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南農村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國內旅遊業的大力發展促進了不少周邊國家的經濟增長,比如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是大多數國人出國游上的首選。而越南作為東南亞國家之一,不僅地理位置相近,且風土人情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加上越南被譽為“世界工廠”的稱號,旅遊資源也極為豐富,每年的遊客量都在不斷增長。
雖然越南這個國家如今在逐步發展,但與我國相比仍有一段差距,不過越南人的幸福感卻很強,也不會“憤世嫉俗”,大多都滿足於現狀。在小編看來,只要心態是樂觀的,生活是快樂的,條件富裕並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對此大家又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⑵ 越南人的生活
少中國人總覺得越南是一個貧窮的國家。不久前,《環球時報》記者赴越南采訪,才發現越南人生活質量已不在中國人之下。
農村沒有窮山惡水,只有青山綠水
越南將外資企業工人的最低工資標準定為63萬越南盾(1萬盾約合5元人民幣),最近剛剛調高到了85萬盾。但記者調查後發現,大部分越南人的收入遠高於這個水平。
內排是離河內40公里的一個貧困縣,我們在那裡的農村看到,村民大都住在自家小樓里,地上鋪地磚,廚房貼瓷磚、衛生間有下水管道,干凈整潔。31歲的農民陳光協在新希望河內公司車間中控室工作,一個月能掙400萬盾。他妻子則在一家制衣廠上班,每月100萬盾。一家三口過得還算不錯。
在一個回顧過去的展覽會上,記者看到,革新開放前的越南,很多人擠住在狹小的空間里。一新婚夫婦床前,弟弟打地鋪,旁邊就是豬圈。到糧店憑票買米,半夜就得爬起來排隊,「買回米來,打開口袋,如果沒有霉味,我能高興好幾天!」越南社科院的一位研究員回憶。當時很多人的夢想就是能有一輛中國產的自行車。
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事高德可女士,如今越南城鄉差距相較小,社會總體比較和諧。越南農村沒有窮山惡水,只有青山綠水,農民溫飽沒有問題,只是有的沒錢花。越南全社會都非常重視扶弱濟貧,貧困人口由10年前占人口總數的58%下降到現在的22%,被聯合國列為扶貧成效顯著的國家。
汽車價格是鄰國的3倍
在越南,絕大多數家庭來,汽車還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據統計,越南現有汽車63萬輛,載重車和大客車佔了一半。小汽車平均每360人才有1輛。這一方面是由於城市擁擠、道路狹窄,沒有停車的空間,另一方面是因為汽車價格昂貴。由於徵收高額汽車關稅,越南車價還在不斷上漲,平均水平是周邊國家的三倍。比如,一輛普通的、在越南組裝的福特轎車就得3.8萬美元。最近聽中國的力帆公司要在越南組裝便宜汽車,每輛只要1.6萬美元,很多媒體都做了報道。大街上跑的,除了政府機關的公車,最多的就是計程車,車價高得離譜,每公里摺合人民幣4塊錢。
據最新統計數據,越南現在擁有1700萬輛摩托車,平均每個家庭都有一輛。買不起汽車,摩托車就成了身份象徵。沒錢的買越南本地品牌,用中國產的零件組裝;有錢的則買日本品牌,價格在人民幣1萬元以上。有的高檔摩托車價格在6000美元以上,銷路也不錯。
房價之高超出想像
一到胡志明市,城市周邊成片的小洋樓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經過詢問得知,住在小洋樓里的都是普通市民。在越南,私人擁有土地的使用權、轉讓權和繼承權,很多人都是自己買地建房。越南人並不喜歡高樓大廈,因此,從胡志明市到河內,高層建築都很少,大部分都是三四層的小樓。
越南的房價之高,遠超過想像。大城市房價高達每平方米3000美元,而且還在快速上升。越南革新開放以來,出現了一批年收入2萬到3萬美元的中產階層,中高檔住宅需求較大。此外,越南擁有280萬海外僑民,分布在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地,每年往國內匯款高達4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民間渠道流入資金。
我們參觀了河內一個大學教師的家,這是一幢4層小樓,是自己買地修造的,電器設施一應俱全,頂層有個小花園。據預測,今後5年是越南經濟發展的黃金期,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以年均7%的速度增長,僅次於中國。按購買力折算,到2010年,越南GDP將達4150億美元,人均收入4500美元
⑶ 越南的農村生活,再看中國的農村生活,感受到區別了嗎
很多人在我國各項實力在世界上達到的高度進行官方闡述之下,都對於我國目前的真正經濟以及社會狀態產生了疑問,對於其發展下的真實國民生活水平基本現狀也是表示一頭霧水的,甚至很多人局限於自己周圍的小天地之中,對於外界乃至本國所有的疆域發展,也是表示並沒有確切認知的,更不要說和其他國家的相互比較認知了。對於這一點,今天我們也是特意做了一個簡單的小總結,以與國外對比的方式,來直觀地了解一下我國當前的實力,單單是農村比較這一塊,就是遠遠超越這個國家的。今天講講越南的農村生活,再看中國的農村生活,感受到區別沒?
⑷ 住在越南真實的生活是怎樣的
女人下地回來後,要迅速完成做飯的任務
⑸ 越南近幾年國民生活水平到底如何,比中國大多西北農民如何
越南生活水平應該分成4種:非常高,高,中,低。
越南生活是屬於中等,相當於廣西南寧、桂林地區。
但越南生活水平差距很大。非常高的生活水平是屬於高官、大公司以及大城市(河內、胡志明、海防、芽庄等)。住的是豪華別墅、吃、穿、開的是名牌進口(值得說的是越南納稅不低!一般的進口是300%,也就是說本來在美國是100萬到越南是300萬。在越南可以買土地,而且相當貴!可以參考「世界最昂貴的路段」,也可以參考美國對越南80後「強美元」的評價,你會明白一些)。
低的生活水平是少數民族以及偏遠地區。教育、交通等都很差。
越南是屬於政府窮(貪污太厲害了),老百姓很有錢……
近兩年,越盾直降導致生活水平也跟著降低。
⑹ 越南和中國的差距有多大從農村來看呢
近幾年來,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大家也想必有目共睹,當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後,越來越多的國人們紛紛都想要去出國旅遊,通過出國游來漲漲自己的見識,領略領略其他國家的風采。不僅僅是較為發達的國家,美國日本受到了中國遊客的歡迎,有這么一個國家,也深深地吸引著中國遊客。
不得不說,在民富程度來看,江浙一帶是我們中國城市的楷模。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你覺得你更嚮往越南的農村生活,還是我們中國江浙一帶的農村生活呢?有機會的話,你願意去越南遊玩嗎?
⑺ 越南百姓生活有多苦
在越南生活和工作的中國人很多。由於兩國山水相依,往來方便,因此越南一實行開放政策,大量的中國人都湧入到了越南。
在越南討生活的中國人大致可以分為幾類:一類是大陸過去的商人和打工者;一類是港、澳、台人士;另一類是華僑。
沒有去過越南的人一定會想,到了越南能碰上中國同胞就好,最起碼不會盲目地去碰壁,多少可以得到同胞的幫助和照應。我剛開始去,也是有那麼一個想法。結果卻恰恰相反,說句不中聽的話:我對中國同胞的表現是非常失望的!
先談談大陸過去的商人和打工者。每次回國辦事再進入越南時,基本上都會在飛機或者輪船上遇到這一類的同胞,不管是出入邊境也好,還是在旅途中也好,大家是沒有多的話題可談的。
去越南考察和做生意的商人個個都顯得那麼的高深莫測,一臉拒人以千里之外的鳥樣。如果你善意地和對方交談的話,得到的答復都是不冷不熱,好象他要去完成一件非常重大、神聖、機密的任務「不足為外人道也。」其實,我也只是禮貌性地打個招呼而已。我是個性格大大咧咧的人,為此,沒少給自己找氣受……
去越南的打工者大多都是四川、湖南、湖北一帶的年輕人。90%以上都是台灣企業的生產車間的管理人員,在越南他們有一個有趣的綽號:「大陸幹部」。由於這些「大陸幹部」的月薪基本都在400--700美圓左右,兜里也有點資本,所以「出國」的派頭十足。呵呵,這類的同胞還好一些,雖然表面很酷,但是如果一搭上腔,倒還是很溫暖地打開了話匣子,要是大家路上吃上一頓飯後,立馬就能拍胸脯叫兄弟了。勞動人民畢竟還是存在勞動人民的本色,恩……異國溫暖總是要感動一回的。
可悲的自然還是那些打著「中國商人」頭銜的人了。我就見識過幾個這樣的人:在越南做生意做投資的時候,總是盡量瞞著自己的同胞,生怕給騙去了「商業機密」。寧可相信越南人,也不願意和自己的同胞來往。結果很多的中國商人到了越南後被人騙,有的甚至被騙得血本無歸!裸體歸國。
最讓我感到氣憤的是中越邊境上的某些中國同胞,很多人和越南騙子勾結,專門找中國商人下手。我就親眼見過一個福建老闆,上午還是好好地和我一起談笑風生,下午就在電話里哭鼻子……
唉……一言難盡!為什麼中國人總是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想得那麼復雜?為什麼中國人總是喜歡把自己孤立起來?甚至有人心術不正?
記得我剛開始到越南的時候,在街頭時常看見一些來越南旅遊的內地同胞,三三兩兩地在大街上游盪,馬上過去招呼一聲。那些人一看見我立刻就滿臉的戒備,或者是冷冷地點點頭算是做了答復。我莫名其妙地想了想:本人我雖然不至於帥得光彩奪目,但是怎麼看也不象是個壞人吧?怎麼就那麼不入眼呢?經歷過幾次這樣的事情後,每當我再次看見三三兩兩的中國同胞出現在視線的時候,全當做不存在,面無表情地擦肩而過,心頭則泛起淡淡的悲哀……
老實說,在越南和台灣人、香港人打交道卻是實在多了。越南的台灣人、香港人、小日本、韓國人都喜歡扎堆,住也住得集中,玩也玩得集中。大部分都是做實業的,規模有大有小,生意有好有壞,但在他們居住的區域,可以明確地感受到一些從本地帶來的共有的生活特徵。
台灣人應該說是越南很重要的一個群體。由於民進黨,特別是呂秀蓮之類的胎毒分子大叫台灣危機,慫恿台資撤出內地,很多的台灣企業都搬到了越南。僅僅鞋廠都好幾百家,產品全部出口歐洲。除了更為便宜的人工費用和投資政策以外,越南與歐盟的優惠貿易政策也使得他們的企業出口在關稅與反傾銷方面壓力小了很多。越南政府則利用中國日益緊張的台灣問題大量吸引台資,落得個悶聲發大財……中國人的「窩里斗」、「寧贈友邦」的惡習在越南又一次得到了驗證。
台灣人最大的愛好就是在越南找小老婆,基本上人手一個,沒有空缺的,而且大多不管質量,只要年輕聽話就行,有的則是年齡越小越好。而最喜歡騙越南女孩子的也是台灣人,一些台灣人經常派人到越南鄉村去尋找漂亮的黃花閨女,然後經過各種體檢手段,確認沒有任何疾病,再帶到台灣,到了台灣以後,就把那些女孩子做為洩慾的工具,或者轉送給其他人玩弄。電視、雜志經常報道這類事件,提醒想嫁到台灣去的越南女孩子要注意安全。台灣人在這方面很有點小日本的那種變態,這讓我很氣憤又百思不得其解……我有一個台灣朋友,做農產品出口的,經常把荷蘭豆一箱箱地送我們吃,人是很不錯的,講點義氣,就是那哥們一高興就摟著他那小不點未成年越南姘頭的樣子讓我倒胃口,嘔……
當然,我也接觸過一些明顯就可以看出來的胎毒分子。一聽說我是大陸來的,還講普通話,立馬就翻了牌變了臉色,擺出一副典型的日本龜孫子的模樣,愛理不理。我心頭一氣,立刻胸一挺、眼一瞪:你NND敢扮演龜田隊長,老子馬上就變成李向陽!還好,一般這種情況大多都是話不投機,一拍兩散,否則,恐怕會引發台海危機……
香港同胞在越南的投資相對來說就沒有台灣人那麼熱心了,不過,勇於在越南啃房地產這塊硬骨頭的,還是香港人。我認識一些做轉口的香港朋友。大家平常沒有事情的話,一起聊天、喝酒,相對來說,香港人在越南是比較顯得有教養的一個族群,泡MM也是溫文爾雅的。
老李就是其中的一個。做為一個香港人,老李絕對是另類,他最崇拜的內地偶像竟然是宋祖英!把我給笑壞了。老李則一本正經地操著半咸不熟的國語大聲贊美宋祖英:「漂亮啊漂亮!中國傳統型的第一漂亮!」然後扯開老鴉嗓子哼起來:「……想死個人的兵哥哥……」
老李的異性朋友很多,從17、8歲的到27、8歲的都有,老李一概是來者不拒。他天生擅長吹牛,說話慢條斯理,經常逗得那些越南MM樂不可支……恩……算了,不說他了,背後說人總是有些風險性問題存在的。
越南的華僑很多,大部分都是廣東籍和廣西籍,主要分布在越南南方,西貢最集中,大概有5、60萬。要說全世界的華僑,就屬越南的華僑最多災多難了。在上個世紀初期,西貢的華僑是非常富有的,依靠著自己勤勞和智慧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甚至在南越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引得不少人眼紅和妒忌。不過好景不長,趕上了有美國插手的越南南北戰爭,打得雞飛狗跳後,好容易等到了越南南北統一,又給越南共產黨給共了產;沒過幾年安穩日子,中越戰爭一爆發,又被驅逐……輾轉淪落到現在,越南華僑早就一蹶不振了,在西貢的風光已經成為了歷史。許多有門路的都去了美國和印尼以及澳大利亞,沒有走的只能在越南苦苦地掙扎了。
西貢的華僑至今還是繼承著祖先的文化,風俗習慣一直沒有改變,而華僑的子弟都要在當地的華僑學校系統地學習漢語。西貢唯一的中文報紙,也僅僅就在西貢發行,叫《西貢解放報》,發行面積不大,限於華僑集中的幾個郡(類似我國的區)。我看過《西貢解放報》,感覺有很重的海外味,很多語法不太適合於今天的中國內地,用詞也不夠准確,字句結構的表達方式太雜太亂,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
一個祖籍潮州的華僑叫阿林的,在西貢幫我做了一段時間的工作。我問他:現在想不想回潮汕啊?那裡還有親戚嗎?阿林說:還有很多親戚的,但是都失去聯系很久了。我說:那為什麼不回去看看呢?在中國工作要比在越南好很多啊?潮汕的經濟還是比越南好的。阿林笑了笑說:怎麼不想回去呢?回去一次要很多路費的,連這點錢我們家都沒有了,只能維持生活就不錯了。我無言了……
⑻ 越南勞動力相對低廉,他們的國民生活水平如何
越南的國民生活水平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一般的,工資待遇和消費水平都比較低,不過越南的胡志明市等一些大城市的發展還是較好的。
越南是發展中國家,雖然相對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等比較落後,但是國民的幸福指數卻很高。這與越南當地很多農戶能夠自給自足的生活情況是分不開的,小國寡民的生活使他們可以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越南的空氣情況和自然環境還是比較好的,很少有污染,生活環境也都比較舒適,這也是他們幸福指數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⑼ 越南真實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我國的經濟發展在近些年可以說是突飛猛進,除了城市的建設越來越完善,近幾年的一些鐵路工程、跨海大橋工程等,都是在國際上有目共睹的。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國人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不少人在提高生活質量之餘,也開始注重精神上的享受,紛紛選擇出國遊玩,去體驗不同的環境和風俗。
不知道你對越南又是怎樣的看法呢?歡迎評論留言!
⑽ 去過越南貧民區才知道生活的艱辛,越南窮人都是如何「珍惜」生活的
每個國家都有發展相對落後的區域,越南的貧民區也是我們常常聽人說到的貧窮地方,那裡到底窮到什麼程度,那裡的窮人又是怎樣生活的,接下來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越南貧民區的生活狀態。
1、收支不平衡。越南貧民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收入也是非常少,但是當地的物價卻很高,所以他們的生活非常艱辛不易,他們每天四點天不亮就要起來做工,每個月的工資除去房租和餐飲,基本存不下任何儲蓄,有的甚至租不起房子會住在街上,常給人一種「人如螻蟻」的錯覺。但是他們仍然勤奮的工作著,為了生活努力著。
即便越南貧民區的人們如此艱辛,但是他們仍然非常堅韌的生活著,每天都積極做工努力生活,雖然不易但卻珍惜,小編覺得他們的生活精神是值得被尊敬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