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瑞士和義大利是鄰國嗎
是。
瑞士(Switzerland),全稱瑞士聯邦(德語: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為中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北接德國,西鄰法國,南接義大利,東臨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
義大利共和國,簡稱義大利,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1)瑞士和義大利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1、義大利地理位置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北緯36°28′~47°6′,東經6°38′~18°31′之間。其領土包括阿爾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區,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和其他的許多島嶼。亞平寧半島占其全部領土面積的80%。
義大利陸界北部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突尼西亞、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
2、瑞士地理位置
瑞士是位於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東界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南鄰義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
其領土東起東經10°29′26″格勞賓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東經5°57′24″的日內瓦的尚希鎮,最南端位於北緯45° 49′8″,靠近提契諾州的基亞索,最北面在北緯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爾根。南北長220.1公里,東西長348.4公里。面積4128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占國土面積 4.2%。
❷ 瑞士為什麼是中立國
不受侵害原因就是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簽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這里開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遠聯邦建立開始,瑞士在歐洲歷史上就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似乎從來沒有過軍事征服其他地區的行為。但是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並瑞士。
至於維也納會議,是歐洲列強為了重新劃分拿破崙戰敗之後混亂的歐洲版圖,對瑞士中立國的身份的確立只是一個不很起眼的小協定。雖然維也納會議是通過壓製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張在歐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統而遭到了歷史學家的譴責,但是在一戰之前,這次會議達成的協議為歐洲維持了將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二戰時期瑞士的中立國問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瑞士在二戰時期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區。事實上,瑞士在二戰中並不是完全中立的,雖然有資料說瑞士曾組織軍隊反抗德國,但是更多資料顯示瑞士在二戰期間其實是「助紂為虐」,不止在經濟上對德國進行幫助,對猶太民族難民的間接迫害更是為後人所不齒。
下面是相關資料
瑞士是一個人口704萬(二戰期間為400多萬),土地面積41284平方千米的中歐小國。但是在二戰中,當希特勒的軍隊肆虐著整個歐洲時,它仍然能夠免於戰火的破壞。每當學習到這段歷史時,很多學生就會問道:「瑞士在二戰中為什麼能保持中立?」 有的資料說,面對希特勒的威脅,瑞士曾於天內動員了43萬大軍[1],並迅速進入作戰陣地,顯現了堅強的防衛作戰能力和決心,加之納粹德國因面臨兩線作戰的危險,因而放棄了入侵瑞士的意圖。其實不然,在這場關系著人類命運的大搏鬥中,瑞士並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助紂為虐,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瑞士為什麼要屈從希特勒?
在歷史上,瑞士曾是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國。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為了限製法國,反法同盟通過了關於瑞士永久中立的聲明,瑞士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
然而,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瑞士的中立和獨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納粹德國的出版物稱,所有以德意志人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國」的邊界之外,也都是德國人。因此,它們把瑞士人稱為「在瑞士的德國人」(瑞士人口中64%屬於德意志民族)[2]。而納粹德國繪制的地圖更是公然把它囊括在「大德意志」的疆域之內。與這種反動的種族主義鼓噪相呼應,在瑞士德語區出現了親納粹社團,其中以「國民陣線」以及「瑞士國社黨人」兩個極右組織勢力較強。得到希特勒政權支持的瑞士法西斯勢力一時甚囂塵上,對瑞士當局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威脅著瑞士國家主權的獨立和完整。此外,德國還威脅要切斷向瑞士的煤炭出口。
當二戰已經迫在眉睫時,瑞士議會於1939年8月30日通過決議,重申它將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國最高統帥部制訂了以突襲方式迅速佔領瑞士的幾種方案,統稱為「冷杉行動」。只是希特勒在權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後,最終未將它付諸實施[3]。
1940年6月,法國的半壁江山淪陷,小小瑞士轉瞬間落入德、意強鄰及其兼並或佔領區的四麵包圍之中。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吞並野心,瑞士當局最終選擇了屈從迎合的道路,演出了其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
二戰中,瑞士的中立有哪些貓膩?
1、在經濟上向法西斯國家輸血。
德國歷來是瑞士的最大貿易夥伴。二戰中,瑞士一直都維持了同德國的經貿、金融關系。大戰爆發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億瑞士法郎貸款,德方則允許瑞士商品經由德國轉口。義大利亦從同瑞士的經貿關系中獲益。瑞士還向德國賣電,讓德國工廠保持生產,直至1945年3月德國敗局已定時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廠還同向德國供應精密零件。蘇黎世的軍工廠提供的40毫米口徑高射炮,是德國應付盟軍空襲的重要防衛武器。[4]
2、二戰時瑞士一直讓貫穿阿爾卑斯山脈的具有戰略意義的15公里長的聖哥大隧道(這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向德國和義大利開放。滿載戰略物資的火車不斷穿過瑞士往來於兩國之中[5]。
3、拒絕幫助受迫害的猶太人。
二戰爆發前,納粹政權一般並不阻擋猶太人移居國外,通常是剝奪其財產後迫使他們遷往別的國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猶太人流亡的首選地。但瑞士當局卻採取對策阻擋他們的湧入,它明確規定,「猶太人不應當視為政治難民」。為此,當局采了取先堵後趕的措施:實行預先簽證,制止難民入境;假如獲准入境,則盡早將其逐出;對非法入境的難民,瑞方將其押到邊界崗哨交與德方。戰爭年代,由於無法進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猶太人是難以計數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門讓德國在德國猶太人的護照上打上一個大大的「J」字印(猶太人的標記)。到正式開戰時,瑞士已在邊境攔截了10多萬猶太人入境。瑞士有時甚至直接把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黨衛軍手上[6]。為此,德國的報紙在戰後也曾批評過瑞士的所謂「中立」。德國《周報》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沒有同第三帝國正式合作而已。
4、瑞士銀行:侵吞猶太人財產,充當納粹黃金保險箱。
瑞士銀行在二戰中的表現也有許多「貓膩」。據報道,在二戰中,被納粹迫害致死的德國猶太人在瑞士銀行開戶數達5萬多戶,存有價值為60億美元的資金,而至今只有600萬美元經瑞士政府交還給了猶太組織或贈與一些國際人道主義組織[7]。一些瑞士銀行甚至以納粹集中營沒有發放死亡證的理由拒絕賠償。所有這些資金都被瑞士銀行侵吞了。
瑞士還是納粹德國進行黃金交易,以換取硬通貨瑞士法郎的主要地點。瑞士銀行則根本不問黃金的來路,一味從中賺取巨額差價。據稱,當時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90%的黃金交易就是通過瑞士銀行進行的[8]。納粹通過戰爭掠奪來的巨額財產,也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瑞士銀行。在瑞士銀行的「幫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寶貴的外匯,從而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納粹德國帝國銀行副行長索性露骨地說:「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匯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讓它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9]
上述史實說明,瑞士在二戰中的行為違反了永久中立原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瑞士聯邦政府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長科蒂首次代表政府為瑞士在二戰中的表現作出道歉。他說:「我們不能、也決不否認瑞士在戰時與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野蠻行為有牽連。」「雖然一個被納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圍的小國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難,但這也不應當使我們原諒自己當時嚴重喪失立場與軟弱——我認為尤其不能原諒我們當時對受迫害的猶太人的政策。」 當時他還發表了一個經聯邦委員會(即瑞士政府)通過的聲明,表示瑞士在二戰中有負於納粹受害者[10]。瑞士政治家勇於正視和承認本國政府半個多世紀以前所犯的嚴重錯誤並就此道歉,這一立場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賞。
❸ 雅典 希臘 瑞典 瑞士 羅馬 亞細亞有什麼聯系(關系)
雅典是希臘的首都,在古希臘,雅典和斯巴達是最強的兩個城邦。雅典更是古希臘繁榮時期的標志。
瑞典和瑞士沒什麼聯系,之所以相似是因為我們看到的是音譯過來的名字,而且是通過英語的音譯。在他們本國的叫法中並不相似。不過他們都是歐洲國家,歷史上有外交關系或者戰爭關系是很正常的。
羅馬是義大利首都,而古羅馬帝國則是源於此地的大帝國,他曾經控制了歐洲的主要地區,以及亞洲西部、非洲北部部分地區,使地中海成為其內海。
亞細亞是英文Asia的音譯,翻譯成漢語就是亞洲。至於小亞細亞則是亞歐交界處,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亞洲半島的名字,大部分屬於土耳其領土。
❹ 瑞士的境內為什麼有一塊義大利的國土有什麼故事嗎
瑞士之所以有義大利的國土,因為當時的羅馬人為了抵抗赫爾維奇亞人,所以他們就入侵了這個小城市。那時候開始就在這里定居,在1789年的時候Ticino成了瑞士聯邦的一部分,而這個小鎮的居民他們就選擇繼續留在了lombardia這個地方,所以這個地方它在1859年的時候就正式地成為了義大利統治領土。
但是在今天這兩個地方還是特別親密的,而且在坎皮奧的國際電話也是先撥瑞士的國際電話再打出去,各種消防車救護車也是由瑞士人負責的,只有坎皮奧的軍警維系當地的安全的才是由義大利提供的。
❺ 瑞士夾在德國法國義大利之間,它為何沒有被吞並呢
瑞士夾在法國、義大利還有德國之間並沒有被吞並我覺得主要是有一下三點原因。
第一:瑞士是一個永久中立國。在19世紀初的時候,瑞士成立了世界第一個永久中立國,並且被世界所承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無論是德國還是義大利都沒有破壞條約去攻擊瑞士,所以在那個時候,瑞士反而是歐洲最安全的國家,但是正是因為他是中立國,所以在這次疫情的時候,被義大利截消毒水,被德國截手套,真滴慘。
綜上,瑞士沒有被法國、德國、義大利吞並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現在是和平時代,無緣無故的打人家更會被國際社會所譴責,給自己找沒必要的麻煩。
❻ 瑞士屬於哪個國家
瑞士本身就是個國家,和法國沒有關系。
瑞士聯邦,簡稱「瑞士」(英語:Switzerland),是中歐國家之一,全國劃分為26個州。瑞士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伯爾尼是聯邦政府的所在地。
(6)瑞士和義大利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瑞士國土范圍在史前是凱爾特人的活動區域,凱爾特人曾經是歐洲中部的土著居民,他們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紀曾經擴展到今天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萊茵河流域的廣大范圍,在他們的全盛時期還曾經成功地攻佔了羅馬城。
1499年,瑞士同盟軍隊在士瓦本戰爭中戰勝奧地利,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對其獨立的認可,瑞士實質上已經獨立。巴塞爾、沙夫豪森於1501年、阿彭策爾於1513年,先後分別加入同盟,聯邦增加到13個州。
參考資料:瑞士-網路
❼ 義大利和瑞士屬於哪個國家
義大利和瑞士不屬於其它國家,這兩個本身就是兩個國家。義大利共和國,簡稱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北岸,是一個歐洲國家。瑞士聯邦,簡稱「瑞士」,是位於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是一個歐洲國家。
義大利和瑞士
義大利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
瑞士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
義大利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
❽ 瑞士為何總是中立國
不受侵害原因就是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簽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這里開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遠聯邦建立開始,瑞士在歐洲歷史上就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似乎從來沒有過軍事征服其他地區的行為。但是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並瑞士。
至於維也納會議,是歐洲列強為了重新劃分拿破崙戰敗之後混亂的歐洲版圖,對瑞士中立國的身份的確立只是一個不很起眼的小協定。雖然維也納會議是通過壓製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張在歐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統而遭到了歷史學家的譴責,但是在一戰之前,這次會議達成的協議為歐洲維持了將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二戰時期瑞士的中立國問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瑞士在二戰時期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區。事實上,瑞士在二戰中並不是完全中立的,雖然有資料說瑞士曾組織軍隊反抗德國,但是更多資料顯示瑞士在二戰期間其實是「助紂為虐」,不止在經濟上對德國進行幫助,對猶太民族難民的間接迫害更是為後人所不齒。
下面是相關資料
瑞士是一個人口704萬(二戰期間為400多萬),土地面積41284平方千米的中歐小國。但是在二戰中,當希特勒的軍隊肆虐著整個歐洲時,它仍然能夠免於戰火的破壞。每當學習到這段歷史時,很多學生就會問道:「瑞士在二戰中為什麼能保持中立?」 有的資料說,面對希特勒的威脅,瑞士曾於天內動員了43萬大軍[1],並迅速進入作戰陣地,顯現了堅強的防衛作戰能力和決心,加之納粹德國因面臨兩線作戰的危險,因而放棄了入侵瑞士的意圖。其實不然,在這場關系著人類命運的大搏鬥中,瑞士並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助紂為虐,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瑞士為什麼要屈從希特勒?
在歷史上,瑞士曾是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國。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為了限製法國,反法同盟通過了關於瑞士永久中立的聲明,瑞士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
然而,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瑞士的中立和獨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納粹德國的出版物稱,所有以德意志人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國」的邊界之外,也都是德國人。因此,它們把瑞士人稱為「在瑞士的德國人」(瑞士人口中64%屬於德意志民族)[2]。而納粹德國繪制的地圖更是公然把它囊括在「大德意志」的疆域之內。與這種反動的種族主義鼓噪相呼應,在瑞士德語區出現了親納粹社團,其中以「國民陣線」以及「瑞士國社黨人」兩個極右組織勢力較強。得到希特勒政權支持的瑞士法西斯勢力一時甚囂塵上,對瑞士當局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威脅著瑞士國家主權的獨立和完整。此外,德國還威脅要切斷向瑞士的煤炭出口。
當二戰已經迫在眉睫時,瑞士議會於1939年8月30日通過決議,重申它將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國最高統帥部制訂了以突襲方式迅速佔領瑞士的幾種方案,統稱為「冷杉行動」。只是希特勒在權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後,最終未將它付諸實施[3]。
1940年6月,法國的半壁江山淪陷,小小瑞士轉瞬間落入德、意強鄰及其兼並或佔領區的四麵包圍之中。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吞並野心,瑞士當局最終選擇了屈從迎合的道路,演出了其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
二戰中,瑞士的中立有哪些貓膩?
1、在經濟上向法西斯國家輸血。
德國歷來是瑞士的最大貿易夥伴。二戰中,瑞士一直都維持了同德國的經貿、金融關系。大戰爆發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億瑞士法郎貸款,德方則允許瑞士商品經由德國轉口。義大利亦從同瑞士的經貿關系中獲益。瑞士還向德國賣電,讓德國工廠保持生產,直至1945年3月德國敗局已定時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廠還同向德國供應精密零件。蘇黎世的軍工廠提供的40毫米口徑高射炮,是德國應付盟軍空襲的重要防衛武器。[4]
2、二戰時瑞士一直讓貫穿阿爾卑斯山脈的具有戰略意義的15公里長的聖哥大隧道(這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向德國和義大利開放。滿載戰略物資的火車不斷穿過瑞士往來於兩國之中[5]。
3、拒絕幫助受迫害的猶太人。
二戰爆發前,納粹政權一般並不阻擋猶太人移居國外,通常是剝奪其財產後迫使他們遷往別的國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猶太人流亡的首選地。但瑞士當局卻採取對策阻擋他們的湧入,它明確規定,「猶太人不應當視為政治難民」。為此,當局采了取先堵後趕的措施:實行預先簽證,制止難民入境;假如獲准入境,則盡早將其逐出;對非法入境的難民,瑞方將其押到邊界崗哨交與德方。戰爭年代,由於無法進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猶太人是難以計數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門讓德國在德國猶太人的護照上打上一個大大的「J」字印(猶太人的標記)。到正式開戰時,瑞士已在邊境攔截了10多萬猶太人入境。瑞士有時甚至直接把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黨衛軍手上[6]。為此,德國的報紙在戰後也曾批評過瑞士的所謂「中立」。德國《周報》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沒有同第三帝國正式合作而已。
4、瑞士銀行:侵吞猶太人財產,充當納粹黃金保險箱。
瑞士銀行在二戰中的表現也有許多「貓膩」。據報道,在二戰中,被納粹迫害致死的德國猶太人在瑞士銀行開戶數達5萬多戶,存有價值為60億美元的資金,而至今只有600萬美元經瑞士政府交還給了猶太組織或贈與一些國際人道主義組織[7]。一些瑞士銀行甚至以納粹集中營沒有發放死亡證的理由拒絕賠償。所有這些資金都被瑞士銀行侵吞了。
瑞士還是納粹德國進行黃金交易,以換取硬通貨瑞士法郎的主要地點。瑞士銀行則根本不問黃金的來路,一味從中賺取巨額差價。據稱,當時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90%的黃金交易就是通過瑞士銀行進行的[8]。納粹通過戰爭掠奪來的巨額財產,也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瑞士銀行。在瑞士銀行的「幫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寶貴的外匯,從而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納粹德國帝國銀行副行長索性露骨地說:「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匯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讓它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9]
上述史實說明,瑞士在二戰中的行為違反了永久中立原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瑞士聯邦政府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長科蒂首次代表政府為瑞士在二戰中的表現作出道歉。他說:「我們不能、也決不否認瑞士在戰時與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野蠻行為有牽連。」「雖然一個被納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圍的小國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難,但這也不應當使我們原諒自己當時嚴重喪失立場與軟弱——我認為尤其不能原諒我們當時對受迫害的猶太人的政策。」 當時他還發表了一個經聯邦委員會(即瑞士政府)通過的聲明,表示瑞士在二戰中有負於納粹受害者[10]。瑞士政治家勇於正視和承認本國政府半個多世紀以前所犯的嚴重錯誤並就此道歉,這一立場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賞。
[1] 洪建軍:《瑞士從中立走向合作》,《人民日報 . 華南新聞》2002年8月5日第2版
[2] 孟淑賢:《各國概況.中歐》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頁。此數據為1994年數據。
[3] 洪建軍:《瑞士從中立走向合作》,《人民日報 . 華南新聞》2002年8月5日第2版
[4] 蕭雪:《眾說紛紜:二戰中瑞士的中立》,《文摘報》1237期第7班轉摘1995年5月7日《亞太經濟時報》
[5] 蕭雪:《眾說紛紜:二戰中瑞士的中立》,《文摘報》1237期第7班轉摘1995年5月7日《亞太經濟時報》
[6] 蕭雪:《眾說紛紜:二戰中瑞士的中立》,《文摘報》1237期第7班轉摘1995年5月7日《亞太經濟時報》
[7] 季泰:《紀念二戰勝利瑞士銀行尷尬》,《文摘報》1238期第7班轉摘1995年5月13日《人民政協報》
[8] 劉琅珂:《保密制度也保了「黑錢」》《環球時報》 (2002年05月27日第11版)
[9] 《血染的黃金——瑞士「納粹黃金案」始末和瑞士銀行保密法》http://www.hongtatimes.com.cn/htsb577/index3/index8.htm
[10] 蕭雪:《眾說紛紜:二戰中瑞士的中立》,《文摘報》1237期第7班轉摘1995年5月7日《亞太經濟時報》
參考資料:http://www.lsfyw.net/Article/Class64/Class67/200506/3480.html
❾ 瑞士在哪個國家和哪個國家之間
瑞士北與德國相鄰,西邊與法國相鄰,南邊與義大利相鄰,東邊相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
瑞士地處歐洲中南部,屬於多山內陸國家,全國劃分為26個州,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地處北溫帶,夏季不熱,冬天很冷,全國平均氣溫8.6℃。
瑞士的主要城市有: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伯爾尼、洛桑、聖加侖、盧塞恩、盧加諾、洛迦諾。其中,蘇黎世是瑞士的第一大城市,是歐洲重要的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
(9)瑞士和義大利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瑞士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雖然從地理上看,瑞士只佔歐洲的一小部分,但這個國家豐富的旅遊資源卻帶給旅行者莫大樂趣。整個大陸具有各種引人入勝的地形和景觀、自然和人工融合、多姿多彩的瑞士,隨處都能找到令人感興趣的事物。
簽證
瑞士簽證辦理流程
瑞士簽證分為瑞士旅遊簽證,瑞士商務簽證,瑞士留學簽證等。瑞士簽證申請遞交處:各地區總領館
個人赴瑞士訪問簽證所需資料:
1、邀請信。
2、填寫完整並經本人簽字註明日期的申請表,可從網上下載。
3、兩張護照用的彩色近照(必須按照瑞士使館公布在網頁的要求:白色底,尺寸為 3.5cmx4.5cm)。
4、護照原件(必須在離開瑞士時還有至少三個月的有效期)。
5、護照1-6頁復印件,以及所有簽證和出入境記錄章的復印件。
6、舊護照(如有),包括原件和所有簽證及出入境記錄章的復印件。
7、戶口本(原件和所有頁面的復印件,翻譯件)。
8、僱主/單位準假證明(如果原文為中文,則請提供原件和翻譯)須包含申請者的姓名,出生日期,職位,月收入,在職時間,公司同意其請假的說明和費用開支的安排,僱主的地址,電子郵箱和電話號碼,公司蓋章和簽名以及代表公司的負責人的姓名和職位名稱,或提供退休證的原件,復印件和翻譯件。
9、名片(學生,退休和無業人員除外)。
10、往返機票定單(英文)。
11、覆蓋整個申根地區行程的相關保險憑證(使館聯原件和復印件),其險額必須不少於30,000歐元足夠支付任何緊急醫療服務和因為健康問題的遣送安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