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歐盟援助伊朗多少

歐盟援助伊朗多少

發布時間:2023-04-02 05:04:52

① 美歐關系持續惡化!美國警告歐盟:繼續幫伊朗,後果很嚴重

據美國媒體29日報道,特朗普政府本月早些時候警告說,歐洲盟國可能因繼續與伊朗進行貿易而受到制裁。據彭博社報道,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西加爾•曼德爾克5月7日在寫給由法國、德國和英國建立的「貿易往來支持工具」負責人佩爾•菲舍爾的一封信中表示,「貿易往來支持工具」一旦開始運作,該結算機制及與之相關者可能將被排除在美國金融體系之外。

據報道,曼德爾克在信中敦促菲舍爾「仔細考慮『貿易往來支持工具』可能帶來的制裁風險」,稱從事與美國制裁相抵觸的活動可能引發嚴重後果,包括無法進入美國金融體系。報道還援引匿名美國官員的話說,這封信意在警告歐洲,任何與該結算機制相關的企業、政府官員和個人都可能因試圖幫助伊朗繞開美國制裁而受到美國的懲罰。

在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後,法國、德國和英國今年初建立了在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之外運作的支付機制「貿易往來支持工具」。該機制可幫助歐洲企業繞過美國對伊朗單方面制裁,使歐盟能繼續與伊朗進行貿易。本月13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在布魯塞爾同法國、德國、英國三國外長召開會議,討論了進一步推進「貿易往來支持工具」的實際運作,以期在未來幾周內通過這一機制促成歐洲與伊朗的交易發生。

默克爾坦承,自2018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歐洲一直表現得十分衰弱。由於歐元不是世界主要貨幣,在美國的制裁面前也要苦苦掙扎,在面對美國時,英、德、法三國有著共同的利益。美國《每日周刊》透露,特朗普不停「逼迫」歐洲事事和美國保持意見一致,但歐洲已經疲於聽任美國擺布了。同時她還指出,歐洲現在的政治力量完全匹配不上經濟實力,但是歐洲正在努力追趕。「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實力有個現實的評估,並在未來不斷進行擴大,目前在防衛協作上我們已經取得了進步。」

據悉,由於特朗普政府的任性妄為,自去年起歐洲盟友與美國的關系就一落千丈。2018年,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預示著西方解除對伊朗制裁、同時允許伊朗保留適量核技術的協議被打破。果不其然,退出協議後,特朗普就開始不斷加大對伊朗的制裁,竭盡全力圍剿伊朗的石油出口,全然不顧歐洲盟友的反對。導致歐洲現在面對伊核協議的爛攤子焦頭爛額,不得不加緊商討對策解決歐洲面臨的商業和安全風險。

② 200分關於伊朗核問題,我會追加!

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想他的鄰國擁有核武,包括中俄兩個核大國。而中俄更希望朝鮮打核武牌,一方面轉移地區熱點視線,顯示本國地區的存在和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地緣政治和傳統關系,美又不能象對待伊拉克那樣武力解決朝核問題。中俄更希望朝核問題無限期談下去。中俄應有對伊朗核問題表視出更加關切的姿態,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滲透給中俄兩國帶來越來越多的麻煩,而伊朗擁有核武對中俄兩國也就構成潛在威脅。

伊拉克戰爭之後朝鮮與伊朗的核問題成了布希政府外交上面臨的最大挑戰。從美國的角度看,這兩個核問題是美國面對的重大國際安全問題,在美國的安全戰略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朝伊兩國雖都承受著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兩國在談判桌上的態度也不盡相同,但在原則問題上卻都絲毫不讓。同時現階段的布希政府又很難拿出切實有效制約這兩個國家的核技術發展的手段與方案,也很難想像美國會在朝鮮與伊朗的核問題上對這兩個「邪惡軸心國」做出重大讓步。似乎朝鮮與伊朗這兩大核問題使美國陷入「核困境」之中。
其實朝鮮與伊朗的核問題由來已久。而其牽涉到的實質是朝鮮與伊朗兩國對美關系。美國現任總統布希上台之後,放棄了其前任柯林頓對朝鮮與伊朗的緩和政策,美對朝鮮與伊朗關系進入全面強硬階段。並將朝鮮與伊朗列入三大邪惡軸心國名單之中。
朝核問題暴發之前,朝鮮與周邊國家關系得到不斷的改善。自從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推行陽光政策以來,朝鮮半島局勢不斷趨於緩和,並且在2000年7月,朝鮮領導人金正日成功訪問漢城,實現朝鮮半島分裂之後的兩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峰會。金大中下台之後,陽光政策仍然是盧武鉉新一屆政府所遵循的大方向。不但如此,在2002年9月,也就是朝鮮此次核問題爆發的前一個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問平壤,這也是日朝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日朝兩國有著向關系正常化方向發展的趨勢。當時日韓兩國對朝的舉動不但使布希政府的對朝政策陷入被動,而且東北亞局勢出現逐漸脫離美國掌控的趨勢。一旦朝鮮半島脫離美國的掌控,朝鮮與周邊國家關系得到全面緩和。現在的美韓關系必將出現重大的調整。同時整個東北亞政治格局也將重新畫分。這次核危機爆發之時,正當朝鮮推動國內改革開放的時期,因此朝鮮必須有一個穩定而良好的國際環境。從一個時期以來朝鮮的外交動作可以看出,它一直在致力於營造一個有利於推動改革和開放的國際環境。但是,朝鮮開放政策和外交努力明顯遇到了來自美國的巨大障礙。小布希政府上台後,不再支持韓國旨在促進南北和解的「陽光政策」,停止了美朝關系正常化的努力,把朝鮮確定為三大「邪惡軸心」國家之一。而且自96年美國共和黨控制了眾議院之後。共和黨對柯林頓政府的對朝政策頗為不滿,便利用眾議院中的多數對政府施壓,導致柯林頓政府在無法實施94年與朝鮮首次達成朝核問題的援助協議。美國這些舉動顯然對朝鮮困難的經濟形勢造成重大的打擊。 朝鮮通過核問題真正要達到的目的只是徹底改變現有的朝美關系,為朝鮮創造一個長久穩定的周邊環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朝核危機再次爆發。日本由於與朝鮮近在咫尺,朝鮮一旦擁有核武器將對日本的安全利益造成極大的影響,進而給朝日關系帶來巨大的損害。而且由於朝鮮核問題的爆發,日本不但改變了之前與美國東北亞戰略利益背道而馳的與朝鮮緩和政策,還在美國的主導下將自己帶入朝鮮六方會談。滿足了日本在朝鮮半島加大影響力的願望,鞏固了日益加強的日美同盟關系。韓國雖然在朝鮮核問題爆發之後與美國的齷鹺不斷,並不滿意美國對朝鮮的強硬態度,進而造成的半島局勢緊張。但實際上韓國並沒有能力單獨解決朝鮮核問題,只有更加依賴與美國的同盟關系以此達到朝鮮核問題最終解決的目的。同時美國也借著朝鮮核問題,完成了美國在韓軍事調整。朝鮮核問題爆發之後,美國不但將責任全部推給朝鮮打斷了日朝與韓朝之間的關系緩和,還使朝鮮半島局勢進一步落入美國掌控之中。顯然朝鮮核問題只要不出現失控的局面,朝鮮半島不統、不和、不戰的狀況才真正的符合美國真正的國家利益。
伊朗在此次核問題暴發之前與朝鮮有著相似的背景。1997年伊朗改革派人物哈塔米當選伊朗總統,以改革派自居的哈塔米上台之後大幅調整伊朗對外政策,尤其是伊朗對外經貿關系發展迅速。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挪威等歐洲國家和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中國等亞洲國家,紛紛與伊朗在能源、交通、通訊等領域積極展開合作。進而帶動了伊朗與這些國家的關系。與此同時,伊朗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也不斷的得到改善。顯然這些情況是將伊朗視為眼中釘的美國所不願意看見的。伊朗核問題的暴發,不但使伊朗周邊國家提高了對伊朗的戒心,也給伊朗與歐盟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考驗。
朝鮮與伊朗核問題暴發之後,東北亞與中東的局勢實質上是朝著有利於美國一面發展的。可見美國在朝鮮與伊朗核問題上的最終目的不光是遏制這兩國核技術的發展,還在於借核問題之名,惡化兩國的外交關系與國內經濟形勢,加大外部壓力以促其內變。從而獲取自身的地區戰略利益。在不改變布希政府對朝、伊兩國與地區政策的前提下,朝鮮與伊朗其實進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如兩國在核問題對美作出實質性讓步,那麼接下來的國際核查同樣是朝、伊兩國的面臨的巨大難題。美伊戰爭的一個重要的教訓就是,美國打著國際組織進行的核查,不但無休止的核查並沒有消解原來的美伊矛盾。而且使伊拉克的國家安全利益與國家尊嚴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即使朝、伊兩國在現在核問題上與美國達成協議,這也很難改變布希政府對朝鮮與伊朗的強硬政策。而且很有可能美國再在朝、伊兩國的導彈與其他莫須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問題上尋找借口,向朝鮮與伊朗挑起爭端。
朝鮮與伊朗如果要改變現在不利自己的地區政策,只能對美國進而迂迴策略。朝鮮敢於主動向美國祭出核武牌與在談判桌上的強硬姿態可以看出,朝鮮至少目前並不對於自身的國家安全問題擔心。從朝鮮在核問題暴發之後的一系列舉動可以看出,其目的在於通過核問題演化為朝美雙邊問題,迫使美國徹底的改變對朝政策和為已經開始的朝鮮國內改革獲取美日韓等國物質的和道義上的支持。並不是想永久的持有核武器。但朝鮮這種核策略事實上很難達到自身的目的,而且朝鮮現在的舉動與外交姿態使朝鮮的國際形象大受影響。我們還要看到美韓兩國在朝鮮核問題與朝鮮半島局勢的立場上並不相同。朝鮮半島局勢的穩定與日後的民族統一,無疑是歷屆韓國政府的目標。這也是韓國願意保持與美國同盟關系的主要原因。而對於美國而言,美韓同盟的作用只是在於能保持美國在朝鮮半島這塊戰略要地的軍事存在。朝韓兩國之間的關系無論走向或「戰」或「和」都將極大的影響美國的戰略利益。對於韓國而言,現在的美國只是作為一個制約朝鮮的平衡力量存在於韓國。韓國並沒有能在美韓同盟的背景下推進與朝鮮的緩和。相反的朝鮮半島的局勢經常隨著美國對外政策的變化而起伏不定。日本在朝核六方會談中一改朝核問題之前對朝鮮緩和的外交政策,將日本人質問題攙雜進會談之中,對會談起到了極大的負面作用。很難想像一個國家會將幾個國民的安全與歸屬問題放到國家重要的安全利益與地緣政治利益之上。日本此舉動的目的在於,雖然美國因日益加強的美日關系將日本硬拉進朝核六方會談之中。但日本意識到自己在六方會談之中是屬於影響力最弱的一個國家。在朝鮮半島上的影響力根本不可能和中美這兩個在朝鮮半島擁有傳統影響力的大國相提並論。人質問題的提出只是在於希望不斷的破壞六方會談的進程,以此顯示日本在會談中的地位,通過六方會談加大自身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而已。在朝鮮核武器爆發之後,日本政府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中,我們也能看出日本對朝鮮半島策略本質。現在的日本在朝鮮半島並無中美兩國這般決定性的影響力,而朝鮮半島對於日本又是一個極具戰略意義的一個地區。朝鮮半島無論出現對抗或者緩和的任何一種趨勢,日本總是以跟進者甚至推進者的角色出現,以此增加自己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朝鮮如能放棄原有通過核問題迫使美國徹底改變對朝關系的策略,並且避免美日的各種干擾與韓國在核問題上達成協議,繼而推動半島的緩和。不但能大大減輕自身的國際壓力,而且能對現在美韓同盟關系造成極大的沖擊。朝鮮半島緩和一旦能出現穩定的局面。日本將改變現有的地區外交政策與對朝鮮政策,必然跟進參與進朝鮮半島的緩和局勢之中。因為朝韓兩國一旦出現緩和,中俄兩國必然對朝韓兩國持支持立場。日本如不改變原有的外交立場將在東北亞處於被邊緣化的境地。更為重要的是,朝鮮半島一旦出現緩和,那麼在東北亞地區日本近來與中韓俄之間的各種矛盾將大大突出。
伊朗核問題看似沒有朝鮮核問題那麼緊張,但實際上伊朗在核問題上的迴旋空間要比朝鮮小的多。伊朗雖然國內經濟水平要大大的好於朝鮮,但其經濟發展比之朝鮮更加依賴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其二,伊朗現在的核問題並沒跡象能直接證明伊朗如朝鮮那般脫離民用范圍。朝鮮曾經在94年與美國在核問題上達成過協議。顯然朝鮮比伊朗更容易找台階下台,而伊朗一旦在核問題上對西方國家讓步,不但國家尊嚴大受損害。而且由於朝鮮與伊朗的政治體制不同,伊朗不論那一屆政府上台都將因對西方在核問題上的作出讓步面臨比朝鮮大的多國內壓力。其三,朝鮮一面背靠中國這樣的大國,一面與韓國這個有意願緩和目前朝核局勢的美國盟國相鄰。伊朗雖然與俄羅斯隔裏海相望,俄羅斯也支持伊朗正當發展民用核技術。但從在獨聯體國家中接連發生的顏色革命中俄羅斯的表現便能發現,俄羅斯並沒有決心與實力敢於與西方國家發生正面對抗。顯然俄羅斯對於伊朗在核問題上的支持是有限的。英法德歐洲三國雖然並不同意美國因伊朗核問題對伊朗動武。但假如美國對伊朗動用武力,英法德並沒有效的手段制止美國的行為。雖然因為各種原因,美國現階段並沒有能力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但伊朗在安全形勢上的壓力將比朝鮮大的多。
伊朗在核問題上有利於自己的一面是其談判對手是歐洲三國,而並非美國。歐洲三國雖然現階段在禁止伊朗發展濃縮鈾的立場與美國保持一致。但歐洲三國在能源等其他方面也與伊朗有著很大的合作潛力。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後,與美國產生的裂痕的歐洲在與伊朗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顯得更加迫切,尤其是對法德而言。假如因伊朗核問題使伊歐關系陷入長期徘徊不前的境地,從而阻礙伊歐早能源等方面的合作,歐洲三國在禁止伊朗發展濃縮鈾的立場很可能有所轉變。在與歐洲三國進行談判的同時,伊朗還應該加大與海灣、外高加索、中亞各國等周邊國家的外交力度。以備因核問題破裂之後發生伊美軍事對峙的情況下使這些國家採取不支持美國對伊的軍事立場或者將這些國家對美的支持力度最小化。一旦歐洲三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談判立場有所改變,那麼美國的對伊政策將陷入被動之中。

③ 美國對伊朗再出招 歐盟不幹了

外媒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對一家伊朗金融機構實施制裁,該機構的設立初衷是作為與歐洲進行人道主義貿易的中間人。此舉可能會切斷法國、德國和英國試圖為德黑蘭創造的經濟和人道主義生命線。

據彭博社6月11日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內部討論情況的高級行政官員表示,美國的措施將針對伊朗設立的特別貿易和金融研究所(STFI)。該機構被認為是為伊朗和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支持工具」(INSTEX)結算機制設立的對應機構。

報道稱,該官員表示,STFI基本上是已經受到美國制裁的伊朗央行的延伸。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9日的報道稱,去年5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恢復對伊制裁,迫使伊朗石油出口跌到每天不到100萬桶,而此前為每天250萬桶。美國聲稱石油出口下滑給伊朗造成100億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的損失。隨著特朗普政府持續加大對伊朗的經濟壓力,尤其是迫使外國公司二者擇其一,要麼終結與伊朗的關系,要麼失去美國的市場准入,維持對伊貿易與投資愈發艱難。

2015年伊朗與英國、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和美國簽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核協議,以限制核計劃換取國際 社會 解除制裁。但2018年5月,美國政府宣布退出《伊核協議》。曾為伊核協議付出努力的法國、德國和英國聯手反對美國的決定,帶頭維持對伊朗的貿易與投資,寄希望於德黑蘭不退出協議,並於今年1月成立了INSTEX,以幫助與伊朗的有限貿易免受美國制裁。

6月10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到訪的德國外長馬斯(左)與伊朗外長扎里夫在會談前握手。(新華社/美聯)

歐洲國家為何要如此堅決地維護伊核協議?一方面,伊核協議能夠達成實屬不易。作為促成協議的重要一方,歐盟尤其是歐洲三國傾注了大量心血。另一方面,維護伊核協議符合歐盟大國及不少歐洲企業的利益。伊朗政治分析專家阿卜杜拉·梅赫拉班在去年5月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指出,油氣行業、機器製造和客機銷售三個「重要的經濟領域」,讓歐洲與伊朗走得更近。「伊朗市場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他們不會輕易放棄。這就是為什麼歐洲在伊朗核導彈項目上可能會支持美國立場,但卻會盡最大努力保持與伊朗的經濟關系。」

據報道,伊核協議簽署後,道達爾、殼牌等歐洲能源巨頭在伊朗簽下多個油氣項目大單,形成廣泛的商業利益。而美國今年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隨後又分兩批重啟對伊制裁,這些做法都傷害了歐洲盟友的利益。《華爾街日報》稱,去年,歐盟與伊朗之間的貿易從2017年的210億歐元降至180億歐元(1歐元約合7.8元人民幣)。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月份歐洲從伊朗的進口降至8200萬歐元。

此外,歐洲國家擔心的不僅是貿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24日的文章指出,「如果美國對伊朗開戰,那麼特朗普政府可能會發現,這一次美國的主要北約盟友會比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問題上更不合作……華盛頓的干預可能在中東製造更大的動盪。他們懷疑,對伊朗的戰爭會有更大的可能性帶來這種後果。」

中東地區的局勢若動盪起來,面臨的最大外部威脅就是難民問題,首先受害的是歐洲國家。敘利亞已經是個很大的教訓。中東地區穩定是歐洲國家的希望。

也因此,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和對伊制裁時,法國、德國和英國積極斡旋的同時「自立門戶」,建立了在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之外運作的支付機制INSTEX。在INSTEX機制實施初期,將允許伊朗就一些不涉及美國新制裁措施的商品進行貿易,例如消費品和葯品。一旦投入運作,未來INSTEX的會員將可以把結算范圍擴大到與伊朗的任何貿易。

《華爾街日報》稱,新體系建立後尚無交易,但歐洲官員認為首筆交易將於今年夏季到來,可能有助於勸阻伊朗不要採取違反核協議的過激措施。歐洲和伊朗官員均表示他們正在努力達成某種石油交易協議。

歐洲和伊朗此舉自然刺激了美國。據彭博社5月29日報道,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西加爾·曼德爾克5月7日在寫給INSTEX負責人佩爾·菲舍爾的一封信中表示,INSTEX一旦開始運作,該結算機制及與之相關者可能將被排除在美國金融體系之外。

「請仔細考慮啟動INSTEX可能帶來的制裁風險。」曼德爾在信中寫道,「參與違反美國制裁的活動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包括無法進入美國金融體系。」

報道援引匿名美國官員的話說,這封信意在警告歐洲,任何與該結算機制相關的企業、政府官員和個人都可能因試圖幫助伊朗繞開美國制裁而受到懲罰。

如今,美國又打算對伊朗的STFI進行制裁。彭博社認為,新制裁如果生效,可能會破壞歐洲通過避免使用美元或美國金融體系來維持與伊朗進行有限貿易的努力。

報道稱,這一最新的制裁舉措仍處於早期規劃階段,如果實施,將加劇已經對特朗普政府向伊朗「極限施壓」行動感到不滿的歐洲國家與美國的分歧。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的高級政策研究員埃莉·傑蘭馬耶說:「如果他們想要制裁STIFI,實際上是想通過後門殺死INSTEX。」他說:「如果美國採取行動扼殺INSTEX,我認為歐洲會有更多的政治力量支持反對美國。」

④ 美國在退出伊核協議之後,歐洲各國站在伊朗一邊,為何美國遭盟友拋棄

這是因為在伊核協議上本來也是美國率先不講道理退出的,本來美國就理虧,在加上歐洲這些國家一直都在美國霸權下生活著,也想反抗一下,幫助伊朗。所以現在歐洲也是援助伊朗了一些錢財,引起了美國的極度不適。

現在雖然看似美國還在制裁伊朗但實際情況確是歐盟國家藉助伊朗來和美國進行博弈,現在美國已經開始重新啟動制裁伊朗的計劃,但是這次的制裁有歐盟站位,所以對伊朗的影響應該不是很大,畢竟歐盟長期生活在美國的陰影裡面,也是時候反抗了。

⑤ 特朗普制裁伊朗,為何歐盟卻反而資助給伊朗

歐盟與美國在地緣政治上分歧,以及對美國中東政策的失望,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對於錢的問題,美國的歐洲盟友們可以說是一毛不拔,甚至於軍費問題吵了好幾個月,也沒吵出個所以然來。然而,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加大對伊朗制裁後,美國的盟友們卻開始送錢給伊朗。究其背後原因,還是因為美國在制裁伊朗時從來不考慮歐洲的感受,歐洲需要用行動表明,歐洲會在必要情況下為保護歐盟的利益抵制美國的霸權主義,甚至於反水也在所不惜。

圖為默克爾和特朗普

追溯伊朗問題起源,就不得不談伊朗核問題。美國想讓伊朗放棄核武器,卻對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的事實默許,雙重標准難免引起伊朗的不爽。目前,美國變本加厲明顯是沒事找事,想徹底廢除伊朗研製核武器的能力,這放到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是難以接受的。歐盟的此次支援也是對伊朗的力挺,也能避免伊朗因為美國的制裁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來。

⑥ 為何中國俄羅斯要支持伊朗

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可是,美國會不會打伊朗還很難說!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NPT)

又稱「防止核擴散條約」或「核不擴散條約」,是英國、美國、蘇聯等59個國家1968年7月1日分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簽署的一項國際條約,旨在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共有11條規定,主要內容是:有核國家不得向任何無核國家直接或間接轉讓核武器或核爆炸裝置,不幫助無核國家製造核武器;無核國保證不研製、不接受和不謀求獲取核武器;停止核軍備競賽,推動核裁軍;把和平核設施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保障之下,並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術合作。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於1970年3月正式生效。中國於1992年3月正式加入該條約。1995年4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在聯合國總部召開的審議和延長該條約大會上,決定無限期延長這個條約。截至2003年1月,條約締約國共有186個。

為了更有效地防止核擴散,1997年5月15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核准了保障協定附加議定書。這是自1970年通過第一批依照《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與無核武器國家締結的全面保障協定實施細則以來,對機構保障體系所作的最重要修訂。附加議定書的標准文本由序言、18條正文和2個附件組成,內容包括:有關國家提供有關核燃料循環的一切信息,以及視察員進入這些場所的權利;有關一國核場址上的一切建築物的信息及視察員臨時通知進入這些建築物的權利;改進視察員指派過程的行政安排,發放多次入境簽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利用現代通信手段的權利;國際原子能機構遵守實施的衛生、安全、實物和其他保安方面的規定及尊重個人權利,並採取一切預防措施保護由此得知的商業、技術和工業秘密及其他機密信息等。

正是因為這個條約,才出現了今天的這種狀況。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個條約既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又帶有某種大國強權性質。

1.在伊朗核問題中伊朗需要強大的盟友作支援;
2.中\俄都是大國,有支援它的實力;
3.中\俄都與美國暗中較量;
4.伊朗明白自己對於中\俄的戰略利益,(對於俄羅斯它和伊朗是唇亡齒寒;對於中國伊朗有它喜歡的石油)所以中\俄會幫助它;
5.伊朗同中\俄沒有利益沖突.
6.其它西方大國大都敵視伊朗;
7.伊朗的周邊鄰國不是敵視它就是太弱.

伊朗的核問題來自伊朗的立國原則與美國國家利益的不可調和性。伊朗的立國原則就是成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國家,向所有的伊斯蘭教信徒為主體的國家輸出伊斯蘭意識形態的革命,漸而向全球輸出伊斯蘭意識形態。這立國原則可以從伊朗的憲法和國家政權的結構及外交原則上得出。伊朗的外交原則是奉行獨立、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宣布「不傾向東方,也不傾向西方」,反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積極發展同伊斯蘭、第三世界和不結盟國家的關系,重視同西歐、日本等國的交往與經貿聯系。除美國、以色列和南非外,願同所有國家在互�拖嗷プ鷸氐幕�∩戲⒄構叵怠<岢質涑鮃了估家饈緞翁��了估莢諂渫飩徽�咧懈哂諞磺校�恢糜諞磺泄�依�嬤�稀R晾實牧⒐��蛞彩且晾時J嘏燒�穩宋鐧惱�偽Ц海�歉穌�衛硐搿H歡�飫硐敫�攔��依�嬖斐閃思�蟮某逋弧?nbsp;

在世界上公開有核力量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未公開的據推測有核力量可能性非常高的國家有以色列、巴西。然而這些(除美國外)公開的和未公開的核國家都沒有受到美國極其盟國以實際軍事打擊為手段逼迫這些國家停止核開發,是因為這些國家有些是美國的友邦國,有些是美國無能為力去制止,有些則是制止的成本太高的原因。伊朗就不同了。

首先伊朗是個中小型國家。其次伊朗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再次伊朗在世界比較孤立。再其次伊朗的軍事實力不是很強。最後伊朗還是個豐富的產油國。最根本的是伊朗的核成功將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及中東利益構成致命性的打擊。所以伊朗才會面臨著美國以直接的軍事打擊為威脅以促使伊朗放棄核開發的危機。由於伊朗是弱小的,而且美國的軍事打擊的成本可以從伊朗豐富的石油中減少甚至獲利,所以理論上講美國軍事打擊伊朗是可行的。可以說伊朗的核危機就是伊朗國家政權的危機。
美國的國家利益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美國必定要維護當前的超級大國地位和繼續加強自己地位的牢固性。作為一個國家的利益對外表現形式主要為對外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影響。美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現在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地位,但是會有幾個國家對美國繼續加強超級大國地位的牢固性造成深刻的影響。這就是地區性大國的出現和加強地區性大國地位的現實。目前能夠作到地區性大國及擴大影響范圍的國家及國家聯盟有中國、俄羅斯、歐洲聯盟。對美國來說,未來最大的挑戰者必定是中國,這是由於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條件決定的。為了繼續加強超級大國的牢固性,美國就必須限制及瓦解現有的地區性大國的對外影響,防止其他地區的地區性大國的出現,繼續擴充自己的勢力范圍,以美國現有的有利條件影響整個世界。在軍事上,美國戰略意圖是在每一個可能對美國的利益造成極大影響的地區進行軍事部署,從而壓制對方的影響力。在東亞,美國以日本基地、韓國基地、關島基地及最近在中亞的軍事存在對中國進行軍事圍堵。對俄羅斯的軍事戰略扼制,美國以在中亞的軍事存在和北約對東歐各國的吸引來圍堵俄羅斯。在歐洲,美國以北約的領導作用和對北約內部的幾個國家的拉攏及對東歐國家的軍事合作來牽制歐洲大陸。在東南亞,美國以其戰略盟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對印度及東南亞國家進行軍事潛伏。在非洲,目前及以後一段長時間還不會出現對美國利益有重大影響的國家出現,所以在非洲美國以其他方式來鉗制非洲。在拉美,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以本土的軍事力量就可以對付了。在中東,美國以其盟國以色列、土耳其及最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存在來應付中東的軍事威脅。除了軍事手段,美國還以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及扼制世界上所有對美國國家利益造成
逐鹿中東

中東的資源是富有的,但是中東的力量是貧窮的。中東是沒有一個地區性大國的地區。所以對中東的爭奪就變成了地區外大國的逐鹿戰場了。美國在這場逐鹿中先撥頭疇。美國先安排自己的盟國以色列對付中東各國,然後對阿富汗及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造成美國軍事力量在中東的直接存在。在這場逐鹿中,主要的逐鹿大國還有現有的各地區性大國,包括中國、俄羅斯、歐盟。在中東問題上,美國與歐盟的共同點比較多。美國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共同點比較少,甚至是沖突點比較多。這些都是美國為了加強超級大國的牢固性而採取的戰略。也是各地區性大國為了削弱美國的牢固性而採取的策略。美國想把中東攬為己有,這樣可以加強牢固性。各地區大國為了削弱美國的牢固性,紛紛對中東進行某種幫助。這樣在中東的逐鹿就變成了加強超級大國地位和削弱超級大國地位的斗爭了。目前有一條鹿跑到了兵營,殺鹿和救鹿的游戲開始了。

伊朗的核成功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中東利益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然而對中國和俄羅斯而言反而是好事,最起碼不是一件壞事。各地區性大國如果只想保住自己的地區性大國地位,那麼在全球各地區都出現對自己比較友好的地區性大國的局勢是有利的。目前沒有地區性大國的地區有南美、中東、非洲。伊朗是想做中東地區性大國的一個國家。多極世界對各地區性大國有利,但是美國不允許,美國想做單極世界的領袖。現實的是美國節節勝利,各地區性大國節節敗退,特別是在中東。美國在中東位於有利的地形,急切想射下伊朗,中國和俄羅斯及歐盟想盡辦法不讓美國得逞。然而中國和俄羅斯對伊朗幫助目的和方式跟歐盟是不同的。歐盟是不希望伊朗成為中東的地區性大國的,他們對伊朗的核問題的態度跟美國基本是一致的,即不允許伊朗擁有核力量,只不過歐盟對伊朗的態度比較溫和而已。不管是為了什麼目的,得到利益是最重要的。如果美國射下伊朗,那麼美國的利益將是最大的,中國和俄羅斯的利益甚至是零或負數,歐盟卻會多多少少得到一些利益。如果中國和俄羅斯給於伊朗軍事和外交上的幫助使美國的軍事打擊變得失敗,那麼中國和俄羅斯的利益將是最大的,歐盟其次,美國的利益甚至是零或負數。如果伊朗放棄核開發,那麼美國的長遠利益為最大,中國和俄羅斯的短期利益比較大,歐盟的利益也會有所得
戰爭還是和平

戰爭還是和平的主角是伊朗。問題的關鍵是伊朗是否放棄核開發。伊朗如果認為伊朗的軍事條件能夠抵擋美國的軍事打擊或美國不可能軍事打擊伊朗,再加上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的強硬態度,那麼伊朗會繼續進行核開發。伊朗如果認為美國會軍事打擊伊朗且伊朗會敗退,或想緩和下局勢待其他有利時機再開發,那麼伊朗就會暫時不開發核力量。伊朗認為美國不會軍事打擊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伊拉克的局勢還不穩定,且美國的對伊拉克戰爭受到國際及美國國內的批評。

(2) 美國支持不了對伊朗的全面軍事進攻。

(3) 國際上大多數國家不會支持美國對伊朗的軍事打擊。

(4) 美國無法說服其多數盟國對伊朗的共同軍事打擊。

(5) 中國和俄羅斯會牽制美國對伊朗的軍事行動。

(6) 美國國內反對美國對伊朗的軍事打擊。

這是伊朗恢復核開發的部分原因。從表面上看,美國不會打擊伊朗,但是由於伊朗的核成功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及中東利益造成的影響太大,美國有可能會不顧國內的反對先對伊朗進行外科似打擊。其實美國還是可以拉來大多數盟國對伊朗進行軍事行動的,這點伊朗不要看錯了。美國制止伊朗核成功的主要理由是:

(1) 美國為了全球戰略,不允許在中東出現與美國敵對的地區性大國。

(2) 伊朗的核成功會鞏固伊朗的現政權,會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民主進程進行破壞。

(3) 伊朗會資助伊拉克和阿富汗進行伊斯蘭革命,從而對美國的戰略意圖進行破壞。

(4) 伊朗的核成功使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缺少了軍事打擊這一項,至少是投鼠忌器。

(5) 伊朗的核成功及其繼續壯大會影響其他中東國家的政治導向。

(6) 美國在中東的利益會持續減少。

(7) 伊朗的核成功會對以色列造成極度的威脅。

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解決就是決不許伊朗的核成功。除了現實的軍事打擊威脅外,美國也採取外交手段來制止伊朗的核開發。對於美國來說,能外交解決伊朗核問題是最優的方案,因為對伊朗的軍事打擊確實有些難題沒解決。除了美國外,中國、俄羅斯、歐盟等國家也希望能和平解決伊朗核危機。不過為了最壞的打算,中國和俄羅斯還是會對伊朗進行軍事和外交上的支持,這也是伊朗堅持核開發的理由,同時也是美國對中國和俄羅斯進行外交遊說的理由。
以上這些分析說明了伊朗堅信美國不會軍事打擊或美國的軍事打擊會以失敗告終與美國為了超級大國的戰略意圖一定要制止伊朗核成功的矛盾。由於戰爭還是和平的最重要的主角是伊朗,所以說戰爭的概率比和平的概率高很多,也就是說很大的可能是2006年美國與伊朗會發生戰爭。

如果美國與伊朗發生全面戰爭的話,美國會從三面對伊朗進行攻擊。一面是從阿富汗進軍。由於伊朗靠近阿富汗的地區是沙漠,所以美國會使用機械旅為主的地面部隊進攻伊朗的東部。一面是從伊拉克進軍。由於伊朗靠近伊拉克的地區以山地為主,所以美國會使用以山地部隊為主的地面部隊從伊朗的西部進攻。一面是伊朗的南部海岸,美國會使用從艦艇上發導彈等攻擊伊朗的軍事設施和主力部隊,也會從航空母艦上起飛轟炸機對伊朗進行空中打擊,同時從南部登陸配合東面和西面的部隊進行包圍戰。

⑦ 伊朗為什麼要把中國視為朋友

伊朗作為地區大國在中東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長期以來,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同伊朗關系,為推動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發揮了建設性作用。隨著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和執行,中伊關系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與此同時,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中伊各領域合作也必將會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1)合作的基礎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進口國,伊朗則是世界上石油儲量占第三位、天然氣儲量占第二位、歐佩克內部能源出口量占第二位的能源生產和輸出大國,兩國間經貿發展的前景廣闊.
(2)合作的動力舉例
伊朗有個強軍夢,這個夢要靠中國來實現
伊朗近年,隨著國防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伊朗海軍現代化步伐明顯加快。由伊朗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游泳者15」號袖珍潛艇,於2000年8月29日在阿巴斯港建成下水,這是伊朗海軍的第一艘國產潛艇。1996年宣布自行建造3艘1000噸級驅逐艦,至2002年上半年,首艘「摩傑」號(Moje)完工,這是伊朗海軍的第一艘國產驅逐艦。最近三年,伊朗不斷爆出狼群戰術,大批製造小型導彈艇,這跟中國使用022導彈快艇有著類似的技術,該艇最大特點是快速機動,靈活,攻擊力強。這跟中國援助伊朗多少有些密切的關系。不然為何 伊朗把許多大型油田便宜賣給中國?!
國際原子能機構宣布調查結果稱伊朗依照了在2015年6月簽署的和協定履行了相關職責,美國和歐盟據此解除了對伊朗長達40年的國際制裁,未來伊朗從理論上講已經可以購買任何國家的任何軍事產品,這對伊朗國防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據了解,伊朗的反艦導彈武器庫幾乎由清一色的中國產品組成,從最早期的HY-1到HY-2型老式反艦導彈,到最新的C-801、C-802、C-704型遠程反艦導彈,中國僅僅付出了一點努力就讓伊朗成為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導彈大國。
伊朗海軍一直有裝備有大軍艦的夢想,之前訂購美國4艘基德級驅逐艦被無情扣留,之後再也買到大型戰艦。而052D驅逐艦艇雖然產自中國,但事實上更像是為伊朗量身定製的型號。伊朗軍方同時表示伊朗目前急需中國的幫助自助研製燃氣輪機,相控陣雷達,和研製垂發系統,伊朗希望一步跨入世界強國行列。中國和伊朗本無利益糾葛,尤其伊朗的海空軍還是制衡美國的重要力量,中國與伊朗的友誼也可以保障先進武器不會流給美國。

⑧ 伊朗核問題

伊朗的核計劃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其核技術大部分從與當時關系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其核能項目陷於停滯狀態。90年代初,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有關核電站問題,並與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 1980年與伊朗斷交的美國對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滿,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一直對其採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後,美國將伊朗視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和「邪惡軸心」國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鈾後,其核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並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同年9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開核計劃,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動,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突擊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
在法德英三國的斡旋下,伊朗於2003年12月18日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依朗核問題的背景)
依朗核問題的現狀
為充分利用核能資源,伊朗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其核能發展計劃,並先後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一個核電站、6個核研究中心和5個鈾處理設施。
目前,伊朗核計劃已經發展到關鍵階段,即核燃料循環系統建設階段。這個系統建成後,便可為伊朗的核電站和研究機構提供燃料,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濃縮鈾的豐度,使伊朗能夠獲得武器級高濃縮鈾。
有資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發現鈾礦資源,並正在建設基於高速離心機技術的濃縮鈾設施,為建成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做准備;伊朗南部布希爾核電站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已經建成;伊朗還在建設重水反應堆,這將使伊朗能夠更有效地從核廢料中獲取金屬鈈。根據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情報,伊朗目前已經邁進了核門檻,但還未能獲得製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級濃縮鈾或鈈。
伊朗前總統哈塔米2003年2月9日發表電視講話時宣布,伊朗已在雅茲德地區發現鈾礦並已成功提煉出鈾,伊朗將開采鈾礦並將建設鈾轉換和鈾濃縮設施,以便建立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蘭核研究中心曾進行鈈回收試驗。國際原子能機構估計伊朗已經分離出100克的鈈。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總統兼原子能組織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說,伊朗已開始將37噸「鈾黃餅」(即鈾礦料)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試驗。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經開發出用「混合澄分」法從鈾礦石中提取鈾濃縮所需要的「鈾黃餅」的技術。該技術使伊朗朝自主建設核燃料循環系統邁進了一步。
鈾濃縮是生產核燃料的關鍵環節。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鈾濃縮活動,2004年11月中止了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外圍活動。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啟動作為鈾濃縮准備階段的鈾轉化活動。
依朗核問題大記事
伊朗核問題由來已久,美國一直指責伊朗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實施秘密的核武器發展計劃,而伊朗始終否認有核武器發展計劃,它的核計劃是為了和平利用核能,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體系是為了自力更生確保核電站的核燃料供應。這次核風波是從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對派組織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向媒體揭露伊朗正在秘密建造兩座核設施而開始的,一直延續至今,現將這兩年多來有關伊朗核問題的大事記摘要如下:
截至2005年4月,歐盟與伊朗舉行多輪談判,但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談判陷入僵局。
2005年5月25日,歐盟三國與伊朗在外長級會議上商定,歐盟在約兩個月內提出一個推進與伊朗在技術和核能領域合作的綜合計劃,當年8月恢復雙方的談判。
8月5日,歐盟在向伊朗提交的提議中承認伊朗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但敦促伊朗放棄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改由他國提供核燃料。
8月8日,伊朗重啟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鈾轉化設備,伊朗與歐盟的談判再次陷入僵局。
9月2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以投票表決方式通過決議,指出伊朗多次不履行和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等有關文件,但沒有明確要求立即將伊朗核問題向聯合國安理會報告。
10月上旬,俄羅斯建議允許伊朗從事鈾轉化活動,而將後續的鈾濃縮活動轉移到俄羅斯境內完成,以確保其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
11月2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決定暫時不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以使伊朗與歐盟就俄羅斯提出的妥協方案進行磋商。
12月21日,歐盟和伊朗的高級官員在維也納就伊朗核問題進行接觸,同意雙方2006年1月18日再次會晤,就化解伊朗核問題的分歧尋求共同點。
12月24日,俄羅斯正式向伊朗提出在俄境內與伊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建議。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將重新啟動核燃料研究設施。
1月7日,伊朗與俄羅斯開始就俄建議展開會談。
1月10日,伊朗正式啟封核燃料研究設施。
2006年春季,西方與伊朗在核問題上的對峙,已經進入一個非常危險的階段。備受爭議的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在4月11日宣布,伊朗已經提煉出濃度達3.5%的低濃縮鈾;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發展的擔心陡然加速。
同伊朗目前強硬路線相呼應的是,以美國《紐約客》雜志為首的一批西方媒體相繼作出「美國計劃對伊朗核目標實施軍事打擊」的報道,「動武論」一時甚囂塵上。而國際原子 能機構主席巴拉迪在4月28日做出的對伊朗核計劃進行評估的報告,幾乎無法對伊朗給予有利的評價。由外交斡旋發展到制裁,以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伊朗核設施實施空中打擊的陰影,都使得伊朗核問題成為當前國際關系中最迫切、最棘手的問題。

伊朗核問題溯源

造成伊朗核問題今日今時危局的主要原因遠遠超越了伊朗自身,而是深深紮根於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其中包括伊朗同西方、伊朗同以色列、伊朗同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世界之間、美國同歐洲圍繞核計劃,以及伊朗什葉派神權政權間種種相互交織的利益與沖突。
從歷史事件上看,以上種種關系的由來又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幾乎持續上世紀整個80年代的兩伊戰爭,因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以及巴以沖突而加劇的阿拉伯世界的內部分歧,甚至「9·11」事件後恐怖主義勢力發展對西方體系的沖擊。
國際社會之所以為伊朗核計劃憂心忡忡,並不在於伊朗作為《核不擴散條約》的簽字國是否具有和平發展核能的權利,而是在於伊朗始終無法讓國際社會信服其核能開發是完全出於和平目的。國際社會進而擔心,伊朗在接受國際核監督之外,還可能另有一套用於製造核武器的核計劃。在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心腹大患之時,一個擁有核武器、並且在西方眼裡同恐怖組織有千絲萬縷聯系的伊朗,對西方而言是完全不可容忍的。這也就解釋了美國的底線:伊朗絕對不能擁有核武器。
在伊朗的強硬與西方的恫嚇背後,伊朗距離美國的底線究竟有多遠?根據製造核武器的基本知識,天然條件下出產的鈾礦需要加工成所謂的鈾濃縮體(俗稱「黃色蛋糕」),然後轉變成鈾四氟化物(UF4),後者再進一步轉換成為氣態的鈾六氟化物(UF6),然後通過離心機將鈾六氟化物加工成低濃縮鈾(就是目前伊朗宣布已取得的技術突破),低濃縮鈾進一步濃縮成高濃縮鈾,後者既可產生民用核能,也可以用來製造核武器。
如果伊朗的聲明屬實,根據有關專家估算,它距離生產出製造一枚原子彈所需要的高濃縮鈾還有十三年零七個月。但令國際社會擔心的是,伊朗不會滿足於其目前擁有的164台離心機機組——伊朗已經聲稱到今年底修建由3000台離心機組成的機組。據估算,這樣規模的機組將可以在271天內造出一枚原子彈所需的高濃縮鈾。而伊朗的內坦茲核工廠的裝機設計容量是5萬台離心機,假設在美國的炸彈降落下來之前建成並全力運行,只需16天就可以造出一枚核彈所需量的高濃縮鈾。
去年俄羅斯為解決僵局提出的在其領土上建立合作核燃料工廠的提案,主要是避免讓伊朗完成濃縮鈾的全過程,即將「黃色蛋糕」之後的階段轉移到俄境內進行加工。而伊朗宣稱的低濃縮鈾的製成,標志著伊朗掌握了濃縮鈾的全過程技術。因此,內賈德在4月11日驕傲地宣稱,伊朗從此加入核俱樂部的行列。

一意孤行

今年2月,伊朗核問題被報告給安理會後,國際社會並未放棄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外交框架下解決該問題。但以內賈德為代表、主張發展核計劃的強硬勢力,至少在目前看來已經成為伊朗外交的主要聲音。這種執意獨立發展伊朗核工業的心態,主要來自在1980-1988年兩伊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伊朗領導人,既對西方核不擴散承諾的質疑,更對核武器禁忌不屑一顧。
在兩伊戰爭期間,薩達姆對伊朗軍隊使用了化學武器,但在當時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和西方都支持伊拉克的情況下,世界輿論對薩達姆的行為指責寥寥。在意識形態以及地緣政治的考慮成為決策核心時,世界默許乃至縱容了薩達姆的行為。美國外交關系協會中東研究高級研究員雷·塔基亞(Ray Takeyh)在今年春季號的《國家利益》雜志中指出,對內賈德這樣兩伊戰爭老兵出身的新一代領導人而言,戰爭教給他們這樣的信條:國家的獨立和領土完整隻能靠自身的發展來保證,寄望國際公約和西方的善意是行不通的。
而在伊朗看來,美國對以色列實際擁有核武器的支持,以及最近美印之間關於核合作的條約,都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在核不擴散問題上實行雙重標准——對「民主國家」和盟友,完全可以罔顧以色列和印度不是《核不擴散條約》簽字國的事實,對其發展核工業乃至核武器開綠燈,不惜一再破例;但對伊朗這樣身為條約簽字國的國家,僅因為其同美國不和,就可以被剝奪利用核能的權利。
在西方世界的雙重標准下,自主開發核能乃至最終造出核武器成為伊朗維護國家民族尊嚴和安全的虛實雙重保證。在兩次伊拉克戰爭以及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常規力量所顯示出來的壓倒優勢,以及最近對伊朗核設施使用戰術核武器論調的抬頭,更使伊朗強硬派領導人確信,只有核威懾才能避免伊朗淪為下一個薩達姆或塔利班。這種看法伴隨著美國在海灣地區軍事存在的加強,美國全球民主化進程的加速,以及政權更迭(regime change)的威脅,增強了伊朗建立核威懾的迫切性。
內賈德認為,核問題僅是美國挑戰伊朗神權政權的第一步,即使伊朗按照美國要求停止核計劃,美國依然會以伊國內的人權、民主問題為借口步步進逼,直到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的政權被推翻。美國國務卿賴斯要求的用於「推進伊朗國內民主力量發展」8500萬美元撥款,也被認為是美在伊朗實現政權更迭的步驟之一。

德黑蘭權力架構

根據伊朗憲法,國家最高領導人,即精神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Khamenei)是武裝力量統帥,同時也控制國家宣傳機器和國家司法權。
伊朗外交政策的決策機構是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SNSC),該委員會目前為拉里賈尼(Ali Larijani)領導,他也是此次核危機中伊朗的首席談判代表;但哈梅內伊對最高安全委員會的決定擁有最終決定權。在4月5日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舉辦的關於伊朗核問題的討論會上,國立伊朗大學的國家關系教授馬哈穆德·沙里奧哈蘭(Mahmood Sariolghalam)表示,從哈梅內伊掌權的17年歷史來看,他既不希望同西方實現和解,同時也不希望發生同西方的對抗。
另一方面,伊朗的國會以及由前總統拉夫桑賈尼(Ali Rafsanjani)領導的權宜委員會(Expediency Council)都有大批持溫和立場的改革人士。在伊朗國內經濟、失業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伊朗75%人口不足30歲),解決國內的發展問題更多成為上層的改革人士和廣大民眾關注的重心。
在這種獨特的外交、內政決策機制下,伊朗國內民生問題的日益突出,使得國際社會抱有希望:伊朗可以通過內部的角力來取得核問題的解決。這也是為何國際社會選擇一面向伊朗提供合作的美好前景,另一面輔以包括制裁在內的壓力的軟硬兩手策略。
在伊朗立場日趨強硬的今天,要求揮舞大棒的聲音也日益升高。同樣在4月5日的外交關系委員會研討會上,布魯津斯學會中東政策研究室主任肯尼斯·波拉克(Kenneth Pollack)指出,在伊朗經濟日益需要境外資本的今天,特別是未來五年伊朗每年需要200億美元、未來十年需要700億美元用來更新石油工業的融資計劃,對伊朗實行投資制裁會取得相當不錯的結果,同時又不會引發類似當年制裁伊拉克導致的人道主義災難。
一旦包括外交途徑以及投資制裁這樣的「軟制裁」方式,仍無法使伊朗停止濃縮鈾活動的話,那麼,更嚴厲的制裁乃至「外科手術式」的空中打擊就會成為一個選項。而這種選項的不利之處,除了具體的軍事方面的局限性(比如無法保證一次性消除所有的伊朗核設施,以及盡管核設施本身的消除,但有關核技術的知識卻無法根除),還包括對油價不斷創下新高的國際石油市場產生重大沖擊,對伊朗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國內政治經濟、對巴以沖突的解決種下種種惡果等。
勿輕言戰端

一個核武裝的伊朗將打破中近東地區的戰略平衡,會影響到以遜尼派穆斯林為主的阿拉伯國家對權力的控制,同時可能產生所謂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輸出」,引發類似伊拉克目前的遜尼和什葉教派之爭。
但西方也有投鼠忌器的一面:戰端一開,目前剛剛迎來新總理的伊拉克,可能因為伊朗公開支持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力量,再次將伊拉克動盪不安的國內安全局勢送到一個更加危險的境地。此外,西方指責的伊朗同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聯系,同敘利亞的密切關系,連同伊朗對巴勒斯坦哈馬斯政府的支持,都會因此得到加強,從而對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反恐事業產生嚴重不利影響。
此外,在薩達姆在上世紀90年代初發動對科威特的侵略後,整個阿拉伯世界呈現「中東政治美國化」的局面,彼此間的互信程度下降,各國忙於自保。而另一場海灣地區戰爭的後果,很可能再次強化美國的在該地區本已十分強大的存在,加強阿拉伯國家互相孤立、各自為政的局面,導致阿拉伯世界在所謂的文明沖突中再次敗下陣來。
因此,阿拉伯世界如果不是反對用軍事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至少也不希望造成支持美對伊朗軍事打擊的印象。對美國而言,如果不能聚合盡可能多的盟友,特別是阿拉伯盟友,發動對伊朗的攻擊將令其擺脫霸權形象的努力付之東流。
更為嚴重的是,鑒於美國正在世界推行的「民主化」浪潮,伊拉克戰爭似乎昭示著,至少在中東地區,戰爭已成為推進民主的主要手段。而一場對伊朗的軍事打擊將會導致這種印象實質化。這無疑對美國「民主化」的推進不利,使其民主成本呈指數級加大。
西方內部的分歧也幾乎排除了近期進行軍事打擊的可能。盡管歐洲三國(法國、德國和英國)在過去三年多的談判中無功而返,目前站在美國一邊要求對伊朗採取強硬立場,但美歐在處理方式上仍有本質區別:對歐洲國家而言,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爭端是他們的原則,並不是一時之計。而美國則不同,主張用外交手段更多是考慮到眼下進行軍事打擊的准備不夠充分,是一種權益之計。歐洲主張必須在窮盡外交手段之後,才可以另尋它途,美國的布希政府顯然沒有這種信條與耐心。
圍繞伊朗核問題的種種錯綜復雜關系使得該問題的解決分外棘手。但外交斡旋不會因為巴拉迪報告的出台而就此停止。相關各方將會各盡其力,尋求一個盡可能令各方保住面子,同時又不至於導致局面不可收拾的解決方案。安理會成為各方角力的主戰場的事實,並不理所當然地意味外交——制裁——戰爭這一路徑的不可逆轉。伊朗核問題的反復,也意味著其解決進程的一波三折。世界仍舊需要更多的耐

⑨ 我國發生汶川地震後接受了哪些國家的援助分別是什麼

汶川地震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捐款捐物統計(不含民間團體):
台灣省——20億新台幣援助災區。(約合4.5億人民幣)
香港特區政府——3.5億港元援助。(約合人民幣3.1億元)
澳門特區政府——1.1億人民幣。(包括半官方的澳門基金會的1千萬人民幣)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約合4.3億人民幣)
印度政府——決定向中方提供500萬美元救災物資。(約合人民幣3500萬元)
日本政府——決定提供約5億日元緊急援助。(合人民幣3300萬元)
俄羅斯聯邦政府——已提供四批救災物資,價值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00萬元)
(以下並未按順序排列)
美國--50萬美元現金 (約350萬人民幣)
韓國--100萬美元
英國--100萬英鎊
法國--25萬歐元的抗震救災物資
德國--50萬歐元
波蘭--10萬美元
挪威--2000萬克朗(約合400萬美元)
伊朗--150噸救援物資
阿爾及利亞--100萬美元
蘇丹(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25萬美元
摩洛哥--100萬美元
土耳其--200萬美元
丹麥--75萬丹麥克朗(約合15萬美元),超過100萬丹麥克朗(約合20萬美元)的救災物資
西班牙--100萬歐元加7噸葯品支援
比利時--65萬歐元
希臘--20萬歐元
愛沙尼亞--50萬愛沙尼亞克朗(約合4.5萬美元)
越南--20萬美元現金
新加坡--20萬美元
巴基斯坦--政府向災區捐贈價值100萬美元的救援物資。(約合人民幣700萬元)
莫三比克政府(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向中國政府捐款4萬元人民幣
國際組織援助情況:
歐盟--歐盟人道主義援助辦公室決定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機構向中方提供200萬歐元緊急援助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基金會提供30萬美元緊急援助
國際奧委會--國際奧委會捐款100萬美元援助,後又於2008年8月2日與北京奧組委和中國奧委會在北京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800萬美元

閱讀全文

與歐盟援助伊朗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百里巷是哪個地方 瀏覽:266
印尼菜價怎麼樣 瀏覽:552
義大利面熟不熟怎麼看 瀏覽:671
伊朗人怎麼下跪 瀏覽:757
英國短腿貓價位是多少 瀏覽:163
越南買的是什麼疫苗 瀏覽:350
英國女王為什麼愛昆明 瀏覽:318
印尼為什麼不設立宗教 瀏覽:865
中國銀行四大行的存款利息是多少 瀏覽:503
英國本科畢業後如何留下來 瀏覽:155
義大利好的書包牌子有哪些 瀏覽:988
中國最長的和諧號是哪個 瀏覽:463
中國的傑出貢獻有哪些 瀏覽:338
英國在哪裡買卡詩白金 瀏覽:735
印尼三大港在哪裡 瀏覽:295
什麼是英國大選結果 瀏覽:691
義大利585金是什麼金 瀏覽:582
與伊朗交易有什麼後果 瀏覽:461
印尼橄欖雕刻怎麼樣 瀏覽:787
為什麼越南也有一顆五角星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