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视觉中国
视觉中国所采取的高额索赔策略,其根源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在面对图片侵权案件时,其往往会提出远超法院判决或调解一般水平的索赔金额。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高额索赔震慑被维权者,更是为了确保在谈判中获取最大利益。视觉中国们深知,一旦掌握了被维权者的痛点,便可利用这一点进行谈判。
在处理图片侵权索赔时,视觉中国们会设定一个相对较高的和解价格,通常为每张图片一两千元左右。然而,现实中,他们往往会将索赔金额提高至五千元甚至上万元,迫使被维权者接受其苛刻的条件。这种策略的背后逻辑是,通过设置高门槛,使得谈判过程变得艰难,迫使被维权者在高额赔偿与诉讼风险之间做出选择。
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视觉中国们能够洞察到一些关键的痛点,如企业的声誉、苹果应用商店的下架威胁以及上市前的知识产权问题。他们利用这些痛点,通过高额索赔的手段,迫使被维权者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对于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和国企等重视声誉的企业,视觉中国们会利用法院判决公开的制度,将其败诉的风险作为谈判的筹码。而对于移动应用公司,他们则可能通过投诉至苹果应用商店,威胁下架应用,迫使公司支付高额赔偿。
针对拟上市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视觉中国们会采取更加直接的手段,包括在法院起诉侵权、向海外证交所投诉等,以企业业务知识产权不合规为由,要求停止上市审查。这种策略旨在通过施加压力,迫使企业支付高额的授权费用,以解决图片授权问题。
视觉中国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其维权模式的合理性受到了质疑。在面对普通企业和个人的侵权时,他们习惯于提出过高的索赔金额,使得被维权方产生被敲诈的憎恨感。这种策略在媒体、自媒体以及企业的市场广告部门等有话语权的群体中尤为明显,导致其在黑洞图片事件之后,遭到了公众的广泛批评。
为了持续在现有制度环境下获得高额索赔,视觉中国们需要重新审视其维权策略的合理性。在索赔金额方面,应更加谨慎,避免让被维权者产生被敲诈的感觉。同时,不应强迫被维权方购买年付套餐,而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提供服务。通过调整其维权模式,视觉中国们有望在公众舆论和法律框架内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从而在未来的维权活动中取得更加可持续和公正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