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預警機的作用是不是被誇大了
預警機就好比玩游戲開啟了作弊程序,敵人戰機的一舉一動都在你掌握之中,而敵人卻不知道你在了解敵方行動後採取了有效的反制措施,這樣就可以大大提升己方戰鬥力。
預警機都有戰斗機護航,而且大型預警機空中預警能力可達半徑500公里那麼遠,敵方戰機除非距離預警機150公里或更近,否則打不到預警機,而且敵方戰斗機雷達探測距離一般也只有30——120公里。
B. 預警機能不能遠距離發現隱形戰機
關於這個,好像2年前,14所總工,KJ2000總是王小謨院士有過一個專訪
裡面說了,空警2000對對F22大小目標的探測距離在120-180公里左右,屬於比較危險的區域
最新的空警500由於採用了全數字化,探測距離可以到200-300公里
C. 棒子的和平眼預警機真的是亞洲最強的預警機嗎
不存在的,預警機最重要的硬體是雷達,而機載雷達的探測距離是衡量預警機技術性能的第一標准。
棒子的預警機是美國人外銷的閹割版,更像是一種探索性的試驗品,第一個采購的國家我記得是澳大利亞~2004年,也就是十三年以前。為了讓雷達的探測距離達到堪用的水準,在平衡木下加了兩個巨大的平面雷達陣列~~
在理想條件下,加裝了兩塊平面雷達陣列的和平眼預警機,對戰斗機目標下視探測距離達到了370公里。(這個數據是波音賣飛機時,自己給出的。)
概念你不好理解,我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SU35的雪豹雷達(無源相控陣)在理想條件下對戰斗機目標下視探測距離為400公里左右。而雷達的體積大概是棒子預警機雷達的五分之一不到。
也就是說,棒子看不到SU35的情下,SU35就已經看到棒子了~~~在不用出動預警機的前提下。當然雷達的探測距離是要講角度的,這樣比不太客觀,但也說明一部分問題。美國人現有的技術能力肯定不止於此,這個飛機所用的雷達,是大閹割術的產物,還記得世宗大王號的閹割版雷達嗎?
國產空警500的對戰斗機目標下視探測距離為470公里,多出和平眼約100公里,一百公里是什麼概念,在預警機這個領域來看,一百公里代表技術差一代~~~
距離的差距還不是二者之間最主要的差距。最主要的是雷達形式上的差距,圓盤和平衡木的差距。我們自己的空警200也在用平衡木,前視和後視都先天不足,這玩意是誰用誰知道,說再多大話也沒用~~
空警500採用了新一代的圓盤三角陣列,在空警2000雷達的基礎上又作了改進(在圓盤內有三組雷達陣列)。圓盤三角陣列VS平衡木加兩陣列,有很多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探測無死角,美國人是玩圓盤玩的最多的國家,原因就不解釋了~~~~~~
這么好的預警機,美國人自己為啥不買,而是賣出去,因為美國空軍海軍都嫌棄這種先天不足的雷達設計~~~所以無論波音怎麼安利,軍方都不買~~
D. 預警機有什麼作用為什麼要大型的
作用:用於搜索、監視空中或海上目標,指揮並可引導己方飛機執行作戰任務的飛機。為了克服雷達受到地球曲度限制的低高度目標搜索距離,同時減輕地形的干擾,將整套雷達系統放置在飛機上,自空中搜索各類空中、海上或者是陸上目標。空中預警機是集偵察、通訊、指揮、控制於一體的作戰飛機。
大型機是為了容納更多電子設備與指揮管制人員。由於空中預警機搭載的人數與裝備的限制,除了提供早期預警的功能之外,最多可以另外提供非常有限的空中指揮與管制的能力。
(4)伊朗500預警機怎麼樣擴展閱讀
為了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世界各軍事強國在加強、完善預警機方面都不遺餘力,從而使預警機的發展呈現出了以下趨勢。
1、提高性能
美軍E-2C的最新改進型「鷹眼」2000已經裝備在「尼 米茲」號航母上,並參加了伊拉克戰爭。「鷹眼」2000改用940中央計算機,其重量和尺寸分別是原來的1/2和1/3,但處理能力提高了15倍。
俄國也把A-50「中堅」預警機改進為A-50U,其探測目標距離和跟蹤目標數量均有所增加,提升了對飛行目標的預警能力和抗干擾能力。
2、研製性能適中
大型預警機的價格動輒數億美元,普通國家難以承受,因此有些國家正在積極研製性能適中、價格便宜的小型預警機,像瑞典的「薩伯2000」、荷蘭的「極樂鳥」Mk2等。這些小型預警機體積小,功能也較少。
瑞典的「薩伯2000」實際上只是一種地面控制的機載監視系統,探測到的雷達圖像通過數據鏈傳送到瑞典地面防空系統的指揮中心,再進行處理分析。
3、相控陣雷達
相控陣雷達的優點眾多,其可靠性高、探測能力強、掃描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包括上述兩種小型預警機在內的新一代預警機差不多採用的都是相控陣雷達。
美國對相控陣雷達十分重視,各軍種均有各自的計劃,光在研的型號就有四種,分別是空軍的波音747-200預警機、海軍的S-3預警機、海軍陸戰隊的V-22預警機以及格魯曼公司的D754遙控預警機。
E. 伊朗空軍現在裝備的什麼飛機
伊朗空軍現有兵力約3萬人。編有9個對地攻擊戰斗機中隊、7個戰斗機中隊,裝備各類作戰飛機300餘架,包括先進的F-14和米格-29等第三代戰斗機。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兼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12個地空導彈中隊。
伊朗所有的24架「幻影」飛機(2000年統計)分屬於不同的子機型,包括F.1EQ單座、F.11BQgg座、F.1EQ2型和F.1EQ4型(各裝備有空中加油探頭和激光制導武器),但主要還是更加先進的F.1EQ5型,它裝備有改進的西諾拉IV(Cyrano、iV)型雷達,該機還可攜帶AM-39飛魚反艦導彈。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為了躲避「沙漠風暴」行動中的多國部隊打擊,伊拉克空軍一些飛行員駕駛著這些飛機逃亡到了過去的夙敵一伊朗。除了這些「幻影」飛機,這些伊拉克人還給伊朗帶來了3架伊爾-76MD型運輸機,每架都載滿了零配件和武器,其中包括法國生產的ATLIS-2型激游標定器、AS-30L型空對地導彈、R一550型空空導彈以及COR-2型偵察吊艙。
偵察與運輸機方面,伊朗軍方還打算將安-140作為運輸和偵察飛機引進到伊朗軍隊,以補充其老邁的機群。因為安-140對飛機跑道要求低,只需要1350米長就足夠了,而且在不太平整的跑道上也可以起飛,所以伊朗軍方准備讓其擔當軍內非常急需的輕型戰術運輸任務。另外由於伊朗是一個地形多樣化的國家,需要為低空空中目標的探測和跟蹤提供有效的覆蓋率,因此伊朗軍方也非常希望安-140能夠成為空中早期預警雷達的一個平台。 安-140在伊朗被命名為「伊朗-140」,在海軍任務中可以用來進行海上巡邏和其它相關的軍事任務,包括早期預警、指揮和控制以及目標指示等。為了利用該機的這一性能,伊朗海軍已經表示願意在進攻性任務和巡邏任務中運用安-140,在任務中該機將裝備360度水面搜索雷達。
讓多用途的安-140作為部隊的輕型運輸機來用是伊朗方面的另一個設想。目前伊朗國防和武裝部隊後勤部的三個部門的工作就是評估將安-140引進到伊朗軍隊的必備條件。伊朗另外還將專門成立一個獨立的委員會來確立安一l加具體的參數和任務。按照設計,安-140是上一代安-24、安-26、安-30和安-32雙渦輪螺旋槳運輸機和測繪飛機的繼任機。安-140滿載6000公斤時的最大航程為2100公里,在18000英尺高空的巡航速度為每小時575公里。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9150公斤。
F. 中國的預警機只有幾架為什麼不大力研發和生產
實際上一直在大力研發,只不過按照國內的保密制度,不對外公開而已,但從公開刊物上,我們可以多少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要看一下國內預警機的型號和發展。
國內固定翼預警機實際上有3個型號,分別是:空警2000(使用IL76為載機),屬於大型預警機;空警200(使用運8三類平台作為載機),類似瑞典的愛立眼,被戲稱為平衡木;空警500(使用運8三類平台,雷達布局類似空警2000)。
此外還有一款用運7改造的,未來用於航母的艦載預警機。
從發展角度而言,國內的這幾款預警機全部使用了相控陣雷達,在技術上走在了世界前面。
由此可見,國產預警機的發展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其次,再來說為什麼生產數量比較少。
主要是兩方面因素,其一是載機影響;其二是技術進步和完善帶來的必要的延期。
空警2000使用的是俄羅斯的伊爾76作為載機,但這種飛機也是當前國內運輸航空兵的主要飛機,而數量不足,因此可作為載機的數量只有8架。載機不足影響了空警2000的生產和裝備。
空警200是空警2000的備胎,當初為了防止空警2000遇到問題,而專門發展了這款技術難度較低的產品,但空警200無法做到360度全范圍探測,因此空軍對此不是特別滿意,裝備數量相對也不多。
空警500是最新推出的,雷達在空警2000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堪稱全數字化預警機(可參考公開刊物上,王小謨院士的訪談),而且使用了國產運9平台,堪稱徹底解決問題。
但這種飛機剛出來時間不長,還在試驗階段,所以數量不多。
可以預見,未來隨著國產大飛機數量的增加,預警機也很快將白菜化。
G. 背著大圓盤的預警機有什麼作用
1982年6月,在黎巴嫩東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的貝卡谷地群山上,依然覆蓋著一層皚皚白雪。然而,誰能料到這寧靜的山谷里卻爆發了一場激烈的大空戰。
在貝卡山谷里,一輛輛載著導彈的履帶車靜靜地虎伏著,只有那些盯著天空的銀灰色薩姆—6導彈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這些前蘇聯的先進防空導彈部署在這里,是敘利亞用以保衛「用來呼吸的肺臟」——黎巴嫩的。
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薩姆—6導彈大顯神威,在開戰的頭幾天就使以色列損失了一半以上的飛機。在戰爭中,當以色列飛機飛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上空時,一道白光便向以色列美製鬼怪式飛機追擊,並很快擊中了它,接著一團「黑雲」墜了下來。一個鬼怪式飛機駕駛員描述他的飛機被擊落的情景時說:「只聽見『砰』地一聲,我就彈出來了。」而敘利亞人則高興地說:「空襲大馬士革的8架飛機,7架沒有飛回以色列……」因此,以色列當局對這些使他們心驚膽戰的薩姆—6導彈恨之入骨,千方百計地要摧毀這些導彈。
以色列終於要動手了。1982年6月9日下午,近百架美製F—15、F—16的以色列飛機突然對貝卡谷地的薩姆—6導彈基地進行輪番轟炸。敘利亞空軍當即駕駛米格—21和米格—23飛機升空迎擊。雙方先後出動了150多架次的飛機,在空中進行了持續一個多小時的戰斗。
在戰斗中,以色列由於將一架預警飛機和戰斗機組合成統一的作戰體系,而一舉擊落敘利亞29架米格飛機,並摧毀了貝卡谷地的全部19個薩姆—6導彈設施,它自己卻沒有任何損失。
這次大空戰最引人注目的是,戰斗一開始,在地中海沿岸活動的一種背著大圓盤的飛機——美製E—2C空中預警飛機,用來直接監視敘利亞飛機起降活動,並引導戰斗機在預定航線上截擊敵機。
在空戰中,被稱作「鷹眼」的E—2C預警飛機在黎巴嫩西海岸上空9千米處巡視。它像銳利的鷹眼一樣時刻監視著敘利亞國內機場的情況,只要敘利亞的飛機一起飛,預警飛機就會及時發現,並立即將敘利亞飛機的機型、飛行速度和高度等數據傳送給以色列的作戰飛機,從而使以色列完全掌握了作戰的主動權。
這種E—2C「鷹眼」預警飛機是由運輸機改裝的專門用於空中偵察與導航的一種飛機。它從外表上看和普通飛機沒有多大差別,只是後機身上方有一個直徑7.3米的蘑菇狀大圓盤,裡面裝有圓盤式雷達和敵我識別器的天線。
別看它的大圓盤的個頭大,每分鍾能繞軸旋轉6圈,還可進行360°的掃描。這就是說,它的「眼睛」很敏銳,只要來回掃描幾圈,就能快速地發現在山區、平原和海洋上空作低空飛行的各種目標,而且還能看到地面的坦克、卡車的調動,以及雷達和導彈陣地的布防等情況,甚至能看到潛水艇的通氣管和潛望鏡。向上它還可以同在太空里飛行的人造地球衛星聯系,進行協同配合。
由於它站在高空中,看得又遠,因而偵察和指揮的范圍就大。對高空目標,它的探測距離是500~600公里,最遠可達900多公里;對低空目標,探測距離為300~400公里。它還能同時發現300個機載雷達或地面雷達,並准確地測定出它們的方位,指揮無人駕駛飛機進行電子干擾,或者指揮反雷達導彈摧毀敵方雷達陣地。
作為偵察飛機來說,它上面裝的電子偵察設備能同時跟蹤和識別250個目標,並能很快地計算出其中的15個目標的各種參數,引導自己一方的飛機對目標進行攻擊。
這種預警飛機能偵察到的范圍,最大可達50多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相當於我國四川省面積那樣大。對於這樣大的地盤來說,如果採用普通的雷達來探測警戒,大約需要30多部,而且使用很不方便。由此可見,預警飛機的本領確實不凡。
目前,E—2C預警飛機已不能滿足作戰需要,逐漸由更為先進的E—3和E—4預警飛機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