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世界盃中,義大利隊誰最厲害為什麼
皮爾落
他是中場,是義大利隊的靈魂,他的發揮好壞直接影響義大利隊的成績。
2. 義大利的足球有多厲害為何被譽為「世界足球王國之一」
都知道義大利的足球很厲害,那麼這個國家是什麼時候被譽為“世界足球王國之一”的呢?在1938年,義大利球隊戰勝捷克斯洛伐克,這是義大利歷史上第一座世界盃。也是就此開始,義大利成為了世界足球王國之一。
這樣的國家當然會有很多著名的足球運動員。迪諾·佐夫是一名守門員,但是他所在的隊伍卻拿下過世界盃和亞洲杯的冠軍而且他還是世界盃史上,年齡最大的冠軍隊成員。就算退役後也仍然戰斗在他所喜愛的足球事業上,作為一名教練帶領他的球隊在2000年歐洲杯上奪得亞軍。
西爾維奧·皮奧拉以驚人的進球數量著名。他參加的意甲聯賽中,累計進了274個球。被人稱之為“進球機器”。
正是有這些出色的足球運動員,義大利的足球才會享譽世界,被稱為“世界足球王國”之一。
3. 以色列和義大利單挑誰更厲害
義大利排第十的是綜合軍事實力,海軍最少排世界第五,西方第四,首先義大利是航母俱樂部的一員,其航母技術水平和裝備僅次於美俄英法,其次義大利的各類艦艇,潛艇,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上也都是僅次於美俄與英法德日同處於第二列梯隊,義大利國土狹小,但是光是沿海岸線巡邏的警衛艦就多達百餘艘,比澳大利亞還多,要知道後者國土面積是前者的25倍而且還完全被海洋包圍的國家!義大利的潛艇技術跟德國比也毫不遜色;
以色列雖然綜合軍事實力不突出,不在前列,但是貴在高精尖,以色列由於海岸線短小,傳統海洋意識薄弱,海軍並無特色,主要是依靠美國發展起來的空軍極具優勢。以色列國土極其袖珍,只有義大利的15分之一,因此如果真要單挑,1、技術上講,兩國都不具有壓倒對方的優勢,因為雙方都是美國的鐵桿盟友,技術比拼上相差不大,2、裝備上講,義大利海軍有壓倒性優勢,而以色列雖然可能空軍略高一籌,但義大利空軍發展歷史悠久也具有相當實力,不存在被秒殺的情況,更何況義大利的空軍技術背後還有歐盟做後盾,3、從歷史上講,義大利的軍事戰績則比以色列要黯淡一大截,但是幾十年的發展,以及沒有新的強國間的實戰證明在未來的國家爭斗中,義大利會自動處於劣勢,這要取決於對手的相對實力,勝者最終都是佔有更多財富和資源的一方,4、從基本實力上看,以色列都沒有辦法擊敗義大利,義大利的人口是其八倍多,經濟總量也是其八倍以上,(兩國均為發達國家,歷年人均收入很接近)。因此如果是消耗戰,以色列絕對耗不起、5、國際環境比拼,如果兩國真的開戰,美國絕對不會公開挺哪方,都是自己最鐵桿的盟友,而義大利則還能爭取到整個歐盟的支持,以色列被中東阿拉伯國家敵視包圍,戰略環境顯然差了一大截,6、終極武器比拼,義大利是二戰戰敗國是無核國家,以色列則是核武器俱樂部成員,但義大利並不一定落太大下風,因為義大利境內有將近百餘枚美國熱核導彈,同時義大利也很早就具備了發射核彈的能力,當然義大利境內的核彈實用或許會受到美國制約,同時以色列的核彈頭總數是義大利的2倍,因此這一環節以色列要明顯占優勢。
7、最後是假象實戰情況,盡管義大利的優勢占據了多方面,但是由於以色列軍隊的高素質以及不亞於義大利的軍事水平,尤其是空軍擁有制空權,所以義大利想要攻佔以色列可能性不大,而反過來以色列想要打到義大利更是可能性為0,但是如果雙方在第三國或者兩國境外的地區交戰,義大利的勝利基本上沒有懸念的,因為在兩國技術水平相當情況下,消耗戰和爭取盟友是最主要的戰斗方式,而這兩點以色列都無法與義大利相比,
終上所述,在沒有美國插手的前提下,義大利勝率70% 以色列30%,(抱歉,軍隊素質和士氣實在無法考慮,拿半個世紀以前的戰爭案例來衡量當今的軍隊情況幾乎是沒有可靠性的,沒有實戰的證明,此項無法納入評價中)
4. 義大利厲害在哪
總體實力,進攻和防守都比較全面。不像其他球隊要麼進攻好,要麼防守好,義大利在進攻和防守上比較均衡!
5. 義大利和日本 哪個軍事最強
日本無論從軍事裝備還是戰術思想以及後備力量都比義大利強,義大利的武器裝備屬於全而不精。
詳細軍力對比你可以看下面:
日本軍力
海上自衛隊的戰斗部隊主要配屬於聯合艦隊(日本稱「機動艦隊」)和5個地方隊(分別是橫須鶴地方隊、吳地方隊、佐世保地方隊、舞鶴地方隊和大湊地方隊)下。聯合艦隊的戰斗部隊包括護衛艦隊、航空集團、潛艇艦隊和掃雷隊。
護衛艦隊下屬位於橫須賀的第1護衛隊群、位於佐世保的第2護衛隊群、位於舞鶴和大湊的第3護衛隊群和位於吳的第4護衛隊群。總計擁有「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2艘,「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2艘,「金剛」級驅逐艦4艘,「村雨」級通用驅逐艦9艘,「高波」級通用驅逐艦3艘,「朝霧」級通用驅逐艦8艘,「初雪」級通用驅逐艦1艘,「旗風」級防空驅逐艦2艘,「太刀風」級防空驅逐艦3艘。
航空集團下屬第1~5航空群、第21、22航空群和第31航空群。主要裝備直升機和固定翼巡邏、勤務飛機。
潛艇隊則擁有「親潮」級6艘,「春潮」級7艘和「夕潮」級6艘。
聯合艦隊所屬掃雷隊主要裝備2艘「浦賀」級掃雷支援艦和3艘「八重山」級遠洋獵/掃雷艦,另有若干小型掃雷艇。
地方隊的水面艦艇部隊由護衛隊、掃雷艇隊、警備隊等混合編組。目前幾個地方隊分別擁有1~2個護衛隊和1~2個掃海隊,另有一艘地方隊直屬的大型登陸艦艇。各地方隊總計擁有「初雪」級驅逐艦9艘,「阿武隈」級護衛艦6艘,「高月」級驅逐艦1艘,「山雲」級驅逐艦1艘。「石狩」級護衛艦1艘,「夕張」級護衛艦1艘。另有「初島」級及「字和島」級掃雷艇15艘。另有一些輔助艦艇。
海上自衛隊航空兵部隊包括7個區級航空聯隊,含8個海上偵察中隊、6個反潛直升機中隊、1個掃雷直升機中隊、1個運輸機中隊、1個電子偵察中隊、7個訓練中隊以及2個搜索和救援中隊。飛機型號及數量如下(2000年年初情況)。
固定翼飛機 包括P-3CⅡ/Ⅲ反潛巡邏機100架、p-2J反潛飛機6架、US-1/US-1A救援機13架、EP-3電子戰飛機3架、UP-3電子偵察飛機4架、LC-90運輸機5架、YS-11M-A/M運輸機4架、UC-90通用型運輸機1架、UP-2J電子戰教練機2架、EP-2J電子戰教練機2架、UP-3C電子戰教練/試驗機1架、YS-11T教練機6架、T-5教練機38架、U-36A電子戰教練機4架、TC-90教練機27架、NP-3C試驗鑒定機1架。
直升機 包括HSS-2A反潛直升機24架、HSS-2B反潛直升機49架、MH-53E「海龍」掃雷直升機10架、KV-10711-3A反潛直升機2架、S-61AH救援直升機10架、S-61A通用直升機10架、OH-6D教練機6架、OH-6J教練機4架、SH-60J反潛直升機51架、UH-60J救援直升機11架。
航空自衛隊
航空自衛隊包括7個戰斗聯隊(包括3個戰斗機/地面攻擊機中隊、10個截擊機中隊、1個偵察中隊、1個電子戰中隊、1個預警機中隊、1個攻擊機教練機中隊、8個運輸機中隊、1個搜索救援機聯隊、1個校準機中隊)、6個教練機聯隊(包括8個教練機中隊)、1個聯絡機聯隊。4個指揮預警機聯隊,包括28個雷達站、6個防空導彈大隊,包括24個防空導彈中隊、1個機場防空大隊(高炮/防空導彈)、空中支援總隊、4個運輸機中隊、1個搜索救援機聯隊、飛行訓練總隊、7個教練機中隊、1個飛行試驗聯隊。
航空自衛隊共計擁有F-15J/DJ戰斗機203架、F-4EJ戰斗機104架、F-2A/B型戰斗機32架、F-1戰斗機27架、RF-4E/EJ電子戰飛機27架、E-2C預警機13架、E-767預警機4架、T-1教練機16架、T-2教練機33架、T-4教練機199架,T-3教練機3架、T-400教練機12架、C-1運輸機27架、YS-11運輸機13架、C-130H運輸機16架、「波音」—747特別運輸機2架、U-125公務機3架、U-125救援機19架、MU-2救援機7架、U-4多用途飛機5架、V-107A救援直升機15架、UH-60J救援直升機25架、CH-47J運輸直升機1:7架。
陸上自衛隊
目前,自衛隊擁有11個師、2個旅和2個混成旅。到2005年末,將縮小為10個師、4個旅和1個混成旅,最終編制將確定為9個師和6個旅。陸上自衛隊目前有約17.2萬人(其中有5000名後備役人員),最終要減少至16萬人(其中包括1.5萬名後備役人員)。全軍坦克數量最終減少至約900輛,火炮數量減至900門。其部隊分為北部、東北、東部、中部和西部五個方面隊(其編制大小相當於我軍的陸軍集團軍),大致態勢如下。
北部方面隊 包括第2、5、7、11師,第1炮兵旅,第1防空導彈旅和第1坦克群。
東北方面隊 包括第6、9師,第2炮兵群,第5防空導彈群。
東部方面隊 包括第1師,第12空中機動旅,第1空降旅,第2防空導彈群。
中部方面隊 下轄第3、10師,第13旅,第2混成旅和第8防空導彈群;
西部方面隊 包括第4、8師,第1混成旅(駐那霸),第2防空導彈旅和第1直升機旅。
陸上自衛隊的師分為坦克師和A、B、C、D、E五種步兵師(其中A、B型師被作為甲種師,C、D、E型師作為乙種師),各師情況如下。
坦克師為第7師,包括3個坦克團、1個機步團、1個4營制炮兵團、一個高炮團及一個直升機飛行隊。裝備坦克286輛,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336輛,OH-6和UH-1直升機共15架。
A型師包括第2、第11師,下轄3個摩步團,1個機步團,1個炮兵團和高炮營、坦克營各一。裝備坦克74輛,步兵戰車90輛,75式155毫米炮55門。師屬卡車數量可以同時運送3個步兵團。經過最近的改編後,第11師還剩下1個機步團和2個摩步團。第2師也取消了1個摩步團,但在剩下的步兵團中加強了一個反坦克連(裝備12具79式重型反坦克導彈發射架),並將師屬坦克營加強為6連制坦克團(裝備坦克100輛)。
B型師包括第1、3、4、6、8師,下屬4個摩步團和1個反坦克隊(裝備有8具79式重型反坦克導彈發射架和部分中型反坦克導彈),其餘編制與A型師基本相同。裝備坦克74輛,步兵戰車18輛,FH70型155毫米炮60門。師屬卡車數量保證4個步兵團都能夠乘車機動。近年,第3師取消了1個步兵團。
第5師為C型師,下屬1個機步團和2個摩步團,其餘與B型師基本相同。裝備坦克56輛,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90輛,75式155毫米炮45門,該師以後將被改編為旅。
第9師為D型師,轄3個摩步團,裝甲車僅有16輛,其餘與C型師相同。
義大利軍事實力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25.06萬人(義務兵11.18萬人)
陸軍
15.3萬人。(包括義務兵8.3萬人)。編有1個作戰指揮部,3個戰區司令部,下轄:1支快速反應部隊(1個機械化旅、1個空中機動旅、1個空降旅、1個工程兵團、1個兩棲團);1支山地部隊(3個山地旅、1個工程兵團、1個陸航團、1個山地空降營);2支本土防禦部隊(2個坦克旅、1個裝甲旅、4個機械化旅、2個工程兵團、1個陸航團);1個支援部隊司令部,下轄1個炮兵師(其中「霍克」地空導彈團3個、高炮團2個)、10個炮兵旅(其中重炮團1個、炮團3個、三防團1個)、1個陸航師(陸航團2個,陸航營2個)。
主戰坦克:共699輛,其中「豹I AI」式133輛,「豹I AV」式98輛,「半人馬座」式B-1型363輛,「阿雷斯特」式105輛。
裝甲輸送車:共2778輛,其中M-113型882輛,VCC型1638輛,「菲亞特」6614型26輛、「美洲獅」式101輛。
牽引炮:222門,其中105毫米72門、155毫米150門。
自行炮:155毫米192門
火箭炮:227毫米22門
迫擊炮:81毫米1200門,120毫米459門。
反坦克導彈:「陶式」858具,「米蘭」752具。
反坦克火箭筒:「鐵拳」3型1860具
無坐力炮:80毫米434門
高炮:25毫米208門
地空導彈:「霍克」60部,「毒刺」112部,「防空衛士」「蝮蛇」32部。
飛機:SM-1019型6架,IX-228型3架,P-180型3架。
直升機361架,其中攻擊直升機45架。
無人駕駛機:「奎宿九星」20型5架
海軍
3.8萬人(包括1.1萬名義務兵)編有1個艦隊司令部(兼北約地中海常設艦隊司令部),7個戰區司令部,4個海軍基地。
輕型航母:「加里波第」級1艘
潛艇:7艘,其中「佩希羅」級4艘,「薩烏羅」級3艘。
巡洋艦:「維•維納托」級1艘
驅逐艦:4艘,其中「勇敢」級2艘,「大膽」級2艘。
護衛艦:24艘,其中「西北風」級8艘,「狼」級4艘,「炮手」級4艘,「智慧女神」級反潛護衛艦8艘。
海岸警衛艦艇:9艘
掃雷艦艇:13艘,其中「山地步兵」級1艘,「萊里齊」級4艘,「加埃塔」級8艘。
兩棲登陸艦艇:「聖喬治奧」級2艘,「聖朱斯托」級1艘。
支援艦船:32艘。特種部隊特種司令部-水下襲擊司令部編有3個大隊,1支水下作戰部隊,1所學校和1個研究所。
海軍陸戰隊「聖馬可」營共1000人。編有1個作戰大隊,1個訓練大隊和1個後勤大隊。裝備VCC-1型裝甲輸送車30輛,LTVP-7型兩棲裝甲車10輛,81毫米無坐力炮16門,106毫米無坐力炮8門,「米蘭」式反坦克導彈6具。
海軍航空兵 2500人。編有1個攻擊戰斗機中隊,5個反潛直升機中隊,裝備作戰飛機18架、武裝直升機80架。
空軍
5.96萬人(包括1.78萬名義務兵)。編有8個攻擊機中隊,5個戰斗轟炸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2個反潛巡邏機中隊,1個電子戰/偵察機中隊,3個運輸機中隊,7個教練機中隊,1個空中加油機中隊,2個通訊聯絡機中隊,4個搜索與救援中隊。3個「奈基」地空導彈中隊和12個「斯帕塔」地空導彈中隊。作戰飛機336架。
攻擊/戰斗機:「旋風」式116架,F-104型91架,AMX型104架,MB-339CDll架。「大西洋」式海上反潛機14架。
空中加油/運輸機:「波音-707-320」型4架
運輸機:C-1301H/J型15架,G-222G型38架,DC9-32型2架,「灣流」3-VIP型2架,「獵鷹」50-VIP型4架,「獵鷹」900VIP型2架。
聯絡/電子戰飛機:P-166型7架,P-180型18架,PD-808型1架,SIAl-208型.30架。
教練機:MB-339型75架,AMX-T型20架,SF-260M型26架。
直升機:101架,其中HH-3F型21架、SH-3D型2架、AB-212型27架、NH-500D型51架。裝備有AIM-9L「響尾蛇」,「蝮蛇」型空空導彈;AGM-8「哈姆」、「鸕鶿」型空地導彈;「奈基」、「斯巴達」型地空導彈若干。
准軍事部隊
25.25萬人。其中:
憲兵11萬人(屬內政部)。編有1個憲兵總司令部,下轄本土憲兵、機動與特種憲兵等。本土憲兵編為5個師,18個大團,94個大隊,1個訓練旅。機動與特種憲兵編有1個師、2個旅、1個騎兵團、1個特種作戰大隊、13個機動營,1個空降營,以及若干海、空憲兵支隊。裝備有各型裝甲輸送車171輛,其中「菲亞特」6616型40輛、VCO型裝甲車40輛、M-133型91輛;直升機91架,其中「阿古斯塔」A-109型24架、AB一205型4架、AB-206型39架、AB-412型24架。
公安警察 7.9萬人(屬內政部)。編有11個機動分隊,裝備裝甲輸送車40輛,P-68型飛機5架,直升機41架,其中有A-109型12架,AB-206型20架,AB-212型9架。
財政警察 6.35萬人(屬財政部)。編有14個區,20個團,128個大隊。裝備有P-166-DL3型飛機5架,直升機80架,近岸巡邏艇3艘,其他艦艇300餘艘。
港口控制部隊在緊急情況下受海軍領導。裝備有近岸巡邏艇12艘,其他艦艇130餘艘,直升機4架。
預備役部隊
6.52萬人,其中陸軍1.19萬人海軍2.3萬人,空軍3.03萬人。
6. 最好的義大利菜是什麼
不知道的菜,不可能斷定哪一道是最好的,太多了。義大利發展了一系列地區和次區域的菜系,其中一些甚至在義大利的其他地方也不為人知。一種義大利面產自泰拉莫和佩斯卡拉省之間的一個叫阿布魯佐的地區。
「Maccheroni真主安拉molinara」,也被稱為「Maccheroni真主安拉mugnaia」(都是磨坊式義大利面),是一種典型的菲諾河畔小鎮的義大利面,被認為是14世紀在這條河上的某個水磨里發明的。
義大利面看起來像一種又長又厚的義大利面。當地的老奶奶們用水、雞蛋和「軟」麵粉(或軟麵粉和硬粒麵粉的混合物)做成面團,並把它做成小球。在面團上挖一個洞,然後把面團拉成一條又長又不平的「項鏈」,切成想要的長度,然後煮沸。它可能看起來就像普通義大利面的變種,但由於它的厚度和不同的麵粉,這種義大利面有獨特的質地和味道。
一些例子:
「Chitarra真主安拉teramana」或「Chitarra con le pallotte」:teramo風格的吉他義大利面,形狀類似於吉他,搭配番茄醬和手卷小肉丸:pallotte。
「Salsicce sott 'olio」:油腌豬肉香腸。香腸的糊狀物脂肪含量很高,在保存的幾個月里,脂肪經過化學處理,從而產生了一種獨特的味道。由於它們會保持柔軟,通常會被切開,塗在麵包片或意式烤麵包上。
7. 義大利公路自行車什麼牌子好全球最知名FRW輻輪王,PINA皮納和梅花自行車
天貓京東有沒有賣可以查一下,有些自行車店會有賣,畢竟是義大利最頂尖的三大自行車運動戶外品牌。大家都知道義大利是全球自行車之都,世界大牌自行車不勝枚舉,不過最出名的也就FRW輻輪王,梅花和PINA皮納這三個義大利頂級品牌,關於品牌歷史差不多都是上個世紀三十四年代。作為義大利最強的三大頂級自行車品牌,其中FRW輻輪王相對來說最早一些。
FRW輻輪王--FRW輻輪王是全球著名的老牌運動賽車自行車運動戶外品牌,1939年義大利傑出世界自行車冠軍克勞迪奧-布魯西在義大利的拉文納創立了FRW輻輪王品牌,專門生產山地公路賽車和運動健身自行車,其高端自行車的造車技術和工藝更是達到了單車製造行業的巔峰,FRW輻輪王作為自行車文化的先驅者與引領者,被公認為全球最成功的頂級高檔自行車運動戶外品牌之一。
COLNAGO梅花--1944年,Ernesto colnago經歷了在車行的12年工作後,萌生了自己製造車架的想法,於是世界上有了純正義大利製造的Colnago車架。該品牌的創始者Ernesto colnago希望他的品牌能夠成為全球自行車界中的王牌,所以選用了梅花的標志,直到今天,Colnago梅花已是全球知名的標志了,梅花Colnago以製造手工鋼架而聞名。
PINARELLO皮納瑞羅--Giovanni Pinarello在他17歲那年開始參加青年組的比賽。Giovanni的夢想很快就實現,他的熱情也為他贏來無數次勝利。1947年,作為業余選手, 憑藉獲得的60多枚獎項,他成為了自行車界的一名專業車手。1953年贏得的5枚關鍵性獎項使他成為自行車界倍受矚目的專業級車手。在他騎車生涯結束之 際,Giovanni的另一份激情燃起並得以實現—PINARELLO品牌自行車。
8. 義大利史上最強陣容
門將:迪諾·佐夫(1968-83)
義大利歷史上的頭號門將,義大利獲得1982年世界盃冠軍的隊長,並且幫助義大利贏得1968年歐洲杯,佐夫代表義大利上陣112次,保持著1143分鍾不失球的記錄,是義大利的英雄。在2000年佐夫作為主教練帶領義大利奪得歐錦賽亞軍。
清道夫:加埃塔諾·斯齊雷亞(1975-86)
從老式足球學校走出來的清道夫,可以成為一個時代國際級球員的典範。斯齊雷亞占據義大利的主力位置長達十年,他對比賽的理解就好象他在前一晚已經觀摩過一樣,斯齊雷亞是一個天生的領袖。1989年由於車禍不幸去世,那個時候他正在波蘭為球隊考察球員。
右後衛:克勞迪奧·詹蒂萊(1975-84)
克勞迪奧·詹蒂萊在尤文圖斯效力期間主要出現在中衛的位置上,但是在義大利國家隊他卻擔任右後衛的角色。他是一名作風強硬的後衛,他幾乎擔任了義大利主力後衛十年之久,是義大利1982年獲得世界盃的主力球員之一,在對陣阿根廷的比賽中詹蒂萊成功看住馬拉多納,一戰成名。
左後衛:法切蒂(1963-77)
跟保羅.馬爾蒂尼一樣,法切蒂是一名偉大的左後衛。法切蒂還保持著70次擔任國家隊隊長的記錄,在1968年他帶領義大利獲得歐洲杯。法切蒂不但是一名偉大的後衛,他還具備一定的破門能力。這位高大的後衛在俱樂部也擁有光輝的歷史,在效力國際米蘭期間他幫助藍黑軍團在國內以及國外都贏得錦標。
中衛:弗蘭克?巴雷西(1982-94)
義大利永遠都不乏傑出的後衛,弗蘭克?巴雷西就是其中的一位,精湛的控球技術以及精確的鏟球使得他成為義大利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但是在他為國效力期間他未能幫助義大利獲得任何錦標,在1994世界盃決賽他帶著嚴重的傷勢繼續比賽,這種頑強的精神令人敬佩。
中衛:保羅·馬爾蒂尼(1988-02)
保持著126次義大利最高上陣記錄,在2002年世界盃被韓國淘汰出局後,馬爾蒂尼宣布退出國家隊。馬爾蒂尼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後衛之一,但是他並沒有幫助義大利獲得世界大賽的冠軍,1990年,1994年的世界盃以及2000年的歐洲杯,馬爾蒂尼都與冠軍擦肩而過。
左前衛:詹卡洛·安東尼奧尼(1974-83)
由於義大利涌現出大量的優秀後衛,使得詹卡洛·安東尼奧尼無法與里維拉共同上陣。不過作為佛羅倫薩最傑出的球員,安東尼奧尼在1982年幫助義大利獲得世界盃冠軍,他是義大利歷史上護球技術最好的球員之一。
中前衛:吉亞尼·里維拉(1962-74)(上半時人選)
60年代米蘭的代表人物,里維拉是踢法最優美的義大利球員之一,1968年義大利勇奪歐洲杯的主力球員。里維拉代表義大利上陣60次打進14球。
中前衛:馬佐拉(1964-74)(下半時選)
要在里維拉以及馬佐拉之間選出一個更好的是當時義大利主帥瓦爾卡雷吉非常頭痛的事情。很難將這兩位充滿創造力的中場同時派上場,因此他們通常各打半場。這位國米球星最終獲得比里維拉更多的上陣機會,在1970年世界盃決賽對陣巴西時,馬佐拉首發上陣。,馬佐拉一共代表義大利上陣70次打進22球。
右前衛:布魯諾·孔蒂(1980-84)
孔蒂是本次入選最佳11人中代表義大利上陣最少的球員,他一共代表義大利上陣47次打進5球,但是他是眾人之中最值得紀念的,孔蒂幫助義大利在1982年勇奪世界盃冠軍,他的穩定以及在中場的創造力都是義大利奪冠的重要因素。
前鋒:羅伯特·巴喬(1988-04)
長長的馬尾鞭就是巴喬的標志,在1990年的世界盃上巴喬漸露頭角,而在1994世界盃上巴喬獨立支撐義大利,幫助球隊殺入決賽,但是最終巴喬在點球大戰中射失點球,義大利不敵巴西屈居亞軍。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巴喬從來沒有代表過義大利參加歐洲杯。
前鋒:里瓦(1965-74)
保持著義大利最高的進球效力,在42場比賽中打進35球。盡管里瓦是一名中鋒但是他更多時候會出現在左則進攻。但是很可惜嚴重的大腿骨折使得他早早結束了自己的足球職業生涯,他幫助義大利獲得1968年歐洲杯冠軍,同時也是1970年世界盃的核心球員。
主教練:恩佐?貝阿爾佐特(1977-86)
盡管維多利奧·波佐在1934以及1938年兩次帶領義大利獲得世界盃冠軍,但是貝阿爾佐特仍然是義大利歷史上的最佳教練。在1982年他力排眾議帶領義大利勇奪世界盃冠軍,而在70年代末期他就開始在義大利國家隊使用一個比較固定的陣容,使得義大利最終在1982年獲得第三座世界盃冠軍。在1988年,貝阿爾佐特宣布退休,離開了義大利國家隊。
9. 二戰時,義大利最好的戰績原來是這一場戰役,你知道嗎
義大利在二戰期間打的最漂亮的一場戰役就是攻佔斯大林諾,沒錯!你沒有看錯,就是對蘇作戰(尬笑)
而意軍卻沒有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他們也是不要命的對城內發動攻勢,最終也是拚死佔領了該城市,俘獲了24萬蘇聯守軍。而老墨也是抓住了這一戰績進行大肆宣揚,畢竟這是一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不吹不黑義大利海軍二戰時戰績不錯)
10. 說說二戰時候的德國、日本、義大利這三個國家哪個最厲害(從各方面,全面、詳細、綜合地分析)
一、軍事方面德國:閃擊波蘭時,德國動員56個師,兵力160萬,坦克2700輛,火炮10000門,戰機1300架。(另有20萬蘇聯,斯洛伐克軍隊參戰)
佔領法國時,德國動員141個師,兵力335萬,坦克2445輛,火炮7378門,戰機5446架。(另有70萬義大利軍隊參戰)
全面侵蘇時,德國動員181個師,兵力550萬,坦克4300輛,火炮47200門,戰機4980架,艦艇192艘。(含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軍隊)
德國二戰期間共動員兵力1700萬。 日本:1937年,日本總人口7063萬,其中役齡男子1693萬,可供徵兵的人數約占役齡男子的56、2%,約1000萬,當時日軍的總兵力是108、4萬,到了1942年擴充到720餘萬。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軍在中國總兵力基本保持在200萬,1941年,日本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等26個國家對日宣戰,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時候,日本在中國兵力只有100多萬。
1941年底,日本的總兵力已達到240萬人,其中海軍約30萬人,海軍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一部分被拴在了中國戰場,而其210萬陸軍除40萬留在本土之外,有130萬在中國戰場上疲於奔命,能夠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的陸軍兵力僅有40萬人。就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盟軍作戰最激烈、最危險的日子裡,日陸軍總兵力的2/3以上,被死死地「釘」在了中國戰場動不得,使其「南進」計劃一拖再拖,從而使太平洋戰場上的盟軍渡過了最危險的時期。義大利:在北非有60萬,在本土有200萬,隨德侵蘇不明,總兵力不明,大約100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