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總結哥爾多尼對義大利喜劇的改造和革新
18世紀下半葉,法國啟蒙思想開始在義大利廣為傳播,喜劇這一頗受歡迎的民間藝術又經歷了一次較大的改革。威尼斯著名劇作家卡爾洛·哥爾多尼是這場喜劇改革的創導者。他一生給後人留下了二百六十七部劇本,其中一百五十五部是喜劇,被公認為義大利現實主義喜劇的創始人,他的最大功績在於對「即興喜劇」進行的改革。
「即興喜劇」又稱「假面喜劇」、「藝術喜劇」,是16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下半葉在義大利廣泛流行的一種獨特的喜劇形式,產生於文藝復興運動期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即興喜劇逐漸成為藝術上一成不變的模式,暴露出諸多自身無法克服的弊端。每個演員扮演的都是固定的某一類人物,角色變得僵化呆滯,無法反映現實生活,從17世紀末開始衰落。哥爾多尼試圖通過創作進行戲劇改革,他的創作原則是反映現實,創造肯定人物和否定人物的鮮明形象,表現他們之間的矛盾和斗爭,贊美善良,暴露醜惡,以啟蒙思想教育觀眾。哥爾多尼將自己追求的這種喜劇叫做「風俗喜劇」或「性格喜劇」。他認為,寫好性格不僅是一個編劇技巧的問題,而且是義大利喜劇革新運動的一個重大步驟。只有扎實的性格,才能使那些「瞎胡鬧」的喜劇相形見絀。
三幕喜劇《女店主》是哥爾多尼最為典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性格喜劇的傑作。1952年在威尼斯的聖·安傑洛劇院首演,至今仍是經常上演的劇目之一。據說一個女演員要想出名,必須扮演這個「女店主」,可見其影響之廣。
該劇描寫了一個機靈、美麗、潑辣、聰明的女店主米蘭多琳娜耍弄幾個追求她的顯貴房客的故事:正值妙齡的她靚麗動人,能幹風流,許多貴族競相追求她;為了博得她的歡心,他們終日周旋在她的周圍,而她對這一夥逢場作戲的紈絝子弟嗤之以鼻,百般地戲謔他們,最後同一個在她店裡工作並深情鍾愛著她的僕人結為夫妻。該劇體現了哥爾多尼關於其性格喜劇的原則,刻畫了不同類型的性格。柏格森說:「悲劇致力於刻畫個人而喜劇致力於刻畫類型。」本劇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
侯爵是沒落腐朽的封建貴族的代表。他是破了產的舊貴族,口袋裡常常一文不名,然而卻不肯放下架子。在開場他與伯爵的談話中,譏笑伯爵是花錢買來的封號,處處顯擺自己地位的尊貴:「我是堂堂正正的侯爵,別人都應當對我恭恭敬敬。」但是,在資本主義開始發展的義大利,侯爵的高貴頭銜不能當錢使,兩手空空的侯爵不得不厚著臉皮去占別人的便宜。他嫉妒伯爵給米蘭多琳娜不斷贈送貴重的禮物,也想效仿,以討美人歡心,但苦於囊中羞澀,只好向騎士「借」了一枚金幣,為米蘭多琳娜買了一條上等的手絹,而他的「借」只是乞討的代名詞。向騎士借錢時,侍從給騎士送來巧克力飲料,他就「毫不謙遜地喝了起來」,直到「喝完最後一口」。送出手絹後,他想在伯爵面前炫耀一番,悄聲對米蘭多琳娜說:「喂!您把絲綢手絹拿給伯爵看看。」一面又說:「沒什麼,沒什麼!小事一樁,快拿回去吧,夠了,我不願意你們再提起這事了。我所做的事還是不大事張揚為好。」騎士送給米蘭多琳娜的金瓶子明明不是他的,但為了博取假冒的「伯爵夫人」的歡心,他竟然說是他的,並將瓶子送給她。他以為瓶子是銅的,人家不會要的,誰知別人比他精明得多,一眼看出瓶子是金子做的,連忙裝進了口袋,侯爵想要回來,可已經來不及了。「我是一位貴族,我應當付錢給她。」從他對伯爵說的這句話來看,似乎還有貴族的「格」。但實際上,他是擔心在女店主面前丟丑,故又欺騙伯爵,說是管家未能及時支付款項,他要向伯爵借錢付旅館費,其實是為了在米蘭多琳娜發現之後,用這筆騙來的錢去堵他自己捅的婁子。他口頭上總是忘不了把他自己打扮成有教養的紳士,而行動上卻無恥下流。侯爵虛偽、滑稽的形象躍然紙上。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認為:「喜劇是對於比較壞的人的摹仿,然而『壞』不是指一切惡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種是滑稽。滑稽是事物的某種錯誤和醜陋,不致引起痛苦和傷害。」侯爵的虛榮與偽善是「丑」的,但沒有對他人產生傷害,只能令讀者感到滑稽可笑,從而體現了作者對封建貴族的諷刺和批判。
伯爵是個暴發戶,他用金錢買來了貴族的頭銜,又用金錢買來了舊貴族的尊敬和旅店僕役的阿諛。憑著以往的經驗,他錯誤地認為,用金錢也能征服米蘭多琳娜的芳心。因此,他不斷慷慨地向女店主贈送貴重禮物,期待這位攝人心魄的女郎把禮物連同他的愛情一起收下。他討厭侯爵和騎士,想讓他們離開旅店,便在米蘭多琳娜面前顯示他的富有以及金錢的萬能:「您因此而蒙受的經濟損失,我來替您承擔,一切費用由我支付。」作者在此突出了資產階級拜金的特點,從而從反面襯托出女店主米蘭多琳娜不為金錢所誘惑的正面形象。
米蘭多琳娜同騎士的較量,是劇中的主要情節。這個高傲、驕橫的騎士,自稱對女人有天然不可抑制的仇恨,假如給他一個妻子,倒不如讓他大病一場。他不斷強調自己蔑視女人的立場,將女人比作疾病和妖精。他對侯爵和伯爵嗤之以鼻,嘲笑他們為米蘭多琳娜神魂顛倒,為她揮霍錢財,當伯爵問他「難道您對女人一毛不拔嗎?」他回答:「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她們休想從我這里得到任何好處。」可是,米蘭多琳娜略施小計,他就可憐巴巴地跪倒在石榴裙下,乞求曾被他稱為「禍害」的女人把愛施捨給他。如果說女人是「疾病」,那麼他甘心得一場大病;如果說女人是妖精,那麼,他也落入俗套,被妖精所迷惑。之前他斬釘截鐵地說他對女人一毛不拔,但陷入情網後,卻花了十二個金幣給米蘭多琳娜買了裝有蜜蜂花精的金瓶。他之前說如果米蘭多琳娜有本事讓他著迷,那才是個笑話,但他前後言行不一,使其本身就成了一個笑話。19世紀初英國文藝批評家赫斯列特在《英國喜劇作家》中闡釋:「可笑的本質,乃是不一致,是這一思想和那一思想的脫節,這一感情和那一感情的相互排擠。在若幹事件的簡單連接中,可以找到笑的首先的和最明顯的原因,例如:一個偽裝突然被卸除。」也就是說,原本不應該組合在一起的事物和概念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沒有關系、一種非自然的不協調的結構,這就是喜劇創造的乖訛原理。而這種不協調結構的其中一種,是性格的不協調。騎士之前厭惡女人的態度,與其後追求女店主的行為,就是典型的性格不協調。而「不協調性格的基礎是性格分裂。」主體性的膨脹是性格分裂的原因之一。這里所謂的主體性,不是主觀能動性,而是主觀盲目性。而這種盲目性,往往是由於盲目的自我確信所導致。騎士之前確信絕對不會愛上米蘭多琳娜,並在公開場合聲稱蔑視米蘭多琳娜:「在我看來,一條好的獵狗也要比她強上四倍。」但後來卻也同樣陷入情網,愛上米蘭多琳娜,「這是位多麼出色的女人!」這證明之前他的肯定只是盲目的自我確信,導致主體性的膨脹,造成他的性格分裂,產生性格的不協調,從而引發喜劇效果,騎士也成為觀眾和讀者取笑的對象。
米蘭多琳娜是哥爾多尼塑造得最成功、最光彩的女性形象。她熱情爽朗、聰明能幹、潑辣大膽、樂觀自信,是一個頗有主見和獨立意識的女性。她極為精明,能一眼看穿事情的真相,作出准確無誤的判斷。當僕人告訴她旅館來了兩個貴夫人時,她與這兩個女人一見面就立即斷定「她們根本不是什麼貴夫人。如果是貴夫人的話,絕對不會單身行動的。」在婚姻關繫上,她要求男女平等地結合,做到相互幫助,以誠相待,而不計較階級出身、社會地位和個人財產的差別。不論侯爵在她面前如何炫耀自己地位的高貴,伯爵如何炫耀金錢的富有,她都絲毫不為之動心,「伯爵即使動用他所有的財富,動用他所有的禮物,他也永遠無法贏得我的愛情。更別提侯爵所說的令人可笑的保護了。如果我必須從這兩個人當中選擇一個,我自然會挑慷慨大度的那一位。不過,無論是這一位還是那一位,誰也不能強迫我就範。」她最終選擇了誠實善良並深情鍾愛她的僕人。在此,哥爾多尼無情地鞭撻了貴族的矜誇和虛偽,熱情歌頌了下層平民樸素、忠貞的愛情。
在《女店主》一劇中,作者哥爾多尼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有愚蠢好色的貴族,精明正直的女店主,誠實善良的僕人,連兩個裝扮為貴夫人的喜劇演員,也令人印象深刻。本劇不失為哥爾多尼性格喜劇的典範,義大利喜劇改革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自首演以來,至今差不多已有250年的歷史,但並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失去藝術光澤,戲中聰明、美麗的女店主米蘭多琳娜至今仍活躍在義大利以及世界各國的舞台上,同時也活在古今中外廣大觀眾與讀者的心中。
參考文獻:
[1]陳瘦竹:《戲劇理論文集》,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1988。
[2]哥爾多尼:《老頑固——哥爾多尼喜劇集》,花城出版社,2005。
[3]閻廣林:《喜劇創造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⑵ 為什麼說哥爾多尼的最大貢獻,就是改革了義大利國粹——假面喜劇
哥爾多尼的最大貢獻,就是改革了義大利國粹——假面喜劇(即興喜劇),建立了義大利民族戲劇——現實主義喜劇。但在當時卻毀譽參半,一贊譽他為「第一個喜劇詩人」,同時也招來了不少攻擊和非議。政論家巴列和作家哥奇等人都對哥爾多尼的喜劇改革橫加指責。不僅如此,由於哥奇在戲劇領域的絕對權威,哥爾多尼被迫移居巴黎,開始了定居法國長達30年之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