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美國為什麼支持伊朗革命

美國為什麼支持伊朗革命

發布時間:2025-05-22 06:35:11

① 伊朗伊斯蘭革命時期,美國為何沒有出兵干涉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對民主自然看的很重,但是當時的伊朗政府巴列維王朝讓美國很是失望,政府的獨裁,腐敗和貪污,是有目共睹,所以當巴列維王朝向美國求救的時候,美國是回絕的。

其實早在當時,美國並沒有想到伊朗會稱為他的敵人,只是對霍梅尼抱有幻想,當時霍梅尼最大的口號,就是反對巴列維的獨裁,腐敗,美國依舊相信,就算霍梅尼上任,也擺脫不了對於美國的依賴。

② 兩伊戰爭爆發的背景原因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 兩伊戰爭
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③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的立場是

美國偏向伊拉克。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中伊朗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拉克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3)美國為什麼支持伊朗革命擴展閱讀:

兩伊戰爭全面爆發的背景:

兩伊戰爭,伊拉克和伊朗長期以來存在著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5年兩國曾為解決雙方之間的爭端簽署了阿爾及爾協議,伊朗同意停止支持伊拉克庫爾德反政府力量;伊拉克則同意將阿拉伯河南段102公里中心線定為兩國水界。

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日趨惡化,不斷發生邊界沖突。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廢除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河的主權。22日出兵伊朗,導致兩伊戰爭爆發。1990年8月,伊拉克宣布接受阿爾及爾協議,10月兩伊復交。

④ 兩伊戰爭美國是不是幫伊拉克的那海灣戰爭俄羅斯是幫誰的呢

兩伊戰爭美國支持伊拉克
伊朗由於伊斯蘭革命不受美國控制了
這也是美國支持伊拉克的理由
海灣戰爭俄羅斯自顧不暇是中立態度

⑤ 兩伊戰爭美國支持伊拉克

1. 在兩伊戰爭之前,伊朗發生了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政權。巴列維國王逃往美國,而伊朗民眾隨後佔領了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並扣留了使館人員,要求美國交出巴列維。這一事件導致美國對伊朗產生了強烈的不滿。
2. 在兩伊戰爭中,美國傾向於支持伊拉克。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這一行動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包括美國。伊拉克在那段時間內確實與蘇聯關系密切,但這並不是美國支持伊拉克的唯一原因。

⑥ 美國為什麼要和伊朗作對

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基於多種因素,包括安全利益、地區穩定、核武器擴散的擔憂以及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華盛頓擔心德黑蘭可能尋求將核武器或先進的彈道導彈技術轉移到其他極端組織,這可能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威脅。
歷史上,美國與伊朗的關系經歷了起伏。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兩國關系相對友好。革命後,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人員被伊朗學生扣為人質,持續了444天,這一事件嚴重損害了兩國關系。自那時起,美國對伊朗的立場主要是基於對伊朗政府的擔憂,包括其對以色列的威脅、在中東的軍事行動以及支持恐怖主義組織。
為應對這些擔憂,美國實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旨在限制伊朗的軍事和核計劃,並推動德黑蘭政府進行政治改革。此外,美國還與盟友和其他國際夥伴合作,以加強對伊朗的壓力,並促進地區的和平與安全。
盡管存在分歧,但美國也認識到與伊朗保持一定程度的外交接觸的重要性。在過去幾年中,美國和其他國家在核問題上進行了談判,旨在限制伊朗的核計劃,並確保該計劃僅用於和平目的。這些談判取得了一些進展,例如2015年達成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JCPOA),該協議限制了伊朗的核活動,並進行了嚴格的監督。
總的來說,美國與伊朗的對立是多方面的,涉及安全、政治、經濟和地區穩定等多個層面。盡管存在分歧,但美國還是尋求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與伊朗的爭端,以確保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⑦ 美國為什麼支持伊拉克打擊伊朗

1. 美國在兩伊戰爭初期並未公開支持伊拉克打擊伊朗,而是暗中向伊拉克提供武器,目的是為了推翻伊朗革命政權,一個美國所畏懼的政權。
2. 當兩伊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時,美國一方面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包括60架武裝直升機和150輛軍用吉普車,總價值達40億美元。同時,美國還資助伊拉克10億美元,用於開通經過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運輸管道。
3. 另一方面,美國又通過以色列向伊朗出售軍火,使得伊朗能夠修復缺乏零配件的美製武器系統,從而反擊伊拉克的進攻。
4. 在向伊朗出售軍火的同時,美國還向伊拉克提供了美國衛星拍攝的伊朗軍事情報,這使得伊拉克空軍能夠在幾次戰役中准確地對伊朗的重要石油設施進行空襲。
5. 美國的情報局局長凱西親自批准了這一行動,並在1986年10月和11月兩次秘密會晤伊拉克高級官員,以確保伊拉克在歷時6年的戰爭中不會被擊敗,並能夠繼續戰斗。
6. 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護航行動,一方面是為了在海灣這一戰略要地部署海軍,另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削弱伊朗的實力,從而使伊拉克能夠在戰爭中持續作戰。

⑧ 美國和伊斯蘭世界國家的關系

從歷史上看,美國同伊斯蘭世界之間的分歧雖不是與生俱來,但也由來已久。而且,如今的不少「敵人」,當年曾是美國的「朋友」。

在冷戰期間,美國出於遏止蘇聯的戰略需要和謀求對能源通道和戰略地位的控制,往往支持某個伊斯蘭國家打擊另一個不聽美國指揮棒的伊斯蘭國家。美國的這種政策不但直接引發了伊斯蘭世界的內部爭斗,而且也使美國在伊斯蘭世界的敵友關系像走馬燈般地來回轉換。

1979年,蘇聯軍隊入侵阿富汗後,美國向阿富汗的伊斯蘭抵抗組織以及當時的塔利班提供了大量武器和金錢。但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後,塔利班掉轉槍口視美國為敵。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美國與伊朗巴列維王朝關系密切,伊朗成為美國的「鐵桿盟友」。但1979年伊斯蘭革命爆發後,由於發生伊朗扣押美駐伊使館人員引發的人質事件,兩國關系惡化。1980年4 月 7日,美伊斷交。斷交後,美對伊實施遏制和孤立政策,美伊互相視對方為敵人。兩國關系從此處於嚴重敵對狀態。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為了遏制伊朗,又轉而支持另一個伊斯蘭國家伊拉克,向伊拉克提供了武器和情報,幫助伊拉克扭轉戰場敗局,迫使伊朗同伊拉克實現停火。兩伊戰爭結束店,伊拉克試圖在海灣當「老大」,並於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美國為了保障能源通道安全,轉而支持科威特等海灣國家把伊拉克趕出了科威特,並對伊拉克進行了一連串軍事打擊和經濟制裁。

實際上,美國與伊斯蘭國家如果有「蜜月」,那大多也是短暫的,一旦這些國家「不聽話」,必定遭到打擊,伊朗和伊拉克便是例子。這也讓伊斯蘭世界對美國寒了心。

巴以問題埋下禍端

如今美國與伊斯蘭世界走到這一步,歸根結底, 問題還是出在巴以問題上。

二戰結束後,美國逐漸取代英法成為在中東事務中發揮主導性作用的力量。盡管美國以良性霸權自居, 自以為有別於傳統殖民主義的統治方式,但在久受西方殖民壓迫的中東廣大阿拉伯國家看來,美國在中東的政治與軍事存在和無非是歐洲殖民統治的延伸和繼續。

事實上,美國在中東政策上的種種做法,並沒有軟化阿拉伯世界對西方的敵對態度。相反,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偏袒以色列。基於中東豐富的能源和重要的地緣位置,控制中東是歷屆美國政府基本國策。但問題是美國的中東戰略一直偏袒以色列,這是導致多次中東戰爭的重要原因。美國在巴以問題上的偏袒政策,加深了美國和整個阿拉伯乃至伊斯蘭世界的矛盾,導致極端伊斯蘭組織對美國的憤懣和報復,這也是中東恐怖主義的根源之一。

反恐戰爭播下仇恨

「 9•11」事件後,布希政府大力推行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的反恐策略,刻意製造「文明的沖突」。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繼而又發動伊拉克戰爭,並將反恐的矛頭指向了一些伊斯蘭國家。反恐戰爭不僅使美國在阿富汗與伊拉克兩個戰場深陷泥潭,更使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關系跌至谷底,並在伊斯蘭世界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伊斯蘭極端分子用變本加厲的恐怖活動宣洩不滿,使得布希的「反恐戰爭」呈現「越反越恐」的態勢。

與此同時,美對伊朗的政策也日趨強硬。美不僅稱伊朗是「邪惡軸心」之一,還將伊朗列為支持恐怖活動「最積極」的國家,繼續對伊實行制裁。2005年6月,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之後,伊朗在核問題立場上的態度以及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引起美國的嚴重不安。時至今日,伊朗核問題依然在持續發酵,仍是困擾美國的難題。

兩場反恐戰爭「後事未了」、伊朗核問題僵持不下、巴以問題久無進展、整個阿拉伯乃至伊斯蘭世界視美國為仇敵,這些便是奧巴馬走馬上任時接手的美國在中東的「遺產」。

和解姿態須「觀其行」

奧巴馬作為第一位黑人美國總統,曾經在印度尼西亞這個伊斯蘭大國度過「美好童年」。甚至在自己的姓名中,還帶著一個伊斯蘭風格的中間名。自奧巴馬入主白宮以來,美國已經多次向伊斯蘭世界伸出「橄欖枝」,而奧巴馬此次選擇在阿拉伯世界的中心開羅發表向伊斯蘭世界示好的演講,則更具重要意義。

奧巴馬在開羅大學發表演講時,記者正在埃及出差。中東多數民眾和媒體對奧巴馬的演講表示歡迎,不少人對奧巴馬寄予厚望,認為奧巴馬的演講很坦誠,也很動聽,但人們的好感多源於對他個人的良好印象與其明星效應。現在人們願聽其言,但此後將等著觀其行——看其能否說服以色列,並出台一個公平的中東政策。

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的埃及人說,奧巴馬的確有別於前任總統布希,做出了同伊斯蘭世界改善關系的明智之舉。一位在埃及經商的沙特人阿里說,他雖對奧巴馬的演講表示歡迎,但對奧巴馬的言論能否付諸於行動表示謹慎樂觀。

一些阿拉伯分析人士認為,不管奧巴馬說什麼或做什麼,都是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因為他首先是美國人,其次才是擁有在穆斯林國家求學經歷、比諸多前任擁有更加開放的文化背景的美國總統。

目前情況下,奧巴馬擁抱伊斯蘭世界的願望固然良好,但由於雙方積怨甚深,美國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裂痕不可能憑借一兩次演講或一兩句善意的好話就能彌合。

閱讀全文

與美國為什麼支持伊朗革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蘇門答臘事件發生在什麼時間 瀏覽:453
越南遊有什麼值得買的 瀏覽:514
印度仿製丙通沙叫什麼名字 瀏覽:80
伊朗隊和恆大什麼關系 瀏覽:690
印度都拿了什麼獎牌 瀏覽:519
從中國開車可以到哪個國家 瀏覽:518
印尼錢叫什麼幣 瀏覽:482
中國刷抖音外國刷什麼 瀏覽:933
印尼的嗎丁啉叫什麼名字 瀏覽:110
掛面和義大利面有什麼區別 瀏覽:376
30萬越南幣是人民幣多少 瀏覽:456
伊朗拼音怎麼寫的拼 瀏覽:219
伊朗治癒率為什麼比歐美高 瀏覽:575
伊朗的鈔票叫什麼 瀏覽:17
義大利披薩都有哪些口味 瀏覽:29
中國在印尼務工人員有多少 瀏覽:458
代辦英國簽證多少錢 瀏覽:847
日本節目談世界各國如何看中國 瀏覽:454
中國戲曲劇種有哪些 瀏覽:174
西藏的藏紅花和伊朗的藏紅花有什麼區別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