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入侵義大利
義大利在1943年的夏天發生了政變,墨索里尼被逮捕,義大利決定退出戰爭。德國為了穩定其在南歐的防線就派兵佔領了義大利。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071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德國祖先為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德國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國,曾先後參加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也是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其在基礎與應用研究、科學技術等方面十分發達,以理學、工程技術而出名的德國高校和發達的職業教育支撐了德國的經濟。近代以來,德國也誕生了大量改變世界的偉大科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
義大利,全稱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言變化,稱「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義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G8、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 。
作為歐洲文化的搖籃,義大利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現在,義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② 二戰中的德國與義大利關系如何
盟友關系。
希特勒看上義大利做盟友是因為國際政治是國家利益的舞台,是利益的驅使。德意同盟完全是一種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結合(馬基雅維利主義,即個體利用他人達成個人目標的一種行為傾向),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義大利實力差求著希特勒做盟友(起碼在德意簽訂鋼鐵條約是,德意兩國表面實力相差不大),也不是兩者意識形態上是相似。
德意日同盟:
義大利不僅侵佔了阿比西尼亞,而且還和德國一起干涉西班牙內戰,兩個思想上的「瘋子」因為相似的方法,都是法西斯軍國主義思想,他們的貪婪和野心,自然就一拍即合結成了「柏林—羅馬」侵略軸心。
當時的日本正面對資源匱乏的窘境,雖然他們從明治維新後就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但日本高層認為還是得通過戰爭來滿足自己國內的自然資源需求。他們便向全國推行軍國主義思想,各種掠奪和擴張的言論在日本佔了主導第二,日本稱霸亞洲的野心來時顯露。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致認為,德意與英法美爭奪的重點在歐洲極其側翼——非洲地區,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它們需要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有一個同夥,能使得英法美陷入兩面受敵的狀態,而日本對於德意而言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就這樣,德意日順理成章的勾結在了一起,建立起了「柏林—羅馬—東京」侵略軸心,二戰全面開始。
③ 二戰時期德國有沒有侵略過義大利
侵略過。
二戰前期德國與義大利是緊密的盟友,德軍可以合理合法的駐扎在義大利,不存在入侵一說。
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隊在西西里島登陸。7月24日,法西斯議會多數票通過要求墨索里尼辭職。次日墨索里尼在應國王召見時被捕。同時任命巴多格里奧陸軍元帥為總理,組成了一個無黨派政府,並向全世界宣布了這個消息。而墨索里尼則被軟禁。
墨索里尼垮台後,希特勒擔心意投降盟國和盟軍在意南部登陸,於是以減輕意北部防務負擔為借口,派遣隆美爾元帥率8個師的德軍越過邊境占據阿爾卑斯山各山口,並在意北部建立比薩一里米尼防線,以支援駐守在該防線以南意本土上的另8個師德軍。並派遣特種部隊營救墨索里尼,在德軍控制下的義大利北部地區建立了傀儡政權。
首先毫無疑問巴多格里奧政權得到了義大利國王的任命,是毫無異議的義大利合法政府。德軍在未徵得其同意的情況下派遣武裝部隊越過國界佔領義大利土地;並且扶持墨索里尼為代言人建立傀儡政權與盟軍對抗。以上各種行為完全符合侵略的定義,屬於確鑿無疑的侵略。
④ 二戰時德國打過義大利嗎
二戰中德國和義大利結盟是最大的敗筆.德國軍方面曾經有這樣一種說法:」假使戰爭爆發,義大利最好能守中立,這樣或許可以牽制敵方10個師,假使它投入對方,則德國只要用5個師可以將其擊敗,但假如加入德國方面作戰,則德國反而要用20個師去保護它」.由此可見德國對義大利的實力是認識的很清楚的.
但是為什麼希特勒要與義大利結盟呢?個人認為有3個原因:1,是希特勒擔心一國在歐洲作戰會影響士兵的情緒,因此需要個同盟在士氣上是個鼓舞;2,義大利的地理位置靠近德國且戰略地位重要.3,義大利與德國同樣是法西斯國家,希特勒對墨索里尼有特殊的感情,兩個國家兩個人的共同點共同利益很多一拍即合.
希特勒並非不知道義大利的弱點,因此在戰爭初期他只希望義大利中立不要拆台就行.但是義大利看到德國取得的勝利獲得的利益,眼讒,便匆忙參戰,意圖分一杯羹.
義大利在二戰中沒有反過來攻打德國
⑤ 有人說二戰時德軍需要用大量軍力防止義大利叛變,這是為何
這個確實是如此,義大利出去打仗後面都跟著德軍,德軍是監督他們的。義大利這個國家戰鬥力是有的,但是就是不想打架。
義大利的領導墨索里尼了解到情況後,就打電話要求芬蘭撤軍。結果搞得芬蘭一臉懵逼,因為當時的芬蘭軍隊已經收縮在國內了,外面哪還有多的軍隊呢。於是芬蘭調查後,發現在希臘的只是幾個芬蘭的士兵在那裡當志願兵。於是芬蘭就給了墨索里尼回復,說那些軍隊只是幾個志願兵,結果墨索里尼十分生氣,說他指的就是這些人。
⑥ 二戰時德國足以橫掃歐洲,為何要收日本和義大利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為大家介紹過史上最坑隊友——義大利軍隊,引起許多讀者的熱議,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德國與坑隊友之間恩怨情仇。
很多研究二戰的軍事家和史學家都對德國的盟友表示難以理解。要知道德國的「」閃電戰聞名世界,幾乎沒有國家能抵抗住德國飛機和坦克配合下的高密度攻擊,連公認的戰斗民族蘇聯都被它在一周內推進將近六百公里,更別說歐洲各國和北非了。
然而這么個差點統一全球的超級戰爭機器,卻收了兩個扶不起來的「坑隊友」。雖然日本在戰爭前期幾乎佔領了中國的大半領土,但是作為島國,日本的資源和軍隊都嚴重不足,一直需要軍備支援,而在後期因為妄自尊大的侵略方針,還引來了美國這個超級強國,直接讓德國直面兩個超級大國的雙面夾擊。
如果說日本人好歹還能自保,那另一個盟友義大利就是純粹拖後腿了,坑到連對手丘吉爾都忍不住吐槽。義大利工業非常落後,舉個例子,二戰期間義大利銅產量兩千多噸,而美國是五十三萬噸,還不如人家零頭的零頭。打不過就算了,投降率高到離譜,甚至後期有眾多義大利軍隊上趕著投降,簡直是合約國派到德國身邊的卧底。
德國對這樣的情況並非一無所知,然而德國也有著自己的難言之隱。首先,當時的英、法兩國實力不俗,美、蘇爭當世界霸主,而德國想要開戰絕不可能以一國之力單挑多個大佬,更何況英法和德國有很深的積怨,而美國則一直想坐山觀虎鬥。至於蘇聯,二戰前雖然是和德國稱兄道弟的,但要實現德國統一世界的目標,蘇聯是頭號勁敵。
其二,當時的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是最早的軍國主義法西斯政權,而且都同樣命苦的因為各種原因被孤立在國聯之外,在國內又都有擴張侵略的熊熊野心。其三,德國不是沒有短板,而日本和義大利恰好可以對此彌補。德國有軍事素質超強的空軍和陸軍,但對海上戰爭卻所知無幾,海上作戰總被英國吃的死死地,而作為島國的日本,海軍實力至少可以排進世界前三,對德國沖出歐洲是很好的助力。
至於義大利,雖然跟英法兩國完全沒有可比性,但作為工業國家多少有些儲備,能夠保護德國的側翼(事實上並沒有做到)。出於這些原因的考量,德國最終才收了日本和義大利這兩個不爭氣的小弟。
⑦ 二戰時,為什麼義大利,德國和日本敢打全世界
當時二戰法西斯國家並不是要打全世界,只是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實行侵略擴張的戰爭,而後經過多次局部戰爭逐漸演變而導致全球戰爭。
⑧ 德國、義大利、日本為什麼要發動二戰
最直接的原因是這三個國家無法從經濟危機中擺脫出來,只有通過戰爭轉嫁危機
德國在一戰中戰敗,失去了全部海外利益和部分國土,被《凡爾賽合約》壓在身上,全民族都想要再次通過戰爭奪回屬於自己的東西,又有經濟危機和希特勒這兩大誘因
義大利著是在經濟危機中無法脫身,墨索里帶領的法西斯黨徒奪取了政權,成為法西斯的鼻祖。在一戰中義大利雖然是戰勝國但是他並沒有獲得他想要的東西,於是墨索里上台之後就倒向德國,想要和德國在一起通過戰爭瓜分世界
日本人是在一戰中獲利最大的國家之一,一戰之前日本雖然強大但是還只是地區性強國,在一戰之後,日本通過在戰爭中出口商品發展了經濟,並獲取了西方國家在華的大部分利益,獨佔了中國東北,成為列強之一。日本人吞並中國的野心在一戰之後膨脹起來。隨後7.7事變日本全面侵略中國~~~~~~在戰爭中期,日本人和美國人在太平洋上的沖突日益尖銳,日本人為了先發制人,發動太平洋戰爭,在有著共同的敵人的前提下,日本人和德國,意大人結成同盟~
⑨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和義大利加盟希特勒又為什麼援助義大利軍隊
因為德國和義大利都想瓜分這個世界,所以要聯合在一起。「義大利的大炮槍支連衣索比亞的土著人都打不過 ?」我認為這句話是錯誤的,理論上就是不可能的。而希特勒派軍隊救援義大利是為了兌現好友墨索里尼的要求。
⑩ 二戰中義大利根本跟不上時代德國為什麼跟義大利結盟
一樓的亂說,我都看不懂。二樓的有些說的不對。反共竟然成了理由?那麼美國,英國,法國哪個不反共啊,哪個不恨蘇聯啊。
我給你解釋:
1,義大利不是跟不上時代,這是前提。只是相對資本主義發展得早的英法德,武器技術和裝備落後一些而已。但是義大利還是有拿得出手的家當的。義大利海軍數一數二,就主力艦的戰鬥力來講,並不亞於海軍強國——英國,甚至在地中海不把法國海軍放眼裡的。義大利的空軍雖然不如英法,但比起蘇聯並不弱,義大利在戰爭中期研製的馬基202戰斗機,性能一流。義大利的陸軍,單兵裝備和後勤補給落後,但就坦克與火炮技術,是強於日本的,起碼在北非,比英法的殖民駐軍還是強。義大利屢戰皆敗主要三點,一是缺乏有效的戰爭理論(德國有閃電戰,蘇聯有大縱深合同作戰,英法也有自己的適合國情和軍事實力的一套指導思想,義大利什麼也沒有,只有墨索里尼這個草包的叫囂);進第二點導致義大利軍隊的指揮能力也很差,最重要的後勤補給工作也很差,所謂「將熊熊一窩」。縱觀整個二戰,和德蘇美英日比,義大利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將軍(淪陷最早的法國,起碼有個裝甲兵高材同時具有領袖天賦的戴高樂)。三是義大利國民普遍厭戰。這個就沒辦法了,士氣為先。不過北非戰役中,也有一些義大利步兵師和裝甲師作戰很勇猛,贏得了德國人和盟國的尊重(當然是在隆美爾接管指揮大權之後)。
不過起碼來說,如果義大利軍方能清醒認識到自己的優劣,施以正確的戰略部署和戰術指揮,及戰爭動員的話,在北非對抗英法的遠征軍還是有得打的。
2, 政治上兩國志同道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是法西斯,系出同門;又都是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上台執政的,因此兩國有了為統一的目標而合作的基礎。甚至墨索里尼的法西斯資格要老於希特勒,在一開始小鬍子還挺敬仰風度翩翩的墨前輩呢。
3,軍事上,打擊同一對手的戰略目標,兩國是一致的。希特勒的前期主要對手是英國和法國,一開始他根本不敢奢望以德國一國之力對抗英法;而且德國海軍不敵英國海軍,更遠不敵英法的聯合。而墨索里尼要在地中海和北非「恢復偉大的羅馬帝國的疆土」,障礙也是英法。
只不過希特勒忽略了一點,就是義大利軍事實力是「紙老虎」。希特勒只看到表象,未深入分析,加上墨索里尼很會吹牛,以為義大利能給德國減輕一些負擔。。。。。。由於指揮不當,畏首畏腳,義大利海軍主力三大戰列艦竟然幾乎一炮未發就被英國海軍航空兵夜襲塔蘭托炸沉。而義大利陸軍的戰鬥力更是低下,連續敗北。希特勒和義大利訂立同盟的算盤是,指望義大利在地中海收拾英法,沒想到義大利反而被打得向他求援。而出於同盟協定,德國被迫捲入地中海和北非的戰事,幫助義大利收拾殘局(如果義大利失敗,德國就會面臨被包圍的境地,因此希特勒也不得不抽襟見肘去救援)。
總體看,義大利的軍事實力在表面上使希特勒「受騙」了。假如小鬍子不那麼剛愎自用的話,就會很謹慎地看待這個結盟了。後人覺得奇怪,義大利打仗那麼差,希特勒怎麼會找上他,問題是「當局者迷」。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希特勒自己的一個大失敗,英國的一位軍事學家說過:「希特勒唯一值得說他失敗的地方,就是選錯了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