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是分离主义特别严重的国家,为何他们迄今还能保持领土完整
其中最主要的是宗教的神奇“团结”力量,其次是印度首领紧缩的管理和宽泛的政令,印度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语言不统一,印度方的说法是不限制民众的权利,选择语言是民主的象征。这种行为竟然扯上民主二字,那怎么不说大量警察设岗略显专制呢?反正印度民众就是这样相信了,在“民主”谎言之下,大多印度民众甘愿臣服,于他们,这是最美好的国度!
B. 为何印度在全世界各国都在为疫情叫苦连天时,印度却如此平静
如今的印度可以说新冠疫情是非常的严重,而在全世界各国爆发了新冠疫情之后都是苦叫连天,也都非常的紧张。可是印度却非常的平静,这也让大家都觉得印度为什么有这样的资本呢?由于印度的人口非常的多,再加上印度也是比较落后的。所以说很多印度人在爆发了新冠疫情之后,他们没有最简单的口罩,也没有最简单的消毒用品。
印度如果说想要去抑制住这个新冠疫情的话,肯定是需要照顾到每一个人。我们国家是非常民主的,在爆发新冠疫情的时候,国家也是考虑到了每一位人民。关怎么样?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全国人民应该是我连手度过这一次危机,不应该坐吃等死,也不应该做出这样的行为。
C. 印度为什么发展前景远远不及中国
因为:
印度是个众神领导的奇葩社会;
印度有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的土地私有,对国家建设造成的困难重重;
印度官僚机构臃肿而效率低下,慢得如同蜗牛;
印度人内心平静,认为自己现在挺好,很幸福,不需要什么发展。
上面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或制约了印度的发展。
D. 印巴之间再起波澜,为何往日争夺激烈的锡亚琴冰川却很平静
印巴两国因为国土原因,一直冲突不断,虽然相比中东而言还是显得很平和,但是在国土争议处两国也是多次交火。而巴控克什米尔的东北角锡亚琴冰川,虽然不适合人们生存,但是因为地势,是战略高地,双方也是多次在此地交火。此次争端,在锡亚琴冰川方面,虽然看上去平静,但是在背后也是各有手脚。
具体而言,就是印度想先平定克什米尔境内的叛乱,然后小打小闹,并且可以试图把边境往西、北部推进。而巴基斯坦方面,因为内部制约,以及国立上的差距,只能保持最大限度地等效反击。
E. 中印战争的“麦克马洪线”现在还是回到了中国手里对吧
还没有
中印边境争端主要是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和西段阿克塞钦地区。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前印度就已占领麦克马洪线一带了,而阿克塞钦还掌握在中国手里。
中国认为有价值的地区是阿克塞钦,新藏公路从这里穿过。而对印度而言麦克马洪线比较重要,因为从前靠南一些的中印边界线一马平川,毫无险地可守,印度认为很危险,所以将边界向北推至麦克马洪线。
本来中国曾暗示印度中国可以接受麦克马洪线,但阿克塞钦必须归中国。此时双方军队已经有了小规模接触,于是中国提议双方军队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但印度不予理睬。
不知为什么印度就是寸步不让,坚持对阿克塞钦的要求,而且还得寸进尺,在东段某些地方甚至越过了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忍耐到了极限,便开始了惩罚行动,一路向南打,攻下了通往印度首都的最后一个可以防守的地段,印度几近崩溃。中国也达到了目的。
于是中国宣布撤军,从麦克马洪线向北撤20公里,并把缴获的大批印度军备擦干净,码整齐,交还印度。这对印度是个极大的羞辱。
从此边境平静了下来,阿克塞钦还是中国的,中国本已放弃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归印度,恢复了开战前的形势
答题不易,如觉满意,望采纳,感谢你的支持~~~~~....
F. 印度为什么没有华人
有华人,只是人数相对其他国家较少。
华人遍及全世界。与华人在其它国家“人丁兴旺”的现象不同,印度华侨华人越来越少,从半个世纪前的5万人减到目前的6000多人。数十年来,在印度人口飞速增长的同时,华侨华人的数量却在持续下降。
一、印度华人的历史与现状
(一)印度华人由鼎盛时期的5万人降至目前6千人。17世纪末,一位来自广东的天主教徒成为最早在印度定居的中国人。清朝中后期,一批以广东客家人为主的中国人漂洋过海,来到当年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首都——加尔各答。他们在距离该城市65公里的钻石港落脚生根,繁衍生息,使之成为印度第一个华人聚居地点。此后,来印度的华人持续增多。20世纪50年代,印度华侨华人迎来了“鼎盛时期”,当时的人口一度达到5万人,仅加尔各答西北郊塔坝一地就有2万多人。这些人按籍贯可以分为两支,一支是来自广东梅县的客家人,另一支为来自湖北的天门县人。
近年来,大批华人华侨向海外移民。到目前为止,在印度的华侨华人只有6000多,其中4000多人在加尔各答,1000多人在孟买,500多人在首都新德里,剩下的在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和班加罗尔等地。据了解,在印的华侨华人几乎每家都有人移民海外,留在当地的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当地甚至有华人认为,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华人可能会在印度销声匿迹。
(二)印度华人的减少有很多原因。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末,中印关系恶化。从1961年2月到1962年9月,有200多名印度华人被以各种名义驱逐出境。中印爆发边界冲突后,印度政府颁布法令,冻结华人的财产。印度西孟加拉邦政府甚至规定,被捕获释的华人不准在该邦北部定居,必须居住在加尔各答。一位孟买的老华侨说,1962年,他的爷爷、父母都被关进监狱,当地政府还关闭了所有中文学校,封了许多商店,让华侨人人自危。从那时起,华侨华人开始陆续离开印度,移民到香港、台湾、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地,华人数量连年锐减。不过,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针对华人的限制和歧视措施早已成为历史,留下来的华人逐渐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除了历史原因,印度目前尚处于向外移民时期也是造成印度华人逐渐减少的原因。一方面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不像世界上一些新的移民地点那么有吸引力。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华人小伙子认为,印度失业率太高,薪水又非常低,留在当地,前途实在一般。另一方面,印度在移民和吸引海外投资方面采取的是欢迎加限制的措施,这客观上影响了新移民的进入。此外,当地实施的一些经济措施也动摇了华人留在印度继续发展的信心。在华人最多的加尔各答,政府为发展经济,整合当地制革行业,要求华人制革行业搬到其它地方,导致许多人举家迁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