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進黑海普京怎麼辦

義大利進黑海普京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5-24 21:46:39

⑴ 普京會把俄羅斯帶向深淵嗎7國已經聯名制裁俄羅斯了,他卻絲毫不肯退縮。

1、普京不會把俄羅斯帶向深淵。

2、聯名制裁俄羅斯其實不算什麼,俄羅斯自己就是重工業大國,根本不需要進口什麼重工業設備,這根中國不同。輕工業進口,有中國就行,中國的產品足可以填滿俄羅斯市場。
至於出口,俄羅斯產品本來就沒有什麼競爭力,出口基本靠能源,就算西方不買俄羅斯資源,中國也會買的。

3、想當年,印巴爆發(核)武器時,美國照樣制裁,然後2年以後,又悄悄取消制裁。俄羅斯經濟、軍事實力比印巴何止強10倍。美國制裁只能使俄羅斯一時難受,不會對俄羅斯有什麼根本影響。

4、美國制裁俄羅斯,只能使兩國兩敗俱傷。例如俄羅斯的黃金從倫敦退市,必然對倫敦金融市場造成影響,這是一把雙刃劍,搞不好美國會引火燒身。最簡單一點,俄羅斯僅僅需要賣給朝鮮、伊朗S400,就會對美國造成巨大打擊。

⑵ 俄羅斯普京用什麼辦法遏制美國制裁

多分析家都認為,俄羅斯會利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做為一張牌迫使喬治亞不加入北約,迫使北約不武裝喬治亞,使北約在讓喬治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上讓步,然而,梅德韋傑夫簽令承認了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

俄羅斯已經把那個退路自己斷了,

目前,北約與俄戰艦黑海對峙,局勢緊張,而且據報道美國航母正在開往黑海

普京總理說俄要退出加入世貿申請

俄羅斯的這些舉動都是實質性的行動,而不是口頭上的威脅,這表明俄羅斯要用實際行動來回擊北約。

世界局勢變得有點撲朔迷離

北約接下來會做什麼呢?

1。盡快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這是毫無疑問的,北約肯定會用這招報復俄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

2。武裝喬治亞或接受喬治亞成為北約成員????這點不知道,如果北約這么做必然導致與俄直接交火

3。今後美國會派航母到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封鎖俄黑海艦隊,或者直接駐扎黑海?這種可能性很大,美國會加緊從戰略上包圍俄羅斯,而航母一直是美國總統在遇到國際棘手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工具,就象96年在台海他們做的那樣,航母是美國的最重要的用來遏制威脅對方的工具,對中國,對伊朗美國都是這樣做的,真希望俄能打沉狗日的一艘

4。扶植俄國內反對勢力

5。加緊從中亞和其它前蘇聯地區收網

6。西方很可能會從經濟上封鎖俄羅斯,他們可能統一不從俄購買石油,斷掉俄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以從經濟上打垮俄,或者通過操縱石油期貨市場,讓油價大跌,如果石油價格在60美元以下,俄羅斯會很難受。後者可能性很大。

美國人很喜歡搞戰略的,當年裡根用星球大戰計劃從經濟上拖垮前蘇聯,那麼今天他們還可能用經濟的辦法打垮俄,因為經濟上對西方的依賴,單一依靠石油出口獲得經濟來源正是俄的軟肋

俄羅斯接下來會做什麼:

1。退出中導條約,把導彈重新瞄準歐洲

2。與伊朗,敘利亞,古巴,委內瑞拉一起,在核武控制,武器輸出,反恐問題上與美國對著干

3。通過扶植國內反對派,肢解烏克蘭與波蘭

4。俄今後肯定在石油輸出方面考慮將中國作為重要合作夥伴。他會准備在西方聯合封鎖俄石油輸出時還要有經濟收入來源。

俄羅斯其實處在很不利的位置,畢竟北約實力要遠超過俄,我們中國要阻止俄被北約肢解,要聯合我們在亞非拉盟友在聯合國阻止西方對俄的制裁與封鎖,正好我們也可以讓俄的石油把石油輸入我國,如果俄被肢解,我們中國將是下個被肢解對象,希望大家能看到這一點,居然還有鳳凰衛視那個馬鼎盛在那裡高呼反俄,還總天裝的象個戰略家一樣在電視上擺弄地球儀,記得當年美國攻打伊拉克,馬穿著一身軍裝在電視上說美國用他的高科技讓伊拉克電視上出現了反薩達姆標語,後來鳳凰衛視又出來澄清說沒這回事。真是搞笑

別擔心台灣,現在國際關系是用實力說話,台灣本身島內民眾主流並不想獨立,馬英九也說不會搞獨立,大陸自身實力的增長正日益增加對台灣的吸引力,而不是把台灣排開,這是台灣與南奧塞梯的區別,另外我們實力在那裡,怕什麼。

「新冷戰」之說因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的表態而被媒體廣泛傳播。8月26日,梅德韋傑夫在接受俄媒體采訪時表示:俄將盡全力避免一場「新冷戰」,但不懼怕冷戰。他還向西方發出警告說:俄與西方關系如何發展,完全取決於對方。原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柏林牆」倒塌、兩德統一被認為是分別以原蘇聯和美國為主導的東西方兩大陣營冷戰的謝幕。冷戰結束後,世界局勢依然動盪不安,但相對緩和,並呈現美國獨霸和多強並雄,亦稱「一超多強」態勢。

但是,各方力量一直在此消彼長之中。細心觀察冷戰結束後的東西方關系,有一條從未間斷的主線,那就是北約東擴。

北約東擴思想源於德國,得到美國及其盟國認可並付諸實施。東擴方案一經問世,便遭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彈,因為它擠壓俄戰略空間、嚴重損害俄安全利益。但苦於實力不濟,俄除了口頭上竭力對抗外,行動上並無他法,只能且戰且退,最終不得不吞下北約東擴的苦果。不僅東歐國家被納入北約,而且原蘇聯波羅的海3國被吸收成為北約國家;此外,北約原則上還同意將原蘇聯的另外兩個國家喬治亞和烏克蘭收編麾下。種種跡象表明,北約東擴不斷延伸,直逼俄羅斯家門口,引起俄羅斯的極度警覺和不滿。隨著俄羅斯經濟復甦,綜合國力大大增強,開始具備一定抗衡北約的能力,在美國執意要在東歐部署導彈並正式與波蘭簽署反導基地協議的情況下,俄羅斯忍無可忍,不惜以實際行動抗擊北約,以警告北約:甭想沒完沒了地東擴下去。

正是由於北約東擴和俄羅斯的反東擴遲早有一天會「短兵相接」,造成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極度緊張,因此西方媒體普遍談到「新冷戰」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每當俄羅斯與西方頂牛時,便有學者談到「新冷戰」,有的甚至認為「新冷戰」已經開始,有的則予以否認。

《德國之聲》的一篇采訪錄認為「新冷戰」已開始的理由是,過去美國和原蘇聯之間對抗的3個結構特徵,現在均已具備:一是戰略對抗,莫斯科和華盛頓的戰略對抗早已出現;二是凍結合作,這是冷戰的一個最重要特徵,俄羅斯已宣布和北約中止軍事合作;三是軍備競賽,美國和波蘭簽訂的反導基地協議已將美俄拖入了新的一輪軍備競賽中去。

否認「新冷戰」的理由有:首先,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西方領導人均表示無意回到冷戰時代。俄總理普京8月31日在接受俄媒體時表示,雖然圍繞俄羅斯和西方關系趨冷的問題有許多言語和情緒上的表達,但暫時沒有任何證明雙方關系冷淡的實際措施出台。梅德韋傑夫也表示,將全力避免冷戰。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薩科齊8月27日表示,歐盟願意與俄羅斯建立密切和積極的關系,而不希望回到冷戰時代。其次,雙方的根本利益和需求依然遠遠大於沖突。據報道,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斯蒂文皮弗認為,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問題、伊朗核問題等領域需要俄羅斯的合作,不可能與俄羅斯徹底攤牌。而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依然遠遜於美國,俄一半多的出口是到歐盟。如果歐洲市場切斷,俄羅斯經濟將馬上陷入危機。此外,盡管俄擁有數量可觀的核武器,但無法與上世紀80年代的超級大國前蘇聯相比,將美俄對峙認為冷戰再起頗為勉強。最後,冷戰的一大特徵是雙方均勢力敵,顯然,俄與西方在很多層面上並不等量。

當今世界,冷戰早已成為歷史,冷戰思維一直沒有消停,但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西方,均強調無意重回冷戰時代,因為冷戰對雙方均無好處,而且違背全世界人民的意願,也為國際社會所唾棄。

分給我哦,謝謝了啊

⑶ 美國軍艦連闖黑海,是去挑事還是要開辟第二戰場

所以很顯然,美國人現在再次挑起並擴大烏克蘭事端,不僅是要向俄羅斯挑釁,更是要借機在俄羅斯家門口開辟第二戰場逼迫俄羅斯主力回援以減輕其在中東戰場的壓力。同時,美國人也是看準了俄羅斯經濟困難國家實力困窘難以長期支持的軟肋,而希望藉此進一步逼迫俄羅斯就範,尤其是以此在俄羅斯大選問題上給普京出難題並伺機報復。

那麼,又一系列問題自然來了,「面對美國都已到了家門口的挑釁,戰斗民族俄羅斯及其強人總統普京會作何反應呢?中東局勢又會有何連鎖反應呢?」......由此來看,2018註定是不平凡之年。還是那句話吧,且看戲。

⑷ 俄羅斯和美國在黑海發生沖突,俄羅斯為何沒錢還能如此強硬

縱觀俄羅斯自從蘇聯解體之後對待外交沖突的處置方式,我們不難發現,俄羅斯似乎越是沒錢,對外越是非常強硬。比如之前在敘利亞的強勢入場,還有這次和美國在黑海角逐。其實究其原因,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所以總的來說,現在的俄羅斯必須強硬,因為如果不強硬,那麼俄羅斯就會徹底墮入深淵。再想崛起,就不知道到什麼時候了。

⑸ 北約軍闖入黑海挑釁,為何不敢與俄軍正面沖突

因為現在畢竟是和平年代,很多人都反對戰爭,再者從國際關繫上,並不能敢不敢來形容國家的戰略決策,關鍵因素在於是否需要發生沖突和發生沖突後是否符合利益。現在如果作為世界上的核大國一旦開戰,都有互相摧毀的能力,故而就要避免發生直接沖突,象棋術語中叫王不見王。

所以,美俄在軍事層面,整體上實行互不幹擾的策略,就是美國確定插手的國家和地區,俄羅斯絕對不會進行軍事干預,反之也必然。故在烏克蘭,是見不到美軍的。在伊拉克,也見不到俄羅斯軍隊。

⑹ 普京很鬧心 俄羅斯在哪些困境中尋求「突圍」

盡管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中取得了克里米亞,再次實現了領土的擴展,但其面臨的內外挑戰日趨嚴峻,陷入了自2000年以來最嚴重的戰略困境。受國際戰略格局演變和自身軟硬實力同步衰退的影響,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呈現頹勢。
經濟上,伴隨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及西方嚴厲制裁,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全部失速,俄羅斯經濟陷入深度衰退,2015年GDP可能下跌四個百分點,2016年也難有大的起色。更為令人擔憂的是,長期形成的畸形經濟結構難以扭轉,俄羅斯在世界新能源、新工業革命浪潮中正被遠遠甩在後面,在國際勞動分工體系中的位置加速邊緣化。盡管俄羅斯經濟不會「崩潰」,但普京總統所設想的「2020年進入世界經濟前五強、人均GDP達到3.5萬美元、年吸引外資超過800億美元」等目標已完全成為水中月、鏡中花。
政治領域,盡管表面上俄羅斯國內「愛國主義」情緒高漲,普京總統支持率高企,但實際上政局暗流涌動:執政精英分化、財富和知識精英外流、民族與宗教矛盾積聚、經濟惡化的政治社會後果發酵,民眾陷入蘇聯解體之前那種可怕的政治冷漠和靜默當中。在選舉政治的基本體制下,2016年的杜馬選舉和2018年的總統選舉將成為檢驗俄羅斯政治社會穩定的重大節點。
2015年,俄羅斯外交的核心任務就是尋求「突圍」,但總體看來成效有限。
首先,在推動歐亞一體化方面,雖然將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兩國拉進了歐亞經濟聯盟,實現了該一體化機制地理范圍的擴展,但並未有效促進區內商品、投資、人員和服務的自由流動,並未實現成員國經濟合作的持續深化,沒有形成明顯的貿易創造效應。受經濟危機及規則制訂不合理等多種因素影響,成員國內部貿易反而下降近30%,俄與哈薩克及白俄羅斯之間幾次發生貿易戰,一度取消的關境重又恢復。與此同時,成員國數量的增長並未帶來聯盟凝聚力的進一步提升,哈、白兩國對俄的擔憂和不滿大量積聚。安全上,盡管獨聯體國家首腦在10月中旬舉行的峰會上討論了反恐合作等問題,並表示要更深度地介入阿富汗事務,但由於各國利益訴求差異巨大,不可能取得實際效果。而俄羅斯在白俄羅斯設立空軍基地的提議,也遭到了白總統盧卡申科的明確拒絕。
其次,俄羅斯與西方關系陷入冷戰結束以來的「冰點」,美歐對於俄羅斯的不信任大幅度反彈,雙方在政治安全領域的對峙明顯升溫。俄羅斯於2014年底重新修訂「軍事學說」,仍將北約視為頭號威脅。盡管財政捉襟見肘,但2016年預算支出的逾1/4劃撥給了軍費開支,在養老金增幅不超過4%而通脹率將高達12%的背景下,同比增長0.8%的國防預算顯示出俄正將更多的資源用於軍事領域,而這將進一步提升俄羅斯經濟的軍事化水平,同時拉高社會的「動員」准備程度。在烏克蘭危機後,北約也調整軍事戰略,重新將俄視為戰略對手,加強在東歐地區的前沿軍事部署和作戰指揮體系的整合。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空襲行動又讓北約對其南翼安全充滿了擔憂,因此加強了與土耳其、義大利等地中海成員國的安全合作力度。在俄對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展開空襲行動的同時,北約「三叉戟接點」演習在西地中海進行,前所未有的演習規模凸顯出北約對俄的擔心及應對決心。可以肯定,盡管在11月15日G20土耳其安塔利亞峰會上普京和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了會晤、巴黎恐襲後法國總統奧朗德於11月26日赴俄商討反恐事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西方與俄對抗的烈度,表明雙方會進行一些戰術性合作,但卻不可能根本改變西方對俄羅斯的憂慮,無法促使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有實質性回暖。
第三,雖然俄羅斯加大了「向東轉」的力度,突出與中國、印度、越南等亞太國家的合作,但並不意味著俄羅斯的身份認同和對外戰略完全轉向了東方,也無法彌補其與西方關系惡化所造成的損失。梅德韋傑夫總理9月24日以《俄羅斯的新常態與全球挑戰》為題撰文,特別強調:「任何人也休想切斷我們與多樣的歐洲文明的天然聯系。未來,俄歐關系可能會調整,但是開展合作、發展夥伴關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戰略方向堅定不移!」這突出反映了俄羅斯精英內心真實的想法。與此同時,「向東轉」在很大程度上是應急舉措,俄羅斯在與東方國家的合作中缺乏系統的戰略和現實的工具。還要看到,「向東轉」是「多元化」的,並不意味著把合作重心全部放到中國。正如梅德韋傑夫所說:「不僅要和中國、越南、韓國及其他亞太各國密切合作,也要和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成員國深化合作。把俄羅斯的這種合作意願解讀為『轉向』是錯誤的。」
第四,在烏克蘭與敘利亞問題上「一軟一硬」,意在「逼和」美歐,改變被西方「冷凍」的困境。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無力再在東部掀起大浪,因而試圖讓其長期化並成為制約烏克蘭內外政策的「杠桿」。自10月2日法國、德國、俄羅斯、烏克蘭舉行諾曼底四方會談以來,俄羅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武裝的支持力度,最近又同烏克蘭政府達成了重組30億美元債務的協議,試圖通過展現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柔軟身段」以換取西方特別是歐盟減輕或取消對俄制裁。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則是「一石多鳥」:一是對恐怖勢力進行「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以維護本土安全;二是保持在敘利亞塔爾圖斯和拉塔基亞的軍事基地,以為黑海艦隊在地中海尋求戰略支點;三是支持中東的什葉派力量,藉此維護在中東的戰略影響;四是逼使美國恢復與俄的軍事接觸;五是借在中東製造地緣政治緊張氣氛,以抬升國際油價,包括從裏海地區向敘利亞發射巡航導彈的做法就有這方面的考慮。更為重要的是,近年東地中海大陸架新發現了儲量極其龐大的天然氣田,如果這些天然氣資源得到開發並出口歐洲,將給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帶來巨大威脅,因而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針對東地中海天然氣開發的深遠考慮。
突襲敘利亞展現了俄羅斯豐富的國際斗爭經驗,而11月13日的巴黎恐怖襲擊事件也使俄羅斯尋求改善國際環境的努力出現了一絲轉機,但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11月24日被土耳其擊落又暴露出俄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可以看到,俄羅斯領導人正試圖把烏克蘭危機後的「一手爛牌」打好。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外交手腕更多是戰術性的,不大可能完全扭轉俄羅斯面臨的戰略頹勢,其所處的戰略環境和國家發展趨勢不大可能迅速好轉。
那麼在普京執掌俄羅斯政權15年,特別是在普京前兩個總統任期俄羅斯實現了由亂至治、由衰轉興的波峰之後,為什麼會在2008年之後陷入了新的低谷?我認為,除了美國等西方國家不肯放棄對俄實施戰略擠壓的傳統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俄羅斯在國際戰略觀方面的誤區所致。可以說,國際戰略觀的失誤帶來了戰略決策的失誤,並進而引發了國家發展趨勢的逆轉(參見拙文《國際戰略觀的誤區與俄羅斯的未來》,《世界知識》2015年第20期)。
總而言之,俄羅斯的發展進程到了一個關鍵性的歷史節點,其不確定性日益增強,而這種不確定性會對地區及國際局勢帶來何種影響需要深入觀察

⑺ 普京的一次戰略失誤,硬吞下克里米亞,會導致普京滿盤皆輸嗎

並不會造成普京滿盤皆輸。當然從短期來看,吞下克里米亞遭到了西方國家的強烈的經濟制裁。使得俄羅斯國內盧布貶值,通貨膨脹非常的嚴重。遭遇了非常大的經濟困難。然而從長期的角度來看,佔領克里米亞會使得俄羅斯保住黑海的主導權,因為俄羅斯的黑海海軍基地就在克里米亞。

當然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想了很多的辦法解決西方制裁俄羅斯的方法。比如說掐斷俄羅斯供給西方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當然更重要的是還和中國進行貿易往來,以解決國內嚴重的經濟問題。這都是以相當不錯的手段,而且這也給了俄羅斯經濟一線生機。

⑻ 為什麼普京只拿回克里米亞

在美國、北約步步緊逼的情況下,俄羅斯回收克里米亞,成功扳回一局,整個過程體現了高超的戰略決策、管理危機、化危為機的能力和藝術。

無論是事先精準的戰略利益分析、風險判斷,還是實施中漂亮的瞞天過海、步步為營,都讓人為之驚艷。

本章為鳳凰大參考專題「俄羅斯利用危機收復克里米亞的戰略決策研究」下半部分,揭示普京出手克里米亞全過程。

危機決策籌劃過程

2010年3月,亞努科維奇上台,俄烏關系似乎得到了改善,亞氏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撤換了親西方的海軍司令,換成親俄的馬克西莫夫海軍中將。解散了國家歐洲一體化中心,這里是烏克蘭一些支持國家加入北約政治精英的主要活動場所。2010年4月21日,簽署了新的俄-烏協議,主要內容是:俄羅斯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的駐扎期限再延長25年,以換取烏克蘭采購俄羅斯天然氣時,可以獲得30%的優惠。

克里米亞與俄羅斯之間在建的大橋。

(二)輿論宣傳:堵住各方的嘴。

長期營造克里米亞俄羅斯族是受害者的形象:俄語居民長期受到當局的迫害、歧視。俄羅斯此次收復行動是被迫捍衛當地俄語居民的利益。控制克里米亞半島後,也組織了多次媒體宣傳,包括邀請西方媒體采訪當地居民,形成了有利於俄羅斯的輿論態勢。

(三)政治外交:全程走法律程序。

在克里米亞組織了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的全民公決,俄聯邦委員會、國家杜馬快速完成了批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法律程序。

(四)結論與啟示:四個步驟缺一不可。

此次收復克里米亞行動,俄羅斯充分利用了烏克蘭危機,果斷出手,敢於亮劍,以較小的代價收復了朝思暮想的克里米亞半島,完全控制了黑海海域。

在美國、北約步步緊逼的情況下,俄羅斯成功扳回一局。體現了比較高超的戰略決策、管理危機、化危為機的能力和藝術。對外界啟示頗多:一是決策前,要對各種情況、信息進行詳細的分析評估,得出正確的結論。二是戰略籌劃時,要盡可能事先精心准備,充分擬制各種預案,對風險進行准確評估。關鍵時刻才能果斷出手,一擊中的。三是強大的軍事實力是實施對外戰略的堅強後盾、最後王牌。「不戰而屈人之兵」歷來是兵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戰的前提是能戰、能勝,敵方不敢戰。四是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各種手段綜合協調運用處理危機。注意對媒體的引導、管控,爭取民心,營造有利於己的輿論態勢。

⑼ 普京為什麼不怕美國

普京怎麼可能不怕美國呢,看看俄羅斯的現在的經濟就知道了,如果美國長期對俄羅斯制裁,俄羅斯是撐不住的。但俄羅斯是核大國,誰敢把核大國逼到牆角呢?其實俄羅斯對美國的威脅並不大,俄羅斯的經濟水平和俄羅斯的大國地位是不相符的,俄羅斯頂多算美國的次要威脅,對美國威脅最大的是中國,美國已經把60%兵力部署在亞太,而不是俄羅斯周邊,俄羅斯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敢大膽派小綠人佔領烏東部地區,現在北約的歐洲部分經濟危機嚴重,希臘義大利西班牙都伸手要錢,哪有錢給烏克蘭。烏克蘭就是個悲劇國家,被美國利用了。危機爆發以來,看著是只是打擊俄羅斯,但其實美國的目的是同時打擊歐洲和俄羅斯,歐俄的歐洲美元迴流美國,美元確保持續堅挺,同時也使俄羅斯沒有精力關注亞太,這樣才能更好的給中國施壓。這才是美國奧巴馬巧實力外交的本質。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進黑海普京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衛褲真偽怎麼識別 瀏覽:875
印尼在馬來西亞的什麼方向 瀏覽:24
中國地震的時候有多少 瀏覽:294
英國學生租房網上價位多少 瀏覽:472
印度執法為什麼只用一根木棍 瀏覽:138
印尼加里曼丹辣椒多少公分 瀏覽:308
印尼貓屎咖啡能帶多少過境 瀏覽:864
在義大利哪裡拿包裹 瀏覽:826
印尼落地簽證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920
500元摺合多少印尼盾 瀏覽:1
義大利什麼時間會出現極晝 瀏覽:659
伊朗人口為什麼這么少 瀏覽:511
越南雅思怎麼報名 瀏覽:91
80歲印度人做什麼生意好 瀏覽:710
伊朗為什麼能擊落全球鷹 瀏覽:262
義大利火腿卷餅怎麼做 瀏覽:225
印尼出產什麼中葯材 瀏覽:208
越南有什麼生意掙錢 瀏覽:399
丁玲是中國哪裡的 瀏覽:867
中國入5常是什麼時候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