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馬拉羅那在哪裡

義大利馬拉羅那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17 07:39:11

A. 羅拉爾多在世界盃功踢進過多少球

15球!
世界盃進球最多:羅納爾多(巴西)、共15球,1998年4球,2002年8球,2006年3球;14球:蓋德-穆勒(德國);13球:方丹(法國12球:貝利(巴西);11球:柯奇士(匈牙利)、克林斯曼(德國);10球:拉托(波蘭)、拉恩(德國)、克洛澤(德國)、萊因克爾(英格蘭)、庫比拉斯(秘魯)、巴蒂斯圖塔(阿根廷) 決賽進球最多:貝利3球(1958年2球、1970年1球);瓦瓦3球(1958年2球、1962年1球);赫斯特3球(1966年)、齊達內3球(1998/2006) 單屆世界盃進球最多:方丹(法國)、1958年、13球決賽;柯奇士則在1954年世界盃上參賽5場攻入11球 進球最少的最佳射手:內耶德利安(捷克斯洛伐克)1934 單屆進球最多國家:1954,匈牙利,27球 單場進球最多:薩連科(俄羅斯)、對喀麥隆攻入5球、1994年 單屆世界盃頭槌進球最多射手:克洛澤(德國),5球,2002年 最多帽子戲法:匈牙利的柯奇士2次(1954年對韓國、對西德)、法國的方丹2次(1958年對巴拉圭、對西德)、西德的蓋德-穆勒2次(1970年對保加利亞、對秘魯) 第一個帽子戲法:斯塔比萊(阿根廷)1930,阿根廷-墨西哥 進球屆次最多:貝利(巴西)4屆均有進球(1958/1962/1966/1970)、4屆(1958/1962/1966/1970)貝利(1958年6球,1962年1球,1966年1球,1970年4球)烏維-席勒(西德)(1958年1球,1962年2球,1966年2球,1970年3球) 里程碑進球:第1球(洛朗、法國、1930年對墨西哥)、第500球(博比-科林斯、蘇格蘭、1958年對巴拉圭)、第1000球(倫森布林克、荷蘭、1978年對蘇格蘭)、第1500球(卡尼吉亞、阿根廷、1994年對奈及利亞)、第2000球(奧爾巴克、瑞典、2006年對英格蘭)、第2063球(馬特拉齊、義大利、2006年對法國) 最快進球:2002年,土耳其前鋒哈坎-蘇克在對韓國比賽中開場僅11秒破門; 最晚進球:2006年,義大利的皮耶羅在對德國的比賽中在第121分鍾破門; 最快帽子戲法:1982年,匈牙利的拉斯羅-基斯在對薩爾瓦多的比賽中,在第70、74和77分鍾破門,他也是世界盃上唯一上演帽子戲法的替補;阿根廷的巴蒂斯圖塔在1998年法國世界盃阿根廷隊與牙買加隊的比賽中,只用了10分鍾,便攻入了3個球。 進球年齡最大:1994年,喀麥隆的羅傑-米拉在對俄羅斯時破門,當時他已42歲零39天; 進球年齡最小:1958年,巴西的貝利在對威爾士時破門,年僅17歲零239天; 世界盃包括決賽在內場場破門唯一一人:巴西的雅伊爾津霍(又譯查仙奴),在1970年世界盃6場比賽中都有進球;烏拉圭的吉吉亞在1950年也是場場破門(4場),但當時是循環圈決勝,沒有冠亞軍決賽。 最快替補進球:1998年,丹麥前鋒桑德在和奈及利亞的比賽中,替補上場僅16秒就破門得分;莫拉雷斯(烏拉圭),2002,烏拉圭-塞內加爾,下半場替補登場,開賽17秒 在兩屆世界盃決賽中破門的人:巴西的瓦瓦(1958/1962)、貝利(1958/1970)、西德的布萊特納(1974/1982)、法國的齊達內(1998/2006); 唯一一個代表兩個國家在世界盃進球的人:普羅辛內斯基,1990年代表南斯拉夫攻破阿聯酋大門、1998年代表克羅埃西亞攻破牙買加大門。 第一個烏龍球:馬努埃爾·羅薩斯(墨西哥)1930,墨西哥-智利(又一說,1938年,瑞士的恩斯特-洛斯切在對德國比賽時自擺烏龍) 最快烏龍球:2006年,英格蘭1:0巴拉圭,加馬拉,3分鍾 唯一一個在同一場比賽中既進球又入烏龍的人:1978年,荷蘭的厄爾尼-布蘭特斯在對義大利比賽中完成這一「壯舉」,荷蘭最終2比1獲勝。
出場紀錄
世界盃出場次數最多的人:馬特烏斯(德國)、5屆25場,共2048分鍾;第二為義大利的馬爾蒂尼(23場) 出場時間最長球員:馬爾蒂尼(義大利),4屆23場,共2217分鍾 參加屆次最多的人:馬特烏斯共5屆(1982至1998)、卡巴亞爾(墨西哥、共5屆、1950至1966) 連續出場決賽場次最多球員:卡福(巴西),1994年、1998年、2002年連續三屆決賽出場 最大齡的出場球員:羅傑-米拉,喀麥隆,1994年對俄羅斯時他42歲零39天 最年輕出場球員:諾曼-懷特塞德、北愛爾蘭,1982年對南斯拉夫出場時年僅17歲零41天 代表兩個國家出戰世界盃的人:蒙蒂(阿根廷1930、義大利1934)、普斯卡什(匈牙利1954、西班牙1962)、桑塔瑪利亞(烏拉圭1954、西班牙1962)、馬佐拉(巴西1958、義大利1962改名為阿爾塔菲尼)、普羅辛內斯基(南斯拉夫1990、克羅埃西亞1998)、賈爾尼(南斯拉夫1990、克羅埃西亞1998) 世界盃出場時間最短的人:1978年突尼西亞的拉比迪在和墨西哥比賽時出場2分鍾;1986年阿根廷的特洛比亞尼在和西德的決賽中替補踢了最後2分鍾 最快被換下的人:1998年在和奧地利比賽中,義大利的內斯塔開場4分鍾就因傷被貝爾戈米換下;2006年在對瑞典時,英格蘭的歐文也是開場4分鍾就因傷被克勞奇換下 最年輕的教練:1930年阿根廷首戰對法國,當時他們的教練胡安-何塞-特拉穆托拉年僅27歲零267天 最年長的教練:1954年法國和墨西哥交鋒時,法國的教練加斯頓-巴雷烏已經70歲零194天大。 最年輕的首發:1930年南斯拉夫對陣巴西,南斯拉夫首發的平均年齡是21歲零258天 最年邁的首發:1998年德國對伊朗,德國首發的平均年齡是31歲零345天
紅黃牌紀錄
世界盃紅牌總數(截至2006):142張 得紅牌最多的球隊:阿根廷、10張 單場比賽紅黃牌最多:2002年,德國—喀麥隆(4黃變2紅);2006年,葡萄牙—荷蘭(8黃變4紅),均為16黃 最多紅牌場次:2006年葡萄牙對荷蘭,4張紅牌(科斯蒂尼亞、德科、范布隆克霍斯特、博拉魯茲) 最快紅牌:1986年,烏拉圭的塞爾吉奧-巴蒂斯塔在對蘇格蘭開場僅56秒就被罰下 最快黃牌:1994年,俄羅斯的古爾盧科維奇在對瑞典第1分鍾時就吃到黃牌 第一個被罰下的球員:1930年秘魯的馬里奧-德-拉斯-卡薩斯在對羅馬尼亞時被罰下 第一個被罰下的守門員:1994年義大利的帕柳卡在對挪威時被罰下 世界盃決賽第一個吃紅牌的人:1990年阿根廷對西德,阿根廷的蒙松。其後不久,蒙松的隊友德索蒂也吃到了紅牌;另一個決賽吃紅牌的是1998年法國的德塞利 不止一次被罰下的人:喀麥隆的里格貝特-宋(1994對巴西、1998對智利)、法國的齊達內(1998對沙特、2006對義大利) 首次使用紅黃牌的世界盃:1970年在墨西哥舉行的世界盃。紅黃牌發明者為英國裁判阿斯頓。 第一張黃牌:洛普切夫(蘇聯),1970, 第一張紅牌:卡士澤(智利),1974,智利-西德 第一位主哨世界盃決賽的裁判:比利時的約翰·朗格魯斯。
比分紀錄
最大比分:10-1 匈牙利-薩爾瓦多 1982 9-0 匈牙利-韓國 1954 9-0 南斯拉夫-扎伊爾 1974 8-0 瑞典-古巴 1938 8-0 烏拉圭-玻利維亞 1950 8-0 德國-沙烏地阿拉伯 2002 單場一隊進球最多記錄:1982,匈牙利-薩爾瓦多 10:1 單場進球最多:1954年奧地利7比5瑞士(12球) 最多連勝場次:11場,巴西,2002至2006 最多連敗場次:9場,墨西哥,1930、1950至1958 最多連平場次:5場,比利時,1998至2002 最多不敗場次:13場,巴西,1958至1966(11勝2平) 最多不勝場次:17場,保加利亞,1962至1974、1986、1994
其他紀錄
贏得世界盃最年長球員:義大利的佐夫,1982年他作為隊長奪冠時已40歲 贏得世界盃最年輕球員:巴西的貝利,1958年他年僅17歲 獲得世界盃冠軍最多的人:巴西的貝利,3次(1958、1962、1970)。 作為隊長和教練都奪冠的人:德國的貝肯鮑爾,1974年作為隊長、1990年作為主帥 第一個作為球員和教練都奪冠的人:巴西的扎加洛,1958/1962作為隊員、1970年作為教練 唯一兩次贏得世界盃的教練:義大利的波佐、1934/1938 第一個攻入點球的人:1930年墨西哥的曼努爾-羅薩斯,對阿根廷 第一個罰丟點球的人:1934年巴西的巴爾德馬爾-德-布里托,被義大利的薩莫拉撲出 最長不失球紀錄:義大利的守門員曾加,1990年曾5場比賽共518分鍾不失球 世界盃歷史上最大的球場:馬拉卡納球場 觀眾最多的一場比賽:1950年世界盃循環圈最後一戰,巴西對烏拉圭,巴西馬拉卡納球場,官方記載觀眾人數為199854人 觀眾最少的一場比賽: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第一輪,羅馬尼亞對秘魯,300人 單屆被犯規最多球員:球王馬拉多納,1990年,共遭對手53次犯規 第一支世界冠軍隊隊長:烏拉圭的何塞·納薩茲。 第一個世界冠軍隊主教練:烏拉圭隊的阿爾韋托·蘇皮塞 年齡最大的世界盃金球獎獲得者:2006年,齊達內,34歲 年齡最小的世界盃金球獎獲得者:1998年,羅納爾多,22歲 第一位獲得世界盃金球獎的守門員:2002年,卡恩 第一屆衛冕冠軍無直接參賽權的世界盃(不算首屆):2006年德國世界盃 淘汰賽階段使用過加時賽「金球制」的世界盃:1998年法國世界盃,2002年韓日世界盃 第一粒加時賽「金球」:1998年法國世界盃,1/8決賽,布蘭克(法國) 第一位在單場決賽中打進3球的球員: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格奧費·赫斯特(英格蘭) 第一場以互射點球分出勝負的決賽:1994年美國世界盃決賽,巴西3-2義大利 第一支連續3次進入世界盃決賽的國家:德國(1982,1986,1990) 德國隊自從1954世界盃起,連續14屆世界盃進8強,連屆屆打入決賽階段的巴西隊也望塵莫及。

B. 名畫《馬拉之死》中馬拉是那國人

路易·達維特(1748~1825)不僅是法國傑出的畫家,而且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社會活動家。達維特出生在巴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十歲時父親去逝,由叔父撫養。從小就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後進入皇家美術學院接受教育。曾去義大利游學,在那裡深受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作品的影響,並認為文藝復興的美術才是真正的藝術。早期的達維特作品嚴格遵守著學院派的製作法則,而且保留著羅可可風格的痕跡,但由於在義大利學習期間受到人文主義傳統的影響,開始轉向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的創作。他常常選擇古希臘、羅馬歷史中的英雄人物故事為題材進行作品的創作。在形象塑造上,以古代雕塑為範本,力求表現人物的共性,構圖上力求嚴謹、均衡,對素描的追求超過了對色彩的注重。在形式上,力圖用古典的法則來「改造」實際生活中的物象,表現一種靜穆而嚴峻的美。達維特的代表作品有《荷拉斯兄弟的宣誓》《馬拉之死》等。

C. 去馬拉羅拉要多少錢

鄭州馬拉灣2011門票多少錢1張啊?具體1點?拿著學生證多錢?
(+1)
回復...
援用
柒月份de季節
(0樓)
就是阿、現在水上樂園現在漲到30;了。
我還是...

D. 義大利馬拉利公司總部地址

法拉利是一家義大利汽車生產商,1929年由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創辦,主要製造一級方程式賽車、賽車及高性能跑車。法拉利是世界聞名的賽車和運動跑車的生產廠家,早期的法拉利贊助賽車手及生產賽車,1947年獨立生產汽車。菲亞特(FIAT)擁有法拉利50%的股權,但法拉利卻能獨立於菲亞特運營。法拉利汽車大部分採用手工製造,產量很低,截至2011年法拉利共交付7195台新車,為法拉利史上最佳銷售業績。公司總部在義大利的馬拉內羅(Maranello)。

公司名稱:法拉利汽車公司
外文名稱:Ferrari
總部地點:義大利 馬拉內羅
成立時間:1929年
經營范圍:高性能賽車跑車生產
公司性質:外商獨資
所屬集團:菲亞特集團
創始人: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
主要產品:California、458、599、F12等
競爭對手:蘭博基尼邁凱輪布加迪
分享
公司簡介


法拉利
拉利(Ferrari)是世界上最聞名的賽車和運動跑車的生產廠家,創建於1929年,公司總部在義大利的馬拉內羅,創始人是世界賽車冠軍,劃時代的汽車設計大師恩佐·法拉利。菲亞特公司擁有該公司90%股權,但該公司卻能獨立於菲亞特公司運營。

法拉利汽車大部分採用手工製造,因而產量很低,年產量只有約4000輛。近幾年法拉利的汽車產量有所增加,2009年共向最終用戶交付6250輛汽車,2010年則共交付了6573輛車,2011年法拉利共交付7195台新車,營業收入達到22.51億歐元,取得了法拉利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優異成績。

法拉利公司在世界車壇有崇高的地位,甚至有的汽車評論家說任何跑車都無法和法拉利汽車相比。在近一個世紀的歷史長河裡,法拉利推出了眾多世界知名的汽車產品。法拉利跑車和賽車的最大特點是有絕佳的操控性及優異的性能,每輛跑車都裝有一部高性能發動機,發動機最高轉速可達7,000至10,000轉,功率超過500馬力,最高車速可達300多公里/小時。與其他汽車的區別還有,每一輛法拉利汽車,都可以說是一件絕妙的藝術品

E. 求田徑各項世界紀錄.最新的.

男子紀錄 競賽項目 紀錄保持人 國籍 紀錄 日期 地點 比賽名稱 100米 烏塞恩·博爾特 牙買加 9秒69 2008年8月16日 中國北京市 奧林匹克運動會 200米 烏塞恩·博爾特 牙買加 19秒30 2008年8月20日 中國北京市 奧林匹克運動會 400米 邁克爾·約翰遜 美國 43秒18 1999年8月26日 西班牙塞維利亞 世界田徑錦標賽 800米 威爾遜·基普凱特 丹麥 1分41秒11 1997年8月24日 德國科隆 國際田聯大獎賽 1000米 諾亞·恩格尼 肯亞 2分11秒96 1999年9月5日 義大利里提 國際田聯大獎賽 1500米 希查姆·艾爾·奎羅伊 摩洛哥 3分26秒00 1998年7月14日 義大利羅馬 國際田聯黃金聯賽羅馬站 1英里跑 希查姆·艾爾·奎羅伊 摩洛哥 3分43秒13 1999年7月7日 義大利羅馬 國際田聯黃金聯賽羅馬站 2000米 希查姆·艾爾·奎羅伊 摩洛哥 4分44秒79 1999年9月7日 德國柏林 國際田聯黃金聯賽柏林站 (ISTAF) 3000米 丹尼爾·柯曼 肯亞 7分20秒67 1996年9月1日 義大利里提 國際田聯大獎賽 2英里 丹尼爾·柯曼 肯亞 7分58秒61 1997年7月19日 比利時Hechtel-Eksel 5000米 凱內尼薩·貝克勒 衣索比亞 12分37秒35 2004年5月31日 荷蘭亨格羅 國際田聯大獎賽 10000米 凱內尼薩·貝克勒 衣索比亞 26分17秒53 2005年8月26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國際田聯黃金聯賽布魯塞爾站 (Memorial van Damme) 10公里馬拉松(公路) 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27分2秒 2002年12月11日 卡達多哈 15公里馬拉松(公路) 費利克斯·利蒙 肯亞 41分29秒 2001年11月11日 荷蘭奈梅亨 20000米 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56分26秒0 2007年7月27日 捷克俄斯特拉發 20公里馬拉松(公路) 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55分48秒 2006年1月15日 美國菲尼克斯 半馬拉松(公路) 塞繆爾·卡馬烏 肯亞 58分33秒 2007年3月17日 荷蘭海牙 1小時限時跑 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21.285公里 2007年7月27日 捷克俄斯特拉發 25000米 瀬古利彥 日本 1小時13分55秒8 1981年3月22日 紐西蘭基督城 25公里馬拉松(公路) 保羅·馬拉軍·高斯己 肯亞 1小時12分45秒 2006年5月9日 德國柏林 30000米 瀬古利彥 日本 1小時29分18秒8 1981年3月22日 紐西蘭基督城 30公里馬拉松(公路) 松宮隆行 日本 1小時28分0秒 2005年2月27日 日本熊本市 馬拉松 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2小時3分59秒 2008年9月28日 德國柏林 柏林馬拉松 100公里(公路) 砂田貴裕 日本 6小時13分33秒 1998年6月21日 日本常呂町 3000米障礙 塞夫·薩伊德·沙赫恩 卡達 7分53秒63 2004年9月3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國際田聯黃金聯賽布魯塞爾站 (Memorial van Damme) 110米欄 戴龍·羅伯斯 古巴 12秒87 2008年6月12日 捷克俄斯特拉發 國際田聯超級大獎賽 400米欄 凱文·揚 美國 46秒78 1992年8月6日 西班牙巴塞羅那 奧林匹克運動會 跳高 哈維爾·索托馬約爾 古巴 2米45 1993年7月27日 西班牙薩拉曼卡 撐竿跳高 謝爾蓋·布卡 烏克蘭 6米14 1994年7月31日 義大利Sestriere 跳遠 邁克·鮑威爾 美國 8米95 1991年8月30日 日本東京 世界田徑錦標賽 三級跳遠 喬納森·愛華士 英國 18米29 1995年08月07日 瑞典哥德堡 世界田徑錦標賽 推鉛球 蘭迪·巴恩斯 美國 23米12 1990年5月20日 美國西木區 擲鐵餅 尤爾根·舒爾特 民主德國 74米08 1986年6月6日 德國新勃蘭登堡 擲鏈球 尤里·謝迪赫 蘇聯 86米74 1986年8月30日 德國斯圖加特 擲標槍 詹·斯李斯 捷克 98米48 1996年5月25日 德國耶拿 十項全能 羅曼·謝布爾勒 捷克 9026分 2001年5月27日 奧地利Gtzis 20000米競走 柏納多·斯魯亞 墨西哥 1小時17分25秒6 1994年5月7日 挪威卑爾根 20公里競走(公路) 賽奇·莫洛佐夫 俄羅斯 1小時16分43秒 2008年6月8日 俄羅斯薩蘭斯克 30000米競走 莫里茨·達米拉諾 義大利 2小時1分44秒1 1992年10月3日 義大利Cuneo 50000米競走 蒂埃里·濤騰 法國 3小時40分57秒9 1996年9月29日 法國Héricourt 50公里競走(公路) 丹尼士·尼爾戈羅多夫 俄羅斯 3小時34分14秒 2008年5月11日 俄羅斯切博克薩雷 4x100米接力 內絲塔·卡特 米高·弗雷特 烏塞恩·博爾特 阿薩法·鮑威爾 牙買加 37秒1 2008年8月22日 中國北京市 奧林匹克運動會 4x200米接力 邁克爾·馬什 戈爾登·布瑞爾 佛洛伊德·赫德 卡爾·劉易斯 美國 1分18秒68 1994年4月17日 美國沃爾納特 4x400米接力 安德魯·菲蒙 昆西·華特 哈利·雷諾斯 邁克爾·約翰遜 美國 2分54秒29 1993年8月22日 德國斯圖加特 世界田徑錦標賽 4x800米接力 約瑟夫·梅容 威廉·甄彼 伊斯梅爾·剛殊 威爾弗雷德·賓基 肯亞 7分2秒43 2006年8月25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4x1500米接力 湯瑪斯·偉盛希 哈奴·赫特 米高·理德達 卡爾·法理斯漢 西德 14分38秒8 1977年8月17日 德國科隆 [編輯] 女子紀錄 競賽項目 紀錄保持人 國籍 紀錄 日期 地點 比賽名稱 100米 弗洛倫斯·格里菲斯-喬伊娜 美國 10秒49 1988年7月16日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200米 弗洛倫斯·格里菲斯-喬伊娜 美國 21秒34 1988年9月29日 韓國首爾 奧林匹克運動會 400米 馬利妲·柯契 民主德國 47秒60 1985年10月6日 澳大利亞堪培拉 800米 賈米拉·克拉托赫維洛娃 捷克 1分53秒28 1983年7月26日 德國慕尼黑 1000米 斯維特蘭娜·馬斯特高娃 俄羅斯 2分28秒98 1996年8月23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1500米 曲雲霞 中國 3分50秒46 1993年9月11日 中國北京市 1英里 斯維特蘭娜·馬斯特高娃 俄羅斯 4分12秒56 1996年8月14日 瑞士蘇黎世 2000米 索尼亞·奧沙利文 愛爾蘭 5分25秒36 1994年7月8日 蘇格蘭愛丁堡 3000米 王軍霞 中國 8分6秒11 1993年9月13日 中國北京市 2英里 梅西里特·德法爾 衣索比亞 8分58秒58 2007年9月14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5000米 蒂魯內什·迪芭芭 衣索比亞 14分11秒15 2008年6月6日 挪威奧斯陸 10000米 王軍霞 中國 29分31秒78 1993年9月8日 中國北京市 10公里(公路) 寶拉·域基芙 英國 30分21秒 2003年2月23日 美國聖胡安 15公里(公路) 大眾加代子 日本 46分55秒 2006年2月5日 日本丸龜市 1小時限時跑 蒂爾·圖 衣索比亞 18.517公里 2008年6月12日 捷克俄斯特拉發 20000米 蒂嘉·拉露芘 肯亞 1小時5分26秒6 2000年9月3日 德國Borgholzhausen 20公里(公路) 羅娜·基普拉加特 荷蘭 1小時2分57秒 2007年10月14日 義大利Udine 半馬拉松 羅娜·基普拉加特 荷蘭 1小時6分25秒 2007年10月14日 義大利Udine 25000米 蒂嘉·拉露芘 肯亞 1小時27分05秒09 2002年9月21日 德國Mengerskirchen 25公里(公路) 野口水木 日本 1小時22分13秒 2005年9月25日 德國柏林 30000米 蒂嘉·拉露芘 肯亞 1小時45分50秒0 2003年6月7日 德國Warstein 30公里(公路) 野口水木 日本 1小時38分49秒 2005年11月25日 德國柏林 馬拉松 寶拉·域基芙 英國 2小時15分25秒 2003年4月13日 英國倫敦 100公里(公路) 安部友恵 日本 6小時33分11秒 2000年6月25日 日本常呂町 3000米障礙 古利娜拉·加爾金娜·薩米托娃 俄羅斯 8分58秒81 2008年8月17日 中國北京市 奧林匹克運動會 100米欄 Yordanka Donkova 保加利亞 12秒21 1988年8月20日 保加利亞Stara Zagora 400米欄 Yuliya Pechonkina 俄羅斯 52秒34 2003年8月8日 俄羅斯圖拉 跳高 科斯塔迪諾娃 保加利亞 2米09 1987年8月30日 義大利羅馬市 世界田徑錦標賽 撐竿跳高 葉蓮娜·伊辛巴耶娃 俄羅斯 5米05 2008年8月18日 中國北京市 奧林匹克運動會 跳遠 奇斯佳科娃 蘇聯 7米52 1988年6月11日 蘇聯聖彼得堡 三級跳遠 克拉維茨 烏克蘭 15.5米 1995年8月10日 瑞典哥德堡 推鉛球 利索夫斯卡婭 蘇聯 22米63 1987年6月7日 蘇聯莫斯科 擲鐵餅 賴因施 民主德國 76米8 1988年7月9日 德國新勃蘭登堡 擲鏈球 林申科 古巴 77米8 2006年8月15日 愛沙尼亞塔林 擲標槍 Barbora potáková 捷克 72米28 2008年9月13日 德國斯圖加特 世界田徑總決賽 七項全能 傑基·喬伊娜-克西 美國 7291分 1988年9月24日 韓國首爾 奧林匹克運動會 十項全能 Austra Skujyt 立陶宛 8358分 2005年4月14日至2005年4月15日 美國哥倫比亞 5000米競走 Gillian O'Sullivan 愛爾蘭 20分2秒6 2002年7月13日 愛爾蘭都柏林 10000米競走 Nadezhda Ryashkina 蘇聯 41分56秒23 1990年7月24日 美國西雅圖 10000米競走(公路) Yelena Nikolayeva 俄羅斯 41分4秒 1996年4月20日 俄羅斯索契 20000米競走 Olimpiada Ivanova 俄羅斯 1小時26分52秒3 2001年9月6日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20公里競走(公路) Olimpiada Ivanova 俄羅斯 1小時25分41秒 2005年8月7日 芬蘭赫爾辛基 世界田徑錦標賽 4x100米接力 Silke Mller Sabine Günther Ingrid Auerswald Marlies Ghr 民主德國 41秒37 1985年10月6日 澳大利亞堪培拉 4x200米接力 LaTasha Jenkins LaTasha Colander Nanceen Perry 馬里恩·瓊斯 美國 1分27秒46 2000年4月29日 美國費城 4x400米接力 Tatyana Ledovskaya Olga Nazarova Mariya Pinigina Olga Bryzgina 蘇聯 3分15秒17 1988年10月1日 韓國首爾 奧林匹克運動會 4x800米接力 Nadezhda Olizarenko Lyubov Gurina Lyudmila Borisova Irina Podyalovskaya 蘇聯 7分50秒17 1984年8月5日 蘇聯莫斯科

F. 法拉利車隊總部設在哪裡

法拉利F1車隊的總部位於義大利的馬拉涅羅,與製造跑車的工廠只有一牆之隔。直到1981年,法拉利F1賽車與製造跑車的車間同在一個屋檐下。從1982年起,F1的製造車間搬入了靠近費奧拉諾的新總部——Gestione Sportiva。

G. 截至到現在,世界田徑記錄

男子紀錄 競賽項目 紀錄保持人 國籍 紀錄 日期 地點 比賽名稱
100米 烏塞恩·博爾特 牙買加 9秒58 2009年8月16日 德國柏林 世界田徑錦標賽
200米 烏塞恩·博爾特 牙買加 19秒30 2008年8月20日 中國北京市 奧林匹克運動會
400米 邁克爾·約翰遜 美國 43秒18 1999年8月26日 西班牙塞維利亞 世界田徑錦標賽
800米 威爾遜·基普凱特 丹麥 1分41秒11 1997年8月24日 德國科隆 國際田聯大獎賽
1000米 諾亞·恩格尼 肯亞 2分11秒96 1999年9月5日 義大利里提 國際田聯大獎賽
1500米 希查姆·艾爾·奎羅伊 摩洛哥 3分26秒00 1998年7月14日 義大利羅馬 國際田聯黃金聯賽羅馬站
1英里跑 希查姆·艾爾·奎羅伊 摩洛哥 3分43秒13 1999年7月7日 義大利羅馬 國際田聯黃金聯賽羅馬站
2000米 希查姆·艾爾·奎羅伊 摩洛哥 4分44秒79 1999年9月7日 德國柏林 國際田聯黃金聯賽柏林站
(ISTAF)
3000米 丹尼爾·柯曼 肯亞 7分20秒67 1996年9月1日 義大利里提 國際田聯大獎賽
2英里 丹尼爾·柯曼 肯亞 7分58秒61 1997年7月19日 比利時Hechtel-Eksel
5000米 凱內尼薩·貝克勒 衣索比亞 12分37秒35 2004年5月31日 荷蘭亨格羅 國際田聯大獎賽
10000米 凱內尼薩·貝克勒 衣索比亞 26分17秒53 2005年8月26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國際田聯黃金聯賽布魯塞爾站
(Memorial van Damme)
10公里馬拉松(公路) 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27分2秒 2002年12月11日 卡達多哈
15公里馬拉松(公路) 費利克斯·利蒙 肯亞 41分29秒 2001年11月11日 荷蘭奈梅亨
20000米 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56分26秒0 2007年7月27日 捷克俄斯特拉發
20公里馬拉松(公路) 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55分48秒 2006年1月15日 美國菲尼克斯
半馬拉松(公路) 塞繆爾·卡馬烏 肯亞 58分33秒 2007年3月17日 荷蘭海牙
1小時限時跑 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21.285公里 2007年7月27日 捷克俄斯特拉發
25000米 瀬古利彥 日本 1小時13分55秒8 1981年3月22日 紐西蘭基督城
25公里馬拉松(公路) 保羅·馬拉軍·高斯己 肯亞 1小時12分45秒 2006年5月9日 德國柏林
30000米 瀬古利彥 日本 1小時29分18秒8 1981年3月22日 紐西蘭基督城
30公里馬拉松(公路) 松宮隆行 日本 1小時28分0秒 2005年2月27日 日本熊本市
馬拉松 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2小時3分59秒 2008年9月28日 德國柏林 柏林馬拉松
100公里(公路) 砂田貴裕 日本 6小時13分33秒 1998年6月21日 日本常呂町
3000米障礙 塞夫·薩伊德·沙赫恩 卡達 7分53秒63 2004年9月3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國際田聯黃金聯賽布魯塞爾站
(Memorial van Damme)
110米欄 戴龍·羅伯斯 古巴 12秒87 2008年6月12日 捷克俄斯特拉發 國際田聯超級大獎賽
400米欄 凱文·揚 美國 46秒78 1992年8月6日 西班牙巴塞羅那 奧林匹克運動會
跳高 哈維爾·索托馬約爾 古巴 2米45 1993年7月27日 西班牙薩拉曼卡
撐竿跳高 謝爾蓋·布卡 烏克蘭 6米14 1994年7月31日 義大利Sestriere
跳遠 邁克·鮑威爾 美國 8米95 1991年8月30日 日本東京 世界田徑錦標賽
三級跳遠 喬納森·愛華士 英國 18米29 1995年08月07日 瑞典哥德堡 世界田徑錦標賽
推鉛球 蘭迪·巴恩斯 美國 23米12 1990年5月20日 美國西木區
擲鐵餅 尤爾根·舒爾特 民主德國 74米08 1986年6月6日 德國新勃蘭登堡
擲鏈球 尤里·謝迪赫 蘇聯 86米74 1986年8月30日 德國斯圖加特
擲標槍 詹·斯李斯 捷克 98米48 1996年5月25日 德國耶拿
十項全能 羅曼·謝布爾勒 捷克 9026分 2001年5月27日 奧地利Götzis
20000米競走 柏納多·斯魯亞 墨西哥 1小時17分25秒6 1994年5月7日 挪威卑爾根
20公里競走(公路) 賽奇·莫洛佐夫 俄羅斯 1小時16分43秒 2008年6月8日 俄羅斯薩蘭斯克
30000米競走 莫里茨·達米拉諾 義大利 2小時1分44秒1 1992年10月3日 義大利Cuneo
50000米競走 蒂埃里·濤騰 法國 3小時40分57秒9 1996年9月29日 法國Héricourt
50公里競走(公路) 丹尼士·尼爾戈羅多夫 俄羅斯 3小時34分14秒 2008年5月11日 俄羅斯切博克薩雷
4x100米接力 內絲塔·卡特
米高·弗雷特
烏塞恩·博爾特
阿薩法·鮑威爾 牙買加 37秒1 2008年8月22日 中國北京市 奧林匹克運動會
4x200米接力 邁克爾·馬什
戈爾登·布瑞爾
佛洛伊德·赫德
卡爾·劉易斯 美國 1分18秒68 1994年4月17日 美國沃爾納特
4x400米接力 安德魯·菲蒙
昆西·華特
哈利·雷諾斯
邁克爾·約翰遜 美國 2分54秒29 1993年8月22日 德國斯圖加特 世界田徑錦標賽
4x800米接力 約瑟夫·梅容
威廉·甄彼
伊斯梅爾·剛殊
威爾弗雷德·賓基 肯亞 7分2秒43 2006年8月25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4x1500米接力 湯瑪斯·偉盛希
哈奴·赫特
米高·理德達
卡爾·法理斯漢 西德 14分38秒8 1977年8月17日 德國科隆

女子紀錄 競賽項目 紀錄保持人 國籍 紀錄 日期 地點 比賽名稱
100米 弗洛倫斯·格里菲斯-喬伊娜 美國 10秒49 1988年7月16日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200米 弗洛倫斯·格里菲斯-喬伊娜 美國 21秒34 1988年9月29日 韓國首爾 奧林匹克運動會
400米 馬利妲·柯契 民主德國 47秒60 1985年10月6日 澳大利亞堪培拉
800米 賈米拉·克拉托赫維洛娃 捷克 1分53秒28 1983年7月26日 德國慕尼黑
1000米 斯維特蘭娜·馬斯特高娃 俄羅斯 2分28秒98 1996年8月23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1500米 曲雲霞 中國 3分50秒46 1993年9月11日 中國北京市
1英里 斯維特蘭娜·馬斯特高娃 俄羅斯 4分12秒56 1996年8月14日 瑞士蘇黎世
2000米 索尼亞·奧沙利文 愛爾蘭 5分25秒36 1994年7月8日 蘇格蘭愛丁堡
3000米 王軍霞 中國 8分6秒11 1993年9月13日 中國北京市
2英里 梅西里特·德法爾 衣索比亞 8分58秒58 2007年9月14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5000米 蒂魯內什·迪芭芭 衣索比亞 14分11秒15 2008年6月6日 挪威奧斯陸
10000米 王軍霞 中國 29分31秒78 1993年9月8日 中國北京市
10公里(公路) 寶拉·域基芙 英國 30分21秒 2003年2月23日 美國聖胡安
15公里(公路) 大眾加代子 日本 46分55秒 2006年2月5日 日本丸龜市
1小時限時跑 蒂爾·圖 衣索比亞 18.517公里 2008年6月12日 捷克俄斯特拉發
20000米 蒂嘉·拉露芘 肯亞 1小時5分26秒6 2000年9月3日 德國Borgholzhausen
20公里(公路) 羅娜·基普拉加特 荷蘭 1小時2分57秒 2007年10月14日 義大利Udine
半馬拉松 羅娜·基普拉加特 荷蘭 1小時6分25秒 2007年10月14日 義大利Udine
25000米 蒂嘉·拉露芘 肯亞 1小時27分05秒09 2002年9月21日 德國Mengerskirchen
25公里(公路) 野口水木 日本 1小時22分13秒 2005年9月25日 德國柏林
30000米 蒂嘉·拉露芘 肯亞 1小時45分50秒0 2003年6月7日 德國Warstein
30公里(公路) 野口水木 日本 1小時38分49秒 2005年11月25日 德國柏林
馬拉松 寶拉·域基芙 英國 2小時15分25秒 2003年4月13日 英國倫敦
100公里(公路) 安部友恵 日本 6小時33分11秒 2000年6月25日 日本常呂町
3000米障礙 古利娜拉·加爾金娜·薩米托娃 俄羅斯 8分58秒81 2008年8月17日 中國北京市 奧林匹克運動會
100米欄 Yordanka Donkova 保加利亞 12秒21 1988年8月20日 保加利亞Stara Zagora
400米欄 Yuliya Pechonkina 俄羅斯 52秒34 2003年8月8日 俄羅斯圖拉
跳高 科斯塔迪諾娃 保加利亞 2米09 1987年8月30日 義大利羅馬市 世界田徑錦標賽
撐竿跳高 葉蓮娜·伊辛巴耶娃 俄羅斯 5米05 2008年8月18日 中國北京市 奧林匹克運動會
跳遠 奇斯佳科娃 蘇聯 7米52 1988年6月11日 蘇聯聖彼得堡
三級跳遠 克拉維茨 烏克蘭 15.5米 1995年8月10日 瑞典哥德堡
推鉛球 利索夫斯卡婭 蘇聯 22米63 1987年6月7日 蘇聯莫斯科
擲鐵餅 賴因施 民主德國 76米8 1988年7月9日 德國新勃蘭登堡
擲鏈球 林申科 古巴 77米8 2006年8月15日 愛沙尼亞塔林
擲標槍 Barbora Špotáková 捷克 72米28 2008年9月13日 德國斯圖加特 世界田徑總決賽
七項全能 傑基·喬伊娜-克西 美國 7291分 1988年9月24日 韓國首爾 奧林匹克運動會
十項全能 Austra Skujytė 立陶宛 8358分 2005年4月14日至2005年4月15日 美國哥倫比亞
5000米競走 Gillian O'Sullivan 愛爾蘭 20分2秒6 2002年7月13日 愛爾蘭都柏林
10000米競走 Nadezhda Ryashkina 蘇聯 41分56秒23 1990年7月24日 美國西雅圖
10000米競走(公路) Yelena Nikolayeva 俄羅斯 41分4秒 1996年4月20日 俄羅斯索契
20000米競走 Olimpiada Ivanova 俄羅斯 1小時26分52秒3 2001年9月6日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20公里競走(公路) Olimpiada Ivanova 俄羅斯 1小時25分41秒 2005年8月7日 芬蘭赫爾辛基 世界田徑錦標賽
4x100米接力 Silke Möller
Sabine Günther
Ingrid Auerswald
Marlies Göhr 民主德國 41秒37 1985年10月6日 澳大利亞堪培拉
4x200米接力 LaTasha Jenkins
LaTasha Colander
Nanceen Perry
馬里恩·瓊斯 美國 1分27秒46 2000年4月29日 美國費城
4x400米接力 Tatyana Ledovskaya
Olga Nazarova
Mariya Pinigina
Olga Bryzgina 蘇聯 3分15秒17 1988年10月1日 韓國首爾 奧林匹克運動會
4x800米接力 Nadezhda Olizarenko
Lyubov Gurina
Lyudmila Borisova
Irina Podyalovskaya 蘇聯 7分50秒17 1984年8月5日 蘇聯莫斯科

H. 急求!!!歐洲古典吟遊詩人的詩歌!!!

羅蘭之歌 亞瑟王故事詩 特里斯當和綺瑟
列那狐的故事 玫瑰傳奇
中世紀法國文學基本上都是韻文,是便於行吟詩人傳誦的口頭文學。按類型分有宗教文學、英雄史詩(武功歌)、宮廷文學、騎士文學、經院文學、市民文學等;按體裁分則有詩歌、戲劇、編年史和韻文故事。法蘭西民族具有熱情浪漫的天性,加上法國騎士制度最為發達等社會原因和位於南歐地中海濱的地理條件,使法國的中世紀文學幾乎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成就,例如英雄史詩《羅蘭之歌》、騎士故事詩中的《亞瑟王故事詩》與《特里斯當和綺瑟》、市民文學中《列那狐的故事》和《玫瑰傳奇》等等。市民抒情詩的代表有呂特博夫和弗朗索瓦·維庸Francois Villon,作為聯系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紐帶,則有法國最早的兩個詩歌流派:修辭學派和里昂派。

【演變進程】
[編輯本段]

最早的形態

公元5世紀末,在今天法國的土地上,已經出現法蘭克人的王朝。但是以法蘭西命名的獨立王國,則從公元 9世紀中葉開始。「法蘭西王國」是指法蘭克人的王國。法蘭西王國的建立標志著法國民族統一體的形成,同時也標志著民族語言,即羅曼語的形成。作為現代法語的前身的羅曼語,是拉丁語和當地方言融合而成的民間語言,稱為「通俗拉丁語」。最早的法國文學作品是用羅曼語創作的。
法國文學史上通常以公元 842年的《斯特拉斯堡盟約》作為法國文學起源的第一個標志。這份文獻只是當時法蘭克王禿頭查理和日耳曼王路易訂立攻守同盟的條文,內容與文學無關。由於盟誓全文要由在場的法蘭西將士齊聲朗讀,所以不用當時的官方語言拉丁語,只能用民間語言羅曼語寫下來。於是這一文獻不但成為法蘭西語言史上的第一件珍貴資料,而且也被認為法國文學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10世紀和11世紀,在法國文學史上除幾篇《聖徒行述》外,沒有留下重要的紀錄。這類聖徒小傳都是用韻文寫成。例如11世紀的《聖阿萊克西行述》包括 265行詩。當時在民間口頭流傳的作品是多種多樣的,但只有宗教題材的口頭文學被紀錄下來。這是由於當時只有教會掌握文化,只有神職人員才有條件把流傳在民間的口頭文學經過他們的選擇和潤飾而紀錄下來。
中世紀 中世紀文學是法國文學史的第一章。法國通史上所謂中世紀,指公元842到1515年,也就是從《斯特拉斯堡盟約》算起,到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登基為止。文學史上的中世紀大致也是這樣劃分的。

最早的法國文獻《斯特拉斯堡盟約》

中世紀長達五、六百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法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遷。從 9世紀到11世紀是封建制度從產生到成熟的階段。12世紀是封建制度鼎盛時代。從13世紀開始,一個新的社會階級——市民階級逐漸形成和發展。它是資產階級的前身,它和封建勢力的關系是相互對立又互相利用,因為當時代表封建等級制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勢力,在市民階級的合作下,才逐漸改變了封建割據的局面。
中世紀的法國社會存在著封建與反封建兩大勢力的矛盾和沖突。在封建勢力一邊,有兩種因素:封建貴族與基督教教會。在反封建的一邊,也有兩種因素:農民與市民階級。在文學上,這種錯綜復雜的階級關系反映為多種風格、多種體裁的作品的蓬勃發展。在封建階級上升的過程中,人民群眾曾經歌頌封建主的武功,宣揚為祖國獻身的愛國主義。流行於11世紀的《羅蘭之歌》的主題思想就是在這種基礎上產生的。
《羅蘭之歌》歌頌查理大帝的武功和他麾下騎士們的忠勇,奮戰而死的羅蘭就是這類騎士的典型形像,《羅蘭之歌》是一篇史詩,它具備了古代史詩的基本因素,那就是謳歌武士的勛業和真誠的愛情。羅蘭的未婚妻一聽說羅蘭戰死沙場,立即昏厥倒地,這就是愛情的表現。
武功歌是流行於11世紀法國的一種口頭文學。《羅蘭之歌》是當時流行的武功歌中的代表作。到了12世紀,宮廷小說繼武功歌之後風行法國。這種小說是一種協韻的詩體作品,便於口傳和記憶。宮廷小說是法國文學史上最早的小說。
宮廷小說主要內容是騎士以貴婦人為熱戀與崇拜的對象,他們為了博得貴婦人的歡心,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宮廷小說反映13世紀法國封建貴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的變化,貴族階級從崇尚武功、愛好征戰與狩獵,轉變到醉心於奢華的生活,並且開始欣賞文學藝術,重視禮貌風度,語言力求優雅。宮廷小說代表作《特里斯丹和綺瑟》的主題思想是愛情至上論,也就是所謂「愛情比生死更為強烈」。
13世紀流行一種懲惡勸善的訓誡小說,又名喻意小說。善、惡、美、丑這些抽象的概念在小說中都以人的面目出現,即用人的形像、言語、動作,表現一種抽象的概念。最著名的喻意小說《玫瑰傳奇》是用詩體寫成,上下兩部共有詩句萬行以上。上部大約寫於1230年,40年後,才由另一個作家繼續寫成下部。這種訓誡小說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民階級的道德觀。
中世紀法國文學中最富於生氣、最有獨創性的是代表新興的市民階級的市民文學。從12世紀以來,市民文學日漸發展,14、15世紀,是市民文學的昌盛時期。市民文學體裁不一,內容豐富活潑。在寓言、故事、小寓言、趣劇(或譯鬧劇)以及抒情詩方面,都有傑出的作品。例如《列那狐的故事》、《農民醫生》、《分裂的毯子》、《訟師巴德蘭》等,都是流傳到今天還能吸引讀者的市民文學代表作品。中世紀的市民文學對後世文學影響甚大。16世紀人文主義作家拉伯雷的小說《巨人傳》,17世紀喜劇家莫里哀某些劇本(例如《屈打成醫》)等,在內容或在表現形式上,都受了中世紀市民文學的影響。
13世紀的平民詩人呂特伯夫和15世紀的流浪詩人維永的作品,被認為個人抒情詩的最早的優秀之作。

【基本特徵】
[編輯本段]

法國和其地理與政治一樣,在它的中部從東到西劃一條線,便可以根據語言和文學將法國分為兩部分:在地域上,南方要稍小於北方;在語言和文學上也同樣如此。北方的文學占據了優勢地位,而南方卻日趨衰亡。今天,只有從南方布洛溫斯的一些詩人身上還能看到文學的流風余韻,他們的詩作體現出了一種愛國主義的獻身精神。近代名望最高的布洛溫斯詩人是菲特烈·米斯托爾,布洛溫斯文學在中世紀達到它的頂峰,在12到14世紀這段時期內,布洛溫斯文學融合了其西邊的西班牙文學和東邊的義大利文學的成分,從而在燦爛悠久的歷史上孕育出了歐洲最絢麗、也最具吸引力的文明。
當時的詩人都是「吟遊歌手」,這個詞具有「發現」和「發明」的意思。法語中的trouver(看出)和英語中的treasure-trove(發現的財富)都和這個詞有關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中,吟遊詩人(troubadour)並不是那些在歌劇中穿著華麗衣服,彈著吉他的民謠歌手(wandering minstrel),他們是一個紳士、騎士、貴族甚至是一國之君,他們創作著韻文和詩,把音樂當作一種高貴的技藝。吟遊詩人的等級是帶有排斥性的,只有那些證明自己在詩歌方面具有相當高的才智,並且能夠做出優秀的歌曲的人才會被承認是吟遊詩人。但另一方面又表現得非常民主,因為一個社會地位很低的人也能夠贏得這一為很多人覬覦的榮譽。那些不是吟遊詩人的貴族會出錢資助這一韻詩和歌唱的藝術,在自己的庄園中宦養一些真正的詩人,或者熱情款待那些從其他貴族庄園中過來的吟遊詩人。
吟遊詩人的主題是抒發歌頌愛情。大部分的歌曲都得以保留下來,這些歌曲有時候非常簡單卻感人肺腑,接近於人們自然的歌聲;時而又高亢細膩並富有深沉的哲思。詩人們在發明歌曲的新形式上相互競爭,在相對古老的形式中注入新的內容。同時吟遊詩人還創作並保存了許多長篇敘事詩,今天看來,散布於歐洲的許多浪漫小說或許也是他們的傑作。布洛溫斯游吟詩人的藝術成就主要是建立在封建庄園的基礎上,直到今天,還有百位以上的布洛溫斯游吟詩人仍然有機可尋。然而到了13世紀之後,南部貴族們在戰爭中衰敗下來,吟遊詩人變得無所依靠,人們再也聽不到他們的吟唱。在西班牙和義大利,他們也逐漸消失了。
一個更加持久和連續的生活賦予給了法國北部地區的詩歌(和散文),正因為如此,法國的文學才會在好幾個世紀里都在歐洲占據著統治地位,而且有著一個一千多年來都不間斷的傳統,直到最近被一個年輕詩人所打破。與布洛溫斯的吟遊詩人作品相對應,北方文學的成就主要體現在treuvere上。相對於南方吟遊詩人的創作,treuvere的創作更為專業化,而不像前者那樣帶有被貴族們所供養的門客色彩。最為重要的是,從文學的觀點來看,他們對敘事、故事、生活和音樂更感興趣。其結果是當南方成為保留了上千年的歌曲之鄉的時候,而北方則成為敘事性浪漫小說之鄉。盡管法國的抒情詩很早就開始繁榮並且永不衰竭,但布洛溫斯的歌手們還是創造出了優秀的敘事作品。
最早的詩是具有一種豪邁遒勁風格的chansondegeste(記功詩)——含義是戰功(或冒險)頌歌,主人公通常是騎士或者極為忠誠的英雄。Chansondegeste雖然是敘事詩,但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愛國色彩。一般情況下,chansondegeste是取材於法國歷史的,但有時也取材於諸如亞歷山大大帝一類的偉人及荷馬和維吉爾神話中的一些英雄人物,還有一些則來自於不列顛的關於亞瑟王及其騎士的傳說。這些卷迭浩繁的chansons最先是用韻文寫成的,後來又用散文將其寫成浪漫小說,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時人們對傳奇人物冒險經歷的自然需求,這種需求和今天的人們對各種流行小說和雜志的需求是一樣的。除了那些把古代的只言片語也視為珍奇的學者,現代人一般對這些故事過目即忘,因為在今天看來這些故事著實是有些乏味的。但在上百篇的chasons中,仍有兩三篇傑作,比如我們都知道的《羅蘭之歌》。羅蘭是查理曼大帝的一個騎士,在西班牙打了敗仗從比利牛斯山脈撤退時戰死。即使在最後關頭,他也拒絕向查理曼吹響救援的號角,最後與他的兄弟奧利維一起壯烈戰死。實際上,純潔的羅蘭最終是在向神挑戰並與神戰斗,因而極為悲壯。
和其他的法國詩歌一樣,直到一百年以前, chanson才被重新被發現,並被多次編輯,翻譯成近代的法語和英文。羅蘭的故事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一直都在被人改編,它在義大利極為流行,成為了阿里奧斯托的傑作《瘋狂的羅蘭》的創作主題。這個故事直到變換成散文體,在其他國家的影響變得衰弱時,它才為英國人所熟悉。在這個巨大的英語和法語圈中,英國人所熟悉的,並不是查理曼大帝,而是我們在前一章中一帶而過的亞瑟王。
早期的法國詩人們將他們的天賦用於對那些傳說故事進行改編與創作,瑪麗·德·弗朗斯和克雷蒂安·德·特羅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兩位。瑪麗·德·弗朗斯大部分的生命都是在英國所度過的,作為亨利二世的門客,瑪麗·德·弗朗斯住在其庄園中。在那裡,所盛行的文化都是法國式的,就連國王也是普洛溫斯的公主。從弗朗斯的《藝妓》(lais)中,我們可以窺見具有童話色彩的特里斯丹和蘭法爾的影子。弗朗斯是一位純真的詩人,不太顧及故事的形式和技巧,但同時,他卻非常內行地意識到了自己的職責。近代的研究家們傾向於認為詩歌並不存在一個從幼稚到成熟的發展過程,「早期的」詩人並不像一般人所說的那樣幼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沒有所謂早期的概念的,因為他們的創造也有非常豐富的積淀,幾個世紀以來,他們追趕著自己的先驅,從中吸取近代投資所無法企及的活力。瑪麗的《藝妓》現在已經有了多個譯本,以及一些解釋和研究文稿。在英譯本中,一些非常有趣的,隨意的意譯,出自於19世紀詩人阿瑟·奧肖內齊的手筆。
對亞瑟王故事的發展和演變做出過重大貢獻,具有重要地位的詩人是克雷蒂安·德·特羅,他從12世紀後半葉就一直住在查理曼的宮廷里。他創造的《里昂的騎士》、《埃里克和愛尼德》,以及關於蘭斯洛特的故事《馬車騎士》、《特里斯丹和琦瑟》和《帕西法爾》等不僅是法國早期敘事詩的精華,同時也成為我們在馬婁里的英譯本中所看到的後代散文體故事的素材。我們在後面還要談到克雷蒂安·德·特羅在德國文學史上的重大影響。
除了浪漫小說中涉及到的亞瑟王和其他英雄人物之外,在眾多毫無價值的作品中,還有三種詩值得注意,其中有些傑作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離奇的想像力。第一種是「詩體故事」(fabliau),這是一種以動物為主角的寓言,長盛不衰的《伊索寓言》,以及現在我們哄小孩睡覺時所講的兔子的故事都屬於這一類。將這些相關的故事編成一個集子,便出現了《列那狐的故事》,在英語中的對應物則是喬叟的《修女的故事》,在他的故事裡,狐狸不再聰明狡猾,不再獲勝,如《伊索寓言》一樣,將這樣的形象轉化為失敗者的形象。在晚期的法國文學中最偉大的寓言作家是拉·封丹,他並不是取材於中世紀的作品(事實上,直到19世紀,中世紀的那些作品仍然不被人重視),更多的時候,他以古典作品為素材,憑借其敏銳的諷刺和豐富的想像力進行創作。中世紀的這些詩體故事都只是些簡單的動物寓言,並非是對當時社會狀況的一個透視和素描,從中透射出反映人性特徵的幽默之光,�緱攔�摹獨�澩笫濉罰╱ncle Remus)中的那樣。
第二類則與此不同,帶有寓言式的道德說教,在這類作品中。角色都是抽象出來的美善、邪惡、愛、恨、嫉妒等等。其中的代表作是《玫瑰的羅曼史》,這是一篇關於愛、勇敢的長詩,並且從中吹拂著一股帶著諷刺的微風。由於騎士道、社會規則以及莊重的禮儀等方面的原因,中世紀的人們都喜歡放聲大笑。《玫瑰的羅曼史》以認真而又略帶戲謔的態度忠實地描述了那個時代的特徵,在這方面,相對於其他作品來說,它是最重要的。更為難得的是,雖然它是由兩個未曾謀面的詩人先後完成的,但這部長詩卻出奇地維持了風格的統一與完整。在13世紀的上半葉,吉約姆·德·洛里斯完成了整部詩篇的上半部。下半部則是在二十年後由讓·德·默恩完成的。默恩是一位非常傑出的詩人,他的創作並不僅僅以愛情為創作題材,大部分內容涉及到中世紀時期的社會思想,他的眼光頗具前瞻性。法國最為犀利的批評家之一,蘭森博士說,從這位詩人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正在發育的東西,一種萌動著未來的東西。因為那時生命,是整個民族的生命。喬叟翻譯了《玫瑰的羅曼史》中的一個片斷,對於其他署有他的名字的其他翻譯文稿,學者依然表示懷疑。詩歌沖擊了中世紀里保持了三個世紀的幻想,是對中世紀思想的許多方面和整個人性的解放。對於這部作品的歷史地位,我們不容置疑。而至於它給我們帶來的閱讀快感,則是另一方面的問題。當這部作品被賦予了詼諧幽默的筆法以及詩一般的意境時(類似於埃德蒙·斯賓塞的《仙後》一般的意境),近代的讀者並不能像中世紀的先祖那樣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部長篇的道德寓言。
中世紀第三種非常重要的詩體是抒情詩,不管是在創作的種類還是寫作的數量上,它都顯得很繁盛。雖然有的抒情詩依然有跡可尋,但大部分都是佚名之作,作者隸屬於社會上的各個階層。有的學者將他的學識與音樂相結合,試圖用他們的作品來改進文學及其語言的品味和形式,有的是貴族,熱愛藝術而親自創作。在那些日子裡,甚至國王們都是很好的歌手。在這些皇族歌手中,迪波爾特斯四世最具有代表性,他會記得其他具有歌唱才能的君王,英格蘭的理查德一世、蘇格蘭的詹姆士一世、西班牙的「博學之王」阿方索十世等等,都具有詩歌天賦。另一方面,詩歌之花也並不僅僅開放在貴族的花園中。許多普通人創作的流行詩作更加貼近生活,就像所有國家的民間歌曲一樣,它們表達了最基本的感情、墳墓、同性戀、輕佻和激情飛揚的心境。
傅華薩的《編年史》是一部14世紀的騎士浪漫小說,也是當時的一部偉大的作品,幾乎記載了「法國、英國、蘇格蘭和西班牙」將近一個世紀的全部的歷史,這比浪漫小說更加讓人振奮,它是對當時代的一個偉大的刻畫。傅華薩是一個不知疲倦的旅行家,他永遠都在以強烈的好奇心觀察著這個世界,並將其所見所聞加以記錄。他的文筆活潑清新而且真實客觀,這使他不僅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歷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講故事的高手,托馬斯·格雷說他是「未開化時代的希羅多德」。在伯納斯伯爵將它翻譯成為英文之後,它還在16世紀成為了英國文學的一部分。同時傅華薩也是一個擁有高超技巧的小詩人,但他所生存的年代卻是散文的世紀,直到他的下一個世紀,抒情詩才在法國大行其道。在傅華薩之後,法國散文的發展才開始趨於全面,盡管他的記述有些繁瑣和零亂,然而卻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可以算是那些世紀中法國散文的代表。
與法國,尤其是與法國南部文學——布洛溫斯的文學創作有著親密聯系的,是西班牙的文學。法國有《羅蘭之歌》,西班牙也有民族英雄史詩《西德之詩》。所謂「西德」(Cid)是一位反抗摩爾人的領袖人物,他的真名叫做羅德里格·迪亞斯·德·比瓦爾,「西德」是阿拉伯語中「王」的西班牙語的音譯。正如羅蘭以及其他的半歷史人物角色,「西德」的偉大業績成了傳奇的主題。富於智慧的塞萬提斯通過他的一個角色之口說:過去歷史上確實存在過「西德」這樣的人,但是書中所描述的他的所作所為卻值得我們懷疑。(這既是對文學也這是對歷史所作的一個中肯的論斷,在閱讀中世紀小說時,我們最好記住這一點)。在西班牙之外,「西德」也是一個大受歡迎的偉大角色,比如法國劇作家皮埃爾·科內耶就以他作為其悲劇傑作的創作主題。

【分期依據】
[編輯本段]

從16世紀起,「中世紀」這種說法便開始流行了。此語出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意指古典希臘、羅馬文化與古典文化「復興期之間的時代,約相當於公元5—15世紀。但在當時,這種說法含有貶義,指處於拉丁文化和文藝復興兩座「高峰之間的那個平淡的而無特色的文化「谷地」。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指介於古代奴隸制與近代資本主義之間的時代,即歐洲封建制時代,共約11個世紀。一般以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歐洲中世紀之時限,但是,從法國文學史的角度看,則是另一回事,因為最早的的法文文獻是842年2月14日的《斯特拉斯堡盟書》。從那時算起,「中世紀」只有8個世紀。對中世紀文學要作具體分析,不能籠統的肯定或否定。那時法國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封建割據、交通閉塞、語言不通等狀況使文學發展的程度在各地區有很大差異。

中世紀法國文學可分三個時期

(1)公元842—1200年為中世紀文學前期。此時封建割據制佔主導地位。各地封建領主有很大的權勢。他們全面控制所有領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封建領主及其家族既是文學作品的描寫對象(作品的主人公),又是文學創作活動的領導者和資助者。當時,主要的文學體裁是英雄史詩和頌詩。藝人們應召在封建領主和他們的臣屬面前吟誦史詩。
(2)公元1200—1350年為中世紀文學中期,其特點是:封建割據勢力已日趨沒落,中央王權有所加強。城市資產階級逐漸發展並富裕起來。為了滿足這一部分讀者的需要,新的詩歌和戲劇應運而生。1200年,巴黎大學成立,知識分子形成相對獨立的社會階層。他們不把文學著作當作消閑、娛樂的工具,而想從中汲取知識、豐富精神生活。因此,散文作品蓬勃發展起來。此時,中世紀文學2前期的主要文學形式——英雄史詩和頌詩——並未絕跡,但內容逐漸為適應新的歷史條件而有所變化。
(3)從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開始後不久到中世紀末為中世紀文學後期。這是文學沒落的黑暗時代。出類拔萃的詩歌、散文、戲劇很少。抒情詩人、編年史作者和戲班班主雖為文學隊伍的核心,但墨守成規,故步自封,未能掌握創作的規律,推陳出新。有人認為,在14世紀,法國已具備文藝復興的一切條件,國王查理五世本人曾試圖發起這個運動,但一系列政治事件使他的意圖未能實現。

【文學形式】
[編輯本段]

最早的法語文學可以追溯到11世紀。作者不明的《羅蘭之歌》便是法國最早的史詩。形式相似的史詩還包括英格蘭的《貝奧武夫》、日爾曼人的《尼伯龍根之歌》等。這些史詩多半歌頌偉大的君主。比如《羅蘭之歌》便是歌頌著名的法蘭西國王查理曼大帝(742年-814年)的。此外,中世紀法國還盛行騎士傳奇,這些傳奇無不歌頌騎士精神,弘揚典雅的愛情。這一時期的法國最重要的作家是十二世紀的克里蒂安·德·特魯瓦(Chretien de Troyes),他是法國中世紀最著名的敘事詩人。此外,在南部普羅旺斯地區大行其道的行吟詩也多半以騎士與貴婦之間的典雅愛情為主題,這些行吟詩多半具有豐富的想像力,風格卻矯飾造作,文學價值不高。直到中世紀快要結束的時候,法國才出現了第一位真正的偉大抒情詩人,弗朗索瓦·維永(1431年-1465年)。
中世紀的法語散文文體在歷史和編年史中最為常見,然而這類作品中最具魅力的卻是從十二世紀起出現的「奧卡西恩和妮克蕾蒂」系列故事。
和歐洲其他地區一樣,法國戲劇也起源於中世紀的宗教劇,但很久以後這兩種文藝樣式成了勢如水火的敵人。最早的戲劇只是對宗教儀式的簡單劇情化,最常見的是關於聖誕節和復活節的傳說。然而當這些戲劇的表演地點從教堂內轉移到公眾場合,並由法語代替了原始的拉丁語,法國戲劇的發展便開始沿著一條和羅馬基督教風格完全迥異的道路前行了。那些語言幽默、形式粗糙,具備現實主義風格的滑稽劇大行其道。在這種滑稽劇,以及同時盛行的諷刺寓言以及短篇敘事詩等諷刺文學中,第一次出現了前面所提到的「高盧精神」的影子。

【騎士文學】
[編輯本段]

在中世紀的西歐,基督教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體系,在意識形態方面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因此,對文學藝術必然產生很大影響。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古法語宗教文學作品《聖女歐拉麗贊歌》(la Cantilene de Sainte Eulalie)產生於9世紀80年代,《聖勒傑傳》(la Vie de Saint Leger)產生於11世紀前半葉。隨著城市的興起,12世紀以後義出現了起源於宗教瞻禮式的宗教戲劇。有些作品在宣傳神學的同時,對現實生活也有所反映,對後人有一定的認識價值。
中世紀法國文學的突出成就是英雄史詩,英雄史詩形成於11世紀,又叫武功歌(chansons de gestes),十二三世紀達到鼎盛。同一切文學形式誕生一樣,它在成文之前也要經歷一個口頭傳誦的階段,傳誦者大都是一些吟遊詩人,而成文工作則依靠教士。因此,英雄史詩實際上是一種民間文 學,它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們知道,9至11世紀,法國在名義上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實際上是一個封建割據的國家。英 雄史詩歌頌帝王武功,譴責諸侯叛亂,宣揚忠君愛國,這充分表達了人民大眾要求建立政治上統一的國家的願望。因此,曾經一度建立起統一的帝國的查理大帝就成了一系列英雄史詩中的理想人物。留存下來的英雄史詩約有100部,其中以《羅蘭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最為著名。內容是講查理大帝征服西班牙後班師回國,重臣羅蘭的後衛部隊中了伊斯蘭教徒的埋伏而無法突圍,當查理大帝獲悉後衛部隊被困並回兵援救時,羅蘭已經英勇戰死,後衛部隊全軍覆沒。《羅蘭之歌》流傳甚廣,可說是家喻戶曉,詩中的羅蘭被描繪成忠君愛國的典型,他已成為大無畏民族英雄的象徵。
《羅蘭之歌》全詩長4002行,共291節,用羅曼語寫成。騎士在中世紀戰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2至13世紀,騎士文學盛極一時,法國南方的騎士文學主要是抒情詩,北方的則是騎士故事詩。騎士文學著重描寫騎士的愛情和騎士的冒險精神,宣揚和美化騎士精神。騎士故事的多產詩人是克雷蒂安·德·特洛亞(Chretien de Troyes,約1135—1183年),他的作品情節生動,寓意深刻,語言形象,行文流暢,曾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歐洲各國。
參考資料:1.法國文學史

吟遊詩人的記憶——一首詩歌引發的血案
匆匆的人們呀,
請將腳步停下來。
您將聽到花神克里洛斯的使者,
在孤獨與寂寞中的自白: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離別的剎那,
會讓你身邊的菊花美麗的盛開。

越過雄師沉睡的平原,
穿過惡魔肆虐的山谷。
我為每一片沉寂的土地,
帶去了克里洛斯的祝福。

切尼撒的人們為我歌唱,
開拓者的警號因我鳴響。
每一次呼吸伴著我的到來而停頓,
每一顆心臟隨著我的離去而哀傷。

無數的人們追逐著我的腳步,
不盡的言語訴說著我的殘酷。
渺小的靈魂啊,
卻永遠無法領悟我給予的庇護。

鋪滿菊瓣的道路盡頭,
是那永恆的避難所。
那裡不必再為恩怨而狂怒,
那裡不會再有利益的沖突。

每個被我帶走的人啊,
請你記住。
我不是巴蘭謝的男僕,
亦不是冰魔塔的女巫。

哪裡有著人們的存在,
哪裡就會有我的到來。
因為我的使命,
是讓花朵在每一雙眼睛裡盛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留在身後的,
將是那一片菊兒怒放的花海……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馬拉羅那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早的警察在英國的哪裡 瀏覽:499
印尼坤甸有什麼學校 瀏覽:80
英國lebay紙尿褲怎麼樣 瀏覽:357
越南榴槤餅干多少錢一斤 瀏覽:360
跟伊朗做貿易怎麼結匯 瀏覽:188
怎麼打越南戰爭 瀏覽:297
我剛吃完義大利面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5
中國還剩多少麋鹿 瀏覽:39
中國哪個港口通往伊朗 瀏覽:667
中國哪個地方的蘋果營養價值高 瀏覽:713
義大利本地手錶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522
中國人壽借錢多久能到 瀏覽:238
英國衛褲真偽怎麼識別 瀏覽:879
印尼在馬來西亞的什麼方向 瀏覽:29
中國地震的時候有多少 瀏覽:298
英國學生租房網上價位多少 瀏覽:475
印度執法為什麼只用一根木棍 瀏覽:142
印尼加里曼丹辣椒多少公分 瀏覽:312
印尼貓屎咖啡能帶多少過境 瀏覽:868
在義大利哪裡拿包裹 瀏覽: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