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常見有什麼蟲子

義大利常見有什麼蟲子

發布時間:2022-05-16 10:58:38

Ⅰ 這是什麼蟲子像蟑螂,但是又比蟑螂小很多。

德國小蠊。

德國小蠊成蟲為背腹扁平的橢圓形,分頭、胸、腹 3 部分,小的僅 0.2~0.5cm,多數體長在 10~30mm,呈黃褐色、紅褐色或深褐色,體長和體色因種而異,一般體表具油亮光澤。早齡若蟲體小呈深褐色近於黑色,無翅,形成翅後的若蟲,在背中央有一條明顯的淡色條紋。

德國小蠊為不完全變態昆蟲,一生要經過卵、若蟲和成蟲3個階段,成蟲產卵,卵成熟為若蟲,若蟲羽化為成蟲。卵莢彎彎細長,形似香腸,形成後掛在雌蟲腹部末端,孵化前產下,有時卵莢掛在尾端就開始孵化。德國小蠊是唯一長時間攜帶卵莢的室內蜚蠊種。

雌蟲一生可產下4~8個卵莢,每個卵莢可孵化若蟲30~40個,從卵莢形成至孵化需28天,若蟲蛻皮6~7次變為成蟲,蛻過1次皮,就增長1齡。德國小蠊成蟲化後一周,即成熟,可以繁殖,每年繁殖2~3代,室內條件下,若蟲齡期完成需要40~125天。

Ⅱ 類似蟑螂,但好像又不是蟑螂。這是什麼蟲子

是星天牛。

星天牛是日本、中國及韓國特有的一種天牛。2000年該蟲首次在義大利米蘭苗圃和溫室被檢測到,根據歐盟2000/29/CE指令,將其列為A1類檢疫性有害生物。每隻雌性星天牛一次交配就可以產達200顆卵,而每顆卵都會被分開藏在樹皮中。

當幼蟲孵化時,它會咀嚼入樹內,造成一條通道用來結蛹。由產卵至結蛹及成蟲為期可以達12-18個月。星天牛能危害楊樹、柳樹、榆樹、法國梧桐、棗樹、板栗等多種樹木,也是紫薇、懸鈴木、柑橘的主要害蟲。中國天牛總科昆蟲已記載3科8亞科434屬2500餘種。

產卵習性

星天牛幼蟲沒有自主選擇寄主的能力,幼蟲所在寄主是雌成蟲的產卵選擇決定的。星天牛成蟲最喜食苦棟,取食的部位常為枝條和樹皮,較少取食葉片。星天牛產卵一般會在樹徑較大的寄主樹上,如星天牛很少將卵產在胸徑小於6cm的木麻黃上,在苦棟上也很少發現星天牛產卵現象。

在木麻黃上的產卵部位常在樹干距地面40cm以內部位或者在裸露的樹根上,並且羽化孔一般在產卵刻槽上方25cm以內。星天牛在無瓣海桑上的研究表明,星天牛喜歡在樹勢較弱的樹上產卵,產卵部位直徑大於5cm,—般距離地面2.5m以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星天牛

Ⅲ 義大利生菜什麼情況什麼蟲為害

兩位老師介紹的都有可能!
根據近十年來的經驗判斷偏向於甜菜夜蛾為害狀(不排除其它夜蛾科害蟲危害)!重在早防、從蟲口判定此蟲較大、較難防治了。比較好的葯劑有:多殺菌素、乙基多殺菌素、甲維鹽復配巴丹、菊酯類農葯、高含量蘇雲金桿菌、印楝素、9080、壟哥、康寬、病毒類殺蟲劑(康邦等)、護城等加助劑噴霧2一3次防治!防重於治!

Ⅳ 【急】請問這是什麼蟲子有圖,義大利語叫cimice。

是臭蟲。。。。是蠻惡心的。。。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臭蟲也叫木蚤 bedbug 半翅目(Hemiptera)臭蟲科(Cimicidae)昆蟲,約75種,吸食人和溫血動物的血液。體扁寬,長4到5毫米(少於0.2吋),紅褐色,翅退化呈鱗狀,有臭腺,分泌物有特殊的氣味。雌蟲每個繁殖季節產卵200多個,一年繁殖3代或3代以上。世界性分布,晝伏夜出,吸血後即躲藏不出,所吸血需數天才能消化。成蟲能耐飢一年以上。溫帶臭蟲(Cimex lectularius)和熱帶臭蟲(C. hemipterus)吸食人血。疏毛臭蟲(C. pilosellus)吸食蝙蝠血,燕臭蟲屬(Oeciacus)吸食燕的血,Cimexopsis nyctalis吸食雨燕的血。雞臭蟲(Haematosiphon inodora)吸家禽的血,也吸人、豬的血。 臭蟲屬昆蟲綱、半翅目、臭蟲科。臭蟲發育過程分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正在吸血的臭蟲 臭蟲在我國古時又稱床虱、壁虱。臭蟲有一對臭腺,能分泌一種異常臭液,此種臭液有防禦天敵和促進交配之用,臭蟲爬過的地方,都留下難聞的臭氣,故名臭蟲。
[編輯本段]基本習性
溫帶臭蟲(Cimex lectularius)臭蟲是以吸人血和雞、兔等動物血液為生的寄生蟲。若蟲的腹部背面或成蟲的胸部腹面有一對半月形的臭腺,能分泌一種有特殊臭味的物質,使它臭名遠揚。 臭蟲一般過群居生活,因此在適宜隱匿的場所常常發現有大批臭蟲聚集。不論是若蟲,或是雌雄成蟲,它們都在晚上偷偷地爬出來,憑借刺吸式的口器嗜吸人血;在找不到人血時,也吸食家兔、白鼠和雞的血。臭蟲吸血很快,5—10分鍾就能吸飽。人被臭蟲叮咬後,常引起皮膚發癢,過敏的人被叮咬後有明顯的刺激反應,傷口常出現紅腫、奇癢,如搔破後往往引起細菌感染。 成蟲在隱蔽的場所交配後,把卵產在牆壁、床板等縫隙中。通常每次下卵一至數個,總數可達100—200個。在冬天,臭蟲通常停止吸血和產卵。若蟲得不到血食,可活30天以上,成蟲得不到血食,通常可活六七個月。 臭蟲活動規律 臭蟲怕光,多在夜間活動。臭蟲活動很敏捷而機警,在吸血時,如人體稍有移動,即停止吸血,爬走而隱藏,臭蟲每分鍾能爬行1-1.25m。臭蟲喜群居,並可隨衣物、行李、和指曉前一段時間。主要棲息在住室的床架、帳頂四角、牆壁、天花板、桌、椅、書架、被子褥、草墊、床席等的縫隙和糊牆紙的後面。棲息處所帶有許多褐色的糞跡。
[編輯本段]分布特點
臭蟲在我國古時又稱床虱、壁虱。臭蟲有一對臭腺,能分泌一種異常臭液,此種臭液有防禦天敵和促進交配之用,臭蟲爬過的地方,都留下難聞的臭氣,故名臭蟲。臭蟲是以吸人血為生的寄生蟲。若蟲的腹部背面或成蟲的胸部腹面有一對半月形的臭腺,能分泌一種有特殊臭味的物質,使它臭名遠揚。臭蟲群居於床榻、木器傢具、天花板、地板、牆壁等的縫隙中。可從屋頂或蚊帳上掉落於人體吸血。通常夜間活動,白天則潛伏在上述場所,消化血液及產卵。常藏匿在衣物、行李、舟車、飛機內,隨之散布各處。臭蟲一般過群居生活,因此在適宜隱匿的場所常常發現有大批臭蟲聚集。不論是若蟲,或是雌雄成蟲,它們都在晚上偷偷地爬出來,憑借刺吸式的口器嗜吸人血;在找不到人血時,也吸食家兔、白鼠和雞的血。臭蟲吸血很快,5—10分鍾就能吸飽。人被臭蟲叮咬後,常引起皮膚發癢,過敏的人被叮咬後有明顯的刺激反應,傷口常出現紅腫、奇癢,如搔破後往往引起細菌感染。
[編輯本段]交配繁殖
臭蟲吸血前後對比 臭蟲的交配方式 臭蟲的性交配被稱為「創傷式授精」,這意味著雄性並不會顧及雌性的感受,甚至對雌性帶來身體上的傷害。雄性會用自己像劍一樣的生殖器官刺穿雌性身體的任何部位實現授精,這種交配方式被認為是雄性戰勝雌性交配抵抗的一種形式。 通常臭蟲最活躍的時間段是在黎明,在黎明到來之前的一個小時處於性攻擊高峰期。 臭蟲會傳播多種疾病,如回歸熱、麻風、鼠疫、小兒麻痹、結核病、錐蟲病、東方癤、黑熱病等。 全世界已知臭蟲約有74種,但嗜吸人血的只有溫帶臭蟲和熱帶臭蟲兩種。在我國,溫帶臭蟲分布於南北各地,熱帶臭蟲只分布於長江以南地區,兩者都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害蟲。
[編輯本段]發育過程
臭蟲為不完全變態,生活史分卵、若蟲和成蟲3期。卵黃白色,長圓形,卵殼有網狀紋,前端有蓋。約經6~7天, 卵蓋處鑽出,形似成蟲而較小,蛻皮5次後變為成蟲。在適宜溫度(35~37℃)時,由卵發育至成蟲約需1個月左右。氣候溫暖處 ,1年至少可有5、6代。若蟲及雌雄成蟲都吸血,主要吸人血,也吸鼠類、兔等的血液。吸血量可超過蟲體重量1~2倍。冬季停止吸血和產卵。成蟲耐飢力強,可1年不吸血。臭蟲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夜間叮咬吸血,擾人睡眠。叮咬時,其唾液注入皮內,中含異性蛋白質,可致局部紅腫,奇癢難忍。若長期被較多臭蟲叮咬,可產生貧血(尤其是營養不良者)、神經過敏及失眠,嚴重影響健康。雖然在實驗室內臭蟲可傳播回歸熱螺旋體、鼠疫桿菌等病原體,但尚未證實在自然狀態下臭蟲能傳播疾病。除經常洗曬卧具、床榻及消除牆壁縫隙外,還可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殺滅臭蟲。50%馬拉硫磷乳油、90%敵百蟲等各以水稀釋100倍,或以50%敵敵畏乳油配200倍水噴灑或塗刷於其活動與棲息場所,可殺死成蟲和若蟲;也可用沸水直接澆灌其隱存的縫內,將其燙死。成蟲在隱蔽的場所交配後,把卵產在牆壁、床板等縫隙中。通常每次下卵一至數個,總數可達100—200個。在冬天,臭蟲通常停止吸血和產卵。若蟲得不到血食,可活30天以上,成蟲得不到血食,通常可活六七個月。
[編輯本段]活動規律
活動規律臭蟲怕光,多在夜間活動。臭蟲活動很敏捷而機警,在吸血時,如人體稍有移動,即停止吸血,爬走而隱藏,臭蟲每分鍾能爬行1-1.25m。臭蟲喜群居,並可隨衣物、行李、和指曉前一段時間。主要棲息在住室的床架、帳頂四角、牆壁、天花板、桌、椅、書架、被子褥、草墊、床席等的縫隙和糊牆紙的後面。棲息處所帶有許多褐色的糞跡。臭蟲會傳播多種疾病,如回歸熱、麻風、鼠疫、小兒麻痹、結核病、錐蟲病、東方癤、黑熱病等。全世界已知臭蟲約有74種,但嗜吸人血的只有溫帶臭蟲和熱帶臭蟲兩種。在中國,溫帶臭蟲分布於南北各地,熱帶臭蟲只分布於長江以南地區,兩者都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害蟲。臭蟲
[編輯本段]消滅臭蟲的有效方法
臭蟲(一)侵害調查 臭蟲的侵害指征有糞跡、臭蟲血跡,活臭蟲等,以針挑法結合目測法檢查可疑棲息場所(棕棚、床架、畫鏡線、板牆縫隙、桌椅、沙發等物件)的臭蟲侵害指征,嚴重侵害場所能聞及臭蟲的臭味。 (二)環境防治 環境防治的目的是鏟除孳生條件,即整頓室內衛生,清除雜物,對床板、牆壁、棕棚等容易孳生臭蟲的縫隙,用石灰或油灰堵嵌,有臭蟲孳生的牆紙必須撕下燒掉。 (三)物理防治 1.人工捕捉:敲擊床架、床板、炕席、草墊等,將臭蟲震下、處死,或用針、鐵絲挑出縫隙中的臭蟲,予以殺滅。 2.沸水澆燙:臭蟲不耐高溫,可用開水將蟲卵和成蟲全部燙死、,對有臭蟲孳生的床架、床板等用具可搬至室外,用裝有沸水的水壺口對准縫隙,緩慢移動澆燙,務必使縫隙處達到高溫,以燙死臭蟲及其卵,對孳生有臭蟲的衣服、蚊帳,可用開水浸泡。 3.太陽曝曬:對不能用開水燙泡的衣物,可放到強烈的太陽光下曝曬1~4小時,並給予翻動,使臭蟲因高溫曬死或爬出而被殺死。 4.防止散布:在有臭蟲活動的居室,對行李傢具等物品的遷移(搬遷或買賣),務必嚴格檢查,並作處理,以防止臭蟲的帶出、帶入而造成播散: (四)化學葯物防治 過去歷來採用二二三、六六六、敵百蟲、敵敵畏防制臭蟲,由於二二三、六六六的停用,敵敵畏、敵百蟲持效短暫,也由於這些有機氯、有機磷殺蟲劑易使棕棚變脆、斷裂,不僅群眾不願接受,而且也難以達到消滅臭蟲的目的,所以這幾種葯目前已不再用於臭蟲防治。目前比較好的防治臭蟲較好的殺蟲劑是:溴氰菊酯類或高效氯氰菊酯類,可用於滅殺跳蚤和臭蟲。有刺激性氣味,小劑量低濃度對大型動物傷害極小,可使用於床上。
[編輯本段]防治
臭蟲屬昆蟲綱半翅目臭蟲科的一類小型昆蟲,又稱壁虱、床虱。因其有一對能分泌臭味的腺體,在其爬行過的地方,留下難聞異味,故名臭蟲。臭蟲為世界性分布昆蟲,共計有74種,與人類有寄生關系的僅有溫帶臭蟲和熱帶臭蟲兩個家棲種類。在我國這兩種臭蟲的分布以長江為界,熱帶臭蟲主要見於長江以南,溫帶臭蟲則在全國均有分布但以江北地區為主。臭蟲的發育過程為漸變態的,即一生包括卵、若蟲和成蟲3個階段,其中若蟲有5個齡期。它們一般在狹窄的縫隙中棲息,具群棲性,成蟲、若蟲和卵多見於床板、褥墊、箱縫、牆隙或牆紙的褶縫中,在衛生條件差的交通工具以及公共場所的桌椅縫隙中亦有孳生。臭蟲的危害主要是吸血騷擾,主要在夜間活動,吸血貪婪,尤其是若蟲,吸血量可超過其體重的1~2倍,人被叮咬後,嚴重時可導致皮膚紅腫發炎、癢痛難忍,有些人可發生丘疹樣麻疹,以小兒為多見。若長期被較多的臭蟲寄生,可引起貧血、神經過敏和失眠、虛弱等症狀。此外,臭蟲也被懷疑是某些疾病的傳播者。 在自然和實驗條件下,曾在臭蟲體內檢測出和成功感染多種病原體,其中包括立克次體、病毒、細菌和絲蟲等,雖然目前尚無確鑿證據證明臭蟲可作為某些疾病的轉播媒介,但上述情況應引起重視。以前,由於衛生條件較差,臭蟲的危害相當嚴重,一度曾為「四害之一」。近年來,由於人們生活的提高和衛生條件的改善,大部分地區,已無臭蟲危害,但在某些衛生狀況較差的場所,尤其是在某些老式建築中,仍有臭蟲孳生為害的報道,如大連某廠職工宿舍樓,1993年調查發現,在150張床中,臭蟲的侵害率在95%以上。布粉塗抹滅臭蟲,臭蟲,又稱床虱。臭蟲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夜間叮咬吸血,擾人睡眠。叮咬時,其唾液注入皮內,可致局部紅腫,奇癢難忍。若長期被較多臭蟲叮咬,可產生貧血、神經過敏及失眠,嚴重影響健康。對臭蟲主要採用布粉和塗抹的方法進行殺滅,方法包括:用2%倍硫磷粉劑,按每張單人床50~100克用量均勻撒於床板等處,或將其調成糊狀,塗抹在床的縫隙處。用50%倍硫磷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稀釋100倍,按每張單人床400毫升用量,對牆壁和床板等進行噴灑。用50%敵敵畏稀釋200倍,按100毫升/米2噴灑,每隔30天施葯一次,連續2~3次。

Ⅳ 這個是什麼蟲義大利語叫cimice,我們叫放屁蟲

我們這叫辣鼻蟲

Ⅵ 介殼蟲的分類

1.1.日本蠟蚧
日本蠟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又稱棗龜蠟蚧、棗虱子。
一:分布與危害。國外分布於日本、前蘇聯和東南亞一帶。國內分布普遍,尤其在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等省的棗產區發生嚴重。除危害棗外,還可危害柿、梨、蘋果、栗等。以若蟲和雌成蟲聚集於枝條和葉上刺吸汁液,其分泌物尚能誘致煤污病的發生,影響光合作用,發生嚴重時造成樹勢衰弱,芽葉萎縮,產量和品質下降。
二:發生規律。1年產一代,以受精雌成蟲密集在1~2年生的小枝上越冬。寄主發芽時開始取食危害,蟲體迅速增大。北方棗區5月底至6月初開始產卵,6月中旬為產卵盛期,7月中旬為產卵末期。卵產於母體介殼下,每雌產卵1500~2000粒。卵期7~10天。卵於6月中、下旬開始孵化,6月下旬、7月上旬為若蟲出殼盛期,7月底為末期。若蟲出殼時間多在天氣晴朗的上午9~10時,可借風力作遠距離傳播。出殼若蟲在棗葉正面和嫩枝上固定危害,並分泌蠟質形成介殼。7月底、8月初可從介殼外形區分雌雄。8月底、9月初是化蛹盛期,蛹期約20天。雄蟲羽化盛期在9月下旬,交配後雄蟲死亡。雌蟲危害到9月上、中旬打棗前後,大量從棗葉轉移到小枝上繼續危害,蟲體逐漸增大,蠟質增厚。11月中旬以後開始越冬。
1.2.朝鮮球堅蠟蚧
朝鮮球堅蠟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又稱桃球堅蚧、杏球堅蚧。
一、分布與危害。國外分布於日本和朝鮮。國內分布於東北、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寧夏等省區。寄主有李、杏、桃、櫻桃等,在山桃及杏樹上發生普遍。密集在寄主枝條上,終生吸取寄主汁液,受害樹一般生長不良,受害嚴重的枝條枯死,甚至整株枯死。
二、發生規律。1年發生l代,以2齡若蟲固著在枝條上越冬。次年3月上、中旬開始活動,從蠟堆里的蛻皮中爬出。另找地點固著,群居在枝條上取食,不久便逐漸分化為雌、雄性。雌性若蟲於3月下旬又脫皮1次,體背逐漸變大成球形。雄性若蟲於4月上旬分泌白色蠟質形成介殼,再蛻皮化蛹其中,4月中旬開始羽化為成蟲。4月下旬到5月上旬雄成蟲羽化並與雌成蟲交配,交配後的雌蟲體迅速膨大,逐漸硬化,5月上旬開始產卵於母體下面,平均每雌產卵1000粒左右。卵期7天,5月中旬為若蟲孵化盛期。初孵若蟲從母體臀裂處爬出,在寄主上爬行l~2天,尋找適當場所,以枝條裂縫處和枝條基部葉痕中為多。固定後,身體稍長大,兩側分泌白色絲狀蠟質物,覆蓋蟲體背面。6月中旬後蠟質又逐漸溶化白色蠟層,包在蟲體四周。此時發育緩慢,雌雄難分。越冬前脫皮1次,蛻皮包於2齡若蟲體下,到12月份開始越冬。雌蟲能孤雌生殖。
黑緣紅瓢蟲是主要天敵,其成蟲、幼蟲皆捕食朝鮮球堅蠟蚧的若蟲和雌成蟲,1頭幼蟲1晝夜可取食5頭雌蟲,1頭瓢蟲一生可捕食20餘頭,是抑制該蟲大發生的重要因素。
1.3.褐盔蠟蚧
褐盔蠟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Bouche)又稱扁平球堅蚧、水木堅蚧、糖槭蚧。
一、分布與危害。國外分布於日本、前蘇聯、歐洲西部、北非、伊朗、朝鮮、美國、加拿大。國內分布於東北、內蒙古、華北及陝西、青海、新疆等地。寄主有桃、杏、李、歐洲櫻桃、葡萄、梨、蘋果、沙果、核桃等果樹及數十種林木。以若蟲和成蟲危害果樹和林木的枝葉和果實。危害期間經常排泄出無色粘液,不但阻礙葉的生理作用,還招致蠅類吸食和黴菌寄生,嚴重發生時,枝梢乾枯,甚至引起全株逐漸死亡。
二、發生規律。在黃河故道地區1年發生2代,新疆1~2代,以2~3齡若蟲在枝乾裂縫、老皮下及葉痕處越冬。來年3月中、下旬開始活動,爬到枝條上尋找適宜場所固著危害。4月上旬蟲體開始膨大,4月末雌蟲體背膨大並硬化。5月上旬開始產卵在體下介殼內,5月中旬為產卵盛期。卵期1個月左右。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卵孵化盛期,若蟲爬到葉背固著危害,少數寄生於葉柄。在桃樹上寄生時,1年只發生1代,葉上的若蟲一直危害到10月間,爬到越冬場所越冬。在葡萄上寄生時,1年可發生2代,葉片上若蟲於6月中旬先後蛻皮並遷回枝條,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產卵;第2代若蟲8月孵化,8月中旬為孵化盛期,10月間遷回到枝乾裂縫處越冬。雌蟲不論交配與否均能產卵繁殖,1頭雌蟲能產卵1400~2700粒。天敵昆蟲有黑緣紅瓢蟲、紅點唇瓢蟲和寄生蜂等。
1.4.棗球蠟蚧
棗球蠟蚧Eulecanium gigantea (Shinji)又稱大球堅蚧、瘤堅大球蚧。
一、分布與危害。國外分布於日本。國內分布於陝西關中及陝北、寧夏、甘肅、新疆、山西、北京、內蒙古、河北、河南和山東。危害相當廣泛,可危害紅棗、杏、蘋果、梨、巴旦杏、桃、葡萄、文冠果、刺槐、榆樹、胡楊、野薔薇等20餘種喬灌木。危害輕者影響樹木發芽抽梢,樹勢衰弱,重者形成干枝枯梢,果品產量嚴重下降,甚至整株死亡。
二、發生規律。1年發生l代,以2齡若蟲在枝條上越冬。4月下旬雄成蟲開始羽化,5月上旬交尾後雌蟲產卵,5月下旬可見初孵若蟲活動,若蟲期自5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雄成蟲羽化多集中在每天上午10~12時,羽化半小時後即起飛尋偶交配,1頭雌蟲l生產卵400~5000粒,最多可達8500粒。初孵若蟲行動活潑,爬出介殼後在寄主枝條或葉片上爬行l~2天,然後多固定在葉片正反面的主脈兩側刺吸危害,若蟲越冬轉移前,一直在葉片上固定取食,10月上旬寄主葉片脫落前,若蟲多遷移到枝條下方或枝杈處越冬,越冬若蟲和雌成蟲只危害枝幹。 2.1.草履蚧
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又稱草鞋介殼蟲。
一、分布與危害.國外分布於日本和原蘇聯。國內分布於陝西、新疆、河北、河南、山東、山西、西藏和雲南。寄主植物有蘋果、梨、杏、桃、李、桑、板栗、核桃、柑桔、楊、柳等。若蟲早春上樹,群集於嫩芽上吸食,造成芽枯萎,樹勢衰弱,產量降低。
二、發生規律.1年發生1代,以卵在樹下土壤中、雜草下、土石縫等處越冬。翌年2月樹液流動時若蟲開始孵化,初孵若蟲在卵殼附近停留數日,遇氣溫較高的中午,部分若蟲沿樹干往返爬行,晚間則群集在樹杈、樹洞里。若蟲極耐低溫,在冰雪中數日也不會凍死。若蟲大量上樹危害的時期,因各地氣溫不同而有差異。在河南孟州,若蟲2月上旬開始沿樹干爬到小枝上吸取汁液危害,2月下旬若蟲大量上樹,3月下旬結束。在河北昌黎,若蟲3月上旬開始上樹,3月中旬達盛期。若蟲上樹時間多集中於午前10時至午後2時,由樹干陽面爬行至嫩枝和芽旁。1齡若蟲期長達70~90天,經第1次脫皮後開始分泌灰白色蠟質物和粘液;第2次脫皮後,雌雄若蟲分化。雄若蟲尋找樹皮、土縫等隱蔽處做薄繭化蛹,前蛹期約8天,蛹期7~10天,至5月上中旬羽化為成蟲。成蟲壽命數小時至10天。雌若蟲經過第3次脫皮後,於5月上中旬變為成蟲,5月中下旬開始下樹,尋找適宜場所產卵越夏、越冬。
2.2.吹綿蚧
吹綿蚧Icerya purchasi Maskell又稱綿團蚧、棉子蚧、吐綿蚧。
一、分布與危害.國外分布於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澳大利亞、紐西蘭、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德國、瑞士、義大利、法國、美國、非洲、小亞西亞等地。國內遍布各柑桔產區,在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新疆等省區亦有分布。
吹綿蚧為多食性害蟲。除嚴重危害柑桔類果樹外,還危害蘋果、梨、葡萄、櫻桃、柿、栗、枇杷、楊梅、玫瑰、石榴、刺槐及多種豆科農作物等250餘種植物。以若蟲和雌成蟲群集在柑桔類的葉、芽及枝條上危害,引起葉色變黃,枝梢枯萎,果實大量脫落;其排泄物誘致煤煙病,葉、枝、果污黑成片,光合作用減弱,樹勢衰竭,提早落葉,甚至枝枯樹死。
二、生活史及習性.吹綿蚧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在河南南部、陝西南部大多1年2代,少數3代;華北地區1年2代,以若蟲及雌蟲在枝條、主幹或葉片上越冬。在陝西南部,第1代卵和若蟲盛期在4月下旬至6月;第2代若蟲發生於8~9月。大多數以第2代若蟲越冬,少數發育為成蟲。吹綿蚧卵和若蟲的歷期因季節而異,在春季卵期14~26天,若蟲期46~54天;在夏季卵期約10天,若蟲期46~108天。
若蟲孵化後在囊內停留很短時間即開始分散活動,在葉背、枝上緩緩爬行尋找適當位置,然後定居下來。一般在新葉背面主脈兩側定居者為多,到蛻皮時再更換位置。2齡時,逐漸移居於枝乾的陰面群集危害。雌若蟲固定取食數日後終生不再移動,到成蟲時分泌絲綿狀蠟質物形成卵囊,產卵於其中,產卵歷期可達1個月左右。每雌一般產卵數百粒,有的多達2000粒左右。雌成蟲壽命40天左右。雄若蟲行動活潑,經過2次蛻皮後,口器退化,不再吸食危害,躲藏在樹乾裂縫等處結薄繭潛伏其中化蛹,蛹期約7天。在自然條件下,雄蟲的數量遠比雌蟲為少,故一部分雌蟲可營孤雌生殖。
三、發生與環境的關系.吹綿蚧適於在溫暖潮濕的環境條件下生活。氣溫的高低影響著發生期的早晚和發生數量的多少,繁殖的適宜溫度為25~26℃,若蟲正常活動適宜溫度為22~28℃,超過32℃則開始死亡,當溫度達40℃以上或-12℃以下時大量死亡。
吹綿蚧的重要天敵有澳洲瓢蟲、大紅瓢蟲 、小紅瓢蟲和紅緣黑瓢蟲等。其中前2種瓢蟲對吹綿蚧的控製作用最大,特別是澳洲瓢蟲,通過引種馴化,已經在國內許多地區定居下來,它的適應力極強,在浙江、廣東、福建、湖北、四川、陝西等省已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3.柿絨蚧
柿絨蚧Acanthococcus kaki Kuwana又稱柿綿蚧、柿毛氈蚧。
一、分布與危害.國外分布於日本。國內分布於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只取食危害柿樹,以若蟲和雌成蟲固著寄生於柿樹的枝條、葉片背面、葉柄、果實和果蒂的表面,刺吸汁液,蟲體固著處組織凹陷變為黑色,蟲口密度過大的柿果,往往提前干腐脫落。
二、發生規律.在山東1年發生4代,以被有薄層蠟粉的初齡若蟲在3~4年生枝條的皮層裂縫、樹乾的粗皮縫隙及干柿蒂上越冬。春季4月中下旬離開越冬場所爬到嫩芽、新梢、葉柄、葉背等處吸食汁液,以後在柿蒂和果實表面固著危害,逐漸長大分化為雌雄兩性。5月中、下旬成蟲交尾,以後雌蟲體背面逐漸形成卵囊,並開始產卵,隨著卵不斷產出,蟲體漸縮向前方。雌蟲產卵數與寄生部位有關,以寄生在果實上的產卵最多,可達300粒左右,寄生葉上的次之,寄生枝上的較少,約100粒左右。卵期12~21天。第1代若蟲的出現盛期在6月上、中旬,第2代在7月中旬,第3代在8月中旬,第4代在9月中下旬。各代的發生期不整齊,互相交錯,前2代主要危害柿葉及l~2年生枝條,後2代主要危害柿果。
2.4.棉根新珠碩蚧
棉根新珠碩蚧Neomargarodes gossypii Yang又稱珠綿蚧、棉珠蚧等。
一、分布與危害。國內分布於山東、山西、陝西、河北、河南等省。主要危害棉花、大豆、豇豆、綠豆,也危害穀子、玉米、甘薯、蓖麻等作物和酸模、三棱草、蒼耳、刺兒萊、苦蕒菜等雜草。但只能在豆類、蓖麻等作物和蒼耳、酸模、刺兒菜、苦賣菜等雜草的根部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以成蟲和若蟲刺吸棉花、大豆等根部的汁液,植株被害後下部葉片發黃,逐漸變紅而脫落;中部葉片發紅下垂;上部嫩綠色減退。根部有魚鱗狀橫裂紋,或根部腫大,根尖發黑腐爛,根的木質部上有許多小黑點。受害重者棉株和豆株枯萎死亡,造成大量減產。
二、發生規律。在山東、河北等地1年發生1代,以珠形體集中在寄主根部附近約15cm深的土中越冬。在山東鄆城,越冬的大、中型珠形體於5月上旬開始脫殼羽化為雌成蟲,小型的珠形體脫殼較早,脫殼變為前蛹,約經8天再脫皮變為蛹。蛹經14天羽化為雄成蟲。雌雄成蟲於5月中旬交尾,雄成蟲交尾後約24小時死亡,壽命僅8.6天。雌成蟲在土中10~15cm處作一土室,5月中旬開始產卵其中。產卵期一般為15~25天。卵堆產於母體後邊,每頭雌成蟲產卵數十粒至數百粒,多的可達1000餘粒。卵堆外覆蓋有白蠟絮,土室內壁也有一層白蠟粉。卵經25~30天孵化,孵化盛期在6月下旬。初孵化的若蟲在土室內活動。約經4天左右開始分散,1齡若蟲在地面爬行,尋找寄主,是擴散危害的主要蟲期,若在5~7天內找不到寄主植物即死亡。找到寄主後在土中約10cm深處將口針刺入根部吸食汁液危害,7月份為取食危害盛期。此後蟲體逐漸膨大,體壁加厚,顏色加深,並分泌蠟質,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形成珠形體。在不良環境中,珠形體可長時間休眠,隔年再羽化。
棉根新珠碩蚧適宜於在乾燥疏鬆的土中生活。發生嚴重的地區均為乾旱的沙土地或輕度鹽鹼地,而在水濱地、粘壤土則沒有,黃壤土雖有,但數量很少,發生較輕。 3.1.康氏粉蚧
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又稱梨粉蚧、李粉蚧、桑粉蚧。
一、分布及危害。國外分布於日本、印度、斯里蘭卡、前蘇聯、澳洲、美洲和歐洲。國內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四川等省。食性較雜,除危害梨外,還危害蘋果、桃、李、杏、櫻挑、葡萄、山楂、柿、石榴、栗、核桃、梅、棗、桑、楊、瓜類和蔬菜等多種植物。以成蟲和若蟲刺吸寄主植物的幼芽、嫩枝、葉片、果實和根部的汁液。嫩枝被害後,常常腫脹,樹皮縱裂而枯死,前期果實被害呈畸形。
二、發生規律。在河南、河北1年發生3代;在吉林發生2代,以卵在被害樹干、枝條粗皮縫隙、石縫、土塊中以及其它隱蔽場所越冬。翌春梨樹發芽時,越冬卵孵化為若蟲,食害寄主植物幼嫩部分。第1代若蟲發生盛期在5月中、下旬,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8月下旬。雌性若蟲的發育期35~50天,蛻皮3次變為雌成蟲。雄性若蟲發育期25~37天,後期生活在長形的白色繭中,蛻2次皮後進入前蛹期,進而化蛹。雄成蟲羽化時適值雌蟲剛蛻完第3次皮變為雌成蟲,雌雄交尾後,雌成蟲爬到枝幹粗皮裂縫內或果實萼窪、梗窪等處產卵,有的將卵產在土內,產卵時雌成蟲分泌大量似棉絮狀蠟質,形成卵囊,卵產在囊內。每雌產卵200~400粒,成蟲產卵後皺縮死亡。
3.2.柿粉蚧
柿粉蚧Phenacoccus pergandei Cockerell又稱柿長綿粉蚧。
一、分布及危害。國內分布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等地。危害柿、蘋果、梨、枇杷、無花果及桑等。成蟲和若蟲吸食柿樹嫩枝、幼葉和果實,對產量和質量影響較大。
二、發生規律。在河南、山東1年發生l代,以若蟲在枝乾和樹皮裂縫中越冬。來年5月開始出蟄,轉移到嫩枝、幼葉、果實和柿蒂上吸食汁液。若蟲於5月中旬變為成蟲,5月下旬大多轉移到葉背面,分泌白色綿狀物,形成長20~65mm、寬5mm左右的白色帶狀卵囊,卵產於其中。每雌可產卵500~1500粒。卵期20餘天。若蟲孵化後,爬出卵囊,沿葉背面的葉脈、葉緣寄生危害。10~11月間若蟲轉移到枝幹及裂縫中越冬。
3.3.玉米耕葵粉蚧
玉米耕葵粉蚧Trionymus agrestis Wang et zhang。
一、分布及危害。國內分布於河北各縣。除危害玉米外,還危害小麥、高粱及禾本科雜草等。以若蟲和雌成蟲群集於地表下寄主莖基部吸食汁液,受害小麥、玉米葉脈發黃、生長緩慢或枯萎,植株矮小細弱。嚴重時根莖變粗畸形,不能結實。
二、發生規律。在河北1年發生3代,以卵在玉米根莖上及周圍土壤中越冬。第1代發生於4月下旬至6月中旬,以若蟲和雌成蟲群集在地表以下小麥莖基部吸食汁液,被害部位可見白色絮狀物。第2代發生於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要危害夏玉米幼苗,常年發生危害嚴重,為主要危害世代。第3代發生於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主要危害玉米和高粱,此時玉米和高粱已近成熟,危害不大。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雌成蟲開始做卵囊產卵越冬。 4.1梨圓蚧
梨圓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又稱梨齒盾蚧、梨丸介殼蟲、輪心介殼蟲。
一、分布及危害。梨圓蚧是國際檢疫對象之一,國內分布普遍,危害區偏於北方。梨圓蚧食性極雜,已知寄主植物有150多種,主要危害果樹和林木。主要果樹有梨、蘋果、棗、核桃、桃、杏、李、梅、櫻桃、葡萄、柿和山楂等。可寄生果樹的所有地上部分,特別是枝幹被害後,引起皮層木栓化和韌皮部、導管組織的衰亡,皮層爆裂,抑制生長,引起落葉,甚至枝梢乾枯和整株死亡。在果實上寄生時多集中在萼窪和梗窪處,圍繞介殼形成紫紅色斑點,降低果品價值。
二、發生規律。在遼寧南部、山東和陝西蘋果園1年發生3代,以2齡若蟲及少數受精雌蟲在枝幹上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開始取食危害,雄蟲4月中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交尾後死亡;越冬雌蟲繼續取食約1個月,到6月上中旬胎生若蟲,可延遲到7月上旬。第1代雌蟲產仔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2代雌蟲產仔期在9月至11月上旬,世代不整齊。
梨圓蚧營兩性胎生繁殖。各代雌雄性比不同,第1代為1.7∶1,第2代為1.0∶1.2。各代產仔數在54~108頭之間,以第2代產仔數最高,最多單雌產仔362頭。初齡若蟲產出後向嫩枝、果實、葉片上爬行,在1~2日內找到合適部位,將口器插入寄主組織內,則固定不再移動,分泌蠟絲,逐漸形成白色介殼。危害果實時,晚熟品種受害重,早熟品種受害輕。梨圓蚧遠距離傳播主要靠苗木、接穗和果品調運。
自然抑制因子較多,主要包括越冬期死亡、自身密度擁擠性死亡和天敵的寄生與捕食等。在東北地區,越冬期死亡可達36.4%。捕食性天敵以紅點唇瓢蟲和腎斑唇瓢蟲Chilocorus renipustulatus最常見,1頭瓢蟲成蟲在1個月內可捕食梨圓蚧成蟲和若蟲700頭,幼蟲每月捕食350頭。寄生性天敵有小蜂Prospaltella aurantii和短緣毛蚧小蜂Aphytis proclia等。
4.2.矢尖蚧
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又稱矢尖盾蚧、矢堅蚧、箭頭蚧和矢根介殼蟲。
一、分布與危害。國外分布於日本、印度、大洋州和北美洲各地。國內各柑桔產區普遍發生,北方主要分布於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和山東等省。除危害柑桔類植物外,還危害茶、山茶、連翹、白蠟樹、龍眼等,在北方溫室內危害多年生木本觀賞植物。危害果樹時,主要危害果、葉和枝條等部位,受害處形成黃斑,引起葉片變黃捲曲枯死,枝條乾枯,著果率大大下降,果實不能成熟,對果實產量和品質影響極大。
二、生活史及習性。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在陝西漢中1年發生2代,主要以受精雌成蟲在葉片和嫩枝上越冬,也有少數以2齡若蟲越冬。來年5月中下旬產卵,第1代若蟲盛發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1代成蚧盛發期在7月中、下旬;8月上旬至下旬為第2代若蟲盛發期,10月上、中旬為第2代成蚧盛發期,交配後以受精雌蚧越冬。
各蟲態的發育歷期差別較大。卵期極短,據觀察僅28~256.8分鍾,平均142.5分鍾。1、2齡若蟲歷期均為20天左右;第1代3齡若蟲期為38天;第2代為50天。雌成蟲產卵前期第1代為24~33天;第2代為183~234天。產卵歷期差異很大,一般7~74天。
矢尖蚧若蟲多集中在上午6~12時孵化。剛孵出的若蟲經10~15分鍾即開始爬行活動。雌若蟲行動活潑,爬行距離遠,爬行時間可持續16小時,最後多集中於幼嫩枝葉或果實上固定取食。雄若蟲爬行距離近,時間短,一般僅4小時左右,有聚集性,多集中於葉片背面。雌雄性比因代別而異,第1代為1∶1.65,第2代為1∶3.75。矢尖蚧必須經雌雄交配才能產卵,單雌平均產卵量為74.6粒。研究表明,矢尖蚧成、若蚧均呈聚集分布,雌成蚧符合負二項分布,最佳取樣方式為棋盤式。
三、發生與環境的關系。矢尖蚧喜歡在溫暖濕潤的環境條件下生活。據西北農業大學調查,當日均溫度13℃以上時,才開始取食危害;19℃以上開始產卵、繁殖;23~28℃條件下對生長發育和繁殖最有利;相對濕度在60%以上適於其生活。低溫或高溫乾燥對其發生不利,當冬季氣溫降至-5℃時,若蟲大量死亡,-9℃時若蟲幾乎全部死亡。春季氣溫的高低直接影響越冬成蚧產卵期和第1代若蟲出現的早晚,以4月1日至5月31日的平均溫度19℃為標准,若平均溫度下降1℃,其發生盛期推遲3~4天。
若蚧發生期的雨日和雨量對種群數量有一定影響。雨日多、雨量大有利於若蚧生長發育,且對天敵的捕食和寄生不利。
寄主桔樹的樹齡大小與蟲源的多少密切相關,也直接關繫到矢尖蚧食物營養狀況,從蟲口數量和受害程度看,盛果期>衰老期>初果期>零星掛果期。
矢尖蚧的天敵較多。捕食性天敵主要有紅點唇瓢蟲、日本方頭甲、晉草蛉、蜘蛛等;寄生性天敵主要有矢尖蚧蚜小蜂、瘦柄花翅蚜小蜂、蚜小蜂等。
4.3.桑盾蚧
桑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Tozzetei)又稱桑白蚧、桃介殼蟲等。
一、分布及危害。國外分布於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南斯拉夫、希臘、英國、瑞典、匈牙利、土耳其、敘利亞、以色列、印度、斯里蘭卡、日本、非洲、美洲、前蘇聯、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內分布較廣,北方的東北、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新疆和南方多數省區均有發生。寄主有蘋果、梨、桃、杏、李、梅、櫻桃、醋栗、批把、葡萄、核桃、柿、無花果、桑、茶、丁香、棕樹等,其中以核果類果樹受害較重,特別是桃樹受害最重。以雌成蟲和若蟲群集固著在果樹枝幹上吸食,偶爾危害果實和葉片。嚴重發生時介殼密集重疊,枝條表面凹凸不平,削弱樹勢,甚至引起枝條或全株死亡。桃園發生後,若不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3~5年可將桃園毀壞。
二、發生規律。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北方各省1年2代,以第2代受精雌蟲在枝條上越冬。不同地區來年開始危害的時間和產卵日期不同,在山西太谷,3月中旬桃樹萌動後開始吸食危害,蟲體迅速膨大,越冬代成蟲4月下旬開始產卵,4月底至5月初為產卵盛期,5月上旬為末期。雌蟲產卵後干縮死亡。第1代卵期15天左右,5月上旬開始孵化,5月中旬為孵化盛期。6月中旬第1代成蟲開始羽化,6月下旬為羽化盛期,交尾後雄蟲死亡,雌蟲腹部逐漸膨大,至7月中旬開始產卵,7月下旬為產卵盛期。第2代卵期10天左右,7月下旬開始孵化,7月末為孵化盛期。第2代成蟲8月中、下旬開始羽化,8月末為羽化盛期,交尾後雌蟲繼續危害至秋末越冬。
雄成蟲羽化後便尋找雌蟲交尾,壽命極短,僅l天左右。雌蟲產卵於介殼下,常相連成念珠狀,產卵後蟲體腹部縮短,顏色變深,不久干縮死亡。越冬代雌蟲產卵量較高,平均每雌產卵120餘粒,最多183粒,最少54粒。若蟲孵化後在母體介殼下停留數小時,然後逐漸爬出分散活動1天左右,多固定在2~5年生枝條上取食,以枝條分杈處和陰面密度較大。約經5~7天開始分泌綿狀白色蠟粉覆蓋於體上,並逐漸加厚,不久開始蛻皮,蛻皮時自腹面裂開,蟲體微向後移,繼續分泌蠟質形成介殼。
降雨和天敵是限制桑盾蚧發生危害的重要因子。若蟲分散轉移期降雨,特別是暴雨可大量淋洗掉若蟲,減輕發生程度。山西太谷觀察有1種軟肋蚜小蜂Cocclophagus sp.幼蟲寄生於桑盾蚧雌蟲體內,紅點唇瓢蟲和日本方頭甲對桑盾蚧捕食能力較強,是控制桑盾蚧的有效天敵。
4.4.榆牡蠣蚧
榆牡蠣蚧Lepidosaphes ulmi Linnaeus又稱榆蠣盾蚧、茶牡蠣蚧。
一、分布與危害。國外分布於歐洲、日本、伊朗、以色列、伊拉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國內分布於東北、山東、山西、陝西、寧夏、新疆、西藏、內蒙古、河北和南方各省區。食性較雜,寄生植物有梨、蘋果、杏、桃、李、葡萄、梅、櫻桃、山楂、海棠、核桃、棗、沙棘、榆、柳、楊等,主要危害植物的枝、梢、葉及果實,受害果實上布滿介殼蟲,果品表面凹凸不平,喪失商品價值。
二、發生規律。1年發生1~2代,以卵在介殼下越冬。越冬卵4月底開始孵化,4~5天孵化完畢。初孵若蟲爬行約1天後固定在樹體上,第2天蛻皮,並分泌介殼。第1代雄蟲於6月初開始羽化,雄性若蟲及其蛹的全部發育期為34~39天。第1代雌蟲發育成熟約需50天,6月中開始產第1代卵,單雌產卵50餘粒,7月上旬開始孵化,卵期約18天。第2代雌蟲於8月下旬開始產卵,9月上旬為產卵盛期,第2代雌蟲發育歷期45天以上。若蟲近距離傳播通過自身爬行,或通過風和農事操作傳播;遠距離傳播通過苗木、果實的調運。
榆牡蠣蚧的優勢天敵有孿斑唇瓢蟲Chilocorus geminus和桑盾蚧黃金蚜小蜂Aphytig proclia等。

Ⅶ 求知 這是什麼蟲子。頭部兩條觸須。四條腿,尾部三條須。在義大利發現的!

這是 衣魚
衣魚為衣魚科衣魚屬的一種無翅昆蟲,也是纓尾目衣魚科昆蟲的通稱,一類較原始的無翅小型昆蟲,全世界約有100多種。

Ⅷ 這個昆蟲叫什麼名字來著

這個叫牽牛蟲,這種蟲子是害蟲,有黑老牛,現在有很多的小孩已經不知道了,但在原來我們小的時候這個東西在嗎路上面經常會見得到,因為是楊樹上面的東西比較多,這種東西他會扯掉樹木的WiFi, 西村裡面的職員班裡裡面的職業犧牲干凈直接導致樹木的死亡,所以這種蟲是害蟲,大家小的時候也是經常出來玩兒,他有一個大大的嘴大大的嘴而且很硬,咬一下子還是很疼的。所以小時候玩這個東西都是帶來以後玩玩,玩一會兒看看沒什麼意思了,就放那個小瓶子里,也有時候就直接出色,因為小時候都知道他是害蟲,所以害蟲了就要除掉嗎?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數目經常打葯,所以現在這種東西已經很少了只有在農村好,郊外才能找到這種東西,其實看到這個東西也滿滿的,也有滿滿的童年回憶,也是挺有意思的。80後的同志們,應該是有這種回憶的,小時候童年的回憶,老牛。

Ⅸ 請問誰知道這個是什麼蟲,外殼堅硬無比,踩到像石頭一樣,又踩不死,燒也不死,嘴巴有個像竹子蟲

應該是楊干象,屬鞘翅目(Coleoptera),象蟲科(Curculionidae)隱喙象屬 ( Cryptorhynchus)。
分布在中國、日本、朝鮮、前蘇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國、英國、義大利、波蘭、法國、前南斯拉夫、西班牙、荷蘭、加拿大、美國。寄主多為楊柳科樹種,以楊樹為主,主要有:甜楊、小黑楊、北京楊、矮樺等。幼蟲先在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蛀食,後蛀成圓形坑道,蛀孔處的樹皮常裂開呈刀砍狀,部分掉落而形成傷疤。成蟲產卵時可在枝痕、休眠芽、皮孔、稜角、裂縫、傷痕或其他木栓組織留下針刺狀小黑孔。

Ⅹ 這是什麼蟲,長得有點像蟑螂,會飛

是星天牛。

星天牛是日本、中國及韓國特有的一種天牛。2000年該蟲首次在義大利米蘭苗圃和溫室被檢測到,根據歐盟2000/29/CE指令,將其列為A1類檢疫性有害生物。每隻雌性星天牛一次交配就可以產達200顆卵,而每顆卵都會被分開藏在樹皮中。

當幼蟲孵化時,它會咀嚼入樹內,造成一條通道用來結蛹。由產卵至結蛹及成蟲為期可以達12-18個月。星天牛能危害楊樹、柳樹、榆樹、法國梧桐、棗樹、板栗等多種樹木,也是紫薇、懸鈴木、柑橘的主要害蟲。中國天牛總科昆蟲已記載3科8亞科434屬2500餘種。

產卵習性

星天牛幼蟲沒有自主選擇寄主的能力,幼蟲所在寄主是雌成蟲的產卵選擇決定的。星天牛成蟲最喜食苦棟,取食的部位常為枝條和樹皮,較少取食葉片。星天牛產卵一般會在樹徑較大的寄主樹上,如星天牛很少將卵產在胸徑小於6cm的木麻黃上,在苦棟上也很少發現星天牛產卵現象。

在木麻黃上的產卵部位常在樹干距地面40cm以內部位或者在裸露的樹根上,並且羽化孔一般在產卵刻槽上方25cm以內。星天牛在無瓣海桑上的研究表明,星天牛喜歡在樹勢較弱的樹上產卵,產卵部位直徑大於5cm,—般距離地面2.5m以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星天牛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常見有什麼蟲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沖浪滑板一小時多少錢 瀏覽:954
義大利社會階層有哪些 瀏覽:377
印尼確診人數今日確診人數是多少 瀏覽:487
最早的警察在英國的哪裡 瀏覽:499
印尼坤甸有什麼學校 瀏覽:81
英國lebay紙尿褲怎麼樣 瀏覽:357
越南榴槤餅干多少錢一斤 瀏覽:360
跟伊朗做貿易怎麼結匯 瀏覽:188
怎麼打越南戰爭 瀏覽:297
我剛吃完義大利面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5
中國還剩多少麋鹿 瀏覽:39
中國哪個港口通往伊朗 瀏覽:667
中國哪個地方的蘋果營養價值高 瀏覽:713
義大利本地手錶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522
中國人壽借錢多久能到 瀏覽:238
英國衛褲真偽怎麼識別 瀏覽:879
印尼在馬來西亞的什麼方向 瀏覽:29
中國地震的時候有多少 瀏覽:298
英國學生租房網上價位多少 瀏覽:475
印度執法為什麼只用一根木棍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