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排名前十的名刀
1,大馬士革刀原產地印度,是用烏茲鋼錠製造,表面擁有鑄造型花紋的刀具。大馬士革刀通常為彎刀,其最大的特點是刀身布滿各種花紋,如行雲似流水,美妙異常。這種花紋是在鑄造中形成的。 大馬士革刀極其鋒利,既可在戰場上將對手騎士連盔帶甲一劈兩半,也可凌空斬斷手帕甚至蠶絲,和其他刀類對砍時罕逢敵手。另外,此刀還有一個最大特徵,因其特殊的冶煉和鑄造方法,致使它的花紋中含一種奇特的化學成分,一旦被它砍中,傷口極難癒合且迅速惡化,在以前醫學不發達的情況下,很多被它砍傷的士兵,往往因為很小的一點傷口就丟了性命。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馬士革刀獨特的冶煉技術和鍛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術秘密,不為外界所知。 不過,由於印度的烏茲鐵礦在17世紀末被開采殆盡,所以鑄造型花紋鋼也消失了,大馬士革鋼刀的製作就此失傳。20世紀,不斷有人想利用現代的科學來分析和復制大馬士革鋼刀,但是都失敗了,而今大馬士革已經成為花紋鋼的代名詞了,現代的大馬士革鋼只是焊接型的花紋鋼了,而且這種花紋是為了美觀而製作的沒有實際的意義。時至今日,那曾經名動寰宇的天下第一刀只剩下一個動人的傳說. 2,日本武士刀 早在中國唐代時期,中國的冶煉鍛造技術和經濟得到空前發展,造價高昂的唐刀傳入本已經得到漢刀冶煉技藝的日本,但是當日本天皇看到性能優越做工精湛唐刀時,也驚嘆地說:只有中原才能鑄出如此精良的刀劍。日本隨即學習唐刀的鍛造之法,並加以改進,就成為了今天所見到的世界名刀之一的日本刀。而到唐代之後,中國的唐刀鍛造技藝逐漸失傳唐。而日本刀以其優良的性能在世界冷兵器中佔有一席之地並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名譽。 日本武士刀鋒利而輕便,極適合日本人矮小的體型,招式單間明了,一學即會,卻又凌厲辛辣,講求一刀必殺,實戰中動如潑風,形同鬼魅,令人防不勝防,雖屬妖邪一路,卻也是兵中神器。 3,中國唐刀 唐帝國通過開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從唐初的統一之戰到盛唐時期所有的對內對外戰爭,都出現在冷兵器歷史上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武器——唐刀。 在當時的世界上是與阿拉伯大馬士革刀著稱於世的兩種名刀,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在藝術上均達到了極高的成就,可以說是我國刀劍史上的巔峰。在唐朝的多次對外戰爭中(如對突厥和日本),唐刀所向,檔者披靡,許多兵刃和它一碰即折,造就了一段「唐刀無敵」的神話。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剛直不阿是一種美德,寧折不彎是一種氣質,勇往直前是一種精神,開拓進取是一種功績。而正是唐刀,將這四者以實物的形式盡情地展露出來,為中華民族大書特書了一段佳話。而今天的名刀日本武士刀,也是脫胎於唐刀,不過,到了宋朝以後,由於統治者禁止民間鍛造武器,唐刀這樣具有殺傷力的武器當然放在第一位禁止,導致中國刀文化落後很多!今天,不少人想盡一切辦法,試圖恢復唐刀昔日的風采,然而效果卻總是不理想,莫非當初縱橫天下,所向無敵的一代名刀,已成為人們心目中一張永逝的紅顏? 註:有人曾將馬來刀列為第三,但後有武術家將這種奇形怪狀的蛇形兵刃和中國大砍刀對砍,幾乎無一例外地全被大砍刀砍斷,而它之所以出名者,全仗刀身上那見血封喉的奇門毒葯,此非刀類正道,故將其淘汰出局 4,尼泊爾廓爾喀彎刀 廓爾喀彎刀是尼泊爾的國刀,這種彎刀能一刀砍下一顆人頭,並在戰爭中創造了數不盡的傳奇故事。廓爾喀彎刀作為尼泊爾的國刀,不僅是尼泊爾文化的代表,並且是廓爾喀士兵的榮譽象徵,獲得戰功的士兵將被賜予鐫刻上他的名字的廓爾喀彎刀。 廓爾喀彎刀完全由手工製成,4個工人1整天才能完成一把鋒刃。在刀身底部會有小小的V形凹痕,可以將拔出後的鮮血導引,以免沾污刀柄;而且刀套背面有兩把小刀,開口的是用來削東西去皮的,未開口的是用來磨刀的,因外形很像一條狗腿因此又得名狗腿刀,為英軍下屬的廓爾喀山地兵團所裝備。此刀頭重腳輕,前寬後窄,背厚刃薄,掄砍時力量集中在刀的前部具有斧子的殺傷力,非常適合肉搏砍殺和在從林中行進時開路。 在殖民地時代的非洲一次戰役中,英軍廓爾喀山地兵團以寡敵眾,最後彈盡援絕,雙方進行殊死肉博戰,非洲部落以長矛、毒箭與刀棍棒斧對抗廓爾喀山地兵團的廓爾喀彎刀,廓爾喀山地兵團以超過1比13以上的人數劣勢力敵不降,狗腿刀也在此役發揮了驚人的戰鬥力,雖戰到最後,一個七百多個人的團只剩下個位數的勇士存活,而集合了十數個部落的非洲戰士也傷亡殆盡,從此之後,廓爾喀彎刀的威名揚名於世。誠實、鋒利、優美的的刀刃,促成了幾百年傳奇、驕傲和刀客的自豪。現在,世界各國的愛刀之人無不以擁有一把真正的廓爾喀軍刀為榮! 5,緬刀 此刀乃馳名世界的緬鐵經過千錘百煉,取其「鐵筋」打造而成,其特點是軟,薄,輕,它一般沒有刀鞘,而是隨身藏在衣下甚至纏在腰間,真正做到了「百煉鋼化作繞指柔」 此刀可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妖刀」。一般使刀者,刀尖,刀刃,刀背,刀鍔,刀柄都可傷人,甚至刀衣在高手手中施展開來,也是武器的一部分。可緬刀本身沒有刀衣,它殺傷性最強的地方,是刀尖和刀刃兩處,刀尖刺,捅,扎,刀刃砍,劈,削。要的是出刀如電,在幾個照面中便要傷人於刀下。由於此刀不利久戰。因此走的是陰狠毒辣的路數,最讓人防不勝防的,便是緬刀是軟的,角度極為刁鑽。不過使刀者必須要具備相當的腕力和巧力,否則不僅傷不了敵人,反而還會自己弄傷自己。 6,哥薩克騎兵刀 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戰刀很多,但是稱的上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戰刀很多「鷹之利爪」的只有哥薩克騎兵刀!他是屬於勇士的戰刀! 在俄羅斯歷史上-穿著黑色披風,揮舞哥薩克騎兵刀沖鋒的哥薩克騎士被成為「頓河流域的雄鷹」,他們揮舞的令對手膽寒的哥薩克騎兵刀,就是鷹之利爪;傳統的哥薩克騎兵刀長約90CM,採用中亞鐵礦石冶煉出的精鋼打制。厚背寬刃,橡樹葉狀刀尖,占據整體寬度2/3的深弧血槽,刀身擁有優美卻又兇悍的弧度,鷹頭般的包銅手柄,重心靠後。 硬木製作的刀鞘以銅片包邊,銅KU夾緊,通常為黑色。刀入鞘後整體朴實的 讓人不會多看第2眼。但是,鋼刀出鞘,任何人揮舞起來,其自身弧度帶來的劈砍威力可以輕易砍斷小樹,辟開木樁,這種威力體現在哥薩克騎士中流行的一句俗語「像劈田菜一樣的砍掉對手的頭!」。當你躍然馬背,手持哥薩克騎兵刀迎風揮舞的時候-你可體會到「如雄鷹展翅,沖向獵物」的感受。 可薩克騎兵刀和騎著戰馬飛奔的歌薩克騎兵一直是俄國的象徵 ,這種刀上世紀50年代中期還是蘇聯的閱兵武器,雖然現在已經退役,但各地的收藏熱卻經久不衰! 7,中國苗刀 苗刀又稱「御林軍刀」,它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乃是因其刀身修長之故命名已經退役,但民間收藏熱經久不衰。。 苗刀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它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先進兵器之一,起源於西漢初年的環首刀類,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創製成名於著名民族英雄戚繼光。苗刀總長五尺、刀長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兼集中了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既能當槍使,又能當刀用,既可單手握把,又可雙手執柄,因為單、雙手交換使用時便於發揮腰背整體力量。且結構優良,所以在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疾速凌歷、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勢如破竹,實用價值及高,殺傷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抵擋,故中國歷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 「苗刀用以沖鋒,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明戚繼光將軍,改鑄精絕,傳之於其部下,殺敵致果,斬將擎旗,賴以刀法,威震華夏。」 倭寇成為明朝軍隊心頭大患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寇倭很重視日本刀本身的性能。幾位有先見之明的將領認為,倭寇使用倭刀上,身法輕盈敏捷、刀身又鋒利,在許多方面皆占盡優勢,無往不利。 抗倭名將戚繼光,在一次與倭寇的對戰中,取得了《陰流劍術》,在研究之後,改制了專門用以克制倭刀的苗刀,並寫成了《辛酉刀法》。這是在宋朝時中國本土雙手刀刀術失傳以後,再次出現的雙手刀法新著作。 中國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內涵豐富,結構嚴謹,技擊性強,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實戰性與鍛煉價值。 8,日本大太刀 日本大太刀大太刀又稱野太刀。刀身一般都在3尺以上, 和當時日本人的平均身高(150厘米至165厘米)對比下算是相當巨大的武器。大太刀通常都是背負在背後,不過若是180厘米以上的人則會像一般一樣別在腰間。這種刀一般很少用於江湖搏殺,而大多用於戰場。 日本人用大太刀的刀法,是刀和手臂都伸得比較直,從頭頂一刀斬下去,一直至地面再回彈起來。為此,有些大太刀根本就沒有經過熱處理,免得打在地面上時崩裂。不過由此可知,日本人是把大太刀的長度完全用盡,力度也完全用盡,將其優勢發揮出來。 在一般人的想像里,大太刀是種能把騎士和馬一起砍成兩半的武器,因此也有人叫它斬馬刀。但大太刀在戰場上並不是這樣使用的,而是從騎士的攻擊范圍外趁機攻擊馬腳。 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斬馬刀,才是真正拿來攻擊騎士與戰馬的武器。 9 藏刀 藏刀的正式名字叫「折刀」。傳說是為了紀念英雄折勒干布命名的。傳說在遙遠的年代,西藏草原上的牧民大都擁有藏刀。可是牧主和頭人為了保持自己的權位,威逼牧民交刀。許多牧民因拒交藏刀而被抓走。消息傳到英雄折勒干布耳中,他為了搭救自己的同胞,就躍馬提刀殺向牧主、頭人。折勒干布只因寡不敵眾,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牧民們為了紀念他,就將藏刀改名為「折勒干布刀」,簡稱「折刀」。 10,中國大砍刀 這種刀作為最典型的傳統冷兵器之一,為中國所獨有,特點是刀身前部寬厚,勢大力沉,利於劈砍。 應該說,這是一種最具中國特色的刀,稍具兵器常識的人,一眼就可看出,此刀來自中國,而不會是別的國家。盡管它沒有繁雜的工藝,沒有華麗的裝飾,樸素得就像任何一個名叫張三李四的中國人一樣,但全世界都曾領教過它的厲害:義和團的弟兄們用它砍過西洋鬼子,29軍的勇士們用它砍過東洋鬼子。在任何場合,它不藏不掖,光明磊落,正正堂堂,舞動起來威風八面,豪氣干雲,即便是鬼子們頗為自詡的武士刀,碰上它也要退避三舍,不敢和它硬拼硬架,一旦被它挨身,便難逃裊首厄運。它不像有的刀劍一樣,可作裝飾和擺設,它來到這世上的唯一目的這是殺敵砍仇,只有它,才把「刀」的內涵闡釋得淋漓盡致,因此,它可以算是所有刀類的祖宗
2. 男人最大的誘惑:大馬士革刀,知道嗎
大馬士革刀是世界三大名刀之一,號稱極品之刃,每一把刀都是每一位匠師的心血之作。大馬士革刀最具標志性的就是其花紋的別具一格,行雲流水一般,每一把刀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一把刀上魔性的花紋都代表著一種高貴的靈魂,擁有這種刀的人必定是貴族。這種刀因為其自身的優良的性能和各自的傳說使其成為了世界上最堅韌、最精美、最具魅力的刀具之一,也成為了刀具收藏界的寵兒。
就其鋒利性能而言,毫不誇張的說,大馬士革刀可以將一頭牛不留痕跡地劈開。大馬士革刀之所以如此鋒利,是因為其鍛造方式與其他國家的鑄造方式是不一樣的,我們看到的花紋其實是由肉眼也難以看見的小鋸齒組成。正是因為這些小鋸齒的存在,才增加了大馬士革刀的鋒利性和堅韌性。另外古代人為了保證此刀的鋒利性常常在刀刃上喂毒,所以使鋒刃體現出一種黑色,並且還能看到一種雪亮雪亮的白色,仔細觀察此刀發出的光芒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漂亮,它還能做到千年不生銹。
3. 世界十大名刀都有什麼,叫什麼名字
1、鳴鴻刀: 上古時期軒轅黃帝的金劍出爐之時,原料尚有剩餘,由於高溫未散,還是流質的鑄造原料自發流向爐底,冷卻後自成刀形。黃帝認為其自發的刀意太強,足以反噬持刀者。黃帝恐此刀流落人間,欲以軒轅劍毀之,不料刀在手中化為一隻雲鵲,變成一股赤色消失在雲際之中。 該刀長為三尺,其餘資料無記載。後由漢武帝得到,轉贈東方朔。 評定:光從材質的資歷上來看,鳴鴻刀足以與軒轅劍相提並論,如果也能在逐鹿之戰中取得一些戰績的話,其地位不亞於天下第一劍的軒轅黃金劍。然而黃帝恐其「喧賓奪主」,封殺了這把名刀的前途。 2、苗刀之祖: 苗刀,短刀的一種。刀長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隨刃而曲,兩側有兩條血槽及兩條紋波形指甲印花紋,刃異常犀利,柄長三寸至四寸,用兩片木料,牛角或獸骨夾制而成,以銷釘固定。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聯盟首領蚩尤的配刀,被後世命名為「苗刀之祖」,逐鹿之戰中,敗給了軒轅劍。 評定:為什麼鳴鴻、苗祖著兩把刀之祖都或直接或間接地敗給了軒轅劍呢?難道註定是天意,軒轅劍下不容第二…… 3.4.5、龍牙、虎翼、犬神 上古三大邪器,造刀者不明,相傳鍛造原料中使用了許多惡毒之物,並有多種詛咒纏縛。夏朝末期為君主桀所有,之後暴政開始。三刀被供奉於夏朝太廟,據史料記載,商湯攻入夏朝太廟之時,黑雲蔗天,鬼哭神嚎,龍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為三股妖風襲來,頓時商朝大軍死傷無數。湯王棄戈下馬,手持軒轅黃金劍單人闖入太廟主殿,揮劍疾斬,三大邪刀被擊成碎片封印於地下。 時代遷移,北宋朝著名鐵匠韓蘄在一處深山之中發現了商朝太廟的遺址,並開啟封印得到了龍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時「碎鐵中隱隱有黑氣,觸之即發」。後由韓蘄與宮廷鑄劍師合力鑄造,耗時一年零八天,鑄成降龍、伏虎、斬犬三把鍘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於開封府,時任開封府尹包拯成為第一個「開封三鍘」的持刀人。 評定:又是軒轅劍……唉,沒什麼話好說了。值得一提的倒是,數千年前的三大邪器在被軒轅劍擊碎之後,長年封印,日後居然成了代表天下正氣的「青天三鍘刀」,真可謂物極必反。 6、大夏龍雀 古代名刀,為春秋五霸中之晉文公所有,後世相傳,在後來的第三次晉楚戰爭時,敗給了名劍湛盧。 評定:刀為什麼一定要敗給劍呢?或許可以這么理解:劍代錶王道,刀是霸道的象徵,而中國一直都是以「仁」之王道為主流的,所以刀這種武器就被時代所壓制了。 7、青龍偃月 東漢末年名將關羽所用戰刀,為重騎兵大刀類型。身經百戰,所向披靡,具體的就不多說了,實在是名副其實的「眾所周知」。 評定:青龍偃月跟關羽一樣,都已經變成了中國人心中「神」之化身,可以說是今天我所評點的刀中算是比較成功的一把了,不論其材質、資歷、戰績、神韻,都是無可挑剔,實可當為「中華刀祖」。 8、新亭侯 漢末名將張飛初拜為新亭侯時,命鐵匠取煉赤珠山鐵,打造成一刀,隨身佩帶。後關羽戰死,張飛為報兄仇出征東吳,出兵前酒後鞭打士卒,部將不堪忍受,趁夜晚潛入張飛營帳,用新亭候斬下張飛首級,連夜叛逃東吳。 評定:純屬剋死主人的「邪器」,與日本的名刃「妖刀村正」有得一比。 9、寒月 戰國末年趙國徐夫人的名刃,形若新月,寒氣四射。後燕國皇室花重金購買,交由宮廷匠師反復淬煉之後,終於成為一把見血封喉的毒刀,其強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足以斬斷當時的秦王佩劍——干將莫邪。 燕國刺客荊柯攜寒月刃刺殺秦王,失敗被殺,後寒月刃不知下落。 評定:典型的「菜鳥扛神兵」,一個垃圾刺客,帶那麼好的裝備干什麼,純屬浪費資源。 10、庖丁菜刀 古代名廚庖丁所用菜刀,是用最普通的鐵刃和最常見的木柄製成,然而由於庖丁技術高超,即便用之解牛也是「游刃有餘」,所以經久不壞,數十年不磨依然刃口如新。 評定:幾乎所有的刀都是殺人的利器,而唯獨這把刀宣揚的卻是道家經典的養生之道,隨波沉浮,消極無為,一切順其自然,則再普通的事物都能「游刃有餘」,刀不在利,而在用刀之人。庖丁菜刀是最朴實無華的刀,卻是最完美的刀
答案補充
1、史上最殘忍的刀,隕鐵打造,質地堅硬,古羅馬行刑專用,不過史籍記載,它很少被使用,是因為很多人都被嚇死了 2、阿拉斯加獵戶刀,被譽為「獵戶之王」,只有徒手殺熊五隻以上的人能夠獲得 3、穆斯林腕刀,只用於宰牲節的開幕儀式 4、阿富汗彎刀,別以為這個是藝術品,其實刀口很鋒利的,所以主人安放了特製刀架 5、實用刀的典型,賽過瑞士軍刀 6、芬蘭軍刀,芬蘭山地師專配用刀 7、「炎熱夏夜的噩夢」,刀匠:阿.阿.卡里什科夫 8、安息蛇形刀,只配發給皇宮女眷,安息在現在的伊朗 9、加勒比水手刀,藏於委內瑞拉私人博物館,海盜遺物 10、摩納哥火焰刀,是古時新娘送給威武新郎的定情物,用於貼身防護
4. 我用一根麻花鋼做了一把鋼槍 重15斤 算重兵器嗎一般人抗的住嗎
絕對是重兵器,鄙視那些不懂裝懂的,中國人崇拜古人,但有時候太盲目,不科學.
歐洲中世紀的雙手大劍算重兵器吧,重量約在5-8磅也就是四斤半到八斤,.
你的槍重量和狙擊槍差不多重,狙擊一般14斤左右.
一巴掌寬的厚背刀比你的槍輕點.
清代的標槍多用木竹為柄上加鐵鏃,略如明制。有一種衛體用的標槍,槍桿較短,鏃長6寸,木柄桿長1.8----1.9尺,重不到2斤。純鐵打造的標槍更短,重不過4斤,技藝精熟者可於50步內投中敵人。 另外古羅馬重裝步兵的投矛長約1,5一2米,重4一5公斤。 主要用於劈殺的馬刀,如土耳其馬刀、波斯馬刀。這兩種馬刀均為直把,重量小[無鞘850一950克,連鞘1000一1250克],刀身彎度大[140毫米左右],刀身長750一850毫米,全長950一一970毫米。伊朗騎士名貴的舍施爾(shanishiy)刀,土耳其馬⒉攪接玫幕�?kiliei)和帕拉(pala)佩刀。 在18一19世紀的歐洲軍隊中,馬刀刀身中等彎度[45一一65毫米],刀柄帶有笨重的呈1一3個弧形的護手,也有碗狀的,刀鞘從十九世紀起一般是金屬制的。馬刀全長達1110毫米,刀身長900毫米,無鞘重約1100克,連金屬刀鞘重約2300克。 古代俄羅斯軍人使用的狼牙棒叫「長木棒」。狼牙棒用堅木製成,長1到2米,一端比另一端粗數倍,粗端外包金屬[鐵、青銅]以及釘有粗大的釘子,細端為柄,狼牙棒重達12公斤。 明代,抗倭所用長刀,刃部長5尺,柄長1尺5寸,重2斤8兩(1596克),雙手握柄,猛力劈砍,可砍斷敵長兵器的木柄,甚至攔腰截斷敵人身軀。 清代腰刀上部較直,下部微曲,刃部略窄,刀身長三尺二寸,柄長三寸,重一斤十兩(為1037 。4克,古時1斤=16兩,),一般用於騎兵作戰。 再看唐朝騎兵的武器:弓箭,唐軍一般人帶胡祿一個,可以裝30隻箭矢。可能有馬弩裝備,射200步。騎兵的長柄格鬥武器是漆槍(槊),握柄很長,短柄長刀,唐軍士兵每人一把。 明朝軍隊使用的棍,全長8尺左右,重3斤8兩(2234.4克) 明代狼筅,其械形體重滯,械首尖銳如槍頭,械端有數層多刃形附枝,呈節密枝堅狀。附枝最長60厘米,最短25厘米。桿長5米。頭與桿均為鐵製成,重約3500克,均為力大之人所使用。 明代長槍全長為1丈2尺左右(約今3.72米),其中槍頭長度一般為3寸至7寸(約今9.33至21.8厘米),重量不超過4兩(159.6克),戚繼光曾經提到長矛的矛頭只有三兩,以木或竹為桿。
首先提一點,演義里的內容是為了小說需要而虛構的,想要在歷史的前提條件下討論,就要參照史書,演義連故事情節都可以虛構,一件武器有什麼不可以虛構的,至於武器重量那就更不能信了。
大家應該都知道,小說和評書等文藝題材,在介紹中國古代武學名人的時候,大多都會有該人物武器重量的介紹,至於這個重量的真實程度,你就不要信了,那都是因文藝題材需要而誇大了的,試想一下,戰場上生死較量不可大意,上百斤的武器怎麼耍?累的不說,慢也慢死了~~~~~~~
另外,材料方面,三國時期的大將使用的兵器,按理說應該是全鐵的,樓上有人說拿木頭做桿子,這樣的兵器是不行的,交戰的時候很容易被對方的兵器刃部所斷,木柄兵器只有小兵才會裝備,而且也並不是所有的兵都裝備木柄兵器,有的兵也裝備鐵柄兵器。
再具體說說刀,根據歷史,三國時期也有長柄刀,在這里我姑且也叫它大刀,但是三國時期的大刀比較老,既沒有很藝術的外形線條,也沒有什麼典雅的名字,什麼「青龍」「偃月」都不可能的,樣式也很奇特,有的刀跟有的刀都有不一樣的地方,刃甚至是平的,就像鐵杴鏟土一樣,可以直接對著人身或人頭平鏟過去,形式有些像刺,如果關羽使的是三國的老式大刀,那麼以「刺」來記載,似乎也完全可以。
而現在我們通常講的大刀,指的是唐代以後出現的那種外形得到了良好演變的兵器,因此,像演義里出現的關羽的大刀,應該是唐代以後的兵器樣式,三國時期是沒有的,老羅只是拉過來用了一下,或許老羅也不清楚關羽使的到底是什麼。
所以,我的結論是,三國時期有長柄刀,而關羽有可能就是使刀的,注意,我只是說有可能,當然也有可能使槍,但是不管他使什麼,都不可能是演義里所說的那種唐代以後才出現的線條很藝術的砍式大刀,老羅把唐代的大刀拉給關羽,是小說需要,沒什麼可感冒的,我們不要老盯著這一點不放。
沒有理由認為古人的身體素質超過今天的人。
天橋雜耍有人耍百多斤的大刀,並不意味著它有任何使用價值。這樣重的東西幾秒鍾就會耗盡人的體力(人的無氧呼吸一般只能堅持10秒鍾,就是一個100米沖刺)。況且這么重的武器只能轉圈而已,想做到收放自如,還是非常困難的。用百斤的武器上戰場那跟本就是找死.
5. 八月份有哪些好吃到讓人驚嘆的水果
八月份有最好吃的五大水果,第一種是稔子,又稱為桃娘,山稔,成熟的果實為,紫紅色非常的甘甜。
第二種是葡萄,成熟後的漿果中含糖量高達百分之10到30%。
第四種是龍眼,有益氣養血的紅,但一次性不要吃得太多,小心上火。
第五種是無花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蛋白質,纖維素,花青素和果酸。
這都是八月份,好吃的讓人驚嘆的水果。
6. 為什麼黃金這么值錢
因為黃金是貨幣啊。
我們現在所用的錢是一種信用貨幣,這取決於發行處有沒有能力發行。有發行貨幣資格的只有中央銀行,中國的中央銀行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去看看你手裡的錢,每張都有印。
這么說吧,中國古代的「銀票」其實就是一種信用貨幣,和我們現在用的錢是一個意思,喬家大院看過嗎,為什麼喬家的對頭放出風聲說喬家已經沒銀子了的時候會突然有那麼多人跑來拿著銀票要來兌現銀子呢,因為萬一喬家真是沒錢的話,自己拿的那麼多紙就不值一文。也就是說,你發行了多少信用貨幣,你就要儲存相等量黃金儲備。國家每年都會公布儲存多少黃金,因為這才是這個國家的幣種值多少錢的依據。
打個比方的話,你手上的錢就好比一張所屬證明,證明你擁有著等量的黃金。我們買賣的時候,真正在交易的是黃金。
那為什麼要有信用貨幣也就是錢這種東西,那當然是因為——便於攜帶。就象N久N久以前人類都是「以物易物」,兩袋米換一隻羊,兩只羊換一把斧頭(那時候生產力地下),但當人類發展了,眼界更遠了,如果中原地區的人想去沿海換購海產,那養羊的難道把一群羊趕過去嗎?種地的難道把100袋米背著走嗎?更不能把一堆斧頭掛身上吧。所以人類就需要一種做等量代換的「媒介」,這個「交換媒介」要易儲藏,便攜帶,易識別,易分割。古代用過貝殼,石頭,錢刀等等都曾做為過流通貨幣,但是這些都不能完全滿足於以上四個條件。人們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探索才採用了黃金作為流通貨幣的。
首先是儲藏,黃金不象牛啊羊啊會跑,更不象貝殼錢刀會腐蝕,怎麼折騰都還是黃金,鑽石還一燒就沒了呢。
其次是攜帶,石器時代玩過嗎,哪裡面的錢都是石頭,游戲里可以把它揀起來,可現實是很不方便的吧。黃金的攜帶,看古裝篇就知道了,大家懷里都揣點。
然後是識別,黃金和黃銅很容易就可以區別,很多人拿了黃金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咬,然後密度顏色什麼的都有很大差別。
最後是分割,真金不怕火煉,黃金可以溶成重的輕的大的小的各種適用的量。
總結:目前看來,黃金是無法被替代的貨幣了。貨幣能不值錢嗎?你手裡的錢只不過是代表了黃金而已。換言之,黃金就是錢。
這樣可以懂了嗎?
笑,打得我可是手都酸呢。
7. 大馬士刀的樣子是怎樣的
就是阿拉伯人用的
8. 世界名刀是些什麼刀
史上最殘忍的刀,隕鐵打造,質地堅硬,古羅馬行刑專用,不過史籍記載,它很少被使用,是因為很多人都被嚇死了。
阿拉斯加獵戶刀,被譽為「獵戶之王」,只有徒手殺熊五隻以上的人能夠獲得。
穆斯林腕刀,只用於宰牲節的開幕儀式
阿富汗彎刀,別以為這個是藝術品,其實刀口很鋒利的,所以主人安放了特製刀架。
實用刀的典型,賽過瑞士軍刀
芬蘭軍刀, 芬蘭山地師專配用刀
炎熱夏夜的噩夢」,刀匠:阿.阿.卡里什科夫
加勒比水手刀,藏於委內瑞拉私人博物館,海盜遺物。
摩納哥火焰刀,是古時新娘送給威武新郎的定情物,用於貼身防護
安息蛇形刀,只配發給皇宮女眷,安息在現在的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