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同樣是義大利人,為什麼羅馬帝國和二戰表現差那麼多
羅馬軍當時的裝備是世界最先進的,步兵裝備了大盾、青銅葉甲、西班牙短劍和標槍。具遠程打擊、機動性、防禦力一身。只有迦太基和希臘諸邦的軍對裝備可以與之相比;迦太擊在布匿戰爭中毀滅,而希臘只有重裝不兵方陣、兵種單一,戰術思維僵化。而其他蠻族與羅馬步騎結合、遠近打擊能力兼並的軍隊面前不堪一擊。再加上羅馬境內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統為軍隊快速轉移、糧秣運輸提供了無限便利,最終造成了羅馬人從個人到群體戰術到整體戰略相對於周邊國家的絕對優勢。
義大利在二戰中表現差有如下原因:
1,工業基礎在列強中相對薄弱,盡管義大利的設計師設計了一些列的飛機,又有杜黑這樣的理論家(制空權理論和戰略轟炸理論) ,但是其製造業過於薄弱,武器設計很多無法真正生產出來。
2,義大利的資源一向依賴國外----尤其是石油,煤炭和稀有金屬,所以戰前義大利需要花費大量的外匯在資源采購上。義大利資源上的短板進一步限制了他的工業----對英國宣戰後,地中海的制海權在英國手中,義大利的資源補給就更困難了
3,義大利人是偽民粹主義,義大利人的思想和德國人有很大的不同.你問一個義大利人他是哪裡的人,他會先告訴你他是哪個村子的,然後哪個省的,最後才提及自己是義大利人(甚至乾脆就省了),而是說自己是倫巴第人,或者是威尼斯人等等,所以,軍民的鬥志很低,沒有什麼為國家戰斗的信念.而且,義大利南部和北部的經濟差異很大。早在19世紀義大利統一的時候,北方的許多富人就不打算和南部合並,所以南部普遍對代表中產階級的墨索里尼不感興趣,西西里的黑手黨為美軍登陸提供了許多幫助,後來盟軍也大量讓南方人擔任地方要職。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❷ 民粹主義的詳細介紹
民粹主義最初出現於19世紀下半葉,幾乎在北美和東歐同時興起。19世紀末,美國西南部農民試圖控制當地政府的激進主義行為,俄國知識分子和東歐農民對平均地權的強烈要求被認為是第一代民粹主義。20世紀六七十年代,民粹主義的旋風差不多刮遍了世界五大洲,它成了一個游盪世界的幽靈,從西歐到南美,從西亞到北非,而拉丁美洲庇隆和阿連德等人領導的民族復興運動則被視為第二代民粹主義復興的象徵。80年代,尤其是90年以來,民粹主義再度在東西兩半球,尤其在東歐和北美,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從而形成民粹主義的第三次高潮。
在東歐各前社會主義國家中,「走向民粹主義」成了知識分子和政治家的一句響亮口號,在西歐和北美的大眾傳播媒介中,「下列這些領袖和運動均被稱之為民粹主義:在法國,『左翼民粹主義者』是貝奈德·泰皮(Bernard Tapie),而極右的民粹主義者則是讓-瑪利·勒佩(Jean-Marie Le Pen);在義大利,『電視民粹主義者』是西維爾·伯魯斯克尼(Silvil Berlusconi)及其Forza Italia運動;在奧地利是約克?海德爾(Jorg Haider);在美國則是自我標榜『草根美國』的羅斯·佩羅(Ross Berot),據稱他代表『眾多百萬富翁的民粹主義者』;在阿爾及利亞,超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被認為是政治的宗教民粹主義;在俄國,葉利欽據稱也是一個民粹主義者;在秘魯,1990年當選的總統阿爾伯托·藤森(Alberto Fujimori)被當做是民粹主義者。最近,在上述清單中又加上了『塞族民粹主義』(Serbian populism),從政治的意義上說,這也就是民族主義。在90年代,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被視為邪惡,於是它與民粹主義便在媒介中交互使用」。 民粹主義概念的模糊性,最主要的原因是民粹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和社會運動所具有的內容的豐富多樣性。民粹主義既是一種政治思潮,又是一種社會運動,還是一種政治策略。這樣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當人們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它時,便會得出極不相同的結論。
作為一種社會思潮,民粹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它的極端平民化傾向,即極端強調平民群眾的價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眾化作為所有政治運動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終來源,以此來評判社會歷史的發展。它反對精英主義,忽視或者極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這個角度,正如皮爾-阿德列·塔奎夫所說,人們「可以把民粹主義定義為一種意識形態,根據這種意識形態,合法性即在人民的意志之中,因此它體現了激進的民主理想。這種民粹主義對應於直接民主,其特徵是民主的。
作為一種政治運動,民粹主義主張依靠平民大眾對社會進行激進改革,並把普通群眾當做政治改革的唯一決定性力量,而從根本上否定政治精英在社會政治變遷中的重要作用。平民化便成為民粹主義政治運動的本質特徵,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群眾性的社會政治運動都帶有民粹主義的性質。有人把它定義為「唯一地訴諸和求助於人民群眾的所有運動和學說」。根據這一定義,凡是平民大眾的政治運動,尤其是帶有自發性的運動,都可納入民粹主義的范疇。不少學者之所以把60、70年代拉丁美洲的政治改革看作是典型的民粹主義復興,是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政治運動是「城市工人階級和農民群眾支持的政治運動,但缺乏組織化的權力和獨立自主。它也得到了其他不滿現狀的人們的支持。」
民粹主義也是一種政治統治的策略,作為一種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動員平民大眾參與政治進程的方式。若從這個角度出發,「民粹主義就只能被理解成一種社會和政治動員,它意味著一種政治行動和政治討論的趨勢。不能把它界定為一種特殊的政權類型,它也不是一種特定的意識形態,而是一種可以應用於各種意識形態的政治風格。」這種政治政策的主要特徵是通過強調諸如平民的統一、全民公決、人民的創制權等民粹主義價值,而對平民大眾從整體上實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縱。於是,民粹主義又成為「操縱群眾的一種特殊的具體方式,是表達其利益的一種手段。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統治集團組織權力的方式,在工業和城市發展過程中新興的群眾的主要政治表達方式,統治集團進行統治的機制,同時也是威脅這種統治的一種潛在危險。」
這種政治動員的方式,在現實政治生活中常常墮變成政治領袖出於政治控制的需要而對人民大眾進行蠱惑人心的宣傳鼓動,因此之故,民粹主義在不少人的眼中幾乎完全等同於政治家的蠱惑鼓動技巧,除此之外它便什麼也不是。民粹主義研究者弗郎西斯?威福特這樣說過:「存在著這樣一種誘惑……即把民粹主義當做是一種個人而非社會的和政治的現象。因此,象瓦加斯和賈尼奧?誇德洛斯這樣的領袖在政治上的急速轉變可能給人以這樣的印象,即民粹主義不是什麼而只是某些追逐權力的領袖的機會主義與幾乎無限的操縱群眾的能力的結合。…民粹主義意味著對群眾的操縱,但這種操縱從來不是絕對的」。
民粹主義的模糊性和歧義性不僅體現在其定義上,也體現在其作用上。民粹主義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它強調平民大眾在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它把平民群眾的願望、需要、情緒等當做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它肯定平民大眾的首創精神。因此,從重視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方面來看,它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另一方面,民粹主義抹殺精英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應有作用,它強調對大眾情緒和意願的絕對順從,哪怕這種情緒和意願從長遠看明顯不利於社會進步時也堅持這種極端平民化的主張,它常常通過大眾的普遍動員而對全部群眾實施高度集中的操縱和控制。因而,從社會發展和平民大眾的長遠利益看,它又有著消極的意義。 民粹主義的這種雙重性,使得人們通常在貶義和褒義兩種意義上使用這一概念。在傳統上,民粹主義更多地被當作是一種貶義詞,它是一個消除合法性的概念,常常被等同於狹隘的平民主義、極端的民族主義、盲目的排外情緒、非理性選擇等等。總之,「按照以前的解釋,民粹主義首先與人民統治的黑暗面相聯系:暴民統治、3K黨的集體非理性、法西斯主義、種族主義和外國恐懼症」。所以,當人們欲反對一個政治領袖或一個政府時,一種常見的做法是把這位領袖或這個政府斥為「民粹主義的」。
然而,也有人在褒義上使用民粹主義的概念,而且從本世紀60、70年代後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以致於有人認為,「『民粹主義』意味著『人民』。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是一個褒義詞」。民粹主義被視為崇尚全民利益、直接民主、平民化、大眾化、愛國主義、反帝國主義、反外來干涉、反個人專制、簡言之,正象奧地利政治家約克?海德爾所說的那樣,「我們的民粹主義簡單地說就是,代表一切對公民有利的東西,它既不代表紅色的官僚(社會主義者),也不代表黑色的官僚(基督教民主黨人)」。
民粹主義概念的歧義性及其作用的雙重性,決定了它具有復雜多樣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政治經濟意義。它幾乎與當代所有最重大的社會政治經濟問題都有某種特定的關系。在民粹主義的思想與實踐中,人們既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民主政治、社會主義的影子,也可以看到權威政治、民族主義的因素。反之,在現代的民主政治、權威主義或民族主義身上,人們也可以不時發現民粹主義的烙印。 民粹主義的基本意義就是極端的平民化,強調「全體人民」、「全體群眾」是所有民粹主義的共同出發點。在政治上,這種民粹主義表現為倡導直接民主,普遍的群眾參政,廣泛的政治動員;反對專家治國,反對階級政治,反對政府權力的擴張。例如,「美國的民粹主義從一開始就表示著對國家權力以及對那些運用或力圖運用國家權力的人的敵視。所以毫不奇怪,大多數美國的民粹主義都追隨痛恨統一權力的托馬斯·傑佛遜。所以,美國的民粹主義歷史與把憲法看作一種權力的制約而不是權力的賦予這種觀念緊密相聯。民粹主義認為國家權力永遠是腐敗的」。由此可見,民粹主義與民主主義在主權在民和人民統治這一基本點上是共通的,所以它們之間有著一種難分難解的聯系。若僅僅就這一基本點而言,人們極難將民主主義與民粹主義明確區分開來,把民粹主義說成是民主主義並不過分,反之亦然。但是,民粹主義與民主主義從差不多同一的前提出發,卻最終走向了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目的地。它們在以下這一關鍵點上開始分道揚鑣。民主主義認為,在現代國家,人民主權的現實機制是代議政治,即通過普選制選出民意代表,由民意代表組成主權機關,代替普通群眾行使對國家的政治統治。換言之,在民主主義者看來,真正的人民統治只有通過間接的民主制度才能實現。與此相反,民粹主義把主權在民的理想唯一地、直接地訴諸全體人民,它反對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存在執政者和非執政者兩大階層,反對把普通群眾排除在政治決策過程之外。因此,民粹主義反對建立在間接民主基礎上的代議民主,認為代議民主排斥直接民主,從而使自己墮落為「自由民主」,而「自由民主」是虛假的民主。對於民粹主義政治家來說,必須超越代議民主機構以便重新確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聯系。在他們看來,若全體普通群眾不能直接參與政治過程,那麼這種民主政治便是腐敗、無效和無用的。所以有人把民粹主義的這種民主邏輯稱之為「民主的極端主義」或「超民主主義」。
民粹主義把民主的理想絕對化,把民主主義推向極端,最終的結果不但可能背離了民主政治的初衷,而且可能走到民主主義的對立面,成為一種反民主主義,而與權威主義的獨裁政治相聯系。 把普通群眾當作政治改革的唯一決定力量;通過強調諸如平民的統一、全民公決、人民的創制權等民粹主義價值,對平民大眾從整體上實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縱。
民粹主義萌芽於19世紀40-50年代的俄國,當時,沙皇俄國已經腐朽不堪,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而西歐資本主義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內在矛盾。民粹派的思想先驅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尋找俄國的出路,提出了落後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他們肯定平民大眾的首創精神,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同時又把俄國存在的村社制度和農民理想化,遭到到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深刻批判。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傳播,民粹主義的思潮已經成為強弩之末。
民粹主義表面上以人民為核心,但實際上是最缺乏公民個人尊嚴與基本權利的觀念。民粹主義者崇拜的是「人民」,但他們崇拜的是作為一個抽象整體的「人民」,而對組成「人民」的一個個具體的「人」卻持一種極為蔑視的態度。民粹主義者反對權威。 民粹主義的現代發展
民粹主義狀況下,如果社會公正缺位、貧富分化嚴重、中下層上升的道路受阻,以及民族的外部條件受到刺激,在民眾中孕育的強烈不滿便會爆發出來。不管它以什麼面目出現,最明顯的就是:利用底層民眾反抗各種壓迫的願望及其產生的極度怨恨,刺激其平等情懷,打出在崇尚人民口號下的極端主義旗幟。
蘇東劇變以後,許多前共產黨人從左面、新法西斯主義從右面充實了它的隊伍。冷戰後盛行於歐洲並造成了嚴重後果的民族主義在不同國傢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徵,而其共性也是以民粹主義為共同內核的。民粹主義的崛起打亂了以前左中右的政治分野,在諸如私有化與歐洲統一進程這類重要問題上,往往是傳統的左右翼都表示支持,而極左與極右兩翼則都鼓動民族—民粹主義情緒來加以反對。民粹主義的崛起也打亂了原有的「傳統的」、「現代的」與「後現代的」這類時代陣營,不僅「傳統的」民粹主義以其強烈的整體主義傾向對市民社會構成威脅,後現代主義對現代理性文化的「消解」也在文學、藝術以至形而上領域颳起了一陣POP式的「新」民粹主義旋風,後現代主義的文學、美學以至政治學都由於其強烈的反精英、親大眾色彩而被評論家稱為新一代的「民粹美學」、「民粹文學」等等。最後,民粹主義的崛起也是通常所謂的「保守」與「激進」之類的概念失去了意義。當前復興的民粹主義在許多情況下,既比歐洲冷戰時代一般的保守主義更為保守,也比一般的激進主義更為激進。從西方的保守黨人到社會黨人,從東歐劇變前的正統共產黨到劇變後的自由派政府,乃至黑社會勢力,都受到它的強烈沖擊。總之,民粹主義的幽靈對冷戰後的「新秩序」、對前蘇東國家的轉軌、對資本主義世界的穩定都構成了新的挑戰,對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中國也並非福音。
和19世紀不同,在當代,民粹主義變成了許多國家左右派斗爭中相互指責對方的有力武器。與歷史上俄國民意黨和美國的人民黨這類過去的民粹主義組織不同,也與當代的共產黨、社會黨、自由黨、保守黨等明確揭示其「主義」並藉以命名自己的組織情況有異,當代的民粹主義勢力大都並不自稱為民粹派,如此一來現在廣義民粹主義的內涵也就變得模糊不清了。
如此說來,民粹主義究竟在當代有什麼樣的內涵?難道它僅僅是一個不同黨派吵架雙方對罵用的貶損名詞嗎?當然不是,仔細觀察當代各國的社會變革現實就會發現,那種為保守黨、自由黨、社會黨等傳統上的左右各派一致視為威脅的傾向,其實是有其明確的內在邏輯的:
它是一種與個人本位傾向對抗的整體主義,要求以整體(人民、社會、國家、民族、政黨等等)的名義壓抑個人(包括法人)的基本權利與個人自由。
它是一種與世界主義(國際主義)傾向對抗的國家主義,以外來因素解釋國內危機,以對付外來威脅為理由抑制國民自由、把本民族或國家的傳統價值與普世性的人文價值相對立,並以弘揚前者為旗號來抵制後者,過去的反猶主義與沙文主義傾向,對「大國光榮」的回憶與民族、國家間關繫上的歷史舊賬重提,都成為它凝聚「民眾」的手段。
它是一種與市民社會的理性主義相對抗的非理性傾向,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排斥程序化政治,推崇卡里斯馬型政治。
因此可以說,當今的民粹主義是一種有破無立的思潮,它促進了蘇東舊體制的瓦解,卻無助於或有害於新體制的轉軌。它沖擊了西方的資本主義,卻無助於社會主義的復興。它在目前的盛行基本上可以視為對現存制度不滿,卻又苦於傳統理想主義破滅後的無奈、浮躁與盲目情緒。但毋庸置疑,它的存在與盛行本身也從反面說明了以個人主義為基礎、以市場經濟與憲政民主為內容的全球化浪潮所固有的內在矛盾。改革過程中忽略公正問題,加劇貧富分化都會導致民粹主義情緒的上升。從整體上說,當今的民粹主義復興是一種消極現象,但它所包含的一些因素很有可能發展成為冷戰時代結束以後的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形式。
❸ 二戰中義大利為什麼這么差勁
我來幫您回答吧,本人精通19世紀歐洲史,二戰史
義大利在二戰中表現差有如下原因
1,工業基礎在列強中相對薄弱,盡管義大利的設計師設計了一些列的飛機,又有杜黑這樣的理論家(制空權理論和戰略轟炸理論)
但是其製造業過於薄弱,武器設計很多無法真正生產出來
2,義大利的資源一向依賴國外----尤其是石油,煤炭和稀有金屬
所以戰前義大利需要花費大量的外匯在資源采購上
而且義大利的外交人員不像德國那麼靈活---德國在戰前通過大量的物物交易獲得了許多資源( 拿製成品換資源)
德國至少有一定的煤礦,義大利資源上的短板進一步限制了他的工業----對英國宣戰後,地中海的制海權在英國手中,義大利的資源補給就更困難了
3,義大利人是偽民粹主義
義大利人的思想和德國人有很大的不同.你問一個義大利人他是哪裡的人,他會先告訴你他是哪個村子的,然後哪個省的,最後才提及自己是義大利人(甚至乾脆就省了),而是說自己是倫巴第人,或者是威尼斯人等等
所以,軍民的鬥志很低,沒有什麼為國家戰斗的信念.而且,義大利南部和北部的經濟差異很大
早在19世紀義大利統一的時候,北方的許多富人就不打算和南部合並
所以南部普遍對代表中產階級的墨索里尼不感興趣,西西里的黑手黨為美軍登陸提供了許多幫助
後來盟軍也大量讓南方人擔任地方要職
以上均為本人手打,希望您能滿意
本人建了 以史為鏡 這一歷史知道團,希望您以後能多多支持我團,有歷史方面的疑問可以來咨詢(我團雖新建,高人卻不少)
另外,有數學,物理,天文學的問題均可向在下咨詢,謝謝
❹ 如何理解當前歐洲民粹主義呈上升趨勢的現象
在俄國,各種落後的社會主義學說之所以根深蒂固,自然是由於俄國落後的緣故。最近25年來的全部俄國革命思想史,就是馬克思主義同小資產階級民粹派社會主義作斗爭的歷史。如果說,俄國工人運動的迅速發展和驚人成就已經使馬克思主義在俄國也得到了勝利,那麼,另一方面,無可懷疑的革命的農民運動的發展——特別是1902年著名的小俄羅斯農民起義以後——則使衰落了的民粹主義又稍微活躍起來。用歐洲時髦的機會主義(修正主義、伯恩施坦主義、對馬克思的批判)粉刷一新的陳舊的民粹主義,就是所謂社會革命黨人的全部固有的思想行裝。所以在馬克思主義者同純粹的民粹派以及同社會革命黨人的爭論中,農民問題都佔中心地位。
❺ 為什麼民粹主義回出現
民粹主義(Populism)又稱平民主義。
民粹主義是不利於社會發展的現象,是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產物。但同時由於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其本質特徵,民粹主義極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在標榜人民主權的政治體制中,政治家總是聲稱「代表」人民,因而從這個最基本的意義上說,他們都是「民粹主義者」。
民粹主義承諾改變了大眾的福利預期,加大了對政府的依賴,也放鬆了自己的奮斗決心,是效果極其負面的腐蝕劑。致命問題是,一旦大眾的福利預期得不到滿足,社會心理很快發生逆轉,並形成蔑視權威、拒絕變革和仇視成功者的強烈氛圍。與此同時,超出收入能力的過度財政負債和福利主義相應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在政府和民間相互影響,其破壞力在歐債危機中得到充分體現。
大危機在人的一生中往往僅會遇到一次,決策者缺乏經驗,又總是面臨民粹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和經濟問題政治化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綁架、被政治程序鎖定和不敢突破意識形態束縛,這是普遍的行為模式,這一點在希臘危機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民粹主義的言論集中在互聯網。
❻ 什麼是民粹主義,希望舉例說明
民粹主義可譯為平民主義,是在19世紀的俄國興起的一股社會思潮。民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極端強調平民群眾的價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眾化作為所有政治運動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終來源。
依靠平民大眾對社會進行激進改革,並把普通群眾當作政治改革的唯一決定性力量;通過強調諸如平民的統一、全民公決、人民的創制權等民粹主義價值,對平民大眾從整體上實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縱。
民粹主義表面上以人民為核心,但實際上是最缺乏公民個人尊嚴與個人基本權利的觀念。民粹主義者崇拜「人民」,但他們崇拜的是作為一個抽象整體的「人民」,而對組成「人民」的一個個具體的「人」卻持一種極為蔑視的態度。
民粹主義者反對權威,但他們又容不得反對派,甚至容不得「旁觀者」。俄國民粹派當年有句名言:「誰不和『我們』在一起,誰就是反對『我們』;誰反對『我們』,誰就是『我們』的敵人;而對敵人就應該用一切手段加以消滅。」
(6)為什麼義大利民粹主義擴展閱讀:
民粹主義的主要特點:
1、迴避代議制政治的復雜性,主張直接民主;
2、把所偏愛的群體進行理想化,並以此作為辨視自身的依據;
3、缺乏核心價值觀;
4、是對嚴重危機的強烈反應;
5、民粹主義既可能從民眾中產生,又可能被精英所倡導;既可能僅僅是一種思潮,又可能形成運動,甚至具有長期的政治後果。
❼ 今天看了義大利在二戰的表現 真的令人不可思議 我想了解歷史上真實的義大利
您好,我來幫助您回答吧
我不喜歡抄襲網路,全為個人積累
您一定是看過不少二戰方面的書籍,才會有這樣的疑問
很多書籍均將墨索里尼貶低的一文不值
其實,二戰義大利的疲軟表現並不是由墨索里尼一個人造成的
而戰敗後,墨索里尼被殺,所以許多當時的法西斯頭目也好,還是資本家,均把責任扔到墨索里尼身上,來證明自己很"高明"
領導人的能力本身很難改變義大利的實力問題,二戰的時代不是拿破崙的那個年代,政治機構,經濟結構以及工業化的生產使得一個領袖能對國家產生的影響大大的降低了
拿破崙可以親身士卒,親自指揮幾乎所有的戰役----而希特勒顯然不可能顧全海陸空三軍,多個戰線的戰事----可以說德國早期的成功在於希特勒領導的德國擁有總參謀部這樣高度發達的組織和一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還有德國良好的工業組織能力和德國人民對民族主義的推崇---願意為國而戰
這才是義大利所真正欠缺,而不是墨索里尼本人的問題
義大利在二戰中表現差有如下原因
1,工業基礎在列強中相對薄弱,盡管義大利的設計師設計了一些列的飛機,又有杜黑這樣的理論家(制空權理論和戰略轟炸理論)
但是其製造業過於薄弱,武器設計很多無法真正生產出來
2,義大利的資源一向依賴國外----尤其是石油,煤炭和稀有金屬
所以戰前義大利需要花費大量的外匯在資源采購上
而且義大利的外交人員不像德國那麼靈活---德國在戰前通過大量的物物交易獲得了許多資源( 拿製成品換資源)
德國至少有一定的煤礦,義大利資源上的短板進一步限制了他的工業----對英國宣戰後,地中海的制海權在英國手中,義大利的資源補給就更困難了
3,義大利人是偽民粹主義
義大利人的思想和德國人有很大的不同.你問一個義大利人他是哪裡的人,他會先告訴你他是哪個村子的,然後哪個省的,最後才提及自己是義大利人(甚至乾脆就省了),而是說自己是倫巴第人,或者是威尼斯人等等
所以,軍民的鬥志很低,沒有什麼為國家戰斗的信念.而且,義大利南部和北部的經濟差異很大
早在19世紀義大利統一的時候,北方的許多富人就不打算和南部合並
所以南部普遍對代表中產階級的墨索里尼不感興趣,西西里的黑手黨為美軍登陸提供了許多幫助
後來盟軍也大量讓南方人擔任地方要職
這些問題顯然不是墨索里尼自己可以簡單的解決的,其實今天的義大利仍然存在著這些問題
義大利在二戰的東線戰場的表現其實還不錯----盡管他們的裝備很差
例如
著名的義大利「薩伏伊」騎兵團用馬刀狠狠地羞辱了一番蘇聯軍隊,戰斗發生的蘇聯冬勢攻勢期間---1942年初,部隊成功防守之後反擊Isbusshenski一帶的蘇聯軍隊,騎兵團600人迂迴蘇聯軍隊側翼之後騎馬沖擊,擊潰2個營,全殲一個營,俘虜500餘人,榴彈炮4門,迫擊炮10門,機槍50挺---這是歷史上最後的騎兵勝利
另外,人操魚雷戰術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以上均為本人手打,希望您能滿意
本人建了 以史為鏡 這一歷史知道團,希望您以後能多多支持我團,有歷史方面的疑問可以來咨詢(我團雖新建,高人卻不少)
另外,有數學,物理,天文學的問題均可向在下咨詢,謝謝
❽ 西方民粹主義盛行原因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民粹主義就像幽靈一樣在西方國家徘徊,並不時掀起風浪。在歐洲,主張擺脫歐盟的英國獨立黨異軍突起,法國國民陣線強勢回歸,德國的另類選擇黨、愛爾蘭的新芬黨等也都在各自國家悄然成長。民粹主義並不是什麼新鮮東西,作為一種聲稱代表民意、以反精英反建制為主要行為方式的政治思潮和社會運動,它萌生於19世紀四五十年代,此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時起時伏。長期以來,其核心理念並未發生根本變化,只是因時因地因事呈現出不同特點。
當下,民粹主義之所以在西方國家再度興起,主要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這些國家的普通民眾產生被剝奪感。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加之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福利主要落入極少數人手中,導致普通民眾心理失衡,進而產生反精英反建制情緒。二是西方民主政治運行機制嚴重失調。發軔於歐洲大陸的西方現代民主政治雖然在歷史上起過積極作用,但其積弊日益凸顯、運行機制嚴重失調。這導致最近幾年在西方國家選舉中,一些高舉所謂民意大旗的人躍上政治舞台,其中不少人言論偏激、觀點偏頗,對西方社會傳統政治觀念造成不小沖擊。三是大眾動員機制日益現代化和便捷化。當今時代,網路通信工具被廣泛使用,信息傳播手段更為多樣便捷。一些政治人物利用各種網路通信工具大量發布觀點,著力誘導民意,積極擴大影響,致使反精英反建制情緒不斷蔓延。
民粹主義盡管常以體現民眾意願、維護民眾利益的形式出現,但它並不能反映真實的民意。現代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非常復雜,其中關於普通民眾利益的議題,僅僅依靠一些現象進行判斷,很難得出正確結論、作出恰當政策選擇。但一些政治人物抽取片段民意,將自己的訴求填充其中,製造偏激的政治和社會理念,勾畫不切實際的政治和社會圖景,並以誇張的形式加以表達,以博取關注和支持。實際上,這些被政治人物包裝過的所謂民粹主義,並不會真正考慮普通民眾的利益能否實現。正如一些西方學者所批評的那樣,民粹主義裡面並沒有人民。
歷史上,西方國家民粹主義的泛濫常常會引發政治和社會動盪。當前,西方國家中高擎民粹主義大旗的政治人物極力將自己標榜為民意代表、正義化身,他們以慷慨陳詞、誘人承諾俘獲了一些普通民眾。在互聯網上,民粹主義者不斷發聲,以此擴大自身影響。他們引導民眾將國內的政治弊端簡單歸咎於少數精英人物,從而在國內製造對立,沖擊傳統價值觀念,撕裂社會。他們還將本國的社會問題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歸咎於其他國家「不公平」的競爭,從而在經濟開放、自由貿易和共同發展方面製造障礙。民粹主義者所主張的政治上改弦更張、另起爐灶,經濟和社會政策上高度福利化,都容易引發社會動盪,最終損害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西方國家民粹主義抬頭表明西方社會的政治體制已出現困局,並有可能給國際秩序帶來沖擊。對於西方民粹主義的本質,我們要保持清醒認識,對其產生的危害要做好相應防範。
❾ 義大利困局為何關繫到歐洲前途
近年來,圍繞歐洲一體化興衰存廢的斗爭持續發酵。
自英國脫歐之後,歐洲一體化的信心遭受沉重打擊,成員國中任何可能導致新的一體化倒退的政治發展都令人高度戒備。人們尤其擔心民粹主義政黨掌控政權,使得疑歐思潮和反一體化情緒轉化為政策,進而導致一體化發生逆轉。
如今,義大利成為這條防線上可能被攻破的缺口。
政治對決
科塔雷利(左)和馬塔雷拉
民眾尤其是這一時期成長起來的青年人先後經歷了債務危機、經濟停滯和難民沖擊,親身感受到巨大的失業壓力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停滯甚至下降,對只知放債、緊縮的歐元區和無力也無意幫助義大利疏導難民的歐盟殊無好感。目前在歐盟各國中青年選民往往是挺歐派的主力軍,但在義大利卻不同,「歐元一代」的青年恰好也是「危機一代」的「受害者」。
而義大利「重民主、輕治理」、「重製衡、輕效率」的政治體制和文化,使得主流政黨可以將國內問題解讀為歐元區和歐盟等外來因素所致,輕易地推卸掉自身的責任,從而使問題不斷積累,並不斷喪失解決它的機會,終至沉痾難起。
當前義大利政局的迷亂讓歐洲擺脫民粹沖擊、歐盟重塑團結形象的努力大打折扣,很大程度抵消掉了此前馬克龍帶給歐洲的確定性。義大利的政治變化不會簡單地重復始於2011年至今的動向,如果下次大選不能徹底破局,就很可能繼續在技術性穩定→問題持續→改革沖動→政治失敗這一怪圈中激盪不已,而歐元區和歐盟的身份問題將始終是義大利和歐盟之間的彼此折磨。
相比法國的眩目變化,義大利正在和即將發生的一切似乎更接地氣,更能提供一個有關國家命運和一體化前景的真實場景:歐洲的前途並不握於馬克龍之手而真真確確地系於如何脫離義大利之困。
❿ 在災難面前,義大利人為什麼如此「任性」,是何原因
首先,義大利人比較看重“及時享樂”。
對於義大利人來說,有兩件事情是最主要的,一個是足球,一個是美女。在這兩件事情面前,其他的很多事情都要讓道。義大利人比其他國家的人都要樂觀,他們並不是悲觀主義者。義大利人很少有殷實的存款,有錢他們就會現在花掉。
人生在世幾十年的時間,如果不及時行樂,那不是太對不起自己了?這是義大利多數人的想法。所以因為一點特殊的情況,就要把僅有的娛樂項目也停止,對他們來說那比直接殺了他們還要令人難受。
在任何的災難面前,也讓義大利人們犧牲掉自由,這就猶如觸碰了他們的逆鱗一般。雖然有些時候短暫的自由是為了換取更長久的自由,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能夠理解到這么深層次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