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彈丸之地的梵蒂岡,為什麼沒有被義大利吞並呢
很多人都會好奇,作為世界上最小的城中之國,梵蒂岡為什麼沒有被強大的義大利吞並?
故事要從羅馬帝國說起。
雖然現在基督教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但在傳播的早期,它是被羅馬帝國定為邪教,並遭到舉國封殺的。
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後來,羅馬帝國的君主意識到,基督教宣傳的和平、友善,“左臉被打了右臉還要拿給他打”等觀念非常利於帝國的統治,於是把基督教立為國教,還把羅馬城裡的拉特蘭宮送給教會辦公。
至此,曾經繁盛一時的教皇國成為歷史,梵蒂岡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雖然只剩區區0.44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在全世界天主教徒心中,地位絲毫未減。
B. 二戰期間的法西斯義大利,為何沒將梵蒂岡給吞並
二戰的時候義大利沒有直接的吞並了梵蒂岡呢?原因是,留著梵蒂岡的作用比多一點領土的價值要大很多啊。要知道教皇從古至今都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最高信仰,在天主教徒的心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 為了區區彈丸之地,義大利出兵征伐梵蒂岡,那就是與全世界的天主教徒為敵,四面樹敵,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結果也是得不償失。而簽訂了條約後,雙方從敵對關系轉為友好,要知道,多個朋友怎麼也比多個敵人要好。
C. 梵蒂岡 這么小個地方 為什麼義大利不吞並他呢
為什麼現在的青年人都喜歡吞並吞並呢?梵蒂岡獨立也沒礙著義大利的事,為什麼要吞並它?你在馬路上看到一個五歲的小孩子你會去打他么?
義大利當然有能力吞並梵蒂岡,就像你有能力打倒一個五歲的孩子一樣。可吞並了梵蒂岡能給義大利帶來一絲絲的利益么?領土不是越大越好,更不是什麼人的領土我們都有權利去佔有。
義大利武力吞並梵蒂岡的結果就是義大利遭到全世界數十億基督教徒的仇視。。。義大利沒那麼傻。
。。。。。。。。。。。。
再說,人家歐洲人就喜歡小國家,自由,沒有民族壓迫,多好啊。東方人喜歡同一可西方人則不一定啦。
。。。。。。。。。。。。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梵蒂岡本來就是義大利扶植的。墨索里尼為了得到羅馬教廷的支持,就提出讓羅馬教廷獨立建國的設想,表示自己並不遠以一個政治領袖的身份對待羅馬教皇。。。人家本來就是一家人,幹嘛要合並?河北省都差點把北京市包圍了好不好。。。你去問問河北人,你們河北幹嘛不把北京吞並了呢?O(∩_∩)O~玩笑玩笑啦
。。。。。。。。。。。。
在首都旁邊弄一個小國家當然有意義了。這表示義大利人對宗教的虔誠,和對教廷的尊敬。
。。。。。。。。。。。。
再說啦,梵蒂岡雖然是獨立國家,但這只是個虛名而已。梵蒂岡的命脈本來就掌握在義大利人手裡。難道梵蒂岡的存在會威脅到義大利的安全?北京的存在也沒威脅到河北的安全吧。。。O(∩_∩)O~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歐盟已經成立,歐洲即將走向聯合,誰還有心思彼此之間勾心鬥角的呀。等若干年後,「歐羅巴合眾國」成立的時候,估計只有「義大利省」和「梵蒂岡行政特區」之間的區別了。這不跟河北省跟北京市一回事嘛。。。想開了就好,人家本來就是一家人。
D. 義大利為什麼不吞並梵蒂岡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這樣想,教皇是基督在人間的代言,梵蒂岡如果屬於義大利,教廷也就是在義大利的土地上,是不是說義大利對教廷就擁有管轄權,所以教廷一定擁有自己的土地,保持獨立的身份。義大利也不好拒絕教廷的意見,畢竟教廷在全世界基督徒中擁有很高的影響力,鬧僵了影響很不好。如果從歷史上講,羅馬極其周邊的土地是教宗通過合法途徑得來的,並建立教宗國。具體參加網路。
公元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的區域送給教宗(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後來成為西歐教會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義大利境內成立了以羅馬為首都的教宗國,直轄領土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以上。 遙望梵蒂岡19世紀,歐洲的民族主義興起,義大利的民族統一運動使聖座於義大利的領土愈來愈少,半島北方的薩丁尼亞王國成為義大利統一運動的領導者之後,更主導成立了義大利王國。身為教宗國首府的羅馬城面臨統一在即,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以身為「教會的保護者」的名義出兵保護羅馬城。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三世把駐在羅馬的軍隊調回本國,使得義大利王國的軍隊得以順利開進羅馬城,義大利的統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之後歷代教宗均敵視新的義大利王國,甚至不準信徒參與義大利王國的公職。
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朗條約」,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梵蒂岡為永久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E. 梵蒂岡國土面積那麼小,人口也那麼少。它為何不和義大利合並呢義大利可以吞並梵蒂岡如題 謝謝了
梵蒂岡是一個宗教領袖制國家,教廷雖有國家型態,但其存在乃建立於全世界教友之信仰基礎上,故其政治制度不同於一般國家。它是一個永久中立國,且沒有武裝,對義大利構不成任何威脅,如果義大利要吞並它,反而會遭致全世界天主教徒的反對,這種百害無一利的事情,義大利是不會去做的
F. 梵蒂岡為何獨立多年來,沒有遭受過戰亂被義大利吞並
談起世界的宗教文化,不得不提中東地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佔領的耶路撒冷;但是,談起歐洲宗教文化,就不得不提歐洲小國梵蒂岡;或許很多人壓根都不知道梵蒂岡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梵蒂岡原屬義大利,後來獨立成為一個袖珍小國
到了近現代,義大利實現統一後,最初想收回梵蒂岡,因為當時的義大利政府認為梵蒂岡是國家固有的領土,不能以宗教的名義分裂國家領土,為此在義大利政府的威逼之下,當時的教皇在無奈之下,只能放棄了聖彼得大教堂而退到梵蒂岡宮廷中。
正當義大利政府准備接收梵蒂岡時,世界上的天主教徒紛紛聯名表示梵蒂岡是宗教凈土,義大利政府如果一意孤行,必將遭到全世界天主教徒制裁。於是,義大利政府接收梵蒂岡領土的計劃就被迫擱淺了。
G. 被義大利包圍的「國中之國」梵蒂岡、聖馬利諾,為何不會被吞並
因為聖馬利諾對義大利有恩,而梵蒂岡這個國家盡管面積與人口位於全球末位,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梵蒂岡在天主教的地位,使其在全球都能擁有堪比超級大國的影響力。因為梵蒂岡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該國的國家元首就是天主教皇,他不僅是是這個彈丸小國的最高統治者,還是全世界10多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擁有著至高無上的「神權」。所以義大利自然不敢吞並梵蒂岡。
歷史上,在義大利的統一運動中,義大利就沒有「吃掉」聖馬利諾和梵蒂岡,鑒於梵蒂岡的巨大影響力和聖馬利諾人民的友好和智慧,現在就更不會了,這樣反而顯得義大利更大度和包容。再說了從面積上來講,聖馬利諾和梵蒂岡對於整個義大利半島來講,這「一村一鎮」真的可以忽略不計。保留這兩個國中之國,對於義大利而言是錦上添花之舉,沒有任何害處,這樣的袖珍國家對義大利而言沒有任何威脅。
H. 義大利國內有兩個袖珍國,為什麼不吞並它們呢
什麼是國中國。國中國就是一個國家裡面還有另外一個國家,這個國家被外面的那一個國家完全包圍住,並且一定是一個內陸國,不僅不會被外面的國家侵略,而且兩個國家之間還會和諧相處。說到國中國,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應該就是夢梵蒂岡,但除了梵蒂岡之外,義大利境內也有國中國,而且不止一個,總共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梵蒂岡,另一個是聖馬利諾。
梵蒂岡。梵蒂岡是世界所有的國家裡面,國土面積最小的一個,沒有之一。常住居民甚至只有兩千多人,連五千個人都沒有。而其中,擁有梵蒂岡國籍的人數只佔總人數的一半。梵蒂岡雖然很小,但是在天主教教徒的心裏面,梵蒂岡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堂就位於梵蒂岡,所以,梵蒂岡雖然國土面積小,但是宗教影響力卻不弱,讓人無法小看他。
I. 義大利為什麼不吞並梵蒂岡
拉特蘭條約。
19世紀中葉,義大利逐漸統一。當時的義大利王國殺入羅馬城,教皇不得不退居梵蒂岡宮中。忌憚於教皇在全世界天主教徒當中的影響力,義大利政府軍不敢貿然進攻,勢單力薄的教皇也無法組織軍隊收復失地。雙方就這樣處於尷尬的膠著狀態。
後來還是那個臭名昭著的墨索里尼打破了這種沉默。墨索里尼上台後,為了尋求宗教勢力的支持,在1929年與教皇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從義大利獨立出去,成為永久中立國,不參與國際事務的紛爭。
簡介
公元6世紀,基督教獲得了羅馬城的實際控制權,教會的最高神職人員被尊為「教皇」或「教宗」,並在羅馬城的西北角修建了奢華的梵蒂岡宮殿。
公元8世紀,教皇的轄區遭倫巴德人入侵,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出兵義大利,打敗了倫巴德人,並將羅馬城和周邊領土送給了教皇,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丕平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