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在汉朝时为什么被称为身毒
身毒(读音Juān Dǔ) 印度河流域古国名。始见于《史记》,为中国对印度的最早译名。原文为梵语Sindhu,古波斯语讹为Hindhu,古希腊语更转为Ins。其后中国古文献中亦作申毒、辛头、信度、身度、天竺、贤豆、印度等,皆同音异译。其领域有时亦包括印度河以东的南亚次大陆地区。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8年左右到达帕米尔以西的大夏,听说在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身毒国,并在大夏看到从身毒国贩运来的邛竹杖和蜀布。张骞认为大夏在汉西南,而身毒在大夏东南,则身毒应距中国蜀郡不远。汉武帝听信此言,从蜀郡四道出使,企图从中国的西南地区经身毒通往大夏,但因当地少数民族的阻拦没有成功。据《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中国在2世纪时对身毒的地理、物产、宗教、政治情况已有初步了解;且知当时身毒许多地区皆属“月氏”,即早期贵霜帝国(即贵霜)。这是由于东汉时佛教已传入中国的缘故。
⑵ “天竺”是从什么时候指印度
秦到汉时称印度为身毒
从汉末就有开始称印度为天竺 但也有其它称法
直到唐初才统一称为天竺
⑶ 印度、朝鲜、日本古代的称呼各是什么
印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身毒、贤豆、天竺、印度
“高丽”、“新罗”、“朝鲜”是韩国古时候的三个朝代,就和中国的唐宋金元明清一样,故三者正确的朝代顺序为:“新罗”→“高丽”→“朝鲜”。
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