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的国旗是谁发明的
“五星红旗”原来被称为“红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设计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新政协”)从全国各地的2992件作品中选出,在两次的精细筛选后,有38幅设计入围,最后第32号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旗”拔地而出,然而因为原方案的大五星中央镶有镰刀与锤子,一些人认为与前苏联的国旗类似,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应拥有独特易识别的国旗图案,经过几番考虑后决定取出镰刀与锤子的图案,将设计改名为“五星红旗”。
㈡ 中国国旗是谁发明的
中国国旗是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的。原本的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但由于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于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锤子与镰刀的标志。 后来将锤子与镰刀删除,因为一来认为五星红旗中大可不必出现镰刀、斧头,一颗大星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来这样与苏联国旗太相似;三来考虑既已用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与农民的象征物,似乎又变得不平等了。国旗就此定案。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
㈢ 中国的国旗是谁造的
1.五星红旗的诞生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消息迅速向全国、向海外传开。许多人在工余时间,开始了设计工作。他们精心设计,绘制出一幅又一幅各具特色的图案,标上详细的说明,寄到了北京。以倾注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心意。
在国外,千千万万爱国侨胞,知道祖国在向自己的儿女征求国旗设计图案时,抱着深切的爱国之情,倾注了炎黄子孙的赤子之心,精心地设计出一幅幅国旗图案,从美洲、印尼、马来亚、朝鲜…飞向祖国北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就收到了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从遥远的美洲寄来的国旗图案有23幅。
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阵地上、战壕里,在枪炮声中讨论应征国旗图样,大家不光对国旗图样各抒己见,还谈了不少激动人心的感想,有的战士无比兴奋地说:“征求国旗图样的意见,说明新中国很快就要成立了,等新中国成立那天,我要握着枪戴上立功奖章,在国旗下庄严地照一张像,不少老战士还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美好前景,憧憬着未来的共产主义幸福生活…”。
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案《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第32号草图》为当选图案。对这一设计图案作了局部修改,并对国旗图案的意义作了统一说明。
关于国旗图案意义的说明,新华社以答读者问的形式于11月15日公开发表: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旗面为什么是红色的?旗上的五颗五角星代表什么?为什么星是黄色的?四颗小五星为什么有一角尖正对着五角星的中心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五星红旗是团结的、革命的、胜利的旗帜,是人民的旗帜。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它自由地飘扬在我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上,鼓舞着我国人民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进行英勇斗争。
2.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曾联松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搞美术设计的,他现在是上海市日用杂品公司的副经理,一个长期做经济工作的普通人能设计出国旗,完全出自于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他为设计国旗图案夜以继日,挥汗如雨,似痴如迷。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仰望群星闪烁的太空,陷入了沉思。突然,他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么!于是,他决定以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设想:以一颗大星导引在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象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象红霞一片,金光灿灿,色简而庄严,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特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旗上。色彩以红色为主,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热烈的感情,象征革命,配以黄色,灿烂辉煌,一片光明。
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结果被选中了,他便成为我国国旗的设计者。
3. 关于国旗制作方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国旗制法如下:
国旗的形状、颜色两面相同,旗上五星的位置两面相对。为便利计,本件仅以旗杆在左之一面为说明的标准。对于旗杆在右的一面,凡本件所称左均应改右,所称右均应改左。
一、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侧。旗杆套为白色。
二、五星之位置与画法
甲、为便于确定五星之位置,先将旗面对分为四个相等的长方形,将左上方之长方形上下划为十等分,左右划为十五等分。
乙、大五角星的中心点,在该长方形上五下五,左五右十之处。其画法为:以此点为圆心,以三等分为半径作一圆。在此圆周上,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一点须位于圆之正上方。然后将此五点中各相隔两点相联,使各成一直线。此五直线所构成的外轮廓线,即为所需之大五角星。五角星之一个角尖正向上方。
丙、四颗小五角星的中心点,第一点在该长方形上二下八,左十右五之处,第二点在上四下六,左十二右三之处,第三点在上七下三,左十二右三之处,第四点在上九下一,左十右五之处。其画法为:以上四点为圆心,各以一等分为半径,分别作四个圆。在每圆上各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中均须各有一点位于大五角星中心点与以上四个圆心的各联结线上。然后用构成大五角星的同样方法,构成小五星。此四个小五角星均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
三、国旗的通用尺度定为如下五种,各界酌情选用。
(一)长288公分,高192公分;
(二)长240公分,高160公分;
(三)长192公分,高128公分;
(四)长144公分,高96公分;
(五)长96公分,高64公分。
4.国旗悬挂的规定
国旗代表国家的尊严,象征着国家的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每个爱国的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
国旗悬挂在政府机关的建筑物上面,而在全国性胜利纪念日,可在一切建筑物上悬挂。在我国驻外国的大使馆、领事馆等建筑物上和远洋航行的军舰、商船上,都要悬挂国旗。
按照国际法规定和国际惯例,在某块领土上悬挂某国国旗,就是确认该国在此领土上行使权力的标志之一;无权悬挂而悬挂他国国旗的责任者要受到惩罚。侮辱国旗,如撕毁或其他类似行为,在世界各个国家内都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㈣ 中国国旗是谁发明的拜托各位了 3Q
中国国旗是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的。原本的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但由于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于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锤子与镰刀的标志。 后来将锤子与镰刀删除,因为一来认为五星红旗中大可不必出现镰刀、斧头,一颗大星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来这样与苏联国旗太相似;三来考虑既已用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与农民的象征物,似乎又变得不平等了。国旗就此定案。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
希望采纳
㈤ 中国的国旗是谁发明的拜托各位了 3Q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星红旗(1949至今)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联松设计。其中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原“士、农、工、商”之所谓“四民”,但依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顺序被改为“工、农、士、商”)。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备委员会)在北平正式成立,该会的筹备工作包括制定中国的新国旗,并指定由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这个小组的成员有16人,他们是: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廖承志、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 1949年6月16日,筹备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中国全国发出征稿启事。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刊登了筹备委员会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一个月后,筹备委员会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区寄来的应征图案3012幅。 后于9月开议时,审核通过的共有38幅,最后敲定8幅国旗样式作为备选国旗。当时最受欢迎的是以红底配上黄星,以及一条代表黄河的黄条而成。红底与黄星为征求新国旗设计稿的必备基本要素,黄星代表共产党或中国人民。但部分人士认为,中国并非只有黄河一条大河而已,于是衍生出另外两个草案:二黄条代表黄河、长江,三黄条代表黄河、长江、珠江。但张治中向毛泽东表示,黄条分割红地,如同国家被分裂,应另选作品。接下来选中了五星红旗。 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的五星红旗,原本的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但由于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于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锤子与镰刀的标志。 后来将锤子与镰刀删除,因为一来认为五星红旗中大可不必出现镰刀、斧头,一颗大星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来这样与苏联国旗太相似;三来考虑既已用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与农民的象征物,似乎又变得不平等了。国旗就此定案。 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标志着五星红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㈥ 在我的世界如何造出中国国旗
在我的世界里面就可以直接造出中国国旗了,当年打开中国国旗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中国国旗最辉煌的一面
㈦ 中国的红旗是谁发明的
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1949年7月,32岁的曾联松在上海设计了国旗图案??五星红旗。然而,在征集到的三千余幅国旗设计图案中,五星红旗图案最初却未受重视。 1949年的8月中旬,北平饭店413房间被辟成临时选阅室,陈列着3012幅应征的国旗图案供与会的政协委员进行初评。 委员们一致看好三幅红底黄色的图案??第一幅是上面一颗金色的大星,旗下三分之一处是一条黄色的横杠;第二幅是上面一颗金色的大星,下面两条横杠;第三幅是上面一颗大星,下面三条横杠。 说明书上写道:金色的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联合政权,第一条横杠代表黄河、第二条横杠代表长江、 第三条横杠代表珠江,意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五星红旗图案在第一轮的筛选中就被淘汰了! 为慎重起见,评选小组将上述三幅图案和其他几十幅图案汇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供大家再一次讨论。 编印资料时,田汉问:“怎么没把那幅五颗星的图案收进去?”他从被淘汰的一堆设计图案的最底下翻出了那幅图案:“这个设计简洁大方,而且寓意也深,你们认为呢?” 看得出,大家并不太喜欢这幅图案。短暂的沉默后终于有人吞舌吐吐地说:“许多人觉得这幅图案好像有点似曾相识的味道。”在三千多幅应证稿件中,几乎有四分之三的设计图不是模仿苏联国旗就是模仿美国国旗,有的甚至是模仿欧洲一些小国家的国旗。所以在第一眼看到五星红旗时,大家就把它放在了一边。 “它像什么?”田汉问。 “像苏联国旗!”几个人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 田汉又仔细地看了看图案,然后用手遮住了大星中的镰刀和斧头:“假如拿掉了这个呢?” 大家点起头来。 “是不是把这张也编进去?”田汉说。 工作人员在它的右上角写上了“32号”。 几天后,收集了38幅图案的《国旗图案参考资料》送到了毛泽东和代表们的手里。 1949年9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代表们。张治中直截了当地谈了自己对国旗的看法:“你不是说过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吗,在国旗上画一道杠,有把国土一分为二的嫌疑!再讲,用一条杠子代表黄河也不科学,老百姓会联想到孙猴子的金箍棒!” 与此同时,田汉把五星红旗的图案交到了毛泽东的手里。毛泽东把眼光定格在了大星中的镰刀斧头上,微微皱起了眉头。田汉马上说:“镰刀和斧头的图案我认为可以拿掉,这并不妨碍整体的效果,反而更简洁了。” 毛泽东的眉头舒展开了。 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9月28日,国旗图案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9月29日,市民争相订购国旗,旗帜加工厂的工人以空前高涨的热情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了国旗的制作中。 10月1日,家家户户门前的五星红旗与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 国旗设计者的期待 1949年9月29日,报纸上登出了新中国国旗图案。华东合作事业管 理局的曾联松看着那幅熟悉的图案,一下子呆住了。他赶紧翻来覆去 地找,想看看有没有设计者的名字。 没有! 曾联松的表情从兴奋和期待慢慢转成了疑惑。对于他来说,那是 一个失望和希望并存的不眠之夜。但是很快,对于开国大典的期待取 代了他所有的疑惑。国旗是不是自己设计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 曾经为之浴血奋斗的事业终于成功了,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两天后的10月1日,曾联松早早地来到商店门口,站在扩音喇叭前。 那时,收音机还很稀罕,有什么重大新闻,人们都会去听街头和商店 的有线广播。 开国盛况随着电波传到了上海,深深地震撼着扩音器下每一个人 的心。在《义勇军进行曲》中,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缓缓地升起 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曾联松的泪水滚滚而下。 1950年的9月27日,曾联松才被正式告知,他就是五星红旗的设计 者。这一天离他投稿的日子,相隔了整整十三个半月。但喜悦并没有 因时间的冲刷而褪色。 两个星期前,曾联松因公去北京出差。刚住下,就有人来敲门, 两个陌生人说他们是全国政协的。曾联松觉得有些意外,但又有一种 预感,因为他的设计稿件当时就是寄到全国政协去的。 果然,来人问了他关于国旗设计的情况,他们问得很详细,还一 边作记录。 回上海后不久,一份确认他为国旗设计者的通知以及赴北京参加 国庆活动的观礼券便送到了他的手上。 1950年11月1日,参加观礼回来的曾联松收到一封标有“1137号文 件”的公函: 曾联松先生: 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 刊一册,人民币500万元,分别交邮局和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 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 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50年过去了,那枚印在已经发黄了的信笺上的公章依然红得耀眼。 500万元是多少? “万元”是当时旧币的单位,1955年实行新币后,旧币和新币的 比价为1万元旧币换1元新币。当年的500万元相当于一个熟练技术工人 一年的工资!
㈧ 中国国旗是由谁设计出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是一名来自浙江瑞安的普通公民。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1949年7月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通告,曾联松设计并提交了他的国旗样稿。
在2992幅(一说为3012幅 )应征国旗图案中,曾联松的设计被选入38幅候选草图。经过多次讨论和少量修改,他的设计被选为了新政权的国旗。

(8)中国国旗怎么发明出来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国旗图案确定的过程: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同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求启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从收到的3012幅图案中选出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
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
在关于国旗的讨论中,会议研究决定去除原设计稿中意识形态浓厚,且与苏联国旗相仿的镰刀斧头标志。最后形成以红色为底色,四小星拱卫大星的五星红旗方案。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网络
㈨ 中国国旗是谁发明的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在常委会下设立六个小组,而其中由马叙伦任组长,由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第六组,负责拟订有关国旗、国歌等方案。 自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同时刊登了新政协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四面八方的人们踊跃投稿,国旗审查小组平均每天收到一百张图案,其中还包括从印尼、马来亚、朝鲜、美加寄来的二十三张。国旗审查小组从近三千张国旗图案中筛选出三十八幅编为一本《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印发给每一位与会代表。 国旗应徵图案要符合三个条件,即一要有中国特征;二要含有中国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等因素;三要有政权特征,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并且国旗设计要求庄严简洁,一目了然。应征稿件中,设计构思符合三项条件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竖条旗左上方为镰刀、锤子、五角星或齿轮;二是镰刀锤子交叉加五角星;三是齿轮加五角星;四是旗面为红色或三分之二红色,加黄色五角星。经过反复讨论,上海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被筹备会一致通过作为国旗图案。按照曾联松的设想,一颗大星象征领导革命和国家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包括当时四个阶段: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旗颜色相协调,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毛泽东在谈到五星红旗的含义时指出:这个图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