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義大利和日本關系怎麼樣
他們關系一般。他們單方面的和德國關系不錯。因為日本鬼子看中的是德國的技術根本就沒瞧得起義大利人,一為義大利太菜了,兩次直接大戰都是他先投降!
㈡ 日本與義大利、俄羅斯、德國有什麼關系
「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一戰的時候,德國為了拉攏義大利共同進攻協約國集團,所以進入了德意兩國的蜜月期;可是在一戰後,德國戰敗,被肢解,而義大利由於戰鬥力極差,雖然加入協約國一方,但是並沒有得到協約國集團之前應允的承諾,所以德意兩國均對一戰後由英美法主宰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感到不滿,在一戰僅僅結束了20年之後就率先在歐洲組成了法西斯國家聯盟。由於日本雖然在一戰中,作為戰勝國的身份出現,可是由於戰略的需要,英日同盟的存在性已經不具備了,因為英國在一戰前藉助日本牽制德國、俄國的作用,由於德國的戰敗、俄國十月革命以及在戰爭中被削弱,已經不復存在,因此英日同盟也在此時解體——被四國同盟所取代。而且在華盛頓會議簽署的《九國公約》中,日本的海軍規模被嚴格限制在英美海軍總噸位的60%,即 美:英:日:法:意=35:35:21.5:17.5:17.5。因為日本海軍規模已經達到了英美海軍的70%多,所以必須拆毀大量軍艦,實質上在華盛頓會議上屬於被壓制的對象,同樣也極為不滿。這樣就促成了二戰時期的軸心國集團。而俄國,向來是專政的熱土,一戰以前,俄國曾經三次夥同德奧兩國瓜分波蘭,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又和德國一起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國際棄兒」,有人說「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是一對孿生兄弟」,因此這對孿生兄弟走到了一起,這樣才有了之後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聯也成為了二戰期間,唯一一個與法西斯國家單獨媾和過的反法西斯國家。希望我的答案您能夠採納,謝謝
㈢ 為什麼說二戰義大利和日本是豬隊友
二戰中,德國,義大利,日本組成了軸心國,德國義大利負責歐洲戰場,日本負責太平洋戰場和東亞戰場,德國的表現在整個二戰中絕對是最為顯眼的,無論是攻擊波蘭的閃電戰還是進攻蘇聯的戰爭,而如果不是正好蘇聯降溫,可能紅場已經被閱兵了。但是德國卻攤上了兩個豬隊友,最後導致戰爭失敗。
美國馬上做成激烈反應,宣布加入同盟國參展,國內民眾情緒更是高漲,美國出場強勢的表現讓日本大吃一驚,在美軍的工業和軍事力量面前,以及原子彈的威脅,日本毫無抵抗力,直接投降,而國內陷入食物危機的蘇聯更是得到了美軍直接幫助,擋住了德國進攻,如果當時日本選擇進攻蘇聯而不是美國那麼西歐戰場可能是另一個情形。
㈣ 在二戰時,義大利和日本的來往
20世紀30年代初,中意兩國關系發展良好,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伯爵作為駐華公使,積極推動意中貿易的發展。1937年11月6日,義大利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結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對於義大利和日本過於親近相當反感,中意兩國關系開始疏遠。 1937年春夏之交,中日全面戰爭呈現一觸即發之勢。義大利駐華大使、法西斯黨員卡羅·福馬卡利認為中日一旦開戰,勢必禍及義大利租界,於是急電墨索里尼,要求加派軍艦和陸軍來華,以增強義大利租界的防禦力量,這個請求最終獲得批准。在義大利本土派兵前,中日已全面開戰,天津的義大利兵營於8月6日向上海和漢口緊急派遣了30名軍人,以保護當地的義大利領事館。同時,莫瑞特上尉指揮的「雷班托」號布雷艦和德·萊奧納爾迪斯中尉指揮的「卡羅托」號內河淺水炮艇也出現在上海黃浦江江面。 8月27日,義大利巡洋艦「蒙特庫科利」號載著幾百名陸軍官兵從東非殖民地厄利垂亞起航,9月15日抵達天津,此時天津已被日軍佔領。在完成運兵任務後,「蒙特庫科利」號又駛往上海,不知什麼緣故,9月27日和10月24日,日軍飛機兩次轟炸了「蒙特庫科利」號,導致一名艦上水兵死亡,數人受傷。為此,義大利政府向日本提出了抗議,東京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1937年底,「蒙特庫科利」號奉調回國,其「姐妹艦」「巴特羅梅奧·科雷奧尼」號替代它前往中國執行護僑任務。在1937年,義大利陸海軍投入到中國的總兵力達到1200人。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即,1939年9月5日,「巴特羅梅奧·科雷奧尼」號被調往歐洲,一些在華義大利特遣部隊也隨船回國,但仍有相當規模的意軍留在中國,其中軍艦「雷班多」號和「卡羅托」號停泊在上海。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正式參加二戰,7月,意軍在東非向英屬埃及發起攻勢,結果連吃敗仗,由於英軍封鎖了通往地中海的咽喉蘇伊士運河,為防止東非殖民地陷落後,義大利艦船被英國俘獲,義大利海軍司令部命令馬薩瓦基地的艦只駛往遠東。1941年2月,就在東非港口馬薩瓦被英軍攻佔一個多月前,三艘義大利軍艦開向中國,其中「厄利垂亞」號和「拉姆-1」號到達上海和天津,而「拉姆-2」號在馬爾地夫海域被英聯邦的紐西蘭巡洋艦「利安德」號擊沉。 在中日戰爭的頭幾年,由於義大利與日本的軸心國同盟關系,再加上義大利駐華機構不斷讓步和妥協,中國境內的義大利軍隊度過一段較為平靜的時光。但實際上義大利人與日軍佔領當局的關系並不理想,由於不喜歡歐洲人的存在,日本人還是很厭惡在他們佔領區內多出一支歐洲武裝。 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前,日本還禁止義大利軍艦「厄利垂亞」號和「拉姆-1」號從中國出發,到太平洋上破襲英國商船隊,目的是避免過早激化日本與英國乃至美國的矛盾,以達到偷襲珍珠港行動的突然性。在珍珠港事件後,「厄利垂亞」號才被日軍允許前往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和新加坡,為遠道而來的德國和義大利潛艇提供給養,這些從法國波爾多港出發的潛艇帶來了日本急需的一些戰略物資。除了潛艇外,許多義大利貨輪都進入過中國水域,與日本交換戰略物資,例如「維德角」號便穿過盟軍的封鎖,為日本帶來稀有的戰略物資。 由於義大利屢遭慘敗,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被國王逮捕。緊接著,9月8日,義大利成立巴多格里奧新政府,公開宣布退出軸心國,這一下子把呆在遠東的義大利軍人推到危險境地。 當地時間9月9日凌晨2點鍾,「厄利垂亞」號剛在新加坡外海完成對義大利潛艇「卡比連尼」號補充給養的作業,當他們從路透社獲悉義大利投降的消息後,立即改變航線,經蘇門答臘海峽逃向英屬殖民地錫蘭(今斯里蘭卡),避開了日本海軍和飛機的追擊。但是,「卡比連尼」號潛艇艇長沃爾特·奧科尼海軍中校是個死硬的法西斯黨徒,他執意將潛艇開進日軍控制下的新加坡港,他公開表示願意站在日本一方繼續作戰,但日軍還是強行將「卡比連尼」號潛艇上的艇員關進戰俘營。 此時,還有多艘義大利海軍艦船處於日軍勢力范圍內。「朱利安尼」號和「托列里」號潛艇仍在新加坡,裝滿戰略物資正准備返回波爾多;小型艦船「雷班托」號和「卡羅托」號在上海;輔助巡洋艦「卡利蒂」號和「拉姆-2」號在日本神戶檢修;一些貨船像「維德角」號和「康提凡蒂」號停泊在上海。許多艦只的指揮官獲知義大利投降後,決定自沉艦船,以免被日軍俘獲。「雷班托」號和「卡羅托」號甚至向奪船的日軍和上海汪偽警察開炮,當日本兵沖上船甲板時,船上的義大利水手打開了通海閥,「雷班托」號和「卡羅托」號在一片白色水霧中沉入黃浦江,日軍只能望而興嘆。 當義大利艦船慘遭日本人洗劫時,呆在天津、北平、上海租界及使領館區的義大利陸軍也面臨生死抉擇。 9月9日,1000餘名日軍在大炮和15輛輕型坦克的配合下,向東交民巷的義大利使館及北平電台發起猛攻,僅有步槍和手榴彈的100名義大利守兵防守了一天一夜,直到10日上午9時才投降,投降前,他們毀掉了電台並焚燒了所有絕密文件。 在天津租界區,由卡羅·德爾阿誇上尉指揮的意軍被6000餘名日偽軍包圍。德爾阿誇上尉決心進行抵抗,他手下有600名官兵,配備有300支步槍、50支手槍、50挺布雷達和菲亞特機槍、4門76毫米火炮和4輛藍旗亞裝甲車,他們還有200萬發不同口徑的彈葯、能維持一周作戰所需的食品和葯品。為了迫使意軍投降,日軍指揮官、獨立第15旅團長田中信南先用10輛裝甲車堵住義大利租界的出口,調動兩艘內河炮艇封鎖海河,並從北平南苑機場調來一個轟炸機中隊。在日本人進行了長達10個小時的威懾性炮擊和空襲後,德爾阿誇上尉的神經崩潰了,盡管手下官兵多數願意與日軍死戰到底,但德爾阿誇上尉還是決定率部投降。 在這場被日本人稱為「九月義人降伏事變」中,日軍共抓獲近1100名義大利公民。日方給他們兩個選擇,要麼宣布效忠希特勒一手扶植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即「薩洛共和國」),要麼被送進集中營。迫於日軍的淫威,有170名義大利官兵賣身投靠,其餘的人則被日軍關進設在中國東北、朝鮮及菲律賓的集中營,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備受日軍虐待。 到1945年5月8日德國宣布投降時,義大利潛艇「托列里」號仍在協同日軍作戰,他們一直打到8月30日。那一天,這群義大利軍人用機關炮擊落了一架美軍B-25轟炸機,這也是日本在二戰中取得的最後一個戰果。 日本投降後,被日軍關在集中營里的義大利官兵於1945年9月被美軍解救,他們在馬尼拉和火奴魯魯經過短暫的身份和政治立場甄別後,於1946年3月乘美國軍艦回到義大利。義大利派往中國的「東方遠征軍」歷史至此才算劃上句號。 參考文獻: 相關史料
㈤ 義大利和日本何時建交的,現今的關系如何
1866年(慶応2)締結了日意友好條約。
關系沒有什麼大的利害沖突吧,二戰還是同盟國。
㈥ 二戰期間,日本、德國、義大利這三者的相互關系如何
1936年11月,德日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後,義大利也加入這一協定,德、意、日三國間的 柏林-東京-羅馬 軸心正式形成。這看似是一個以反對共產國際名義簽訂的協定,但實際上是法西斯主義瓜分世界的協議。
1939年5月,幕索里尼與希特勒簽訂「鋼鐵條約」,軍事聯盟,一方參戰另一方也支援參戰,不過德國開戰時義大利還沒准備好,幕索里尼宣布暫不參戰。
1940義大利參戰。十月義大利進攻希臘,41年和德國佔領南斯拉夫,主要是在北非和英軍爭奪,多靠著德軍支援,1943年5月德意聯軍被逐出北非戰場。幕索里尼1943被義大利國王捕時,希特勒曾派特種傘兵前去營救。
(6)義大利和日本關系怎麼樣擴展閱讀:
德意日三國的法西斯勢力都已上台,並且對外入侵亦不可避免。但是世界最占優勢的勢力並不是他們三國。
法國則由於一戰損失對德國極其敵視。美國雖然採用孤立主義政策,但是與前宗主國英國關系密切,儼然是鬆散同盟。德國不可能單獨挑戰世界,所以就需要盟友。
而處於和平中的國家與別國結盟必然會被關注,猜測你的意圖,這種結盟會過早引起英法美的警覺。於是障眼法出現了:
由於蘇聯共產主義政權的建立和共產國際意識形態輸出的影響,所以德意日的結盟就以反對共產國際為名義,進行軍事、情報、等各方面的交流。
這樣英法美也不會反對這種結盟,反而希望德意日能當炮灰先去跟蘇聯開打。可事實上德國不但沒跟蘇聯打,還秘密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和瓜分波蘭的密約。
徹底地欺騙了英法美,贏得了時間,並麻痹了對手,直接導致法國的備戰策略出現失誤並亡國。
㈦ 義大利與日本對締結軍事同盟都是什麼態度
1938年10月15日,反對德日軍事條約談判的日駐德大使東鄉茂德調任駐莫斯科大使,大島浩接任日駐德大使職務。10月27日,里賓特洛甫趁此機會向大島浩表示,德國准備在軍事援助等問題上向日本讓步,但條約的針對目標應包括英法。
11月1日,德國正式提出條約草案。11月11日,日本五相會議決定促進三國條約早日締結。新外相有田八郎作了諒解性說明:本協定主要是針對蘇聯,但英法等國一旦站在蘇聯方面則即成為對象,英法等國本身並不是對象。外務省據此制定了第二次修正案。但大島浩對此案極力反對,認為與8月26日五相會議精神相去甚遠,已經按照以「第三國」為對象的方針,向德國提出談判,現又變卦,「事關我國威信」。因陸相與外相意見相左,日本政府對如何回復大島浩,得不出一致意見。
但是,義大利獨裁者對締結軍事同盟的態度同日本政府相比積極得多。墨索里尼認為,同英法發生沖突不可避免,希望能與德日結成軍事上的同盟。1939年1月1日,他對齊亞諾說,他決定接受里賓特洛甫關於把三國《反共產國際協定》變成軍事同盟條約。並希望在1月份就能簽訂這項條約。希特勒對墨索里尼的態度表示滿意,並希望加快步伐迅速締約。
㈧ 日本和義大利的關系怎麼樣
老衲以為這倆貨,遠無仇近無冤,況且世界二仗時也算是拜了把子的盟兄弟。
關系應該還不賴
㈨ 德國跟日本和義大利的關系好嗎
為了讓三個法西斯國家更加緊密的團結戰斗,於是在1940年9月,德、意、日在柏林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而且期限是10年。至此,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的三國同盟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