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人怎麼樣測量血壓

義大利人怎麼樣測量血壓

發布時間:2022-05-07 14:30:04

⑴ 測量血壓從粗到精準的過程是怎樣的

如此駭人的測量方法當然不能應用在人身上。1835年,科學家尤利烏斯·埃里松發明了一個血壓計,把脈搏的搏動傳導給一個狹窄的水銀柱。脈搏搏動時,水銀相應地上下跳動。人們終於可以在不切開動脈的情況下測量血壓。但它有製作粗陋且讀數不準確的缺點。1896年,義大利醫生里瓦·羅基發明出了現在仍在使用的裹臂式血壓計。它有個能充氣的袖帶,環繞在手臂上。一端連接充氣裝置,另一端連接到水銀測壓裝置上。醫生用聽診器聽脈搏跳動,在刻度表上讀出血壓數。

水銀柱式血壓計

⑵ 血壓計的由來是怎樣的

臨床上開始正式應用血壓計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約在18世紀初,英國人哈爾斯用一根長達9英尺的玻璃管,與銅管連接,插入馬腿動脈內,血液在垂直的玻璃管內上升到8英尺3英寸的高度,測到了馬的血壓。1896年,義大利人里瓦·羅克西發明了不損血管的血壓測定計,使血壓計的測量水平大大提高。病人用這種血壓計測量血壓時,將橡皮囊臂帶圍繞手臂上部纏緊,捏壓橡皮球,觀察玻璃管內水銀柱跳動高度,以推測血壓數值。

1905年,俄國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改進血壓測定法。測血壓除使用血壓計外,還需把聽診器放置於橡皮囊臂帶之後的動脈處。這種測量血壓方法一直被沿用到現在。

⑶ 最早是怎樣測血壓的

人們測量血壓最先是在動物身上做試驗的,英國醫生哈爾斯可以說是研製血壓計的第一人。1733年,哈爾斯把自己家裡飼養的一匹最心愛的高頭大馬作為測試血壓的對象。他將一根2.7米長的玻璃管與一根銅管的一端相連接,接著,他又將銅管的另一端插入馬頸部的動脈血管內,然後使玻璃管豎直,讓血順著玻璃管上升,這樣測得馬的血壓為2.1米高。哈爾斯注意到,隨著心臟的跳動,血柱上升和下降5~10厘米。但是很明顯,這樣測量血壓既不安全,也不方便,而且對血管的破壞非常嚴重,根本不適宜用於人類。

1854年,德國一位生理學家提出了可以通過體外測量阻止血流壓力來代替直接從血管內測量血壓的觀點,並據此設計出了一種帶杠桿的測量血壓裝置,但是這種裝置相當笨重,而且使用起來也很不方便。

1896年,義大利物理學家裡瓦羅基在哈爾斯測量馬血壓的試驗基礎上,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經過大膽的試驗,終於改製成了一種不破壞血管的血壓計——裹臂式血壓計。這種血壓計由袖帶、壓力表和氣球三個部分構成。袖帶是一條可以環繞在手臂上、且能充氣的長方形橡皮袋,它一端是接在打氣橡皮球上的,另一端則是接到水銀測壓器或其他測壓器裝置上的。

測量血壓測量血壓時,將橡皮袋環繞於上臂,然後將空氣徐徐打入橡皮袋,壓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動脈血管被壓扁,造成血液流動停止。然後,慢慢放氣。當袖帶壓力低於心臟收縮排出血液產生的動脈壓時,血液便開始恢復流動,用聽診器可聽到脈搏跳動,此時水銀柱顯示出來的壓力即為收縮壓;當壓力繼續減少,直到不阻礙心臟舒張狀態的血液暢通時,測得的數值即為舒張壓。

顯然,里瓦羅基的血壓計要比哈爾斯測量血壓的方法科學、安全得多,因此被世界各國的醫生們所廣泛採用,成為了重要的血壓診斷工具。

1905年,俄國人尼古拉·科羅特科夫對裹臂式血壓計稍作改進,使其不用聽診,只用觸診法即可准確測定人的血壓。

現在,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血壓計早已不再是醫院的專用器械了,許多家庭也開始選購並使用血壓計。其中電子血壓計便是一種非常適合家庭使用的新型血壓計,它操作簡單,為很多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測量血壓

⑷ 血壓計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測量血壓是了解人體健康狀況的重要途徑。1819年,法國醫生,物理學家普瓦瑟伊爾發明了一種用水銀壓力計測血壓的方法。此後,各種各樣的血壓計被陸續發明出來。1881年,奧地利人馮·巴施發明了一種裝置,它可以靈敏地測得動脈搏動的情況。1889年,法國人普當發明了感測式血壓描記器。1896年,義大利人瑞瓦·羅西發明了裹臂式血壓計,可以均勻地緊壓在人的胳臂上,准確地測量人的血壓情況,從而取代了普當的血壓描記計。1905年,俄國人利羅特科夫進一步改進了這種裹臂式血壓計,以期不用聽診,只用觸診法即可准確測定人的血壓。
以往根據一次或幾次測量就確定血壓的辦法並不十分准確,因為人的血壓經常波動,情緒,運動,進食和其它許多情況都會影響到血壓。為了解一天內血壓的動態變化,人們製造了各類動態血壓記錄儀。其中指套式中有一類是測量脈搏傳導時間,輸入電腦計算出收縮壓,舒張壓和平均壓。它不受體位和肢體活動的影響,測量時病人無感覺,也不影響病人休息,每天可測定2000次以上。這種血壓計測得的值,可反映出動態血壓變化.

⑸ 量血壓以哪側手臂為准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目前通用的測量是以右臂為標準的,因此,建議您測血壓時以右臂的血壓值為准。因為一般情況下,人的血壓是右臂高於左臂的,大約高10毫米汞柱左右。

⑹ 水銀血壓計真的是金標准嗎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血壓計成為了很多家庭的必備用品,但是人們在選擇血壓計時最大的擔憂是電子血壓計准嗎?要不要買一台水銀血壓計呢?畢竟醫院里,醫生護士們用的都是水銀血壓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歸一下水銀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的發展歷史,「以史為鑒」可以讓我們選擇時更加理性。

18世紀初,英國一位牧師,把一根長9英尺的玻璃管連接在銅管上,然後插入馬腿動脈內,測出了這匹馬的血壓使垂直玻璃管內水柱上升到8.3英尺的高度,開創了血壓測量的先河。這一事件奠定了血壓測量的生理學基礎。

1819年,一位醫生兼物理學家的法國人發明了一種用水銀壓力計測血壓的方法。此後,各種各樣的血壓計被陸續發明出來。但是,這些方法既要損傷血管,又不方便,很難應用於人體。雖然這些探索不是很成功,但是通過這些探索,水銀血壓計的一部分測量及示值部分產生了。這些實踐探索的理論基礎來源於當時物理、化學等基礎自然科學的發展。這些探索離不開當時重要的時代背景第一次工業革命。

經過80年的發展,到了1896年,真正的水銀血壓計才誕生。一位義大利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不損傷血管的血壓測定計。這台血壓計由橡皮球、橡皮囊袖帶、裝有水銀的玻璃管 3部分組成。測量血壓時只需將橡皮囊袖帶圍於上臂,捏壓橡皮球,觀察玻璃管水銀高度,即可測出血壓數值。與今天的血壓計相比,只差一副聽診器。1905年,俄國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用聽診器偵聽柯氏音來確定收縮壓和舒張壓。至此,現代最經典的被譽為「金標准」的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的方法誕生了。水銀血壓計從理論基礎奠定到最終完善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時間。

電子血壓計的發展,不像水銀血壓計只能從動物試驗開始。循證醫學的發展為電子血壓計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理論,工程數學的發展為它提供了演算法基礎,集成電路的製造基礎使得造出更輕便、准確的血壓計成為可能。在這樣強大的基礎支撐下,造出精確的電子血壓計並不是一件難事。隨著時代的發展,含汞血壓計的弊病尤其是其環境健康隱患逐漸顯露,人類尋求無汞血壓計成為必需;另外,在信息數字化時代,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數字化革命,那些便於在互聯網上傳輸、共享的數據將被更有效地利用,而電子血壓計產生的數據正是便於在互聯網上傳輸、共享的。從技術發展的角度看,電子血壓計的出現是必然的。人體最基本的生命數據的測量不可能長久繼續停留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水平。水銀血壓計已經發展到了其極限,而電子血壓計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對血壓的認識與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人們比較關注的是一次或幾次血壓的測量結果,而現在更加關注血壓的變化趨勢。這里介紹一下AHA(美國心臟協會)關於血壓測量的觀點。

(一)在所有的臨床醫學中,血壓測量是最重要的測量數據之一,遺憾的是其測定值也是最不準確的結果之一。

(二)目前檢查血壓的「金標准」是由經過訓練的醫護人員用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和柯氏音技術的讀數。但是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方法可能導致大量的高血壓病人被錯誤的分類,並且使那些在診室血壓正常但在其他環境血壓升高的病人錯過診斷。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有三:

1、測量方法不當或者錯誤,這種錯誤可以避免。

2、血壓的波動性,這是血壓固有的性質,無法避免。想降低血壓波動性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測量的次數,單憑診室內一兩次的測量,只能粗糙的估測血壓的平均水平。

3、有醫生存在時,被測者血壓有升高的傾向(即白大衣效應)。想避免這種因素的影響,只有在診室外進行測量。

除了以上AHA提出的造成水銀血壓計測量不準確的三個原因外,測量方法(柯氏音技術)本身還存在不可避免的誤差因素。柯氏音技術,由俄國人尼古拉柯洛特科夫於1905年發明,利用聽診器監聽血流變化的聲音來確定收縮壓和舒張壓。用這一技術測量血壓操作者必須手、眼、耳協調配合才能准確測量血壓。

(三)有三種測量血壓可用來預測高血壓對人體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首先是血壓的平均水平,第二是血壓的晝夜變異,第三是血壓短期的變異性。這三種測量數據都需要多次、不同時段的測量才能取得,尤其以24小時持續監測為好。而水銀血壓計不適宜於做長時間段連續監測。

通過以上三個觀點,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首先,作為「金標准」的水銀血壓計也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准確,因此水銀血壓計的擁躉者沒必要對電子血壓計嗤之以鼻。二,有臨床預測作用的血壓測量值都必須多次測量,而便於用自動程序控制的電子血壓計很容易就能做到,並且能自動描繪出血壓變化曲線。

另外,水銀血壓計還會對人體健康、環境有潛在威脅,同時家中還常備一個和它類似的一個危險殺手,我們下期精彩呈現,請持續關注。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王海龍 主治醫師

⑺ 血壓計的測量血壓

1628年,威廉 ·哈維( 英國科學家)注意到當動脈被割破時,血液就像被壓力驅動那樣噴涌而出。通過觸摸脈搏的跳動,會感覺到血壓 。
1733年,一位叫海耶斯的牧師,首次測量了動物的血壓。他用尾端接有小金屬管、長270 厘米的玻璃管插入一隻馬的頸動脈內,此時血液立即頃入玻璃管內,高達270厘米,這 表示馬頸動脈內血壓可維持270厘米的血柱高,高度會因馬的心跳而 稍 微升高或降低,心臟收縮時血壓升(收縮壓),心臟鬆弛時血壓下降(舒張壓)。
1835年 ,尤利烏斯·埃里松發明了一個血壓計,它把脈搏的搏動傳遞給一個狹窄的水銀柱。當脈搏搏動時 ,水銀會相應地上下跳動。醫生第一次能在不切開動脈的情 況下測 量脈搏和血壓。但由於它使用不便,製作粗陋,並且讀數不準確,因此其 他的科學家對它進行了改進。
血壓計根據水銀柱的 高度測量血壓,氣壓計以同樣的方式測量氣壓。
1860年,艾蒂安---朱爾·馬雷(法國科學家)研製成了一個當時最好的血壓計。它將脈搏的搏動放大,並將搏動的軌跡記錄 在卷 筒紙上。這個血壓 計也能隨身攜帶。馬雷用這個血壓計來研究心臟的異常跳動。
如今醫生使用的血 壓 計是 希皮奧內· 里瓦---羅奇(義大利科學家)在1896年發明的。它有一個能充氣的袖帶,用於阻斷血液的 流動。醫生用一個聽診器聽脈搏的跳動,同時在刻度表上讀出血壓數。
(註: 最早的血壓計是用於測量馬的血壓的,經過時代的變遷,血壓計已經越來越先進了,很多人為了了解自己的健康,在家庭中都備有它。 血壓計的 測量原 理可 分為直接測量法和間接測量法兩種。
直接測量法又叫有創 測量法,也就是通過穿刺在血管內放置導管後測得的血壓,比如在做心臟介入診斷及治療時就要監 測患者的有創血壓。用有創方法直接測量血壓。因所測部位不同,方法各異,也不能完全反映人體的血壓。
間接測 量法又叫 無創 測 量法,也就是不通過穿刺在血管內放置導管後而是通過間接測得的血壓。
間接測量法又 分為聽診法和示波法。
1、聽診法
用聽診器聽取血壓柯氏音進行人體血壓測量的方法叫聽診法,用聽診法測量血壓的血壓計叫聽診法血壓計。如水銀血壓計、血壓表等。一百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探索血壓測量更可靠的方法和器具,但都不成功,包括示波法電子血壓計,因此,我國正規醫院不得不繼續使用水銀血壓計,歐美發達國家由於環保原因已禁止使用水銀血壓計,他們的醫療機構使用血壓表。面對歷次失敗的事實,國際上就有人把聽診法稱為血壓測量的金標准。上百年的歷史事實證明,聽診法迄今無可替代,聽診法血壓計是科學的、經典的血壓計量和測量器具。
聽診法分類:
聽診法血壓計分為人工聽診法血壓計、半自動聽診法血壓計和自動聽診法血壓計。人工聽診法血壓計常見的有水銀血壓計和血壓表;半自動聽診法血壓計有助讀式血壓計;自動聽診法血壓計有聽診法自動血壓計。
1、人工聽診法血壓計就是用水銀等作為壓力計,測量者用人耳通過聽診器聽取原始血壓柯氏音(由重到輕,再到消失或變音),並根據聽到的柯氏音配合壓力計讀出收縮壓和舒張壓;聽診法法雖然是目前最准確的測量血壓的方法,但是人工聽診法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1)接受訓練的水平;(2)聽力;(3)注意力;(4)判斷時的目擊差。血壓測量可靠與否完全決定於測量者的專業水平、聽覺、疲勞程度和工作態度,又由於血壓是瞬時值,不可重復,無從復合,測量者說多少就是多少。2、半自動聽診法血壓計就是用類似於聽診器一樣的電子探頭,聽取血壓柯氏音,並通過電子技術把音量放大,在血壓計旁邊的人都能聽到節律鳴叫的血壓柯氏音(都是一樣重的聲音),並根據聽到的柯氏音配合壓力計讀出收縮壓和舒張壓。這種方法排除了(1)接受訓練的水平;(2)聽力;(3)注意力等影響,但任然受判斷時的目擊差影響,它雖然能使更多的人用它來測量血壓,但是,還有一部分人覺得使用很麻煩。3、全自動聽診法血壓計就是用類似於聽診器一樣的電子探頭,聽取血壓柯氏音,並通過現代數字技術把血壓柯氏音轉化為數字信號,最後顯示在血壓計的顯示器上,即實現了血壓測量自動化。這種血壓計也有半自動和全自動之分:手動打氣、自動放氣的叫半自動;自動打氣,自動放氣的叫全自動。這種血壓計沒有接受訓練的水平、聽力、注意力和判斷時的目擊差影響,人人都能用它准確測量血壓。
2、示波法
示波法也叫振盪法 ,是90年 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比較先進的電子測量方法。
其原理簡述如下:
首先把袖帶捆在手臂上,對袖帶自動充氣,到一定壓力(一般比收縮壓高出30~ 50 mmHg)後停止加壓,開始放氣,當氣 壓 到 一 定程度, 血流 就能通過血管,且有一定的振盪波,振盪波通過氣管傳播到壓力感測器,壓力感測能實時檢測到所測袖帶 內的壓力及波動。逐漸放氣,振盪波越來越大。再放氣由於袖帶與手臂的接觸越松,因此壓力感測器所檢測的壓力及波動越來越小。選擇波動最大的時刻為參考點,以這點為基礎,向前尋找是峰值 0.45的波動點,這一點為收縮壓,向後尋找是峰值0.75的波動點,這一點所對應的壓力為舒張壓, 而波動最高的點所對應的壓力為平均壓。值得一提的是0.45與0.75這個常數。 對於各個廠家來說不盡相同,且應該以臨床測試的結果為依據。而且,大廠家還有可能對不同血壓進行分段處理,設定不同的常數。
國際上幾家技術先進的企業開發出加壓同步測量技術(MWI technology),即在加壓的過程中 測量血 壓的技術,極大地縮短了測量時間;同時,通過線性加壓技術,也極大地提高了測量精度。 電子血壓計根據使用場所分 兩大類:醫用電子血壓計和家用電子血壓計。
醫用電子血 壓計 ,主要是用於醫院、門診、血站、采血車、體檢車、健康管理體檢中心、康復中心、療養院、社區、學 校 、銀行 、 工廠、運動場等公共衛生。
家用電子 血壓計, 主要是用於家庭。家庭醫療保健已成為現代人的醫療保健時尚。過去人們測量血壓必須到醫院才行,而今只要擁有 了家用電子血壓計,坐在家裡便可隨時監測血壓的變化,如發現血壓異常便可及時去醫院治療,起到了預防腦出血 、心功能衰竭等疾病猝發的作用。根據國際法制計量組織提出的國際建議《血壓計修訂草案規定 》,血壓計刻度改毫米汞柱(mmHg)為干帕(kPa)。1kPa=7.5mmHg,標尺上的分度值是0.5kPa。血壓表上有兩種刻度,應用時請注意。 電子血壓計有3種形式,一是臂式,二是腕式,三是手指式。這3種形式的電子血壓計,其中手指式電子血壓計,即 便對於健康人來講 ,也已經被證明不能使用。需要特別說明一點,腕式電子血壓計,不適用於患有血液循環障礙的病人 ,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病會加速動脈硬化,從而引起末梢循環障礙。這些患者的手腕同上臂的血壓測量 值相差 很大。建議這些患者及老年人應選擇臂式電子血壓計來使用。另外,在購買前應當實地測量一下,以便選擇 適合自己的電子血壓計。
首先,電子血壓計技術從使用原理上經歷了聽診法(又稱柯氏音法)和示波法(又稱振盪法)兩個階段的發展,只有極少 數公 司在電子 血壓計上使用聽診法原理,而絕大部分主流電子血壓計製造企業均使用示波法原理。鑒於當前 主流企業 均採用 示波法原理,因此這里要講的技術代際劃分是指示波法(又稱振盪法)電子血壓計的技術代際劃分。
第一代電 子血壓計(G1-NIBPM)
使用的技術:MWD技術(減壓時測量)
使用的主要元 器件 :快速加壓氣泵、 電子快速排氣閥、機械式定速排氣閥、氣壓壓 力 感測器
測量特點:快速加壓到某一壓力值, 通過一個機械式定速排氣閥按2~7mmHg/s的速度放 氣,並在此放氣的過程中進行血壓測量。
特徵1:使用 了兩個 排氣閥------電子快速排氣閥、機械式定速排氣閥;
特徵2:初始的加壓 壓 力大多設定在200mmHg左右, 強調加壓速度要快,通常10秒鍾以內達到設定的加壓值;
特徵3:加壓剛停止時,放氣速度超過7mmHg/s, 幾秒鍾之後才能大致穩定在2~7mmHg/s。這一代產品由於機械式定速排氣閥的不穩 定性(原理性缺陷),一般會提高初始的加壓壓力,如大部分國產血壓計,初始的加壓壓力大多設定在190~200 mm Hg,這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克服加壓剛停止時放氣速度造成的測量不穩定的問題。
其缺陷是使用 者 手臂 (或手腕)有明顯的壓迫感,同時由於機械式定速排氣閥的不穩定性,測量結果有時也會不穩定。
機械式定速排氣閥的缺點之二 是,其排氣速度通 常按照中等粗細的胳膊來設定,而實際的使用者的胳膊或粗或細,從而影響 測量 精度。
機械式定速排氣閥的 缺點之三是,其中的橡膠大致在半年到一年開始老化,製造商設定的排氣速度受到影響,最終也會影響測量 精度。
機械式定速排氣閥 的缺點之四是,即便是對同一個被 測者的同一次測量,壓力高的時候排氣速度快,壓力低的時候排氣速度慢。 這將會直 接影響到血壓測量的精度。
這一代血壓計技術,日本的 製造商,大都於十幾年前停止使用。但國內一些購入電子血壓計方案的製造商,其技術水平大都處於第一 代。 而 且所有的方案提供商手上也只有這一代的技術方案。
第二代電子血壓計(G2-NIBPM)
使用的技術:MWD技術(減壓時測量)
使用的主要元 器件 :加壓氣泵、 電子控制排氣閥、氣壓壓力感測器
測量特 點:由於採用了電子控制排 氣閥的伺服技術(ECV SERVO TECHN OL OGY),定速排氣的速度真正做到了定速,並能根據測量者的 血壓 進行智能加壓 ,測量結果更加穩定(其他影響因素除 外)。
特徵1:只使用一個排氣閥-------電子控制排氣閥,同時用於定速排氣及測量結束時的快速排氣;
特徵2:智能加壓。即血壓計會在加壓 過程中 預 先對測量者血壓 進行一次粗略的判斷,從而決定最終需要加至的壓力值,通常壓力 值加至測量者收縮壓+30mmHg左右;特徵3:放氣速度一開始就能穩定在3~4mmHg/s 上。
這一代電子血壓計的技術難度是 電子控制排氣閥的伺服技術,第一代與第二代的測量技術又統稱為MWD技術(減壓時測量),與 下述的第三 代MWI技術 (加 壓時測 量)相對應。
三、第三代電子血壓計(G3-NIBPM)
使用的技術:MWI技術(加壓時 測量)
使用的 主要元器件:伺服加 壓氣泵 、 電子控制 排氣閥、氣壓壓力感測器
測量特點:勻速加壓,並在加壓的過程中進行血壓測量。
特徵1:使用伺服加壓氣泵------控制加壓速度,並 在加壓過程中測量血壓;
特徵2:只使用一個排氣閥------電子快 速排 氣閥, 用於測量結束時的快速排氣。這一代電子血壓計的技術難度是MWI技術(加壓同步測量), 國 際上掌握這一代技術的公司大致有如下幾家: 金億帝、歐姆龍、松下。
第三代電子血壓計技術
MWI技術(加壓時測量)已經成為 腕式 電子血壓 計 的主流技術,金億帝、歐姆龍、松下等已經淘汰了以前的測量技術了。
關於三代電子血壓計技術的 使用
根據世界主流電子 血壓計製造商的產品來判斷 ,第一代電子血壓計技術基本上處於被淘汰的邊緣;第二代電子血壓計技術主要用於上臂式電子 血壓計; 第三代電子血壓計技術主要用於手腕式電子血壓計。
第三代與第一、二代電子血壓計的區別
第三代與第一、二代電子血壓計的 區 別非常明顯。第三代電子血壓計是在加壓的過程中測量血壓,沒有慢速排氣的過程,血壓顯示出來後,立即快速排氣。而第一 、 二代電子 血壓計要先快速加壓到一定壓力,然後開始慢速放氣,在慢速放氣的過程中測量血壓。
第一代與第二代電子血壓計的區別
第一代與第二代電子血壓計的區別在於, 第一代電子血壓計使用了兩個排氣閥------電子快速排氣閥 、機械 式定速排氣閥;而第二代電子血壓計只使用一個排氣閥-------電子控制排氣閥,此閥同時用於定速排氣及測量結束時的快速排氣。
相見下圖:

按照電子血壓計的加壓方式,電子血壓計可分為全自動電子血壓計與 半自動電子血壓計。
半自動
在 電子血壓計發展的初期,曾經有過的 半自動電子血壓計------即手動加壓的電 子血壓計。盡管絕大多數製造商都停止了半自動電子血壓計的生產,但有必 要對其缺陷稍加分析。使用半自動電 子血壓計自測血壓時,手動加壓將影響到 被測者的 血壓 ,從而影響到血壓測量的精度!當然,若有第三者幫助加壓,則血壓測量的精度沒有什麼問題。
全自動
相對於半自動電子血壓計,後來開發出來了全自動 電子血壓計----- -即無需 被測者手動加壓、而是由血壓計內部的電子加壓泵加壓的血壓計。 全自動電子血壓計克服了半自動電子血壓計的上述缺點。而且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電子血壓計的智能加壓技術」。
智能加壓
智能加壓就是指電子血壓計在加壓過程中,會預先對測量者的收縮壓進行一次粗略的判斷 ,從而決 定最終需要 加至的壓力值,通常壓力值會加至測量者收縮壓的+30mmHg左右。智能加壓技 術主要用於第二代電子血壓計。與智能加壓相對應的是 固定加壓。固定加壓 即把電子血壓計的初始加壓值設定在某一固定位置,通常設定在190mmHg左右。固定加壓技術多用於第一代電子血壓計。
智能加壓有什麼好處
首先是舒適,因為沒有過高的壓力施於手臂。比如收縮壓為120mmHg的測量者 ,其加壓值只需到達15 0mmHg左 右即可。其次是精確。智能加壓可避免因加壓 過高引起的不適而帶來血壓測量的不穩定,從而避免對測量精度的影響。最後是安靜,因為智能加壓 技術 要 求使用靜音氣泵、噪音大的氣泵不能用於智能加壓的血壓計。因此,使用具有智能加壓技術的電子血壓計,使用者會更加 舒適,而測量結果會更加准確。
智能加壓技術的難度在哪
其難度在於加壓的 同時要預判測量者的收縮壓,而加壓 時氣泵的干擾很大,導致很難檢測到血壓的信號,因此只有少數幾家擁有第三代電 子 血壓計技術 ------加壓同步測量(MWI)技術的製造商才有智能加壓技術。
助讀式
21世紀初,科學家經 過對傳統 水銀血壓計、現代電子血壓計的進一步改進,研發出更實用更加簡單的助讀式血壓計,並將 血壓 計的發展帶入一個新的階段。相對於其他血 壓計,助讀式血壓計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1、測量准確。助讀 式血壓計採用國際衛 生組織(WHO)唯一認可的柯式音測量法,測量准確。
2、使用簡單,不需要脫衣挽袖。助讀式血壓計可以直 接隔著厚度不超過2cm的衣服直接測量, 免去使 用者脫衣挽袖的煩惱。
3、電子音提示 血壓值。測量時,在高壓與低壓之間會有「滴」、「滴」的電子提示音,第一聲 應的 血壓值是高壓、 最後一聲對應的血壓值是低壓。
4、可提示其他健康狀 況。助讀式血壓計測量時發出 的電子提示音,能准確反映出心臟的博動情況。提示音急促,說 明心動過快;提示音延遲,說明心動過緩 ,通過對提示音的分析可以判斷心率不齊等早期疾病;如果高壓與低 壓值過於接近 ,說明血液粘稠度過高;如果提示音每隔幾秒出現一次,可能 測量者患有間歇性心臟疾病。
5、相對於傳統電子血壓計,助讀 式血壓計價格便宜,並且使用壽命長。

⑻ 血壓計的工作原理的物理依據是什麼

血壓計的發明和工作原理

用於測量人體血壓的工具--血壓計的發明與研製源於18世紀初的英國,至今有近
兩百年的時間。人們測量血壓是在動物身上作首次試驗的。18世紀初,英國醫生哈爾斯
把自己家裡飼養著的一匹最心愛的高頭大馬作為測試血壓的對象。他將一根9英尺長的玻
璃管與一根銅管的一端相連接,接著將銅管的另一端插入馬腿的動脈內,然後使玻璃管
垂直,讓馬腿動脈血管里的血順著玻璃管上升,這樣就測得馬的血壓為83英寸的高度。
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血壓測量。很明顯,這樣測量血壓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特別是
對血管的破壞更嚴重,是難以用於人類的。於是,到1896年,義大利人里瓦羅克西在哈
爾斯測量馬的血壓的試驗基礎上,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經過大膽的試驗,終於
改製成了一種不破壞血管的血壓計。這種血壓計由袖帶、壓力表和氣球三個部分構成。
測量血壓時,將袖帶平鋪纏繞在手臂上部,用手捏壓氣球,然後觀察壓力表跳動的高度
,以此推測血壓的數值。顯然,以這種血壓計測量血壓較之哈爾斯的測量方法要科學、
安全得多。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只能測量動脈的收縮壓,而且測量出的數值也只
是一個推測性的約數,欠准確性。為了克服這些不足,大約10年後,俄國人尼古拉·科
洛特科夫對羅克西的血壓計的基本構造不變,只是在測定血壓時,另在袖帶裡面靠肘窩
內側動脈搏動處放上聽診器。在測量時,當聽到聽診器中傳出的第一個聲音時,水銀柱
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收縮壓,接著水銀柱下降,到脈搏跳動聲音變弱時,此時水銀柱所在
的高度就是舒張壓。大量臨床應用證明,這種血壓計測定血壓的方法既科學,又安全、
准確。所以,它一直延用至今。

⑼ 電子血壓計和水銀哪個准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血壓計成為了很多家庭的必備用品,但是人們在選擇血壓計時最大的擔憂是電子血壓計准嗎?要不要買一台水銀血壓計呢?畢竟醫院里,醫生護士們用的都是水銀血壓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歸一下水銀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的發展歷史,「以史為鑒」可以讓我們選擇時更加理性。

18世紀初,英國一位牧師,把一根長9英尺的玻璃管連接在銅管上,然後插入馬腿動脈內,測出了這匹馬的血壓使垂直玻璃管內水柱上升到8.3英尺的高度,開創了血壓測量的先河。這一事件奠定了血壓測量的生理學基礎。

1819年,一位醫生兼物理學家的法國人發明了一種用水銀壓力計測血壓的方法。此後,各種各樣的血壓計被陸續發明出來。但是,這些方法既要損傷血管,又不方便,很難應用於人體。雖然這些探索不是很成功,但是通過這些探索,水銀血壓計的一部分測量及示值部分產生了。這些實踐探索的理論基礎來源於當時物理、化學等基礎自然科學的發展。這些探索離不開當時重要的時代背景第一次工業革命。

經過80年的發展,到了1896年,真正的水銀血壓計才誕生。一位義大利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不損傷血管的血壓測定計。這台血壓計由橡皮球、橡皮囊袖帶、裝有水銀的玻璃管 3部分組成。測量血壓時只需將橡皮囊袖帶圍於上臂,捏壓橡皮球,觀察玻璃管水銀高度,即可測出血壓數值。與今天的血壓計相比,只差一副聽診器。1905年,俄國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用聽診器偵聽柯氏音來確定收縮壓和舒張壓。至此,現代最經典的被譽為「金標准」的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的方法誕生了。水銀血壓計從理論基礎奠定到最終完善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時間。

電子血壓計的發展,不像水銀血壓計只能從動物試驗開始。循證醫學的發展為電子血壓計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理論,工程數學的發展為它提供了演算法基礎,集成電路的製造基礎使得造出更輕便、准確的血壓計成為可能。在這樣強大的基礎支撐下,造出精確的電子血壓計並不是一件難事。隨著時代的發展,含汞血壓計的弊病尤其是其環境健康隱患逐漸顯露,人類尋求無汞血壓計成為必需;另外,在信息數字化時代,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數字化革命,那些便於在互聯網上傳輸、共享的數據將被更有效地利用,而電子血壓計產生的數據正是便於在互聯網上傳輸、共享的。從技術發展的角度看,電子血壓計的出現是必然的。人體最基本的生命數據的測量不可能長久繼續停留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水平。水銀血壓計已經發展到了其極限,而電子血壓計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對血壓的認識與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人們比較關注的是一次或幾次血壓的測量結果,而現在更加關注血壓的變化趨勢。這里介紹一下AHA(美國心臟協會)關於血壓測量的觀點。

(一)在所有的臨床醫學中,血壓測量是最重要的測量數據之一,遺憾的是其測定值也是最不準確的結果之一。

(二)目前檢查血壓的「金標准」是由經過訓練的醫護人員用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和柯氏音技術的讀數。但是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方法可能導致大量的高血壓病人被錯誤的分類,並且使那些在診室血壓正常但在其他環境血壓升高的病人錯過診斷。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有三:

1、測量方法不當或者錯誤,這種錯誤可以避免。

2、血壓的波動性,這是血壓固有的性質,無法避免。想降低血壓波動性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測量的次數,單憑診室內一兩次的測量,只能粗糙的估測血壓的平均水平。

3、有醫生存在時,被測者血壓有升高的傾向(即白大衣效應)。想避免這種因素的影響,只有在診室外進行測量。

除了以上AHA提出的造成水銀血壓計測量不準確的三個原因外,測量方法(柯氏音技術)本身還存在不可避免的誤差因素。柯氏音技術,由俄國人尼古拉柯洛特科夫於1905年發明,利用聽診器監聽血流變化的聲音來確定收縮壓和舒張壓。用這一技術測量血壓操作者必須手、眼、耳協調配合才能准確測量血壓。

(三)有三種測量血壓可用來預測高血壓對人體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首先是血壓的平均水平,第二是血壓的晝夜變異,第三是血壓短期的變異性。這三種測量數據都需要多次、不同時段的測量才能取得,尤其以24小時持續監測為好。而水銀血壓計不適宜於做長時間段連續監測。

通過以上三個觀點,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首先,作為「金標准」的水銀血壓計也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准確,因此水銀血壓計的擁躉者沒必要對電子血壓計嗤之以鼻。二,有臨床預測作用的血壓測量值都必須多次測量,而便於用自動程序控制的電子血壓計很容易就能做到,並且能自動描繪出血壓變化曲線。

另外,水銀血壓計還會對人體健康、環境有潛在威脅,同時家中還常備一個和它類似的一個危險殺手,我們下期精彩呈現,請持續關注。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王海龍 主治醫師

⑽ 求急怎麼根據血壓計袖帶氣壓判斷血壓

血壓計的發明與研製源於18世紀初的英國,至今有近兩百年的時間。人們測量血壓是在動物身上作首次試驗的。18世紀初,英國醫生哈爾斯把自己家裡飼養著的一匹最心愛的高頭大馬作為測試血壓的對象。他將一根9英尺長的玻璃管與一根銅管的一端相連接,接著將銅管的另一端插入馬腿的動脈內,然後使玻璃管垂直,讓馬腿動脈血管里的血順著玻璃管上升,這樣就測得馬的血壓為83英寸的高度。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血壓測量。很明顯,這樣測量血壓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特別是對血管的破壞更嚴重,是難以用於人類的。於是,到1896年,義大利人里瓦羅克西在哈爾斯測量馬的血壓的試驗基礎上,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經過大膽的試驗,終於改製成了一種不破壞血管的血壓計。
這種血壓計由袖帶、壓力表和氣球三個部分構成。測量血壓時,將袖帶平鋪纏繞在手臂上部,用手捏壓氣球,然後觀察壓力表跳動的高度,以此推測血壓的數值。顯然,以這種血壓計測量血壓較之哈爾斯的測量方法要科學、安全得多。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只能測量動脈的收縮壓,而且測量出的數值也只是一個推測性的約數,欠准確性。為了克服這些不足,大約10年後,俄國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對羅克西的血壓計的基本構造不變,只是在測定血壓時,另在袖帶裡面靠肘窩內側動脈搏動處放上聽診器。在測量時,當聽到聽診器中傳出的第一個聲音時,水銀柱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收縮壓,接著水銀柱下降,到脈搏跳動聲音變弱時,此時水銀柱所在的高度就是舒張壓。大量臨床應用證明,這種血壓計測定血壓的方法既科學,又安全、准確。所以,它一直延用至今。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人怎麼樣測量血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人用什麼軟體復仇者聯盟 瀏覽:79
美國推出伊朗核協議目的是什麼 瀏覽:258
印度國歌是做什麼的 瀏覽:259
印尼甜餅怎麼做 瀏覽:508
伊朗擊落的客機上都是什麼人 瀏覽:620
巴沙爾和伊朗哪個厲害 瀏覽:911
日本人最不敢去的中國城市有哪些 瀏覽:191
中國怎麼當獵人 瀏覽:821
義大利法國哪些東西值得買的 瀏覽:140
茶產自中國的什麼地方英語怎麼說 瀏覽:617
伊朗語山羊怎麼讀 瀏覽:719
義大利時尚品牌是什麼品牌 瀏覽:13
萬國手錶在伊朗賣什麼價 瀏覽:547
中國為什麼選擇關閉美駐成都總領事館 瀏覽:531
印度的亞洲叫什麼 瀏覽:195
英國掛車怎麼開 瀏覽:433
中國總資產是多少 瀏覽:412
印尼巴士怎麼下載最新版 瀏覽:38
義大利學校什麼時候開學 瀏覽:145
義大利快遞格式是什麼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