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酥脆度max的印度飞饼,不需要甩饼就能轻松做
roti canai或roti prata是一种开酥的印度薄饼。其实它本身在印度几乎找不到,是印度移民在大马发明的食物,所以有些国家也叫它马来飞饼。我小的时候在香港旅游见到大师傅把饼飞到空中甩地薄得透光而且完全不破当时真的超喜欢。不过当时他们做的都是夹香蕉巧克力果酱之类的甜食,后来我到大马旅游才发现原版是搭配咖哩吃的。
当然在家里真的很难做到那样,不说飞饼的手法就得专业去学,家里厨房也根本没那么大地方铺开。我的灵感来自于中东——我读那边的美食书时发现那边的一种超薄的酥皮(filo酥皮,用来做baklava蜜汁果仁酥)有时也会像印度抛饼那样靠甩拉出那种薄度。所以我突发奇想我能不能用filo酥皮的传统作法来实验roti prata?结果一试发现真的成功了而且很好吃。
配方:
这个配方是我自己做过很多次filo酥皮之后研究出来的。我们用的是烫面,55%的含水量,另外需要一些油与白醋来使成品变脆(用碱好像也可以)。可以考虑用奶或者鸡蛋代替水。水量千万不能多不然擀的时候特别容易糊一起。
(7份饼)
200g 中筋面粉
110g 热水(五六十度)
一勺盐
两到三勺白醋,或小苏打/食用碱
两到三勺油。
(如果做甜品类的roti prata也可以加点糖)
1. 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用筷子或勺子将面先均匀地搅成面絮状没有过多的干粉(这么做能最快揉成面团不脏手,如果你直接上手和面会造成的是一部分形成面团另一部分还是完全的干粉,这样就需要花很长时间揉把干粉彻底吸收进面团。)揉到刚成型就盖住醒面15分钟然后再揉,这样几乎半分钟就能把面揉致表面光滑了(醒面可以让面团里的面筋变软以及发展从而使揉面更容易)。面分成6-8个小球。
(图是很久之前照的,这次忘记照凑合看吧- -)
2. 如果你做的计量多那分批擀,一次最多叠7份不然薄厚很不均匀。先是把每一张面皮都擀成小圆片,约莫是两个手掌的大小。擀好后都在表面抹一层淀粉叠起来。注意用淀粉(或淀粉与面粉对半)是重要的,面粉有筋性,加入过多额外面粉会让酥皮变硬从而不脆。每张面皮的大小不必要太一致,差不多一样大即可,小了一点就用手拽到差不多大。
3. 叠好后开始擀。擀的方法有特殊技巧:1)先用手掌均匀地按压从中间向四周轻推,翻个面再推一下。这样可以进一步让每张面皮厚度大小一致。2)我们要像方法2里擀馄饨皮那样用擀面杖在表面压出均匀的车辙印把面饼压薄。因为菲洛酥皮较湿,只能向一个方向擀压一遍不要贪心一次性压到很薄。3) 用擀面杖轻推一下面皮,把车辙印推平。
关于 2) 为什么要用压而不是推擀擀面杖的方式?因为直接滚着擀面杖擀会造成中间的面皮被擀得很大而表面的两层却还是很小,最后让每张面皮大小都不一致。压车辙印能使每张面皮被拓宽差不多同样的程度。
4. 把所有面皮都分开,重新抹粉然后继续重复3的步骤。一般来说总共需要压3到4遍达到理想的薄度。注意:1)随着面皮变薄它们的吸粉性也会变差,所以每擀一轮抹粉就要少一些。抹太多粉会导致面皮变干甚至干到出现干裂。最后理想的薄厚度是把酥皮摊在书上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小字。差不多擀第二轮就能薄到透光以及看到字了,但是我们需要薄到能透到看到所有小字。如果有面皮之间比较沾的情况处理方法是先绕着圈把四周的都分开,然后从比较不沾的方向开始慢慢撕开。但即使撕坏也别气馁,因为我们最终是要折到一起,中间有几张有洞最后是看不出来的,把粘在一起比较厚的地方扔掉保留余下的部位即可。
5. 最后所有酥皮叠一起然后折叠成容器装得下的大小(酥皮已经很薄不太会粘,所以不需要抹粉),用保鲜膜包住需要的时候直接打开就好啦。因为不含蛋奶类保存时间还是蛮长的,密封好可以放一周。
—————————————————————
roti prata部分:
一张酥皮取出来表面刷一层奶油,要把干粉都刷干净不然吃起来会沙沙的。
(如果你想更酥,可以把它切成丝再卷起来这样酥脆度再x2)
然后卷成长条。卷的步骤相当于给添加酥层了。
把小尾巴压在饼的下侧然后压扁。先醒一会因为现在擀更薄只会回缩地严重。表面要刷一层油防止干裂。
可以再来一个葱油饼。用猪油与红葱头青葱炼制葱油后刷面上,然后同样方式叠起来压扁。
最后醒10分钟左右把面压成薄饼。记得用手从中间往四周压与抻拉。
最后中火薄油两面煎到金黄就可以。
传统上的话会配一些酸奶或豆子之类做的咖哩masala酱但是家里香料不足就没弄。不过因为充满黄油的香味单吃它真的就很香。
② 印度飞饼怎么做
用料
面粉 270克
水 100克
盐 3克
糖 5克
炼奶 8克
鸡蛋 一个
印度飞饼的做法
把盐、糖、鸡蛋、炼奶、放入盆中、倒入水,搅拌均匀
小贴士
有喜欢的可以微问我1071391918(注明飞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