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國家登月成功
截至2020年12月為止,只有美國、前蘇聯和中國成功把探測器送到月球表面,只有美國成功派出宇航員登陸月球表面。當中,美國在阿波羅計劃執行了六次載人登月任務。蘇聯月球2號於1959年9月撞擊月球,是首個登陸月球的探測器。
美國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成功登陸月球,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歷史上最早登陸月球的人類。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1865年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則是人類出現最早有關登陸月球的概念之一。
美國在1972年12月最後一次離開月球表面,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成功進行月球任務的國家。2019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飛船首次降落在月球的另一側。在這之前,所有的軟著陸都在月球的正面進行。
一、非載人登陸
1959年,蘇聯的月球1號登陸月球失敗。蘇聯在同年晚些時候用月球2號太空船進行了第一次無動力的硬著陸。從那以後,共十二艘蘇聯和美國的航天器在1966年至1976年間使用制動火箭進行軟著陸,並在月球表面進行科學研究。1966年,蘇聯的月球9號完成了第一次軟著陸,並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表面的照片。
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1966年至1968年實施了勘測者計劃,發射7艘機器人航天器登陸月球表面,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測試在月球軟著陸的可行性。 1970年9月24日,蘇聯使用月球16號探測器實現了第一次月球土壤采樣返回。 2009年3月1日,中國月球軌道飛行器嫦娥一號在月球表面受控墜毀。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軟著陸。其繼任者嫦娥四號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軟著陸。2020年12月1日,中國嫦娥五號在月球登陸,預計將對其周圍環境進行勘測並採集月球表面物質。計劃會將2公斤重的月壤進行密封封裝,之後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樣品交給返回器,從而傳回給地球。
載人登月
首次載人登月是由「阿波羅11號」飛船完成的。當時飛船上載有三名航天員,當飛船與「土星5」火箭第三級分離,且飛船沿過渡軌道飛行2.5天後,便開始接近月球,此時飛船服務艙的主發動機減速,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
接著,兩名航天員進入登月艙,並駕駛登月艙與飛船分離,這時飛船指揮艙內的一名航天員繼續駕駛飛船繞月球軌道飛行,而另兩名航天員則乘登月艙在月面著陸。登月後航天員採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開了太陽電池陣,安裝了月震儀等。任務完成後,他們乘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月球軌道,與飛船對接,最後返回地球。
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又陸續發射了「阿波羅」12至17飛船,其中除「阿波羅13號」因故沒有登月(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另五艘飛船均登月成功,「阿波羅」15至17飛船的航天員還駕月球車在月面活動,採集岩石。
航天員在月球上鑽取了三米的月球岩芯,發現多達57層,每層代表一次隕石沖擊,還測量了月球內部發出的熱流……「阿波羅」 工程極為壯觀,它激動了無數人的心,使載人登月的千年夢想變成了現實。
中國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圖
(1)伊朗什麼時候能登上月球擴展閱讀:
中國探月工程
中國目前還沒有把人送上月球,根據中國已經確定的計劃,中國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期工程為「繞」,二期工程為「落」, 2017年進行的三期工程為「回」,之後再進行載人登月計劃。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第三階段的月球探測器,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並完成探月工程中「繞、落、回」中的最後一個「回」的任務。
嫦娥五號於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任務後,於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Ⅱ 人類登月情況
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1959年,蘇聯發射的「月球1號」飛到月球附近,進行繞月飛行,開始了
人類對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國會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測的計劃「阿波羅月球探測計劃」。「阿波
羅」計劃的任務包括為載人月球飛行作準備(由「阿波羅」1——10號完成),並進行載人月球飛行(由「阿波羅」11——17承擔)。1969
年7月20日,「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到月面,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登月活動。到了1972年,人類先後登月6次,對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的科
學考察,使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宇航員們放在月球上的地震儀記錄表明,月球和地球一樣,也有一層外殼,其厚度為40——60公里。這個數據是在風暴洋和弗。拉摩洛等地區測定的。月殼下面是月
幔。月幔大致又分為三層。上層月幔厚240公里左右,主要由古代「岩漿海」里沉澱 下來的較重物質構成。中層月幔達480公里以上,這里大概還保存著混沌時代形成
原始月球的「胚胎物質」。上述兩層都是固態的,但具有可塑性。內層月幔處於局部熔融狀態。月球的中心部分是月核,其溫度約為1000攝氏度,遠遠不如地核那麼
熱(地核溫度為5000——6000攝氏度)。月核很可能是熔融的,可能是由低熔點的硫公鐵物質構成。對月球的探測還發現月球的質量分布不均勻,月球近側存在幾個
「質量瘤」的重力異常區。
在「阿波羅」科學實驗站里裝設了很先進的月震儀器。經探測,月球上也有月震,但月震的次數比地震少得多,釋入的能量也遠遠小於地震。月震很弱,最大的月震
為1-2級。除了隕星撞擊引起的震動之外,當月亮離地球最近或最遠的時候,由於地球的起潮力作用,常會出現月震。
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對宇航員帶回的月岩樣品進行了多種項目的共同研究。經實驗室分析得出:月岩中已發現近60多種礦物,其中有6種在地面上尚未發現;在月岩和月
土中發現了地球上的全部化學元素;沒有發現可生存的月球有機物,也無古微生物的證據;在某些月岩中有微弱的剩餘磁性;月球樣品中存在許多太陽活動事件蹤
跡;根據樣品的同位素分析,得出月球年齡約46億年。 在大部分被月塵和岩屑覆蓋的月球表面上,宇航員看到各種形狀、大小、出現頻率不一的岩石,還發現月球表
面散布著一些具有光澤的玻璃物質。月塵在各處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只有幾厘米,厚的地方有5——6米。
到達月球的宇航員在漆黑的月空中看到大而發光的地球。月球探測器還在月球空間拍下地球的照片以及繞觀月球和地球隊的照片。月球上的地球光要比地球上的月光
明亮8倍多。
本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對月球探測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多少世紀以來的地面觀測。「阿波羅」登月成功,是人類科學的結晶,開創了人類認識月球的新紀
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將可能建立沿月球軌道飛行的實驗室,巨大的天文望遠鏡也將在月球上從沒有空氣的太空觀測天空;人類也將可能把月球作為出發到
遙遠行星的一個落腳點。
國內民生和國際影響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兩個部分,雖然目前國內的人民生活狀況情況並不樂觀,但此時發展相關的科技工程仍是必要的。
舉個反例來說,伊拉克作為海灣的產油大國,國內人民收入一度相當可觀,
但是由於被美國瞄上其石油資源,且自身即不願和美國合作,也沒有和美國抗衡的能力,最終落得今天的下場。這也是伊朗如今拚死也要發展核技術的原因,也可以說明我國近代不斷遭受列強侵略的原因。
一個國家即使再富庶,如果沒有足夠的國際影響,沒有足夠抵抗外界侵蝕的能力,最終只能是案板上的肥肉。
至於具體細節,下面來段長的
中國首次登月計劃分三步
據中國月球探測計劃的有關負責人披露,未來幾年如果順利實現把宇航員送入太空的目標,中國可望在2010年以前完成首次月球探測。
據最新出版的《瞭望》周刊報道,中國的登月計劃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發射太空實驗室和尋找貴重元素的月球軌道飛行器;第二步,實現太空機器人登月;第三步,載人登月。雖然具體的登月時間現在尚不能完全確定,但航天科學家肯定中國實現人類登月所需的時間將比美國短。
月球探測是一個國家空間技術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各國探尋太空商機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中國政府於2000年11月發表了中國航天白皮書,初步確立月球探測的目標,明確提出近期發展目標包括「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同時提出選擇月球探測的目標必須突出特色,既要填補中國在月球探測領域的空白,也要為人類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學依據,盡量避免重復其他國家已做過的工作。
中國為登月計劃成立了第一個空間機器人的專門研究機構,即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空間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的太空機器人專家稱:太空機器人將在中國人登上月球前承擔主要探測任務,在衛星維修、太空科學試驗等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並希望將來建立國際月球基地時,中國也能作出貢獻。據已有的設計模型,用於月球表面探測的機器人輕小靈巧,會自由移動、爬坡和躲避障礙,並能適應月球上大溫差和輻射等環境。
有科學家預言,21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將是建立利用太陽能的「月球城」--多餘的能量將被傳送到地球上的採集點。
中國一旦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將成為世界上移居月球俱樂部的創始成員。
中新網11月29日電據新華網上海頻道報道,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28日在此間表示,中國嫦娥工程探月計劃進展順利,運載火箭、探測器、數控、發射場和地面運用五大系統均完成初樣階段,各項技術指標均已確定,目前已進入轉正樣階段,預計2007年發射嫦娥一號繞月衛星將不成問題。
歐陽自遠院士是應首屆長三角青年創新論壇的邀請,來上海做空間探測與中國月球探測的特色和創新的主題報告。
據歐陽院士介紹,中國探月計劃經過長期准備、十年論證,其實早在2004年1月嫦娥工程正式立項前,已經有很多單位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過各項預研。對於這樣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科學家首先將其劃分成五大系統分別進行設計,設計方案討論通過後,研製出原理性樣機,再對樣機經過各種復雜的實驗,製作成初樣,各項技術指標確定後,還要轉成正樣,再對正樣進行單測、聯測、綜合測等各種測試,以保證任何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
中國嫦娥工程探月計劃主要分成繞、落、回三個階段:2004-2007年為繞的階段,主要目標是發射嫦娥一號衛星,圍繞月球進行一年的探測;2007-2012年為落的階段,主要目標是實現月球表面軟著陸與月球巡視探測;2012-2017年為回的階段,主要目標是實現月球表面軟著陸並采樣返回。只有完成了這三個階段以後,中國才考慮載人登月。
目前,中國已經選定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火箭選定長征三號甲。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目前初樣星的整星測試已經完成,開始進入正樣星的研製;承擔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甲火箭也已經投入生產,為了保證完成月球探測工程任務,科研人員對長三甲火箭進行了41項提高可靠性的設計。(
中國在2004年2月十三日公布首次探月計劃——嫦娥計劃。計劃分「繞、落、回」三個發展階段,首期「嫦娥一號」繞月工程,總投資14億元(一個比較常見的比喻是:「第一次探月工程的花費也就相當於修建兩三公里地鐵的錢。」),將在2007年以前發射一顆繞月衛星。此後10年間,中國將陸續進行月球車在探月軟著陸以及機器人月壤采樣工作。
[編輯]首期計劃「嫦娥一號」繞月工程四大任務是
一、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精細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構造和地貌單元,進行月球表面撞擊坑形態、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為類地行星表面年齡的劃分和早期演化歷史研究提供基本數據,並為月面軟著陸區選址和月球基地位置優選提供基礎資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鈦、鐵等14種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繪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圖,月球岩石、礦物和地質學專題圖等,發現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區,評估月球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等。
三、探測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輻射技術,獲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數據,從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齡及其分布,並在此基礎上,估算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的含量、資源分布及資源量等。
四、探測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月球與地球平均距離為38萬公里,處於地球磁場空間的遠磁尾區域,衛星在此區域可探測太陽宇宙線高能粒子和太陽風等離子體,研究太陽風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場磁尾與月球的相互作用
在太空中走得更遠正在成為中國航天人的新夢,隨著國際深空探測熱潮的又一次興起,中國的探月計劃也開始緊鑼密鼓地展開。近日,記者專訪了中國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
耗資15億三年內首次探月
12月6日,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中國工程院院長宋健在京豐賓館召集中國航天界的院士聽取了關於中國探月工程的匯報。會議進行了一天,中國航天局局長、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欒恩傑,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和歐陽自遠做了匯報。在院士們的規劃中,中國探月工程的未來越來越清晰。
歐陽自遠告訴記者,這次會議肯定了中國探月三步走的計劃,這個計劃可以用「繞、落、回」三個字分別概括探月的三個階段。「繞」指的是在2007年之前發射一顆重約2噸的月球衛星,繞月工作一年,獲取一些科學數據,包括拍攝月球表面的三維圖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的資源含量和分布,探測月球表面土壤厚度以及監測地月空間環境。「落」是指在2010年之前實現月球軟著陸,先發射一個月球車在月球表面巡視勘測,這個月球車相當於一個月球機器人。而「回」主要是指2020年之前採集月球表面的一些樣本返回地球。歐陽自遠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這個探月計劃並不將人送上月球,在第二和第三階段都是由機器人來完成工作。
歐陽自遠表示,目前被命名為「嫦娥」一號的探月衛星研製進展順利,軌道設計、測控和數據傳輸、導航與控制等關鍵技術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路線圖已經確定,整個奔月需要8天或者9天時間。這將是目前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距地球的平均距離是38萬公里,而在這之前,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離地面4萬公里。
實施和完成第一次月球探測的費用大約是1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修建2~3公里地鐵的費用」。歐陽自遠同時表示,中國探月並不是單純重復別國的工作。比如,我國在第一階段繞月拍攝的月球圖將更加全面,是三維立體圖。美國探測了月球的5種元素,而我國將探測月球的14種元素。另外,我們還將探測整個月球表面的土壤,這一層土壤裡面有非常有用的一種資源,就是可控核聚變的原料———氦3,這一課題也是別國沒有涉及到的。中國聲音值得世界探月領域傾聽
談到深空探測的話題,歐陽自遠指出,目前國際上新的探月高潮正在興起。美國提出了面向21世紀的全新而完整的探月計劃。歐洲空間局提出了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詳細計劃,日本制定了系統的月球探測計劃,印度也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探月計劃。還有烏克蘭、英國、德國、奧地利及美國的軍方與私人公司也提出了各自的月球探測計劃。12月17日美國總統將發表演說,重申美國將重返月球,載人登月。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但他同時指出,中國的航天事業也正在被國際重視和關注。歐陽自遠講起了最近的一個例子,今年11月16日,2003國際月球大會在夏威夷舉行,會議主辦方邀請了一批包括歐陽自遠在內的中國探月科學家。由於簽證的原因,中國科學家沒能到會。但是會議的主辦方執意邀請遠在中國的歐陽自遠用電話在大會上做了學術報告,並回答各國同行提出的問題。談起這件事,歐陽自遠一臉自豪,他說,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向世界發出中國探月工作者的聲音,這充分說明國際探月領域對中國月球探測工作的重視。深空探測的真正價值遠遠高於工程本身
面對很多人對探月必要性的懷疑,歐陽自遠指出,探月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上世紀60年代的探月工程證實,空間探測是一個具有高科技和高經濟產出率的項目,它能實現的真正價值遠遠高於工程本身。以美國阿波羅號為例,當時美國登月雖然投資高達260億美元,但其產生了3000多項新技術和2000億美元的效益,並帶動整個國家高新技術發展。他指出,很多新技術推廣使用的間接效益是難以計算的,日常生活中隨處都有航天技術的影子,例如,現在嬰兒用的尿不濕最初就是為航天員設計的。像這樣的例子不計其數,據計算,美國在航天上投資1美元平均能得到4~5美元的回報。
歐陽自遠指出,中國目前雖然已經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夢想,但在深空探測領域仍然是一個空白。在國力能夠承擔的情況下,啟動探月工程將極大推動科技發展,對於中國經濟發展也有著深遠意義。
中國在加緊籌備定於今年秋天進行的「神舟」飛船第二次載人飛行,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努力研製相關的機器人技術和空間系統設施,以便為2012年以前把無人駕駛月面車發射到月球的計劃提供必要技術。
中國登月計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說,中國打算讓一些無人駕駛的軌道飛行器和月面車在大約2015年以前具備在登月中進行采樣工作的能力,並以這樣的方式執行最初的登月計劃。
研究中國空間問題的美國專家瓊·約翰遜—弗里茲5月18日出席美國參議院科學委員會航空航天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時指出,中國期望從此次登月計劃中獲得巨大收益,歐陽自遠將它與「阿波羅」計劃給美國帶來的巨大收益相提並論。
約翰遜—弗里茲援引歐陽自遠在此次會議上所說的話說:「登月計劃將刺激高科技的發展,我無法估算出這筆投資會帶來多少回報……登月行動對於激勵民族精神將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這種激勵作用的價值是無法計算的。」
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和在這個新的「登月舞台」上的崛起,都是促使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計劃採取一項新的載人和無人登月計劃的重要因素。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希望把這一計劃作為實現載人飛行器登陸火星的手段。
中國迄今為止還沒有宣布任何載人登月計劃,也沒有打算在這個層次上的計劃方面與美國競爭。但隨著中國成為全球范圍內的大國,如果中國在載人環地球軌道飛行和機器人登月計劃方面取得成功,那麼在很大一部分歐洲人看來,中國在這方面將擁有更多與美國進行抗衡的機會。
約翰遜—弗里茲對參議院科學委員會航空航天小組委員會說:「中國從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中學到了一些東西。高科技航天方面的工作使大批中國人獲得了就業機會,而促進就業對中國來說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約翰遜—弗里茲說:「正如一名中國評論員所說,中國登月行動還將向世界展示,中國絕不是『只能生產鞋子』。此外,中國也能夠通過此舉吸引全球范圍內的企業到中國投資,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在繼續推進空間計劃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一直致力於將航天事業提升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使其能成為類似某種「技術引擎」的行業。
中國和美國目前都在致力於一些工作,這些工作對各自的載人航天計劃和機器人航天計劃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約翰遜—弗里茲指出,中國成功地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而美國現在暫停了航天計劃,這使得人們更加相信,中國搞航天事業收到了成效,取得了好處」。她對參議院科學委員會航空航天小組委員會說:「假如等到明年秋天中國再次進行航天發射,而美國仍然沒有啟動其航天計劃,那麼中國將獲得進一步的聲望,而美國將很丟面子。」
粘貼的,希望對你有用~~~
Ⅲ 目前共有幾個國家登上太空
截止到2021年6月,只有俄美中三國這三個國家獨立自主登上了太空。但英,法,德,日,意,西班牙南非,加,捷,波,匈,羅,保,蒙,越,古,印度,伊朗,阿富汗,以色列,奧地利,巴西,馬來西亞這些國家是藉助其他國家的力量登上的太空。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1978年10月生,河南林州人,1997年8月參加工作,200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社會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工程師。
2012年6月12日,劉洋和來自山東煙台的王亞平成為中國首批女航天員熱門人選;
2012年6月15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宣布,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將組成飛行乘組,執行神九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劉洋主要是在執行手控交會對接的時候進行監視、支持。除此之外,劉洋在長達十三天的飛行任務中還承擔科學實驗任務;
載人航天空間交會對接工程項目獲得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項技術對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
中國沒有結婚生子的女性不能成為女航天員:
我國在航天領域雖然起步較晚,但還是取得了十分不錯的成績。我國不僅完成了太空之旅,還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國家,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還有女性宇航員完成了航天任務,這同樣令西方各國驚訝不已。
要成為宇航員,必須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教育水平,以及冷靜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宇航員並不容易,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女性宇航員則更不容易。僅是其中一項規定,就卡掉了無數的女飛行員。這項規定就是,沒有結婚生子的女飛行員不能成為航天員。
雖然不少人認為這無法理解,但仔細分析也是可以找到原因的。如今人類與太空的距離雖然越來越近了,但進入太空之後依然存在生命危險。如果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真的發生意外,這些沒有結婚生子的女飛行員必然將感到非常遺憾。因此國家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也是為了她們著想。
知道真相之後,相信不少網友都會覺得非常感動,當然也一定會有許多網友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我們的祖國不僅越來越強大,將人民也看得十分重要。有著如此優秀的祖國,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非常幸運的。畢竟到目前為止,還有許多國家甚至連溫飽也不能解決。
Ⅳ 阿姆斯特朗的登月時間
裝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火箭於當地時間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13時32分UTC)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12分鍾後進入地球軌道。環繞地球一圈半後,第三級子火箭點火,航天器開始向月球航行。30分鍾後,指令/服務艙從土星5號分離,在轉向後與登月轉接器(Lunar Mole Adaptor)中的登月艙連接。月球轉移軌道射入(Translunar injection,TLI)將航天器射向月球。 阿波羅11號於7月19日經過月球背面,很快點燃了主火箭並進入了月球軌道。在環繞月球的過程中,三名宇航員在空中辨認出了計劃中的登月點。 奧爾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鞋印。這是一個測試月球表面風化層的實驗的一部分。奧爾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鞋印 阿波羅11號的登陸點在寧靜海(Mare Tranquillitatis)南部,在Sabine D環型山西南20公里處。這個登陸點被選擇的原因是它比較平整(來自於游騎兵8號(Ranger 8)、勘察家5號(Surveyor 5)以及月球軌道器(Lunar Orbiter)提供的信息),也就不會在降落和艙外活動時製造太多困難。登陸之後,阿姆斯特朗把登陸點稱做「靜海基地」。 7月20日18:11UTC,當飛船在月球背面時,呼號為「鷹號」的登月艙從呼號為「哥倫比亞號」的指令艙中分離。科林斯獨自一人留在「哥倫比亞」上,在鷹號繞垂直軸旋轉時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以確保這個飛行器一切正常。檢查過後,科林斯做了一個簡單的告別手勢——「兩位多加保重」——便離開了。科林斯的任務是留在指令艙中並繞月球環行,在以後的24個小時中只能監測控制中心與鷹號之間的通訊並祈禱登月一切順利。如果鷹號發生了意外並且不能夠從月面起飛的話(可能性極大),科林斯就只能獨自一人返回地球。 很快,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啟動了鷹號的推進器並開始下降。他們很快意識到它「飛過頭」了:他們向月面降落時,表明計算機過載的警報器開始響起。鷹號在下降彈道中多飛了4秒,也就是說登月點會離計劃西面若干公里遠。導航計算機出現了若干次異常的程序警報。在休斯頓的約翰遜太空中心,飛行控制指揮官史蒂夫·貝爾斯(Steve Bales)面臨著一個關鍵的、一剎那間的抉擇——終止登月計劃(這也意味著終止整個飛行計劃,因為飛行器上的燃料僅夠進行一次嘗試),或者命令宇航員按照計劃行動,不要理會登月艙計算機出現的問題。貝爾斯後來承認,他是「憑著直覺」允許阿姆斯特朗嘗試登月的。重新開始注意窗外之後,阿姆斯特朗發現他們正處在一塊岩石和一片硬地之間。計算機失靈導致他們飛過了預選著陸區,而燃料也很快就要耗盡了。此時,阿姆斯特朗選擇了手動控制登月艙。登月艙不斷下降,燃料開始耗盡——登月艙位於月面上空大約9米,所剩燃料僅夠用30秒鍾——阿姆斯特朗在遍布礫石和隕石坑的月面冷靜地找到一處適合於著陸的地方,並駕駛登月艙穩穩地降落在月球上。准確的登陸時間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3秒(休斯頓時間)。 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互相看了一眼,會心地笑了。休斯頓飛行控制中心內鴉雀無聲,大家都在靜靜地等待著。終於,他們聽到了阿姆斯特朗的聲音:「休斯頓,這里是靜海基地。『鷹』著陸成功。」飛行控制中心頓時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在登月艙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把手伸過儀表盤,默默地握了一下。 登月過程中的程序警報是「執行溢出」,意味著導航計算機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預定任務。後來發現,溢出的原因是登月艙的對接雷達在降落時沒有關閉,使計算機仍然監視並不在使用的雷達。由於在緊急關頭的一句「繼續」,史蒂夫·貝爾斯後來獲得了一枚總統自由勛章。 降落後不久,在艙外活動的准備工作開始之前,奧爾德林通過無線電向地球念道: 「這里是登月艙駕駛員。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讓所有正在聽的人,不論他們是誰或在哪裡,靜下來,回顧一下過去幾小時所發生的一切,並以他或者她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恩。 」 作為共濟會的成員,奧爾德林接下來進行了聖餐禮。奧爾德林將他所進行的聖餐禮保密,甚至都沒有告訴他的妻子,因為阿波羅8號宇航員在月球軌道中念的《創世記》使航空航天局被無神論者麥達琳·默里·歐黑爾(Madalyn Murray O'Hair)起訴。 阿波羅11號(Apollo 11)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三位執行此任務的宇航員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Michael Collins)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登上月球
7月21日2點56分(UTC),鷹號降落六個半小時後,阿姆斯特朗扶著登月艙的階梯踏上了月球,說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奧爾德林不久也踏上月球,兩人在月表活動了兩個半小時,使用鑽探取得了月芯標本,拍攝了一些照片,也採集了一些月表岩石標本。
Ⅳ 登上月球的國家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時間登陸月球的
登上月球的國家有前蘇聯,美國和中國。其中載人登月只有美國實現了,時間為1969年7月20日,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乘坐阿波羅11號登陸了月球。探測器登月實現的國家有前蘇聯、美國和中國,時間分別是1959年9月14日,1964年7月31日和2013年12月14日。
Ⅵ 目前全世界登月的國家有幾個,有哪些登月歷程
到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前蘇聯和中國成功把探測器送到月球表面,只有美國成功派出宇航員登陸月球表面。
當中,美國在阿波羅計劃執行了六次載人登月任務。蘇聯月球2號於1959年9月撞擊月球,是首個登陸月球的探測器。美國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成功登陸月球,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歷史上最早登陸月球的人類。
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1865年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則是人類出現最早有關登陸月球的概念之一。美國在1972年12月最後一次離開月球表面,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成功進行月球任務的國家。2019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飛船首次降落在月球的另一側。在這之前,所有的軟著陸都在月球的正面進行。
一、非載人登陸
1959年,蘇聯的月球1號登陸月球失敗。蘇聯在同年晚些時候用月球2號太空船進行了第一次無動力的硬著陸。從那以後,共十二艘蘇聯和美國的航天器在1966年至1976年間使用制動火箭進行軟著陸,並在月球表面進行科學研究。1966年,蘇聯的月球9號完成了第一次軟著陸,並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表面的照片。
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1966年至1968年實施了勘測者計劃,發射7艘機器人航天器登陸月球表面,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測試在月球軟著陸的可行性。 1970年9月24日,蘇聯使用月球16號探測器實現了第一次月球土壤采樣返回。
2009年3月1日,中國月球軌道飛行器嫦娥一號在月球表面受控墜毀。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軟著陸。其繼任者嫦娥四號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二、載人登月
共有十二人降落在月球上。從1969年7月20日開始的41個月內,共6次NASA任務中,每次都有2人通過阿波羅登月艙登月。
首次登月的是阿波羅11號上Neil Armstrong、Joshua Wilkes-Paul。1972年12月14日阿波羅17號的塞爾南和傑克施密特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登陸月球的人。塞爾南是最後一個離開月球表面的人。
(6)伊朗什麼時候能登上月球擴展閱讀:
科技影響
阿波羅登陸月球計劃耗資巨大,這一計劃把人送上月球同時,也觸發了其他科技領域的進步,對現今帶來巨大的變化。
如美國電器製造商Black&Decker在1961年推出一款無線電鑽,之後拿到了美國航天局的訂單,研製一款特製電鑽,用來在航天採集樣本。在研發過程中,該公司還開發了1979年問世,世界上第一台無線吸塵器。
阿波羅計劃對時間的精準度要求極高,幾分之一秒之差也足以決定航天人的生死。因此工匠們研製出每年誤差僅一分鍾的石英鍾,使鍾表更准時。
航天人在航天中使用的銀離子技術的水凈化裝置,使得水質變得更干凈,這技術現今普遍使用在凈化噴水池與游泳池。
1967年,阿波羅1號訓練過程發生起火焚毀,造成3名航天人喪生。之後美國航天局研發耐火紡織面料,這技術也在全世界普及,受益者包括消防員、多發性硬化病患者和馬匹。
美國航天局在研究微型電路技術的過程中,意外產生出植入式心臟除顫器的設計靈感,這技術可真接用在患者皮膚下,對於高度心律不正常患者來說是救命福音。
其他技術如航天飲食的冷凍乾燥技術產生了速食食品和用來保護登月艙不被高溫炙熱的航天毯,催生了救生毯,主要用來救災與人道救援。
Ⅶ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有能力登月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有登月的能力。但目前為止人類登月成功的歷史只有美國。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拉開了人類航天時代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航天員加加林乘「東方號」宇宙飛船,用108分鍾環繞地球一圈,寫下了人類航天飛行的新篇章。
俄羅斯將發射一個小型月球軌道站,再從軌道站向月球發射各種探測器,研究月球內部化學結構及物理特性,開發核燃料「氦-3」。歐洲打算分四步實施探月計劃:研製月球探測器、研製長期在月球上工作的機器人、初步利用月球資源和建立人類月球基地.日本下了很大的決心,其中「月亮女神探測計劃」已進入設計與開發階段,還有軌道器、著陸器和中繼衛星三個航天器在研製中.印度在探月方面已制定詳細計劃,預定在2007年前發射月球探測器,可環月飛行數年。
Ⅷ 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是哪一個
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是美國。
美國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首次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夢想。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在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太空技術方面一直落在蘇聯後面,因而美國制訂了人類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加緊了從事人類登月方面的研究與實驗。
1969年7月16日,在各項准備工作完全成熟後,阿波羅人類登月行動開始。在美國東海岸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宇宙飛行中心的發射場上,一支長達110米的巨型火箭點火起飛。在地球—月球過渡軌道飛行61小時後,飛船到達地球和月球引力相等的平衡點,開始在月球的引力下運動,75小時後進入繞月球飛行的軌道。
7月21日3時51分,登月艙在兩名宇航員N·A·阿姆斯特朗和E·E·奧爾德林操縱下,在月球實現軟著陸。另一名宇航員柯林斯則留在指揮艙內,繼續沿著環月軌道飛行。阿姆斯特朗爬出登月艙的氣閘式艙門後,從5米高的進出口緩慢地走下9級扶梯。
4時7分,他的左腳先放到月球表面,靜寂的月球塵土上第一次印上了人類的腳印。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時18分鍾,除安裝大量測試裝置外,還採集了23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然後駕駛登月艙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母船會合對接,飛向地球。
(8)伊朗什麼時候能登上月球擴展閱讀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楊利偉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楊利偉在原空軍部隊安全飛行1,350小時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8年1月25日,楊利偉同其他11名航天員被中央宣傳部授予航天員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