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的伊甸園是什麼

伊朗的伊甸園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5 21:23:28

Ⅰ 伊甸園是什麼意思

1.基督教神話
根據《舊約·創世紀》記載,上帝耶和華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類的祖先,男的稱亞當,女的稱夏娃,安置第一對男女住在伊甸園中。伊甸園在聖經的原文中含有樂園的意思。聖經記載伊甸園在東方,有四條河從伊甸流出滋潤園子。這四條河分別是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1�9�1�8�1�5�1�9�1�9�1�2、al-Frat)、底格里斯河(�1�7�1�4�1�8�1�1、Dijla)、基訓河(Gihon)和比遜河(Pishon)。現存的只有前兩條。

2.伊甸園的傳說
造人,是上帝最後的也是最神聖的一項工作。最初的時候,天上尚未降下雨水,地上卻有霧氣蒸騰,滋生植物,滋潤大地。上帝便用泥土造人,在泥坯的鼻中吹人生命的氣息,就創造出了有靈的活人。上帝給他起名叫亞當。但那時的亞當是孤獨的,上帝決心為他造一個配偶,便在他沉睡之際取下他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來。上帝用這根肋骨造成了一個女人,取名叫夏娃。
上帝把夏娃領到亞當跟前,亞當立刻意識到這個女人與自己生命的聯系,他心中充滿了快慰和滿意,脫口便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啊!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他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男人和女人原本是一體,因此男人和女人長大以後都要離開父母,與對方結合,二人成為一體。
亞當的含義是"人",夏娃的含義是"生命之母"。他們是中東和西方人傳說中人類的生命之初,是人類原始的父親和母親,是人類的始祖。
上帝在東方的伊甸,為亞當和夏娃造了一個樂園。那裡地上撒滿金子、珍珠、紅瑪瑙,各種樹木從地里長出來,開滿各種奇花異卉,非常好看;樹上的果子還可以作為食物。園子當中還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樹。還有河水在園中淙淙流淌,滋潤大地。河水分成四道環繞伊甸:第一條河叫比遜,環繞哈胖拉全地;第二條河叫基訓,環繞古實全地;第三條河叫希底結,從亞述旁邊流過;第四條河就是伯拉河。作為上帝的恩賜,天不下雨而五穀豐登。
上帝讓亞當和夏娃住在伊甸園中,讓他們修葺並看守這個樂園。上帝吩咐他們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們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們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死。"
亞當和夏娃赤裸著絕美的形體,品嘗著甘美的果實。他們或款款散步,或悠然躺卧,信口給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取名:地上的走獸、天空的飛鳥、園中的嘉樹;田野的鮮花。
他們就這樣在伊甸樂園中幸福地生活著,履行著上帝分配的工作。
3.伊甸園在哪裡
《聖經·創世紀》中記述:「有河從伊甸流出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這四條支流分別是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訓河,還有一條「比遜河,那裡有金子,又有珍珠和紅瑪瑙」。根據這些線索,一些學者開始探尋伊甸園。但是,學者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聖經》中所說的四條河如今只剩下兩條,比遜河和基訓河在何處,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無法確定。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扎林斯教授經長期的考證,認為基訓河就是現在發源於伊朗、最終注入波斯灣的庫倫河;比遜河則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由於地理氣候的變遷,那裡現在已成為浩瀚沙漠中一條乾涸的河床。據此,扎林斯推斷,伊甸園就位於波斯灣地區四條河流的交匯處,大約7000年前,在最後一次冰川紀後,由於冰川融化致使海面升高,伊甸園遂沉入波斯灣海底。

關於伊甸園的推測還有不少,有人說伊甸園在以色列,有人說在埃及,有人說在土耳其,還有人說在非洲、南美、印度洋甚至中國西藏等地。筆者以為,如果真有所謂伊甸園,扎林斯之說應最符合邏輯,也最為接近《聖經》中對伊甸園地理環境的描繪。被古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是人類早期文明的發祥地。古時,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浩浩淼淼,從西北蜿蜒到東南,沿途澆灌著沃野良田,撒播著豐收和希望。是最早宜於人類生息的地方。

考古學家還發現,蘇美爾(今伊拉克境內的上古居民)神話與相當於古猶太人史書的《聖經》故事頗有淵源,它們的造物神話都說人類是用黏土捏成的。楔形文字中也有「伊甸」和「亞當」等詞,前者的意思是「未經耕耘的土地」,後者意為「原野上的居住者」。蘇美爾神話中也有一片光明的凈土,在這個沒有疾病和死亡的樂園,水神恩奇與地母女神寧胡爾薩格相愛,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後來,地母女神造出了8種珍貴的植物,卻被恩奇偷吃了。寧胡爾薩格一氣之下同丈夫分道揚鑣。恩奇身體的8個部位患病,寧胡爾薩格終不忍見死不救,便造出8位痊癒女神為丈夫療傷,其中有一個名叫「寧梯」的肋骨女神,又稱「生命女神」。而眾所周知,《聖經》中夏娃就是上帝用亞當身上的一根肋骨造的,夏娃也是人類之母,與「生命女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也許,伊甸園喚起了人類對文明的肇始和歷史的源頭一絲本能的追憶,對伊甸園的尋覓,是人類對自身從何而來充滿好奇心的探究,反映了人類對始祖的一種認同感和親和力。其實有關人類的起源,直到1809年法國學者馬拉出版《動物哲學》之前,主流的觀點都是「創世紀」說和類似的傳說。馬拉首次提出「人類起源於人猿」的論斷,當時真是石破天驚。50年後,達爾文相繼創作了《物種起源》和《人類起源和性的選擇》兩書,更系統地詮釋了人類的來源問題。

應該說,在崇尚科學的今天,「創世紀」說早已讓位於「生物進化論」。然而,有關伊甸園、亞當和夏娃等的話題仍頻頻被提起。這中間,有作為茶餘飯後談資的,也有想通過探索求證其存在的。是因為伊甸園永遠逝去了,人類才痛感其彌足珍貴?還是因為當今社會的喧囂浮躁、爾虞我詐,使人們更加懷念並憧憬伊甸園的恬靜安逸和與世無爭?人類從誕生到今天,斗轉星移,滄海桑田,背負了過多的夙願與惡夢,承載了無盡的苦難和心酸,無不渴望回歸純真、安寧和幸福。許多人不時回首矚望先祖們充滿詩意的樂土,對它孜孜以求地刨根問底,恰恰體現了這種渴望和希冀的情愫。

依我看,伊甸園究竟有沒有,到底在哪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伊甸園已成為人類心靈棲息地和精神圖騰的代名詞,它蘊含的文化概念的外延要廣闊得多。可以肯定,對伊甸園的追尋還會繼續進行下去,有關伊甸園的話題也將長久地與人類如影相隨,由此衍生出的人文光芒也將生生不息,燦爛而奪目。

Ⅱ 伊甸園 在現在的哪個國家

美國扎林斯教授經長期的考 證,認為基訓河就是現在發源於伊朗、最 終注入波斯灣的庫倫河;比遜河則位於沙 特阿拉伯境內,由於地理氣候的變遷,那 里現在已成為浩瀚沙漠中一條乾涸的河 床。據此,扎林斯推斷,伊甸園就位於波 斯灣地區四條河流的交匯處,大約7000年 前,在最後一次冰川紀後,由於冰川融化 致使海面升高,伊甸園遂沉入波斯灣海 底。 關於伊甸園的推測還有不少,有人說伊甸 園在以色列,有人說在埃及,有人說在土 耳其,還有人說在非洲、南美、印度洋甚 至中國西藏等地。筆者以為,如果真有所 謂伊甸園,扎林斯之說應最符合邏輯,也 最為接近《聖經》中對伊甸園地理環境的 描繪。被古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的 兩河流域,是人類早期文明的發祥地。古時,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浩浩淼淼, 從西北蜿蜒到東南,沿途澆灌著沃野良 田,撒播著豐收和希望。是最早宜於人類 生息的地方。

希望採納

Ⅲ 伊甸園到底在哪裡

01
扎林斯推斷,伊甸園就位於波斯灣地區四條河流的交匯處,大約7000年前,在最後一次冰川紀後,由於冰川融化致使海面升高,伊甸園遂沉入波斯灣海底。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扎林斯教授經長期的考證,認為基訓河就是現在發源於伊朗、最終注入波斯灣的庫倫河;比遜河則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由於地理氣候的變遷,那裡現在已成為浩瀚沙漠中一條乾涸的河床。據此,扎林斯推斷,伊甸園就位於波斯灣地區四條河流的交匯處,大約7000年前,在最後一次冰川紀後,由於冰川融化致使海面升高,伊甸園遂沉入波斯灣海底。

Ⅳ 伊甸園在哪

伊甸園在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兩河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如今最不平靜的地段之一。

Ⅳ "伊甸園"是什麼啊

伊甸園
1.基督教神話

根據《舊約·創世紀》記載,上帝耶和華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類的祖先,男的稱亞當,女的稱夏娃,安置第一對男女住在伊甸園中。伊甸園在聖經的原文中含有樂園的意思。聖經記載伊甸園在東方,有四條河從伊甸流出滋潤園子。這四條河分別是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الفرات、al-Frat)、底格里斯河(دجلة、Dijla)、基訓河(Gihon)和比遜河(Pishon)。現存的只有前兩條。

伊甸園在哪裡

《聖經·創世紀》中記述:「有河從伊甸流出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這四條支流分別是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訓河,還有一條「比遜河,那裡有金子,又有珍珠和紅瑪瑙」。根據這些線索,一些學者開始探尋伊甸園。但是,學者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聖經》中所說的四條河如今只剩下兩條,比遜河和基訓河在何處,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無法確定。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扎林斯教授經長期的考證,認為基訓河就是現在發源於伊朗、最終注入波斯灣的庫倫河;比遜河則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由於地理氣候的變遷,那裡現在已成為浩瀚沙漠中一條乾涸的河床。據此,扎林斯推斷,伊甸園就位於波斯灣地區四條河流的交匯處,大約7000年前,在最後一次冰川紀後,由於冰川融化致使海面升高,伊甸園遂沉入波斯灣海底。

關於伊甸園的推測還有不少,有人說伊甸園在以色列,有人說在埃及,有人說在土耳其,還有人說在非洲、南美、印度洋甚至中國西藏等地。筆者以為,如果真有所謂伊甸園,扎林斯之說應最符合邏輯,也最為接近《聖經》中對伊甸園地理環境的描繪。被古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是人類早期文明的發祥地。古時,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浩浩淼淼,從西北蜿蜒到東南,沿途澆灌著沃野良田,撒播著豐收和希望。是最早宜於人類生息的地方。

考古學家還發現,蘇美爾(今伊拉克境內的上古居民)神話與相當於古猶太人史書的《聖經》故事頗有淵源,它們的造物神話都說人類是用黏土捏成的。楔形文字中也有「伊甸」和「亞當」等詞,前者的意思是「未經耕耘的土地」,後者意為「原野上的居住者」。蘇美爾神話中也有一片光明的凈土,在這個沒有疾病和死亡的樂園,水神恩奇與地母女神寧胡爾薩格相愛,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後來,地母女神造出了8種珍貴的植物,卻被恩奇偷吃了。寧胡爾薩格一氣之下同丈夫分道揚鑣。恩奇身體的8個部位患病,寧胡爾薩格終不忍見死不救,便造出8位痊癒女神為丈夫療傷,其中有一個名叫「寧梯」的肋骨女神,又稱「生命女神」。而眾所周知,《聖經》中夏娃就是上帝用亞當身上的一根肋骨造的,夏娃也是人類之母,與「生命女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也許,伊甸園喚起了人類對文明的肇始和歷史的源頭一絲本能的追憶,對伊甸園的尋覓,是人類對自身從何而來充滿好奇心的探究,反映了人類對始祖的一種認同感和親和力。其實有關人類的起源,直到1809年法國學者馬拉出版《動物哲學》之前,主流的觀點都是「創世紀」說和類似的傳說。馬拉首次提出「人類起源於人猿」的論斷,當時真是石破天驚。50年後,達爾文相繼創作了《物種起源》和《人類起源和性的選擇》兩書,更系統地詮釋了人類的來源問題。

應該說,在崇尚科學的今天,「創世紀」說早已讓位於「生物進化論」。然而,有關伊甸園、亞當和夏娃等的話題仍頻頻被提起。這中間,有作為茶餘飯後談資的,也有想通過探索求證其存在的。是因為伊甸園永遠逝去了,人類才痛感其彌足珍貴?還是因為當今社會的喧囂浮躁、爾虞我詐,使人們更加懷念並憧憬伊甸園的恬靜安逸和與世無爭?人類從誕生到今天,斗轉星移,滄海桑田,背負了過多的夙願與惡夢,承載了無盡的苦難和心酸,無不渴望回歸純真、安寧和幸福。許多人不時回首矚望先祖們充滿詩意的樂土,對它孜孜以求地刨根問底,恰恰體現了這種渴望和希冀的情愫。

依我看,伊甸園究竟有沒有,到底在哪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伊甸園已成為人類心靈棲息地和精神圖騰的代名詞,它蘊含的文化概念的外延要廣闊得多。可以肯定,對伊甸園的追尋還會繼續進行下去,有關伊甸園的話題也將長久地與人類如影相隨,由此衍生出的人文光芒也將生生不息,燦爛而奪目。

伊甸園的傳說

造人,是上帝最後的也是最神聖的一項工作。最初的時候,天上尚未降下雨水,地上卻有霧氣蒸騰,滋生植物,滋潤大地。上帝便用泥土造人,在泥坯的鼻中吹人生命的氣息,就創造出了有靈的活人。上帝給他起名叫亞當。但那時的亞當是孤獨的,上帝決心為他造一個配偶,便在他沉睡之際取下他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來。上帝用這根肋骨造成了一個女人,取名叫夏娃。

上帝把夏娃領到亞當跟前,亞當立刻意識到這個女人與自己生命的聯系,他心中充滿了快慰和滿意,脫口便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啊!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他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男人和女人原本是一體,因此男人和女人長大以後都要離開父母,與對方結合,二人成為一體。

亞當的含義是"人",夏娃的含義是"生命之母"。他們是中東和西方人傳說中人類的生命之初,是人類原始的父親和母親,是人類的始祖。

上帝在東方的伊甸,為亞當和夏娃造了一個樂園。那裡地上撒滿金子、珍珠、紅瑪瑙,各種樹木從地里長出來,開滿各種奇花異卉,非常好看;樹上的果子還可以作為食物。園子當中還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樹。還有河水在園中淙淙流淌,滋潤大地。河水分成四道環繞伊甸:第一條河叫比遜,環繞哈胖拉全地;第二條河叫基訓,環繞古實全地;第三條河叫希底結,從亞述旁邊流過;第四條河就是伯拉河。作為上帝的恩賜,天不下雨而五穀豐登。

上帝讓亞當和夏娃住在伊甸園中,讓他們修葺並看守這個樂園。上帝吩咐他們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們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們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死。"

亞當和夏娃赤裸著絕美的形體,品嘗著甘美的果實。他們或款款散步,或悠然躺卧,信口給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取名:地上的走獸、天空的飛鳥、園中的嘉樹;田野的鮮花。

他們就這樣在伊甸樂園中幸福地生活著,履行著上帝分配的工作。

附有關詞條:

原罪 original sin

基督教基本教義。基督教認為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因受蛇的引誘違背上帝的命令吃了伊甸園的禁果,遂造成了整個人類的原始罪過,並將原罪傳給後代。由於人類身負原罪,便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擺脫,只能靠神的救贖得以重生。

亞當與夏娃 Adam and Eve

《聖經》人物。據《舊約·創世記》記載,亞當是上帝在創世第六天用泥土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的第一個人類,上帝將生氣吹入其鼻孔,使之有靈魂或生命。夏娃是上帝取亞當之肋骨為其造的配偶。二人在伊甸園內看管生靈萬物,生活毫無憂慮。後來夏娃受魔鬼撒旦之誘惑,與亞當一起偷吃了禁果,能知羞恥與善惡,犯下原罪,因而受到上帝的懲罰,被逐出伊甸園。已成為人類始祖的代稱。

撒旦

撒旦,聖經中的惡魔(或稱魔鬼撒旦),反叛耶和華的天使,希伯來文的原義是反對者,在有些宗教信仰中都曾提及。另一說是墮落天使路西法。

《聖經》有關於撒旦的描述:「你原是典範中的典範,充滿智慧,美麗無瑕。你曾經在上帝的園子伊甸園里,配戴著各樣寶石,……,寶石的鑲框和寶石座都是用金子精製的。這一切都在你被創造的日子預備好了。你是負責守衛的受膏基路伯天使,我派你站崗。你在上帝的聖山上,在火焰石中行走。從你被創造的日子起,你所做的都全然無過,直到了你被發現了有不義。……。你因自己的美麗心高氣傲,又因自己的光彩敗壞智慧。……。因為你作惡多端,用不正義的手段做生意,褻瀆了你的聖所,所以我要使火從你當中發出,這火要吞滅你。」

禁果

禁果是在《聖經》中伊甸園「知善惡樹」上結的果實。舊約創世紀記載,神對亞當及夏娃說園中樹上的果子都可以吃,唯「知善惡樹」上的果實「不可吃、也不可摸」,否則他們便會死。最後夏娃受魔鬼引誘,不顧上帝的吩咐進食了禁果,又把果子給了亞當,他也吃了。上帝便把他們趕出伊甸園。偷食禁果被認為是人類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惡的開端。 根據魔鬼(蛇)所說,吃了禁果後,便能如上帝一樣擁有分辨善惡的能力。 起初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吃過禁果後,他們害怕被看見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作衣服。

根據《聖經》,在二人進食禁果後,上帝對蛇、男人及女人有以下的懲罰:

蛇「必受咒詛」,從此要用肚子行走及終生吃土;後裔要與女人的後裔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它的頭,而它則要傷她們的腳跟;(創 3:14-15)
女人懷胎的苦楚加增,生產時要受苦楚;要戀慕丈夫,及被丈夫管轄;(創 3:16)
男人則要受咒詛,要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他歸了土;從此需終身勞苦才能從(田)地里得到食物,而地會長出荊棘和蒺藜(創 3:17-19);

為防他們再摘取及進食生命樹的果子以獲永遠生存,便他們趕出伊甸園;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及四面轉動會發火焰的劍,以把守前往生命樹的道路。

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الفرات、al-Frat)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東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敘利亞和伊拉克,最後與底格里斯河合流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
在《聖經》中幼發拉底河稱為伯拉河。 《聖經》最早提到幼發拉底河是在創世紀第二章。幼發拉底河亦是上帝允諾賜予亞伯拉罕及其後人的土地(迦南)的邊界之一。

底格里斯河(دجلة、Dijla)

西亞水量最大的河流。源於土耳其境內安納托利亞高原東南部的東托羅斯山南麓,向東南流,經過土耳其東南部城市——迪亞巴克爾後,與敘利亞形成約32千米界河,即直接流入伊拉克境內。此後基本沿扎格羅斯山脈西南側山麓流動。首先穿越伊拉克北部重要油田——基爾庫克油田,並流經本區重要石油化工中心——摩蘇爾。此後沿左岸接納了來自山地的大扎卜河、小扎卜河、迪亞拉河等支流,直抵首都巴格達。自巴格達以下,兩岸湖泊成群,沼澤密布,於古爾奈與幼發拉底河匯合,改稱阿拉伯河,於法奧附近,注入波斯灣。自河源至古爾奈,河長1950千米,流域面積37.5萬平方千米,年徑流量近400億立方米。河水主要靠高山融雪和上游春雨補給,每年3月漲水,5月水位最高。因沿山麓流動,沿途支流流程短、匯水快,常使河水暴漲,洪水泛濫,形成沿岸廣闊肥沃的沖積平原,是伊拉克重要的灌溉農業區。沿河建有各種水利工程,其中以巴格達西北部的巴迪塔塔水庫最有名。底格里斯河流域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統稱兩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

2.字幕組名

由於美劇的流行,伊甸園逐漸成為大家心中一個很優秀的字幕組的名稱.

3.電影

電影:伊甸園
導演:Neil St. Clair
主演:Inger Ebeltoft
Matt Scarborough
類型:幻想 / 冒險
更多外文片名:
Body & Earth
Body and Earth
片長:76 min
國家/地區:加拿大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Laid Back Corporation
上映日期:2002年2月14日 加拿大

劇情梗概:地球上第一個女人,第一種慾望,第一次的愛。地球深處之內,(Inger Ebeltoft)飾演的年輕女子從長眠中蘇醒過來。她的名字就是EVE——性格清純及天真的她,擁有令人窒息的美麗。她出生於大自然世界,被完美和諧的環境所包圍著。直至一天她發現,原來她不是獨自一人。旅程就此開始,慾望驅使她去尋找靈性伴侶,以及她從未認識的原素……愛。

出自《聖經》。上帝在東方的一片富饒的平原上開辟了一個園子,裡面有果樹和各種飛禽走獸。上帝讓亞當看守園子。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從亞當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夏娃來陪伴他。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人們用伊甸園比喻人間的樂園。

Ⅵ 伊甸園是什麼在什麼地方呢

伊甸
(Eden)〔喜悅〕
1. 創造主栽種的一個園子所在的地方,這花園般的園子是第一對男女最初的家園。聖經說園子在「東方的伊甸」,看來表示這園子只是叫做伊甸的地區的一部分。(創2:8)不過,稍後的經文把這個園子稱為「伊甸園」(創2:15),別的經卷則稱之為「上帝的園子伊甸」(結28:13),以及「耶和華的園子」(賽51:3)。
希臘語《七十子譯本》把意思是「花園」的希伯來語gan(甘)譯作pa·ra′dei·sos(帕拉迪索斯)。英語「paradise」一詞跟伊甸園有關聯,就是這個原因。
創世記2:15說,「上帝把所造的人安置在伊甸園里」。雖然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人是在伊甸園以外的地方受造的;但也可以理解為,上帝先用地上的元素組成亞當的身體,然後把他安置在伊甸園里,在那裡賜給他生命。上帝交給亞當的工作,就是耕種和料理園子。伊甸園里有各種各樣的樹木和植物,有的供人觀賞,有的給人提供各種各樣的食物。(創2:9,15)單是這點就表明,伊甸園的面積相當大。
伊甸園里的動物種類繁多。上帝把各種動物,包括「一切牲畜、天上的飛禽、田野里各樣的走獸」,帶到亞當面前,叫他給這些動物起名。這是亞當最早的任務之一。(創2:19,20)「從伊甸流出來」的河水灌溉伊甸園的土地。(創2:10)既然當時人赤身露體,可見氣候相當溫和宜人。(創2:25)
伊甸園里的「禁果」象徵什麼?
伊甸園里各樣樹上的果子,人都可以吃,「吃到滿足」。(創2:16)但有一棵樹,就是「辨識善惡樹」,亞當和夏娃不可靠近。夏娃引述耶和華給她丈夫的禁令,說他們連「摸」這棵樹都不可以,而且知道他們要是無視上帝的命令,違反這條禁令,就會被處死。(創2:17;3:3)關於「禁果」的象徵意義,有各種不同的傳統主張:有的說「禁果」是指蘋果,象徵性交;有的說「禁果」是比喻,象徵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有的說「禁果」象徵人長大成熟後通過實踐而獲得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以被善用,也可以被誤用。可是,既然創造主吩咐人「要繁衍增多,遍滿地面」(創1:28),這果子必然不可能象徵性交,因為人惟有通過性交才能生育繁衍。這果子也絕不可能象徵明辨是非的能力,因為完美無罪的人必定有辨別善惡對錯的道德能力,才能夠服從上帝的命令。這果子也不可能象徵人長大成熟後獲得的知識,因為人日趨成熟並不是犯罪。按理來說,造物主也不可能要求人停留在不成熟的階段。
辨識善惡樹屬於什麼種類,聖經沒有說明。不過,這棵樹顯然象徵惟獨上帝才擁有的權力,是造物主留給自己的,也就是說,他才有權為受造物決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上帝是至高的統治者,人要想蒙他悅納,就必須做他視為善的事,避開他視為惡的事,這要求絕不過分。(見樹木)上帝頒布的禁令和後來對悖逆的亞當、夏娃所宣布的判決都強調,由於他們吃了這果子,這種悖逆的行為構成最初的罪。(創3:3)
現代有些批評家或許認為,關於伊甸園的記載太簡單了,所以不願相信有關的記載。但顯而易見的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讓人接受簡單的考驗是再適當不過的。第一對男女受造沒多久,生活簡單而快樂,不用面對復雜的難題和困境,也沒有什麼事令他們疑慮不安。這一切是人類悖逆上帝後才遭遇的。盡管考驗很簡單,卻能夠簡潔地證明一個普遍的真理,實在令人驚嘆。這個真理就是:上帝擁有至高統治權,人必須仰賴上帝並向上帝負責。還有一點需要指出:有關伊甸園的記載雖然很簡單,卻遠遠超越那些認為人類起源於山洞而不是花園的主張,這些主張聲稱,人最初是粗野無知、毫無道德感的。伊甸園的簡單考驗證實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原則,幾千年後,上帝的兒子重申這個原則,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許多事上也忠心;人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許多事上也不義。」(路16:10)
上帝在伊甸園選一棵樹來設立禁令,顯然不是為了用這棵樹作為扎進亞當和夏娃身上的一根刺,也不是為了引起爭議,或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到這棵樹上。如果亞當和夏娃承認上帝有權為他們定下旨意,聽從他的吩咐,他們花園般的家就會完好無損地存留下來,充滿歡欣快樂。伊甸園的記載表明,有關辨識善惡樹的爭議是上帝的大仇敵挑起的,他引誘人違反上帝的命令。(創3:1-6,另見啟12:9)亞當和夏娃有自由意志,可以隨自己的心意做抉擇。上帝行使至高統治權是完全正當的,他們卻選擇反叛上帝,結果失去了伊甸園,也失去了住在其中所享有的福分。更糟的是,他們失去了享用伊甸園里另一棵樹上果子的機會,這棵樹稱為「生命樹」,象徵永生的權利。聖經說,耶和華「把他趕了出去,就派基路伯天使駐守伊甸園的東邊,又設置一把旋轉的火劍,守衛通往生命樹的道路」。(創3:22-24)
伊甸園的位置 伊甸園起初位於什麼地方,人們只能作一番推測。確認伊甸園所在的位置,主要憑聖經記載中的一條河,這條河「從伊甸流出來」之後分成四條河流,分別是幼發拉底河、希底結河、比遜河、基訓河。(創2:10-14)幼發拉底河(希伯來語Perath′佩拉特)至今仍是人所熟知的,「希底結河」就是古代銘文中提到的底格里斯河(另見但10:4),至於比遜河、基訓河,所在地點則無法確定了(見古實2;哈腓拉1)。
有些人(比如加爾文、德利奇)認為,伊甸園的位置靠近下美索不達米亞的波斯灣頂端,大致在底格里斯河快要跟幼發拉底河匯合之處。他們認為比遜河、基訓河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河流有關。不過這樣一來,比遜河、基訓河就成了底格里斯、幼發拉底這兩條河的支流,而不是源自一條河的四道河了。聖經表示,伊甸園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以北的山區,在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現今的源頭一帶。《綜合聖經》(1964)對創世記2:10的評論是:「在希伯來語,河口指河的末端(書15:5;18:19);所以這里譯作『河流』的詞ro』s(羅斯,意思是『頭,首』)的復數形式一定是指河的上游。……阿卡德語同源詞resu的用法充分證實了這一點。」現今的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源頭不止一個,而比遜河、基訓河的位置已無法確定,原因可能是挪亞日子的大洪水使地球的地形地貌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填滿了某些河道,又沖刷出一些新的河道。
長久以來,傳統上認為伊甸園位於亞拉臘山西南約225公里(140英里),凡湖南面數公里外的一個山區,在現今土耳其的東部。聖經說基路伯天使只駐守在伊甸園的東邊,亞當和夏娃就是從這一邊被趕出去的。這表明伊甸園周圍可能有一些天然的屏障,比如山脈。(創3:24)
亞當被逐出伊甸園後,園子沒人耕種料理,可想而知,植物只能在天然環境下不斷生長,園中也只剩下動物。後來大洪水來到,伊甸園就徹底消失了。人們再也無法確知伊甸園的所在位置,只能從聖經知道這園子曾經存在。(創2:15)
2. 跟泰爾通商的一個重要地方,以出產上等衣服、地毯和繩子著稱;經文將伊甸人跟哈蘭人和干尼人並列。(結27:23,24)有人認為,伊甸這個名稱是阿摩司書1:5提到的伯伊甸的簡稱。亞述大軍征服的國族中包括「伊甸人」。(王下19:12;賽37:12)有些人認為這里所說的伊甸(伯伊甸)是幼發拉底河中游附近一個叫做比塔迪尼的小地區。(見伯伊甸)
3. 利未人,響應希西家王恢復正確崇拜的呼籲。他後來奉差在「看守東門」的可利手下工作,把獻給上帝的供物發給各班祭司。(代下29:12;31:14,15)

Ⅶ 「伊甸園」是什麼意思

上帝·律法·憲政

在現代西方社會,憲政是憲法框架下政府權力資源的分配架構,屬於政治領域。上帝是人精神信仰的對象,屬於宗教世界。按照政教分離的原則,憲政與上帝各有其活動領域,各有其運作原則。如此看來,二者似乎沒有關系。然而,如果從政治文化的角度加以審視,二者之間的內在關聯則不可否認。從《聖經舊約》到現代憲政的理論邏輯則具體地展示了二者之間內在的關聯性。本文把二者在理論邏輯上的內在關聯概括為三個依次遞進的命題:在上帝之下、在律法之下、在憲法之下。
一、在上帝之下

《創世記》是《聖經·舊約》的開篇之作,它的敘述始於上帝創世:「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1]由此上帝開始了創造宇宙萬物和人類的過程。根據斯特勞斯(Leo Strauss)的釋義[2],結合對文本的解讀,上帝創世的過程由兩個序列六個程序組成:

第一序列的創造從光開始,以植物結束:分離是其運作原則。(1)分離時間中的晝和夜。宇宙初始,一片黑暗。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稱光為晝,稱暗為夜。[3]從此,在時間上白晝與黑夜有了區分。(2)分離空間中的天、地和海。宇宙初始,大水彌漫。上帝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4]於是,上帝造出空氣,立於水之上,稱之為天。進而,上帝說:「天下的水要聚集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上帝稱無水處為地,聚水處為海。[5]於是,在空間上有了天空、大地和海洋之別。(3)分離植物中的青草、菜蔬和果木。上帝說:「地要長出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6]於是,地上青草叢生,菜蔬成片,果木為林,各從其類。在第一序列的創造中,「分離」是關鍵,以致斯特勞斯把「創世」的實質歸結為「分離:「創世就是創造分離的東西、創造植物、動物的種類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創世甚至意味著創造分離——天將水分開,天體將日夜分開。」[7]

第二序列的創造從太陽開始,以人結束:定位與位移是其運作原則。(4)定位日月星於天空,並使之按一定軌跡運轉。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8]於是,日月運行,群星燦爛,晝夜交替,四季分明。這也是上帝對時間順序和空間關系的進一步分離。(5)分別定位各類生物於天上、地上和水裡,並使之活動。上帝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上帝還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9]於是,空中鳥飛,水中魚翔,地上蟲爬獸走,各從其類。(6)定位人類。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10]於是,上帝創造了人類的始祖——亞當,並為他創造了一個配偶——夏娃,從而男女有別,角色定位。

因此,所謂上帝創世不僅指上帝「無中生有」,也指上帝對萬物以及對人的「分離」與「定位」。這種創世的意義有三:其一,「無中生有」確立了上帝原創者的地位,因而上帝的權威具有絕對性和至上性;其二,「分離」與「定位」表明上帝提供了萬物存在和人類繁衍的基本法則,因而上帝的法則對萬物和人類具有主宰性和支配性;其三,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人雖然從上帝那裡獲得了生命的權利,同時也從上帝那裡得到了「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的控制權,但是,相對於上帝,人仍然在上帝之下。

從政治哲學的角度看,上帝通過創世,一方面構造了一套自然秩序,確立了上帝的至高無上的權威性,從而產生了《創世記》的第一個政治哲學命題——「在上帝之下」。另一方面,由於上帝不僅創造了宇宙萬物,而且創造了人,由此也就引生出一種關系——神人關系。

二、在律法之下

人雖然在上帝之下,卻在萬物之上。那麼,在神人關系中,人會聽從上帝嗎?人會信服上帝的權威嗎?這是上帝創造人類之後面臨的第一個難題,這也是上述神人關系的關鍵所在。讓我們看看這一難題是如何出現的以及上帝如何應對它。

上帝在創造亞當之後,把他安置在伊甸園,並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11]這既是上帝對人類發出的第一道禁令,也可以視為是上帝對人類是否服從他的最初的測試。人類的始祖沒有通過這次測試:在上帝的禁令和蛇的誘惑之間,當看見那「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的果子,夏娃以及亞當根本不能抵擋蛇的誘惑,以致違背上帝的禁令,吃下了智慧之果。這當然是對上帝權威的公開挑戰,它清楚地表明人確有可能不服從上帝,同時也意味著人既然作出了如此的選擇,人就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和責任。

面對人類的挑戰,上帝採取的回應措施是:(1)肉體懲罰。他對夏娃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這是要增加女人生產的痛苦;他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里得到吃的。」[12]這是讓男人在地里終生勞苦。肉體懲罰給人類傳達的信息是違禁違規是要遭受懲罰的。(2)讓人不能永生。上帝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13]於是上帝在伊甸園的東邊設置路障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把守通往生命之樹的路。這一措施從根本上斷絕了人永遠活著的可能性。用霍布斯的話來說,人「所受到的懲罰是剝奪了上帝當初創造他時賦予他的永生狀態。」[14]這樣,人的死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他不可能像上帝那樣永遠活著,因而人永遠是人,他永遠不可能成為神。換言之,只有上帝、神才是永恆、無限的,人永遠只能是一種有限的存在。作為一種有限的存在,人本身是不可靠的。(3)把人類逐出伊甸園。在上帝看來,既然人已經具有分辨善惡的能力,那麼,行善還是作惡,那就隨他去吧:由人類自己去選擇。上帝指望獲得自由的人可以自己管好自己。

問題是,在沒有約束的條件下,人真的能自己管好自己?在沒有約束的條件下,人真的會行善而拒絕作惡?

也許上帝自己對這點也沒有完全的把握。因此,上帝再次對人進行了測試:面對該隱和亞伯兄弟倆的供品,他以不喜歡該隱的供品來激怒該隱。隨後,該隱因此而在田野里怒殺弟弟亞伯。這一兄弟相殘的典型事例使上帝清楚地意識到:如果人的行為沒有強制性的外在約束,擁有選擇自由的人不僅不能自己管好自己,反而有可能大肆去作惡,其極端情形便是任意殺人。而且,上帝發現,該隱殺弟弟亞伯並非是一件偶然的意外事件,事實上「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15]所以,上帝在目睹了地上的種種暴行之後,內心充滿了後悔與憂傷,他決定以大洪水懲罰人類:「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16]用大洪水來懲罰人類隱含的真實意義其實是對人的一種告戒:人的自由及其行為如無節制和約束,其後果是災難性的。在此意義上,大洪水的災難與其說發源於上帝,不如說根源於人無約束的自由本身。

那麼,對於上帝來說,如何對人的自由進行約束?如何結束無約束的自由狀態?在使用了肉體懲罰、洪水警告等措施之後,上帝選擇、採取了新的形式——立約。在《聖經·舊約》中,立約是一個反復而慢長的過程,以致形成了「聖經的立約鏈」(The Biblical Covenantal Chain)。[17]在此「立約鏈」中,以下幾個環節(尤其是第一個環節)至關重要,值得加以認真分析。

(1)上帝與諾亞立約

在上帝的視野里,人雖然被定位為萬物的治理者,但人是非常不確定的存在。這是因為在第二個創世序列中,「人被分屬於最高的等級,甚至恰恰在象徵的意義上,人能夠將自己的位置移動或改變到最高的等級之上。但是,這種特性、這種自由,也是很大的危險。人是最為模稜兩可的生物。」[18]正是這種模稜兩可性意味著人在善惡上的模稜兩可性。故此,透徹了解人性的上帝,一方面雖然以大洪水來懲罰、毀滅人類,但同時也給人類以機會。因為他確信吃了智慧之果的人類畢竟具有分辨善惡的能力,他有可能選擇行善而拒絕作惡,諾亞即體現了這種可能性。所以,上帝要求諾亞造方舟躲避大洪水。另一方面,針對人作惡的可能性,上帝意識到必須有相應的防範措施,於是他採取了約束人的自由的獨特方式——與人類立約。因此,大洪水之後,上帝與作為人類始祖的諾亞開始了正式的立約。這一立約可以解讀為以下三個層次:

其一,雙方參與:神人有約。立約雖然是上帝主動提出來的,但卻不能理解為單向的,因為上帝對諾亞和他的兒子是這樣說的:「我與你們和你們的後裔立約,並與你們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飛鳥、牲畜、走獸,凡是從方舟里出來的活物立約。」[19]在此立約中,上帝與作為人類始祖的諾亞及其後裔構成了立約的雙方。因此,在形式雖然只是上帝一方在立約,但在實質上這是神與人之間的一種立約,因而它是雙向的。

其二,上帝棄權:自我限制。這一立約的核心內容可以理解為是上帝的一種自我棄權——放棄剝奪人的生命和自由的權力:「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地了。」[20]上帝用立約的方式自我棄權意味著上帝的自我約束、自我限制,它隱含著極為深刻的政治哲學含義:一方面,作為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上帝進行自我約束、限制,他已經放棄了剝奪人的生命和自由的權力。既然上帝都放棄了,那誰還有這種權力?誰的權力還能比上帝更大?而且,既然上帝對自己的權力都進行了約束、限制,那還有誰的權力敢不受限制?另一方面,正是因為上帝已經放棄了剝奪人的生命和自由的權力,那麼,對於人來說,擁有生命和自由那就是一種不可剝奪的權利。這樣,一方面上帝放棄某種權力,另一方面人獲得某種權利,一退一進,這就最終為人的基本權利空間的確立奠定了超驗的形上基礎。

其三,永遠守約:彩虹為證。上帝說:「我與你們並你們這里的各樣活物所立的永約是有記號的。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為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我便紀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泛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虹必現在雲彩中,我看見,就要記念我與地上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約。」[21]上帝反復強調「虹必現在雲彩中」,不僅意味著他要永遠守約,而且隱含著一種深刻的寓意:約法須有標記,約法必須恪守。

在這著名的彩虹之約中,上帝並未直接提及如何對人的自由進行約束。但是,上帝通過立約來確立神與人的基本關系,通過立約來放棄某種權力以自我約束,這實際已經是在暗示將用制定約法的方式來對人的自由進行約束與限制。換言之,上帝首先立約約束自己,這就為隨後以立約的方式約束人的自由提供了一種示範,根據這種示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等等,其實都可以藉助立約的方式來加以調整和處理。

(2)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

所以,上帝在諾亞的後裔中選擇了以色列人的祖先——亞伯拉罕。這種選擇同樣按照立約的方式進行。上帝對亞伯拉罕說:「我與你立約,……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22]為了確保這一立約得到遵守,上帝對亞伯拉罕說:「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23]這一立約的意義是雙重的:一方面,上帝「按約建立上帝對亞伯拉罕後裔的主權」,這為上帝隨後頒布其律法奠定了政治合法性基礎;另一方面,亞伯拉罕根據這約讓自己及其後裔承擔服從上帝律法的義務。[24]這樣,從以天上的彩虹為證到以地上男子的割禮為證,神與人之間的立約已經從上帝的自我約束開始轉向上帝對人的約束,這也就為在上帝的選民中如何試驗立約——立約約束人的自由和立約建立國家拉開了序幕。

(3)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

以色列人在先知摩西的帶領之下,藉助上帝的幫助,離開埃及,來到西奈。此時,上帝對摩西說:「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我的子民。」[25]由此立約,上帝確立了他與其選民——色列人之間的的特殊關系。此後,上帝與他的選民進行了多次的立約。比如,著名的「十戒」便是立約的結果。

立約的出現意味著上帝不再簡單地依靠事後的懲罰,而是試圖通過預先制定律法來約束人的行為。「十戒」中的以下幾條集中地體現了律法對人的行為的約束性: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奴僕、牛馬。[26]因此,約在《聖經舊約》中乃是上帝所制定的律法,《聖經舊約》的前五卷通常也被稱為"律法之書"(the book of the law)。正是在此意義上,"律法"(LAW)被視為上帝的聲音。故此,有這種說法:「除了上帝的聲音,律法還會是什麼?」(What is the Law but the Voice of God?)[27]

上帝通過與人類及其選民的立約來約束人的行為,亦即把人置於律法之下,具有極為重要的政治哲學和法哲學的意義:

其一,在終極性的意義上解決了人類最終服從什麼的問題:服從上帝即是服從律法。上述分析表明,上帝雖然創造了人類,但一開始他卻不能確保人會按照他的指令行事。在嘗試了簡單的肉體懲罰方式之後,上帝開始用立約來顯露自己的聲音,以律法來約束人的行為。作為立約之結果的律法既然是上帝的聲音,那麼,一方面,由於上帝是宇宙萬物和人類的創造者,具有至高無上的絕對地位,作為上帝之聲音的律法亦即人類最終服從的對象也就因此而獲得了神聖性與至上性;另一方面,律法既然是上帝的聲音,服從上帝即是傾聽上帝的聲音、遵守上帝的律法,那麼,對於人來說,所謂「在上帝之下」也就意味著「在律法之下」,反之亦然。這樣,上帝及其律法就高高地凌駕於人類之上,構成了人信仰與服從的終極對象,而上帝的律法(Law of God)相對於人制定的法律也就成了更高級法律(a higher law),從而在邏輯上排斥了具有任意性的人的意志成為人服從的終極對象,這就為人在法治——法律主治之下(under the rule of law)奠定了堅實的超驗的形上基礎。

其二,自由與法律約束的不可分割性。一方面,就上帝與人的關系而言,上帝創造人類,賦予人生命以及自由選擇善惡的權利,但上帝同時通過立約,以律法的形式對於人的行為加以約束。《出埃及記》尤其集中地體現了這一點: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帶領下逃離埃及既是擺脫奴役、獲得自由的過程,同時也是接受上帝律法的過程。另一方面,從人與上帝的關系層面來看,人雖然從上帝那裡得到了生命和自由選擇善惡的權利,但人卻不可以毫無約束地任意妄為,其行為與選擇必須接受上帝律法的約束;否則,後果是災難性的,大洪水就是一種警示。

其三,由上帝與人的立約可以引申出兩個極為重要的理念:一方面,人的生命和自由這些基本權利不能被任何人或組織所剝奪,因為至高無上的上帝已經立約不再剝奪它們。另一方面,正是上帝已經立約不再剝奪人的生命和自由這些基本權利,那就意味著相對於人的權利,上帝的權力也有其限度,也要受到立約的限制;由此,相對於人的權利,任何人或者組織的權力也有其限度,權力必須受到律法的約束。前者乃是權利不可侵犯的理念,後者則是權力必須得到限制的理念。

三、在憲法之下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把《聖經舊約》中上帝與人的立約視為一種示範:既然神與人、人與人的關系可以通過立約的方式來處理,那麼,人與政府的關系則可以通過立憲的方式來建立。通過立憲,在憲法的框架下理順公民與政府的關系,建立一個旨在保障公民權利的有限政府體系,是為憲政。那麼,具體而言,憲政意味著什麼?

首先,憲政意味著更高級法律(a higher law)的確立。如果說更高級法律在聖經傳統中乃是指上帝之律法(Law of God),那麼,現代社會中的更高級法律則是憲法。[28]憲法之所以相對於普通的法律取得了更高級法律的地位,乃是因為憲法是「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而普通的法律則是「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夠更改的」。[29]換言之,憲法與普通的法律之區別在於它們體現了兩種不同的權力:人民建立新政體的制憲權與政府的日常權力。「較高的法律是人民制憲權力的表達,具有我們人民之意志的較高權威;而普遍的立法則具有國會之普遍權力和全體選民之普遍權力的權威,也是國會和全體選民之普遍權力的表達。」[30]總之,正是由於人民制憲的權力直接了體現人民的意志和權威,它高於政府的日常權力,因而,由人民制定的憲法也就成了更高級的法律,它可以約束和指導普通的法律。反過來說,制定普通的法律必須以憲法為根據,不能違背憲法的基本精神。確立憲法的至上性和神聖性,乃是憲政的基本要義之一。

第二,通過權利法案(bill of rights),確立公民的不可剝奪、不可侵犯的基本權利。這就是「藉助一部獲得民主承認並帶有權利法案的憲法,公民實體一勞永逸地確定某些憲法根本內容,比如說,平等的基本政治權利和自由、言論和結社的自由、以及保證公民安全和獨立的那些權利和自由——諸如,移居自由和職業選擇的自由、法律規則的保護。」[31] 權利法案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確認,一方面限定了政府權力的運作范圍,從而使公民的基本權利構成了政府權力的底線;另一方面它也為公民自由權利設置了限度,即必須以服從憲法為前提。

第三,確立公民權利保障與政府征稅的相關性與互惠性:對政府而言,無稅收即無公民權利保障,因此公民必須納稅;對公民來說,無代議制度即無稅收,因此政府必須體現民主。[32]

第四,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與權利,必須分散、制約和平衡政府的權力:(1)在政府功能上,政府權力必須分解為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權力部門,且彼此之間相互制約,權力大體平衡。因為「立法、行政和司法權置於同一人手中,不論是一個人、少數人或許多人,不論是世襲的、自己任命的或選舉的,均可公正地斷定是虐政。」[33](2)在地理區域上,政府權力必須分散為兩個以上的層次,體現自治與共治。這意味要建立一個復合共和制:在一個單一的共和制里,人民交出的一切權力是交給一個政府執行的;在復合共和制里,人民交出的權力首先分給兩種不同的政府,然後把各個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權力再分給幾個分立的部門。這樣,人民的權利就有了雙重保障。因為兩種政府將互相控制,同時各個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34]通過上述二者確保權力資源不被任何一級政府、一個部門所壟斷,從而避免政府權力的專橫對公民自由權利的損害。

總之,憲政意味著憲法框架下一個旨在保障公民自由權利的分權、制衡的有限政府體系。 以上分析表明,在上帝之下、在律法之下、在憲法之下,這三個命題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關聯。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聖經舊約》與現代憲政之間有著切不斷的理論與邏輯淵源關系。

注釋: [1] 《聖經 ·創世記》1:1~2。 [2]參見Leo Strauss :《〈創世記〉釋義》,載《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15期,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1。 [3] 《聖經 ·創世記》1:1~5。 [4] 《聖經 ·創世記》1:6。 [5] 《聖經 ·創世記》1:6~11。 [6] 《聖經 ·創世記》1:11~12。 [7] Leo Strauss :《〈創世記〉釋義》,載《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15期,第67頁。 [8] 《聖經 ·創世記》1:14~18。 [9] 《聖經 ·創世記》1:20~25。 [10] 《聖經 ·創世記》1:26。 [11] 《聖經 ·創世記》2:16~17。 ]12] 《聖經 ·創世記》3:16~17。 [13] 《聖經 ·創世記》3:22。 [14] [英]霍布斯:《利維壇》,黎思復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322頁。 [15] 《聖經 ·創世記》6:5。 [16] 《聖經 ·創世記》6:7。 [17]Daniel J.Elazar:Covenant and Polity in Biblical Israel: Biblical Foundations and Jewish Expressions,1995,p212. [18] Leo Strauss :《〈創世記〉釋義》,載《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15期,第77頁。 [19] 《聖經 ·創世記》9:9~10。 [20] 《聖經 ·創世記》9:11。 [21] 《聖經 ·創世記》9:12~16。 ]22] 《聖經 ·創世記》17:2~7。 [23] 《聖經 ·創世記》17:10~12。 [24] 霍布斯:《利維壇》,322頁。 [25] 《聖經·出埃及記》19:4~5。 [26] 《聖經 ·出埃及記》20:13~17。 [27]Robert G.Jacobs: the Literature of the Bible,WM.C.Brown Company Publishers,1969,P4. [28] 更高級法律的觀念在人類法律思想史上可以說源遠流長。聖經傳統中的上帝之律法(Law of God)以及自然法(Law of Nature)、理性法(Law of Reason)等都曾被視為更高級的法律。近代美國的憲法創立促使更高級法律在現代社會中以成文憲法的形式出現。參見:[英]弗里德利希·馮·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鄧正來譯,北京,三聯書店,1997,第224頁。 [29][美]漢密爾頓、傑伊、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程逢如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第273頁。 [30] [美]約翰·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萬俊人譯,北京,譯林出版社,2000,第245頁。此處引文已根據英文原文將中文譯本中的「選舉權力」改正為「制憲權力」。英文原文為:「Higher law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people's constituent power and has the higher authority of the will of We the people, whereas ordinary legislation has the authority ,and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ordinary power of Congress and of the electorate."(John Rawls: Political Liberal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p231)原文中的「constituent power」雖然也有「選舉權力」之意,但此處論述的是作為較高法律的憲法與普通的法律之間的區分,強調人民的制憲權高於政府機關的立法權,故「constituent power」應譯為「制憲權力」。 [31] 約翰·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第246頁。 [32] 依筆者的看法,在憲法中確立公民權利保障與政府征稅的相關性與互惠性至關重要。實際上早在1783年美國新罕布希爾州憲法(New Hampshire State Constitution)中就確立了這一原則。該憲法第一部分中的第12條即為「[權利]保障與征稅的互惠性」(Protection and Taxation Reciprocal )。資料來源: http://www.state.nh.us/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html [33] 《聯邦黨人文集》,第246頁。 [34]同上書,第265~266頁。

Ⅷ 伊甸園什麼意思

伊甸園是《聖經》故事中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居住的樂園。據《聖經》記載,上帝在東方的伊甸建了一個園子,那裡溪流淙淙,鮮花簇簇,鶯歌燕舞,動物成群。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地生活著,直到他們在蛇的引誘下偷嘗了禁果,被上帝趕走,從此開始經受各種痛苦和磨難。後來,「伊甸園」一詞便成為至純至美的理想家園的象徵。

伊甸園在哪裡?《聖經·創世紀》中記述:「有河從伊甸流出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這四條支流分別是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訓河,還有一條「比遜河,那裡有金子,又有珍珠和紅瑪瑙」。根據這些線索,一些學者開始探尋伊甸園。但是,學者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聖經》中所說的四條河如今只剩下兩條,比遜河和基訓河在何處,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無法確定。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扎林斯教授經長期的考證,認為基訓河就是現在發源於伊朗、最終注入波斯灣的庫倫河;比遜河則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由於地理氣候的變遷,那裡現在已成為浩瀚沙漠中一條乾涸的河床。據此,扎林斯推斷,伊甸園就位於波斯灣地區四條河流的交匯處,大約7000年前,在最後一次冰川紀後,由於冰川融化致使海面升高,伊甸園遂沉入波斯灣海底。

關於伊甸園的推測還有不少,有人說伊甸園在以色列,有人說在埃及,有人說在土耳其,還有人說在非洲、南美、印度洋甚至中國西藏等地。筆者以為,如果真有所謂伊甸園,扎林斯之說應最符合邏輯,也最為接近《聖經》中對伊甸園地理環境的描繪。被古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是人類早期文明的發祥地。古時,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浩浩淼淼,從西北蜿蜒到東南,沿途澆灌著沃野良田,撒播著豐收和希望。是最早宜於人類生息的地方。

考古學家還發現,蘇美爾(今伊拉克境內的上古居民)神話與相當於古猶太人史書的《聖經》故事頗有淵源,它們的造物神話都說人類是用黏土捏成的。楔形文字中也有「伊甸」和「亞當」等詞,前者的意思是「未經耕耘的土地」,後者意為「原野上的居住者」。蘇美爾神話中也有一片光明的凈土,在這個沒有疾病和死亡的樂園,水神恩奇與地母女神寧胡爾薩格相愛,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後來,地母女神造出了8種珍貴的植物,卻被恩奇偷吃了。寧胡爾薩格一氣之下同丈夫分道揚鑣。恩奇身體的8個部位患病,寧胡爾薩格終不忍見死不救,便造出8位痊癒女神為丈夫療傷,其中有一個名叫「寧梯」的肋骨女神,又稱「生命女神」。而眾所周知,《聖經》中夏娃就是上帝用亞當身上的一根肋骨造的,夏娃也是人類之母,與「生命女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也許,伊甸園喚起了人類對文明的肇始和歷史的源頭一絲本能的追憶,對伊甸園的尋覓,是人類對自身從何而來充滿好奇心的探究,反映了人類對始祖的一種認同感和親和力。其實有關人類的起源,直到1809年法國學者馬拉出版《動物哲學》之前,主流的觀點都是「創世紀」說和類似的傳說。馬拉首次提出「人類起源於人猿」的論斷,當時真是石破天驚。50年後,達爾文相繼創作了《物種起源》和《人類起源和性的選擇》兩書,更系統地詮釋了人類的來源問題。

應該說,在崇尚科學的今天,「創世紀」說早已讓位於「生物進化論」。然而,有關伊甸園、亞當和夏娃等的話題仍頻頻被提起。這中間,有作為茶餘飯後談資的,也有想通過探索求證其存在的。是因為伊甸園永遠逝去了,人類才痛感其彌足珍貴?還是因為當今社會的喧囂浮躁、爾虞我詐,使人們更加懷念並憧憬伊甸園的恬靜安逸和與世無爭?人類從誕生到今天,斗轉星移,滄海桑田,背負了過多的夙願與惡夢,承載了無盡的苦難和心酸,無不渴望回歸純真、安寧和幸福。許多人不時回首矚望先祖們充滿詩意的樂土,對它孜孜以求地刨根問底,恰恰體現了這種渴望和希冀的情愫。

依我看,伊甸園究竟有沒有,到底在哪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伊甸園已成為人類心靈棲息地和精神圖騰的代名詞,它蘊含的文化概念的外延要廣闊得多。可以肯定,對伊甸園的追尋還會繼續進行下去,有關伊甸園的話題也將長久地與人類如影相隨,由此衍生出的人文光芒也將生生不息,燦爛而奪目。

Ⅸ 伊甸園是屬於哪個區域

界十大之謎第一謎是聖經中所描述的伊甸園的位置究竟在哪裡?為了揭開這個迷,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神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化石學家,人類學家,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地質學家,化石學家乃至許許多多的普通人都在為此傾注著心血。到目前為止,已有數十個答案,有的人認為是今天的伊拉克,有的認為在伊朗北部,有的認為是中國的四川。其實他們都錯了,正確答案是:伊甸園在湖北省利川市。一、請大家一起先來讀聖經中對「伊甸園」的描述。眾所周知,聖經中的方位都是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坐標來論述的。從第8節「耶和華在東方的伊甸」中可知,伊甸園在東方。這里的東方並沒有具體說明是什麼地方,所以向東延伸,與以色列大致同緯度的區域可以說都有可能是伊甸園的位置。從地圖上看,位於這一區域上的地區有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西藏,四川,湖北,到上海為止。
園子的十大地理特徵:
園子應相當巨大。因為在這個園子里生長著數量巨大的動物和植物,大到恐龍,小到螞蟻,應有盡有。聖經說,園中出產各種各樣的果子(2:9),這些果子,植物就是巨大動物的食物鏈。
園子應為盆地。「園」希伯來文用的是「dan」,這個字的意思是牆,那時伊甸園就兩個人或為數不多的人,他們不可能修長城。這里的「牆」指的應該是高山,所以伊甸園的四周都是高山。 「伊甸」的原文意思有兩個,一是指快樂,一是指平原。所以,「伊甸園」指的應是一個四面有高山的一個平原。利川是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四周是大山環繞,中間是一塊大盆地。即利川人所謂的壩子。從地貌看,是極其相符的。
從第2章14節經文來看,伊甸園四條河中一條主要的河道是向東,這當然就是清江啦!
通往伊甸園的路狹小險峻。人都有戀故土的情結,因為自然災害而被迫離開故土的人們會在災害一結束就要千方百計地返回。上帝知道人類的這一特點,所以在驅逐人類出伊甸園後,派了天使把守迴路,不讓他們回去。而把守的竟只有一個天使和一把劍,可想而知,這是一條極為狹小的險峻之道,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應該注意的是這條道是在伊甸園的東面(3:24)。到過利川的人都知道,這條路就在石板嶺上。

閱讀全文

與伊朗的伊甸園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盟友為什麼反目成仇 瀏覽:59
中國抗疫美國做了什麼 瀏覽:543
英國企業移民申請多久 瀏覽:860
菲律賓男籃和伊朗男籃哪個強些 瀏覽:287
印尼枇杷丸怎麼沒有保質期 瀏覽:629
印尼5萬元摺合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58
印尼明丹島有什麼特產 瀏覽:665
巴厘島都什麼地方用印尼盾 瀏覽:636
義大利語的什麼怎麼說 瀏覽:885
明年中國市場怎麼樣 瀏覽:256
怎麼製作義大利炮簡單版 瀏覽:301
印度一般溫度多少 瀏覽:873
英國人經常玩什麼球 瀏覽:372
中國攝影大賽哪裡好 瀏覽:860
中國和外國發消費券哪個好 瀏覽:896
美國導航是怎麼到伊朗的 瀏覽:315
義大利歐式傢具怎麼樣 瀏覽:467
摩洛哥和伊朗滾球是什麼意思 瀏覽:370
坐飛機去越南怎麼樣 瀏覽:87
上合會為什麼沒有伊朗總統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