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游牧民入侵印度。他们憎恨偶像崇拜,所到之处,必将原有的佛寺焚毁,焚烧经籍法器,抢夺财物,活下来的僧侣纷纷逃亡。

到了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印度成立了王朝,大量的佛教徒被杀害,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在佛教寺庙被毁坏后,佛教徒失去了立足之地。

历史总是爱跟人开玩笑,许多时候被认为理所应当发生的事情最后却拥有出其不意的结局。

不管怎么说,佛教最后在印度失去了立脚之地,最终漂泊到了异乡,墙里开花墙外香;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在宋朝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拍脑门是什么习俗 浏览:958
英国签证在哪里面签 浏览:895
花蛇止痒丸一盒多少瓶印尼 浏览:586
康熙末期中国有多少人 浏览:749
去越南游玩住宿上要注意些什么呢 浏览:932
印尼查一次核酸多少 浏览:867
意大利共和国有哪些 浏览:506
印度都有哪些好药 浏览:637
英国5万存4年利息多少钱 浏览:837
什么是印尼客家人 浏览:505
去印尼西加怎么走 浏览:699
意大利绿码长什么样 浏览:259
英国人喜欢做些什么动作 浏览:472
伊朗到国内的票价是多少 浏览:736
安哥拉和意大利篮球哪个厉害 浏览:70
杀手6意大利理发店在哪里 浏览:455
为什么全世界都看好伊朗 浏览:317
越南电压多少伏合适 浏览:469
网络名词伊朗是什么意思 浏览:820
意大利打疫苗第一针怎么注册代码 浏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