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代戰爭中喀秋莎火箭炮的作用
火箭炮是具有面積殺傷能力的一種武器,也是覆蓋活力的武器。是在火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武器。
現在俄羅斯擁有世界上綜合水平最強的火箭炮——BM-30龍卷風。
起源
衛國戰爭爆發後,蘇德雙方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上展開了生死廝殺,德軍的空地協同閃擊戰和蘇軍的寬正面、大縱深、強火力連續突擊方式都在往復對抗中得到驗證和發展。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戰爭的需求自然帶來裝備技術進步的需要,閃電戰的要義是盡快突入敵方縱深,並最大限度的對敵造成恐嚇,解構敵防禦體系。如果防禦一方有所提防或防線嚴密、有層次,閃擊戰將難以取得效果(比如1941年的莫斯科和1943年的庫爾斯克)。
在蘇軍一方,縱深突擊理論在進攻中必須滿足兩大條件才能奏效:快速突破和縱深機動。但是對於善於快速機動彌補防線空白的德軍來說,前者常常難以一次奏效。
在二戰時期蘇聯紅軍的作戰理論中,強調大量集中火炮和前線強擊航空兵火力。當時蘇聯紅軍的無線電設備數量不足,性能也不佳,無法配備到基層單位。紅軍中自然也就沒有西方盟軍或者納粹德國陸軍中的炮兵前進觀察員(或火力引導官)。因此火力突破時必須嚴格遵守事前規定的時間表,否則將導致慘重的誤傷。
而廣泛裝備無線電的美軍的炮火引導則可以為最一線的步兵在廣泛的戰場空間內提供靈活、機動的實時支援。即使是散兵坑裡躲藏的列兵也可以用無線電呼叫後方的火炮進行遮斷。
雖然蘇聯紅軍的炮兵單位時間內投射火力比美國多,但德國人更害怕美國炮兵,因為美國人能將大部分火力集中到他們頭上,幾乎沒有浪費。
戰後,蘇軍炮兵對衛國戰爭中炮兵運用進行了總結,同時也對德軍和盟軍的炮兵戰術和技術詳細分析。這些報告都寫進了蘇軍各級指揮學院的教材中,當新一代的紅軍指揮官了解到外軍炮兵的能力後,便對自己的炮兵也寄予厚望,企盼他們能將不同陣地上發射的彈葯同時精確的傾瀉到同一目標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但蘇軍身管火炮火控系統在當時是無法達到這一要求的,於是蘇軍把希望集中在了能以高密度彈葯區域覆蓋彌補精度的火箭炮上。1970年代末,隨著蘇軍作戰指導思想由大規模核突擊條件下進攻轉為常規突擊,以精度為主的新一代大口徑火箭炮系統也開始研製、服役,首先是BM-28颶風(Uragan)220毫米16管火箭炮(設計局代號9K57)。颶風系統比BM-21冰雹(Qrad)系統的射程增加了2倍,但仍採用無控火箭,散布頗大。稍後出現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龍卷風(Smerch)300毫米12管火箭炮系統。
系統構成
龍卷風火箭炮的設計型號為9A52,整個系統的設計局型號為9K58,由位於俄羅斯圖拉市的(Tula)合金精密儀表設計局(Splav State Research and Proction Association)研製,該設計局也是BM-21、BM-28火箭炮系統的研製者。
9K58系統於1983年設計定型,1987年入役,最初為14管,1990年2月在吉隆坡舉辦的亞洲防務展覽會上首次公開展出時變為現在的12管樣式。
該炮被北約稱為M1983型,是蘇聯(包括俄羅斯)最大口徑的火箭炮,主要裝備蘇聯軍屬遠程火箭炮兵旅,每旅下轄3個營,每營下屬3個連,連各裝備3輛9A32型發射車和1輛9T234-2裝填-運輸車,全旅共27台發射車。
龍卷風火箭炮旅主要擔負軍作戰地域內的火力支援,壓制和殲滅有生力量,摧毀裝甲目標、炮兵連隊,同時也可加強到主要進攻軸線師以提高突擊火力密度,打擊正面之敵集團軍的前沿機場、軍師指揮所、倉庫。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89年,更加現代化的9K58-2系統(對外軍售時稱龍卷風-M)進入一線並逐步取代舊型號,擔負起火力突擊己方前沿20-70公里范圍內敵裝甲部隊、指揮中樞、機降部隊登機場地(蘇軍一直對美軍的直升機蛙跳戰術十分忌憚,在各兵種戰術教令中均強調及時尋殲其部隊及集結場所)、防空陣地等高價值目標的重擔。
9K58-2系統改為團-營編制,全團配屬12台9A32-2型發射車、3台9T234-2裝填車和1台指揮車。9T234-2裝填車的駕駛艙為兩部分,分別位於發動機艙兩側,中間為水箱散熱器。駕駛室後車廂內載有12枚待發火箭彈,車體後部右側裝有液壓驅動的裝填起重機,回轉范圍為左50度,右90度,最大起吊質量850公斤。裝填時,裝填車與發射車車尾對接,裝彈架掛在發射車定向發射管尾部進行裝填。3名操作手可在20分鍾內將12發火箭彈裝填到發射車上。
一直以來,蘇軍炮兵都十分重視火炮指揮系統,為了發揮龍卷風M系統的巨大潛力,合金設計局為其配屬了康土爾(Kontur)生產聯合企業新研製的飼養籠(Vivari)指揮控制車,並將此系統也配備到裝備基本型的各旅中。
龍卷風火箭炮旅(團)配屬的飼養籠自動化射擊指揮系統在以往舊型號基礎上進行了很大改進,具有搜集分析目標信息,對全旅的火力進行集中和規劃、與各類情報來源進行作戰情報交互的能力,這和美軍M-270系統的TF火力控制分發系統(Take Fire)基本類似。該系統裝在1K123射擊指揮控制車內。指揮車採用卡瑪斯(Kamaz)-4310越野卡車底盤,為了拋開油機、變電車等專用電源站機動,指揮車後面拖掛了1台發電機拖車,可自行發電,相比以往的炮兵指揮系統來說是個很大的進步。為了保證指揮員的舒適,車內還裝有空調、過濾通風設備和加熱設備等,可供連續作戰36小時。
指揮車內置2台E-713計算機、綜合戰術態勢顯示設備、C3I終端和保密通信加密機,可為每台發射車分發目標彈道數據。其中E-713計算機為俄羅斯90年代最新技術,是一台固化程序專用計算機,具有很高的計算速度,而且體積較前一代E-167專用彈道計算機小得多。
其作戰軟體功能包括:接收、處理、儲存、顯示和發出指令;向上報告戰斗部隊的位置及准備狀況,向下傳達攻擊指令,並以圖表形式指定目標,給出火力分配建議;制定集中攻擊和對敵各縱隊攻擊的火力計劃,計算坐標方位角;同時為6門旋風火箭炮計算射擊諸元,根據氣象數據提供氣象報告等。而執行這些程序所用的隨機存儲器內存僅96K,只讀存儲器內存288K,可見俄羅斯軟體工程師深厚的數學功底。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為了在頻繁的機動中仍能保證有力的指揮,指揮車採用了2台高頻電台和2台甚高頻電台,可保證運動時50千米和停車時350千米距離內的可靠無線電聯絡。指揮車向發射車的通信由R-173M甚高頻電台完成,指揮車間和向上的通信藉助P-171M10Y高頻電台進行,通過無線電中繼台和有線通信線路實現線路間的數據交換。如果遭受干擾,系統能在1秒鍾內接通備用通信通道,並轉入跳頻模式工作,具有很強的保密和抗干擾能力。
此外還配有1台衛星通信車,可通過通信衛星和上級進行溝通。作戰時,全旅(團)的火箭炮發射車以指揮車為中心站建立通信-數傳網路,中間配屬1-2台轉發、備份用的中繼車,主要的指揮任務在中心站上完成,但中繼車也能介入,當中心站處於無法指揮的情況下,作戰軟體自動將指揮權交給中繼車。
這樣的設計實際上使龍卷風系統的指揮結構成為扁平網狀結構,而非蘇軍以往的樹狀垂直指揮模式。指揮網路能實時轉發來自衛星、指揮中心等C3I系統的信息,或將基層火力單位附屬的偵察車所發現的目標諸元送給上級進行判別處理。通過該系統可讓上級指揮官直接和單個發射車交互,也可讓不同的營互傳信息。
實際上,這種布置已經擺脫了蘇聯紅軍時代從上至下的樹狀指揮-通信-情報交換模式,接近美軍的Link數據鏈網路系統,所以,西方國家一味貶低俄羅斯軍隊的指揮模式其實缺乏根據。
裝備特點
火力配系完整 俄羅斯陸軍導彈兵炮兵的現行裝備構成了當今世界覆蓋范圍最大、銜接最緊密的野戰炮兵壓制火力配系,而其中的30-90公里距離段的壓制火力主體是多管火箭炮。
俄裝備的多管火箭炮序列可以在5-90公里距離上形成階梯次火力覆蓋,在當今世界上實屬首屈一指。
射擊精度高 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認為:俄羅斯的火箭炮居當今火箭炮精度之首。俄羅斯軍方對外宣稱,「旋風」火箭炮發射破片殺傷彈的方向和距離公算偏差均達到1/ 300(即最大射程時為233米),甚至距離公算偏差可達到射程的0.23%(即最大射程時為161米)。如此精度,可以說與現今新型身管火炮的精度不相上下。但是,俄軍方內部又承認:「旋風」的上述精度只是設計指標,實際沒有達到。據西方估計,「旋風」的實際公算偏差為0.56%(即最大射程時為392米),一次齊射的公算偏差為0.41%(即最大射程時為287米)。
火箭彈威力大 彈道修正技術應用於火箭彈是近20年來火箭彈技術的最重大發展,為火箭炮的發展開拓了廣闊前景。俄羅斯「旋風」多管火箭炮配用的火箭彈,是世界上第一種配用了「主動飛行段控制系統」(即彈道修正裝置)的火箭彈,因而成為當今世界射程最遠、精度最高的火箭彈。這種火箭彈上的彈道修正系統包括慣性導航裝置、信息處理裝置和多個脈沖發生器,慣性導航裝置可測得主動飛行段實際彈道相對預定彈道的偏差,經信息處理裝置處理後產生修正信號,啟動相應脈沖發生器及時修正射彈的方向與俯仰,確保射彈沿預定彈道飛行。
「旋風」配用的9M55K1型反裝甲子母火箭彈,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列裝的帶有末敏子彈的「靈巧」子母火箭彈,它的戰斗部內裝有5枚MOT1V-3M子彈葯,每枚子彈葯配有雙譜紅外尋的頭,能自動尋找裝甲目標。母彈飛抵目標區上方釋放出子彈葯,子彈葯在阻力傘的作用下緩緩下降,同時尋的頭開始搜索30°范圍內的地面裝甲目標,降至150米高度時子彈葯戰斗部爆炸形成彈丸,彈丸以相對裝甲目標頂部法線30°角高速俯沖目標,可侵徹70毫米厚的鋼甲。子彈葯直徑284毫米,重15公斤,內裝炸葯4.5公斤。若子彈葯末發現地面裝甲目標,落地46-60秒後自炸。一發9M55K1式子母彈可同時攻擊5個裝甲目標。
另外,俄羅斯還研製成功了制導火箭彈,即「冰雹」配用的「尤格羅薩」1式半主動激光制導火箭彈,據悉,該彈已開始投產。「尤格羅薩」1火箭彈戰斗部上裝有激光尋的頭,在射彈飛行一定距離時,直徑110毫米的戰斗部從彈體內飛出,藉助尾翼繼續飛行,距目標 0.4-0.8公里時,尋的頭搜索地面激光指示器發射的、並由目標反射的激光波,若發現戰斗部偏離目標,則通過脈沖發生器進行修正,使戰斗部飛抵目標,修正時間大約為3秒。戰斗部為串聯式空心裝葯戰斗部,破甲厚度800毫米。全彈重67公斤、長3005毫米、射程2-20公里,戰斗部重16公斤、長240毫米、直徑110毫米。配用的激光目標指示器與「紅土地」等激光制導炮彈配用的指示器相同,作用距離0.3-7公里。
機動能力強 「旋風」火箭炮以MAZ543型8×8運輸車為底盤,戰斗全重43.7噸,是當今世界戰斗全重最大的火箭炮。底盤配用386千瓦的柴油發動機,公路最大速度60公里/時,最大行程850公里, 8個車輪均為驅動輪,並裝有中央輪胎調壓裝置,以保證較好的越野能力。
「颶風」火箭炮以「吉爾」13 型8×8卡車作底盤,戰斗全重 22.75噸,配用2台132千瓦的汽油發動機,公路最大速度65公里/時,最大行程 570公里。
「冰雹」火箭炮以「嘎斯」66型6×6卡車作底盤,戰斗全重6噸,公路最大速度85公里/時,最大行程850公里,適於機載空運,是俄軍機動性能最好的火箭炮。
發展趨勢
俄羅斯多管火箭炮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增大射程、增強戰斗部殺傷力、提高射擊精度和密集度、實現射擊准備和發射程序自動化、改進射擊保障和火控系統。
增大射程 最近幾年,高強度鋼材、塑料和高比沖固體火箭推進器製造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而且,全新的火箭發動機設計已告成功:推進劑牢牢地固定在發動機殼體上並沿內孔燃燒。這種發動機可滿足中、小口徑多管火箭炮系統的需要。射程的增加在「冰雹」多管火箭炮上體現得最為明顯,自1998年以來,其射程的增加情況被不斷公諸於世,現已增加到41公里。「旋風」火箭發動機的改進使其最大射程增加到90公里,但火箭發動機的體積和重量未變。而且這個射程絕沒有達到極限。
增強戰斗部殺傷力 集束式破片殺傷彈頭攜帶裝有炸葯的子彈葯,可能仍然是主要的殺傷暴露人員的彈葯。戰斗部獲得最佳動力參數有兩種途徑:炮彈沿著預先刻制的凹槽形成破片,以及在戰斗部中放置具有相同或不同重量的預制子彈葯。
由於攻擊位置、起爆方式和空中炸點的高度選擇得當,目標殺傷范圍擴大,威力增強型榴彈、雲爆炸彈或能傾斜發散破片的子彈葯可毀傷壕溝內的人員和無裝甲防護的裝備。
目前,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研製高爆穿甲彈葯,該彈可用來毀傷建築物內的人員和裝備。而戰斗車輛及裝甲運輸車內的人員則將用帶有重型預制破片或子彈葯的大口徑火箭彈來對付。
靈巧彈葯的研製目前倍受關注,該彈能從頂部攻擊裝甲車輛,首先是坦克。帶有感測器引爆子彈葯的火箭彈已研製成功並裝備於「旋風」多管火箭炮。由於存在不匹配的工程問題,感測器引爆子彈葯的體積和重量被相應減小,但其性能卻絲毫未變。這樣既可確保將300毫米多管火箭炮的作戰效能提高1倍,又可保證將該感測器引爆子彈葯應用於122毫米火箭彈。
提高射擊精度和密集度 隨著多管火箭炮最大射程的不斷增加,提高射擊精度和密集度的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是因為在精度和密集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火箭炮的射程越大,火箭彈離目標的偏差就越大。由於傳統的提高火箭彈精度和密集度的方法已不再奏效,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空氣動力學、彈道學、發射動力學,以及可以改進多管火箭炮射擊修正和控制的新的工程方法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可控火箭彈已成為俄羅斯陸軍「旋風」多管火箭炮的建制彈葯。這種火箭彈採用的彈道修正原理可以很容易地應用於彈徑較小的火箭彈,特別是122毫米火箭彈。
除經過驗證的彈道修正方法外,目前還正在研究多管火箭炮火箭彈的連續控制方法,這種方法利用火箭彈發射瞬間到戰斗部被觸發整個過程中從慣性感測器接收到的數據。研究顯示,與彈道修正方法相比,連續控制方法可以將精度提高3-4倍,即使是將慣性感測器安裝在非穩定平台上(最適用於多管火箭炮)亦如此。這種方法最適宜應用於遠程火箭彈(射程在90公里以上)。
同時,「旋風」多管火箭炮火箭彈上使用的修正系統是一種可進行現代化改進的開放式系統。該修正系統改用新的基本部件後可使體積和重量都減少近1/2,最終可增加戰斗部或火箭發動機的裝葯量。除此之外,該修正系統還可以通過消除角度穩定相位誤差提高精度,相位誤差產生於火箭彈旋轉角速度的偏差和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間的推移。距離修正演算法可應用到被動段彈道,這樣可以抵消火箭彈空氣動力特性的散布。綜合使用多種方法,可以將射擊密集度提高近 2 倍,即使密集度達到1/500-1/600的水平。
改進輔助系統 以上討論的火箭彈是多管火箭炮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然而,火箭彈整體效能的發揮還要依賴於發射車、偵察、氣象保障和測地、火控系統等輔助系統。特別應將重點放在偵察裝備上,它應能與多管火箭炮一體化,並具有較高的目標指示精度。提高目標指示精度與提高射程和降低射擊誤差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數據顯示了具有不同射擊密集度的多管火箭炮,其集束火箭彈戰斗部性能與目標指示誤差之間的關系。目標指示系統在100米內的公算偏差可能會造成多管火箭炮系統1/300的射擊誤差,而且,對於射擊誤差為 1/12O0X的高精度多管火箭炮,目標指示精度則需要相應提高。
另外,多管火箭炮發射車也將會做進一步改進。未來的發射車將可同時裝載不同口徑的火箭炮,並能使用自動定向陀螺瞄準具進行自動瞄準(乘員可不出駕駛艙)。另外,先進的發射車有望安裝衛星導航系統和一系列用於火控和射擊諸元計算的制式軍用計算機,它們將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在各種地形上全天時全天候作戰。
② 火箭炮的射程有多遠
在2013年東南亞武器裝備展上,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國長城公司展出了一種155毫米加農榴彈炮使用的WS-35式制導炮彈,長度達到1.6米,全彈重55千克,採用衛星/慣性導航制導方式,尾部安裝有8片彈翼,頭部安裝四片鴨翼,與射程37公里的美國亞瑟王神劍制導炮彈頗為相似。
炮彈以滑翔彈道飛行,最大射程超過100公里,這大約與北京到天津的距離差不多。這說明中國已經掌握火箭滑翔增程精確制導炮彈技術,可實現發射後不管,並且射程遠遠超過美國同類炮彈。
(2)伊朗火箭炮靠什麼導航擴展閱讀
火箭炮
火箭炮由發射器、高低方向機回轉機構、瞄準裝置、電源(電池或發電機)、發射點火控制裝置及運載車輛組成。火箭彈由戰斗部、引信、火箭發動機、電點火裝置及尾翼組成(渦輪彈除外)。如今外軍裝備和將要裝備的火箭炮有幾管、十幾管、幾十管,最多的有114管。
發射器多裝在履帶車輛或輪式越野車輛上,比一般自行火炮行駛速度要快。不少火箭炮的發射器,從設計時就考慮了多種用途,因此有些發射器還可裝在單翼飛機、直升飛機和水面艦艇上,成為空對地、艦對地或艦對艦的火箭。
③ 國產神器:107火箭炮靠什麼橫掃各國戰場
傳說中的游擊戰3大神器:AK、RPG、107火
他們廣泛裝備與中東、非洲等熱點地區。他們是屌絲的最愛。他們簡單易用,不需要專門的訓練,講一下要領,人人都能用。沒有復雜的電子設備,結構簡單,絕對可靠。
火箭炮不像別的火炮,連續發射不需要冷卻炮管。普通火炮需要特殊的鋼材、優良的工藝來保證射擊精度和射程。107火不需要。107火的火箭發動機是斜著噴的,發射出去之後會自旋,因此就算沒有炮管也是指哪兒打哪兒!
在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他們把107火裝在皮卡上。107火體積小,裝哪兒都可以。伊朗還把它裝在快艇上,加強對岸攻擊火力!
在特殊情況下,107火可以不用炮管直接發射。不要小看他們,久經沙場的黑叔叔們可是這方面的專家哦!!
④ 火箭炮帶制導嗎
有,但是能成功小型化,低成本化而且最後實用化的屈指可數,恐怕真正實用的只是MLRS上的幾種火箭彈。這主要是靠GPS制導的低成本化。GPS制導完全沒有慣性導航受距離精度縮水的問題,也不像TERCOM要離地面比較近才能夠用,而且至少制導系統本身的精度是相當不錯的。實際上集成了GPS制導的ATACMS和M31火箭彈都使用單一戰斗部。而用火箭炮對付點目標在過去根本根本無法想像的。
而且除了火箭彈本身,攜帶的子彈葯也有用末端制導的。雖然因為引導系統的原因子彈葯的數量減少了,但是考慮到在末端都是能夠自動尋的的子彈葯,實際上比扔幾百顆無制導的子彈葯過去的效率還要高,至少對付裝甲集群是如此。而且因為子彈葯的數量少,即便啞彈率一樣實際留下的啞彈也要少。MLRS有制導的SADARM,而ATACMS則有更大更復雜的BAT。制導的M30/M31考慮到已經極度精確的火箭彈CEP,都沒有採用制導子彈葯。
⑤ 伊朗目前的軍事實力是怎樣的具體!
伊朗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革命軍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1989年7月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合並,組成鬆散的聯合。
現役部隊約51.8萬人。
革命衛隊:約12萬人。
地面衛隊:約10萬人。編有13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及15~20個獨立旅。裝備有少量的坦克、裝甲輸送車和火炮。
海上衛隊:約2萬人。以5個島嶼為基地,裝備有45艘武裝小艇。岸防部隊編有炮兵和地地導彈連。現統一由海軍指揮。
海上陸戰衛隊:1個旅。
預備役部隊:陸軍35萬人。
准軍事部隊:「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人員,戰時可達100萬人,僅有少量武器裝備。憲兵15萬人(包括邊防部隊),裝備有「色斯納」 185/310型飛機、AB-205/206型直升機及小艇約130艘。
駐外兵力:革命衛隊駐黎巴嫩約150人;在蘇丹駐有軍事顧問。
伊朗陸軍兵力約35萬人。編有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若干獨立裝甲旅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
主戰坦克:1190輛(T-54/-55型110輛、T-59型220輛、T-62型100輛、T-72型200輛、「酋長」250輛、M-47/-48型150輛、M-60A1型160輛、T-69型200輛)。
輕型坦克:「蠍子」80輛。
裝甲偵察車:EE-9型35輛。
步兵戰車:БМП-1型300輛、БМП-2型100輛。
裝甲輸送車:550輛(БTP-50、БTP-60、M-113型)。
牽引炮:1995門(105毫米130門、122毫米650門、130毫米1000門、152毫米30門、155毫米165門、203毫米20門)。
自行炮:289門(122毫米60門、155毫米160門、170毫米9門、175毫米30門、203毫米30門)。
火箭炮:107毫米500門、122毫米155門、240毫米9門、320毫米若干門、333毫米若干門、355毫米若干門。
迫擊炮:6500門(60毫米、81毫米、82毫米、107毫米和120毫米)。
地地導彈:「飛毛腿」-B/-C型約10部(導彈210枚)、CSS-8型約25部(導彈200枚)。
反坦克導彈:「陶」式、「耐火箱」式若干具。
無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106毫米、107毫米若干門。
高炮:1700門(14.5毫米、23毫米、35毫米、37毫米和57毫米)。
地空導彈:SA-7若幹部。
飛機:77架。
直升機:共556架,其中AH-1J攻擊型100架。
伊朗海軍兵力1.8萬人(含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
主要作戰艦艇:蘇制潛艇3艘、驅逐艦 1艘、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2艘、導彈快艇20艘、海岸巡邏艇26艘、掃雷艦艇7艘。
登陸艦艇:11艘。
支援及其他艦只:25艘。
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飛機9架;直升機10餘架,其中武裝直升機9架。
海軍陸戰隊:2個旅。
伊朗空軍兵力3萬人(含1.2萬名防空部隊)。編有9個對地攻擊戰斗機中隊、7個戰斗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兼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12個地空導彈中隊。作戰飛機約302架。
攻擊戰斗機:F-4D/E型約60架、F-5E/F型約60架、蘇-24型約30架。
戰斗機:F-14型60架、F-7型24架、米格-29型30架。
海上偵察機:P-3F型5架、RC-130型1架。
偵察機:RF-4E型約8架(具有作戰能力)。
加油兼運輸機:波音707型4架、波音747型1架。
運輸機:波音747F型9架、波音707型11架、波音727型1架、C-130E/H型18架、「空中指揮官」 690型3架、F-27型15架、「獵鷹」5架、PC-6B型10架。
直升機:AB-206A型2架、貝爾214C型39架、CH-47型5架。
教練機:共 130架,其中米格-29B型5架、FT-7型5架、F-5B型20架具有作戰能力。
空地導彈:「小牛」、AS-10、AS-11、AS-14、C-801型若干枚。
空空導彈:「麻雀」、「響尾蛇」、「不死鳥」若干枚。
地空導彈:「霍克」改進型150部、「輕劍」30部、「山貓」15部、HQ-2J型45部、SA-5和FM-80型若幹部
⑥ 伊朗國產防空系統S300,它的防空實力到底有多厲害
伊朗部署的防空系統是改進子俄羅斯S300防空導彈的巴瓦爾373防空導彈,之所以部署的原因就是敘利亞政府軍無法為伊朗軍隊提供及時的防空火力。這套系統還是非常強大的,原因有一下幾個。首先就是巴瓦爾373系統是改進自俄羅斯裝備的s300系統的。性能基本上達到了S400的水平。其次就是巴瓦爾373系統能夠威脅到隱身戰斗機,這也是伊朗為了針對以色列做出的布置之一。最後就是巴瓦爾373系統是伊朗自主研製的,國產化率還是非常高的。
最後就是巴瓦爾373系統是伊朗自主研製的,雖然其基本型號是俄羅斯的S300防空導彈,但是S300導彈的相關技術伊朗已經完全吃透,所以其研製的巴瓦爾373遠程防空導彈國產化率還是非常高的,這樣一來,即使無法獲得外界的援助,伊朗也能自主大批量的生產這型先進的防空導彈。
⑦ 伊朗獲得北斗導航系統後,對導彈的打擊能力提升多大
十倍百倍的提高,甚至可以說徹底擺脫了伊朗在面對美軍威脅時無奈的局面。
伊朗導彈的是多,但對美軍產生的威脅並不大。據說伊朗擁有數千枚各種型號的導彈,最遠的導彈射程可達兩三千公里,不僅能夠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還可以威脅到美國設在南歐地區的軍事基地。
射程雖然遠,伊朗導彈最大的問題是精度太低。
就拿射程達20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流星三來說吧,雖然以它的射程可以打到以色列,埃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臘等地,但是這款導彈的精度只有140米。
所以,只要和這兩大國保持友好關系,伊朗不用擔心沒糧食吃也不用擔心缺少工業品,從而讓美國的經濟制裁破產。
⑧ 火箭炮工作原理
火箭炮是炮兵裝備的火箭發射裝置,發射管賦於火箭彈射向,由於通常為多發聯裝,又稱為多管火箭炮。火箭彈靠自身的火箭發動機動力飛抵目標區。其特點是重量輕,射速大,火力猛,富有突然性,適宜對遠距離大面積目標實施密集射擊。
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彈的點火具和賦予火箭彈初始飛行方向。由於火箭靠本身發動機的推力飛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夠承受巨大膛壓的笨重炮身和炮閂,也沒有後坐裝置。火箭炮能多發聯射和發射彈徑較大的火箭彈,它的發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襲性好,但射彈散布大,因而多用於對目標實施面積射打擊。
⑨ 神鷹400制導火箭炮是怎樣作戰的
神鷹400制導火箭炮該型制導火箭炮的典型作戰過程為:在載車機動過程中提前輸入打擊目標參數,系統一進入發射陣地,載車便放下液壓穩定平衡駐鋤,自動調平車體後起豎運輸發射架到位後鎖定。此時只要發射操作員按下發射按鈕,火箭彈就會立刻啟動點火裝置,火箭彈點火後儲運箱內氣壓上升並彈開前後密封口蓋,火箭彈沖出儲運發射箱升空。此時可以根據各枚制導火箭彈自己的打擊任務通過聯動的燃氣舵和尾控制翼,制導火箭彈確定自己的最佳飛行彈道和方向,當火箭彈進入自己的最高彈道時,火箭彈燃料耗盡發動機熄火。
火箭彈將會在巨大飛行速度所具備的慣性作用下依靠尾控制翼轉向,並在GPS的導航下飛向預定目標,特別是火箭彈在下滑飛向目標時,還能依靠其獨特的中部邊條翼進行一定程度的機動飛行,在幾乎接近被打擊目標上空時,制導火箭彈上的慣性制導裝置起動,引導制導火箭彈以一個合適的攻擊角度飛向目標。
而快速發射完畢後的火箭彈載車,就可以放平儲運發射箱,收起駐鋤,快速離開發射陣地,並到就近的預定補給裝彈場去重新裝彈。這樣一方面可以逃避敵人的還擊火力的打擊,避免發射車和運輸車同時遭到敵人打擊而失去再次打擊的能力,還可以為了安全而重新選擇新的發射陣地並能對新的目標進行打擊。從該型制導火箭的模塊化設計和簡捷的布局來看,該火箭炮系統所有彈種可以混裝,一次射擊完畢後重新裝填僅需數分鍾,持續打擊能力很強。
⑩ 火箭彈是靠什麼發射的也需要發動機嗎
喀秋莎火箭炮用的是火箭發動機
單兵火箭筒,包括蘇聯的美國的,過去的現代的,都沒有發動機,就是在發射筒內燃完了,出去了就再無動力。即便有殘余的火焰,那也不是發動機工作,主要動力是在火箭筒內獲得的。
火箭筒和火箭炮最大的區別就在此。為什麼呢?因為成本問題。單兵的武器追求成本低。
推進劑都是用火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