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接收了多少巴勒斯坦難民

伊朗接收了多少巴勒斯坦難民

發布時間:2022-08-16 14:22:05

❶ 除了俄羅斯以外,還有哪些國家是支持巴沙爾的呢

支持巴沙爾的國家有伊朗等一眾什葉派國家和勢力的支持和黎巴嫩等等。

四、黎巴嫩

在巴沙爾政權最危險的關鍵時刻,除了俄羅斯和伊朗,還有黎巴嫩也派兵打擊恐怖組織,幫巴沙爾收復失地。可以說巴沙爾還可以做在這個位置上,多虧了這幾個國家的幫忙。算是巴沙爾的盟友。

❷ 以色列和伊朗的歷史過結到底是怎麼樣的

其實曾經的伊朗和以色列關系還不錯,只是在伊斯蘭革命後,兩國關系才開始惡化,我找了一段資料,你自己看一下。
親密的准同盟——巴列維王朝與以色列

流散到歐洲的猶太人備受歧視與迫害,雖然猶太人在經濟、教育與科技領域成績斐然,但歐洲反猶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風吹草動猶太人便往往首當其沖,成為替罪羊。19世紀末,作為一種猶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猶太復國主義興起,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移居曾經的故土——巴勒斯坦。納粹興起後大肆迫害猶太人,二戰期間有600萬歐洲猶太人慘遭屠殺。民族的悲慘命運使猶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猶太人曾經的故土已成為阿拉伯人的家園,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進入自己的家園。猶太移民與當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雙方沖突不斷。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者」——英國面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壓力左右為難,乾脆把這個難題丟給剛成立不久的聯合國。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兩個國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

以色列建國後,阿拉伯國家拒絕承認這個猶太國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國的次日,阿拉伯聯軍就發動軍事進攻要把這個國家扼殺在搖籃中。以色列軍民浴血奮戰終於站穩腳跟。伊朗作為中東的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則對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雖然出於同阿拉伯國家搞好關系的考慮,在聯合國投票反對以色列進入聯合國,但同時也表示不願介入阿以沖突。摩薩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認以色列。摩薩台倒台後,巴列維國王逐漸掌握了伊朗的實權。巴列維想實現伊朗的現代化,夢想恢復波斯帝國的光榮。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輝煌成就吸引了國王,認為以色列的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他實現「白色革命」。美國猶太社團對國會決策有著巨大的影響。伊朗與以色列搞好關系,可以藉助美國強大的猶太社團的力量敲開美國國會的大門,幫助伊朗實現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藉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納賽爾革命後興起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維護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與伊朗搞好關系,擺脫在中東的政治孤立,從伊朗獲得必需的石油。這一時期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密切,雙方人員來往絡繹不絕,以色列領導人本·古里安、梅厄、貝京、達揚、佩雷斯和拉賓等都曾訪問過伊朗。雙方的合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合作也開花結果。政治上,雙方共同致力於遏制納賽爾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共同在葉門對抗納賽爾,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庫爾德游擊隊,並通過伊朗把伊拉克境內的猶太人轉往以色列。在軍事上,以色列幫助伊朗建立和訓練特務機構「薩瓦克」,並進行軍事和情報合作。有趣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曾提議與伊朗聯合研究核武器計劃,但是伊朗國王巴列維認為伊朗沒有必要開發核武器,甚至認為擁有核武器對伊朗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拒絕了以色列的提議,並批評以色列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立場,提倡建立「中東無核區」。兩國雖在核武器問題上觀點不一,但卻簽署了代號為「鮮花工程」的聯合開發可以攜帶核彈頭導彈的秘密計劃,該計劃因伊朗發生革命而中止。在經濟方面,以色列幫助伊朗在農業、軍工等方面進行建設,而伊朗則在阿拉伯對以色列實行嚴格的經濟貿易禁運時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從伊朗進口,到1976年伊朗則提供了大約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對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幫了大忙。面對阿拉伯國家對伊朗與以色列關系的指責,伊朗聲稱「我們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伊朗巴列維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對以色列軍隊在「六·五戰爭」中的成就表示欽佩。在十月戰爭後,埃以和平進程中,巴列維也盡了綿薄之力。

冰河時代——以色列與伊斯蘭共和國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決定了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必然發生逆轉。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講中,呼籲伊斯蘭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團結一致,共同反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義在中東的工具,反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認為「殖民主義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都企圖消滅伊斯蘭民族和伊斯蘭國家,殖民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正在包圍伊斯蘭各民族,掠奪他們的財產和自然資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義的產物,西方殖民主義建立以色列政權的目的是鎮壓和殖民伊斯蘭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對伊朗國王與以色列政權建立友好關系。在巴列維時期,霍梅尼通過演講、發表聲明和撰寫文章向穆斯林闡述以色列政權對伊斯蘭世界構成的威脅,認為以色列政權是伊斯蘭世界心臟的毒瘤,如果不鏟除,其後患無窮。

伊朗伊斯蘭革命使兩國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駐伊朗的機構、專家全部撤出,伊朗駐以色列的機構也關門閉市,許多合作項目半途而廢,其中包括「鮮花工程」。革命後的伊朗奉行「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政策,號召伊斯蘭世界鏟除以色列這個「毒瘤」,把每年的齋月最後一個周五主麻日定為「古都斯日」,旨在喚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滅以色列政權。自此後,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活動,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對以色列政權。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但他不是個反猶主義者。在伊斯蘭革命時期,他曾許諾保護伊朗的猶太社團,不許傷害生活在伊朗的猶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許願意離開伊朗的猶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目前,在伊朗還生活著數萬猶太人。伊朗憲法保護他們的宗教習慣和風俗,並在議會留有一個席位。

革命後的伊朗雖然激烈反對以色列,但是兩國也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在國際上極其孤立,武器彈葯缺乏。這時,被伊朗視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動拉了死對頭伊朗一把,向伊朗輸送了大量軍火。一來,以色列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東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來,「風物長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極端主義是暫時的現象,會很快退燒,兩國可以重溫舊好。1987年,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前總理伊扎克·拉賓總結以色列政府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政策時說,「伊朗現在從其奉行的哲學上來說是以色列的危險的敵人。……但同時,伊朗28年或者37年後將會是以色列的朋友。」兩伊戰爭時期,以色列不僅自己賣軍火給伊朗,而且還在美伊之間穿針搭線,幫助伊朗藉助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得美國軍火。霍梅尼時期,伊朗雖然購買以色列的軍火,但其反以思想並未軟化,積極支持巴解組織、黎巴嫩真主黨的反以行動,並與敘利亞在反以問題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強烈譴責伊朗的反以言論和行為。

以色列經過多年的奮戰,終於基本擺平了阿拉伯國家,老對頭巴解組織也逐漸軟化。到20世紀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國以來所處的艱險環境。面對現實,一種新的和平主義之風吹拂阿以政壇。1993年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開始了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伊朗卻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當時的和平進程是公正的,認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談判不會實現真正的和平。旗幟鮮明地要求「公正」——解決1948年以來的巴勒斯坦難民權利、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佔領、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擴建猶太人定居點,以及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佔領問題。伊朗表示原則上接受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不接受《奧斯陸協議》,因為這個協議是「不公正的、傲慢的,歸根結底是荒謬的」。在人們對巴以和談寄予厚望,憧憬中東和平美景之際,伊朗的特立獨行顯得與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對伊朗的態度十分惱怒,認為伊朗是「最危險的敵人」,但對伊朗也無可奈何。

繼巴以和談之後,伊朗核計劃又成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嚴重問題。兩伊戰爭後,伊朗重新啟動巴列維時期的核計劃。這時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對巴列維核計劃的支持,強烈反對伊朗重啟核計劃,指責伊朗尋求核武器,並力促美國、歐盟等國家向伊朗施壓,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伊朗核問題成為核危機,以色列與伊朗的敵對也進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強硬保守派內賈德當選總統。內賈德上台不久就語出驚人,聲稱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還牙要求聯合國開除伊朗。內賈德還對二戰期間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表示置疑,以色列則指責內賈德犯了反人類罪,雙方你來我往,口水戰不休。但我們也可以看出,內賈德的言論無非是要轉移阿拉伯對伊朗的核計劃的擔心,並借反以言論,凝聚國內共識,獲得政治支持。內賈德嚴辭反以但他並不是反猶太主義者,2006年12月,他本人還向德黑蘭一猶太醫院捐款。伊朗的猶太人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內賈德言論的影響。

總起來看,以色列與伊朗之爭並非出於直接的國家利益之爭,而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伊朗反以無非是把以色列視為西方代理人,認為以色列建國是西方對伊斯蘭世界的陰謀。可以說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響,維護伊斯蘭利益的表象,其實質是反以色列後面的西方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其實,以色列也不願與伊朗為敵,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轉意重修舊好。

❸ 中東問題!!!!!有獎哦

問題1:阿拉伯國家是如何用石油武器來威脅英美等大國的?

伊拉克要拿石油作武器

巴以沖突已經不能僅僅用中東危機來概括了,全世界都在摒住呼吸關注以色列的下一步行動,原因之一就是石油———這根聯系著中東和世界的神經。4月1日,當耶路撒冷再度發生自殺性爆炸、以色列總理沙龍宣布進入「戰爭」的時候,積蓄多日的緊張情緒終於爆發,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原油價格上漲57美分收於26.88美元/桶,並達到2001年9月19日以來的最高點。
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開始。4月1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呼籲所有的阿拉伯國家團結起來,用石油做武器,並利用一切經濟手段對付以色列和美國,支持巴勒斯坦的兄弟。第二天,伊拉克宣布,准備停止向美國出口原油。不僅如此,伊拉克還向阿拉伯聯盟遞交了一份決議草案,敦促阿拉伯國家行動起來,如果美國依舊偏袒以色列,那就切斷美國的石油供給線。伊拉克還建議,僅僅向巴勒斯坦提供道義上的支持遠遠不夠,應該給他們送去武器、資金。

伊朗外長哈拉齊的一番表態更加重了國際原油市場的憂慮。正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參加伊斯蘭會議組織大會的哈拉齊說,伊朗考慮以石油為武器,迫使美國向以色列施壓,讓其立即從巴勒斯坦領土撤出。很顯然,伊朗政府認為伊拉克的「石油牌」是個不錯的建議。

1973年伊拉克提交給阿拉伯聯盟的決議草案不禁讓人想起了29年前沙烏地阿拉伯的宣言。同樣是因為以色列,同樣是為了迫使美國放棄對以色列的支持,同樣以石油做武器。

石油是現代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血液」,維系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汽車、飛機、船舶,小到塑料、清潔劑,石油的作用無處不在。難以想像,如果沒有石油,這個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正因如此,全世界都對1973年的石油危機心有餘悸,那一次,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石油的威力———不用槍炮、不用流血,卻可以製造常規武器無法達到的效果。

1973年,中東局勢異常緊張。當年4月,佔中東總產油量35%的沙特首次公開聲稱:如果美國不改變對以色列的偏袒政策,阿拉伯國家就會減產石油。伊拉克、科威特、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卡達、敘利亞等國紛紛加入沙特的行列。10月,以色列與埃及之間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11月底,阿拉伯國家召開首腦會議,肯定了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所採取的一系列減產、禁運措施。

短短3個月內,原油價格由3.1美元/桶飆升至12.6美元/桶,致使汽油價格猛然上漲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業化國家的生產力增長都明顯放慢。

沙特態度謹慎

但並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積極響應伊拉克的號召,其中尤為引人注意的是29年前第一個拿石油當武器的沙特。這一次,這位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國以及OPEC最有影響的成員態度相當低調,沙特外交大臣表示,石油禁運不在沙特的考慮范圍之內。

沙特如此低調原因有多方面。首先,1973年的石油禁運雖然最後迫使美國和西方社會向阿拉伯世界低頭,但勝利的代價是昂貴的。沙特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石油出口,減產使它承受了巨大的損失,國際收支逆差迅速擴大,國民經濟接近崩潰,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也受到了嚴重破壞。

石油輸出國意識到,石油武器其實是一柄雙刃劍,用不好就會傷到自己。因此,一些阿拉伯國家曾經承諾,不會以「石油作為政治籌碼」。經過30年的苦心經營,沙特在國際石油市場樹立了較高的聲望,為了證明自己是可靠的原油供應者,它不可能輕易放棄自己的諾言。

其次,如果沙特同意支持伊拉克的計劃,無異於否認沙特王儲不久前提出的中東和平新計劃。這個和平計劃呼籲阿拉伯國家恢復同以色列關系的正常化,以換取以色列撤出巴勒斯坦領土,同意巴勒斯坦建國。
除了沙特,科威特、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也認為伊拉克的計劃是「不可取的」。科威特官員反問道:「如果我們沒有了收入,如何繼續支持巴勒斯坦兄弟?」

美國能撐多久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里克在聽說伊拉克提議用石油當武器後,不屑一顧地稱,其他阿拉伯國家是不會接受的。他甚至還嘲笑這是伊拉克的小把戲,它在試圖轉移視線,讓大家忘了武器核查的問題。然而,分析家擔心,如果不能盡快解決中東危機,石油危機也就不遠了。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巴以之間充滿了太多的未知數。假設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被傷害、驅逐,甚至殺害了,沙特、科威特等國是否還會像現在這樣「穩當」?

中東的石油儲量佔全球探明儲量的2/3左右,出口量也佔到了全球市場的26%。雖然俄羅斯等國近年來的石油出口有所增長,布希政府也積極呼籲加大本國的石油開采、減少對國外進口石油的依賴,但目前中東仍是美國石油供應的生命線。僅伊拉克一國的石油就佔美國進口量的10%。

目前,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為5.6億桶,較1985年減少50%以上,只能替代53天的石油進口。美國汽油工業研究基金會分析員拉里·古德斯汀擔心地說:「美國已經失去了優勢位置,我們的進口保護能力下降得太厲害了。」

如果阿拉伯國家一致行動實施石油禁運,美國能堅持多久?即使後退一步,不會發生石油禁運,因為畢竟美國不可能為了以色列傷害到自己的利益,但萬一中東發生了其他不可控制的意外,導致石油產量驟減,剛剛擺脫新世紀第一次經濟衰退的美國又該如何應付?到那時,也許又該有人批評經濟一體化了,因為美國經濟倒霉,全球經濟也會跟著遭殃。

問題2:中東各國石油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經濟: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沙特以「石油王國」著稱,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極為豐富。石油工業是沙經濟的主要支柱,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是世界上石油儲量、產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之一。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約占出口總額的90%。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儲量約362億噸(2642億桶),佔世界儲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氣儲量為6.0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按目前石油產量估算,沙石油仍可開采80年左右。此外,還有金、銅、鐵、錫、鋁、鋅等礦藏,是世界第四大黃金市場。水力資源以地下水為主。地下水總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計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全國的海水淡化總量佔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蓄水池共有184個,擁有6.4億立方米蓄水能力。石油和石化工業為沙特的經濟命脈。年產原油4~5億噸,石油收入約400~500億美元。沙特特別重視農業。全國有可耕地3200萬公頃,耕種面積360萬公頃。在中東地區各國中,沙特的國內生產總值最高,在發展中國家裡堪稱高水平。沙特以石油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石油部門在沙特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其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30%以上。沙特出口以石油為主,約占出口總額的90%,石化及某些工業產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漸增加。進口主要是機械設備、食品、紡織等消費品和化工產品。沙特是高福利國家。實行免費醫療。貨幣名稱:沙特里亞爾。
經濟: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據阿聯酋通訊社2000年7月1日報道,截止1999年底,阿聯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978億桶,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9.4%,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氣儲量為5.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國民經濟以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工業為主。石油收入占政府財政收入的85%以上。貨幣名稱:迪爾汗 (dirham)。
經濟:經濟以石油為主,所產石油95%供出口,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輸出國之一。原油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政府重視發展多樣化經濟,以減少國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

問題3:幾次石油價格抬升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1)石油價格漲 全球股市跌

繼9月15日下跌160點後,美國股市像吃了瀉葯一樣,一路下跌。9月18日,道·瓊斯指數跌118點,報10808點;納斯達克指數跌108點,報3726點,跌穿3800點的心理關口。雖然紐約股市全面下挫,但能源股仍是一枝獨秀,艾克森石油上漲1.65美元,以89.65美元作收,再創近1年來新高價。
市場人士指出,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導致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及納斯達克指數大跌。受美股拖累,全球股市幾乎盡墨,其中韓國、印尼、香港股市受到的打擊尤其大。

歐洲股市法蘭克福DAX指數下跌0.41%,巴黎CAC指數下跌0.64%。倫敦股市倖免於難,金融時報指數收市上升0.22%。

9月18日的亞洲股票市場充滿悲觀情緒。市場關注的焦點仍在油價上漲、華爾街股市下跌以及區內政局不明朗這些負面消息。

韓國股市綜合指數跌50.64點,跌幅達8.6%。經紀說,福特公司出人意料地放棄收購大宇車廠,使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影響。

印尼股市自上星期發生導致15人喪生的炸彈爆炸案後,投資者因懼怕恐怖襲擊活動,爭相拋出手上股票,大市全日下跌31.58點,跌幅達7%,跌至17個月來的低位。泰國股市受到泰銖疲弱和區內股市普遍下跌的影響,9月18日也下跌了2.5%。

在日本,投資者沽出高科技相關股票。日京平均指數下跌152.12點,跌幅為0.94%。

菲律賓股市微跌0.7%,主要是受到比索下跌的影響;紐西蘭股市周一下跌1%,成交淡靜;澳大利亞股市下跌52.5點。

台灣加權指數跌143.15點,跌幅為2.03%。經紀說,投資者擔心當局的新經濟政策,更加卻步。

香港股市恆生指數18日狂瀉689點,以15560點收市,跌幅逾4%,為亞太區內18日股市第三大跌幅。創業板指數收市報414點,再跌21點,創下歷史新低位。

(2)高油價可能放慢美國經濟增長速度
在石油輸出國組織9月10日作出日增原油產量80萬桶的決定後,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繼續攀升,18日紐約市場原油價格一度超過每桶37美元,再創10年來新高。美國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雖然高油價不會引發美國經濟衰退,但可能導致明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顯著放慢。

美國總統柯林頓日前表示,盡管原油價格居高不下,但美國經濟「在中短期內」沒有衰退的危險。他認為,美國在抗擊這一次油價攀升的沖擊方面比以前做得好。柯林頓的這番樂觀預測並非虛妄之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日發表的最新預測報告,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2%,比去年的4.2%還高出1個百分點。美國全國企業經濟學家協會日前發表的調查報告也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從5月份預測的4.9%調高到了5.2%。這與此前3次石油沖擊後美國經濟均很快陷入衰退的情形形成了鮮明對比。

自70年代中期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美國的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這是此次油價攀升對美國經濟沒有形成嚴重沖擊的重要原因之一。過去5年中,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了20%,但石油消費量僅增加了9%。信息技術等使用能源少的新經濟部門的迅速崛起,也相對降低了對石油的需求。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的統計顯示,用於石油的開支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1981年的8.5%降至目前的約3%。石油開支比重大大下降,其變動對整個經濟的影響程度也就隨之下降。由於以上因素,加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美國公司很難通過提高價格來轉嫁增加的能源成本,扣除能源和食品兩項商品後,美國的「 核心」通貨膨脹率變化不大,這使美國經濟能夠保持持續增長。另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吸取以往的教訓,在應付這一次油價沖擊方面也採取了比較得當的措施。

但經濟學家們認為,如果油價仍居高不下,明年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將會明顯放慢。美國標准-蒲耳氏公司最近預計,如果今年後幾個月油價保持在每桶30美元左右,明年底降到25美元,那麼,明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下降到3.6%,失業率將從今年的約4%上升到4.5%,通貨膨脹率將為2%。但如果這一期間油價升至每桶40美元,明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下降到3.2%,失業率上升到4.7%,通貨膨脹率達到2.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由於美聯儲去年6月到今年5月連續6次提高利率對經濟的影響將逐步顯露、以及原油價格上揚和美元實際匯率上升會影響出口,明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將下降到3.2%,失業率從今年的4.1%上升到4.4%。

❹ 難民流入對國家有什麼影響

當我們談論難民危機的時候,不應該只關注危機涉及的人數,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認清難民危機所帶來的問題的性質。

首先,難民經歷流離失所的時間相當長。二戰期間,有些難民經歷了長達六到八年的時間才到達其他的國家,這一過程相當漫長且痛苦;但今天難民經歷流離失所的時間可能是二戰時的三倍。相關的具體數據並不樂觀,最短的數據仍顯示,當前難民經歷流離失所的平均時長為17年。

其次,出現了難民向城市聚集的現象。人們經常會問:「你們組織(國際救援委員會)在難民營開展工作嗎?」我要指出的是,大多數的難民並不在難民營生活。全球60%左右的難民身處城市地區,他們或者自己租賃住所或者與親戚、朋友生活在一起。向在難民營生活的難民提供食物、醫療、甚至教育,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在城市地區要做到這些卻相當困難。

第三,大量難民都居住在貧窮而非富裕的國家。最近一年來搶佔新聞頭條的難民危機可能是羅興亞人的出逃,緬甸軍隊燒毀了羅興亞人的家園並將他們驅逐出境,羅興亞人被迫逃到了貧窮的孟加拉國。如今,全球86%的難民居住在貧窮或低收入國家;只有2%的難民身處美國,8%的難民身處歐洲。在過去的一年半中,烏干達接收了150萬來自南蘇丹的難民;約旦接收了65萬難民;黎巴嫩接收了150萬難民;土耳其接收了270萬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巴基斯坦接收了250萬來自阿富汗的難民;伊朗大約有80萬難民。接收難民的責任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分配是失衡的,並且大體上看,越是貧窮的國家反而越有可能承擔接收難民的責任。

第四,全球難民和流離失所的人口中有一半是兒童,但僅有2%的人道主義預算投入在教育上。小學適齡的難民兒童中,一半處於失學狀態;而中學適齡的難民兒童中,更是高達四分之三的兒童處於失學狀態。去年用於援助難民的聯合國人道主義援助預算為260億美元。不過,在規模可觀的人道主義援助中,只有2%的預算用於發展教育,更多的資金用於提供健康保障和食物。這意味著在經歷流離失所長達18或20年的過程中,很多難民兒童在青少年時代得不到任何教育。

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❺ 中東問題

中東由於民族關系復雜,宗教派系之間的爭斗,宗教之間的沖突以及大量的石油使得中東問題變得十分棘手。
特別是以色列國的建立使得中東問題變得更加復雜。以色列由於是西方世界扶持的一個新國家,且是在阿拉伯人的領土上建立的,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不滿,中東發生的大部分戰爭都與以色列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由於以色列是在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上建立的,因而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建的矛盾就顯得極其尖銳,經常發生武裝沖突。而巴勒斯坦內部由於派系問題使得巴勒斯坦人之間也有一定的矛盾,這使得巴勒斯坦有時看起來並不團結,甚至發生內部的武裝沖突。
伊拉克由於戰爭使得當地的經濟一落千丈。美國發動伊戰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為了控制當地的石油。而現在的伊拉克政府也正在尋求一條自主發展的道路,希望能擺脫美國的控制。但由於伊拉克人不滿美國的駐軍,認為美國是在侵略自己的國家,因而經常發生自殺式爆炸事件,這也使得伊拉克問題變得很棘手的重要原因。由於政權的不穩固伊拉克也成了恐怖分子的常駐地,這也是美軍遲遲不肯撤軍的重要原因。
伊朗自伊斯蘭革命以來就和美國的關系十分惡劣。美國一直將伊朗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當中的。由於伊朗是一個崛起中的伊斯蘭大國,美國為控制中東的石油就和伊朗有這一定的矛盾。美國會盡一切可能來遏制伊朗的發展,而伊朗由於一些政治原因對美國有一種抵制的情緒在裡面。伊朗發展核技術也在另一方面激怒了美國,總的說來,伊朗的核計劃只是一條導火索。伊朗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大國,而美國就是這條道路上的一頭攔路虎。由於自身利益需求的不同,兩國的關系十分緊張,為了讓中東的局面不會更加混亂,兩國在多國的斡旋下已經有了對話的趨勢。
由於中東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得中東的局勢對世界的政治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如今的油價上漲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中東的局勢的影響的。

這些都是純手寫的啊,真累人!!

❻ 全球難民人數再創新高,達到了多少

2020年,全球疫情持續蔓延,許多人為確保安全而待在家裡時,有些人卻不得不為了活下去而逃離家園。2021年6月18日,聯合國難民署在瑞士日內瓦發布最新年度《全球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逃離戰爭、暴力和迫害的人數上升至近8240萬。與2019年創下歷史新高的7950萬人相比,又增長了4%。

聯合國難民署的這份報告指出,到2020年底,2070萬名難民依聯合國難民署授權得到照顧,570萬名巴勒斯坦難民和390萬名委內瑞拉人在境外流離失所。另外,有4800萬人在本國境內流離失所,另有410萬人是尋求庇護者。

「每個數字背後都有一個被迫逃離家園的人,以及一個流離失所的故事。他們值得我們關注和支持,我們不僅要為他們提供人道援助,還要幫助他們尋求脫離困境的方案。」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菲利普·格蘭迪說。

導致全球難民和流離失所問題的主要原因

在分析人士看來,導致全球難民和流離失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沖突持續時間長、新的沖突此起彼伏以及政治解決沖突進程滯後。

2020年的世界難民日前,美國布朗大學發布了一份題為《創造難民:美國後「9·11」戰爭造成的流離失所》的報告。

報告指出,美國在「9·11」事件後參與的戰爭,對全球范圍內的難民潮做出了「巨大貢獻」:僅在2010年~2019年期間,無家可歸者數量從4100萬增長到7950萬,幾乎翻了一番。

據媒體報道,布朗大學在這份報告中稱,自2001年,美國至少發動或參與了8場暴力的戰爭,造成至少3700萬人逃離家園,甚至可能多達5900萬人。報告稱,這個難民人數規模是自1900年以來,僅次於二戰造成的難民人數。

2001年,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發動阿富汗戰爭,至今已致530萬人流離失所。2003年打響的伊拉克戰爭,則「製造」了920萬名難民。敘利亞內戰2011年爆發,隨著2014年美國介入,截至2019年,已經有661.7萬人逃離家園。

實際上,近20年來,阿富汗、敘利亞、伊拉克等一直都是難民主要來源國。有專家學者直言,世界上大部分難民來自戰亂國家,是戰爭的受害者,而美國就是最大的戰爭推動者。

不僅如此,在一些因內部沖突造成難民增加的地區,背後也頻顯美國「身影」。以委內瑞拉為例,近兩年來,因為美國的介入和操縱,委內瑞拉國內政治沖突不斷,造成許多民眾逃亡國外。

以上內容參考北青網-全球流離失所者再創新高誰之責?

❼ 伊朗為什麼仇恨以色列

伊朗以色列交惡已久 以曾制定軍事計劃欲滅伊朗
伊朗以色列交惡已久

伊朗媒體10月26日報道說,伊朗總統內賈德當天表示,應當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巴勒斯坦新一輪襲擊將摧毀這個猶太國家。內賈德還譴責承認以色列或與其實現邦交正常化的企圖。 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就拒絕承認以色列,兩國交惡已久,並經常互相指責。

解讀:猶太復國主義

猶太民族主義的運動, 猶太復國主義負責對建立現代以色列作為猶太家園。雖然一般歸因於Theodor Herzl 和其它19 世紀小組, 猶太復國主義BC 建於猶太猶太人散居地, 第6 個世紀的巴比倫流放的起點。 Lamentations Jeremiah 和贊美詩137 講話exiled 猶太人的渴望的 Zion (耶路撒冷) 。

·伊拉克衰敗 以色列擔心伊朗

歷史上,以色列因擔心伊拉克獲得核武器,當時的總參謀長艾伊塔曾於1981年6月7日下令,派戰斗機摧毀了巴格達城外一個正在建造的核反應堆。20多年後的今天,歷史會在伊朗重演嗎?

「兩伊」歷來是以色列的仇敵,在以色列的眼裡,鏟除「兩伊」將帶來永久太平。薩達姆政權垮台後,在中東地區,伊ā朗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取代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問題,成了美國地區防擴散戰略的「眼中釘」,也成了以色列最大的心病。

在以色列人看來,對以色列構成最大、最直接威脅的,是伊朗裝備部隊的謝哈布-3型中程彈道導彈。「謝哈布」在波斯語中意為「流星」,該型導彈長17米,射程為1300公里,可以攜帶重達800公斤的彈頭,這意味著伊朗具備了從其境內發射導彈攻擊以色列任何地點的能力。分析家也普遍認為,伊朗有可能在5至10年內研製出核武器。

· 以色列: 一直想徹底幹掉伊朗的核設施

原因很簡單,按照1947年聯合國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國面積為1.49萬平方公里,目前實際控制面積也僅為2.7萬平方公里,一旦遭受核打擊,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以色列一直對伊朗的核計劃憂心忡忡,早有「斬草除根」的想法。2003年9月底,以色列軍方首次威脅說,如果聯合國不能讓伊朗停止核計劃,那麼以軍有可能會偷襲伊朗的核設施。德國《明鏡》周刊和美國《洛杉磯時報》甚至還披露了以軍方和間諜機構摩薩德為偷襲伊朗核設施做各種准備的細節。

· 以色列:一切都要看美國臉色

作為美國的鐵桿盟友,以色列的每一步行動多多少少得按照白宮的節拍跳舞。分析美對伊的態度可以看到,近期美對伊朗的強硬態度,更多的是鷹派乘伊拉克戰爭的「東風」而勢力上升的「得意洋洋」之舉,並不說明美國真打算在伊朗有大動作。面對伊朗持續的改革運動和邁向民主社會的前景,美國如果貿然對伊朗動武,不僅會使伊朗的改革派向保守派靠攏,而且會使那些對美國寄予希望、具有強烈民主傾向、呼籲與美國進行合作的伊朗青年學生,走向民族主義的一端。以色列對此也十分清楚。重要的是,如果現在對伊朗核設施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國際社會的譴責將不再只是針對以色列,而且會把目標指向美國。更讓以色列擔心的是,以色列甚至可能遭受來自伊朗的致命打擊。

· 上半年以色列蓄謀攻打伊朗

經過幾個小時的飛行,以色列最精銳的士兵乘坐的攻擊直升機抵達目標位於伊朗南部的納坦茲鈾濃縮廠,大部分士兵來自以色列的「翠鳥」營,身上穿的是伊朗帕斯達蘭民兵的服裝,其他人穿的是以色陸軍軍裝,攜帶的是標準的M4A1卡賓槍。

直升機在沙漠上空緩緩降低飛行高度,突擊隊利用這段時間校準了各自的夜視儀。在一架直升機的尾部是以色列奧克茲軍犬部隊的兩條軍犬,旁邊是兩包炸葯。
以色列已經制定了一份秘密計劃,一旦阻止伊朗停止核工程的外交努力失敗,以色列空軍和陸軍將聯手對伊朗的核設施實施打擊。目前,以色列軍隊正在秘密進行相關訓練……

以軍模擬突襲伊朗核設施

經過幾個小時的飛行,以色列最精銳的士兵乘坐的攻擊直升機抵達目標――位於伊朗南部的納坦茲鈾濃縮廠,大部分士兵來自以色列的「翠鳥」營,身上穿的是伊朗帕斯達蘭民兵的服裝,其他人穿的是以色陸軍軍裝,攜帶的是標準的M4A1卡賓槍。

直升機在沙漠上空緩緩降低飛行高度,突擊隊利用這段時間校準了各自的夜視儀。在一架直升機的尾部是以色列奧克茲軍犬部隊的兩條軍犬,旁邊是兩包炸葯。屆時這兩包炸葯將捆到兩條狗身上。直升機在距離目標大約7英里的地方降落,士兵們沖出機艙,跑向以色列摩薩德特工早就為他們准備好的幾輛卡車。奧克茲部隊的士兵將炸葯捆到狗身上。幾分鍾後,卡車駛抵一座燈光昏暗的設施,狙擊手將守衛的幾名衛兵干凈利索地放倒,卡車咆哮著沖進設施,直奔用來產生武器級鈾的離心分離機。

士兵們傾巢而出,一邊射擊一邊安放炸葯。奧克茲部隊的士兵一個手勢,那兩條軍犬馱著炸葯沿著狹窄的通道,直奔分離機的「內臟」。大約十分鍾,什麼麻煩也沒有遇到,以色列突擊隊已經將濃縮鈾廠收拾「干凈」。地下傳來幾聲沉悶的爆炸,以色列的F-15戰斗機又呼嘯而至,向這座設施投下了幾枚巨大的鑽地彈。

整個襲擊過程可謂天衣無縫。但需要說明的是,以色列突擊隊襲擊不是真正的納坦茲鈾濃縮廠,只是以色列在尼吉夫沙漠打造的一座「替身」。據內幕人士透露,以色列總理沙龍已經於今年2月在尼吉夫沙漠他的大農場里舉行的私人會議上,下達了對伊朗核設施實施打擊的「初始授權令」。所以,以色列軍隊在尼吉夫沙漠里模擬建造了伊朗納坦茲鈾濃縮廠。

伊朗准備強硬到底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以色列軍隊一直在沙漠中對摧毀這座核設施的戰術進行模擬演練。他們的戰術包括,以色列精銳的「翠鳥」突擊隊從地面發動突然襲擊以及空軍第69飛行中隊派F-15戰機利用鑽地彈實施空中打擊。以色列一名高級情報官透露,這支合成突擊隊的下一次訓練定於今年4月進行。

以色列計劃採取單方面行動襲擊伊朗核設施演練的消息是在美國和歐洲外交官宣布了了與伊朗進行談判的新建議後被披露出來的。據說以色列方面已經就突襲伊朗核設施的計劃與美國官員進行了磋商,後者的態度是,如果停止伊朗核工程的所有國際努力都失敗的話,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美國不會干預。

伊朗方面一直宣稱,核工程用於和平目的,但以色列和美國的情報人員相信,伊朗上馬核工程的目的就是為了製造核武器。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國務卿賴斯在12日宣布,美國將支持英國、法國和德國用經濟援助換取伊朗放棄核計劃的提議。作為回報,歐洲國家許諾支持美國的主張,也就是如果最新一輪談判達不到協議的話,歐洲支持美國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以色列政府對賴斯聲明的反應則非常謹慎。以色列外長西爾萬·沙洛姆表示,他認為外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唯一方式,但他又警告:「伊朗擁有核武器不僅是以色列的夢魘,也是全世界的夢魘。」

美國副總統切尼也在11日高強,如果伊朗未對歐洲國家新建議作出回應,伊朗將面對「更加強硬的行動」。歐洲三國提出的新建議的主要內容是:如果伊朗採取合作態度,歐洲國家將幫助伊朗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向伊朗的航空公司提供零部件。但伊朗已經於12日拒絕了這個建議。伊朗發言人表示:「壓力、賄賂和威脅是可能讓伊朗放棄將核技術用於和平目的的合法權力的。」

下半年將是「轉折點」

一些以色列官員私下表示,今年下半年將是一個「轉折點」,到那個時候他們就可以確定伊朗是否決心開始濃縮鈾,如果僵局打不破的話,沙龍內閣已經決定單獨采訪行動,美國方面不會阻攔。

以色列軍事冒險是有傳統的,早在1976年,以色列特工遠程突襲烏干達的恩德培,震驚世界;1981年,以色列又派戰斗機摧毀了伊拉克在奧西拉克的核反應堆,同樣震驚世界。這一次,以色列人准備採取另一個大膽行動――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可是,如果以色列真的這樣做了,美國總統布希的中東和平計劃註定泡湯,伊朗也會動員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世界各個角落打擊以色列的利益。所以,現在的問題是,以色列的尼吉夫沙漠里究竟發生了什麼?以色列真的在為襲擊伊朗的核設施做准備嗎?如果以色列真的這樣做了,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會如何反應?

按美國情報部門的說法,伊朗的核設施在科威特以東大約150英里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布謝爾核地點,這座核設施幾乎全部由俄羅斯幫助建設,建成後一年可生產250公斤武器級鈾,足夠製造30顆原子彈。雖然伊朗一直堅稱布謝爾核設施是一座核電站,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但西方專家鮮有相信。他們認為在伊朗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設施,有些是在很深的地下掩體里。

「全球安全」機構武器專家約翰·派克分析認為,中東核壟斷是以色列安全政策的基石,伊朗試圖發展核武器,自然讓以色列緊張不安。連一些美國軍官都說,以色列國土面積太小,一顆原子彈就會毀掉以色列。所以,以色列警告不會坐視伊朗擁有核武器決不僅僅是過一過嘴癮。

以色列可能再度冒險

可是,伊朗第一顆原子彈何時會誕生?對於這個問題,專家們分歧很大,但多數專家認為伊朗將在一年之內建成可以生產原子彈的設施。他們認為,如果軍事打擊的時間太晚,一旦布謝爾的反應爐啟用後再摧毀,可能造成像1986年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那樣的環境災難。

美國對伊朗核計劃同樣非常擔心,一是擔心伊朗擁有核武器後將成為地區大國,對美國是個重大威懾,二是擔心核材料落入恐怖組織手裡。可是在如何消除伊朗核威脅的問題上,美國和歐洲意見不一。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早在一年前,以色列就在靠近伊朗的伊拉克庫爾德地區設立了一個監聽站,據說還向波斯灣部署了潛艇,收集伊朗的情報。為了應對未來的不測結果,以色列專門成立了執行間諜任務的特種部隊,以色列的奧菲克-6間諜衛星過去用於監視薩達姆統治的伊拉克,現在改為監視伊朗。

和空襲伊拉克的核設施不同,以色列這次必須與美軍合作才能達到目的,因為對伊朗發動空中打擊,以色列的飛機必須穿越土耳其或伊拉克北部領空,而目前控制這些空域由美軍控制。而且美國和以色列都明白,不管是以色列還是美國對伊實施打擊,外界都會認為這是美以共同的陰謀。另外,以色列必須做好應對伊朗報復性打擊的准備。最重要的是,以色列的突襲計劃必須確保將正確的目標炸毀。

盡管以色列空襲伊朗的核設施仍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專家們認為,如果以色列人認為他們的生存受到威脅,那麼有「前科」的以色列採取「莽撞」行動決非沒有可能。 (楊孝文 任秋凌)

❽ 伊朗 巴以問題

中東是穆斯林的世界,以色列是猶太人,
中東各國都很討厭以色列
伊朗也是伊斯蘭共和國,肯定傾向巴勒斯坦
我也支持巴勒斯坦,支持伊朗
畢竟大家都在受美國的壓迫、欺負

閱讀全文

與伊朗接收了多少巴勒斯坦難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賣產品去英國 瀏覽:816
印尼虎魚長什麼樣子 瀏覽:226
英國和秘魯有什麼關系 瀏覽:335
中國去哪些國家了援助了 瀏覽:640
越南戰爭過後有哪些少將 瀏覽:134
中國哪個地方人均收入最低調 瀏覽:921
1百萬印尼買什麼意思 瀏覽:553
英國市場應如何應對新冠疫情 瀏覽:46
印度為什麼會有ceo 瀏覽:280
在英國11月和12月指什麼月 瀏覽:480
一條印尼盾是人民幣多少 瀏覽:268
中國人到哪裡找學區房 瀏覽:359
伊朗在哪裡哪個國家 瀏覽:587
去伊朗女生穿什麼一副 瀏覽:658
印尼為什麼動作片厲害 瀏覽:399
32斤越南魚多少錢 瀏覽:89
英國冬天早上吃什麼 瀏覽:672
印尼巴厘島的房子多少一平方 瀏覽:1004
和平精英國服矩陣工廠開關在哪裡 瀏覽:242
以色列的伊朗人是什麼人種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