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梦:国家梦、人民梦、世界梦
编者按:为深入阐释“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深入探讨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浙江“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本报今特辟《中国梦·浙江行》专栏,将陆续刊发相关理论 文章 ,以飨读者。
中国梦:国家梦、人民梦、世界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重视国家、人民、世界这三个维度,正确把握这三个维度的关系。
在中国梦的国家、人民、世界三个维度之间,联系是绝对的,区别是相对的。离开了国家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和对世界的贡献;离开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思想,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发展和繁荣;离开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梦的实现,在国家层面上,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人民层面上,表现为富裕、自由、博爱、幸福;在世界层面上,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
中国梦是国家梦
实现国家富强,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国家维度的内涵,反映了中国梦的实力特征。国和家命运攸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为如此,盼望国家好、民族好,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具体说来,国家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就是党的 报告 所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要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个国家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不懈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真正把国家梦带上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带领中国人民先后走出了实现国家梦成就辉煌的三步:
第一步,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步,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三步,进行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功地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这三步的走出及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的中国,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等宏伟梦想都已成真,正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梦、现代化之梦挺进,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是人民梦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梦人民维度的内涵,反映了中国梦的价值特征。强国为了富民,强国才能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幸福,发展就不算成功,复兴就不算完成。每个人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命运的映照,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成了历史命运的基调。
马克思、恩格斯描绘未来新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每个中国人都期盼有更好的 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丰富的 文化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都是虽很普通但却值得珍重、值得鼓励、值得保护的美好梦想。
在实现人民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中,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温饱有余,再到基本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全免费,日渐公开透明的民主政治,覆盖13亿人的社保体系……今天的中国,流动社会让人有更多上升机会,权利社会让人有更多保障依靠,开放社会让人有更多成功路径,信息社会让人有更多表达 渠道 ,宏大的国家梦正日益演绎为个人梦,并在每个人的努力奋斗中、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慢慢生根、开花、结果。党的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具体要求,并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中。这些目标和举措的明确,对人民梦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更为清晰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人民梦的内涵,也为人民梦的实现,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措施 。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大河没水小河干”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小河有水大河满”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
中国梦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着眼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与谋求人民福祉统一起来,把实现国家梦与实现人民梦结合起来,把改善民生、为民造福作为实现中国梦的落脚点,使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直接受益者,为民族复兴出力流汗就是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
中国梦坚持发展人民民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与尊重民主权益统一起来,把深化改革,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使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人翁,为民族复兴贡献才智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把人民群众当作“上帝”加以尊崇,必然会激励他们自觉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将个人前途命运同整个民族前途命运融为一体,以不断高涨的信心和热情,推动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不断融合。
中国梦是世界梦
中国的富强离不开世界,也有益于世界,这是中国梦世界维度的内涵,反映了中国梦的文明特征。毋庸讳言,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担心、忧虑,乃至恐惧。人类的梦想总是相通的,总是互补互利的。世界如果了解了中国梦的真实 故事 ,应该高兴和欢迎,因为中华民族是 爱好 和平的民族。
翻开历史,“丝绸之路”,留下的是互利合作的足迹;鉴真东渡日本,传播的是仁慈的佛学和工艺美术;郑和“七下西洋”,播撒的是和平友谊的种子。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伦理,文明塑造了我们民族敦厚平和的禀性;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传统哲学,交流孕育了我们民族推己及人的文化;协和万邦的传统历史,影响决定了我们民族和谐共荣的思想。近代以来的列强入侵和连年战乱,中华民族被推入苦难的深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
迈上复兴之路的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和平。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地球村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中国梦的实现,根本要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艰苦奋斗,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我们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互利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起飞,迈向梦想的脚步坚实而稳健。
与世界共患难、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无论是开放市场、引进技术、吸引投资,还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无论是共同应对气候变暖等重大自然灾害,还是合作打击和防范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中国都着眼于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近年来,中国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我国以与国际社会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形态演进提供了新的范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
【作者为浙江省委讲师团办公室主任】
㈡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主要体现是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主要体现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㈢ 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实现途径
一、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贯穿着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历史主轴,连接着国家、民族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蕴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丰富内涵。
二、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中国梦价值维度是什么扩展阅读:
基本路线
全面把握群众路线与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联系: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性质与宗旨,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工作方法和宝贵经验总结。
中国梦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要求我们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座丰碑,也是我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大创举。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群众路线的内涵不断丰富,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不断深化。
参考资料:中国梦-网络
㈣ "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的梦,人民的梦,大家的梦。她承载了一个国家对未来的信心,饱含着每一个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对于增强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激励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筑梦,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理论版开设“中国梦大家谈”专栏,推出一系列文章,多层次多角度深入阐释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今天,本版围绕如何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刊发三篇文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代表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华儿女的热切期盼,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当代中国的时代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有着十分深刻的丰富内涵,这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强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我们的国家走过了光辉的历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今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实现自强,努力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前提是国家富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
中国梦是复兴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许多优秀科技文化成果,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然而,近世以来,鸦片战争的炮火击碎了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尊严,我们的民族从此历经磨难,中华民族一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的尊严,复兴的梦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无论是洋务派的“富强梦”、维新派的“宪政梦”,抑或是革命派的“共和梦”,都凝聚和寄托了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梦想和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经千辛万苦,中华民族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以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找到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实现中国梦,关键是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中国梦是幸福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文明传承和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培育优秀文化,为人类社会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既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中国梦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的营养土壤。中国梦不仅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更表现为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目的是人民幸福。以民生为本,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智,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这样的国家富强才有精神寄托,这样的民族复兴才有根本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