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和塔利班正在打仗嗎
伊朗不會和極端仇視美國的塔利班打仗的。
2. 如何看待阿富汗重建中的伊朗因素
臭名昭著的阿富汗軍閥、塔利班的堅定支持者、阿富汗前總理希克馬蒂亞爾最近發表談話說,「美國、巴基斯坦和伊朗是阿富汗戰亂相關方。」國際觀察家認為,無論阿富汗戰爭還是重建,都或多或少帶有伊朗因素。
伊朗與阿富汗有著漫長的邊界,長於兩伊邊界。在塔利班掌控阿富汗期間,伊朗幾乎與塔利班兵戎相見。美國武力推翻塔利班政權後,伊朗不僅收留了大批阿富汗難民,更對阿富汗重建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在阿東北部和西部,都有大量的伊朗工程技術人員在施工作業,阿富汗西部的相當一大批學校、醫院,東北部各省相當多的道路和橋梁均出自「伊朗工匠」之手。一定意義上說,伊朗對阿富汗政府在重建方面的援助是不可或缺的。
伊朗在阿富汗的存在令美國和西方不快、不滿。美國聯軍和北約盟軍的司令官多次聲稱,從各自防區截獲了來自伊朗的武器。西方媒體援引一些情報部門的人士說,有理由相信伊朗不僅與塔利班「捐棄前嫌」,美國聯軍和北約盟軍對塔利班作戰中繳獲的武器有許多都表明為伊朗製造。
伊朗與阿富汗有著復雜和深刻的歷史和利益淵源。首先,伊朗與阿富汗主體民族普什圖族和第二大民族塔吉克族均分屬於印歐語系的伊朗語族,在阿富汗還有操伊朗語的哈扎拉族,阿富汗是唯一通行波斯語的非波斯族國家。伊朗在文化、宗教和政治上與阿富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其次,伊朗很早就與塔利班的宿敵、卡爾扎伊的盟友——阿富汗北方聯盟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而這層關系也成了阿富汗政府與伊朗政府合作的基礎。
再次,伊朗在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後與之建立了某種關系,因此盡管阿富汗內部紛爭不斷,但伊朗卻成了唯一與阿富汗敵對各方「都說得上話的國家」和各方都不敢或不願意得罪的國家。伊朗最近「禮送」13萬阿富汗難民返鄉,實際上是要向卡爾扎伊政府施加壓力,表示伊朗對其仰美國鼻息的強烈不滿。
卡爾扎伊不會以犧牲與美國和北約的關系為代價去「討好」伊朗,但也決不敢不顧伊朗的情緒,過於依附美國和北約。鑒於美國大選在即,分析家們認為,一旦民主黨執政,美國很可能從阿富汗戰場抽身,而這無疑將在北約盟國中引起連鎖反應。伊朗一些外交官已對阿富汗政府的一些人士放出話來,「美國在這里也許待10年,也許待15年,但無論如何他們還是要離開的,不會永遠待下去,而伊朗仍是阿富汗最有價值的鄰居,如果阿富汗政府沒有遠見,現在就把我們得罪了,到時候何去何從可就難了。」這也許就是阿富汗政府及阿各方的顧及所在。
3. 塔利班代表團訪問伊朗,美國是否會感到有威脅
美國會感受到威脅,畢竟如果塔利班和伊朗聯合起來,美國的話語權就會削弱。塔利班和伊朗有著共同的敵人美國。因為美國的存在,塔利班和伊朗受到了美國的打擊。如果塔利班和伊朗聯合起來對抗美國的話,美國是非常的困難。
如果塔利班和伊朗聯合起來對抗美國的話,美國將會處於非常難堪的地位。在另一方面美國也是非常的棘手,面對伊朗和塔利班。如果伊朗塔利班問題沒有解決的話,局勢會會變得非常的復雜。
4. 哪些國家處在戰亂中,導致了怎樣的後果
1.東部剛果(金):自從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後,盧安達胡圖族和圖西族武裝之間的沖突就波及到相鄰的剛果(金),導致這里也不再穩定。從那以後,剛果(金)地區就成了無法無天的戰亂之地,導致100多萬剛果人逃離家園。2003年,剛果(金)圖西族首領洛朗-恩孔達佔領這里,並建立保衛人民國家議會。2009年1月,恩孔達被盧安達軍方逮捕,但是保衛人民國家議會和其他叛軍組織繼續堅持沖突。
2.克什米爾:自從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來,克什米爾一直是雙方沖突的焦點之一。為了這塊有爭議的領土,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進行了三場戰爭,小規模邊境沖突更是時有發生。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動盪不安,近來兩名穆斯林平民遇害更是令緊張局勢升級。
3. 伊朗:2009年伊朗總統大選後,反對派質疑內賈德靠舞弊勝選,數百萬伊朗人走上街頭支持反對派候選人穆薩維。選舉後抗議很快發展成「綠色革命」,成為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但是與塞爾維亞、喬治亞以及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不同,伊朗「綠色革命」並未席捲全國,政府甚至利用軍隊鎮壓抗議。
4.查德:查德內戰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因為反政府叛軍經常得到蘇丹援助。但是,被戰爭撕裂的查德不僅是成千上萬蘇丹達爾富爾難民的安全天堂,也是中非共和國難民的避難之所。2009年5月,查德政府軍成功阻止叛軍佔領查德首都恩賈梅納推翻政府。
5.東查德:在過去五年間,在東查德和蘇丹達爾富爾地區,至少40萬難民逃入查德沙漠中的難民營。兩個國家的叛軍組織以國家忽略種族迫害為由,與政府軍發生戰斗。平民們經常被困於戰火中,還有忍受保守強奸和種族清除的恐懼。
6.朝鮮:在朝鮮戰爭結束半個多世紀後,朝鮮與韓國之間的關系依然十分緊張。雙方從未簽署國正式的和平協議,美國在韓國的駐軍達2萬多人。朝鮮領導人金正日1994年繼承父親金日成的職務後,忽略美國再三警告著手開發核計劃。2006年,朝鮮第一次核試驗成功,2009年5月第二次核試驗成功。
7.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和聯邦直轄部族地區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兩大戰區之一。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邊境線長達2400公里,自從2001年以來,兩個地區的伊斯蘭民兵與巴基斯坦政府軍就開始激戰。「基地」組織的高級領導人也被認為藏在這里,美國利用無人轟炸機搜尋恐怖分子和塔利班領導人。
8.巴基斯坦:當伊拉克和阿富汗吸引公眾注意後,巴基斯坦的安全和穩定成了美國反恐戰爭中最重要的任務。在美國壓力下,巴基斯坦最近開始對其邊境地區的塔利班武裝加大進攻力度。巴基斯坦政府軍在反對塔利班的鎮壓叛亂中取得一些成功,但卻是以疏遠民眾和動搖巴基斯坦社會為代價的。
9.索馬里:自從20世紀90年代,索馬里就沒有中央政府,和平也遠去。索馬里前總統巴雷1991年被推翻後,叛軍組織分裂成以軍閥為首的不同陣營。美國曾與1992年採取「恢復希望」行動,但在「黑鷹墜落」後,被迫與1994年撤出。2006年,伊斯蘭法庭聯盟曾給索馬里帶來暫時的和平和穩定。2007年初,在聯合國支持下成立過渡聯邦政府。今天,索馬里的大部分地區都在伊斯蘭武裝組織控制下,現任總統、前伊斯蘭法庭聯盟領導人謝赫-艾哈邁德只能控制少數地區。
10.索馬里:現在索馬里沖突主要發生在中央政府與伊斯蘭武裝組織「青年黨」之間。「青年黨」最近公開宣稱,將參加「基地」組織領導的國際聖戰運動。
11.菲律賓:菲律賓時亞洲內戰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40年的沖突導致4萬人死亡。內戰始於1969年,名為「新人民軍」的反政府武裝要推翻費迪南德-馬科斯的獨裁統治。盡管馬科斯1989年去世,但國際調停依然失敗,包括挪威長達20年的和解嘗試。「新人民軍」採取游擊戰術和招募童子軍。
12.加沙:2007年,經過有爭議的議會選舉和與法塔赫激戰後,哈馬斯控制了加沙地帶。以色列加強制裁,哈馬斯和其他基金組織用自製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城市報復。2008年12月,以色列發動了目的在於摧毀哈馬斯武裝力量的大規模「鑄鉛」行動,雙方都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哈馬斯被譴責使用人盾,以色列被指責使用白磷彈肆意屠殺平民。
13.印度:印度總理辛格曾表示,印度毛派武裝(納薩爾派)已經成為印度面臨的最大國內安全挑戰。納薩爾運動始於1967年的當地農民叛亂,隨著時間流逝,這場運動已經演化成以推翻印度政府、建立共產主義政權的全國性反政府運動。在過去10年間,毛派武裝佔領的地區擴大了四倍,全國223個地區都有他們的身影。
14.阿富汗:2001年遭遇「9-11」恐怖襲擊幾個月後,美國即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及其盟友「基地」組織發動進攻,並建立了以卡爾扎伊為首的政權。8年後,大選未能給阿富汗帶來穩定,塔利班的反抗依然堅韌。2009年1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下令增兵3萬人進入阿富汗,駐阿聯軍總人數超過15萬人。
15.奈及利亞:1995年,包括劇作家和環保人士肯-薩羅維瓦被奈及利亞軍政府絞死後,尼日三角洲的武裝運動就開始風起雲涌。10年前,薩羅維瓦抗議石油公司在開發石油過程中,造成當地人貧困和環境污染。今天,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要求分享奈及利亞更多的石油財富,並且清理當地的石油污染。2008年9月,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成員慶祝勝利。2010年1月30日,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拒絕單方面停火協議,導致石油公司遭綁架和襲擊擔憂擴散。
16.南奧塞梯:南奧塞梯位於喬治亞與俄羅斯邊境之間。1988年,南奧塞梯人民陣線要求從喬治亞獨立出去,並入俄羅斯。從那時開始,雙方的軍事對峙就時常發生。2008年,俄羅斯介入沖突中,支持南奧塞梯分離武裝。今天,南奧塞梯依然在俄羅斯控制之下,但俄格關系十分緊張。
17.尼泊爾:盡管2006年簽署的全面和平協議標志著尼泊爾10年內戰結束,但尼泊爾兩大主要政黨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維持政治穩定。2009年5月,代表尼泊爾國大黨的總統拉姆-亞達夫推翻總理、尼泊爾共產黨領導人普拉昌達解僱軍方領袖卡特瓦爾的決定,迫使普拉昌達辭職,雙方再起紛爭。
18.中非共和國:2004年,中非共和國經歷了近10年的動盪後,終於全面爆發內戰,自稱民主同盟軍的叛軍向弗朗索瓦-博齊澤總統領導的政府發動進攻。盡管2007年4月13日,雙方簽署正式和平協議,但零星的沖突依然持續發生。2007年以來,歐盟派遣維和部隊援助中非共和國政府,保護平民。
19.緬甸:自從1949年開始,克倫邦少數種族反對緬甸政府,沿著泰國邊境建立了克倫族「高都麗」自治邦,緬甸自此陷入世界上最長期的內戰深淵。2009年6月,緬甸政府軍在緬泰邊境的克倫族叛軍發動進攻,佔領7個叛軍營地,迫使4000多名克倫叛軍逃入叢林。
20.哥倫比亞:自從1964年以來,哥倫比亞就是世界上沖突最劇烈的地方之一。哥倫比亞政府、准軍事組織、販毒集團以及游擊隊等組織,互相攻伐不休。在沖突中,綁架人質、走私毒品、對平民發動恐怖襲擊等,已經成為哥倫比亞平民的日常生活一部分。
21.秘魯:1980年以來,秘魯政府一直致力於撲滅游擊組織「光輝道路」,該組織以推翻利馬政府、建立工人階級專政為目標。20世紀80年代,「光輝道路」十分活躍,但1992年該組織領導人阿維馬埃爾-古斯曼被捕後,該組織開始消聲滅跡。直到2002年3月,美國駐秘魯大使館遭到「光輝道路」炸彈襲擊,當時恰好是美國總統小布希訪問利馬幾天前。
22.北愛爾蘭:1969年,愛爾蘭最古老政黨新芬黨下屬秘密武裝組織——臨時愛爾蘭共和軍,開始武力反對駐扎在北愛爾蘭的英國軍隊,以實現愛爾蘭的完全統一。但自從英國議會宣布直接管制阿爾斯特後,雙方沖突開始升級。從1969年到1998年,沖突共造成3500多人遇難。盡管雙方1998年簽署和平協議,但這場政治動亂並未徹底結束。2009年3月,可以看到愛爾蘭勒根街頭上被毀掉的汽車殘骸。
23.蘇丹達爾富爾:近年來達爾富爾地區沖突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戰亂之一。沖突起源於地理分歧:蘇丹的權力和資源主要集中於北方的首都喀土穆周圍,其他地區則被邊緣化。20世紀初,西部的達爾富爾叛軍拿起武器抗議,而政府也以武力相回應,導致至少30萬人遇難。今天,沖突已經平靜下來,聯合國維和部隊開始執行維和任務。但40萬蘇丹難民住在外國難民營中,國內另有120萬難民無家可歸。
24.南蘇丹:蘇丹總統巴希爾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被以戰爭罪起訴的國家現任首腦,國際刑事法庭已經於2009年3月4日發出逮捕令。但是達爾富爾還不是巴希爾唯一頭疼的地方,石油資源豐富、自治的南部蘇丹也從未中斷與喀土穆爭權,直到2005年在美國協調下簽署全面和平協議。2011年,蘇丹將舉行公投,決定南蘇丹是否獨立出蘇丹。雙方正在重新武裝,近來南蘇丹已經數十人被殺。
25.墨西哥:盡管墨西哥是一個發達國家,但長期的毒品走私和暴力已經重創了這個國家,與毒品有關的暴力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讓觀察家擔心墨西哥會失控。2007年1月份以來,墨西哥毒品暴力已經造成一萬人死亡。盡管卡爾德龍總統加倍努力鎮壓販毒集團,但與美國邊境城市提華納、華雷斯市等,依然是可卡因和大麻的轉運中心,並且成為暴力中心。
26.印尼:自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印尼最東部的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就開始上演脫離這個島國的叛亂活動。在美國《紐約協議》的支持下,荷蘭於1961年放棄了這兩個省,但當地巴布亞人沒有同意。今天,巴布亞武裝叛軍用弓箭反對印尼軍隊。2009年12月份,「自由巴布亞運動」領導人凱利-誇利亞被擊斃。
27.伊拉克:2003年12月13日,也就是美國入侵伊拉克9個月後,美軍在提克里克一家農場附近抓獲了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經過了三年的內戰和混亂,美國終於取得了成功。但是盡管2007年美國同意了大衛-彼得雷烏斯將軍的「增兵」行動,但伊拉克依然政治動盪,而且暴力事件頻發。伊拉克依然有5萬名美軍。
28.葉門:自從2004年6月,葉門政府就與什葉派武裝「胡塞叛軍」發生沖突。一些分析家將這場沖突為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代理人戰爭。因為沙特該地區的遜尼派大國,對邊境發動空襲支持葉門政府;而伊朗是什葉派勢力,支持叛軍。盡管2010年2月,葉門政府與叛軍簽署了休戰協議,但現在就認為沖突結束還言之過早。
29.烏茲別克:向高加索和中亞的其他前蘇聯國家一樣,烏茲別克同樣面臨著打擊極端伊斯蘭主義和聯合溫和派穆斯林的兩難問題。烏茲別克政府虐待恐怖嫌犯的行為,導致其與當地穆斯林組織關系變緊張。2005年,該國內政部和安全部隊向安集延穆斯林抗議者開火,導致187人死亡(另有說超過1500人死亡)。
30.烏干達:在過去22年間,烏干達叛軍「聖主抵抗軍」在烏干達北部十分活躍,並且波及到中非共和國、剛果(金)以及蘇丹。起初,「聖主抵抗軍」是以推翻烏干達政府、建立基督神權政治為目標,現在它已經淪落為靠掠奪為生。烏干達政府軍與「聖主抵抗軍」曾在2006年簽訂停戰協議,就在所有人期盼和平到來時,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5. 塔利班組團正式訪問伊朗,伊朗會在阿富汗局勢上起到什麼作用
塔利班組團正式訪問伊朗會讓伊朗在阿富汗局勢起到讓阿富汗更加快了和平的進程,也是穩了能夠早早讓美軍撤回自己的軍隊,讓阿富汗不再受美國的控制。因為伊朗跟阿富汗都屬於中東國家,而且兩國都有一個相同的性質就是都很討厭美國,因為長期在美國的控制下生活都會想要擺脫這種控制。
那麼有了伊朗作為談判的籌碼,塔利班會有底氣很多,伊朗對於美國來說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這個國家的戰鬥力很強,美國也不敢貿然去動它,不然怕是給自己帶來更多麻煩。而美國入駐阿富汗的軍隊最終是以失敗告終了,也讓我們知道塔利班武裝組織分子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6. 在中東局勢緊張的背景下,美國是否具備出兵打擊塔利班的條件
阿富汗戰爭是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同時也是最令美國心力交瘁的一場戰爭。美國已經下定了撤兵阿富汗的決心,美國需要考慮的問題為,如何體面地撤出阿富汗。如果美國毫無尊嚴的從阿富汗撤兵,那麼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威懾力將降低,未來美國將無法建立威嚴,選擇服從美國的國家也將減少。
7. 疑因「弄錯邊界」!伊朗與阿富汗邊境發生交火事件,是否有造成傷亡
疑因“弄錯邊界”!伊朗與阿富汗邊境發生交火事件,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傷。
事實上,這種矛盾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早在半年之前,伊朗與阿富汗就曾在邊界發生過類似的沖突。不過很顯然,他們的目標並不是擊殺對手,而是用自己的力量來震懾對手。一輪槍戰過後,無一人死亡。這一次的沖突,顯然比半年前更加激烈。
8. 塔利班想要與伊朗聯手,對於聯合雙方來講有何重要意義
伊朗和塔利班都是美國的敵人,一旦聯手,肯定會對美國的擴張造成威脅。美國一直都是在打擊伊朗和塔利班,現在兩者聯手,還是能與美軍進行抗衡。
伊朗與塔利班很可能會達成一個相互支持的合作,由伊朗方面向塔利班提供武器裝備,讓塔利班繼續不斷壯大。美軍未來將要面對的就是兩線作戰,一面是與伊朗的冷戰,另一面是與塔利班沖突的升級。這種合作方式其實美國搞過了,當年美國正是對塔利班的大力支持才讓前蘇聯在阿富汗陷入了戰爭的泥潭,最後導致蘇聯解體。
9. 阿富汗塔利班有可能成為受伊朗支持的第二個胡賽武裝嗎
塔利班組織是以伊斯蘭原教主義思想創立的一個國家。是徹底的一個伊斯蘭化武裝勢力。相比伊朗的宗教政權,塔利班更加極端化。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武裝勢力。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大,甚至還有了挑戰伊朗什葉派的想法。這樣一股勢力也成為了伊朗在伊斯蘭世界什葉派的主要競爭對手。什葉派是伊朗抗美的主力軍,伊朗便是這支軍隊力量的領袖。
胡賽武裝是不同於塔利亞的一個地方武裝,也一直被伊朗所控制。等同於一個小跟班的角色。那麼他會將成為下一個被伊朗所支持的武裝嗎?也許他將會得到伊朗的支持,但是要說像控制胡賽那樣來控制他,就不好說了。畢竟他可是伊朗最為強勁的對手,沒有將他取代就已經不錯了,想要控制他可就更難辦了。
10. 伊朗證實阿富汗塔利班代表團到訪,伊朗對於塔利班來講有何作用
伊朗應該是可以和塔利班成為合作夥伴的,如果談得順利。伊朗作為中東國家,實力還是非常的強的,塔利班來應該是來示好的。
長久以來阿富汗政府一直被塔利班視為美國的傀儡沒有承認,甚至上個月在阿聯酋舉行的多方阿富汗問題對話時塔利班也拒絕與政府代表團會面。伊朗與阿富汗政府之間的關系還是十分融洽的,雖然其為美國的棋子,但是從本質而言其代表了阿富汗普什圖溫和派,以及哈扎拉等少數族裔的利益。如果能夠說服塔利班與阿富汗和談,無異於促進了阿富汗和平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