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鴨頭怎麼做

越南鴨頭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5-07-08 14:20:33

1. 川菜怎麼做

【菜名】 麻婆豆腐
【所屬菜系】 川菜
【特點】 味麻辣,四季皆宜。(川菜)
【原料】
牛肉末(或豬肉末)(65克)、蔥末(4克)、辣油(4克)、豆豉(10克)、花椒粉、大蒜末、醬油、嫩豆腐(200克)、辣椒粉、精鹽、雞湯(130克)、菱粉、黃酒
【製作過程】
一、先將嫩豆腐切成3分斜方塊,用滾水煮二分鍾,以去除石膏味,瀝干水分。二、另起旺豬油鍋,將牛肉末和豆瓣醬一起炒,再放辣椒粉、醬油、豆豉、辣油、黃酒、鹽
、蒜末,炒到入味,再放豆腐和雞湯100克,用小火燜成濃汁,再加菱粉收一下,放蔥末、花椒粉、味精即好。

【菜名】 辣子雞丁
【所屬菜系】 川菜
【特點】 微甜,味鮮香,為四川傳統菜之一。
【原料】
筍雞200克,青筍100克。泡辣椒25克。調料 大油60克,醬油、料酒各20克,味精3克,鹽3克,白糖15克,濕澱粉20克,醋5克,蔥、姜、蒜共50克,湯少許。
【製作過程】
(1) 筍雞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用少許鹽、醬油,料酒拌勻,用濕澱粉漿好,再拌上點油。(2) 青筍切成丁。姜和蒜均切成片。把泡辣椒剁碎待用。再用湯、蔥、姜、蒜、料酒、醬油、糖、濕澱粉、味精對面帶甜味的汁。(3) 用旺火把炒勺熱放入大油,油熱後投入...

【菜名】 東坡肘子
【所屬菜系】 川菜
【特點】 湯汁乳白,雪豆粉白,豬肘爛軟適口,原汁原味,香氣四溢
【原料】
豬肘子,雪山大豆,蔥節,紹酒,姜,川鹽
【製作過程】
豬肘刮洗干凈,順骨縫劃一切,放入湯鍋煮透,撈出剔去肘骨,放入墊有豬骨的砂鍋內,下入煮肉原湯,一次加足,放蔥節,姜,紹酒在旺火上燒開;雪豆洗凈,下入開沸的砂鍋中蓋嚴,移微火上煨燉約 3小時,直至用筷輕輕一戳肉皮即爛為止,吃時放川鹽連湯帶豆舀入碗中上席,蘸以醬油味汁食之。

【菜名】 豆瓣鯽魚
【所屬菜系】 川菜
【特點】 顏色紅亮,肉質細嫩,滋味鮮濃,微帶甜酸。
【原料】
活鯽魚2條或鱖魚 1條(重約600克),蒜未30克,蔥花50 克,姜未、醬油、糖、醋各10克,紹酒25克,濕澱粉15克,細鹽2克,郫縣豆瓣醬40克,肉湯300克,熟菜油500克(約耗 150克)
【製作過程】
1、將魚治凈,在魚身兩面各剞兩刀(深度接近魚骨),抹上紹酒、細鹽稍腌。 2、炒鍋上旺火,下油燒至七成熱,下魚稍炸撈起。鍋內留油75克,放鄲縣豆瓣醬未、姜、蒜炒至油呈紅色,放魚、肉湯,移至小火上,再加醬油、糖、細鹽,將魚燒熟,盛入盤中。 3、原鍋置旺火上,用濕澱粉勾熒,淋醋,撒 蔥花,澆在魚身上即成。 注意:必須用新鮮鯽魚或鱖魚為原料。烹制時鹵汁要濃厚,使魚粘勻鹵汁而入味。

【菜名】 口袋豆腐
【所屬菜系】 川菜
【特點】 湯白菜綠,味咸鮮而醇香。
【原料】
豆腐750克。 冬筍50克、菜心50克。食用鹼10克、熟菜油500克、肉湯500克、奶湯500克、胡椒粉2克、料酒10克、川鹽3克、味精1克。
【製作過程】
將豆腐去皮,切成6厘米長、2厘米見方的條,共30條。冬筍切成骨牌片。菜心洗凈。用炒鍋兩口,分置於兩個火爐上,其中上鍋放入沸水500克、加食用鹼保持微沸。另一鍋放熟菜油燒至七成熱(約175℃),將豆腐條分次放入,炸呈金黃色撈出,放入鹼水鍋內泡約4分鍾,撈起放入清水中退鹼,然後再第二次放入鹼水鍋中泡約5分鍾後,用清水再漂。將炸泡好的豆腐再在沸水中過一次,並用肉湯氽2次。將奶湯入鍋中燒沸,加冬筍、胡椒粉、料酒、川鹽燒沸後,下豆腐條、菜心、味精,起鍋盛入湯碗即成卜

【菜名】 酸菜魚
【所屬菜系】 川菜
【特點】 四川家常菜。以鮮草魚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此菜雖為四川民間家常菜,但流傳甚廣。成菜肉質細嫩,
【原料】
草魚600克,泡酸菜100克 泡紅辣椒25克,泡仔姜、蔥花各15克,花椒3克,蒜5克,精鹽4克,料酒10克 肉湯500克,熟菜油500克
【製作過程】
將魚兩面各切3分,酸菜搌干水分,切成細絲,泡紅辣椒剁碎,泡姜切成粒; 炒鍋置中火上,下熟菜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魚炸呈黃色時撈出; 鍋內留油,
放入泡紅辣椒、姜、蔥花,再摻入肉湯,將魚放入湯內。湯沸後移至小火上,放入泡酸菜,燒約10分鍾,盛入盤。鍋內加入醋、?

正規川菜做法應先將魚片成魚片,加鹽、豆粉、蛋清、蔥等碼味,將炒鍋加油將酸菜、姜、蒜、野山椒等炒香後加高湯、魚頭、魚骨熬出味道後盛入盆中,再大火將剩餘的湯燒開,加入魚片略煮後即可加味精、胡椒起鍋。最後在面上加入少許香油。

【菜名】 夫妻肺片
【所屬菜系】 川菜
【特點】 色澤美觀,質嫩鮮美,麻辣濃香
【原料】
牛肉,牛雜(肚梁,心舌,干層肚,頭皮),鹽炒花生仁,鹵水,醬油,芝麻粉,花椒粉,味精,八角,花椒,肉桂,川鹽,白酒辣椒油。
【製作過程】
將鮮牛肉、牛雜洗凈,牛肉切成 500克重的塊;將牛肉、牛雜放入沸水鍋內煮凈血水撈起,置另一鍋內,加入老鹵水和香料(內裝花椒、肉桂、八角)、川鹽、白酒,再加清水,用旺火燒沸約30分鍾後,改用小火煮90分鍾,煮到牛雜熟而不爛,先熟的先撈出,晾涼待用;將鹵水用旺火燒沸約10分鍾後,將味精、辣椒油、醬油、花椒粉、鹵水放入碗中調成汁;將熟花生米拍碎待用,再將晾涼的牛肉、牛雜等切成片約6厘米長、3厘米寬的薄片混合在一起,淋上味汁拌勻,分盛若干盤,分別撒上芝麻粉和花生仁末即成

【菜名】 螞蟻上樹
【所屬菜系】 川菜
【特點】 色澤紅亮,肉末貼在粉絲上(形似螞蟻爬在樹枝上),食之別有風味。
【原料】
主料:粉絲100克,豬肉末75克。調料:植物油750,(實耗雞50克),蔥5克,姜、蒜瓣各3克,豆瓣醬13克,辣椒粉1克,醬油20克,料酒13克,味精 3克,湯150克。
【製作過程】
(1) 用旺火把炒勺內的油燒到6~7成熱,下入粉條,炸至發泡時撈出。 (2)蔥、姜、蒜均切末。 (3) 炒後,再把蔥、姜、蒜、辣椒粉炒幾下,隨即把料酒、湯和醬油倒入,再下入粉條,待收干汁,加味精便成。

【菜名】 叫化雞
【所屬菜系】 川菜
【特點】 肉質細嫩,餡味鮮香,別具風味。
【原料】
開膛嫩仔雞一隻(約500克)。 豬肉50克、芽菜25克、泡辣椒10克、生菜15克、鮮荷葉6張。醬油20克、料酒20克、花椒2克、姜、蔥各10克。
【製作過程】
開膛仔雞洗凈瀝干水,去頭、翅、爪,剔去腿骨,用醬油、料酒、花椒、姜、蔥和勻後塗抹雞身內外,腌漬入味。豬肉。芽菜、泡辣椒(去蒂、籽)分別剁細。炒鍋置旺火上,下豬肉火南去血水,烹入醬油、料酒,加入芽菜、泡辣椒炒勻成餡。將餡填入雞腹,然後用荷葉將雞包裹緊,共裹六層,並用麻繩纏緊,再糊上稀泥,置炭火上烤至大幹,剝去泥倒出餡,雞肉砍一字條,橫裝條盤中,將餡和生菜分鑲於盤的兩端即成。

茄汁魚卷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茄汁魚卷
特點:(色潤紅亮,皮酥質嫩,前什香醇,回味甜酸,冷、熱食均可。)
【原料】:
鮮魚肉400克。番茄醬50克、豬肥瘦肉50克、茨菰50克、冬菇50克。鹽5克、料酒30克、菜油500克、胡椒粉之克。姜、蒜各10克、蛋清25克、豆粉30,克、鮮湯50克、白糖10克、醋5克、蔥10克。
【做法】:

魚肉洗凈,揩於水分,橫切成連刀片,加鹽、料酒、胡椒粉、姜蒜腌漬碼味。
豬肉、茨菰、冬菇分別剁成細粒入碗,加鹽、胡椒粉、料酒、蛋清、豆粉和勻成餡。
將碼好味的魚片鋪於案上,裹上適量的餡,捲成大小一致的卷,然後抹上一層蛋清糊,並一一放入干豆粉內沾滿細干豆粉。
炒鍋置火上,下菜油燒熱,先用溫油炸至定形撈出,待油溫升高,再放入魚卷炸呈金黃色撈起,瀝干油小倒出鍋中氽油,另放凈菜油燒熱,下番茄醬炒至油呈紅色時,下蔥蒜炒出香味,加鮮湯、鹽、胡椒粉、料酒、自糖和少許醋調味,待出香味,打去料渣,用水豆粉勾成二流濃汁,下魚卷翻炒勻,起鍋即成。

魚香肉絲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魚香肉絲
特點:(顏色紅艷,肉質細嫩,咸、甜、酸、辣四味兼備。姜、蒜、蔥香突出)
【原料】:
豬肉350克。水發蘭片100克、水發木耳25克、泡辣椒15克。鹽3克、姜5克、蒜10克、蔥10克、素油50克、醬油10克
【做法】:

豬肉切成長約7厘米、0.3厘米粗的絲,加鹽、水豆粉拌勻。
蘭片、木耳洗凈,切成絲,泡紅辣椒剁細;姜、蒜切細末,蔥切成花。
用醬油。
醋、白糖、味精、水豆粉、鮮湯,鹽兌成芡汁。
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熱(約180℃),下肉絲炒散,力口泡辣椒、姜、蒜末炒出香味,再放。
木耳、蘭片絲、蔥花炒勻,烹入芡汁,迅速翻簸起鍋裝盤即成。

同羊頭、羊骨、葯物袋同時下鍋,加入清水,放入生薑、蔥白、胡椒,先用武火將湯燒開,打去浮沫,撈出羊肉切片,再放入鍋中,用炆火燉衛小時30分鍾,待羊肉酥爛即成。
葯袋撈出不用。
以上葯物可分作100份食用。
吃時可加味精,食鹽調味

干煸冬筍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干煸冬筍
特點:(脆嫩兼備,咸鮮干香,回味悠長。)
【原料】:
冬筍500克。肥瘦豬肉50克、芽菜50克。料酒10克、鹽3克、醬油10克、白糖10克、味精衛克、芝麻油10克、化豬油500克。
【做法】:

將冬筍切成厚片拍松,再切成4厘米長、0·8厘米寬的片。
肥瘦豬肉剁成綠豆大小的細粒。
炒鍋置火上,下化豬油燒至六成熱(約132℃)時,下冬筍炸至淺黃色撈起,洋去油,鍋內留油50克,下肉粒炒至散籽酥香,放入冬筍偏炒至起皺時,再烹入料酒,依次下鹽、醬油:白糖、味精,每下一樣煸炒幾下,最後將芽菜入鍋炒出香味,放入芝麻油,炒轉起鍋即成。

魔芋燒鴨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魔芋燒鴨
特點:(色澤紅亮,魔芋酥軟細膩,鴨肉肥酥,滋味咸中帶鮮,辣而有香)
【原料】:
嫩肥鴨,水魔芋,青蒜苗段,紹酒,川鹽,醬油,味精,郫縣豆瓣,蒜片,濕澱粉,花椒,肉湯,豬化油
【做法】:

將凈鴨去鴨頭,頸,翅尖,腳掌,剔去大骨,斬成條。
水魔芋切成條,放沸水鍋內氽兩次,去掉石灰味,再漂在溫水內;炒鍋置旺火上,下豬化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鴨條煸炒至淺黃色起鍋,再將鍋洗凈加入肉湯燒沸,撈出花椒和豆瓣渣,放入鴨條,魔芋條,姜,蒜,紹酒,川鹽,醬油燒至汁濃鴨軟,魔芋入味時,加入青蒜苗,味精,用溫澱粉勾薄芡起鍋裝盤即成。

鍋貼魚片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鍋貼魚片
特點:(脆酥嫩香,濃淡相宜,佐酒最佳。)
【原料】:
鮮魚肉400克、熟豬肥膘肉400克、鮮筍10克、火腿50克、生菜25克。鹽4克、料酒20克、蛋清50克、豆粉50克、白糖5克、香油10克、素油250克、醋5克。
【做法】:

魚肉片成5厘米長、3厘米寬、0.3厘米厚的片。
豬肥膘肉片成5厘米長、3厘米寬、0.5厘米厚的片。
這兩種均片成24片;魚片用鹽、料酒腌漬碼味。
鮮筍切成4厘米長、1.7厘米寬的薄片。
火腿剁成細粒。
豬肥膘肉鋪於盤中,用凈布(入熱水透後擰干)搌去油質一至二次,然後均勻地抹上蛋清豆粉糊,在一片肥膘肉上貼一筍片,其氽的肥膘肉上貼火腿細粒。
將魚片用其氽的蛋清豆粉糊拌勻,一片片放在鋪好筍片和火腿的肥膘肉上。
將炒鍋在火上把鍋周圍炕熱,下油浪勻後,將鍋提離火口潷去油,將肥膘魚片逐一貼在鍋上(先鍋邊,後鍋底,肥膘一面貼在鍋上),然後將鍋放在火上炕(隨時移動鍋,使火候均勻),炕至肥膘呈鴨黃色時,利用烤出的肥膘中的油,將魚片煎熟,潷去油,加香油起鍋入盤,同時鑲上拌有白糖,鹽、醋、香油的生菜即成。

麻辣肉丁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麻辣肉丁
特點:(麻辣香鮮,適口。為四川名菜之一。)
【原料】:
瘦豬肉200克,炸花生米75克,植物油75克,花椒10粒,干辣椒8克,辣椒面2克,鹽2克,料酒25克,味精3克,濕澱粉20克,醬油、蔥各20克,姜、蒜、糖各12克,醋少許。
【做法】:

(1)將豬肉切成中指大小的四方丁,用鹽、料酒、醬油拌勻,用濕澱粉漿好拌些油待用。
(2)用料酒、濕澱粉、蔥、姜、蒜、糖和醬油、味精對成汁。
(3)將炒勺燒熱注油,油開後下花椒,炸黃後挑除,再下辣椒炸成黑紫色後下入肉丁,翻炒幾下,再加上辣椒面。
將對好的汁倒入勺內,汁開時翻動數次,滴醋少許,加入炸花生米即成。

東坡肉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東坡肉
特點:(色紅亮,火巴軟酥香,咸鮮微甜,肥而不膩。)
【原料】:
豬肉750克。姜15克、蔥20克、花椒2克、料酒15克、鹽3克、糖色20克、素油250克、鮮湯750克。
【做法】:

豬肉洗凈、與雞骨共入沸水鍋內來去血水撈出,搌干水,抹糖色,入油鍋中炸至豬皮呈隸黃色時撈出。
姜(拍松)、蔥(挽結)、花椒用紗布包好;罐內放雞骨墊底,放入調料包,加鮮湯,將炸好的肉放入,再加入料酒、鹽,糖色,用小火煨至肉火巴,撈出裝盤,原汁收濃淋於盤中即成。

魚香茄餅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魚香茄餅
特點:(色澤金紅,魚香味濃,外酥內嫩,別具風味)
【原料】:
鮮嫩茄子500克。豬肥瘦肉75克、雞蛋40克。豆粉35克、川鹽3克、泡辣椒10克、醬油10克、白糖15克、醋5克、味精衛克、鮮湯50克、菜油500克、姜、蒜末各10克、蔥10克、香油10克。
【做法】:

雞蛋與干豆粉調成蛋糊。
豬肉剁細,入碗加川鹽、水豆粉、少量清水拌勻成肉餡。
泡辣椒去籽剁細。
茄子去外皮,切成連夾片(兩刀一斷,每片厚約3毫米),將肉餡逐一填入前片中。
鹽、醬油、白糖、醋、味精、水豆粉入碗,加少量鮮湯兌成魚香味芡汁待用。
炒鍋置旺火上,放菜油燒熱(約「150℃),將夾好餡的前餅,入蛋糊中粘裹均勻後,放入油鍋炸至進皮撈起。
待油溫升高,再下前餅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
另取炒鍋置火上,下菜油燒熱(約80℃)。
下姜、蒜末、泡辣椒炒香至油呈紅色時,烹入芡汁、蔥花,待收汁淋入香油,起鍋澆在前餅上即成。

花椒雞丁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花椒雞丁
特點:(色澤金紅,麻辣鮮香、略帶甜味,鮮美可口。)
【原料】:
開膛嫩仔雞一隻(約500克)。干辣椒10克、花椒3克、料酒20克、醬油15克、鹽3克、素油500克、白糖10克、蔥10克、姜10克、味精1克、香油5克、鮮湯150克
【做法】:

雞洗凈後,剔骨。
剁成約2厘米見方的丁,加料酒、醬油、鹽、蔥節、薑片拌勻,腌漬入味(約30分鍾)。
干辣椒擦凈,去蒂、籽,切成約2厘米長的節。
鍋置旺火上,下素油燒熱(約180-200℃),將雞丁內蔥姜去掉,潷去汁水後,下鍋炸至剛熟(雞丁微帶黃色)時撈起,瀝干油。
炒鍋另放凈素油100克,燒熱後,投入干辣椒節、花椒炒出香味,辣椒呈棕紅色時,倒入雞丁,)烹醬油、白糖、料酒和清湯少許,中火收汁,待收干亮油,放入味精、香油,簸勻起鍋。
若熱食;直接裝盤:若冷食,放入盤撥開晾冷後,將辣椒墊底,雞丁擺在上面即成。

麻辣豆腐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麻辣豆腐
特點:(味麻辣香,為四川便菜)
【原料】:
南豆腐2塊,瘦牛肉100克,青蒜50克。調料植物油100克,豆瓣醬50克,辣椒粉、醬油各8克,料酒20克,四川豆鼓20克,味精8克,濕澱粉20克,湯15克,花椒粉1克,蔥、姜各10克
【做法】:

牛肉剁碎。
豆鼓剁細末。
蔥、姜切末。
青蒜剖開切段。
豆腐切1.5厘米見方的丁塊,用開水泡上。
(2)炒勺注油燒熱,先下牛肉,煽炒去水分後,將豆瓣醬、蔥、薑末和豆鼓下勺炒酥,再下入辣椒粉,炒變色時注湯、醬油和料酒,再下入豆腐,用小火火靠透入味,再放入味精後,用濕澱粉勾芡,撒上青蒜。
花椒粉成盤即成。

冬菜肉末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冬菜肉末
特點:(味鮮香適口,下飯便菜)
【原料】:
豬肉(肥與瘦肉為3比7)200克,川冬菜75克,大油75克,醬油20克,料酒13克,白糖、姜各10克,味精,蔥各3克。
【做法】:

(1)把豬肉剁成末,冬菜去根洗凈和姜均切成末,蔥切蔥花。
(2)炒勺燒熱注油。
油熱後先放入肉末煸炒至水分殆盡,再加入蔥、姜稍炒後,即下料酒、醬油、糖和味精炒勻,最後下冬菜翻炒幾下即成。

川西肉豆腐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川西肉豆腐
特點:(味道厚重、香醇、鮮美它細嫩、綿軟、化渣的口感,配以香辣適口的味%)
【原料】:
豬肥瘦肉,香菇、冬筍、雞蛋、香辣醬、糖、花椒、鹽、香蔥、姜、味精、青筍、黃花、木耳、苕粉絲、泡椒、蒜末、豆粉等
【做法】:

、肥瘦肉剁細,香菇、冬筍切小丁,雞蛋攤皮,青筍切滾刀塊,黃花、木耳洗凈,泡椒、香蔥切粒、花椒部分剁細,香辣醬加糖、蒜末調成味碟。
2、肥瘦肉加香菇、冬筍丁、雞蛋、豆粉、水、花椒粉、鹽調成肉餡,用蛋皮裹成長條上籠蒸熟,涼後切片。
3、用大碗把切好的青筍、黃花、木耳、粉絲裝入碗內,把肉片碼放在上面。
4、鍋內加少許油燒熱後,用花椒、姜、蔥熗鍋,燒水煮沸後裝進碗里,上籠蒸熱後撒上香蔥花、泡辣椒粒,配上香辣味碟即成。
注意:製作肉卷時,雞蛋、豆粉的比例要掌握好,不然會影響成形及口感。

泡菜肉末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泡菜肉末
特點:(此系道地川味,辣味甚濃,泡菜帶酸。色美觀,又紅又白。(川菜))
【原料】:
肥瘦豬肉末(65克)、泡菜(200克)、蔥姜(6.5克)、白糖(3克)、黃酒(少許)、麻油(4克)、蒜末(少許)、干辣椒(少許)
【做法】:

一、將干辣椒放入豬油鍋內炒辣後,即將肉末、蔥、姜、加入炒酥。
二、再把蒜末、黃酒、油、糖、麻油加入炒幾下,最後加入泡菜(泡菜切成末,水分要擠干)炒兩分鍾即好。

粉蒸雞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粉蒸雞
特點:(芳香撲鼻,稍帶竦甜,呈醬油色,四季皆宜。)
【原料】:
肥雞肉(200克)、白糖(6.5克)、甜面醬、酒釀露、醬油、米粉、麻油、整花椒、蔥薑末、豬油(少許)、胡椒粉、黃酒、熟豌豆、精鹽、豆瓣醬
【做法】:

一、將雞肉切成1寸左右長的厚片,和甜面醬、豆瓣醬、糖、醬油、蔥、薑末、黃酒、胡椒、酒釀露等調味拌和。
二、另將大米炒至黃色,加花椒一起炒,磨成末,再加豬油、麻油,同雞片調拌均勻後放在碗中,再把熟豌豆拌上米粉和花椒粉,加少許鹽,放在碗上面,上籠蒸熟,翻扣在盤中上桌

蔥辣魚條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蔥辣魚條
特點:(色澤紅潤,味香鮮辣。)
【原料】:
鯉魚(草魚、桂魚、鰱魚均可)600克,凈蔥50克,干辣椒10個。調料植物油800克(實耗約120克),香油12克,凈姜15克,醬油40克,鹽5克,料酒30克,味精5克,湯260克,白糖少許。
【做法】:

1)魚去鱗、鰭、鰓和內臟,洗凈,再將脊骨去掉,世成寬1.5厘米、長4厘米的條。
蔥剖開切6厘米長段。
姜切片。
干辣椒去籽。
好收拾好的魚用7克姜、10克蔥、5克鹽、15克醬油、20克料酒拌勻後,腌60分鍾左右,然後將汁控去。
(2)用炒勺將植物油燒到8成熱,把魚條下入,炸成8成熟後撈出控油。
(3)炒勺上旺火燒熱,注入植物油25克,將蔥、姜稍煽後倒入湯加干辣椒、白糖和餘下的醬油、料灑把炸好的魚條也放進去,用火煽待汁濃澆入香油即成。
吃時挑去蔥、姜。

魚香牛肉絲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魚香牛肉絲
特點:(魚香味,稍帶辣,呈淡醬色,四季皆宜。(川菜))
【原料】:
牛肉絲(200克)、筍絲(65克)、辣油(4克)、泡辣椒(13克)、雞蛋(1隻)、香醋、菱粉、白糖
【做法】:

一、將牛肉絲放入用雞蛋白、干菱粉、精鹽調的鹵內拌均勻,下鍋炒一下取出。
另將筍絲、泡辣椒絲入豬油鍋炒一下,再將牛肉絲加入,用旺火炒十多秒鍾(必須將牛線攪散,不被粘住),瀝去油。
二、將准備好的魚香味,即薑末、蒜泥、糖、黃酒、醋、辣油、菱粉、蔥花、醬油、味

火爆荔枝腰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火爆荔枝腰
特點:(形如荔枝,脆嫩鮮香,味美爽口。)
【原料】:
豬腰400克。水發木耳30克、冬筍50克、泡辣椒15克、豌豆苗50克。鹽3克、料酒20克、豆粉30克、姜蒜各10克
【做法】:

豬腰撕去膜,平片成兩片,去盡腰臊洗凈,先用斜刀,後用直用交叉剞成十字花紋,然後改成2·5厘米見方的塊,入碗加鹽、料酒、水豆粉拌勻。
本耳洗凈,冬筍切薄片,泡辣椒去籽,切斜刀塊。
姜、蒜切片,蔥切馬耳朵形。
鹽、醬油、胡椒粉、料酒、醋、白糖、味精、水豆粉、鮮湯入碗兌成芡汁。
炒鍋置旺火上,下豬化油燒熱(約220℃),下腰花爆炒推散,將配料一齊放入炒勻,烹入芡汁,推勻起鍋裝盤即成。

冬菜扣肉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冬菜扣肉
特點:(香鮮可口,味濃不膩)
【原料】:
五花肉250克,四川冬菜100克,泡辣椒25克,植物油25克,醬油25克,鹽2克,四川豆豉、姜、蒜各8克
【做法】:

(1)豬肉用白水煮熟,撈出用凈布擦去肉皮上的油和水,抹上些醬油。
冬菜洗凈切粒狀,泡辣椒切短節,姜、蔥切片。
(2)炒勺燒熱,注少許油,油將開時把肉皮向下放入,炸至焦黃色為度,晾涼後把肉切成7厘米長的薄片。
(3)皮向下把肉按魚鱗狀排列擺在碗底,澆灑料酒、醬油,加入鹽,再放入5粒左右豆豉和2~3節辣椒以及冬菜,上屜蒸2小時即可。
食有時翻扣於盤中。

紅油耳片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紅油耳片
特點:(香辣微甜,質地脆嫩)
【原料】:
豬耳、紅油辣椒、蔥白、鹽、味精、白糖、香油。
【做法】:

1.取新鮮、體大的豬耳洗凈,放入沸水鍋中加熱,煮至剛熟,取出,用一重物壓平豬耳,自然晾涼。
2.涼透的豬耳切成薄片,碗中加入鹽、白糖、味精、紅油辣椒、香油調成味汁。
3.將耳片與調好的味汁、蔥絲拌勻,裝盤即成。

魚香腰花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魚香腰花
特點:(鮮香脆嫩,味佳適口。)
【原料】:
豬腎300克,干木耳3克,凈青菜50克。調料大油75克,濕澱粉、醬油各20克,料酒、蔥各13克,蒜、姜、糖、醋
【做法】:

(1)先撕腎表面膜,縱切成兩半後去掉中心腰臊。
而後用斜刀斜著剞一遍,再用直橫刀剞成十字形(橫剞時可四刀一段,剞的深度為半片腰子的3/4)。
隨著之用料酒、鹽、濕澱粉拌勻漿好,再加一些油。
泡辣椒剁碎。
(2)用料酒、澱粉、蔥、姜、蒜、糖、醋、醬油、味道對成汁。
(3)炒勺燒熱注油,油熱後下腰子用手勺推動,待腰子按切的刀口散開捲起時加辣椒,待出葉即將發好的木耳、青菜下入翻炒幾下,再將對好的汁倒入,汁開後翻勻即成

回鍋肉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回鍋肉
特點:(鮮香,家庭口味(此菜在四川不用糖和醬油,而用甜紅醬油)。)
【原料】:
豬後腿的二刀肉370克,青蒜(青椒、黃蒜台亦可)70克,大油25克,面醬12克,醬油,料酒各12克,白糖5克,豆瓣
【做法】:

(1)將肉切成4厘米寬的條,用開水煮熟改切成片,青蒜切成寸段。
(2)將白肉先下入熱油中煸炒至肉出油捲起,即加入豆瓣醬、面醬炸出味後下青蒜和其它各種調料,再翻炒幾下即成。

鹽煎肉 - 川菜·菜系:川菜
·菜名:鹽煎肉
特點:(色澤棕紅,香氣濃郁,咸鮮微辣,川味突出。)
【原料】:
豬腿肉400克。蒜苗50克。鄲縣豆瓣20克,豆鼓15克、醬油10克、白糖25克、素油50克、鹽2克。
【做法】:

豬肉切成長約5厘米、寬3厘米、厚0.3厘米的片。
鄲縣豆瓣剁細。
蒜苗切成長約2.5厘米的節。
炒鍋置旺火上,下油燒熱(約120℃),放肉片略炒,加鹽炒至肉吐油,下豆瓣、豆鼓炒至香味上色,再放醬油、白糖炒勻,下蒜苗炒至斷生,出香味,起鍋裝盤即可。

2. 請介紹一些越南的商務禮儀或風俗

基本禮儀

越南人的禁忌也很多。隨著赴越南旅遊的漸興,這個長久以來半封閉的國家正在逐步進入中國人的視野。這里介紹一些越南人最常見的禁忌,是在公眾交往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許多人對傳統的禁忌已並不在意。此外,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對禁忌也持不同態度。但是,作為旅遊者,「入鄉隨俗」可是旅途中的一大樂趣呢。

(一)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釣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三)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五)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六)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七)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八)越南社交禮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招呼時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見面時,通行握手禮,一般不採用擁抱、接吻等方式。一些少數民族如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禮(雙手合十齊唇或齊額為宜,過頭則是拜鬼)。見面說話要先稱呼對方,尤其對長輩更應如此,否則會被認為沒有禮貌。做客時用水、用煙或用飯前要先說一句:「您先請」,以示禮貌。越南人說話聲音較小,溫文爾雅,很少大喊大叫。

尊老愛幼,對老年人特別禮貌。在北方的京族家裡由輩分最高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是老太太當家,凡事要多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

各族群眾都特別好客,越南各族人常用他們最喜歡的酒和肉、菜等食物待客,即使不合口味,也要盡量多吃,否則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時,主人還要把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和加工的食品送給來客,如果拒絕,會產生誤會,一般客人總要多少收下一些,並相應還禮。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致謝不再喝了。

與越南人交往,可以送對方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禮品,但禮品價值不可過大,否則會受到對方拒絕,有行賄之嫌。但請越南朋友進餐,則在情理之中。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美食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小吃

到越南旅遊,不可不品嘗越南的小吃,以一飽口福。通常在旅遊者下榻的賓館,一般都會提供早餐,但這樣的早餐品種單一,如中餐就是炒粉,西餐無非是麵包、黃油、煎雞蛋之類,這些品種國內都有,毫無新鮮感覺。如果您真的想品嘗越南的小吃,不枉此行,還是要到大排檔去,在那裡才能嘗到地道的越南小吃。當然有些時候需要一點膽量,對衛生條件不要那麼過分挑剔。

首先應該品嘗河內的螺獅粉。清晨,在上班和上學的時間里,在河內的街頭,常可遇到賣螺獅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奶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軟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獅場、辣椒和其他調味品。一碗二兩的螺獅粉2400越盾,約合人民幣1.6元,味道鮮美。

河內的雞粉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慾。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拐,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獅粉資一倍多,約5000越盾,但值得一嘗。

與雞粉齊名的還有河內的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黃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廣西的切粉略薄略細,用優質大米製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人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入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這種肉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田中著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火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也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越南傳統糕點——綠豆糕也是值得品嘗的風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越南的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旅遊歸來帶上幾包,用以饋贈親友。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茶,如完萎、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3. 越南有什麼風土人情

1、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越南的傳統節日與中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

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連日准備年貨,還要清掃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團圓飯,燃放鞭炮。春節主要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

2、越南的國服是奧黛,又稱為越南「長衫」,分為男版和女版,女性身著奧黛更為普遍。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兩側開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當地人一般在婚嫁、重大節日、外交和會客等正式場合穿著奧黛。

3、古代越族人從擇偶到成親要經過六個主要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請期、納幣和迎親。如今這些儀式已被簡化,僅剩下提親、訂親和迎親。

(3)越南鴨頭怎麼做擴展閱讀

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4. 越南的風俗

和廣東廣西的風俗接近,因為在唐代,它們都屬於【南越國】。僅供參考。

5. 越南的風土人情如何

【傳統節日與民俗】:越南民族傳統節日與中國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其中春節為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民風淳樸,人民文明禮貌。見面時習慣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或行握手禮,或按法式禮節相互擁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稱。越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越南,十世紀後,佛教被尊為國教。目前全國佛教徒約2000萬人。此外,天主教傳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約300多萬,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財神。一般百姓家裡都設有供桌、香案,逢年過節在家中進行祭拜。服飾穿著簡單,正式場合男士著西裝,女士著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飲食習慣與我國廣東、廣西和雲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飯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不願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人。

【姓名與稱呼】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介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服飾】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陽核挪與牙之美】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種嚼食濱榔的特殊愛好。他們常將按椰擦上一點石灰膏或鹼發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產生化學反應,汁不吞咽,順嘴角流出,嚼到無汁時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後甜,可刺激神經,提神醒腦,除積消腫。京人還把擯榔當作信物,無論求婚、請客,均送上一顆擯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風,過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歲就開始染牙。按照他們的習俗,開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徵已經成年可以成親了。從此,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參加當地舉行的任何娛樂聚會,參加對歌,選擇對象。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古風已日漸衰微,但在越南農村,你依然還可以看見不少老年婦女的牙齒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們眼裡,保持牙齒潔白如玉是品質不良、作風不正的表現,而將牙齒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節日】越南也使用陽歷與陰歷,除了國家法定的節日如元旦、國際勞動節、國慶節等外,越南也過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與中國人一樣,陰歷的春節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有一句民謠「肥肉姜蔥紅對聯,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節到了,要為過節准備豐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門口貼上大紅對聯,高高的幡旗隨風飄揚,爆竹鳴響。從這句民謠中,可見越南人對春節的重視程度。在新年與舊年交接之時,越南人也有守歲的習慣。除夕夜,人們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娛樂,後傳人民間。所謂的軍鼓實際上是一隻木桶或洋鐵桶,在村頭立兩根柱子,用麻繩或鋼絲繩將桶綳緊後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繩子使其發出鳴鳴的響聲,男女雙方各站一邊,邊敲邊對歌,笑語歡歌匯集在一起,氣氛歡快熱烈。一些青年男女通過對歌建立感情,確立戀愛關系。
【祖先崇拜】越南人也和其他東方人一樣,注重孝道。在每一個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識。對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篤,因而對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視,世代承襲,形成規模。人們認為,親人雖然死去,但他的靈魂仍然存在,對後人還起著保護和督促作用,主宰人們的一切活動,人間許多災害禍福,都要依靠先靈庇佑與解脫。越南人每家每戶都沒有神龕、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壇,是敬奉祖先神的聖地,任何人不可觸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穢。在城裡,由於住處狹窄,祭壇的設法小型多樣。如在牆上釘塊板或使用櫃頂作為供奉祖先的祭壇。祭壇中央擺上一個香爐,兩旁是兩根香燭。香爐前擺上用細腰紅漆木盤或塑料。玻璃盤盛放的水果,此外還擺上一對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壇兩邊還貼有對聯,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孫賢萬代昌」、「福生禮儀家堂盛,祿發榮華福貴春」等。
越南人視祭把供奉祖先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養育之思。許多家庭盡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節來臨前,必須重新布置祭壇,插上香燭,擺上供品。春節三天期間,祭壇總是香火擦繞,合家吃團圓飯前,家長和族人都要禱拜。越南人對祖先的崇拜還表現在忌名上。平時,子孫忌提到祖輩、父輩的名字,如果現實生活中一些名詞與祖輩、父輩的名字相重,要迴避或用同義詞代替。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讓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亂喊,對先祖不敬。如果被別人指著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罵,被奚落或被辱罵者會認為是受了奇恥大辱,會激起深仇大很。近年來,忌名在城市已少見,但在農村,這一習俗仍保持。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風水、精靈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樹、野獸、刮風下雨等,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有精靈寄寓其中,應當供奉祭掃,以求祛災降福。如在河內棟多郡的金蓮村,至今還保存著一塊立於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銘。在農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樹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裡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們在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談舉止中不能冒犯它,低聲稱它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還要供奉上各種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葉茂的古樹,他們認為這些長期經受狂風暴雨、雷電襲擊的大樹能存活下來,樹下必定有神靈,因此經常有人在樹陰下,尤其在榕樹下擺設香案或在樹旁空地建蓋廟宇,風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於此。

【宗教信仰】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其它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6. 越南的風土人情有哪些

(一)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三)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五)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六)其它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閱讀全文

與越南鴨頭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哪個時間最熱 瀏覽:183
國內在英國網上購物怎麼支付 瀏覽:360
英國王室有多少王後 瀏覽:274
印尼曼特寧咖啡用什麼水溫 瀏覽:405
伊朗的古代叫什麼 瀏覽:136
印度沒有空調怎麼度過 瀏覽:244
英國版戰狼2票房多少 瀏覽:820
美國和中國哪個的美食更好吃 瀏覽:390
伊朗人喜歡什麼飲料 瀏覽:457
彩虹義大利面怎麼樣 瀏覽:821
去越南定居要辦什麼證件 瀏覽:929
印度導彈會覆蓋我國哪些城市 瀏覽:953
中國飛南非什麼時候可以飛 瀏覽:337
印尼貓屎咖啡怎麼泡好喝 瀏覽:21
中國停車費哪個城市高 瀏覽:30
印度的懸浮術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瀏覽:58
印度的一情如何 瀏覽:745
美國怎麼知道伊朗將軍 瀏覽:287
中國哪個城市以皇帝命名最可惜 瀏覽:177
中國援建義大利哪些物資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