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義大利北部有一著名山脈,叫什麼.它在氣候
義大利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Alpi),中部有亞平寧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亞熱帶夏干氣候的分界線。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異。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高山區年降水量超過2500毫米,背風坡山間谷地只有750毫米。
『貳』 義大利的脊樑——亞平寧山在哪裡
一提起亞平寧山脈,我們會立刻聯想到歐洲地圖上的那隻「長靴」,亞平寧山脈就是從西北方的濱海阿爾卑斯山一直延伸到西南方義大利長靴的趾尖部分,隔墨西拿海峽又在西西里島突起,形成了一條弓形鏈條,縱貫整個義大利半島。亞平寧山脈全長1270千米,南北兩端相對狹窄,寬約30千米,中部稍寬,可達200千米。盡管它源自阿爾卑斯山脈,但是兩座山系之間的差異之處依然非常鮮明。亞平寧山脈的景觀比較單調,沒有阿爾卑斯如畫般壯觀的景色,許多山峰大都呈圓形,沒有太大的差異。
亞平寧山是義大利半島的分水嶺,西坡的水緩緩地流著,越過崇山峻嶺,奔向第勒尼安海;東坡的波河及其支流匆匆地繞過叢林,跨過綠色的平原,一頭扎進亞得里亞海和愛奧尼亞海。
細細考察起來,「亞平寧」一詞來源於塞爾特語,意思是「山之巔」。最初只用這個名字稱呼山脈的北段,後來經過希臘歷史學家波利比奧斯和地理學家斯特拉博的引用之後,這個稱呼才指整個山脈。然而亞平寧山脈的形成卻遠遠早於這個名稱的最終確立,它與阿爾卑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同齡,正處於青年時期。雖然山脈的中段和南段有一部分曾經發生過斷裂,但整座山脈大致是褶曲地形,岩層變化非常明顯。北段山脈多由脆弱的砂岩和黏士組成;中段山脈則由石灰岩組成;南段山脈則由石灰岩、砂岩和黏土組成,但到了山脈最老的部分,岩層又發生了劇烈變化,這部分山地多由結晶片岩、片麻岩和花崗岩組成,而拉丁姆和坎佩尼亞起伏的山巒則由火山岩組成。
盡管亞平寧山脈的岩層種類多變,但是它卻缺少明顯的地理特徵,長期以來無法明確地給它劃分區域地理范圍,自19世紀以來,大多數地理學家傾向於分為北、中、南三段。亞平寧山的北段和大部分中段山區多是被山谷和盆地所分隔的縱向山地,只有少數山口穿越山區;南段和中段部分山區多為山塊和高原,其間雜有山谷、盆地和峽谷,為當地的交通事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北段亞平寧山脈起於與阿爾卑斯山交界的卡迪波納隘口,一直延續到梅陶河發源地附近,又可以分為利久立亞平寧山和托斯科阿美梁亞平寧山。利久立群山濱臨大海,海岸線呈鋸狀,氣候溫暖濕潤,綠樹四季常青,鮮花遍地盛開,葡萄、無花果味美可口。托斯科阿美梁亞平寧群山逐漸向東朝亞得里亞海方向伸展,山脈北坡的丘陵地帶綠油油的小麥連成了一片,猶如一個綠色的大地毯覆蓋著地面,並且還不斷地向四周伸展,而面向第勒尼安海的丘陵地帶則盛產葡萄、橄欖和玉蜀黍。這里還是許多河流的發源地,波河支流雷諾河和梅陶羅河由此出發流入亞得里亞海,塞爾奇歐河、亞諾河及台伯河也發源於此地,最終注入第勒尼安海。
中段亞平寧山脈由包加塞瑞歐拉延伸到桑格洛河,又可以分為羅馬亞平寧山脈和阿布路吉亞平寧山脈。我們可以沿著福拉米尼亞古道向此處的最高峰進軍。山谷間一條條小河潺潺地流著,一簇簇叢林雜亂地生長著,岩石奇形怪狀,遍布叢林之間。阿布路吉山區是整個亞平寧山系中最高、最曲折的部分,這里冬季比較漫長,降雪量非常大,厚厚的積雪覆蓋著群山,綠樹也披上了銀裝,縷縷枝頭掛上了一層薄霜,太陽出來,此處變得金光閃閃,煞是耀眼。亞平寧山脈中段的西部有各式各樣的小丘,山丘上布滿了葡萄園,生長著橄欖;這里還蘊藏著銅、鐵、錫和汞等各種金屬。
桑格洛河向南,山脈又轉向了第勒尼安海,這就是南段亞平寧山脈,又可以細分為那波雷塔、路加諾及卡拉布里安亞平寧山脈。那波雷塔山區火山現象比較顯著,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就在這里。源於山脈的沃爾圖諾河和塞萊河成為本地的重要水源,澆灌著千里平原。狹窄的卡拉布里安半島山脈地質構造又有所不同。北部的西拉山是侵蝕高地,四周環繞著青山,河流由此經過峽谷注入海中,常常造成季節性的河水泛濫。
由於亞平寧山脈處於年輕的褶皺帶和古老的接觸地帶,這里地殼極不穩定,常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特別是火山的活動對地形的影響非常大。火山噴發常常發生在第勒尼安海東邊大陸塊邊緣,比較著名的有索爾法塔拉火山、維蘇威火山和埃特納火山。
「索爾法塔拉」在義大利語中的意思是「硫磺坑」,由此你的眼前或許會浮現這樣一幅景象:索爾法塔拉火山煙霧迷漫,硫磺味彌漫在空氣中,實際上這座火山的確就是這樣。遠遠望去。火山的上方升起了縷縷白煙,如雲似霧,又如炊煙,籠罩著火山的上空。
索爾法塔拉火山的人口處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拱門,門的兩側古樹參天,碧草鋪地,花香陣陣,彩蝶起舞,蜜蜂嗡嗡作響,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可是再往上,根本上見不到一絲綠意。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不斷地升騰著白煙,像在一片生石灰上澆了水一樣。索爾法塔拉火山口呈橢圓形,長約800米,寬約600米,周長約為2千米,火山口周圍的灌木早已被烤焦了,地上一片黃白泥漿四處流淌,有的地方已經被烤得漆黑焦枯,空氣中煙塵飛濺,散發著嗆人的硫磺味。
火山口三面怪石林立,只有正面比較平坦、松軟,通向火山口的小徑兩側,到處布滿了小洞,每個洞口都冒出了一股股白煙,並發出嗞嗞的叫聲。有的洞口直徑甚至達十幾米,洞內深不可測,還時時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像沸水升騰,又似洪水咆哮,隨著斷斷續續的響聲,冒出的煙氣也逐漸增多。有一個名為「大口」的洞口,響聲較為沉悶,溫度高達160℃,細小的沙粒在濃濃的蒸氣中跳動,猶如沸水一般。由於火山作用,地下的蒸氣和瓦斯氣不斷地侵蝕岩層,形成了許多空洞,如若往火山隨意扔一塊石頭,石塊落地的響聲順著縫隙傳人地下的空洞,就會發出悶雷一般的回聲。
索爾法塔拉火山北側的山坡下,有一座名為「火爐」的小建築,是依著火山爆發後形成的洞穴修建的,裡面溫度極高,一個人進去幾分鍾之後就會產生一身大汗,可以醫治關節炎等疾病。索爾法塔拉火山口是1198年火山噴發之後形成的,從此之後,它一直在噴發著,但是噴出來的不再是火山熔岩,而是岩漿,以後每次噴發時還伴有輕微的地震,因而許多人稱它為「地獄之門」。
索爾法塔拉火山位於那不勒斯市的西面,而維蘇威山則位於那不勒斯市的東南,海拔1277米,是世界上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歐洲大陸惟一的活火山。維蘇威火山原是那不勒斯灣中的一座島嶼,由於火山爆發,噴出來的物質不斷地堆積,最終與陸地連成一片,形成了現在陸地上的活火山。後來維蘇威火山沉寂了近千年,整個山體已被茂密的綠樹覆蓋,景色非常優美,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城就坐落在維蘇威火山腳下。龐貝城建於公元前8世紀,曾是古羅馬帝國重要的行政中心,當時龐貝城的居民已達2萬人,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城市。
然而,公元79年8月24日上午7時,火山上空出現了一片雲團,像一棵虯干四射、枝權怒張的巨松,接著閃電般的火光劃過天空,然後,整個天空暗下來,如同黑夜一般。據記載,當時四周空氣的溫度急劇上升,高達300℃,火山噴出了大量的有毒氣體,造成空氣中嚴重缺氧,城裡的居民在短時間內窒息而死,隨後涌來的大量熔岩迅速地吞沒了古城,從此,一座名城在地面上消失了,長達1700年。
在很長時間里,人們只能通過一個叫小勃里尼的兩封信來了解當年龐貝城被淹沒的情形,但沒有人能找到這座古城的遺址。直到1713年,一個農民在挖井的時候發現了地下的龐貝城,但是真正的發掘工程是1748年開始的,當時發現了龐貝大劇場的幾座房屋,到1960年基本完成了這項發掘工程。
從出土的古跡中,我們會發現當時龐貝的文化水平很高,這可以從它的建築、雕刻和壁畫中推測出來。但是有許多是從希臘運來的,羅馬自己的作品很少。當時羅馬的將領打了許多勝仗,閑著沒事,也開始變得高雅起來,他們搜集希臘的藝術品裝飾自己的屋子,這些藝術品或是搶來的或是買來的。這種風氣逐漸盛行開來,有些大戶人家陳列的藝術品已經如博物館一般。雖然古羅馬征服了希臘,但是在文化上卻是古希臘征服了古羅馬,古希臘文化以古羅馬為中介延續了下來,這一點我們從龐貝城遺址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保存最完整的住宅是兩個姓魏提的男子居住的。院子設計非常講究,房屋高大,房間眾多,一個寬敞的大院子,周圍是一條條幽深的走廊,走廊下檐邊懸著石雕的面具,院子里放著各種各樣的雕像,中間是噴泉和魚池,而且噴泉和魚池往往是分開的,水從山上的鉛管里流了出來,設計得非常巧妙。魏提家的壁畫也非常多,牆壁多用紅色,非常光滑,飯廳里畫著帶翅的小愛神忙著做各種藝術品。紅牆周圍還畫了一道黑邊,這與畫面上的黃顏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藍色中還夾雜著粉色,用來畫衣服和小愛神的翅膀,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這幅畫明顯模仿了希臘的石雕畫。
由於當時龐貝城商業發達,人們生活很富裕,他們也學會了享清福,他們的浴池設計得非常好,冷熱浴蒸氣浴都有,而且每個浴客還有一個存衣櫃。浴池寬闊高大,牆上和圓頂上壁畫琳琅滿目,浴客可以一邊洗澡,一邊欣賞藝術。屋頂的正中方有一個大圓窗,光從這里射入,雨也從這里下來,但是他們並不在乎雨,反正浴池裡面是潮濕的。浴池的對面就是飯店,洗完澡可以美美地喝點兒、吃點兒。龐貝城雖然不大,卻有三大劇場,最大的劇場能容納2萬人,保存得非常完好,大概不常用,另外兩個已經頹敗不堪了,一個據說有頂棚,晚上用的,一個沒有頂棚,是白天用的。
龐貝城的街道是用石塊鋪成的,平坦寬敞,中間還常有三兩塊橢圓的平石分開放著,據說是上下馬車用的。車有車輪,恰好從石頭的空處駛過。街道是用石塊鋪成的,街道筆直,一眼就能望到頭,可是襯著兩旁一排排距離相仿的斷垣殘壁,又好像是無窮無盡似的。從整齊劃一中見偉大,或許正是羅馬人的偉大。
我們從古城的遺跡中也發現維蘇威火山爆發時龐貝城絲毫沒有任何准備,甚至爐內烤好的麵包,櫥內的熟雞蛋,瓦缸內的蠶蟲和小麥都歷歷在目。驚慌逃竄的人們倒在街道邊,房門口還沒有反應過來的人們剎那間便失去了知覺,挖掘出來的被火山熔漿燒焦的人體約2000具,每具人體都顯露出人們頃刻間死於非命時用力掙扎的恐怖狀態。雖然維蘇威火山吞沒龐貝古城,使無數生靈葬身於火海之中,但它卻把1900年前的龐貝城完整無損地保留下來,為人們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完整的文物資料,龐貝古城已成為一座罕見的天然博物館,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200多萬遊客。
維蘇威火山在20世紀又噴發過4次,最後一次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盟軍已經在這一帶登陸,對戰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火山爆發前,這里先發生了幾天地震,隨後熔岩通過新的火山裂口開始向上涌動,最後溢出火山口沿坡而下,緊接著火山開始了大爆發,滾滾濃煙籠罩著龐貝古城,飄落的火山灰又一次把龐貝古城埋了30厘米。
現在,維蘇威火山沒有纜車,修有盤山公路。徒手攀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維蘇威火山多次噴發出來的狀似爐渣的火山灰覆蓋地面達半米,稍有振動,就會嘩嘩下滑,容易發生危險。因而,最好沿公路爬山遊玩。
如此匆匆地游覽一番,不知你會有什麼感覺,如果到了義大利,千萬別忘了到亞平寧山脈的維蘇威火山走一走,感受一下龐貝古城沉重的頹敗歷史,或許你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
『叄』 義大利有哪些著名的山或河
威尼斯你知道吧 世上獨一無二·
西西里島 如果不去西西里,就像沒有到過義大利:因為在西西里你才能找到義大利的美麗之源
維羅納位於義大利北部,是有著25萬人口的義大利中等城市,它北靠阿爾卑斯山,西臨經濟重鎮米蘭,東接水城威尼斯,南通首都羅馬,從地理位置上看,它算得上是最好的軍事要塞,跟義大利眾多古城一樣,維羅納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城內至今依然保存著從古代、中世紀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大量紀念碑和一座完好的斗獸場
『肆』 義大利最高的山叫什麼要英語名字 急
夏蒙尼·勃朗峰(Chamonix Mont-Blanc)
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也是歐洲第一高峰,海拔4810米。法語意為「銀白色山峰」。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境。自小聖伯納德山口向北延伸約48公里,最寬處16公里,包括有塔古爾勃朗、莫迪、艾吉耶、多倫、韋爾特等9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山峰。山體由結晶岩層組成。勃朗峰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冰川發育,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順坡下滑,西北坡法國一側有著名的梅德冰川,東南坡義大利一側有米阿傑和布倫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學研究實驗站。勃朗峰設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施,為登山運動勝地;山峰雄偉,風光旖旎,為阿爾卑斯山最大旅遊中心。勃朗峰下築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國的沙漠尼山谷到義大利的庫馬約爾,長11.6公里,法、意兩國先後於1958年和1959年開工,分別從兩端開鑿,1962年8月會合,1965年建成通車,使巴黎到羅馬的里程縮短了約220公里。
『伍』 義大利有什麼著名的景點
科洛塞競技場(Piazza del Colosseo)
這座巨大的露天劇場叫做弗拉維奧劇場,因為它是由弗拉維奧家族的幾位皇帝建造的。通常,人們稱之為科洛塞。這是建造在一片凹地上的宏偉建築。尼祿時代,這一凹地是尼祿金殿花園里的一個人工湖。競技場的工程由維斯帕西亞諾皇帝於公元72年~75年開工興建,由蒂托皇帝於公元80年完工。傳統說法是,建造這座建築物使用了四萬奴隸,這是蒂托皇帝在摧毀耶路撒冷後於公元70年帶回羅馬的10萬俘虜中的一部分。 可以容納至少5萬名觀眾的競技場主要用途是斗獸和角鬥士角斗。這些活動形式多樣,裝備精良,比其它任何活動更能激起特別喜愛殘忍場面的廣大觀眾的激情和瘋狂。 在眾多的表演中,首先值得回憶的是慶祝競技場竣工的表演,慶祝活動延續了1百天,殺死5千頭猛獸,有上百名角鬥士喪生。圖拉真在位期間,總共殺死1萬1千頭猛獸,有1萬名角鬥士在此角斗。在普羅博在位期間,僅在一次斗獸時就同時放入場內1百頭幼獅,其吼聲震動了整個競技場。然而,更多的則是角鬥士的角斗。人們對這種殘忍的角斗如此著迷真難以令人相信,特別是婦女們竟然也對此極為著迷。在這種殘忍的角斗中,只有勝夠一定次數的角鬥士才能獲得自由。直到公元608年,競技場一直用於角斗和斗獸,中世紀時改成一個城堡。此後部分被毀,成了挖取建築材料用以建造教堂和宮殿的場地。這樣破壞一直持續了好幾個世紀,到了19世紀才被制止,那時,幾屆教皇開始對之進行修復,那些補砌的磚就是歷次修復的明證。
這座雄偉的建築堪稱建築的楷模。像所有羅馬的建築一樣,其基本結構是拱券結構,一系列的拱、券和恰當安排的橢圓形建築構件使整座建築極為堅固。
天使的聖瑪麗亞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景點地址: Via Cernaia 9
如何到達: 公共汽車:4、16、36、38、60、61、62、64、75、195、492號,「REPUBLICA」下車
開放時間: 8:00—12:30、16:00—18:30
景點概況
天使的聖瑪麗亞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是1563年米開朗基羅利用迪奧克來齊亞諾浴場溫水大廳廢墟改建的,而到了十八世紀再由凡維特爾(Luigi Vanvitelli)改變為現在的模樣。入口彷萬神殿,天井高91公尺,是當時建築上的極限。
威尼斯:
既有世上獨一無二的溫柔,又不乏歷史上地中海最強的高雅風景,東西方的橋梁。這座建於公元5世紀的世界著名城市位於義大利東北部,離大陸約4公里,座落在威尼斯湖約118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上。150多條運河和400座橋梁縱橫交錯,把這118個島嶼聯成一個城市整體。威尼斯無可比擬的獨特外貌和豐富的藝術寶藏,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遊城市。威尼斯的美離不開碧綠碧綠的水和搖搖晃晃的小船,更離不開富麗堂皇的古典建築物。站在聖馬可廣場向四周眺望,縱橫的街道在這里化身成蜿蜒的運河;在普通城市街上通行無阻的車輛,在這里變成了小船。這里的每一條小水道、小街、小教堂和小廣場都是風景,也記錄著水城燦爛的文化和歷史。
羅馬:
這是屬於上帝和天使們的永恆之城,它建在由台泊河之間的七座山岡,幾經毀滅又幾度復興,歷史遺跡處處可見君士坦丁門古競技場,四河噴泉、西班牙階梯……還有座落市區天主教宗教地:梵蒂岡,又為之增添了一道風景線。
佛羅倫薩:
背負著文藝復興的碩果,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藝術天堂,一個吸引大量國際遊客的旅遊城市。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給現代人留下了數不勝數的重要歷史建築和歷史珍品。米開朗基羅廣場、維其奧古橋和附近的比薩斜塔等均是最重要的瀏覽景點。
文藝復興百花齊放的佛羅倫斯(Florence)
1、學院美術館(Galleria dell\'Accademia):藏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四座未完成的「奴隸像」、第二座「聖母哀子像」和其它佛羅倫斯藝術家的作品。對街有家不錯的書店和海報點,可順道一訪。
2、百花大教堂(The Duomo):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斯的地標,外觀以粉紅色、綠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現著女性優雅高貴的氣質,故又稱為「花的聖母寺」(Santa Maria del Fiore)。
百花大教堂是1296年由Arnorfo di Cambio負責建造的,中央巨大圓頂是由名建築家布魯內勒斯基 (Brunelleschi)所建造的第一座文藝復興式圓頂,共花了十四年的時間才完成,是文藝復興圓頂建築的楷模。米開朗基羅在計畫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時曾說過:「我可以蓋個比翡冷翠教堂圓頂更大的圓頂,但絕無法及上它的美。」
若想登上大教堂的屋頂,可從期右側內的禮拜堂左邊走廊進入,登上463級的階梯。教堂正面經兩次改建,教堂後博物館里(Museo del\'Opera del Duomo)收藏了許多偉大的藝術品。
3、喬托鍾塔(Campanile di Giotto):百花大教堂旁邊的82公尺高塔,由建築家喬托於1334年開始建造,外觀是一個四角形的柱狀塔樓,把粉紅、濃綠和奶油三種顏色,以幾何學的配色方式調合,和旁邊的百花教堂十分和諧,底部還有精緻的浮雕,內部有樓梯可達頂部,共有290階。
4、 聖喬凡尼禮拜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面對百花大教堂的八角形教堂,建於5世紀~8世紀間,是托斯坎尼地區羅馬式建築的代表。
禮拜堂最具觀光價值的就是三面青銅門浮雕:入口處南側的青銅門是由安德烈.比薩諾於1330年製作的,28張圖樣是關於約翰傳教的故事;東側禮拜門是由吉爾伯提(Ghiberti)自1425年起花27年時間所製作,十張圖樣描述亞當和夏娃及舊約聖經的題材,被米開朗基羅譽為「通往天堂之門」;北側青銅門也是吉爾伯提的作品,由28張圖樣組成,主題是表現基督的生涯及其12門徒的事跡。
5、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這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殿堂,珍藏達文西喬托(Giotto)、拉斐爾、提香(Titian)、魯本斯(Rubens)、卡拉瓦喬(Caravaggio)、米開朗基羅、和波提且利(Botticellis)等人的傑作。重要作品有波提且利的「維納斯的誕生」「春」;達文西的「三博士的朝拜」;拉斐爾的「金翅雀的聖母」和米開朗基羅的「聖家族」等名作。
6、國立巴吉洛美術館(Museo Nazionale Bargello):佛羅倫斯最偉大的雕像美術館,收藏14到17世紀托斯坎尼地區雕刻作品而聞名。這里收藏有多納太羅的「大衛像」-中世紀以來第一座男性裸體雕像;以及米開朗基羅年輕時的作品「未完成的達彼得像」「酒神像」等。
7、米開朗基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廣場位於亞諾河對岸,是眺望佛羅倫斯的最佳據點,廣場中央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的復製品,而位於它後面的就是美得令人怦然心動的浪漫主義教堂San Miniato。
8、維琪奧王宮(Palazzo Vecchio):這座防禦完整的宮殿內部曾是麥迪奇(Medici)家族的住所,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從1873年來一直守候在門口左側,不過現在所見是仿作。二樓大廳堂是共和國政府的大會議場,兩側的壁上有米開朗基羅的名作「勝利」。王宮前是佛羅倫斯最熱鬧的西紐利亞廣場(Plazza della Signoria),「祖國之父」柯西摩.麥迪奇的騎馬雕像睥睨全場。鄰近王宮的集會所(Loggia dei Lanzi)有許多古代及文藝復興式樣的大理石人物雕像。
9、維琪奧橋(Ponte Vecchio):建於1345年,為翡冷翠最古老的橋梁。Vecchio這個字是古老的意思。維琪奧橋上有二層樓的建築,以前是烏菲茲宮通往隔岸碧提王宮的走廊。橋上兩邊都是特產品的專賣店,商店的背後伸展到河上,特產店以販賣寶石和貴重金屬為主。
『陸』 歐洲南北有什麼山脈
1、阿爾卑斯山脈, 一座位於歐洲的著名山脈,它覆蓋了義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它可以被細分為三個部分:從地中海到勃朗峰的西阿爾卑斯山,從奧斯特谷(義大利西北部一自治區)到布勒內山口(奧地利和義大利交界處)的中阿爾卑斯山,從布勒內山口到斯洛維尼亞的東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共有128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山峰,其中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8米,位於法國和義大利的交界處。山脈呈弧形,長1200公里,平均海拔約3000米。
2、比利牛斯山脈, 歐洲西南部最大山脈。法國和西班牙兩國界山,安道爾公國位於其間。西起大西洋比斯開灣畔,東止地中海岸,長約435公里。一般寬80~140公里,東端寬僅10公里,中部最寬達160公里。海拔大多2000米以上。按其自然特徵,可分為3段:西比利牛斯山,從大西洋岸至松波特山口,大部分由石灰岩構成,平均海拔不到 1800米,降水豐沛,河流侵蝕切割,形成山口,成為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通道;中比利牛斯山,從松波特山口往東至加龍河上遊河谷,群峰競立,山勢最高。
3、巴爾干山脈,發源於南斯拉夫邊境的蒂莫克河,一直延伸至黑海之濱,綿延555公里,平均高度約700餘米,總面積約為1.2 萬平方公里。它橫貫保加利亞全境,是多瑙河和愛琴海及馬爾馬拉海的分水嶺,被稱為是巴爾干半島的「脊樑」。
4、義大利亞平寧半島(又稱義大利半島)的主幹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主幹南伸部分。西起瀕海阿爾卑斯山脈附近的卡迪蓬納山口,向南呈弧形延伸至西西里島以西的埃加迪群島止。全長約1400千米,寬40~200千米。南北兩端較為狹窄,寬約30千米。大體可分為北 亞平寧山脈、中、南三段。
5、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歐洲北部山脈,縱貫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起巴倫支海,西傍挪威海,南臨斯卡格拉克海峽,東瀕波羅的海海岸平原。長約1700千米,寬約200~600千米。一般海拔1000米左右。西坡陡峻,直逼海岸,東坡平緩。
『柒』 義大利境內的活火山分布密集嗎
義大利,就你的,火山,嗯,分布,據文獻記載埃特納火山已有500多次爆發歷史被稱為世界上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他第一次已知的爆發,時代公元前475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最猛烈的爆發,但是在,1669年,持續了四個月之久。18世紀以來火山爆發更加頻繁百世地獄番花十餘次1950年至1951年間火山連續拍攝了372天噴出岩熔岩100萬,立方米又催回來附近幾座城鎮。1979年起埃特納火山的噴發活動持續了三年其中1981年3月1日至七日的噴發是近幾年來最猛烈的一次從海拔2500米的東百部火山口噴出的熔岩加達在研會砂石火山灰等以每小時1000米的速度向下沖謝。掩埋了數十公頃的樹林和眾多葡萄園數百間房屋被摧毀。2007年9月4日位於義大利南端西西里島的著名火山埃特納火山再次爆發。熾熱的岩漿和濃黑的煙霧在夜晚非常耀眼而山腳下就是當地的居民區和旅遊景點。2011年。不要殺人,在義大利西西里島東岸的@那火山又一次噴發了,在噴發活動,最劇烈的時間段內距離火山數千萬的村鎮都能感受到房屋門窗的活動,但他那火山口火山口內岩漿火山灰成天而泣引發的巨響,帶鄰居的一次村寨也清晰可凡。多不算多,就一座,就讓龐貝沉睡千年。
世界十大火山,義大利占兩。
維蘇威火山是一座位於歐洲大陸上的活火山,位於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灣東海岸,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一,被譽為「歐洲最危險的火山」,海拔1281米(4,200英尺),距義大利那不勒斯市東南約11千米,海拔1277米。世界上最大的火山觀測所就設於此處。
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拉丁語作Aetna,西西里語作蒙吉貝洛(Mongibello)。是義大利西西里島東岸的一座活火山,海拔3200米以上,是歐洲海拔最高的活火山。
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地處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邊緣,在各板塊的漂移和相互撞擊擠壓下形成。
義大利的西南地中海沿海地區屬於火山帶,義大利火山基本都分布在附近的海岸及島嶼上。
『捌』 義大利北部有一著名山脈,叫什麼.它在氣候上的主要地
阿爾卑斯山脈(英語Alps)位於歐洲中南部,覆蓋了義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阿爾卑斯山脈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過南歐和南亞,一直到喜馬拉雅山脈。從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
『玖』 義大利有什麼著名的旅遊景點
1、威尼斯
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是義大利最著名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浪漫的旅行目的地之一。聖馬可廣場位於城市中心,周圍還有著名的大教堂。如果你是一個文化愛好者,威尼斯有世界上最具美感的傑作,還有無數的教堂、博物館和宮殿值得一去;如果你追求浪漫,你可以坐上一艘平底船來參觀,但記得多帶一些錢哦。最好不要在夏天去威尼斯,因為夏天遊客最多。
拓展資料:
義大利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blica Italiana),簡稱義大利(義大利語:Italia),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義大利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一直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古羅馬先後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三個階段,存在時間長達一千年。羅馬共和時代基本完成疆域擴張,帝國時期成為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世紀的義大利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15世紀末,法國和西班牙爭奪亞平寧半島斗爭激化,導致了持續數十年的義大利戰爭。18世紀民族主義開始覺醒。19世紀義大利復興運動興起。 1861年撒丁王國改國號為義大利王國。並逐步統一南北,1870年攻克教皇國首都羅馬,完成義大利統一 。二戰戰敗後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
義大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義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拾』 義大利附近有哪些山脈
義大利的地理有兩大山脈,阿爾卑斯山和亞平寧山脈。亞平寧山脈是義大利不折不扣的骨幹,環繞意國的西北部,並從那兒連接阿爾卑斯山。這兩個山脈的自然位置,形成一個弧形的形狀,這個半圓形的地形加強了義大利北部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