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要想练武先学跳舞:印度锡克人的盖挞武术
盖挞是印度尚武的锡克民族的武术,盛行于信奉锡克教的旁遮普邦。盖挞的锡克语字面的意思是“真知的武器”,是一种武技与信仰兼修的武术。事实上,盖挞其实就是为捍卫锡克教而产生的。今天它仍是锡克青年喜爱的运动,在各种锡克教节日里,总能看到锡克青年演练盖挞。
▲盾配剑是真正具有实战意义的剑术,也是锡克剑术的高级阶段,据此可迎战多种武器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魏兵,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❷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是印度人达摩创立,印度的武功怎么现在没听说过失传了
一种说法少林武术由达摩在嵩山面壁静坐时发明 非在印度创造
。另一种说法少林武功出自第三任主持稠禅师。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又源自何方?这一问题自明清以来就争论不休,其中以达摩或少林初祖跋陀创造两种说法流传最广。
我们姑且以为达摩确实到过少林寺,那么,他与少林寺武术有什么渊源吗?也没有。因为《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以及《旧唐书》《景德传灯录》等一大批史书中,均没有提到达摩与少林武术有关。真正把达摩与少林武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部名叫《易筋经》的武学着作。
近代的研究结果认为,把武术带到少林寺并发扬光大的是少林寺的第二任主持稠禅师。稠禅师又名僧稠,祖籍河北昌黎。
稠禅师在三十三岁或者之后来到少林寺,时间约在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512年)。根据文献和实物的相互印证,稠禅师少年时期在另一所有大量武僧活动的佛教寺院——邺下寺院(遗址在现河南省安阳县善应镇境内)修行。邺下寺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的寺院,这也就是说,稠禅师是“带艺进寺”。当时少林寺的方丈是高僧跋陀,在他主持之时,少林寺的文献中没有任何与武术有关的记载,由此可以判断,稠禅师应该是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禅师接任主持少林寺后,少林寺习武风气渐浓,并逐渐发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精湛而丰富的少林武功。据考证,闻名天下的“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之事中的第一僧——少林寺主持志操法师,原先就是邺下清云寺的着名武僧。
稠禅师谢世后,骨灰一分为二,分别存于登封少林寺和安阳云门寺,也证明了稠禅师入少林寺之前与安阳寺院有很深的渊源。所以说,少林武术的源头应在河南省安阳市的邺下寺院,与达摩没有关系。
少林寺的武僧在当时的年代就是专业的武术家了,民间高手不过是业余水平罢了,随着向少林武僧学武的人的增多,慢慢的以少林武术为主流的武功流派便形成了。
当然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武功都是出自少林寺,那不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吗。
所谓的天下武功出少林就是一种托大,可能当时的人们就知道有个少林寺。
❸ 全球的武术流派有哪些
中国武术流派:中国武术流派介绍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为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风采。武术的主要内容由拳术和器械的套路组成。根据拳种和类别的不同,套路有长有短,有刚有柔,有单练,有对练,风格不同,表现各异。但共同的要求是动作连贯、往返多变、起伏转折、快速敏捷、节奏鲜明。在武术的动作和练法中,都具有攻防的作用,如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是组成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因素,它们都有着不同的演练特点和攻防规律。中国武术具有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神韵,由于武术动作是从格斗攻防技术中提炼出来的,因此要求手到眼到,手疾眼快;手脚相随,上下协调;意领身随,以气催力;意识、呼吸、动作必须和谐一致。在中国武术的长期发展中,逐渐演化出十八般武艺或十八般兵器。通常认为十八般兵器包括:“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中国古代的兵器远不止这18种,平常所说的十八般兵器或武艺只不过是一种泛称。中国武术文化底蕴丰富,门类众多。按流行地区分类,划分为南拳、太极拳;按山脉、庙宇分类,可划分为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按形象分类,可划分为蛇拳、猴拳、螳螂拳等;按技术内容分类,划分为拳术类、器械类、气功类、摔跤类等。拳术类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臂拳等。器械类包括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四大主要形式。气功类包括禅家、道家、儒家、医家和拳家五大派别。摔跤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力和相扑,现称为中国式摔跤。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最为着名的武术流派是少林派、武当派和峨眉派。(1)少林武术。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少林武术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少林拳的精华被称为“少林五拳”,系指龙拳、虎拳、豹拳、蛇拳和鹤拳,分为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几十种少林拳法,还有刀、枪、剑、铲、棒等器械的技击法,并创造出少林易筋功、小武功、阴阳功、混元一气功等气功。少林拳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分为北派少林拳和南派少林拳。(2)武当武术。因发源于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而得名。武当武术起源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明末清初。武当拳的风格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见长,以慢击快,以意运空,以气运身。武当派拳术有无极拳、鹞子长拳、猿猴伏地拳、六岁散手和五当太乙五行拳等。武当兵器有武当剑、白虹剑、六合枪、六合刀、松溪棍等。太权拳属武当着名拳种,影响极大。太极拳在长期流传中,演变出许多支派,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太极拳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和孙式太极拳。后经提炼整理,又出现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等套路。(3)峨眉武术。发祥于四川峨眉山,形成于明代。峨眉拳集众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技法与风格。它的主要技击特点是动作小,变化大,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以静制动和以动制静并用,攻防时多顺势前钻,借力反击,以快取胜。峨眉拳术有僧门、岳门、杜门、赵门四大家和洪门、化门、字门、慧门四小家,还分为黄林、点易、青城、铁佛、青牛五大门派。此外,气功与摔跤也在中国武术中占有一席之地。气功是一种祛病健身、益寿延年的养生术和自我身心锻炼方法。气功在发展中,逐渐与各学说流派相结合。儒家养气,旨在修身。武术拳家养气,旨在积气。医家养气,旨在治疾健身。佛家养气,旨在排除杂念,达到禅定。气功门派众多,尤以道家气功见长。摔跤是两人相角的一种武术体育运动,摔跤一般均按体重分级进行,能使对手的身体任何部位(两脚除外)触地为胜。摔跤也是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和保安族等都喜爱摔跤。中国武术自唐宋后,就逐渐传向国外。日本、朝鲜、越南及东南亚国家习武者不少,并形成一些武术门派。在欧美国家,中国武术的影响也非常深远,称中国武术为“功夫”。很多西方人认识中国文化首先是从了解中国武术开始的。中国武术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至于拳法那就多了去了。没法详解的。(搜于网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❹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是印度人达摩创立,印度的武功怎么现在没听说过
人们常常误以为少林武术源于印度,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佛教是在晋朝时期传入中国,并在唐朝达到鼎盛。在此之前,中国已有丰富的武术传统。
少林寺在唐朝时期帮助李世民,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受到了朝廷的重视。从此,少林武术的发展开始加速,名声大噪,直至今日。
武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武术就已经存在并发展。少林武术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与它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帮助密不可分。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元素,但武术的发展并不依赖于外来文化。相反,少林武术的繁荣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背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林武术逐渐成为中华武术的代表之一,吸引了无数武术爱好者的关注和学习。少林寺也因此成为了武术文化的象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访。
少林武术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凝聚了中国千年的智慧和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因此,少林武术的兴起并非源自印度,而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它的发展历程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