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黑曜石,變石和祖母綠哪個貴
正常情況下祖母綠最貴。
祖母綠:屬於綠柱石家族,是世界五大珍貴寶石之一,被稱為綠色寶石之王,是相當貴重的珍寶,其歷史古老悠久,從六千年前就有記載。
變石:又稱亞歷山大石,1830年亞歷山大二世生日那天被發現,因此命名。與金綠貓眼石在礦物學中同屬於金綠寶石類,只是由於具有不同的光學特點而成為兩種不同的寶石。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貓眼石屬於五大珍貴寶石之一,如果變色效應與貓眼效應能集於一個金綠寶石上則更名貴,但單純的亞歷山大變石相對便宜一點。
黑曜石:是種很常見的半寶石,從火山熔岩流出來的岩漿突然冷卻後形成的天然琉璃,不應與其他兩個放一起比較。
❷ 金綠寶石中的貓眼變石韌性到底是好是差
不好,網上別人亂說的.
❸ 金綠寶石
金綠寶石因其獨特的黃綠至金綠色外觀而得名,以其特殊的光學效應而聞名。金綠寶石根據其特殊光學效應的有無可分為金綠寶石、貓眼、變石和變石貓眼等品種,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金綠寶石貓眼。貓眼以其絲絹狀的光澤、銳利的眼線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亞洲,貓眼寶石常被當作好運氣的象徵,人們相信它會保護主人的健康,免於貧困。變石更是被譽為「白晝里的祖母綠,黑夜裡的紅寶石」。在西方金綠寶石是赫赫有名的五大寶石之一。
一、金綠寶石的基本性質
(一)礦物名稱
金綠寶石(Chrysoberyl),礦物學中屬金綠寶石族。
(二)化學成分
金綠寶石礦物為鈹鋁氧化物,分子式為BeAl2O4,實際上金綠寶石礦物中常含有微量Fe、Cr、Ti等組分。不同的微量元素使金綠寶石礦物產生不同的顏色。
(三)晶系與結晶習性
金綠寶石礦物屬斜方晶系,原生礦物晶體常呈板狀、短柱狀晶形。晶面常見平行條紋,晶體常形成假六方的三連晶穿插雙晶(見圖3-1-248,圖3-1-249)。
圖3-1-248 金綠寶石常見晶形
(a)單晶;(b)輪式雙晶;(c)、(d)膝狀雙晶
圖3-1-249 金綠寶石的輪式雙晶
(四)光學性質
1.顏色
金綠寶石通常為淺—中等的黃色至黃綠色、灰綠色、褐色至黃褐色以及很罕見的淺藍色(見圖3-1-250);貓眼主要為黃色—黃綠色、灰綠色、褐色—褐黃色;變石通常在日光下為帶有黃色色調、褐色色調、灰色色調或藍色色調的綠色(例如:黃綠、褐綠、灰綠、藍綠),而在白熾燈光下則呈現橙色或褐紅色—紫紅色;變石貓眼呈現出藍綠色和紫褐色。
圖3-1-250 金綠寶石
2.光澤和透明度
金綠寶石的光澤通常為玻璃光澤至亞金剛光澤,透明度通常為透明—不透明;貓眼的光澤多為玻璃光澤,呈亞透明—半透明;變石拋光面光澤為玻璃光澤至亞金剛光澤,斷口呈現玻璃—油脂光澤,而透明度通常為透明。
3.光性
金綠寶石礦物為光性非均質體,二軸晶,正光性。
4.折射率和雙折射率
金綠寶石的折射率為1.746~1.755(+0.004,-0.006),雙折射率為0.008~0.010。例外情況曾發現一個褐色金綠寶石晶體具有相當高的折射率值:ng=1.770、np=1.764、nm、=1.759,而其密度為3.755g/cm3。
5.多色性
金綠寶石的多色性為三色性,呈弱至中等的黃、綠和褐色。淺綠黃色金綠寶石多色性較弱,而褐色金綠寶石多色性略強。貓眼的多色性較弱,呈現黃—黃綠—橙色。變石的多色性很強,表現為綠色,橙黃色和紫紅色。緬甸抹谷產出的一個變石樣品具有獨特的三色性,表現為nn方向呈紫紅色,nm方向呈草綠色,ng方向呈藍綠色。
6.發光性
金綠寶石在紫外熒光燈下,長波時無熒光;短波時,黃色和綠黃色寶石一般為無至黃綠色熒光。其中,富鐵的黃色、褐色和暗綠色金綠寶石在紫外線和X射線照射下不發熒光。某些淺綠黃色金綠寶石在短波紫外線照射下發出弱的綠色熒光。其他顏色的金綠寶石不發熒光。
貓眼在長短波紫外線下通常無熒光。
變石在長短波紫外線下發無—中等強度的紫紅色熒光,在X射線照射下發暗淡的紅色熒光,陰極射線下發橙色熒光。使用交叉濾色片法可見變石的紅色熒光。
變石貓眼在紫外熒光燈的照射下呈現強度為弱至中的紅色熒光。
7.吸收光譜
金綠寶石的黃色和黃綠色起因於金綠寶石礦物中含有微量Fe3+元素,貓眼的顏色主要也是起因於寶石中含Fe3+元素。因此金綠寶石的和貓眼的吸收光譜具有相似的特點,主要產生於445nm為中心的強吸收帶(見圖3-1-251)。
圖3-1-251 金綠寶石吸收光譜圖
變石的顏色及其變色效應起因於金綠寶石礦物中含有微量Cr元素,在可見光吸收光譜上具有如下特點:680.5nm和678.5nm兩條強吸收線,665nm、655nm和645nm三條弱吸收線,580~630nm的部分吸收,476.5nm、473nm及468nm的三條弱吸收線,紫區通常完全吸收。
變石的吸收光譜由於寶石的三色性而隨著方向略有變化。變石表現出較強的三色性,因而隨方向不同光譜不同,綠色方向(γ或慢光)在680.5nm、678.5nm處可見弱細線。吸收光線的寬吸收帶位於640nm至555nm,在低於470nm的藍、紫區產生吸收(見圖3-1-252)。
圖3-1-252 變石吸收光譜圖(綠色方向)
紅色或紫紅色方向(α或快光)顯示弱雙線,其中678.5nm線略強,在紅光區僅見另外兩條線655nm和645nm。寬吸收帶位於605nm和540nm之間,在合適的條件下可見藍區472nm有一細線。紫區在460nm以下全吸收(見圖3-1-253)。在日常測試時,如果不採用偏光加以區分的話,看到的僅是混合光譜,與不同方向看到的光譜略有變化。
圖3-1-253 變石吸收光譜圖(紅色方向)
8.特殊光學效應
在金綠寶石礦物中,通常出現貓眼效應和變色效應,而星光效應極少出現。更為珍貴的是在一顆金綠寶石上既可以出現貓眼效應,又可以出現變色效應的變石貓眼。
(五)力學性質
1.解理
金綠寶石晶體可出現三組不完全解理,變石和貓眼一般無解理,金綠寶石常出現貝殼狀斷口。
2.硬度
摩氏硬度一般為8~8.5。
3.密度
密度變化不大,通常為3.73(±0.02)g/cm3。
(六)內外部顯微特徵
金綠寶石內部主要含有指紋狀包體,也可見絲狀物。金綠寶石中的固體包體包括雲母、陽起石、針鐵礦、石英和磷灰石,原生和次生兩相或三相包體也常見,可能含有水和二氧化碳。透明寶石可見階梯狀滑動面或雙晶紋,這些面有時採用側光照明才可見(見圖3-1-254)。黃色和褐色金綠寶石顯示出各種類型的內部特徵,最常見的是兩相包體、平直的充液空穴和長管。
圖3-1-254 金綠寶石中階梯狀滑動面或雙晶紋
貓眼內部主要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絲狀金紅石包體或管狀包體。
變石內部主要含有指紋狀包體及絲狀物。原蘇聯產變石的內部特徵常由指紋狀和類似於紅寶石中的包體組成,變石可含有以上金綠寶石和貓眼所提及的包體。
(七)其他
金綠寶石寶石化學性質穩定,對一般熱、光均不發生反應。在酸鹼中幾乎不溶,僅在硫酸中部分溶解。
二、金綠寶石的品種
金綠寶石根據其特殊光學效應的有無可分為以下品種。
1.金綠寶石
指沒有任何特殊光學效應的金綠寶石(見圖3-1-255)。
2.貓眼
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稱之為貓眼(見圖3-1-256)。
圖3-1-255 各種顏色的金綠寶石
圖3-1-256 貓眼原石及成品
在光線照射下,金綠寶石貓眼表面呈現的一條明亮光帶,光帶隨著寶石或光線的轉動而移動;另一種有趣的現象是,當把貓眼放在兩個光源下,隨著寶石的轉動,眼線會出現張開與閉合的現象(見圖3-1-257),宛如靈活而明亮的貓的眼睛。目前,只有這種金綠寶石的貓眼無須註明礦物種而直稱「貓眼」。能產生貓眼效應的其他一些寶石,包括石英、電氣石、綠柱石及磷灰石等,不能將這些寶石直稱為「貓眼」,應稱為「石英貓眼」、「電氣石貓眼」等。
圖3-1-257 貓眼的開合現象
貓眼在有許多俗稱,如東方貓眼、錫蘭貓眼,也有稱之為貓睛、貓精、金綠玉或波光石的。為了區別於其他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民間還將貓眼效應最為完美的金綠寶石磨製的貓眼叫做「真貓眼石」。
貓眼之所以產生貓眼效應,主要由於金綠寶石礦物內部存在的大量細小、密集,平行排列的絲狀金紅石或管狀包體,絲狀物的排列方向平行於金綠寶石礦物晶體Z軸方向。由於金綠寶石本身與金紅石包體在折射率上的較大差別,使入射到寶石內的光線經金紅石包體反射出來,經特別定向切磨後,反射光集中成一條光帶而形成貓眼現象。金綠寶石中絲狀物含量越高,寶石越不透明,貓眼效應越明顯,反之,金綠寶石越透明,貓眼效應越不明顯。
貓眼可呈現多種顏色,如蜜黃、黃綠、褐綠、黃褐、褐色等。貓眼寶石在聚光光源下,寶石的向光一半呈現其體色,而另一半則呈現乳白色(見圖3-1-258)。
圖3-1-258 貓眼
3.變石
具有變色效應的金綠寶石稱之為變石。變石在商業界稱為亞歷山大石,變石在日光或日光燈下呈現為綠色色調為主的顏色,而在白熾燈光下或燭光下則呈現出紅色色調為主的顏色,因此被譽為「白晝里的祖母綠,黑夜裡的紅寶石」(見圖3-1-259)。據傳說,在1830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他生日的那天,發現了變石,故將這塊寶石命名為亞歷山大石,變石的英文Alexandrite即出於此。著名的產地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
圖3-1-259 日光燈下呈綠色(左);白熾燈下呈紅色(右)
4.變石貓眼
變石貓眼是同時具有變色效應及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見圖3-1-260)。變石貓眼既含有產生變色效應的鉻元素,又含有大量絲狀包體以產生貓眼效應。變石貓眼是一種更珍貴、更稀罕的寶石品種。
圖3-1-260 變石貓眼
5.星光金綠寶石
具星光效應的金綠寶石稱為星光金綠寶石。星光金綠寶石通常為四射星光,其星光產生的原因之一是在金綠寶石中同時存在兩組互相近於垂直排列的包體,其中一組為金紅石絲狀包體,而另一組為細密的氣液管狀包體。這種星光金綠寶石的存在同時證明金綠寶石貓眼效應的形成有兩種原因,即貓眼效應既可由金紅石包體形成,也可由氣液包體形成。
三、金綠寶石與相似寶石及其仿寶石的鑒別
(一)金綠寶石
與金綠寶石相近的寶石有藍寶石(各種顏色)、鈣鋁榴石、尖晶石、橄欖石等。
1.與藍寶石的鑒別
(1)同金綠寶石相比,藍寶石具有更高的折射率值。金綠寶石折射率為1.74~1.75,而藍寶石折射率為1.76~1.77左右。
(2)藍寶石為一軸晶負光性晶體,而金綠寶石為二軸晶正光性晶體。因此使用正交偏光鏡觀察寶石的干涉圖,可發現藍寶石具有典型的一軸晶黑十字干涉圖,而金綠寶石不具此特徵。
(3)使用分光鏡來區分金綠寶石與藍寶石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金綠寶石在藍光區445nm的吸收線與藍寶石450nm的吸收線過於接近,不容易區分。
(4)通過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寶石內部的包體也可以作為鑒定特徵。金綠寶石最常見的包體為指紋狀包體、絲狀包體。雖然藍寶石也具有同樣的包體,但藍寶石常見六邊形生長色帶,絲狀包體可以三個方向呈120°交角出現。
金綠寶石經常可見階梯狀滑動面或雙晶紋,而藍寶石中則幾乎不可見。
2.與鈣鋁榴石的鑒別
鈣鋁榴石的折射率與金綠寶石最為接近,為1.74左右,同時鈣鋁榴石的顏色與金綠寶石也很接近,所以二者在外觀上非常相像。鈣鋁榴石同金綠寶石的最大差別在於鈣鋁榴石為單折射寶石,因此與雙折射有關的刻面重影、多色性等現象,在鈣鋁榴石中無法見到。
3.與尖晶石的鑒別
尖晶石在外觀上可能相似於金綠寶石,尤其是那些黃色、黃綠色、淺綠色的尖晶石更為相像。尖晶石屬單折射寶石,而且尖晶石的折射率為1.72左右,低於金綠寶石。尖晶石中可出現八面體負晶及由八面體負晶組成的指紋狀包體。
4.與橄欖石的鑒別
黃綠色的橄欖石與金綠寶石的顏色比較接近。但是橄欖石的折射率1.654~1.690低於黃綠色金綠寶石1.746~1.755的折射率值。橄欖石中常含有特徵的「睡蓮葉」狀包體,以及明顯的後刻面棱重影現象,易於與金綠寶石區別。
(二)貓眼
天然寶石當中,許多寶石由於其內在的性質,經特殊切磨後可產生貓眼效應,如石英貓眼、陽起石貓眼、磷灰石貓眼、透輝石貓眼、海藍寶石貓眼、方柱石貓眼、碧璽貓眼、長石貓眼、玻璃貓眼及其他一些罕見的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
1.與石英貓眼的鑒別
在外觀上與貓眼最為接近的寶石為石英貓眼,石英貓眼在我國傳統上俗稱勒子石。常見的顏色有黃色、褐黃、黃綠、灰、灰褐、灰綠等。一般的石英貓眼質地較粗,眼線的線狀反光也不甚明亮,光線的邊界也不清晰,但也有質地細膩者,其光線界線也相當明亮且清晰。
石英貓眼作為石英礦物,其折射率、密度等遠遠低於金綠寶石,折射率點測法一般為1.54,而金綠寶石為1.74。因此,使用折射儀可以很容易將貓眼與石英貓眼區分開。二者的密度差別也很大,貓眼的密度一般為3.73g/cm3,而石英貓眼僅為2.65g/cm3左右。使用分光鏡觀察吸收光譜也可將二者區分開。貓眼在藍區可見445nm處的吸收帶,而石英貓眼不存在特徵吸收光譜。
2.與陽起石貓眼的鑒別
在外觀上與貓眼較為接近的寶石為陽起石貓眼。陽起石貓眼主要呈半透明,淺至深的綠色、黃綠色以及黑色。貓眼效應是由陽起石的纖維礦物集合體所致。陽起石貓眼也可表現出光帶兩側顏色的差異,但由其點測法1.63的折射率及3.00g/cm3左右的密度可與貓眼區分開。
3.與磷灰石貓眼的鑒別
磷灰石貓眼同貓眼相比,同樣具有較低的折射率和密度,具有貓眼效應的磷灰石可由其吸收光譜580nm的雙吸收線鑒定出。
4.與透輝石貓眼的鑒別
透輝石貓眼往往表現為不透明的深綠色至黑色,有時帶有褐色色調。透輝石貓眼所表現的光帶常較清晰,光帶兩側顏色差別不大。透輝石貓眼點測法折射率為1.68,密度3.29g/cm3左右,可由此區別於貓眼。
5.與其他具貓眼效應寶石的鑒別
海藍寶石貓眼、碧璽貓眼和方柱石貓眼的共同特點是,貓眼效應產生於寶石內部一組平行排列的管狀氣液包體,外觀上可見較粗的纖維狀包體,而且具有貓眼效應的這些寶石的顏色也往往區別於貓眼,很易於鑒別。長石貓眼的顏色通常為無色,而且透明度較高。
6.與玻璃貓眼的鑒別
玻璃貓眼常用來仿貓眼,玻璃貓眼是通過加熱並吹拉成束的細玻璃絲加工成弧面型寶石後,就產生了貓眼效應。根據需要,玻璃可配製成各種顏色。另一種重要的工藝是熔化玻璃纖維。玻璃纖維的切面呈方形或六邊形,每平方厘米包含有15萬根纖維。這種玻璃貓眼表現的貓眼效應過於完美,以至於有虛假的感覺;它的折射率及密度都非常低,在寶石側面垂直光帶的方向,使用放大鏡即可觀察到蜂窩狀纖維結構,因此易於鑒別。
(三)變石
變石以其本身獨特的光學效應及其物理化學性質區分於大多數天然寶石。在鑒定變石時要考慮以下具有變石效應的寶石:變色石榴石、變色尖晶石、變色藍寶石、變色螢石、變色藍晶石。同時具有假變色效應的紅柱石也與變石易混。
1.與石榴石的鑒別
石榴石中包含許多寶石品種,具有變色效應的石榴石是含微量V和Cr元素的鎂鋁榴石及鎂鋁榴石-錳鋁榴石的系列的石榴石。富含V和Cr的鎂鋁榴石變色效應表現為在日光下呈現藍綠色而在白熾燈下呈現酒紅色或帶有紅色調的紫色。
變石同變色石榴石的鑒定與金綠寶石同鈣鋁榴石的鑒定相似,因為石榴石屬等軸晶系,單折射寶石,而變石屬斜方晶系雙折射寶石,因此通過測定變色石榴石的折射率和多色性可將二者區分開。
2.與變色藍寶石的鑒別
天然產出的變色藍寶石當其化學成分中的Cr含量很低時,一般變色效應很弱,在日光下表現為一種灰藍色、灰紫藍色,白熾燈光下表現為淺紫紅色、褐紅色。當Cr含量較高時,變色效應較為明顯,在白熾燈光下呈現帶有紫色色調的紅色。變石與變色藍寶石的鑒別與金綠寶石與藍寶石的區別相同。
3.與變色尖晶石的鑒別
到目前為止,僅斯里蘭卡發現一種變色尖晶石,含有2.27%的FeO及少量的Cr2O3(0.06%)和V2O3(0.03%)。變色效應表現為日光下呈紫藍色,白熾燈光下呈紅紫色。
尖晶石為單折射寶石,折射率為1.72。其特徵的八面體負晶包體可區分於變石。
4.與變色藍晶石的鑒別
變色藍晶石是極為罕見的。變色效應起因於藍晶石中含有的Cr元素及Fe元素。藍晶石的變色效應表現為在日光下和白熾燈光下分別為綠藍色與紅色。
藍晶石具有比變石低的折射率,為1.72~1.73左右,多色性為無色、深藍色和紫藍色,不同於變石。藍晶石的密度同變石較為接近,為3.68g/cm3。藍晶石具有特徵的吸收光譜,即435nm和445nm的吸收帶。
5.與變色螢石的鑒別
變色螢石起因於寶石內部含有稀土元素Y3+、Ce3+和Sm3+,變色螢石在日光下呈藍色而白熾燈光下呈淡紫色。
變色螢石的性質明顯區別於變石,其單折射,折射率極低(1.434),由此很容易區分於變石。
6.與紅柱石的鑒別
紅柱石無變色效應,但它的強多色性產生的淡紅色閃光可能誤認為變色效應。紅柱石多色性表現綠色和淡紅褐色,有時為深綠,較少為粉紅色。紅柱石的折射率為1.63~1.64,密度為3.18g/cm3,均低於變石,可據此加以區分。
7.與合成變色藍寶石的鑒別
變石最重要的仿製品為具有變色效應的合成藍寶石。在現今的寶石市場上,常常誤稱為「合成變石」。純凈不含任何雜質元素的剛玉礦物是無色透明的,當剛玉中含有微量Cr元素時則產生紅色,形成紅寶石。當剛玉中Cr的含量達到20%時,剛玉即可呈現綠色,因為純的Cr2O3即為綠色,因此加20%Cr2O3的剛玉就形成了介於具有紅顏色的紅寶石和具有綠顏色的Cr2O3之間的中間產物,產生變色效應,具有變色效應的合成藍寶石在日光下呈現帶有紫色色調的綠色,而在白熾燈光下呈現紫紅色。此種合成藍寶石主要通過焰熔法合成,因此在寶石顯微鏡下寶石內部可見焰熔法合成寶石所具有的特徵的弧形生長紋。
具有變色效應的合成藍寶石具有特徵的吸收譜線,在475nm處產生特徵的吸收線。另外合成藍寶石作為一軸晶寶石具有二色性,而不是變石的三色性,合成藍寶石的折射率(1.76~1.77)及密度(3.99g/cm3)都明顯高於變石。
含V的合成藍寶石也可產生變色效應,但所產生的變色效應為在日光下呈現灰綠色而在白熾燈光下呈現近於紫晶色的紅紫色。
8.與石英拼合石的鑒別
一種不太常見的變石仿製品是由兩塊石英經過拼合組成的拼合石。在腰部膠結處加入了明膠濾色片以產生變色效應。這種仿製品的折射率值為1.544~1.553,仔細觀察接合縫、接合縫處的氣泡等現象可鑒別。
四、合成金綠寶石及其鑒別
合成金綠寶石的主要合成方法有:助熔劑法、晶體提拉法和區域熔煉法。與天然金綠寶石一樣,合成金綠寶石可以有金綠寶石、貓眼、變石三個品種,而且主要是合成變石。合成變石是最難於同變石鑒別的寶石。合成變石具有幾乎同天然變石完全一樣的物理、化學、晶體光學性質。因此,對於合成變石的鑒定僅能從合成變石內部包體的特點入手。不同的合成方法產生不同特徵的內部包體。
對於助熔劑法合成變石,經常見到脈狀包體,助熔劑包體可呈雲霧狀外觀,具有細薄的、模糊的外形,也可以是粗粒的並含有助熔劑的小滴。在大約70倍放大鏡下,熔劑小滴趨於拉長狀,一群小滴大致在同一方向上拉長。在反射光中,具有粒狀表面,並具淡黃橙色。助熔劑法合成變石另一常見的特徵包體是微小的六邊形或三角形鉑金屬片。鉑金屬片來源於鉑坩堝。鉑金屬片在某些方向看起來黑色不透明,轉動一定方向,鉑金屬片可發出亮白反射光。平行於晶面的生長線呈直線狀,相互間並以一定角度交匯,生長線非常清晰,往往相似於助熔劑法合成祖母綠所顯示的「威尼斯百葉窗」效應。成層的包體平行於種晶面也常見到。
晶體提拉法生長的合成變石具有針狀包體及弧形生長紋,是鑒定其為合成品的證據。合成變石貓眼顯示出極其細小的白色粒狀包體,也發現有波浪狀纖維包體。短波紫外線下寶石表現出弱的白至黃色熒光,而內部呈弱的紅橙色熒光。在天然變石中還從沒有見過這種熒光。
區域熔煉法生長的合成變石內部有時可見小的球形氣泡,無規則顏色呈旋渦狀結構也作為鑒定特徵。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合成變石的內部非常潔凈,包體特徵不是十分明顯,因此這時依靠常規的寶石學鑒定方法已不足以解決問題。
助熔劑法、晶體提拉法及區域熔煉法均屬高溫熔融法。在應用這些方法的過程中,沒有水分子的加入,因此在合成變石的內部晶體結構中不含有水分子。天然變石形成於不同於合成變石的自然環境中,形成晶體的內部總是有微量水分子。應用紅外光譜儀可以檢測變石中是否含有水分子。對於含有水分子的天然變石在紅外光譜上將產生水分子的特徵吸收峰,而合成變石無此吸收峰的存在。由此可見,對於合成變石的鑒定,是一個較困難、較復雜的過程。
五、金綠寶石的質量評價
金綠寶石類寶石中的品種、質量評價要求不一。
1.金綠寶石的質量評價
不具變色、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其質量受顏色、透明度、凈度、切工幾方面因素影響,這其中高透明度的綠色金綠寶石最受歡迎,價值也較高。
2.貓眼的質量評價
貓眼可呈現多種顏色,其中以蜜黃色為最佳,依次為深黃、深綠、黃綠、褐綠、黃褐、褐色。總之,顏色越淡、越帶褐色、灰白色者價值越低。
貓眼的眼線講求光帶居中、平直、靈活、銳利、完整,眼線與背景要對比明顯,並伴有「乳白與蜜黃」的效果。透明度越高貓眼效應反而越不強,同時顏色愈淡則貓眼效應愈弱。斯里蘭卡出產的貓眼寶石一直著稱於世,其中以蜜黃色光帶呈三條線者為特優質品。
由於貓眼寶石的品質好壞與價值高低,是由顏色、光線、重量以及完美程度來決定的,所以對於貓眼寶石的各方面特點都應有所了解,而對其光線的特點則更應有一深刻的認識,一般貓眼寶石的光線特點是:
1)當貓眼寶石內部平行的結構有缺陷時,反映在寶石的光線上也就會有缺陷。如果是平行排列結構疏密有別而不均勻連續時,則光線不連續而發生「斷腿」現象。如內部結構不平行時,表現在光線上就會發生彎曲不直。
2)寶石表面的弧度,與貓眼寶石的光線有著一定的聯系。一般來說,當寶石弧度小時,寶石的光線就會粗大或不清晰,相反,弧度大的寶石表面所表現的光線則細窄而清晰。
3)貓眼寶石的內部包體粗而疏時,光線就會混濁;當內部包體細而密時,寶石的光線也就會明亮而清晰。
4)貓眼寶石的底部一般不拋光,以此減少光線的穿透和散失,而增加光的反射,對於顏色的增加也有益處。
3.變石的質量評價
變石中最受歡迎的兩種顏色是能夠在日光下呈現祖母綠色,而在白熾燈光下呈現紅寶石紅色。但實際上變石很少能達到上述兩種顏色。多數變石的顏色是在非陽光下,呈現深紅色到紫紅色,並帶有褐色調,褐紅色最常見。在日光下,呈淡黃綠色或藍綠色,同時,由於有較淺色調的褐色的存在,會使寶石的亮度降低至中等程度。變石要求變色效應要明顯,白天顏色好壞依次為翠綠、綠、淡綠;晚上顏色好壞依次為紅、紫、淡粉色。
六、金綠寶石的產狀、產地簡介
金綠寶石主要產在老變質岩地區的花崗偉晶岩、蝕變細晶岩中,以及超基性岩的蝕變岩——雲母岩中。而真正具工業意義的金綠寶石礦大多產於砂礦中。
金綠寶石的主要產地有:原蘇聯的烏拉爾地區、斯里蘭卡、巴西、緬甸、辛巴威等。最好的變石,即具有強烈變色效應的變石產於原蘇聯的烏拉爾地區。而斯里蘭卡砂礦中則產出黃綠色大顆粒變石及高質量的貓眼寶石。除斯里蘭卡外,目前最主要的金綠寶石產地是巴西。巴西發現了金綠寶石類寶石的各個品種:包括透明的黃色、褐色金綠寶石;很好的貓眼及高質量的變石。
❹ 誰知道變色寶石給介紹一下啊
應該是有變色效應的藍寶石,有變色效應的寶石品種可以有很多,比如藍寶石,尖晶石等等的,但是變色效應是很稀有的,最好的變色效應體現在金綠寶石上,叫做變石或亞歷山大石,好的變色效應的變石是很珍貴得寶石,如果變石再加上貓眼效應,叫做變石貓眼,那更是稀世珍寶了,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要注意哦,只有具有變色效應的金綠寶石才是真正的變石,這種寶石一般都價格不菲的,特別是變色效果很好的
自己打得望採納~
❺ 所有寶石的品種
1、鑽石(高檔寶石)--納米比亞、南非、英國、荷蘭
2、紅寶石(高檔寶石)--緬甸
月光石
為長石族礦物。其淡藍色暈彩頗似秋夜的月光,故名。優質月光石產於緬甸,其暈彩有淡藍、金黃、銀白等色,以淡藍及金黃色暈彩最佳。若具貓眼效應及「瞳孔」者,價值倍增,是受青睞的寶石品種。有學者認為,聞名遐邇的「和氏壁」就是月光石。
❻ 亞歷山大變石的形態特徵
變石變色的原因從變石的吸收光譜中可找到解釋。部分金綠寶石對光有選擇性的吸收現象,吸收橙-黃綠色的光,對紅光及綠光則基本上不吸收。這樣白天陽光中綠色波長的光較強,寶石便呈現綠色,晚上紅色波長的光較強,寶石在燭光下便呈現出紅色。
影響變石價格的因素主要為變石的變色效果、大小、透明度及瑕疵多少。一般說來,變色效果愈明顯,如白天呈翠綠色,晚上呈鮮紅色,則價格愈高。但正常情況下,具這樣明顯變色效果的寶石極少,一般是白天呈暗綠色,晚上呈紅褐色,即白天像暗綠碧璽,晚上像石榴紅。
今天變石的產量已極為稀少,最重要的來源是巴西和斯里蘭卡,。變石和貓眼一樣,在礦物學中屬於金綠寶石,只是由於具有不同的光學特點而成為兩種不同的寶石。變石屬斜方晶系,晶體常呈短柱狀和板狀。可呈變色(綠色、紅色),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為1.745-1.754,二色性強,非均質體。硬度8.5,密度3.73克/立方厘米。韌性極好。在長、短波紫外線照射下都可以出現微弱的紅光。
變石(亞歷山大石)與相似寶石的區別。目前的珠寶市場上用人造剛玉變石、人造尖晶石變石、人工合成變石冒充天然變石出售。肉眼鑒別的主要依據是:多色性、包裹體特徵和顆粒大小。天然變石在日光下呈深綠色或螢綠色,粒度小於1厘米。具三色性。具有氣、液兩相包裹體。人造剛玉變石只具有二色性。人造尖晶石無多色性。人造剛玉變石、人造尖晶石變石具有氣、液包裹體和弧形色帶。鑒定的最可靠的方法是測定其密度。
變石(亞歷山大石)的評價與選購。變石(亞歷山大石)應以完美的變色效應為評價與選購的依據。多數情況下,燈光下變石呈深紅色到紫紅色;日光下呈淡黃綠色和藍綠色。最佳的祖母綠色和紅寶石的紅色很少見到。
變石(Alexandrite)的主要產地有斯里蘭卡、巴西,其它的有緬甸、坦尚尼亞和辛巴威,俄羅斯烏拉爾山的礦藏,已幾乎枯竭。變色優美的變石(Alexandrite)價格高昂,超過一克拉的優質變石甚至比同等大小的優質紅寶石、藍寶石和祖母綠更加昂貴。但即使你有充裕的金錢,也極難獲得這樣的寶石,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❼ 變石特指具有什麼效應的金綠寶石
變石和貓眼一樣,在礦物學中屬於金綠寶石,只是由於具有不同的光學特點而成為兩種不同的寶石。變石屬斜方晶系,晶體常呈短柱狀和板狀。可呈變色(綠色、紅色),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為1.745-1.754,二色性強,非均質體。硬度8.5,密度3.73克/立方厘米。韌性極好。在長、短波紫外線照射下都可以出現微弱的紅光。
因變石中含有微量的鉻,使得它對綠光透射最強,對紅光透射次之,對其它光線全部強烈的吸收。因此,在白天時由於陽光的照射,使其透過的綠光最多,故其呈現綠色,用近似白光的日光照明,變石也呈現藍色。可是一到晚上,當富含紅光的蠟燭、油燈或鎢絲白熾燈照明時,透射的紅光就特別多,故呈現出紅色。
❽ 金綠寶石(變石和貓眼) Chrysoberyl
金綠寶石古稱金綠玉,其英文名稱Chrysoberyl(詞頭來自希臘詞shryso,意指金黃色),即指金綠色鈹礦物。它位列五大名貴寶石之一,是因為它的兩個具特殊光學效應的變種:貓眼和變石。它們非常美麗、稀有,質量好的比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還珍貴。
一、金綠寶石的基本特徵
礦物名稱:金綠寶石
化學成分:理論化學式BeAl2O4,常含鐵(F2O3可達6%),變石中含少量鉻(Cr2O3可達1%)。各色品種都可含微量鐵、鉻、鈦、鎂等。
晶系及結晶習性:斜方晶系,單晶板狀或柱狀,有時呈假六方對稱的輪式雙晶和膝狀雙晶(圖16-3-1)。
)低區別於變石。
鑒別變石與合成變石主要靠包裹體。較早期的助熔劑法合成變石有典型的流體充填的癒合羽狀體,流體很薄,平面上連續或不連續,網形不規則。後來的助熔劑(Creative crystal)和提拉法產品(Crescent Vert或「Inamori」)有密密麻麻的塵土狀包裹體;或有雜亂排列的針狀體、近種晶處的平行的伸長晶體、細小的三角形鉑片。區域熔融法合成變石(Seiko)有旋轉結構和蝌蚪狀氣泡,類似焰熔法合成紅寶石的內部特徵。當見不到包裹體時,這些合成變石的紅外光譜以沒有水的吸收峰為特徵。
用於仿變石的合成藍寶石或合成尖晶石在多色性、偏光性或光性上不同於變石,顏色也不同;合成藍寶石變石日光下為淡藍灰或帶紫的綠色,在白熾燈下呈紫紅色,有氣泡或弧形生長線;合成尖晶石變石在日光下為黃綠色,在白熾燈下呈紅色,均質體,即使有異常雙折射也無多色性。
2.貓眼石的鑒定
盡管其他任何品種寶石的貓眼線都不像金綠寶石貓眼那麼細窄靈活,仍應借折射率或密度再肯定或用其他性質為旁證才能確定之,何況檔次低的金綠寶石貓眼或顏色各異,或眼線寬散,更需測折射率或密度來判定。極罕見的石榴子石貓眼無多色性可區別於金綠寶石,其他具貓眼效應的天然寶石折射率和密度與金綠寶石貓眼差別較大。
合成貓眼是借表層平行排列的微粒引發貓眼光的,內部無天然貓眼的絲狀體。
人造貓眼是玻璃貓眼,它可有各種顏色。折射率和密度低,並有蜂窩、網狀結構(尤其在近底部或腰線以下垂直纖維體去觀察時,略轉動寶石即易見六邊形網紋)。此外,玻璃貓眼、立方氧化鋯貓眼都是均質體,有氣泡包裹體,且無多色性。
3.普通金綠寶石的鑒定
與石榴子石可借偏光性、多色性區分。其他與金綠寶石顏色相同的、相似的天然寶石都可借折射率、密度或多色性區分;與之常數相似的合成石、人造石均可借包裹體區分。
六、金綠寶石礦床產狀、產地簡介
金綠寶石的成因、產狀都和綠柱石質寶石相似,屬內生偉晶熱液或熱液交代產物。
(1)岩漿-熱液型:主要產在花崗偉晶岩的晶洞中,常與海藍寶石、電氣石、黃玉等共生。普通金綠寶石及貓眼多屬這個成因類型。侵入到大理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等圍岩中的偉晶岩,若從圍岩獲得足夠的鉻可形成變石。變石與貓眼可共同出現於某地偉晶岩,或與普通金綠寶石共同出現於偉晶岩中,例如巴西偉晶岩礦床。
(2)熱液交代型:在酸性岩侵入超基性岩的接觸部位、蝕變超基性岩體的邊部,由於超基性岩提供了鉻可形成變石,與蝕變岩中雲母等共生而稱為「含礦雲母岩」,如烏拉爾變石礦床。
寶石級的品種多產於河礫、砂礦中。
已知產地遍布各大洲。美國、芬蘭、扎伊爾、馬達加斯加等國均有產出。著名的貓眼產於斯里蘭卡砂礦中。它含有世界上最好的貓眼以及變石和變石貓眼,可作刻面石的各色金綠寶石也很出名。巴西是目前向國際市場提供寶石級金綠寶石數量最多的國家,以星光金綠寶石(有暗綠色達6.7 克拉者)最著名,刻面石最多,也產優質貓眼和變石,後者多小於3克拉。印度產的貓眼含矽線石纖維;辛巴威產的變石變色效應強;緬甸產一些變石,還有罕見的無色金綠寶石;澳大利亞產黃綠色金綠寶石;俄羅斯烏拉爾祖母綠礦床中產的變石最著名,個體較小而質量好。
我國新疆的花崗偉晶岩、福建的細晶岩、內蒙古的含綠柱石偉晶岩脈、四川的偉晶岩、湖南及河南的稀有金屬偉晶岩中都見有金綠寶石,迄今尚未報道有寶石級的礦點。
❾ 世界公認的五大珠寶的什麼
世界的寶玉石種類中,有號稱是"五皇一王一後"的七種名貴寶石,這些寶石分別是:
五大貴寶石:寶石之王——鑽石、綠色寶石之王——祖母」、華貴吉祥之石——紅寶石、莊重高雅之石——藍寶石、珍貴奇異之石——金綠寶石也就是金綠貓眼(簡稱貓眼)。
玉石之王:翡翠
珠寶皇後:珍珠
而樓主所問的就是寶石之王——鑽石、綠色寶石之王——祖母」、華貴吉祥之石——紅寶石、莊重高雅之石——藍寶石、珍貴奇異之石——金綠寶石。
鑽石
礦物名金剛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質,被譽為「寶石之王」,以無色透明者為佳,無色微帶藍色者稱為「水火鑽」價值最高。粉、藍、綠、金黃等色因罕見也為珍品。產於南非、澳大利亞、俄羅斯及我國遼寧、山東等地。世界上最大的寶石金剛石庫里南產於南非,重3106克拉。我國國寶「常林鑽石」產於山東,重158.786克拉。
祖母綠
為綠柱石礦物的一種,因具特殊晶瑩的「祖母綠色」被譽為「綠色寶石之王」,據說其綠色之美,任何綠色以寶石皆望塵莫及。以翠綠、皆為佳,優質綠祖母綠均產於哥倫比亞。
紅寶石
礦物名剛玉,是僅次於鑽石的珍貴寶石,硬度9,僅次於鑽石。產於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東南亞各國。緬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優質紅寶石產地,以「鴿血紅」最佳,次為石榴紅,玫瑰紅等。紅寶石是七月誕辰石,象徵熱情奔放和品德高尚,千百年來為世人所喜愛。
藍寶石
礦物成分與紅寶石同,故有「姐妹寶石」之稱。廣義藍寶石包括除紅色以外的各色寶石級剛玉,以印占克什米爾矢車菊藍寶石質量最佳,惜已采空。為前,優質藍寶石主要產一緬甸和斯里蘭卡,以鮮艷的天藍色色調均勻者為佳,靛藍、淺藍等色次之,我國山東,江蘇,海南等省也出產。為九月誕辰石。
金綠貓眼
礦物名金綠寶石,硬度8.5,僅次於鑽石和紅寶石。具綠黃、蜜黃、黃棕等色,以深蜜黃色為上品,產於斯里蘭卡。當具變色效應時,稱變石(亞歷山大石),日光下呈綠色,白熾燈下呈紅色,亦為珍貴寶石。
❿ 變石貓眼簡介 變石貓眼的價格
導語:變石貓眼這個東西對於我們大家來說應該是比較陌生的,因為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東西,我們平時基本上不會見到變石貓眼。那麼變石貓眼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呢?它都有哪些主要的價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關於變石貓眼以及變石貓眼的北京方面和價值方面的情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變石貓眼簡介:
為了更好地了解變石貓眼的背景資料和主要價值,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變石貓眼的基本情況,對它有一個簡單的了解。變石貓眼是一個極為罕見的珍貴的綠寶石,它有著強烈的變色效果,而且有著非常明顯的貓眼效應。亞歷山大變石貓眼的重量為14.39克拉,產自於斯里蘭卡,屬於非常珍貴的一顆綠寶石。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珍貴的綠寶石之一。
變石貓眼的背景資料: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變石貓眼的背景資料。變石也叫做亞歷山大石,它是一種含有微量的氧化鉻的金綠寶石的變種。變石貓眼的是一位收藏愛好者收藏的珍品。因為含有微量的氧化鉻,所以金綠寶石在鎢絲燈光下呈現一種紅色的色澤,非常好看。人們將變石貓眼成為黑夜裡的紅寶石,這也是它的珍貴所在。在不同的角度下,變石貓眼的色澤也是各不相同的。
變石貓眼的價格: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變石貓眼都有哪些主要的價值呢?首先它的經濟價值是非常大的,根據專家的估算,一顆變石貓眼的價格大概是1500000元左右,可以說是非常貴的了。其次就是它的收藏價值。因為變石貓眼的特殊的構造,所以很多人都熱衷於收藏變石貓眼。收藏的變石貓眼它的價值是越來越高了。變石貓眼還有一個價值就是文化研究價值。
亞歷山大變石貓眼介紹:
亞歷山大變石[1](ALEXANDRITE)又稱變石,中國古代稱「獅負」、「紫翠玉」,英文名稱為Alexandrite,俄文名稱「Александрит」,是金綠寶石的一個變種,金綠寶石中的貓眼是五大名貴寶石之一。在日光或日光型光線下,它的顏色通常呈現灰綠、淡黃綠至藍綠色;但在白熾光源下,它通常看起來是褐紅或紫紅色。許多詩人贊譽變石為「白晝里的祖母綠,黑夜裡的紅寶石」。但能達到鮮艷顏色的變石非常少見。2006年11月24日,「普柏琳珠寶珍品展」,一顆203克拉重、體積堪與雞蛋相比的亞歷山大變石今天首次抵京並展出,為期10天的普柏琳珍寶展在恆基燕莎商城同時舉辦。亞歷山大變石是寶石中的珍品,有較高的收藏價值,5克拉以上已屬非常罕見。大英博物館所收藏的兩顆著名變石重僅43克拉和27.5克拉,距此次所展示的203克拉巨型變石相去甚遠,因此這顆寶石目前尚無人能給其估價。業內人士介紹,此顆寶石屬於私人收藏,傳說於1832年發現於烏拉爾山脈,它具有奇特的變色現象,白天在陽光下呈綠色,晚上在燭光下則呈紅褐色。與傳統的紅寶石、祖母綠及藍寶石相比,亞歷山大變石是寶石界的新人。19世紀30年代首次發現與俄國沙皇時代的烏拉山區,靠近斯弗羅夫斯克的寶石中心。一群在烏爾山脈托卡瓦加TOKAWAJA祖母綠礦山工作的工人,發現有一些像祖母綠的寶石有奇特的變色現象,白天在陽光下呈綠色,晚上在燭光下則呈紅色,於是的它們呈獻給沙皇政府,由於發現時,正值王儲亞歷山大(後來成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成年,為表示祝賀。以其名為此寶石命名。被呈獻給沙皇太子亞歷山大二世時恰逢其成年日,於是被鑲嵌在皇冠上並命名為「亞歷山大石」。
亞歷山大變石貓眼形態特徵
變石變色的原因從變石的吸收光譜中可找到解釋。部分金綠寶石對光有選擇性的吸收現象,吸收橙-黃綠色的光,對紅光及綠光則基本上不吸收。這樣白天陽光中綠色波長的光較強,寶石便呈現綠色,晚上紅色波長的光較強,寶石在燭光下便呈現出紅色。影響變石價格的因素主要為變石的變色效果、大小、透明度及瑕疵多少。一般說來,變色效果愈明顯,如白天呈翠綠色,晚上呈鮮紅色,則價格愈高。但正常情況下,具這樣明顯變色效果的寶石極少,一般是白天呈暗綠色,晚上呈紅褐色,即白天像暗綠碧璽,晚上像石榴紅。今天變石的產量已極為稀少,最重要的來源是巴西和斯里蘭卡,。
變石和貓眼一樣,在礦物學中屬於金綠寶石,只是由於具有不同的光學特點而成為兩種不同的寶石。變石屬斜方晶系,晶體常呈短柱狀和板狀。可呈變色(綠色、紅色),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為1.745-1.754,二色性強,非均質體。硬度8.5,密度3.73克/立方厘米。韌性極好。在長、短波紫外線照射下都可以出現微弱的紅光。變石(亞歷山大石)與相似寶石的區別。目前的珠寶市場上用人造剛玉變石、人造尖晶石變石、人工合成變石冒充天然變石出售。肉眼鑒別的主要依據是:多色性、包裹體特徵和顆粒大小。天然變石在日光下呈深綠色或螢綠色,粒度小於1厘米。具三色性。具有氣、液兩相包裹體。人造剛玉變石只具有二色性。人造尖晶石無多色性。人造剛玉變石、人造尖晶石變石具有氣、液包裹體和弧形色帶。鑒定的最可靠的方法是測定其密度。變石(亞歷山大石)的評價與選購。變石(亞歷山大石)應以完美的變色效應為評價與選購的依據。多數情況下,燈光下變石呈深紅色到紫紅色;日光下呈淡黃綠色和藍綠色。最佳的祖母綠色和紅寶石的紅色很少見到。變石(Alexandrite)的主要產地有斯里蘭卡、巴西,其它的有緬甸、坦尚尼亞和辛巴威,俄羅斯烏拉爾山的礦藏,已幾乎枯竭。變色優美的變石(Alexandrite)價格高昂,超過一克拉的優質變石甚至比同等大小的優質紅寶石、藍寶石和祖母綠更加昂貴。但即使你有充裕的金錢,也極難獲得這樣的寶石,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關於變石貓眼以及變石貓眼的背景資料和主要價值方面的一些情況,希望大家看過之後會對變石貓眼有一個清楚全面的認識。變石貓眼是一種稀世珍寶,它的價值是非常大的,我們在這里介紹的只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些價值而已。它還有很多的價值有待開發。如果我們大家對於變石貓眼以及相關方面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的話可以繼續關注我們發布的相關內容,同時可以自己上網查詢資料進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