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介紹一下古羅馬競技場嗎
古羅馬城建在阿文蒂尼、卡埃利安、卡皮托利尼、埃斯奎利尼、帕拉蒂尼、奎里納爾和維米納爾七座著名的山丘上,位於現在羅馬城中奧勒利安城牆內。著名的古羅馬競技場坐落在埃斯奎利尼山坡上,即義大利首都羅馬的威尼斯廣場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它是迄今遺留下來的古羅馬建築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永恆的象徵。
古羅馬競技場被人們稱為世界八大名勝之一。可以說羅馬歷史沒有一頁不與競技場有關。公元8世紀時,貝達神父曾預言:「幾時有競技場,幾時便有羅馬;競技場倒塌之日,便是羅馬滅亡之時;羅馬滅亡了,世界也要滅亡。」公元前1084年,日爾曼人打進羅馬城,城內被洗劫一空,競技場也被人遺棄,部分地應驗了貝達神父的預言。
② 請問的科羅塞競技場在義大利的哪個城市!急!!
也就是羅馬斗獸場。
科洛塞競技場(又譯羅馬斗獸場)是羅馬時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圓形競技場。位於威尼斯廣場的東南面。
③ 羅馬競技場和帕特農神廟是哪個國籍
古羅馬競技場位置在現在的義大利首都羅馬,帕特農神廟則是在希臘的首都雅典。
④ 羅馬斗獸場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它現在位於哪個國家
羅馬斗獸場當然是在義大利首都羅馬了!
羅馬被稱為「永恆之城」,是整個義大利政治、文化、經濟、交通中心。更重要的是,羅馬作為希臘文化的繼承者,與希臘一起塑造了歐洲文明。古羅馬有著獨特的政治體制,很長一段時間,其軍事實力在地中海范圍內無可匹敵。羅馬公民追求現世享樂,使得藝術得以快速發展,成了千年後歐洲文藝復興藝術家們的靈感來源。
義大利古羅馬競技場羅馬斗獸場(Colosseum)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
羅馬斗獸場(義大利語:Colosseo),亦譯作羅馬大角斗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Flavium),建於公元72-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
⑤ 羅馬競技場在哪個國家
在義大利 羅馬斗獸場,亦譯作羅馬大角斗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最大直徑為188米,小直徑為156米,圓周長527米,圍牆高57米,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圍牆共分四層,前三層均有柱式裝飾,依次為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上周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種柱式。科洛西姆斗獸場以宏偉、獨特的造型聞名於世。
羅馬斗獸場(Colosseum),全名為:科洛西姆斗獸場,亦譯作羅馬大角斗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位於今天的義大利羅馬市中心,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斗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由4萬名戰俘用8年時間建造起來的,現僅存遺跡。 斗獸場專為野蠻的奴隸主和流氓們看角斗而造。
⑥ 義大利科洛塞競技場和古羅馬競技場是一個地方嗎
不是!一個在羅馬市中心,一個在科洛佛市!
兩者無關吶~
⑦ 羅馬斗獸場 在義大利哪個城市
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
羅馬斗獸場(義大利語:Colosseo、英語:Colosseum),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又譯為羅馬角斗場、科洛西姆競技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
建於72-80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
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長軸長約為188米,短軸長約為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牆高約57米,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
斗獸場由韋斯帕薌(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羅馬當時為取悅凱旋的將領士兵和贊美偉大的古羅馬帝國而建造的。
在其兒子圖密善在位期間建成,是古羅馬帝國標志性的建築物之一。斗獸場建在另一個羅馬皇帝尼祿的「金宮」(Domus Aurea)原址之上,這個宮殿在64年發生的羅馬大火中被燒毀。
斗獸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隻野獸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根據羅馬史學家狄奧·卡西烏斯(Dio Cassius)的記載,斗獸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宰殺了9000隻牲畜。
⑧ 在羅馬,不同的社會階層是怎樣坐在競技場的
崇尚暴力是古羅馬文化最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特徵之一,這一奇特的景象隨帝國對外擴張向四周擴散,並自帝國發端一直持續至帝國結束。羅馬人為何會以暴力為自豪?公元前3世紀,為紀念陣亡貴族,羅馬人迫使奴隸或戰俘進行一對一的搏鬥,由此開始了羅馬的角斗表演。隨著羅馬人的影響力超越義大利半島,他們開始引進大量奇異的外邦猛獸,同時將它們交給訓練有素的斗獸師訓練(大多與這些動物來自同一個地區),以便在公眾面前進行斗獸表演。為獲取權力,在共和國最後一個世紀里,羅馬政治領袖們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角斗和斗獸表演成為他們炫耀財富、提升影響力的重要手段。朱利烏斯·凱撒是第一個為公眾呈現大規模海戰表演的政治家。水兵們(很可能是戰俘)表演的海戰以虛構的腓尼基的推羅人與埃及人之間的戰斗為歷史背景。為了這次海戰表演,他甚至命人在羅馬專門開鑿了一個湖泊。羅馬人認為,這些暴力盛宴是其文明發展的頂峰,然而在今人看來,這未免殘忍和原始。
古羅馬人崇尚暴力的證據比比皆是,西起英格蘭北部,東達伊朗邊界,都有圓形競技場的遺存。臨時表演場地可用木材搭建,此類建築如今只留下柱坑,但是所有規模較大且比較富裕的城市都渴望擁有一座永久的石質劇場。在帝國東部操希臘語的城市,人們常常使用原本存在的劇場舉行角斗表演,不過他們得首先將前幾排座位去掉,壘上安全牆,以保護觀眾免受武器和野獸的傷害,然後在看台後面另建幾排座位,以補上前面拆除的部分。從人們不遺餘力修建競技場可見,對於普通民眾和社會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而言,角斗表演都同樣重要。然而,舉辦大型角斗表演花費頗巨,且並無規定由政府買單,所有花費均由私人自掏腰包。一般而言,舉辦表演是一部分神職人員或政府官員的義務。有證據表明,自2世紀起,因經濟負擔沉重,找人擔任祭司和其他官員越來越困難。
為角斗表演「量身定做」的圓形競技場是建築上的傑作。龐貝城的競技場是更早更原初設計的典型例證。該城歷史悠久,原本是一座薩莫奈人的城市,後來羅馬人將該城作為安置老兵的殖民地進行重建。該城的圓形競技場能容納的人數遠遠超過殖民者的數量,這意味著競技場也為當地居民留有一席之地。現存銘文保存有大量材料,記錄了當地顯要人物曾多次出資對競技場進行擴建和改建。顯然,這也成為出類拔萃的公民向共同體展現忠誠和提升自己名望的有效途徑。通過這種方式,角斗表演成為構建社會組織的一個組成部分。羅馬世界各地都出土了大量記載地方顯貴為城市饋贈物品的銘文,詳盡記載了有關物品的具體數目,例如,為浴室提供橄欖油(其作用相當於肥皂);贊助表演,提供一定數量的角鬥士或野獸等。作為對其慷慨行為的回報,城邦為捐贈者豎立雕像以示感謝。雖然這些塑像早被熔化,但台基上的銘文卻保存了下來。
⑨ 古羅馬競技場是什麼時候建成的
在羅馬最吸引人的大競技場(科洛塞奧競技場),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它是迄今遺留下來的古羅馬建築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永恆的象徵。
大競技場原名「弗拉維奧露天劇場」。其地基原是古羅馬帝國有名的暴君尼祿皇帝的金宮中的一個小湖。
公元72年,維斯帕西安皇帝開始興建,至公元80年由蒂托皇帝完成,歷時8年之久,由於修建競技場的兩個皇帝以及後來完成競技場最後一層建築的皇帝都屬於弗拉維奧家族,即弗拉維奧皇朝時期,故稱「弗拉維奧露天劇場」。斗獸場的名稱解作巨像,因為尼祿時期此處有一座巨像。
占羅馬大競技場外觀呈正圓形,俯瞰實為橢圓形。整個建築物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圍牆高57米,均用淡黃色大理石砌成。可容納觀眾8.7萬人。圍牆共分4層,一、二、三層均有半露圓柱裝飾。第一層的圓柱為粗獷質朴的多古斯式,第二層圓柱為優美雅緻的愛奧尼亞式,第三層圓柱為雕飾華麗的柯林斯式。每兩根半露圓柱之間為一長方形拱門,一、二、三層共計80個拱門。第四層外層表面裝飾較簡單,由長方形窗戶和長方形半露方柱構成。
據說,在古代的時候,第二、三層每個拱門洞中有一尊大理石人物雕像作為裝飾,其姿態各異,英武豪俊,使建築顯得既宏偉又不失靈秀,既凝重又空靈。整體建築看上去頗像一座現代化的圓形運動場。
競技場內為階梯形看台。競技場中央是一個橢圓形的角斗場,長約86米,最寬處為63米,是斗獸、競技、賽馬、歌舞、閱兵和進行模擬戰爭的場所。當時為觀賞水戰,引湖水進場灌成池。
斗獸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隻牲畜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
根據羅馬史學家狄奧·卡西烏斯的記載,斗獸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宰殺了9000隻牲畜。
古羅馬競技場過去的輝煌,只能由今天的遺址去猜測、想像了。古羅馬以自己的文明為代價贏得了古希臘城邦。從這種意義上說,古羅馬真的打敗了古希臘?也許,只有一個常勝將軍,那就是文明。當然,古羅馬還是不同於古希臘的。通過汲取古希臘先進文化,古羅馬建造出了擁有本民族氣質的文明。從建築上說,有兩個代表:大路和拱門。而由此展開的羅馬風更是影響深遠,對西方建築,尤其是教堂建築作用巨大。
⑩ 世界三大古羅馬競技場分別在哪裡
古羅馬競技場 古羅馬競技場 古羅馬競技場的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從外觀上看,它成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大直徑為188米,小直徑為156米,圓周長527米,圍牆高57米,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圍牆共分四層,前三層均有柱式裝飾,依次為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上周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種柱式。值得注意的事,在這三層中,每兩根半露圓柱之間有一長方形拱門,三層共計80個拱門,每個拱門相連一個通道。(拱門是古羅馬的代表性建築樣式)第四層裝飾比較簡單,僅有長方形的窗戶和長方形半露方柱構成,上方有天蓬,可以用來遮陽。 競技場的內部呈階梯狀。第一層是為皇室、貴族和騎士階層設立的座位;第二層是市民席;第三層為平民區;它上面還有一層是專門為婦女准備的座位;再往上,有一個可供觀眾隨意觀看錶演的平台。看台前都有防護欄,與表演區隔開,以保護觀眾。 競技場中央是一個橢圓形的角斗場,大約86米長,63米寬。斗獸、競技、賽馬、歌舞、閱兵和演戲都在這里進行。 昔日的巍峨壯觀,只能由今天的遺址去猜測、想像了。然而誰能通過滿目清幽真正地領略古羅馬的嚴肅苛責呢?古羅馬以自己的文明為代價贏得了古希臘城邦,從這種意義上說,古羅馬真的打敗了古希臘?也許,只有一個長勝將軍,那就是文明。當然,古羅馬還是不同於古希臘的。通過汲取古希臘先進文化,古羅馬建造出了擁有本民族氣質的文明。從建築上說,有兩個代表:大路和拱門。而由此展開的羅馬風更是影響深遠,對西方建築,尤其是教堂建築作用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