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一戰義大利為什麼都是倒戈

一戰義大利為什麼都是倒戈

發布時間:2022-06-03 02:27:08

Ⅰ 一戰中義大利的倒戈事件

1915年5月,義大利因為英法答應在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於是投向協約國一方

5月23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在向奧匈帝國宣戰後加入協約國。
一戰時,義大利是在戰爭爆發後快一年的1915年4月,在和協約國簽訂了《倫敦條約》後才對奧匈帝國宣戰的。而它出於對德國的懼怕,直到1916年8月28日才敢對德宣戰。
義大利戰線在一戰明顯是一個次要戰場。一方面是阿爾卑斯山脈造成的戰場惡劣,另一方面就是義大利軍隊的拙劣。在沙俄面前完全是一副魚腩表現的奧匈帝國猶如雜燴湯的軍隊,在面對義大利軍隊時,立刻變成了一把切削義大利乳酪的鋒利餐刀。奧匈帝國軍隊中對俄羅斯人飽含民族情誼的斯拉夫人在面對義大利人也一下猶如凶神附體,無往而不勝。
1916年剛參戰時,義大利全國軍隊總數為87萬,到了1918年初,義大利損失軍隊總量已經達到76萬。其中被俘就是30多萬,逃兵17萬。後來如果不是協約國方面派來英國第10軍,法國的2個師,美國的第83師。義大利無疑在1917年底就要垮台投降了。
說義大利倒戈能夠加速一戰的結束進程?我可以用一個歷史橋段來回答這句話.
當義大利背盟投入協約國的消息傳到柏林時,威廉二世召見魯登道夫,告訴了他這個消息。魯登道夫如釋重負。他說他以為傳來的是義大利加入中歐同盟對協約國作戰的噩耗呢。他說:「陛下。如果義大利加入我們。我需要你給我80個師去保護它。但是如果它敢於與我們作戰的話,我只需要你給我40個師就能徹底打敗它。」

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是如何從德國盟友變成敵人的

追求利益所在和脆弱的聯盟導致義大利倒戈。

歐洲大陸一直是以混亂著稱,今天跟他關系好一點,明天就跟她關系好一點。義大利所在的同盟國本來是沒有他的位置的,這位置本來是沙皇俄國坐著的,不過奧斯曼帝國和沙俄百年戰爭還未了結,德國卻不識局面,非要拉上二人組成一個「三星同盟」,結果後來沙俄插足巴爾乾地區,搞得不歡而散。

而一戰發生後,義大利基本上是處於觀望的狀態,只有這樣,義大利才可以引起同盟國與協約國的注意。果真!雙方都允諾戰後給予義大利豐厚的回報,不過奧匈帝國這邊小氣了點,不知變通,而英法方面就顯得聰明的多,反正先給義大利一支空頭支票,先打贏了再說。

所以義大利倒戈不是一點兩點的原因。

Ⅲ 一戰前後的義大利為何經常「左右橫跳」啥因素

很多人喜歡說二戰中的義大利拖了德國的後腿,是“豬隊友”,不過實際上這種說法已經被證明是不靠譜的,二戰的義大利雖然很菜,但是絕對稱不上豬隊友,更不是那種“一觸即潰”的菜鳥。不過一戰中的義大利,那可不是“豬隊友”能形容的了。准確來說,是徹頭徹尾的“二五仔”,開戰之前義大利是“三頭同盟”,開戰之後直接加入協約國對著昔日盟友猛捅。

那麼這到底為什麼呢?為何義大利會直接倒戈相向背叛盟友呢?


上圖_ 一戰中的意軍

1915年4月26日協約國集團與義大利在倫敦簽署了《倫敦秘密條約》,這條約雖然規定義大利是對奧匈一國宣戰,但是這種文字游戲根本沒有意義。

當時義大利不論是對奧匈一國,還是對整個同盟國集團,都是一模一樣的。早在1906年3月,德皇威廉二世早就預測過義大利的傾向,他的結論是:“如果英國和我們還是朋友,義大利和我們就是一邊的,如果英國和我們開戰,那它一定不在我們這邊。”

德皇陛下一生愚蠢,這一點上還真的是一針見血啊。

Ⅳ 在「一戰」中同盟國失敗的原因

1、經濟劣勢 :

德奧集團在經濟實力方面屈於劣勢。與同盟國相比,協約國在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方面都佔有優勢。 英國的海上封鎖,成功地遏制了德奧集團從美國取得各種急需的物資。 協約國擁有更多的殖民地和附屬國。

2、戰略失誤:

德國的「施里芬計劃」過低估計了對手的實力,最終速戰速決戰略失敗,被拖入了兩線作戰、陣地戰、持久戰的泥潭,導致德國失敗。

3、內部矛盾:

長達數年的世界大戰,加劇了交戰國內部的各種矛盾,這在同盟國集團各國表現得更為明顯。同盟國各國普遍發生革命和起義。奧匈帝國出現民族獨立運動,導致了帝國的解體。德國爆發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國際力量對比不利於同盟國:

戰爭初期,日本參戰,德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勢力范圍皆失。義大利倒戈,同盟國失去一個重要的盟國。

在交戰雙方處於僵持階段,美國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給協約國增加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砝碼。協約國方面獲得了大量兵力和戰爭物資的補充,一批國家加入到協約國一邊,進一步增強了協約國的實力。

戰爭背景:

19世紀末20年代初,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和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圍繞著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紛繁復雜,但基本矛盾有三對,即法德矛盾、俄奧矛盾和英德矛盾。

1、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銳。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失去了原來在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國內各個階層一致要求報仇雪恨,德國為了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極大擴充軍備。

2、俄奧矛盾

俄奧矛盾的表現是在對巴爾干半島的爭奪上。多年來,俄羅斯打著大斯拉夫主義的旗號,向巴爾干半島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區進行擴展,地處中歐的政合國奧匈帝國也在向巴爾干半島西北部擴張,又怕在自己統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脫離奧匈帝國的統治而獨立。

3、英德矛盾

英國從它傳統的外交政策上出發,力求維持歐洲大陸勢力的均衡,既不願意德國過分強大,也不願意看到俄國的勢力在巴爾干半島過於膨脹,隨著在殖民地問題上的沖突的加劇,英德矛盾開始激化,逐漸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4)一戰義大利為什麼都是倒戈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源:

1、經濟上的競爭

在1914年前後,歐洲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關稅戰和對外國市場的競爭,例如1888-1889年義大利和法國、1879-1894年俄國和德國、1906-1910年奧地利和塞爾維亞之間均爆發了關稅戰,也可說就是貿易戰。

由於19世紀後期德國的工業化速度異常迅速,德國和英國之間展開了最為關鍵的經濟競爭。1870年,英國的工業產量佔世界總工業的31.8%,德國僅佔13.2%。

但到1914年時,英國工業產量所佔比例已經下降到14%,而德國則略微上升到了14.3%,稍大於英國所佔比例。德國工業產量的這一短時激增意味著它同英國在海外市場上的競爭十分激烈。

2、殖民地的爭奪

由於歐洲列強竭力尋求新的殖民地,以確保剩餘資本和剩餘產品有海外市場,經濟上的競爭和國內的困難還激起了對殖民地的爭奪,所以,他們特別積極,要求建立一個與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相稱的帝國。

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標對准了葡萄牙、荷蘭和比利時這樣一些小國的富裕的殖民地,並堅決認為德國還必須擁有「顯要的地位」。但是,德國人發現,他們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地區都受到了英國遼闊的殖民地的阻擋;他們痛罵英國人是「站著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然而,殖民地競爭不只限於英國和德國。19世紀後期,幾乎所有的強國都捲入了這場絕對統治權的爭奪。

因此,他們在一個又一個地區再三發生沖突:英國和德國在東非和西北非、英國和法國在暹羅和尼羅河流域、英國和俄國在波斯和阿富汗、德國和法國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繼發生了沖突。這些對殖民地的爭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30年間產生了日益緊張的氣氛。

3、相互沖突的聯盟體系

殖民地的競爭轉而又促進了相互沖突的聯盟體系的形成;這些聯盟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戰爭的到來。聯盟體系始於1879年德國宰相卑斯麥與奧匈帝國締結兩國同盟條約之時。

這是一個防禦性的盟約,旨在保護德國免受法國人的攻擊,因為法國人想收服1871年失去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這個條約還旨在保護奧匈帝國免受俄國人的攻擊,因為俄國人在巴爾干半島同奧匈帝國接連不斷的發生沖突。

1882年,兩國同盟因義大利的加入而變成了三國同盟。它的目的還是防禦:保護義大利免受法國的攻擊,因為意法兩國在突尼西亞發生了尖銳的沖突。

當時,三國同盟無論就其宗旨或盟約條款來說,都絕不是侵略性的。德國和奧匈帝國都是易滿足的國家,它們主要感興趣的是維護歐洲大陸的現狀。

4、勢不兩立的民族主義願望

第四個背景原因是歐洲被統治的少數民族不斷高漲的民族主義願望。這種願望在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是難以對付的,那裡的法國人仍不服從德國的統治。

但在中歐和東歐,它卻是一場噩夢。由於對民族自決的要求日益增長,那裡的多民族帝國正處於差不多被撕成碎片的危險之中。

Ⅳ 為什麼一戰二戰義大利都是那種倒戈的角色

義大利人就沒有戰斗到最後一人的意識……英法德三強,一個海軍加殖民大國,況且獨立了近千年,有民族意識和訓練傳統;法國是傳統陸軍大國,拿破崙帶出來的陸軍意識一直支撐法軍到一戰;德國雖然長期分裂,但日耳曼民族生來就有守序、堅韌的品質,所以花十幾年就培養起了軍國主義,戰鬥力迅速上漲。義大利就不一樣,幾乎和德國同時統一不說,由於是文藝復興的策源地,軍事傳統基本沒有(1、歷史上教皇基本都從瑞士僱人充當教皇國的軍隊,而不是在本地訓練;2、德國的紅鬍子兩次入侵亞平寧半島,都把義大利諸國打得慘兮兮;3、加里波第的千人紅衫軍就拿下了整個西西里島),再加上統一後仍然實行寬松的軍事政策,導致義大利的軍事一直硬不起來。就算墨索里尼上台後沒命地搞宣傳,義大利國民依舊忙著自己的事……

Ⅵ 【緊急】「一戰」初期,義大利為什麼倒戈,投向協約國!

義大利從戰爭開始就宣布中立,軸心國當時又處於不利的位置。協約國方面同意了義大利的領土要求。義大利就同意了投向協約國一方。

Ⅶ 義大利在一戰中為何倒戈

1915年5月,義大利因為英法答應在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於是投向協約國一方
5月23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在向奧匈帝國宣戰後加入協約國。

Ⅷ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義大利是「同盟國」集團的,為什麼開戰以後倒戈參加「協約國」集團了呢

http://www.tjjy.com.cn/xkjyxt/new/ls/ReadNews.asp?NewsID=889&BigClassID=26&SmallClassID=81&SpecialID=0
《倫敦秘密條約》與義大利倒戈

1915年5月底,保持中立的義大利向奧匈帝國出兵。義大利曾向奧匈帝國提出割讓特
倫地諾和馬其頓等地,但奧匈帝國覺得開價太高。義大利轉而與英國簽訂秘密條約,
英國滿足了義大利的胃口,義大利參加協約國方面作戰。
義大利在同盟國陣營時三心二意,倒戈協約國陣營後倒是一心不二。這是沿著
阿爾卑斯山脈前進的義大利軍隊,在山脈的另一邊,兇悍的德國炮兵正嚴陣以待。

Ⅸ 義大利兩次世界大戰都跟隨德國,為何到了後期都背叛德國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兩次都是核心國家,同時在這兩次大戰中,義大利都與德國結為同盟。然而雖然義大利和德國成為盟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突然背叛了德國人,加入了敵方陣營,這也是德國戰敗的一大重要原因之一,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義大利再一次背叛了德國。第一次義大利背叛德國主要原因是義大利和奧地利的關系極其不穩定。而第二次義大利背叛德國主要原因是義大利一直兩邊倒,在這一次中義大利依然沒有堅定的向著某一方,而是看哪一方強就向著哪邊。

當時義大利與德國結為同盟,一同對他過宣戰,但是後來隨著局勢的發展,軸心國逐漸衰敗,連著幾次戰敗,此時義大利看情況不妙,於是選擇兩邊陣營都聯系,一邊與德國繼續聯系,而另一邊開始尋求與同盟國的聯系。後來,德國宣布戰敗,義大利宣布退出軸心國,並開始進軍德國,完全背叛了德國。

閱讀全文

與一戰義大利為什麼都是倒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為什麼炸死伊朗上將 瀏覽:578
怎麼評論越南改革 瀏覽:776
印第安農作物怎麼傳入中國 瀏覽:86
快遞到中國哪個城市清關 瀏覽:150
中國圍棋哪個稱號含金量最高 瀏覽:491
英國簽證什麼時申簽 瀏覽:477
中國電信如何設置彩鈴 瀏覽:370
李雲龍義大利炮是哪個電視劇 瀏覽:520
印度豪華餐廳多少錢 瀏覽:484
蘭博基尼出自義大利的哪裡 瀏覽:472
在越南外資獲利如何匯出 瀏覽:99
印度插秧機多少錢一台 瀏覽:777
越南毛巾多少錢一條 瀏覽:774
印度棉花和土庫曼棉哪個好 瀏覽:303
英國留學春季讀研如何放假 瀏覽:698
印尼最大的海嘯在哪裡 瀏覽:495
俄羅斯一天供多少石油給中國 瀏覽:227
伊朗除了腰果紋還有什麼圖案 瀏覽:259
印度無人飛行器有哪些 瀏覽:740
歐洲跟中國時差是多久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