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特朗普如何宣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
當地時間5月8日報道,當天,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對其實施嚴厲的制裁。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Hassan Rouhani)回應稱,伊朗將暫時與其它5國(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中國)留在該協議中。
8日,特朗普在白宮講話時,指責伊朗政權是恐怖主義主要的支持者。他說,「今天我要向全世界宣布,我們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的努力。」
特朗普嘲笑這筆交易是一種「巨大的難堪」(a great embarrassment),因為它在支持恐怖主義的同時還把錢給了伊朗。
「這是一項可怕的單邊協議,本不應該出現。這並沒有帶來平靜,也沒有帶來和平,並且永遠不會。」特朗普表示:「我很清楚,在當前協議腐朽和無賴的結構下,我們無法阻止伊朗的核彈。伊朗核協議本質上是有缺陷的。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我們就知道會發生什麼。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世界上最主要的恐怖主義國家,就將會在獲得世界上最危險的武器。」
「因此,我今天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幾分鍾後,我將簽署一份總統備忘錄,恢復美國對伊朗政權的制裁。我們將實施最高水平的經濟制裁。任何幫伊朗獲得核武器的國家都會受到美國強烈的制裁。」
⑵ 美國暫不恢復對伊朗經濟制裁,美為何威脅退出伊核協議
美國當地時間1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三次批准了對伊朗核協議的延期豁免,伊朗核協議暫時避免了被「終結」的命運。但特朗普同時宣布,如果該協議不能被修改和優化,這將是他最後一次簽署類似的決定。
美國威脅退出伊核協議既是出於對伊朗執行核協議態度的懷疑,也是對其盟友國家是否能達成新一輪共識的試探。
美國對伊朗制裁初期,主要源於「個人恩怨」,為了本國利益的損失打擊報復伊朗。2000年後,反恐上升為美國的主要外交目標,而伊朗被稱為「恐怖主義支持者」、「邪惡軸心國」,打擊伊朗也是反恐大戰略的一部分。從2005年開始,隨著伊朗發展核設施的意圖越發明確,美國的制裁措施就超越了「個人恩怨」,目的在於要求伊朗放棄發展核武器。
美國做出任何決定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美國利益,威脅退出伊核協議最終出發點都是美國的實際利益,而伊朗對伊核協議的執行力度和其他國家對此的態度都是有效的影響因素。
⑶ 浼婃湕涓轟粈涔堣緹庡浗鍒惰
浼婃湕涓庣編鍥戒箣闂寸殑緔у紶鍏崇郴瀵艱嚧浜嗙編鍥藉逛紛鏈楀疄鏂藉埗瑁併傜編鍥芥斂搴滆や負浼婃湕鏄鏀鎸佸浗瀹舵亹鎬栦富涔夌殑涓昏佸浗瀹朵箣涓銆1995騫4鏈30鏃ワ紝鍏嬫灄欏挎葷粺瀹e竷瀵逛紛鏈楀疄鏂芥柊鐨勪竴杞緇忔祹鍜岃錘鏄撳埗瑁侊紝紱佹㈡墍鏈夌編鍥戒笌浼婃湕涔嬮棿鐨勬姇璧勫拰璐告槗媧誨姩錛屽苟鍋滄浠庝紛鏈楄繘鍙g煶娌廣傝繖欏瑰埗瑁佹帾鏂藉艱嚧緹庡浗鍙栨秷浜嗕環鍊32.6浜跨編鍏冪殑鍟嗗搧鍑哄彛鍒頒紛鏈楋紝騫跺仠姝㈣喘涔頒環鍊30鍒40浜跨編鍏冪殑浼婃湕鐭蟲補銆
榪欎竴涓炬帾閬鍒頒簡涓栫晫鍚勫浗鐨勫箍娉涘弽瀵廣傝嫳鍥藉栦氦澶ц嚕閲戝痙鏄庣『鎸囧嚭錛岀編鍥界殑琛屽姩鏄閿欒鐨勶紝鍥犱負瀹冭瘯鍥懼皢鍥藉唴娉曞緥寮哄姞浜庡浗闄呯ぞ浼氾紝榪欏彲鑳藉艱嚧瑗挎柟鐩熷弸涔嬮棿鐨勫垎瑁傘
2017騫9鏈24鏃ワ紝緹庡浗鎬葷粺鐗規湕鏅絳劇講浜嗘柊鐨勬棶琛岀佷護錛屼紛鏈楄鍒楀叆鏂扮増鏃呰岀佷護鍚嶅崟銆2018騫5鏈8鏃ワ紝鐗規湕鏅鎬葷粺鍦ㄧ櫧瀹瀹e竷緹庡浗閫鍑轟紛鏈楁牳鍗忚錛屽苟瀹e竷灝嗗逛紛鏈楀疄鏂芥渶楂樼駭鍒鐨勭粡嫻庡埗瑁併
璧勬枡鏉ユ簮錛氱櫨搴︾櫨縐戔斺斿弻杈圭粡嫻庡埗瑁
⑷ 美國的白宮考慮取消對多個國家的旅行禁令,為什麼
根據報道,美國的領導們表示,美國現在正在考慮解除對26個歐洲國家公民的禁令。可是同時表示,他們現在根本就沒有同意解除我們中國對於伊朗入境的指令。根據一些知情人士的表示說,他們的這個計劃已經得到了白宮流行病工作組公共衛生和其他聯邦機構的支持,可是特朗普他本人並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
⑸ 伊朗為什麼被美國制裁
伊朗被美國制裁的原因:
伊朗與美國發生了激烈沖突並長期對立,在美國政府眼中,伊朗是對國家恐怖主義最積極的支持者。
1995年4月30,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對伊朗實施新一輪經濟、貿易制裁,嚴禁美伊之間的一切投資和貿易行為,不許美國石油公司及其海外分公司進口伊朗石油。這意味著美國每年取消對伊朗3.26億美元的商品出口,停止購買30一40億美元的伊朗石油。
(5)美國伊朗白宮為什麼退讓擴展閱讀:
世界各國的看法:
美國的做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反對。
英國外交大臣金德就明確指出,美國正在採取的行動原則上是錯誤的,是將其國內法律延伸到國際社會,會造成西方盟友的分裂。
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遊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單中。
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
⑹ 美伊達成和解,美國承諾取消對伊所有制裁,去美元化會成空談嗎
在這個世界上,多的是始料未及和意想不到,變化、混亂和動盪似乎已成為國際上永恆的主題。前段時間,在美國軟硬兼施拜登不斷拋出橄欖枝的情況下,伊朗終究還是選擇了妥協,6月23日伊朗外交部表示,伊朗最終與美國達成了協議,這意味著特朗普對伊朗發起的所有制裁都會被拜登取消,包括針對伊朗石油出口的限制,此後德黑蘭將迎來復甦伊朗經濟的契機,伊朗單日石油出口量增加很快就會從20萬桶增至150萬桶甚至更多。伊朗和美國達成協議,拜登將全面取消對伊制裁,這是否意味著去美元化已經成為空談,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六月初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強硬地表示,如果伊朗不改變現在的行為,即使伊朗選擇遵守核協議,美國也不會取消對其的制裁,美國變臉變得如此之快不由讓人感到唏噓,但暫且不談別的,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伊朗和美國關系的發展。
在上個世紀世界上有兩個強大的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蘇聯。當初蘇聯實力還非常鼎盛的時候,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在中東地區的勢力滲透,選擇了援助伊朗,而當時的伊朗經濟條件也是非常不錯的。從巴列維王朝開始,伊朗就依靠著巨額的石油收入開始購買大量的美製武器裝備,當時伊朗還想要研究核武器,美國還幫助伊朗建造了第一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是好景不長,1979年巴列維朝倒台之後,西方國家對於伊朗的核計劃發展態度發生了劇烈的轉變,尤其是美國。伊朗的核計劃漸漸變成了核問題,美國好像忘記了當時的原子能研究中心還是他們幫助伊朗建立的,不斷的宣稱伊朗在研究的核計劃是有威脅的,於是美國開始不斷的對伊朗進行多方面的制裁,而這些制裁中就包括它的美元霸權主義。近年來,美國越來越頻繁地使用手中的美元霸權,經濟遭新冠沖擊了,就大肆印鈔放水,向全球轉嫁經濟危機,俄羅斯、伊朗等國不隨他的意,他就將美元武器化,對這些國家實施金融制裁。
其實,去美元化的第一梯隊是包括俄羅斯、伊朗在內的棄用美元國家,並不是說俄伊兩國現在就已經不用美元了,而是他們棄用美元的決心非常堅定,正走在徹底去美元化的路上。就伊朗說,其實伊朗私下裡也曾一直使用歐元等其他貨幣與各國進行交易,而今年三月在與我國簽署了一份為期25年的大協議之後,外媒便報道稱,伊朗會用人民幣或數字人民幣來與我國進行石油交易。我們知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的法定國際流通幣種只有五種,即美元,歐元,人民幣,英鎊,日元,而伊朗用人民幣替代美元用於國際支付那也無可厚非。對於伊朗來說,因為長期與中國進行石油貿易,獲取人民幣相對較為容易,更是由於人民幣匯率穩定,持有風險較小,已經被幾十個國家作為儲備貨幣,所以伊朗是十分信任使用人民幣的。總之,伊朗一直堅決反對美國的制裁,棄用美元的決心也非常堅定,但盡管伊朗去美元化,美國之前也一直堅持打壓伊朗。
這一次美國為什麼主動伸出橄欖枝,伊朗又為什麼妥協了呢?根據拜登上任後的一系列舉動,我們不難發現在美國的戰略規劃中,現階段中國就是唯一的競爭對手。為了打壓中國,美國不惜與俄羅斯伊朗這樣的宿敵國家握手言和,一改特朗普政府時期的作風,這很大可能是為了減慢伊朗去美元化進程。而阻止去美元化的根本原因是美國擔心中國一旦同伊朗進行互補,將會更大程度威脅起美元的霸權,會對他可控的世界格局產生很大的影響。再看現在的伊朗,正面臨著失業率急劇上升,通貨膨脹速度加快,民眾生活困苦,生活物資短缺的困境,而伊朗的經濟支柱恰好就是石油出口。美國解除制裁後,伊朗單日石油出口量很快就能從20萬桶增至150萬桶,等到2021年底甚至有望突破300萬桶大關。而之前魯哈尼曾表示,在白宮的全面制裁之下,伊朗經濟損失達到了500億美元。要知道2019年伊朗的財政收入預算實際上也不超過250億美元,換句話說如果歐盟、日韓、印度不能恢復進口伊朗石油,伊朗便很難擺脫目前的困境。
即便萊西認為伊朗可以通過改善管理推動伊朗企業家回國投資反腐,提高德黑蘭工作效率的方式是去擺脫困境,但那需要時間,而且充滿了變數,相比之下出口石油就簡單多了。所以說,美國這一次談判成功很大原因是他看到了伊朗的現狀以及石油出口在伊朗經濟中的重要,這一次伊朗和美國達成協議,美國取消對伊制裁是否意味著去美元化已經成為空談我們尚不知。就當下國際 社會 來看,以美元為主的世界金融體系無疑給其帶來了巨大財富,基於戰爭和能源體系建立的美元霸權也深入影響著每一個國家的民眾。
美元的霸權體系自建立伊始,就將全球各國當成了利益的提款機,割韭菜薅羊毛的行為致使全球經濟多次深陷動盪與不安,所以飽受美元霸權欺凌的國家要共建一個公平、和諧的貨幣體系就不應拿自己國家的切身利益為美國的資本主義做嫁衣。如今美國所面臨的美元價值下跌而各國都瘋狂去美元化的行為,正是在為自身的野蠻與貪婪買單。那這一次伊朗會如何對待其去美元化的選擇?我們拭目以待。
⑺ 以色列和伊朗為什麼打仗
以色列和伊朗打仗的原因較為復雜,美國中東政策的混亂和地區格局調整是重要因素:
域外大國力量變化:美國在中東戰略收縮,影響力和意願下降;俄羅斯因俄烏沖突在中東影響力受限;中國等新興國家在中東發揮建設性作用,使大國對中東的影響走向多元平衡。
地區力量對比改變:中東地區格局重組,海灣、東地中海、北非三大次區域發展差異大。沙特、土耳其地位上升,而以色列外交陷入困境,伊朗「抵抗軸心」受創,地區影響力萎縮。
國家戰略自主增強:中東國家戰略自主性提升,採取獨立內外政策。伊朗與俄羅斯簽署戰略夥伴關系條約,在伊核談判中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