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過分霸道從柯林頓到特朗普對伊制裁30年,伊朗都經歷了啥
大家可能經常會聽到新聞上說,美國對伊朗進行石油制裁。說白了就是不讓伊朗出口石油。這對於把石油當作支柱產業的伊朗經濟來說,肯定是一個嚴重的打擊。那麼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都有什麼樣的變化?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呢?
好景不長,隨著特朗普總統的上台,迅速調整了以往的對伊政策,2018年5月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開始逐步全面恢復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因為石油是伊朗國際經濟的命脈和支柱,美國從與石油相關的包括開采、銷售、金融服務等各個領域入手,迫使伊朗就範,達到他的戰略目的。美國的套路從前如此,今後仍然如此。
對於伊朗來說。來自美國的制裁絕不僅僅是與美國的關系那麼簡單。由於次級制裁霸道的覆蓋了全世界。只要美國的制裁不解除,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哪個大型企業。敢於跟伊朗進行大規模的石油合作。伊朗的石油出口一旦受到這樣的影響。這不僅是制約伊朗石油工業的發展。而是關繫到伊朗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Ⅱ 與伊朗客戶做生意30%TT70%開船後收到到港通知付餘款安全嗎
1. 與伊朗客戶進行交易確實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客戶在貨物啟航後拒絕支付剩餘的70%款項,您可能需要尋找當地的其他客戶進行轉賣,或者承擔退運的費用和麻煩。
2. 盡管如此,這種支付條款相對來說還是較為合理的。客戶支付了30%的定金已經表明他們是認真的,如果他們取消訂單,30%的損失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小的。
3. 在伊朗,使用信用證進行交易可能會遇到不少困難。不僅相關費用高昂,而且很多銀行並不接受伊朗的信用證。
4. 我們公司通常更傾向於接受銀行轉帳(T/T)的支付方式,但這通常基於我們與客戶的良好溝通和對其誠信的認可。
5. 如果您對客戶的信譽感到懷疑,即使條件看起來再優惠,也不建議進行交易,除非在發貨前能收到全部款項。
6. 畢竟,商業交易本身就帶有不確定性,任何付款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在決定是否與客戶合作時,應慎重考慮。
Ⅲ 伊朗運油到中國被美國制裁對船東有什麼影響
1. 特朗普政府宣布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這對已經承受巨大壓力的油船市場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2. BIMCO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近日表示,由於運力過剩,油船市場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3. 加上貿易需求疲軟和歐佩克石油組織減產,自今年年初以來,VLCC訂單量過度給市場帶來額外的壓力。
4. 今年以來,共計訂造了24艘VLCC。Sand在評價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時表示,糟糕的市場再增加制裁通常不會給行業帶來太多好處。
5.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aftiran貿易公司廳慧已經伊朗國家油船公司、伊斯蘭共和國國家航運公司、伊朗南方航運公司及其附屬公司將直接受到制裁的影響。
6. 伊朗能源和金融部門也成為制裁的目標。Sand表示。對於一家無法在美國進行貿易的國際油船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大問題。
7. 新一輪制裁可能促使歐洲購買伊朗原油,從而導致該國的出口削減。然而,對中國、印度、韓國和日本的出口可能會恢復,就像以前實施制裁時那樣。
8. 在商業方面,隨著歐洲買家的迴避,伊朗原油出口減少,從根本上說,大碼退出伊核協議生效是一個逆轉。
9. 從本質上說,沒有人希望違反任何制裁措施,只要制裁措施存在不確定性(可能會或不會),船東和運營商寧願留在安全地帶,即避免與伊朗做生意。
10. 如果這將阻止他們與美國開展油船業務的話。因此,出現了一個問題,即歐洲買家將去哪裡購買所需的石油。
11. Sand表示,他們很可能會選擇中東,伊拉克是另一個選擇。
12. 正如Gibson早些時候解釋的那樣,對於油船市場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中東以及其他地區的總量,而不僅僅是伊朗。
13. 特別是,如果其他海灣國家要彌補伊朗的短缺,伊朗削減出口的影響就可以抵消。
14. 然而,現在要清楚地確定製裁對市場的總體影響還為時過早。
15. 也就是說,需要仔細審查《聯合行動綱領》關於解決爭端的規定,這可能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
16.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即美國是否可以像歐盟堅持的那樣,實際上退出該協議,這不是一項雙邊協議。
Ⅳ 孟晚舟律師稱孟晚舟沒有認罪,為什麼沒有認罪很重要
孟晚舟律師稱孟晚舟沒有認罪,究竟是不是屬實。我覺得可能見仁見智,這個要從什麼是「暫緩起訴協議」說起。
Ⅳ 中國買伊朗石油美國怎麼不制裁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季莫費耶夫對媒體表示,美國不會將中國公司列入對伊制裁名單。他說:「中國將繼續購買伊朗石油。美國將中國公司列入對伊制裁名單的任何企圖,都將成為中美之間非常嚴重的政治問題。」
懷疑季莫費耶夫這番話有點挑畔離間不懷好意。認為美國不會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的想法是有些天真。中國可以拿對美國油氣的進口作為牌,這也是很有力量的;中石油那是相當不怕美國制裁,美國制裁只會制裁自己不向中國賣油。當然,中國採取規避制裁的保底手段不容忽視。不要過分剌激特朗普,一定要低調低調再低調,悶頭發大財。
有人說,「伊朗根本就看不起中國,不過是沒辦法了而已,一旦取消制裁,馬上撲到西方懷抱。」這次特朗普給它上了一堂生動的政治課。對於我們說,能賺錢能獲利才是王道。
看多了美國的大棒外交新聞,有時候會有一種天真的想法:不僅僅是我們的外交工作做得好,還有我們愚蠢的對手太過慷慨,將權力利益拱手相讓。我們現在收獲的,是開國領袖留下的獨立自主外交大政方針的紅利。
Ⅵ 現在和伊朗客戶做貿易,主要用什麼付款方式
伊朗由於被制裁的真的很慘,所以基本無法通過銀行收到他們的錢。我們公司本來想做伊朗的但是兩個問題導致無法進行下去。
一個就是基本上伊朗的銀行是無法對外付 匯的,美元人民幣都沒辦法,但是如果你的客戶神通廣大能夠付出來,那麼中國的銀行就一定收的到,所以要和客戶確定他能否從銀行付匯。這個途徑最安全。
第二就是伊朗的信用 證一般在國內都是沒有信譽可言的,就如同古巴或者非洲國家的一樣。所以信用證這一條也否定了。
最後只有通過PAYPAL這樣的,不過我們公司從來不用,一般小公司或者個人做生意喜歡用這個
Ⅶ 歐盟與伊朗合作遭美國制裁了嗎
德媒5月15日報道稱,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但歐盟與伊朗都表示不會跟進。美國在這個時候提出制裁方案,同時牽涉歐盟與伊朗,有助於開啟談判嗎?
據德國5月14日報道,美國可能針對繼續與伊朗做生意的歐盟公司實施經濟制裁。
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5月13日,白宮國安顧問約翰·波頓表示,對於繼續與伊朗有貿易往來的歐盟公司,美國可能會實施經濟制裁。
報道還稱,而美國的歐洲盟友,除了與特朗普不同調地堅持伊核協議外,對於美國制裁與伊朗交易的外國公司更是不滿。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5月13日表示,「歐洲人沒有必要為美國撤回伊核協議的決定付出代價」,那些影響到外國公司的制裁手段是「不可接受」,而歐洲人也會「盡其所能地保護他們公司的利益」。這番評論暴露了美國及歐洲盟友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
報道表示,此外,即便退出了伊核協議,白宮卻仍舊要求,國際原子能總署繼續監管伊朗核設施,執行協議中的侵入性檢查。有兩位美國官員證實了這個要求。但軍備控制協會不擴散政策主任凱爾西·達文波特則表示,假如伊核協議失效,伊朗就沒有義務遵守協議任何條款。
以上內容來自:參考消息
Ⅷ 外貿企業如何跟伊朗做生意
伊朗,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其文化習俗與中東其他地區有所不同。伊朗人講究禮節,愛面子,見面時喜歡互相恭維,這種文化差異在商業交流中尤為重要。在伊朗做生意,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伊朗人的工作節奏遠比國內慢,他們做事不緊不慢,一切都按感覺走。伊朗商人往往在談判中極為苛刻,會不惜通宵達旦地討價還價,以追求一分一毫的利益。
伊朗市場對消費品的需求巨大,特別是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穩定增長,民眾消費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伊朗的進口商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既有實力雄厚的大公司,也有實力有限的小中間商。這些中間商往往為了一分錢的利益會與你長時間砍價,給談判帶來很大壓力。
在伊朗做生意時,要特別注意合同細節,因為伊朗商人會仔細審查合同中的每一個條款,尋找漏洞以壓價或索賠。預付款的風險也很大,伊朗商人可能會拖延發貨或提價,甚至以各種理由拒絕退款。信用證雖然是相對安全的支付方式,但也需謹慎處理,確保無漏洞。
伊朗商人的承諾常常難以兌現,他們的談判風格極具耐心,但也可能突然改變決定。在伊朗,你必須時刻關注貨物的動向,不要輕信客戶的口頭承諾。在談判時,直接指出對方的缺點並不會引起反感,反而可能贏得他們的尊重。
伊朗市場的特點是國營經濟控制命脈,消費品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是伊朗在西亞和海灣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出口伊朗的產品主要包括成套機械設備、輕工產品、五金礦產、汽車零配件、化工產品、儀器儀表等。
伊朗化工產品的市場需求較大,尤其是農葯、高分子聚合物、塗料及無機顏料等。成套設備如鋼鐵生產設備、采礦設備、石油鑽探設備等也是中伊貿易的重要部分。伊朗商人通常重視禮物,特別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茶具,這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商業關系。
總的來說,伊朗市場雖然存在一定的風險和挑戰,但只要深入了解當地文化,謹慎處理商業細節,仍然可以實現互利共贏。耐心和細致的准備是成功的關鍵。
Ⅸ 華為跟伊朗做生意和美國有什麼關系
美國與華為和伊朗的生意有何關系?
如同個人租房子的比喻,華為在與伊朗的商業活動中,似乎扮演著租客的角色。而美國,就像是房東,有著制定規則和條款的權力。美國通過制裁手段,要求華為遵守特定的商業准則,類似於房東合同中對租客的約束。
美國的策略主要體現在對伊朗的經濟封鎖上,這使得華為在與伊朗的貿易中面臨了重重困難。美國的制裁不僅限制了華為在伊朗市場的業務拓展,還對華為的供應鏈和全球業務產生了連鎖影響。可以說,美國的行動,如同房東對租客行為的限制,影響了華為的商業活動。
從這個角度觀察,美國與華為和伊朗的生意關系,是一種權力與規則的博弈。美國通過制裁手段,試圖制約華為在特定市場中的活動,維護其在全球貿易秩序中的地位。而華為,作為「租客」,面臨著遵守規則與維護自身利益的挑戰。
這場博弈不僅關乎商業利益,還反映了國家間在經濟、政治和科技領域的競爭與合作。通過這一比喻,我們可以直觀地理解到美國與華為和伊朗生意之間的復雜關系,以及國際商業環境中的權力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