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利柯多少歲
大概11歲吧,安利柯是一個剛上小學四年級的義大利小男孩,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由於父母的引導和教育,純真善良,學習勤奮,待人誠懇、友善。
是愛的教育主要人物之一。
愛的教育是一本描寫少年生活的特寫集。通過描寫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身邊發生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義大利中下層人民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直、友愛的品德,提倡愛國、善良、勇敢、寬大、無私和博愛等精神。書中每一章、每一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寫對國家、社會、民族的愛,還是表現對父母、師長、朋友之間的愛,處處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愛的教育其實就是素質教育,是啟蒙孩子如何為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讀來寫得真實,富有親切感,因此也更容易被孩子們所接受。雖然這是一本主要寫給九歲至十三歲的學生看的書籍,但對於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為人子女也是一本頗有裨益的教育經典。
② 你想對愛的教育中的安利柯說
「安利柯,你真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我以後一定要向你學習,做一個樂觀進取、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退縮的人。"
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原名《心》)是義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創作的長篇日記體小說,首次出版於1886年。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寫的是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柯一個學年的生活,期間穿插著老師每月給學生講述的「故事」,還有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
《愛的教育》光在義大利就印行一百多版,銷量達一千多萬冊,並被譯成多種文字。這部作品還被多次改編成動畫片和故事片,繪成精美的畫報。
內容簡介
全書採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因此書名又叫《一個義大利四年級小學生的日記》。內容主要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創作背景
亞米契斯出生於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愛國情緒高漲,這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就作家而言,他童年的種種遭遇……社會的、時代的、民族的、地域的、自然的條件對他幼小生命的折射,這一切以整合的方式,在作家的心靈里形成了最初的卻又是最深刻的先在意向結構核心。」
叫他看到,盡管義大利在1870年實現了民族統一,但人民生活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改善,他希望藉助學校教育,藉助博愛、寬容的精神,傳播現代文明。他寫作的初衷是心向社會,心系國家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愛的教育
③ 愛的教育中,描寫的安利柯是哪國人
安利柯是義大利
④ 《愛的教育》里安利柯所記故事發生在義大利哪座城市
只知道作者亞米契斯出生於義大利,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寫的是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柯一個學年的生活,期間穿插著老師每月給學生講述的「故事」,還有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
⑤ 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故事概述:
愛的教育》講述了小學生安利柯的故事,那麼小學畢業後的安利柯怎樣了呢?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續愛的教育》敘述中學生安利柯因體弱休學後,跟隨舅舅父到鄉下去生活的故事。舅父巴辛以嚴格的要法語使安利柯在自然環境中體味到不同於社會人情的另一種更為寬闊博大的愛令他真切地認識到自然與生命的價值,感受到人生的奧秘;認識到對人格的尊重,對工作的熱愛以及對理想的追求。從舅父贈給安利柯的原稿中,我們能體會到獨特的潔凈與平和,同時書中像詩一般細膩優美的文字,包含著生命之愛的激情,及對理想與未來的憧憬。《續愛的教育》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多年暢銷不衰,並且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動畫片、連環畫,以不同的形式影響了全世界億萬青少年的成長。
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是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愛是教育的根本。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至關重要的階段,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我們除了教給他們知識,還應該給予他們什麼呢?《續愛教育》給我們提供了素質教育的典範。安利柯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長,他有詩人般細膩優美的語言、哲學家那樣敏銳的洞察力、生物學家那樣淵博的知識、紳士般的風度與品格。他把安利柯帶到廣闊的社會中去,娓娓而談,循循善誘。他時而嚴厲,時而溫和,時而興奮,時而低沉,講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愛的教育》講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續愛的教育》則是意志教育。其中看似心平氣和的對話,卻洋溢著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以及對社會丑惡現象的無情鞭撻。讀後令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本書是素質教育的最佳讀本,是老師、父母、青少年必讀的教育經典。
它確實是一部好書!!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知道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愛的教育》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疑問,我與這個義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愛,其實愛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以及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感受《愛的教育》這本書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⑥ 愛的教育主要人物介紹
安利柯 —— 本書主人公。一個剛上小學四年紀的義大利小男孩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由於父親的引導和教育,純真善良,學習勤奮,待人誠懇、友善。
卡隆 ——— 安利柯的同學、好友。一個高個子的男孩,是非分明,敢於和邪惡抗爭,常常保護弱小的同學。
代洛西 ——— 品學兼優,擔任級長。他待人和氣、活潑、可愛。
潑來可西 ——— 鐵匠的兒子身體瘦弱,學習十分用功。原來常遭受酗酒的父親的打罵,但只是忍氣吞聲,不願讓同學知道。後通過努力獲得過賞牌,也使得父親發生改變。
可萊諦 ——— 柴店主人的兒子,很小便為父母家務。學習刻苦,就連幹活時也在默記功課。他性格活潑,很懂禮貌。
克洛西 ——— 賣菜人的兒子,略有殘疾,父親曾坐過監牢。
斯帶地 ——— 長相不太好看,有堅忍心,學習刻苦,愛讀書,自己買了很多書,在家設了個小小的圖書館,曾帶安利柯去參觀過。
⑦ 《愛的教育》中的「安利柯」是亞米契斯嗎
亞米契斯,1846年出生於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國內正醞釀著愛國主義,這股風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二十歲時他從軍校畢業,加入軍隊,開始寫一些具有愛國風味的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義大利軍旅生活》。1888年,四十二歲的亞米契斯寫出了他最暢銷的書《愛的教育》。今天《愛的教育》在各國均有譯本,被譽為世界少年最優良的讀物之一
⑧ 安利柯亞米契斯日記
1《愛的教育》。這一年,我正在北京師范大學學習兒童文學。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名著和經典,被列在兒童文學必讀里。書的副標題叫「一個義大利小學生的日記」,這個小學生叫安利柯。這些日記里的文字自然並不會是安利柯寫的,而是亞米契斯的假借,亞米契斯用安利柯的角度和語氣寫著每一天的所遇和故事,他在這些所遇和故事裡受到的感動和教育,從一個學年的開始到一個學年的結束,在這些得到的感動和教育里,安利柯當然就成長起來,亞米契斯是想讓所有的安利柯們都能夠感動地讀著而成長,懂得愛,懷有善良,亞米契斯果然就如願以償了。安利柯的日記跨越了義大利的邊界,跨越了整個的歐洲,幾乎直達了全世界任何有文字和感情的地方,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名著和經典。
這是一個個怎樣溫馨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沒有離奇,不是幻想,而是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之中,平平常常真真實實的細節,它在流行著想像、流行著童話、故事總能飛翔起來的那個年代的兒童文學傳統中,是一個多麼突出的例外,亞米契斯心平氣和地寫作著這個例外,因為他一定是意識到,讀著想像的、有趣的、飛翔起來的故事的孩子們,他們畢竟每一天每一天的日子總是要在平常和真實中度過,他們不會總是高高興興地當著聽故事的人,他們自己也要做一個人,他們會在與人的相處中寫出自己一生的故事,寫出這個世界的故事,或是溫馨如詩美好如歌,或是爾虞我詐血腥侵吞……什麼是這其中的潤滑這其中的協調這其中的開始這其中的終了,就是相互的愛呀!處處該有的愛,愛在處處、時時、事事、人人,這個世界還會不美好?沒有階級斗爭,也沒有無產階級專政,我們不知道在安利柯們中怎麼階級斗爭法?在我們曾經是安利柯的那個年齡,起先沒有那麼多的階級斗爭,我們彼此相愛,生活便曾經美好,可是後來有人要發動搞階級斗爭了,在小孩子當中照樣搞,安利柯們便不再彼此相愛,那每天的階級斗爭日子,沒有了美好,沒有了善良,誰喜歡那樣的日子,誰喜歡那樣的沒有歡樂和友誼,只要想起,就總會詛咒,我是非常地詛咒的!
感動永遠因為美好永遠
從最初地讀著《愛的教育》到現在仍舊會去讀著,已經有十六年時間。美好的心情是照舊的。我還以美好的心情向我的學生們向我的研究生們介紹,請他們也讀一讀這本書。我在當著兒童文學教授,我說這的確百分之百應該是一本必讀書。在上海,有一個民間性的協會,他們只做一件事,就是不斷地向一屆一屆的小學生中學生介紹《愛的教育》,請他們去閱讀,希望他們在閱讀中受到感動受到教育健康成長。因為介紹一本書而組織一個協會的例子不會是很多的吧,可是有一個《愛的教育》協會,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