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富汗,伊朗的什麼產量居世界首位
阿富汗 還處於戰時 沒什麼產量 世界居首的 根本沒恢復
只不過 阿富汗 鋰儲量世界第一
據英國《獨立報》15日報道,此次的勘探工作,是由美國國防部和由美國軍方組織的地質勘探部門聯手進行的。調查顯示,阿富汗已探明但尚未開發的礦產資源儲藏量驚人,總價值超過9080億美元。這些礦產包括鐵、銅、鈷、黃金和鋰等,蘊藏最為豐富的是鐵礦和銅礦。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國的鋰儲量驚人,五角大樓的一份內部文件稱,阿富汗簡直就是「鋰儲量中的沙特」,《紐約時報》則稱阿富汗將成為世界礦業的又一個中心。
伊朗《經濟報》7月25日道:伊朗年產開心果19萬噸、藏紅花215噸、石榴60萬噸、上等魚子醬10噸。上述農副產品的年產量均排名世界第一。也就是副食品伊朗第一
② 伊朗的礦產等自然資源是怎樣的
伊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豐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545.8億桶,天然氣儲量33.69萬億立方米,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三、二位。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均列世界第四位,日產原油能力350萬桶、天然氣5億立方米。
伊朗擁有全球10%的石油資源。伊朗亦擁有全球第二大天然氣的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自1913年伊朗成為主要產油國。主要油田位於中部以及伊朗西部的Zagros山脈。石油亦可在伊朗北部以及沿波斯灣一帶的陸地。當地石油及天然氣以及水力發電設施提供國家的能源。2010年伊朗建造首個價值10億美元的布希爾核電站
1970年後期伊朗成為第四大產油國,當時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產油國以及第二採油國由於1979年的革命,政府將產油量減少,因為國家需要儲存石油。油產量曾在兩伊戰爭期間減少。 1980年代油產量再次增加,修理損害的油管以及開采波斯灣沿岸的油田。
主要油田位於阿巴丹(建於1913年,是國家首個油田)、克爾曼沙赫及德黑蘭,但是未能符合當地對石油氣的需要。煉油業需要150億美元投資,在五年內發展到自給自足以及中止入口。油管連接煉油廠以及阿巴丹、Bandar-e Mashur及Kharg Island等岸邊城市。1990年伊朗國營石油及天然氣企業在接受外資下探索更多油田。
設法子的肥料廠,以及salouye世界最大乙烯設施是伊朗國葯的計劃,石油製品收益2007年達55億美元,2008年達到接近90億美元。
2004年度伊朗油產量達14億,純利達500億美元。官方估計如果計劃順利,2015年的收益達2500億美元。伊朗生產60-70%工業設備給當地使用,包括煉油廠、油輪、鑽油台、油井以及探索設備。
2008年伊朗油價在Kish Island開始進行交易交易以伊朗里亞爾及以其他主要貨幣(美元除外)進行。
2008年伊朗的能源消耗達60至70億美元。國家能源消耗量高於國際標准。伊朗回收28%的石油及天然氣,目前是達到回收率60%。伊朗在2008年補貼石油、電費及天然氣達840億美元。伊朗的天然氣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以及俄羅斯,是全球第三。
③ 斑岩型銅礦(銅鉬礦、銅金礦)
斑岩型銅礦(銅鉬礦、銅金礦)及相關的矽卡岩型銅礦(銅金礦)仍然是工作最多、新礦床發現和資源擴大最多的主要類型銅礦床。美國地質調查局D.A.Singer等人根據與銅伴生的金和鉬的相對含量,將斑岩型銅礦劃分為3個亞型:斑岩銅-金礦亞型(Au克/噸∶Mo%≥30),斑岩銅-鉬礦亞型(Au克/噸∶Mo%≤3),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斑岩銅-金-鉬礦亞型。此三亞型礦床的一些有關統計數值特徵見表2-1(礦床數為實際數字,侵位深度為估計數字,其他各項為統計中值)。
表2-1 斑岩型銅礦3個亞型礦床統計
在環太平洋帶,智利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發現了一些重要礦床,如托基(Toki)礦床組,於1996~2002年發現。先是在1996年於該地發現Opache氧化礦礦床,1999年又發現Genovera氧化礦礦床。主要斑岩型礦床(托基)是1999~2000年下半年發現的。2002年又發現了Quetana礦床。這些加起來,托基礦床組共有礦石20億噸,銅平均品位為0.5%,即含銅1000萬噸,其中托基斑岩銅礦床有8億噸,含銅0.45%。1996年發現的有智利北部的斯潘斯礦床(4億噸,銅1%)和南加比礦床(9.06億噸,銅0.48%)。智利北中部埃爾莫羅(E1Morro)-LaFortuna銅金礦床組(有3個礦床,其中La Fortuna有推測資源6.45億噸,銅0.53%,金0.46克/噸)是1993、1997年發現的。還有1998年(一說1995年)發現的Vizcachitas銅礦床(11.41億噸,銅0.42%),1998年發現的埃斯佩蘭薩Esperanza銅金礦床(現有7.86億噸,銅0.53%,金0.2%克/噸,鉬0.0123%)。
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附近特大型特尼恩特銅鉬礦床,過去解釋為斑岩型。新的地質填圖和區域岩石學研究結果認為是角礫岩或巨角礫岩型。在形成含銅礦化的多期角礫岩後,較晚期的斑岩侵位,帶來很少量銅礦化,但使角礫岩帶來的銅礦化重新活動。這種新認識導致重新研究類似礦床的主要勘查目標地。
在秘魯南部庫斯科區安達韋拉斯-堯里帶(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直到20世紀80年代都認為主要是含銅磁鐵礦矽卡岩礦區,有廷塔亞、阿塔拉亞、拉斯巴姆巴斯、卡坦加等矽卡岩礦床。80年代後期完成區域工作,並詳細研究了廷塔亞和卡坦加礦床。1995年馬格馬銅公司在該區進行了草根勘查,證明存在斑岩型蝕變與礦化。後該公司為BHP公司兼並,經鑽探等工作導致在1998~1999年發現並圈定了安塔帕凱斑岩銅金礦床(3.83億噸,銅0.89%,金0.16克/噸)、LosChencas(2億噸,銅1%,金0.12%克/噸,鉬0.08%)等斑岩銅礦床。此外也圈定了科羅科瓦依科礦床,以矽卡岩型為主,儲量1.57億噸,含銅1.58%,金0.149克/噸,銀6.3克/噸。
秘魯北部1994年發現的Rio Blanco斑岩銅鉬礦床,原有銅資源346.3萬噸。經最近幾年工作,現有確定資源1.46億噸,含銅0.73%,鉬0.024%;推定資源6.7億噸,銅0.56%,鉬0.023%;推測資源4.41億噸,銅0.52%,鉬0.021%。合計有銅資源710萬噸,鉬28萬噸。秘魯還在1995年發現了Tantahuatay斑岩銅金礦床(3.75億噸,銅0.79%,金0.33%克/噸),1998年發現Galeno斑岩銅礦(現有推定資源5.04億噸,銅0.54%,金0.12克/噸,鉬0.015%;推測資源5.54億噸,銅0.39%,金0.09克/噸,鉬0.010%;合計有銅488萬噸,金110噸,鉬13萬噸),1999年在Ancagh地區發現了Magestral斑岩-矽卡岩銅礦(2.70億噸,銅0.51%,銀4.11克/噸,還有鉬)。利馬東南約600公里最近新發現的Constancia斑岩銅金鉬礦床,有相關的矽卡岩礦化。秘魯北部Carariaco銅金礦床是1970年英國地質調查局和秘魯地質調查局分散流取樣發現的,曾估計資源為3億~4億噸,銅0.5%,現在勘查,將繼續鑽探。
利馬東100公里,奧羅拉西32公里的莫羅科查的托羅莫查(Toromocho)斑岩銅鉬(銀)礦床,早在1974年發現。1980年曾完成可行性研究,打過143個金剛石鑽孔(4.2萬米)和4個坑道,地表顯示1×1.5公里,可露采堆浸部分有6.1億噸,上部有4.1億噸,可浸出銅品位0.67%。據2005年5月報道,經最近幾年鑽探,該礦有確定加推定資源8.18億噸,總平均品位相當銅0.9%(實際為銅0.64%,Mo0.022%,還有銀,以0.6%銅當量為邊界品位),另有0.26%~0.59%銅當量的確定加推定資源7.63億噸,銅0.33%,鉬0.008%。另有推測資源2.57億噸(以0.26%銅當量為邊界品位),銅0.45%,鉬0.009%。此外各級資源還有銀6.3~7.4克/噸。以上合計含銅超過860萬噸、鉬22.7萬噸,還有銀。剝采比約0.35∶1,基礎設施亦可以,是一世界級礦床,亦是世界最佳未開發銅礦項目之一。現正由秘魯銅公司(主席是美國著名斑岩銅礦專家J.D.洛厄爾)進行勘查,已打5萬多米鑽,當時預計2005年要再打5萬米,期望2005年再開始可行性研究。據2005年10月報道,資源又比2005年4月增加16%,經11.6萬米鑽探,確定加推定資源已超過18億噸,銅0.46%,鉬0.016%,銀6.8克/噸(合計相當於銅0.68%),即確定加推定資源就有銅850萬噸,鉬28.8萬噸,銀12240噸。
1992(有說1993)年發現的阿根廷阿瓜里卡(Agua Rica)斑岩銅礦床最新資源計算結果(可行性研究的一部分)為:確定加推定資源6.71億噸,銅0.62%,鉬0.035%,金0.26%克/噸;推測資源3.31億噸,銅0.50%,鉬0.052%,金0.16克/噸,礦床還含銀(約3克/噸)。合計含銅約580萬噸,鉬約40萬噸,金約220噸,銀約3000噸。現考慮年產15萬噸銅、1080萬磅鉬,估計項目資本需9.96億美元。
厄瓜多1997年發現的米拉多爾(Mirador)斑岩銅礦,項目可行性已得出肯定結論。有推定資源3.10億噸,銅0.65%,金0.2克/噸;推測資源3.15億噸,銅0.56%,金0.17克/噸,還有銀,部分可露采。距米拉多爾礦床3公里處,最近發現了米拉多爾北銅金礦床,已鑽探圈出近地表高品位次生富集帶。此外還有San Carlos和Panatze礦床。
多米尼加最近發現了E1 Brujo斑岩銅金礦床。
墨西哥的卡納內阿Cananea大斑岩銅礦床開采多年後仍有巨大銅資源,2001年有儲量16億噸,銅0.61%,另有15.5億噸銅品位0.26%可堆浸礦石,合計有銅約1380萬噸。近年發現索諾拉州San Enrique斑岩銅-鉬-(銀)礦床和錫納洛阿州的E1 Pulpo斑岩型銅-金-(銀)礦床等斑岩型礦床,現在勘查中。
美國西部盛產斑岩銅礦,有許多大型礦床。猶他州的賓厄姆峽谷礦床大規模現代化露采已有百年歷史,目前采坑已擴至4公里寬,1200米深,已挖掘出約54億噸礦石和廢石,累計生產出了1500多萬噸銅(包括相關的矽卡岩礦)。2004年礦山采出4570萬噸礦石,銅平均0.63%,鉬0.033%,金0.29克/噸,銀3.04克/噸,產銅26.37萬噸(精礦含銅量)、9.6噸金、6800噸鉬、111.5噸銀。據1997年資料,該礦床當時總的累計產量加儲量(包括斑岩型、鄰接的矽卡岩型、賤金屬交代礦及砂金礦)為銅2740萬噸,硫化鉬130萬噸,金1570噸,還有大量銀。現采坑尚有證實加概略儲量6.59億噸,銅平均0.57%,鉬0.04%,金0.33克/噸,銀3.0克/噸。未來尚有可開采資源9.1億噸,銅0.70%,鉬0.05%,金0.3克/噸,銀3.0克/噸。該礦床不僅規模巨大,且硫化物礦化也較均勻。最近宣布采坑還要擴大,其壽命將延至2017年,屆時將決定是改行井采,還是繼續露采。美國西部不少礦床近年查明了一些低品位可堆浸礦石,如亞利桑那州薩福德銅(金、銀)礦床有5億噸可堆浸礦石和3億噸硫化礦石。礦物公園銅鉬礦床有氧化礦證實加概略儲量8460萬噸,銅0.24%,該礦床尚有確定資源3.456億噸,銅0.41%,鉬0.037%;推定資源1.012億噸,銅0.39%,鉬0.038%;推測資源6200萬噸,銅0.38%,鉬0.038%(以0.3%銅當量為邊界品位)。
美國亞利桑那州東中部菲尼克斯東90英里,靠近蘇必利爾鎮的Resolution深部隱伏斑岩銅鉬礦,是1992~1997年鑽探工作中發現的,其上有600~1200m厚的第三紀蓋層,主要是深生礦化,銅平均品位1.0%~2.0%,鉬0.02%~0.03%,銀為2克/噸。礦化含在厚的白堊紀(?)火山碎屑岩與硅質碎屑沉積岩中,有NEE向石英斑岩岩牆群侵入,成礦後構造擾動不大,剝蝕不深。估計資源超過10億噸,銅平均品位為1.5%,預期尚可擴大。這是美國近年最大的銅礦發現,礦床在地表無顯示,也缺少物化探異常,是覆蓋區地質勘查的成功。該區是一勘查程度高的成礦區,此前最後的大銅礦發現是20多年前的聖克魯斯礦床。該地區在19世紀後期開采地表銀礦(銀王、銀後礦山,主要為脈型)。20世紀初由於表生銀礦枯竭,往深處表生輝銅礦增加,而轉入銅礦生產,並在表生富集帶下發現有一富的深生輝銅礦-斑銅礦礦體,礦山也改稱馬格馬(銅)礦山。經數十年開采,發現礦體不斷向深處及沿走向延伸,向東延至年輕不含礦火山岩蓋層下,並發現交代礦體。20世紀60年代轉入開采交代礦體,1996年儲量枯竭。馬格馬脈和平伏交代礦體支持該礦山開采了85年,產2450萬噸礦石,銅平均品位近5%。1991年馬格馬銅公司認識到儲量即將枯竭,開始了礦區規模的勘查計劃,找更多的塊狀硫化物交代礦體,選定了重點工作區。1994年10月,在馬格馬礦山坑道中往南打一水平鑽孔,1995年2月完成,打到一群石英斑岩岩牆、一些緻密硫化物礦脈、石英硫化物細脈和網脈,以及普遍的絹雲母化,認為是隱伏斑岩礦化中心的淺部。後在其下打一孔,於1996年1月打到強烈黑雲母化,並證實有經濟遠景,稱此發現為馬格馬斑岩中心,後改稱Resolution礦床。後里奧廷托公司取得此項目,到2003年末,進行了20個月的勘查,打了17個鑽孔。了解到礦體呈穹窿狀,其頂部距地表1400米,已知長1800米,寬1500米,厚200~450米。2004年在繼續進行預可行性研究。預計在下一10年中期前不會生產,地下2000米左右深處的岩石溫度和地壓也是開采中要考慮的問題。
美國阿拉斯加州的Pebble斑岩銅金鉬礦床在20世紀90年代前已發現(前譯「卵石灘」礦床),品位不高,規模巨大。最近兩年在進行鑽探和重新評價。2005年3月報道的資源新計算結果(據70719米鑽探)為,以0.3%銅當量為邊界品位:確定資源7.11億噸,銅0.33%,金0.36克/噸,鉬0.016%;推定資源23.20億噸,銅0.27%,金0.31克/噸,鉬0.014%;推測資源11.30億噸,銅0.24%,金0.30克/噸,鉬0.014%。即合計有銅約1110萬噸,金1310噸,鉬近60萬噸。如以0.7%銅當量為邊界品位,則有確定資源2.14億噸,銅0.47%,金0.47克/噸,鉬0.02%;推定資源3.56億噸,銅0.46%,金0.51克/噸,鉬0.021%;推測資源1.43億噸,銅0.40%,金0.56克/噸,鉬0.02%。即合計有銅321萬噸,金362噸,鉬14.6噸。礦化分布面積超過1.7×1.7平方公里,據稱僅佔美國地質調查局在該地查明的面積達89平方公里的廣泛硫化物礦化系統的5%。2005年又發現了Pebble東斑岩銅金鉬礦床。
加拿大的斑岩銅礦床,主要分布在西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近幾年在勘查的主要有該省西北部的Galore Creek斑岩銅金銀礦床。據1992年資料,該礦床已有確定加推定資源2.432億噸,銅0.75%,金0.45克/噸,銀6.0克/噸。過去注意銅礦化,後主要注意金。礦床產在火山岩和侵入斑岩中,含浸染型和交代型硫化物。富銅礦化與鉀長石、石榴子石和黑雲母蝕變有關,主要為黃銅礦與斑銅礦,金與黃銅礦和黑雲母-磁鐵礦有關。現包括Copper Canyon等4個獨立礦體。據2005年4月報道,這兩年鑽探發現了新礦體,合計資源增加,目前有確定加推定資源3.533億噸,銅0.72%,金0.45克/噸,銀5.29克/噸;推測資源3.485億噸,銅0.5%,金0.54克/噸,銀5.41克/噸(以0.5%銅當量為邊界品位)。合計有銅428.6萬噸,金347噸,銀3755噸。如以0.35%銅當量為邊界品位,則有確定加推定資源5.167億噸,銅0.59%噸,金0.36克/噸,銀4.54克/噸;推測資源5.783億噸,銅0.41%,金0.42克/噸,銀4.35克/噸。合計有銅542萬噸、金429噸、銀4860噸,可平均年產13.4萬噸銅、5.85噸金、62.8噸銀。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中部的Mt.Polley礦山項目,系由幾個不大的鹼性斑岩銅金礦床組成,各礦床礦化、蝕變和角礫岩的特徵有不同。礦山在1997~2001年曾開采(主要在貝爾采坑)。2003年夏在貝爾采坑東北約1.5公里處新發現了北東帶高品位銅金銀礦化。這是一項「登山鞋加錘子」的發現,是在原來勘查少的部分修築伐木路時揭露出礦化顯示後發現的,是一意外的幸運事。經槽探、鑽探證實了此發現。與本區其他的礦體不同,北東帶礦體銅品位高,銀含量和斑銅礦含量高,磁鐵礦少,故無磁性響應(本區其他的礦床均有磁性響應)。此帶的發現擴大了該區找礦前景。Mt.Polley證實加概略儲量有4400萬噸,銅0.45%,金0.30克/噸,此外有確定加推定資源6850萬噸,銅0.37%,金0.26克/噸;推測資源2800萬噸,銅0.3%,金0.27克/噸。
同樣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中部坎盧普斯附近的阿夫頓Afton銅金礦山項目,也是老礦山,最近幾年又有新發現,在以前的礦山原址上正在開發一新的銅金礦山。該礦山原有2個采坑,1977~1988年已產金45萬盎司(14噸)、銅約25萬噸。該礦床最初是20世紀70年代初根據地表自然銅礦化發現的。原采坑底下尚留約1050萬噸高品位銅金礦石(銅1.52%,金1.1克/噸)。1999年計劃打5000米鑽以擴大資源量。最初幾孔打到自然銅及銅的硫化物,說明表生富集延深比想像的深得多。第1孔打到含銅大於8%的礦石,第2孔打到235米含銅2.37%、金1克/噸,還有些鈀和銀,說明了深部礦化遠景,且其深部礦化與大部分斑岩銅礦不同。大部分斑岩銅礦在表生富集帶下,硫化物帶品位多隨深度的加大而下降。此礦床卻隨深度加大而明顯增高。後鑽探擴展至鑽井西南方向的深部礦化帶,發現鈀和金品位增高,認為鑽探圈出的可能是一寬廣的礦液補給帶(在原采坑西南部),此礦化帶陡傾,長至少365米,寬平均76米,在采坑底下延深至少300米。也有的人認為礦化往深部變富可與岩漿銅鎳礦床相比擬。在頭一年鑽探取得令人鼓舞的結果後,接著進行了2年加密和拓展鑽探。2003年初開始預可行性研究,2004年初圈出確定加推定資源6870萬噸,銅1.08%,金0.85克/噸,銀2.62克/噸,鈀0.12克/噸。另有推測資源745萬噸,銅0.92%,金0.78克/噸(以0.7%銅當量為邊界品位)。後又在進行地下勘探(打2000米斜井),礦山壽命約為18年。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還有一些斑岩型銅金礦床在勘查,如2004年Red Chris礦床的可行性研究結果,礦山壽命可有25年,前17年可采儲量1.854億噸,含銅0.414%、金0.325克/噸,後8年處理前期開采堆存低品位礦石9060萬噸,含銅0.216%、金0.145克/噸。該省南中部直布羅陀斑岩銅礦在停采一段時間後,最近也開始再開采,現尚有7.45億噸礦石,含銅200多萬噸。
在太平洋西側,1996~2002年發現的蒙古南戈壁綠松石山(Oyu Tolgoi奧尤陶勒蓋)特大型斑岩銅金礦床組,這幾年一直在繼續勘查,規模不斷擴大,北部發現了大富礦。目前已追索出該礦化系統的一連串礦床,沿走向總長逾6.5公里,有確定加推定資源11.5億噸,含銅1.3%、金0.47克/噸(即含銅1495萬噸,金540噸),推測資源11.6億噸,含銅1.02%、金0.23克/噸(即含銅1183萬噸,金267噸),均以0.6%銅當量為邊界品位;總計含銅2678萬噸,金807噸。往北且已延入「銅場」Copper Flat區。礦床發現及勘查概況見下一章實例介紹。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查蓋地區1997年發現的Reko Diq斑岩銅金礦區,位於賽音達克斑岩銅礦東。澳大利亞的特提斯銅公司在繼續勘查,不斷發現一些斑岩雜岩體和相關的銅金礦床,且已在進行可行性研究。該區是特提斯岩漿弧的一部分,該地侵入雜岩在一約10×15平方公里區域內含19個已知斑岩銅金礦床。該區由一時代較老的中部斑岩與周圍較年輕的斑岩組成。表生銅礦化發育在中部斑岩上,在年輕斑岩中有大量未風化深生礦化。主要的有西部含礦斑岩群(已知有4個礦床)、南部含礦斑岩群和Tanjeal斑岩銅金礦床(即中部斑岩的H4礦床)。2005年7月報道的資源有:Tanjeal礦床(即H4礦床,以銅0.3%為邊界品位)推定資源1.53億噸,含銅0.7%;推測資源1500萬噸,含銅0.5%;深生礦推測資源4700萬噸,含銅0.4%,還含金。西部斑岩礦床推測資源為7.29億噸,含銅0.64%、金0.4克/噸(以銅0.5%為邊界品位)。H8礦床位於Tanjeal礦床與西部斑岩礦床間,推測資源為2.7億噸,含銅0.4%、金0.2克/噸(以銅0.3%為邊界品位)。以上合計含銅708萬噸、金345噸。Tanjeal礦床主要為表生礦,可堆浸(包括生物堆浸)或用溶劑萃取電積(SX-EW)法生產電解銅。有些工作做得還不多的在勘查礦床尚未計資源量。據2006年初報道,Reko Diq總的已有推定資源為12.7億噸,含銅0.54%、金0.24克/噸;推測資源為11.4億噸,含銅0.48%、金0.31克/噸。合計含銅1233萬噸,金658噸。
寮國萬象東北約100公里的Phu Kham(意為「金山」)銅金礦床是1994~1997年在該區發現的2個斑岩銅金系統之一(另一為萬象北約120公里的Phu Bia金礦床),容礦岩石主要為石炭二疊紀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和矽卡岩,是以土壤采樣和岩石揀塊樣檢查區域分散流金異常時發現的,現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新的資源計算結果為中部推定資源為2700萬噸,含銅0.8%、金0.3克/噸;推測資源3700萬噸,含銅0.8%、金0.4克/噸(以銅0.5%為邊界品位,算至250~300米深);南部及北部有推測資源4400萬噸,含銅0.8%、金0.3克/噸,即含銅86.4萬噸、金32.4噸。另有資料報道該礦床銅資源有155萬噸的。此區與泰國北部廊開府、黎府的矽卡岩-斑岩銅金礦床似產在同一帶內。寮國東南部沙灣拿吉省的Sepon-Khanong銅金礦區,是里奧廷托公司在對一份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報告進行檢查時於1992年發現的,亦為與斑岩體有關的以矽卡岩為主的礦床。後經勘查,Sepon金礦山已於2002年12月投產(儲量1420萬噸,金3.43克/噸),Khanong銅礦床2005年將產3萬噸電解銅。經最近兩年勘查,Khanong礦床資源增加,現有確定資源2040萬噸,含銅3.3%;推定資源900萬噸,含銅3.3%;推測資源1260萬噸,含銅2.3%;合計資源4200萬噸,含銅125萬噸,除銅外還含銀約560噸。同時,還進行了區域勘查。經鑽探在距Khanong礦床7.8公里處發現的Thengkham南探區有推測資源為2500萬噸,含銅1.3%,另有金和銀。其北側的Thengkham北探區有推測資源2940萬噸,含銅1.5%、金0.3克/噸、銀7克/噸。整個Sepen-Khanong礦區銅資源合計已有9640萬噸,平均品位為銅2.1%,含銅約201萬噸,這3地資源均有擴大遠景。
印尼的滕巴加普拉(埃爾茲貝格-格拉斯貝格)礦區斑岩-矽卡岩銅金礦床組每年生產大量銅和金(2003年產銅71.8萬噸、金99.68噸;2004年因多種因素減產,產銅52萬噸、金48.56噸),但每年勘查不僅補上了當年開采掉的儲量,而且使保有儲量有所增加。2000年底保有總的證實和概略儲量為25.1億噸,含銅1.10%、金1.04克/噸、銀3.40克/噸(即含銅2761萬噸、金2610噸,銀8500噸),此外有資源中可回收銅690萬噸、金700噸。2003年中保有的證實和概略儲量為25.8億噸,含銅1.12%、金1.02克/噸、銀3.73克/噸(含銅2890萬噸、金2632噸、銀9623噸)。2003年中尚有資源10.6億噸,含銅0.7%、金0.7克/噸、銀3.7克/噸(即含銅約740萬噸、金740噸、銀3900噸)。2004年的保有證實和概略儲量增至28億噸,含銅1.09%、金0.98克/噸、銀3.87克/噸,即含銅3052萬噸、金2744噸、銀10836噸。此外近年在印尼加里曼丹中部的巴羅依銅金項目,礦化與英安斑岩侵入體有關,據稱亦可能屬斑岩型。
菲律賓棉蘭老島1992年發現的坦珀坎(Tampakan)以斑岩型為主的銅金礦床,這兩年也在勘查,已有確定資源4.56億噸,含銅0.74%、金0.31克/噸、鉬86×10-6;推定資源為4.26億噸,含銅0.68%、金0.27克/噸、鉬73×10-6;推測資源為4.58億噸,含銅0.56%、金0.22克/噸、鉬65×10-6。合計有銅890萬噸、金360噸,還有鉬。最近報道,該礦床有資源19.7億噸,含銅0.59%、金0.23克/噸,即有銅1162萬噸,金453噸。棉蘭老島東北端2000年發現的Boyongan斑岩銅金礦床現有資源為3億噸,含銅0.6%、金1克/噸,即含銅180萬噸、金300噸。內格羅島的Hinoba-an斑岩銅礦床,有確定和推定資源2.406億噸,含銅0.37%。
巴布亞紐幾內亞Golpu銅金項目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有資源1.1425億噸,含銅1.43%、金0.72克/噸。
此外在伊朗、俄羅斯南烏拉爾地區(鄰近哈薩克)以及土耳其等地區也有此類礦床的勘查工作。
④ 世界上每年銅的產量
2010年全球精煉銅產量為1440萬噸,較2009年同期增長4.2%
⑤ 伊朗什麼礦產資源豐富
鐵礦、銅礦、鋅礦、鉻礦、金礦等礦產資源豐富。
伊朗已探明礦山3800處,礦藏儲量270億噸;其中鐵礦儲量47億噸,銅礦儲量30億噸(平均品位0.8%),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鋅礦儲量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儲量2000萬噸,金礦儲量150噸。
此外,還有大量的錳、銻、鉛、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目前已開采礦產56種,年產量1.5億噸,占總儲量的0.55%,佔全球礦產品總產量的1.2%。
伊朗擁有世界10%的石油資源。伊朗還擁有世界第二大天然氣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
(5)伊朗銅產量每年增加多少擴展閱讀:
伊朗其它資源:
伊朗以石油開采業為主,另外還有煉油、鋼鐵、電力、紡織、汽車製造、機械製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電器、化工、冶金、造紙、水泥和糖業,但基礎比較薄弱,多數工業原材料里亞爾和備件依賴進口。
伊朗主要生產石油化工產品、鋼鐵和銅產品。其他主要產品包括汽車、家用電器、通信設備、水泥、工業機械(伊朗擁有西亞最大的機械工業)、紙張、橡膠製品、農產品、加工食品、羊毛製品和葯品。
⑥ 伊朗的自然資源
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豐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545.8億桶,天然氣儲量33.69萬億立方米,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三、二位。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均列世界第四位,日產原油能力350萬桶、天然氣5億立方米。
其它礦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可采量巨大。已探明礦山3800處,礦藏儲量270億噸;其中,鐵礦儲量47億噸;銅礦儲量30億噸(礦石平均品位0.8%),約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鋅礦儲量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儲量2000萬噸;金礦儲量150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錳、銻、鉛、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已開采礦種56個,年礦產量1.5億噸,占總儲量的0.55%,佔全球礦產品總產量的1.2%。 、
⑦ 年銅供需形勢分析
一、國內外資源狀況
(一)世界銅資源狀況
盡管世界每年礦產銅金屬規模均超1000萬噸,但是隨著新一輪礦業經濟周期中全球銅礦勘查投資的不斷增加,世界不斷地有新的銅資源被發現,使得世界銅資源儲量總體呈增長態勢,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向好,但由於2008年第四季度經濟危機的出現,銅礦勘查投資減少,使得2009年世界銅資源儲量略有下降。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2009年世界銅資源儲量54000萬噸,比上年減少1.8%。銅儲量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儲量最多的國家是智利,2009年佔世界總量的29.6%;其他儲量較多的國家還有美國、印度尼西亞、秘魯、波蘭、墨西哥、中國、澳大利亞及俄羅斯等(表1)。
表1 2007~2009年世界銅礦資源儲量分布情況單位:萬噸(銅)
圖5 2007年以來上海金屬交易所銅價變化情況
六、結論
(一)世界銅供需趨勢
無論是2003年世界經濟復甦的驅動,還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銅產品生產與消費並沒有顯著增長,而是以緩慢的速度在微增長。目前,礦山銅產量與冶煉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供需差距,但是如果考慮廢雜銅回收情況,則銅原料不僅能滿足世界銅正常的冶煉需求,而且還有一部分銅精礦富餘而需要庫存(近幾年,世界銅精礦的庫存量基本在10萬~20萬噸之間波動);另外,世界精煉銅生產與消費也都在微增長,之間基本可以達到供需平衡。因而總體來看,世界銅資源供需是健康平衡的。
(二)我國銅供需趨勢截至2009年底,全國銅儲量為1461.4萬噸(銅),在不考慮采礦損失的情況下,以目前年生產能力約90萬噸計,我國銅資源靜態供應保障能力大約為16年,支撐能力比較脆弱。我國銅礦資源特點是中小型礦床多,大型、超大型礦床少,這一特點使得我國銅礦山建設規模普遍偏小,雖然國家花大氣力發展銅礦業,但成效並不顯著,因此目前國內銅礦產量與實際消費量不匹配;另外,我國銅冶煉及消費規模還在不斷擴大,而國內銅礦山增產潛力有限,導致我國銅資源自給率進一步降低,並使得銅礦業成為我國銅工業健康發展的約束環節。
(唐宇)
⑧ 伊朗有哪些大型銅礦 金礦 企業
伊朗擁有非常豐富的銅礦資源,目前已探明儲量約為30億噸,平均品位0.8%,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2004年,年產8萬噸的哈通阿巴德銅冶煉廠投產後,伊朗銅年產量增加到28萬噸,其中陽極銅20萬噸。 鋅礦已探明儲量為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已探明儲量約2000萬噸,伊朗每年消費鉻鐵4000—5000噸,靠進口。今年,年產2.5萬噸薩布茲瓦鉻鐵廠投產後,不僅滿足了本國的需要,還有2萬噸鉻鐵可供出口。 伊朗鐵礦儲量約為47億噸,其中四個大型鐵礦的總儲量就達30億噸。 伊朗煤炭儲量約為76億噸,因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動力煤基本不用,只將部分焦煤開採用於煉焦。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伊朗冶金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去年,伊礦產品總產量實現了10%的增長,鋼產量900萬噸,增長了12%,鋁21.1萬噸,增長了16%,銅15.2萬噸,增長了4%。伊計劃在「四五計劃」期間對14個礦產項目投資160—170億美元,進一步加速冶金工業的發展。 今年,伊朗憲法第44條出台,政府立即著手大型礦山的私有化工作,首批礦山轉讓給合作社公司經營,其中包括薩爾切什邁銅礦、安古朗鋅礦、克爾曼省的大型鐵礦和煤礦。 2004年,伊朗鋼的消費量為1220萬噸,進口810萬噸,伊計劃「四五計劃」鋼產量達到2800萬噸。 為了保護本國鋼鐵工業,伊提高了鋼鐵進口稅10%。 有色金屬主要產品和鋼鐵年產量 單位名稱:萬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銅12.85 12.6 14.29 14.57 15.25 鉛1.44 1.46 1.52 1.60 1.76 鋅6.00 6.28 6.44 6.92 7.60 電解鋁 13.10 13.30 15.83 18.09 21.22 鋼鐵690 750 800 900 伊朗各類礦產資源已探明的儲量 單位名稱:百萬噸 礦物名稱 儲量 礦物名稱 儲量 石棉70 鋅 50 重晶石 4.4 菱鎂礦 3.6 鋁土礦 116 錳礦 9.7 粘土14.6 雲母 0.2 硼土礦 0.024 鉬 0.05 鉻礦20 霞石 147 煤7600 磷岩 16.5 銅3000 鹽 158 長石2600 硅 77 氟石2.7 白銀 0.4 黃金0.5 滑石 0.38 石膏2400 綠松石 500(噸) 鐵礦4700 石灰石 7200 高嶺土 100 明礬 1000 各類礦產品的年產量 單位名稱:萬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煤128.4 138.0 255.7 銅精礦 41.5 45.3 41.8 鉛、鋅 58.3 57.9 60.8 金礦12.8 35.2 12.0 鐵礦863.4 1144.1 1459.1 鉻14.1 17.4 22.3 硅石154.6 167.8 222.2 鎂11.4 11.5 7.0 鋁礬土 5.4 6.5 2.1 錳9.7 14.0 55.5 重晶石 20.0 23.8 19.4 鹽141.8 153.8 151.1
⑨ 我國銅資源形勢分析與銅礦資源勘查評價宏觀部署建議
葉錦華芮宗瑤孫延綿3張莓4孟祥金2
(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北京,100037;3.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北京,100012;4.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035)
一、我國銅礦的資源形勢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銅年消費量不斷上升,需求增長加快,特別是到1999年以後呈現增長快速攀升趨勢(見圖1)。1992~2003年,我國銅消費量的年均增長率為14.8%。1992年我國銅年消費量突破100萬噸,1999年突破了200萬噸,9年間翻了一番;2002年突破400萬噸,3年間又翻了一番。2003年我國銅消費量達到460萬噸,約佔世界銅消費量1544萬噸的30%。我國銅的年消費量已經超過美國(227萬噸)、日本(121萬噸)和德國(111萬噸),躍居世界第一位。
圖1我國銅金屬消費量
據統計,至2003年底,我國查明銅礦產地994處,其中查明銅資源儲量6708.73萬噸,包括基礎儲量3302.98萬噸(其中儲量1786.62萬噸)和資源量3705.75萬噸。
我國銅礦年探明資源儲量,20世紀80年代初的「六五」期間達到150萬噸,「七五」和「八五」期間為77.5萬噸,到「九五」和「十五」下降到50萬噸左右。
圖2為我國國內原料銅(包括礦山銅和廢銅)的近10多年來的增長情況。1992~2003年,我國國內礦山銅、廢舊銅和國內原料銅平均年增長5.38%、3.06%和4.16%。12年間,國內原料銅總產量的增長不到同階段銅消費量的年均增長率(14.8%)的1/3,形成了國內供給和需求的巨大剪刀差。我國銅的對外依存度已經從1992年的43.3%上升到2003年的81.1%。其中,2003年我國國內礦山產銅58.24萬噸,廢銅(雜產銅)28.85萬噸,合計87.09萬噸。年度缺口372.91萬噸,主要靠大量進口銅精礦和進口部分銅原料來解決缺口。2004年1~6月我國礦山產銅29.54萬噸,估計全年產量60萬噸以下,加上國內廢銅(雜產銅)產量,估計不會超過90萬噸,與2003年相當。
圖21992~2003年國內原料銅的產量
我國對銅等一些重要大宗礦產的需求大幅度增長是國際市場礦產品價格自2002年以來大幅度大范圍上漲的原因之一。預測到2020年,在我國基本完成工業化以前,我國銅礦需求量將繼續維持在450萬噸以上。2010年將達到500萬噸以上,2020年我國銅的需求量為550萬~600萬噸。從現有的靜態儲量資源分析,2020年我國礦山銅產量僅能維持60萬噸,加上國內廢銅產銅將達到60萬~70萬噸,僅可使國內銅的保障程度提高到25%,缺口仍然十分巨大。加大銅礦資源勘查評價力度,提高我國銅礦資源的保證程度已迫在眉睫。
如何提高我國國內銅礦資源的可供程度?這個問題涉及兩方面:其一是要解決危機礦山的找礦問題,解決的辦法是摸邊、探底及外圍的評價;其二是加強資源潛力遠景區帶的資源評價與勘查。本文主要對後一問題作一簡要的討論,探討找什麼銅礦類型和到哪裡去找的問題。
二、在我國應該主要找尋什麼類型的銅礦
根據我國169個5萬噸級以上的銅礦床統計,共計查明銅資源儲量為7206萬噸,其中,斑岩型佔42.19%,為第一位;第二位為矽卡岩型,佔22.42%;海相火山岩型為第三位,佔14.62%;其他類型依次為銅鎳硫化物型、海相雜色岩系型、海相黑色岩系型、陸相雜色岩系型、陸相火山岩型及其他類型,分別佔6.18%、5.98%、3.60%、2.07%、1.61%及1.33%。從銅礦床類型所佔比重分析,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海相火山岩型占絕大多數。這與世界銅礦成礦規律相近。
斑岩型銅礦具有一大二貧三易選四露採的特點。我國江西德興銅礦2003年產12萬噸銅,占我國銅產量的1/3。德興每開采一噸銅礦石成本價為47.89元,其中采礦成本價為15.01元,選礦成本價為25.15元,管理成本價為7.73元。綜合來說,露采0.3%的斑岩型銅礦是可行的。另外,江西德興利用0.1%的廢石堆浸,每年生產精銅2000噸,每噸成本價大約9000元,光這一項目就能獲得利潤2000多萬元。如果單個斑岩型銅礦儲量達到300萬噸以上,又適合露采(即剝采比小,經濟合算),形成一個年產5萬噸以上的銅基地就很有希望。
矽卡岩型和海相火山岩型均為富礦類型,多數礦床品位均在1%以上。不足之處是這兩類銅礦單個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礦體規模也小,絕大多數以適合井下開采為主,只能發揮群體效益。
從找大型超大型銅礦角度來看,我國應以斑岩銅礦類型作為首選目標。當然也不完全排除其他類型,其中包括對一些新類型銅礦的探索。
三、我國最有遠景潛力的銅礦成礦區帶
1.西藏岡底斯成礦帶
世界上斑岩銅礦成礦地質年代主體位於新生帶,我國斑岩銅礦主體在中新生代。岡底斯成礦帶位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新生代結合帶邊緣,斑岩銅礦成礦十分有利。
我國岡底斯成礦帶從地理上可以稱為「一江兩河」成礦帶。可分為三段:仁布以東稱為東段,仁布與薩嘎之間稱為中段,薩嘎以西稱為西段。
岡底斯東段:近年來地質大調查已做了較多工作,已發現有甲馬、驅龍、拉抗俄、南木、廳宮、沖江和白容等礦床。據王全海和王保生等(2002)估計,東段銅等多金屬儲量在1500萬噸以上。岡底斯東段是一個斑岩型-矽卡岩型混合礦帶,除富銅外,尚富鉬、銀、鉛、鋅等多金屬。由南而北,從銅鉬(金)到銅鉛鋅銀,可綜合利用。岡底斯東段斑岩侵位年齡為20~12Ma,輝鉬礦生成年齡為17~14Ma,斑岩成礦發生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後的伸展階段。
在東段眾多的斑岩型礦床中,廳宮和驅龍礦床看好。廳宮有可能構成超大型斑岩銅礦,且適於露采。如果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後,從羊八井拉一條交通線進來,交通問題就解決了。廳宮銅礦在彭崗河侵蝕面之上,主要為氧化淋濾帶,現有已施工的6個鑽孔孔深不超過200米,主要反映氧化淋濾帶情況,氧化帶銅品位為0.2%~0.8%,局部富集(4%),其中有3個鑽孔打到原生帶,銅品位為0.4%~0.7%,品位中等偏好。驅龍銅礦已經施工7個鑽孔,見礦很好,已經顯示超大型(500萬噸以上)銅礦規模。該區交通條件也較好,只是品位偏低,海拔較高,但只要能規模型露采,是具有經濟意義的。同時,以甲馬為代表的矽卡岩型銅多金屬礦床,具有良好的銅多金屬資源前景。甲馬礦床已探明的銅儲量達到大型規模(52.56萬噸),此外還富含大量的鉛鋅金銀等(Pb 56.35萬噸,Au21.6噸,Ag 859.53噸),其含礦品位與交通條件均比該地區的斑岩型銅礦優越。
岡底斯中段:對銅的調查評價工作才剛剛起步。從成礦角度分析,可能更富銅金。因為斑岩更偏基性,與火山岩關系更密切,侵位更淺。近來岡底斯中段找礦效果良好。例如,雄村銅金礦床礦化帶呈北西向展布,受構造破碎帶控制,礦化帶長2公里,寬300~400米,打了2個鑽孔和近地表坑道控制Ⅱ礦體銅資源量預計312萬噸,品位0.65%~1.79%;金資源量252.95噸,品位0.7~1.12g/t,由此可見雄村有可能成為很有遠景的礦床。雄村西北即為洞嘎,洞嘎西北又有普欽木,將雄村、洞嘎和普欽木三者聯系看,它們構成一個遠景區,其成礦較為復雜,有多期疊加現象,礦床類型可能介於斑岩-矽卡岩型(沉積噴流?)-淺成熱液型之間。另一個實例是日喀則西北昂仁縣朱諾銅礦,地表氧化礦石很富,化探異常很完整,礦化體受花崗閃長岩體控制,礦床類型屬於斑岩型。雄村花崗質岩體侵位年齡為56±7Ma~63.3±2.5Ma,礦化年齡為40Ma接近新特提斯洋閉合時間(65Ma),因此以上幾個遠景區成礦規模看好。岡底斯中段可能為斑岩型-淺成熱液型-矽卡岩型混合礦帶。
岡底斯西段:為地質大調查的處女地,從地質環境分析來看,與岡底斯東段相類似,可能以斑岩型-矽卡岩型為主。
2.班公錯-怒江成礦帶
近年地質大調查工作中,在改則西北部發現多不扎斑岩銅礦,目前淺部氧化礦已經初步圈出200萬噸。2004年在礦區外圍新找到了斑岩體。該礦帶西延應與巴基斯坦的賽恩達克和伊朗的薩爾切什梅等大型銅礦相連,處於一個成礦帶上,預計銅潛在遠景資源量可觀,是一個很有希望的礦帶。
3.玉龍成礦帶
玉龍成礦帶實際上屬於西南「三江」成礦帶的北段。玉龍銅礦遠景區仍具有很大的銅礦找礦潛力。可惜由於交通等外部條件很差等原因,玉龍這個經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詳查過的巨型規模的銅礦至今還沒有進入商業勘查開發階段。
本帶向北延入青海,如納日貢瑪和宗格涌銅礦等一直未進行很好的評價,應該做一些地質調查評價工作。
4.大興安嶺成礦帶
大興安嶺成礦帶著名的礦床集中於東西兩側,現分別敘述。
東側:東北側為多寶山礦帶,該礦帶斑岩型和矽卡岩型共生,成礦年齡為290~240Ma。多寶山銅儲量有244萬噸,品位0.47%,還伴生有可觀的鉬、金和銀等,並且為世界上輝鉬礦含187Os最高的礦床之一。據108件樣品分析,187Os波動在0.65~26g/t,多數樣品187Os含量在3.9~6.7g/t之間,平均為5.9g/t。故未來開發187Os,多寶山是不可多得的礦床。多寶山銅礦東南3公里為銅山銅礦,求得90萬噸銅儲量。原先礦體被斷層錯跑了,近來通過地球物理探測,找到了在銅山東南1公里處埋藏著比銅山淺部大好幾倍的礦體。這樣,多寶山和銅山有可能成為我國新的銅業基地。
東南側:盡管陸續發現了眾多中、小型銅礦床,但至今沒有形成大氣候。
西側:著名的得爾布干深斷裂控制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岩漿活動,也控制了區內大部分有色金屬成礦,像烏努格吐山、甲烏拉和額仁陶勒蓋等著名的礦床。這條控礦深斷裂帶大部分在蒙古境內,最近在蒙古境內發現的歐玉陶勒蓋和查干蘇布爾斑岩銅(金)礦床可能受這條深斷裂帶控制。類比來看,在我國境內找到大型銅礦的前景很大,可惜大部分被第四系或森林草原沼澤所覆蓋,必須採取新型或綜合技術方法開展找礦評價才能奏效。
5.額爾齊斯成礦帶
在本成礦帶,上世紀發現評價了著名的阿舍勒火山岩銅礦。晚古生代弧後裂陷盆地環境形成了大量的鉛鋅稀有金屬礦床,但斑岩銅礦長期沒有突破。
近來在成礦帶東南緣青河縣哈臘蘇斑岩銅礦取得突破,通過鑽探發現了150米的厚大銅礦體。在卡拉先格爾附近的斑岩體,普遍能見到黑雲母化,這是一種鉀硅酸鹽交代作用,也是找尋斑岩銅礦的指示礦物標志之一。
6.天山成礦帶
東天山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發現了土屋和延東斑岩銅礦以後,熱乎了很大一陣子,最近又沉寂下來了。主要是找到的銅礦品位多比較低,達到工業可利用品位的礦石比例少。
西天山和西南天山工作了幾十年,銅礦一直未發現大名堂。最近在賽里木湖北岸的北達巴特見礦很好。但是西天山剝蝕較深,保留下來的高侵位深源花崗質岩體可能只是局部的,礦帶連續性一般較差。
額爾齊斯礦帶和天山礦帶成礦均發生於華力西期。
7.西南「三江」成礦帶中南段
三江礦帶銅礦類型多種多樣,除了喜馬拉雅期和印支期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礦床外,還有元古代-中生代的海相火山岩型、海相雜色岩系型和陸相雜色岩系型等銅礦。
最近在滇西北發現了普朗斑岩銅礦,已證實具有大型以上規模。含礦斑岩侵位時間為(235.4±2.4)Ma~(221.5±2.0)Ma,輝鉬礦生成年齡為(213±3.8)Ma,歸結於印支期中咱微板塊的產物。羊拉大型矽卡岩型銅礦和三江中南段的大平掌大型與海底火山噴氣(流)作用有關的塊狀硫化物型銅礦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說明西南「三江」成礦帶塊狀硫化物型和矽卡岩型銅礦也有一定前景。
8.揚子陸塊周邊成礦帶
從揚子陸塊周邊控制礦帶來說,長江中下游可以歸為揚子陸塊東北邊緣,德興可以歸為揚子陸塊東南邊緣。陸塊邊緣高侵位深源花崗質岩漿控制了矽卡岩型、斑岩型和淺成熱液型銅礦床,成礦年齡為180~140Ma,相當燕山中早期。
雖然本地區工作程度甚高,但尋找埋深較大的隱伏礦床或在一些銅礦山深部和外圍尋找新的礦床仍有較大的前景。
9.華夏古陸中生代火山岩盆地成礦帶
本成礦帶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取得紫金山銅礦突破以後沉寂了多年,但尋找大型斑岩銅礦和紫金山式陸相火山岩銅礦仍有希望。紫金山銅礦受華夏古陸中生代火山岩盆地控制,又受NW向斷裂制約,成礦發生於燕山期中期,成岩成礦年齡為150~100Ma。研究中生代陸相火山岩盆地結構與演化和斷裂系統特徵是解決這些礦床評價的關鍵。
總的看來,我國具有較大資源評價潛力的主要銅礦遠景區帶分布在西部。其中,西藏有3個遠景區帶,岡底斯成礦帶潛力最大。雖然岡底斯等西部的一些成礦帶由於目前交通條件較差,加上海拔高等因素,近期難以形成規模開發,但隨著西部交通的改善,開發條件將大大改善。另一方面,從我國銅礦資源可供安全與資源戰略儲備角度考慮,應繼續加強銅礦資源潛力大的西部岡底斯等重要成礦帶的資源評價與勘查。
作者簡介
[1]葉錦華,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2]芮宗瑤,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研究員。
[3]孫延綿,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4]張莓,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員。
[5]孟祥金,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副研究員。
⑩ 伊朗的發展如何
伊朗有比較完備的工業和農業基礎,資源也比較充足,可以想像會迎來一段時間的經濟發展至於美國的限制:從核談判協議達成可以看出,美國的政策應該有所變化,如今中東遜尼派力量比較強大,恐怖主義也主要產生於遜尼派地區,為了平衡遜尼派勢力的影響力,並且阻止恐怖主義的擴散,美國可能會對伊朗有所支持,雖然由於意識形態問題,支持不會太深入,也不會太真心(可以參照中美,合作與遏制並存的關系)
伊朗社會的變革:目前保守和宗教勢力在伊朗依舊佔有主導的地位,他們一定不希望文化領域也和經濟領域一樣迅速開放,但是新思想總會逐漸的滲入,當初巴列維王朝要工業化,不要資本主義,但卻沒有擋住新思潮的崛起,導致了伊斯蘭革命。處理好經濟發展和思想開放帶來的社會變革,對於伊朗應該是個比較嚴峻的課題。可以類比中國的情況,我沒去過伊朗,不知道伊朗人民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