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越軍以6個步兵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00000人應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
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突襲,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00000人應戰。
1979年2月17日,在中越兩國延綿500公里的邊界線上,萬炮齊發,對越自衛還擊戰正式開始,同一天的中國的《人民日報》發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宣布對越開戰。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分為東,中,西3路大軍越過中越邊境發起攻擊。
1979年對越大規模作戰結束後,邊境地區遭到越南入侵的地帶被肅清。但是越南並不甘心失敗,越軍趁我邊防主力部隊回國之時,趁機對邊界上的部分高地、山頭進行侵佔,並大修工事,和解放軍對陣下去。
2. 越南自衛戰中國動用特種兵嗎
當時我們還沒有特種部隊這個概念,但是我軍的戰術理論中也沒有特種作戰的概念,我軍習慣上將深入敵後進行滲透、破壞、捕俘、情報偵察這些科目都納入偵察兵序列,由各級作戰部隊的偵察分隊完成。一般團級單位有偵察連,師以上有專門的偵察科,負責全權指揮協調偵察分隊。當時的偵察分隊裝備也比較簡單,主要裝備64式微聲沖鋒槍、67式微聲手槍,剩下的就是匕首、繩子和自己製作的一些裝備。
南線戰事中最開始的特種作戰是越南先開始的,兩山輪戰期間,敵我雙方的戰線基本穩定,由於我軍強大的火力和軍力,我軍陣地堅如磐石,越南根本無法正面攻克,所以開始琢磨使用特種部隊潛入我軍後方,進行襲擾作戰,意在打擊我軍士氣,擾亂我軍正常的指揮體系。當時我們對這樣的越南特種部隊稱為「特工隊」,對越南特種部隊士兵稱為越南特工。現在聽著好像是特務一樣。
我軍面對這樣無孔不入的越南特工隊也沒有有效的辦法,除了後方嚴把關卡提高警惕外,只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使用大量的偵察部隊深入越南後方,進行相應的特種作戰以進行報復。當時都是抽調的各集團軍的軍級偵察大隊來實施的,曾經有一部著名的電視連續劇《黑豹突擊隊》,大膽地使用了南疆真正親歷過敵後作戰的軍人來扮演敵後突擊隊,特別真實慘烈。記得有一句台詞說的好:一個參加過數次敵後作戰的老兵和一個相對的新兵說,這活我干過幾回了,開始根本就沒想活著回來過。
3. 對越自衛反擊戰 越南是正規軍嗎
當然!只是正規軍打不過解放軍,所以越南人全民皆兵,在初期解放軍吃了婦女兒童的虧。
4.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為什麼不用粟裕,而用許世友
因為許世友久經沙場,而且為人嚴厲勇猛,而且剛剛結束文革,部隊戰力下降,實戰經驗不足,許世友指揮比較合適。
粟裕等人被彭老總打到,而許世友恰好是廣州軍區司令員,沒有了實權,所以理所當然得到了鄧小平的信任!1958年,也有很好的指揮才能,1972年又去任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軍委擴大會議上,進入越南叢林地帶,肯定要大量動用最靠近越南的廣東廣西雲南地區的軍隊,所以許世友只能披掛上陣了。
當時元帥大將們老的老:對越自衛反擊戰是1979年開打的,粟裕這個時候在軍隊沒有職務。軍隊系統訓練大都停滯,再者,只是掛個虛職,打得很艱苦,只能從上將里挑選還算比較「年輕」的許世友來坐鎮前線指揮。
5. 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什麼中國沒有動用空軍參戰
官方的說法是從戰略上為了避免戰爭升級。簡單來說,就是短期打一下,然後就會撤軍。既然如此,使用陸軍似乎就足夠了,沒有必要使用海空軍配合,這會擴大戰爭的規模和級別。
6. 中央軍委認定中越自衛反擊戰參戰部隊有哪些
參戰部隊:
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雲南省軍區5個邊防團)、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臨時調任的熟悉越軍戰法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
(6)越南自衛用什麼軍隊擴展閱讀:
作戰結果:
1、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50年(1944~1994)》1979年2.17日-3.18日的戰斗:
越南軍民消滅和重創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8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中國軍隊在戰爭中損失了62500人,280輛坦克和裝甲車,118門大炮。越南方面被摧毀了45000座農舍,60萬平方米城市住宅,900所學校,428所醫院。
2、根據昆明軍區後勤部編寫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工作總結》敘述了1979--1987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後勤工作的情況: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解放軍共犧牲6954人,傷14800多人,尤其是2月17、18日兩天傷亡達4000人。2月17--27日擊斃越軍15000人,28--3月16日擊斃越軍37000人。
7.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是否出動全部精銳部隊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又在1978年入侵中國南方盟友柬埔寨,這是赤裸裸的地區霸權主義,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當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 人民日報關於開戰的報道
邊界安全。 再則由於國內剛剛結束十年動亂,而且軍隊自1962年以來已經十多年沒有打過大仗了(僅有1974年海軍收復西沙群島),中央軍委決定以多擊少,用牛刀殺雞。1978年12月7日中央軍委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小平任命東線廣西邊防部隊總指揮為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調曾經在越南抗法戰爭中作為中國軍事顧問援越的武漢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上將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擔任西線雲南邊防部隊總指揮。人民日報關於開戰的報道我軍戰役部署: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缺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我軍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圍,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1978年12月8日上午,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作戰命令,稱「無論戰果如何,我軍攻克高平和諒山後不得戀戰,即行撤回」。同時,與蘇聯、蒙古接壤的沈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均進入一級戰備,臨戰狀態,防備蘇聯的進攻。這四大軍區的乙種步兵師補充人員裝備擴編為戰時甲種師,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參見63軍大事記、16軍大事記)。這也反應出當時中國認為主要的威脅在北方,因此在越南戰場上投入的僅是次要兵力。 廣州軍區於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戰術准備:4個野戰軍、3個地面炮兵師和高射炮兵師、鐵道兵3個團、1個通信團、1個防化團、航空兵13個團另6個大隊全部進入待命地點。(另空軍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也同時完成戰術部署;海軍南海艦隊在川島以西各港口集結各型艦艇一百二十餘艘和作戰飛機一百七十餘架。) 昆明軍區臨陣易帥,楊得志司令員1979年1月7日中午抵昆明上任,8至10日軍區擴大會議研究作戰部署預案。12日總參、軍區、軍、師各級領導赴邊境調研。同時參戰的11軍、第13軍、第14軍和雲南省軍區邊防部隊,以公鐵輸送緊急開進,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戰役展開,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戰准備。 1978年11月底,廣州軍區、昆明軍區、成都軍區的參戰部隊完成一切行動准備。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戰略展開命令。12月13日,下達開進命令,至12月底,中國軍隊9個軍、22.5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箭在弦上。 1979年2月17日即農歷己未年正月二十一日凌晨4時半, 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軍隊,以9個軍的兵力,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空軍部分戰機起飛,沿邊境我方一側巡邏,海軍部分戰艦進入北部灣保衛石油平台。
這是戰前准備,有參戰部隊
8. 1979中越自衛反擊戰是中國哪幾個軍區去打
由廣州、昆明、成都三大軍區出兵一共九個軍,22.5萬人。第41軍、第42軍(擔任總預備隊)、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欠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