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怎么称呼英国地主

怎么称呼英国地主

发布时间:2025-07-13 08:39:12

Ⅰ 英国爵位制度是什么国王怎么称呼不同贵族称呼国王和贵族的时候要在姓氏前加什么英语国王陛下怎么写

欧洲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

几乎每年除夕,英国皇室都公布一份名单,颁布本年荣获英王或女王封勋授爵或颁赠奖章的人员。英国封爵起源于14世纪中叶。始创于1350年的“嘉德勋衔”至今仍是英国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高的勋位。

英国勋衔可以分三大类:一是皇族勋位(royal orders),赐封予皇族或最高级的贵族(安妮公主之类);二是贵族勋位(noble or family orders),赐予一般贵族(该隐那一级的世袭贵族),三是功绩勋位(orders of merit),赐予有重大贡献的人士(英国宰相,撒切尔女男爵)。

皇族与贵族的勋衔(peerages)共分五大级,其名称与它们的相对女性称谓如下:公爵Duke(Duchess)、侯爵Marquis(Marchioness)、伯爵Earl(Countess)、子爵Viscount(Viscountess)、男爵Baron(Baroness)。但男爵之下还有从男爵(Baronet),是世袭爵位中最低级者。

一般只有皇室的至亲(如英王之兄弟、英王之丈夫等)才可获公爵勋衔。公爵在世时,其长子尊为侯爵,以次类推,平民是与此等爵位无缘的。

凡被皇室认为对该国有重大贡献者皆有被册封功绩勋位的可能,该勋位目前有十种。它们是:

Kin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Gaeter(K.G)

嘉德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Thistle(K.T)

花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ath(C.B)

巴斯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Merit(O.M)

功勋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S.I)

印度之星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St.Migheal and St.George(M.C)

圣迷迦勒及圣乔治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India Empire(I.E)

印度帝国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Royal Victorian Order(V.O)

维多利亚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British Empire(B.E)

大英帝国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Honour(C.H)

荣誉友伴勋位爵位

受封人正式称呼一般把Sir置于姓名之前,将代表勋位的大写字母列于名后,如Jhon Smith在获得“嘉德”勋位后,便被称为Sir John Smith,K.G.,简称是Sir Jhon,而不用Sir Smith。有时候,获封爵者没有指定被封哪一种爵位,只称做Knight Bachelor。尊称时,只在姓名后写上K.t(代表Knight)。爵位也有分等级,最高级(第一级)称为Knight Commander,第二级称为Officer,最低级(第三级)称为Companion。

最后注意虽然“爵士”和“武士”都称为Knight,但他们的所指相差很大。

伯爵

简介
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德·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9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服装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男爵简介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乍得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服装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公爵简介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着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chy;大公国,Arch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着。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着,也难获此殊荣。

服装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侯爵简介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服装
在重大场合,侯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子爵简介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服装
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Ⅱ 现代英国人是如何看待英国王室的

背景

作为一个传统的资本主义帝国,英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说到英国的历史,许多人认为没怎么接触。事实上,我们很早以前就在高中课本的历史课本上学习过,记住,当我们考试的时候,老师会说这是重点,所以很新鲜。

对于今天的英国皇室和他们的特殊敬拜的一面,其实这经常是看电视的人应该能看到的,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出现时,英国是如何崇拜的。更现代的英国人,将英国皇室作为文化的象征,而不是他们对英国皇室的崇拜,更不用说他们是对文化的崇拜,说白了,是国家的骄傲。

Ⅲ 勋爵是什么爵位

勋爵,至少有两种含义:中国勋爵;英国勋爵。

中国勋爵:勋爵是指朝廷依臣僚功勋大小而赐予的爵位,有俸禄而无实职。

英国勋爵:本意是指朝廷赐予臣僚的爵位,引申为对男性英国贵族的一种敬称。英国的贵族爵位共有五等,依次为公爵(Duke)、侯爵(Marquess)、伯爵(Earl,勿与 Count 混淆)、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

(3)怎么称呼英国地主扩展阅读

英国的上议院(House of Lords),其英文简称就是“the Lords”,是英国国会的主要组成部份之一。而一直至21世纪以前,世袭贵族会自动成为上议院议员(相较苏格兰和爱尔兰贵族,英格兰贵族更常自动当选),但随着《1999年上议院法案》废除了这个传统,勋爵政治上的地位一去不复返。

苏格兰的“地主”(Laird)头衔相当于“勋爵”,但地位和受尊敬的程度似有不及。

Ⅳ 英国还有所谓的地主么也就是大片土地的人

英国圈地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那么,圈地运动在英国兴起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呢?
一. 兴起的原因
1. 毛纺制呢业的迅猛发展。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养羊业的发展。
3. 英国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在英国,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将其变为牧场。
4. 利润的刺激。英国的封建的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之间的差别极大,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更为有利可图,从而刺激了圈地运动的发展。
5. 政府支持的结果。政府总的来说是支持圈地运动的。如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起,政府公开支持圈地。
二. 圈地运动对英国的影响
1.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
2. 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将其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
3.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
4. 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如圈地运动开始后居住在1万人以上的城镇居民占英国人口的比例从3.1%上升到8.8%。
5.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6.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7. 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总之,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积累了原始资本,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Ⅳ 绅士是啥意思

绅士,或曰士绅,旧指地方上有势力的地主或退职官僚。中西交往之后,该词被作为英语gentleman的意译之一。
英文的 gentleman是指英国绅士,他们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足蹬亮皮鞋。在中世纪英国,“gentry”(绅士阶级)是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如爵士等职位。此阶层的男性成人当时称为“gentleman”(绅士)。“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致,绅士风度即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又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看齐上流社会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阶层某些价值观念融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
另外:绅士的网络用语则是伪善的变态。ACGN界中的用法源自《搞笑漫画日和》的其中一篇中,熊吉的强词夺理的名言:“我不是变态;就算是变态,也只是冠有变态之名的绅士!”

绅士风度: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良好的自身修养,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无不良嗜好,人际关系良好。是心地善良、举止优雅的男士。
中国没有真正字面意义上的绅士,绅士是西欧国家(主要指英国男性)的概念,“绅士”这个词和中国的传统古典文化相冲突且格格不入,中国没有引入这个概念,在文革期间,由于毛泽东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观念,左派们曾经引入“绅士”这个概念来制约男人作风,并加进了古代汉语词典中。文革失败后,“绅士”这个词被邓小平从古代汉语字典里取消,并把该词送入了那些含有西方外来词汇概念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邓小平之所以从古汉语字典里取消“绅士”这个“外来物”,是因为邓小平认为中国只有“君子”,要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只有“君子”。“君子”这个词诞生于古代中国,如李白那样恃才放旷、不与世俗乱象为伍的男子,就是一名“君子”。
中国无“绅士”,只有“君子”,“绅士”是西方的概念,与中国文化无关。

绅士一词,在近代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非官而近官,非民而近民,是高于平民的一个封建等级阶层。
“绅士”英语gentleman一词,作个拆字游戏的话,gentle在字典中,解释为优雅、上品,可爱、宽大、稳健、亲切、有礼等等。man为男士。一位有着上述品格的男士即可称为绅士,这又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其实欧洲的绅士和中国的君子是同一种人。在中国古代,君子就是有文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是君子。可惜,时代的变迁,封建皇朝的衰败,君子这个称号,也成了守旧落后的象征,和封建皇朝一起被埋葬。

绅士 shēnshì:旧时在地方上有财有势或得过一官半职的人,以地主和退职官僚居多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全文

与怎么称呼英国地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绒癌现在中国有多少人 浏览:292
为什么意大利看起来很弱 浏览:192
英国免税店在哪里 浏览:470
中国的运动潮牌有哪些 浏览:254
越南泥浆浴场在哪里 浏览:79
英国留学生银行卡被扣费怎么办 浏览:83
伊朗和摩洛哥怎么看 浏览:909
申请英国大学英文简历怎么写 浏览:940
什么是越南黄金色沙 浏览:651
蜡烛在中国古代哪个时期开始 浏览:798
英国公司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147
为什么印度确诊病例一天多一天少 浏览:494
居留的邮票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958
哪里卖意大利奶酪 浏览:738
海南渔民怎么防止越南的人来偷鱼 浏览:521
越南为什么买中国疫苗 浏览:773
英国50时速是国内多少时速 浏览:865
马耳他为什么没被意大利占领 浏览:476
印度航空行李超重怎么办 浏览:897
越南跟团游团费多少钱 浏览: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