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破14亿剂次,22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是的,据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督管理司司长袁林近日介绍,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5条技术路线的22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并依法依规附条件批准4个新冠疫苗上市,依法组织论证同意另外3个新冠疫苗紧急使用。
在药品研发方面,截至6月底,国家药监局已经应急批准25个药物(不包括疫苗)开展新冠肺炎及其相关适应症治疗性药物的临床试验,还通过特别审评审批程序应急批准“三方”上市。
多地未成年人新冠疫苗将开打:
早前,国家卫健委方面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3至17岁人群,可以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紧急使用。会根据疫情的形势、防控工作需要和相关人群的特点,组织专家研究制定针对3至17岁人群接种的具体政策。
近期,不少地方已经出台了未成年人的疫苗接种“时间表”。例如,在湖北荆州,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前发布《关于近期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提示》。
根据文件,8月1日起,荆州全市将重点开展12-17岁人群和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同时,疾控部门呼吁7月31日前,尚未接种的18-59岁市民尽快完成接种。
广西近期也明确,将根据国家部署,分三步开展12-17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 中青网-新冠疫苗接种破14亿剂次!多地未成年人也要开打了
2. 国内有多少种新冠疫苗
目前,我国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有三种,分别为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它们生产工艺不一样,所以接种的针次有所区别,但保护效果都达到了监管部门要求。
灭活疫苗: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
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1剂。由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
重组亚单位疫苗: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由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
3.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新冠疫苗有几种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新冠疫苗有三种,包括接种一针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针的灭活疫苗和三针的重组蛋白疫苗。
疫苗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路线决定了接种的针次,这三种疫苗都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保护效果。在北京市海淀区,这两天“三针剂”新冠疫苗投入使用,加上一个月前开打的“一针剂”疫苗,目前有三种疫苗可供市民选择。
我国已向全球供应新冠疫苗3亿剂次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5月3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5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3917.2万剂次。
疫苗接种加速大规模推进,5月以来平均每天接种1247万剂次,是4月份的2.58倍,其中单日接种最高超过2000万剂次,要继续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共筑免疫长城。中国履行将疫苗作为公共产品的承诺,已向全球供应了累计3亿剂次的疫苗,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
以上内容参考广西新闻网-我国新冠疫苗接种超6亿剂次
4. 中国的新冠疫苗叫什么名字
新冠疫苗的英文名可以表示为“Covid-19 vaccine”,流感疫苗一般叫做“flu vaccine”,也可以叫做“flu shot”。
5. 目前,我国研发了哪几种新冠疫苗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病毒,疫苗研发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国推出的是五款产品三个技术路线。目前我国从五种技术路线推进新冠疫苗的技术攻关,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核算疫苗。
6. 中国批准5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上市,这些产品有哪些应用价值
目前,已有五种新冠肺炎疫苗被批准在中国使用。按照技术路线,五种疫苗分为三类:一是灭活疫苗,包括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威公司生产的三种灭活疫苗;二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天津康希诺公司生产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第三种重组蛋白疫苗是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我认为这足以显示我们的国力。
只有国内外所有人的疫情都控制住了,我们的经济状况才会恢复到以前的状况,这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灭活疫苗是将培养扩增后的活病毒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后,通过一系列纯化技术制备的疫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其主要特点是疫苗的成分与天然病毒结构相似,免疫反应比较强,安全性好。疫苗相对稳定,可在2-8摄氏度保存2-3年,便于运输;打两针免疫。
7. 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新冠疫苗有哪些
当地时间11月8日,英国政府宣布即将从11月22日起批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清单,其中包括中国北京科兴公司和国药集团研发的两款疫苗,以及刚刚获得世卫组织批准的印度本土新冠疫苗Covaxin。 两款中国新冠疫苗在英国获得批准后,18岁以下中国旅客入境英格兰后可以不用再进行自我隔离。
据路透社11月8日报道,英国交通部当日表示,随着接种疫苗的人数在不断上升,英国正在简化入境政策。目前,英国6700万人中大约有4580万人完成了新冠疫苗的完全接种。当地时间7日,英国首相约翰逊透露,目前英国已有1000万人完成了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英国卫生大臣贾维德(Sajid Javid)呼吁当地民众尽快接种疫苗。“冬天就要到来,新冠疫苗是保护你和家人的最佳途径。”
今年5月,世卫组织认可了国药集团研发的北京生物疫苗,并在6月将科兴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目前,已有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宣布认可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
8. 我国22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了
是的,据新华社消息,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督管理司司长袁林今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5条技术路线的22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并依法依规附条件批准4个新冠疫苗上市,依法组织论证同意另外3个新冠疫苗紧急使用。
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数量已经超过13亿剂次。卫健委表示,无论是否打过疫苗,戴口罩依旧需要成为日常“标配”。
钟南山谈我国疫苗研发慢的原因
日前,钟南山在上海科技大学2021届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典礼上透露,中国现在有71个疫苗正在研发,9个在临床三期试验中,有2个是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紧急使用的,已经列入了紧急使用清单。
“为什么我国的疫苗研发看起来比较慢?因为在中国由于防控有效,我们没有办法在中国做第三期临床试验,因为没有病人了,所以三期临床试验只能在国外做。”钟南山说。
以上内容参考光明网-我国22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9. 中国新冠疫苗有哪些品牌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一版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了解,我国新冠疫苗种类有以下三种。
1、第一种:灭活疫苗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品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其原理是使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进行病毒培养扩增,经β丙内酯灭活病毒,保留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2、第二种:腺病毒载体疫苗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其原理是将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基因重组到复制缺陷型的人5型腺病毒基因内,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3、第三种:重组亚单位疫苗
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其原理是将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基因内,在体外表达形成RBD二聚体,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10. 目前国内市场上一共有几种新冠疫苗
目前,我国有5款疫苗,5款疫苗分为三类:一是灭活疫苗,包括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生产的3款灭活疫苗;二是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天津康希诺公司生产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重组亚单位疫苗,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
三种路线的新冠病毒疫苗各有特色,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最重要是结合抗原本身的特性、病原体本身的特性,采用适合的工艺研制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疫苗,是疫苗成功的关键标准。
三种技术路线的区别
“灭活疫苗是将培养扩增的活病毒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以后,经过系列纯化技术制备的疫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其主要特点是疫苗的成分和天然的病毒结构比较相似,免疫应答也比较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疫苗比较稳定,能在2—8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两到三年,运输方便;采取两针免疫。
“腺病毒载体疫苗是采取5型腺病毒作为载体,导入新冠病毒抗原基因,通过生物反应器制成活载体疫苗。”王军志说,疫苗制备工艺相对比较简单,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比较低,因为它是在我们国家原有的5型腺病毒埃博拉疫苗这个平台基础上研发成功的。疫苗能很好地诱导抗体产生,增强细胞免疫;可以采取单针免疫。
“重组蛋白疫苗是将最有效的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体外细胞中来表达。体外细胞是工程细胞株在生物制品中常用到的细胞,类似于工业发酵的方式,最后制成疫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严景华介绍,整个生产过程是蛋白表达和纯化的过程,没有活病毒参与,所以生产过程是安全的,也容易大规模生产。
从过去重组蛋白疫苗的使用过程和前期实验结果来看,重组蛋白疫苗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不良反应率比较低。疫苗采取2—8摄氏度冷藏,对运输和储存条件要求低;采取三针免疫。
以上内容参考 澎湃新闻-我国已有五款新冠疫苗获批,有何区别?哪种更有效?专家回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