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黎盧浮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
巴黎盧浮宮三寶:在盧浮宮裡面,有三件價值連城的傳世之寶。分別是愛神維納斯雕像《斷臂維納斯》、《勝利女神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這三件寶貝被稱為「盧浮宮三寶」。
一、愛神維納斯雕像
雕像表現出的愛神維納斯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形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樑,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思想化傳統。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形上升體態,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藝術魅力。
(1)義大利三寶指什麼擴展閱讀
盧浮宮(法語:Musée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現為盧浮宮博物館,佔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佔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
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
參考資料:網路-盧浮宮三寶
㈡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始建於1204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在盧浮宮裡面,有三件價值連城的傳世之寶。分別是愛神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這三件寶貝被稱為「盧浮宮三寶」。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
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 這是希臘化時期留存下來的著名傑作的原作,被奉為稀世珍寶。作者已無從考證。又名為《薩莫色雷斯尼凱像》。現在保存在法國國家藝術寶庫——"盧浮宮",是三件鎮宮之寶之一。 勝利女神是勝利的化身,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兒。她的羅馬名字叫Victoria 維克托里亞(維多利亞)。她的形象是長著一對翅膀,身材健美,像從天徜徉而下,衣袂飄然。她所到之處
勝利也緊跟到來。 她還是宙斯和雅典娜的從神。在提坦戰爭中倒戈向奧林帕斯並助其獲勝。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薩莫色雷斯島海邊的石崖上。傳說是紀念公元前306年國王德米特里戰勝埃及托勒密艦隊而建立的;也有考證是公元前2世紀作品,是公元前190年羅得島人民為戰勝敘利亞的艦隊而立的紀念碑。 這尊雕像於1863年發現於愛琴海北部的薩莫色雷斯島,又名為《薩莫色雷斯尼凱像》。最早只是碎塊,後經多年修復才得以重新站立起來,但仍然缺頭少臂(1950年僅有一隻手臂被找到)。雕像的作者難以考證,創作年代至今也沒有最後定論,但大多數意見認為是創作於公元前200年左右, 是小亞細亞的統治者德梅特里奧斯一世為紀念他在海戰中打敗托勒密王國的艦隊而創作的,最早矗立在薩莫色雷斯島海邊的懸崖上,面對著茫茫大海。 這尊雕像原為純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於長期浸泡在愛琴海中,微生物的繁衍與海水的浸蝕,使得現有的雕像呈現出目前的歷史滄桑。 這座雕像整個動勢結構十分完美生動,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轉向世俗化、戲劇化和形象的人格化,並以傳達人類心理和激情力量為其特徵。雕像屹立海邊山崖之巔,迎著海風,那前傾展翅欲飛之態,被海風吹拂的衣裙貼著身體,可隱見女性人體的完美,衣裙褶紋構成疏密有致生動流暢的運動感,呈現出生命的飛躍。希臘雕像充滿著生命,即使殘缺也是活物,人們在想像中彌補了殘缺,獲得了完滿的審美享受。 雖然勝利女神是希臘雕塑中的常見題材,但這一尊卻與眾不同。雕像的構思十分新穎,底座被設計成戰船的船頭,勝利女神猶如從天而降,在船頭引導著艦隊乘風破浪沖向前方,既表現了海戰的背景,又傳達了勝利的主題。雖然女神的頭和手臂都已丟失,但仍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家們高度藝術水平的傑作,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傾,那健壯豐腴、姿態優美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而碩大的羽翼,都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乎凱旋的激情。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面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那豐滿而富有彈性的身軀,衣裙的質感和衣褶紋路的雕刻令人嘆為觀止。作品的構圖也十分成功,向後飄揚的衣角和展開的雙翅構成了極其流暢的線條,腿和雙翼的波浪線則構成一個鈍角三角形,加強了前進的態勢。藝術家在作品中表現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他彷彿賦予了冰冷的石頭以生命般勃勃的活力,令後人在面對這部高度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傑作時不禁發出由衷的慨嘆。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卡羅·佩德雷蒂認為,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義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諾橋附近的
景色。佩德雷蒂的證據是,達·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約100公里的芬奇鎮,並曾經在阿雷佐生活過,這一地區的原始景觀與《蒙娜麗莎》的背景幾乎完全一樣,因此,達·芬奇很有可能採用這一地區的田園景色作為《蒙娜麗莎》的背景。當佩德雷蒂的這一觀點在達·芬奇繪畫國際研討會上宣布後,許多美術史專家都對他的研究結果表示肯定。
㈢ 去歐洲旅遊,買什麼特產好
在美美的歐洲繞了一大圈,當然是要帶上各國最具值得去帶回國的伴手禮來送給同事和親朋好友了。那麼你真的知道去歐洲旅遊買什麼好?帶上卡,和小路刷遍歐洲各國的特色寶貝吧!
作為巧克力品種、產量、人均消耗量居世界前列的國家,巧克力是必買的,而且相當便宜,基本上1、2歐元就能買到國內上百的精品比利時貝殼千克力。此外,啤酒也是比利時一大特色,比利時有500家以上啤酒廠,8700種啤酒品種,非常豐富,如果不方便帶回國的話,就在那多喝點吧。
10、荷蘭三寶
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彷彿荷蘭人已經離不開有鬱金香的生活了。鮮花如果帶回家的話肯定會枯萎,但是可以乾花卻可以帶,方便攜帶且容易貯存,送好友也很能體現荷蘭特色。
荷蘭三寶:風車、木鞋、鬱金香
荷蘭的天氣很潮濕,在一年中幾乎都是陰雨天,所以在以前大家就得穿上木鞋才能應對那潮濕的地面。如今,木鞋的實用價值已經大減,但是因為造型可愛,整個樣子像一艘小船,可做裝飾品,還可以做花瓶,所以成了人們來此必購的紀念品。還有風車,這些紀念品都能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找到,價格也很便宜。
鑽石
如果是土豪的話,可以帶兩顆大鑽石回去。阿姆斯特丹是世界級鑽石加工中心,而且設有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鑽石商店,擁有不同檔次、種類繁多的鑽石。
黃波乳酪
荷蘭人都很喜歡吃乳酪,荷蘭乳酪最具代表性就是如同車輪般大小的黃波乳酪,外表像個黃色的大車輪,表面覆有一層標明口味的薄蠟,乳味比較濃重也受歡迎。還有Delft藍白瓷器,Leardam水晶,銀器,Haagse Hopjes糖都可以買。
這么詳細的歐洲購物清單,你知道去歐洲旅遊買什麼好了嗎?挑上你喜歡的幾件特色寶貝留作來歐洲旅行的紀念品吧!
㈣ 「三寶」指哪三寶
你好! 佛法三寶是指:佛、法、僧下面是詳細解釋、有時間你可以看下, 佛門佛法的精要(在):皈依佛法僧三寶和戒定慧三無漏學。三寶三學可謂「老生(僧)常談」了。 實在是,佛門佛法的精要在佛法僧三寶和戒定慧三無漏學,我們修行、修持、行持一刻也不能離開這佛法僧三寶和戒定慧三無漏學。我們知道,三寶佛法僧是一體的,三無漏學戒定慧是一體的,三寶和三無漏學也是一體的:這就是我們的法身慧命,也就是我們真正的生命。 三寶就是佛法僧。萬法都有理、事、行三要素:理即理體,事即事相,我們的行持與之相應也就是「用」(應用、運用,也就是實行、實踐、實現)。應用之妙,存乎一心。體、相、用三者本是一體的。三寶佛法僧也是一種體、相、用,也是一體的。 三寶有理體三寶、事相三寶和行持三寶。事相三寶是我們皈依和行持的方便,理體三寶是我們皈依和行持的究竟。沒有方便,也就沒有究竟。方便和究竟是一體的,是統一的。唯有通過事相三寶,以及事相三寶的維護和皈依,我們才能真正達到理體三寶的體認和皈依,從而實現行持三寶。理體三寶、事相三寶、行持三寶也就是我們的自性三寶,一切不離自性,自性萬法具足,這也就是我們賴以身命皈依的一體三寶。 說到事相三寶:諸佛、佛像即佛寶,佛教經典經律論三藏即法寶,僧團(即行持佛法的和合眾,亦即佛的四眾或七眾弟子所形成的組織)、及僧團的重要代表賢聖僧是為僧寶。這就是事相三寶。 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佛性,即覺性、見性,亦即清凈心(而不是分別心、執著心),也稱為圓覺妙心、妙真如體、菩提心、如來藏,即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佛寶。 何謂佛?佛者,覺也!佛就是覺(覺悟、體認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佛性)! 何謂佛性?佛性,也就是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覺性、見性。我們的覺性、見性一刻也沒有離開我們,佛性隨我們六根的存在而存在,「六根清凈」,清凈六根遍滿法界,清凈六根的本性和作用即佛性,所以修行的重點在「舍(妄)識用(清凈)根」,「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亦即用我們的清凈心、圓覺妙心,而不是用我們分別執著的染污心。 我們修行,只是為了要堅信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覺性、見性,覺悟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覺性、見性,體認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覺性、見性。我們信解行證、聞思修慧的根本目的和目標也就在於:堅信、覺悟並且最終體認、實踐和實現我們的佛性。 所以,悟後需不需要修?悟後正好起修(不悟則是盲修瞎煉)!覺悟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佛性(清凈心)只是我們修行的開始:學會了走路,我們正有許多路要走,我們任重而道遠,同修們,我們正須努力而精進! 諸佛菩薩的本願和行持(即行願),亦即我們的正覺心,這也就是我們的法寶。我們拜佛菩薩,就是要時刻體認我們的佛性,時刻牢記而不忘失我們歷劫多生以來本自具足的與諸佛菩薩相同的行願。諸佛,也就是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清凈、平等、正覺心,何謂心?心就是我們的本性、本能,亦即我們眾生本具的良知良能: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觀音菩薩即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大慈大悲心,文殊即大智,地藏即大願,普賢即大行,我們眾生本自具足的所有這些良知良能,歸結起來就是普賢菩薩、普賢如來。普賢,也就是樣樣都好、頭頭是道的意思(既是行,亦是果)。《大方廣佛華嚴經》最終以普賢菩薩和普賢行願作結,以普賢菩薩歸向阿彌陀佛凈土作結。我們念阿彌陀佛怎麼念?就是要發起我們本自具足的大慈大悲大智大願大行的行願,現前建設好人間凈土,最終歸向極樂世界。我們學佛修行人的宏願最終也就是將人間修成凈土,將人間修成極樂世界。 平等心是我們的僧寶。愛人如己、怨親平等即是我們應有的行持。尊重和愛護眾生也就是尊重和愛護我們自己(這也是拜佛的其中一種意義,即「禮敬諸佛」、「恆順眾生」),救度眾生也就是救度我們自己,成就眾生也就是成就我們自己。 修行或可謂行持三寶。沒有行持三寶,理體三寶、事相三寶也就失去了依憑,也就沒有了實際的意義。要使佛教正法久住,就要靠在座諸位大德的行持三寶了。 修行的理論依據即戒定慧三無漏學,修行的要點在定慧等持、福慧雙修。持戒即修福,禪定(即凈慮,理智的思維)貫徹行持的全過程,而修行的最終成就即是般若智慧的成就。戒有五戒、八戒(八關戒齋)、三聚凈戒等,是一個學佛人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要保證做到的基本行持依據或標准、要求。 戒定慧三學是一體的,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三學與三寶是一體的:佛即慧,是為體;法即定,是為相;僧即戒,是為用。
㈤ 「三寶」指的哪些
佛教的三寶是佛、法、僧!
修行是三寶就是戒、定、慧
老子的三寶是:一慈、二簡、三不敢為天下先!
天地的三寶是日、月、星、
人身上的三寶是精、氣、神
世界的三寶是天、地、人
所有三寶裡面以佛教三寶最尊最貴!因此三寶畢竟能出離苦海,圓滿成佛!
㈥ 羅浮宮三寶
米洛斯得維納斯、勝利女神、達·芬奇得蒙娜麗莎被稱為羅浮宮三寶
在巴黎市中心得塞納河北岸,矗立著被稱為「萬寶之宮」得當今世界上最大得美術博物館——羅浮宮。
羅浮宮得前身是一座建於13世紀初得城堡。1546年,為了建立一座文藝復興式得宮殿,法蘭西斯一世下令拆除了原來得建築,破土重建,完成了宮殿得兩翼和濱河畫廊。1564年,杜伊勒利宮開始興建,一直進行到17世紀初。羅浮宮和杜伊勒利宮之間由塞納河沿岸建成得大畫廊連接起來,形成了皇家住宅群。1682年,路易十四決定把皇宮遷至凡爾賽宮後,羅浮宮一度為當時得藝術家們分佔。1793年,改為博物館。現在得羅浮宮包括博物館和法國財政部。
羅浮宮佔地面積為19.8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4.8公頃,全長680米。它收藏得藝術品達40萬件,囊括了法國及歐洲各個時代各個美術流派得代表作和藝術珍品,其中米洛斯得維納斯、勝利女神、達·芬奇得蒙娜麗莎被稱為羅浮宮三寶。
首席珍寶是米洛斯得維納斯。它出於2000多年前得名師帕克拉西代爾之手,是1820年在希臘得米洛斯島上得一個山洞裡發現得。發現時,雙臂已殘,故又名「斷臂美神」。它所表現得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愛與美得女神阿佛洛狄忒,維納斯是她得羅馬名稱。
第二件珍寶是無頭斷臂、雙翅舒展欲飛得勝利女神尼卡雕像。它是1863年在希臘得莫塞勒島上發現得。據說這是古代匠人為紀念一次希臘海戰而作得,高達2米,表現了那種似欲凌風而去得風姿,表現了狂熱和動得美,體現了高度精湛得藝術技巧。
第三寶是義大利天才畫家達·芬奇得名畫《蒙娜麗莎》。這是作者於1506年創作得著名肖像畫,高3尺,寬2尺。它描繪了一位溫柔得佛羅倫薩婦女一剎那間得微笑得神情,表達了人物微妙得內心深處得活動,給人們以極其豐富得聯想。
㈦ 《最後的晚餐》被收藏在哪國誰是"鎮寶三寶"之一另外兩寶是誰
《最後的晚餐》(約1495-1498;壁畫 420X910厘米)
義大利偉大的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創作,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劃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這些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效果互為補充,使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範傑作。這幅畫,是他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牆上的。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現藏於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始建於1203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在盧浮宮裡面,有三件價值連城的傳世之寶。分別是愛神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這三件寶貝被稱為「盧浮宮三寶」。
㈧ 三寶指的是哪三寶
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佛指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也泛指一切佛,佛是梵文佛陀音譯的省略,意譯是覺者,佛教認為佛不僅圓滿覺悟了宇宙人生實相,並且能指導眾生皆達到圓滿覺悟;法是梵文音譯達摩的意譯,指諸佛教誨眾生的道理,也就是佛教中的義理。
僧是梵文音譯僧迦的省略,意譯是和合眾、法眾,一般指出家四人以上所組成的僧團,這里指依繼承和宣揚諸佛教法並按照其如實修行的僧團。佛教認為三寶又分為現前三寶、住持三寶、一體三寶等三種。
(8)義大利三寶指什麼擴展閱讀:
住持三寶
佛滅以後被當成佛寶來崇拜的有由金屬、木石等所塑造的佛像,或畫在紙上的佛像,成為信徒們歸依禮拜的對象。被當成法寶的則是寫在樹葉、樹皮、布帛、紙等物上的經典,或印刷成經卷書冊的佛教聖典。
被當成僧寶的是比丘、比丘尼等出家僧團,也就是現方袍圓領之僧相的出家人。在佛滅之後未有佛像之時象徵佛以受人崇拜的,是四個紀念釋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