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次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空軍為何要全部飛往伊朗
不戰而亡——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空軍
對於很多直接捲入其中的人,還有許多感興趣的觀察家,2003 年 3 到 4 月份的伊拉克戰爭期間最令人驚奇的是伊拉克空軍的徹底缺席。在美國和英國軍隊消滅其主要的軍事力量並征服伊拉克的三個星期中,伊拉克空軍沒有出動過一次,而伊拉克防空軍的抵抗事實上完全無效,盡管其中一些進行了英勇的戰斗。
在英美的入侵中,伊拉克空軍的消失和伊拉克防空軍可憐的回應甚至讓他們的對手感到吃驚。對於可能的原因有相當多的猜測,一些聯軍指揮官推測伊拉克飛行員由於害怕被強大的聯合空軍擊落而拒絕起飛;還有人認為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已經在入侵前的大規模空中打擊下完全癱瘓了。
但是上述理由並非全部事實,許多伊拉克飛行員和軍官准備好了戰斗,盡管對於他們敵人的絕對優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們在戰爭開始前幾個月進行了集中訓練。但是,由於來自政權高層的一系列混亂的命令,空軍和防空軍上層的一些不同政見者(或者說「叛徒」)的存在,以及美國有效的信息戰,伊拉克的防空系統未經任何認真的抵抗就崩潰了。
在這個國家正式獨立之前,伊拉克空軍就於 1931 年 4 月 22 日在英國的幫助下成立了,原先的伊拉克皇家空軍在 40 年代是最老資格也是最大的阿拉伯空中力量之一。但是在 1941 年 4 月英國針對拉希德·阿里·蓋拉尼發動的軍事政變進行的干涉行動中,這支空軍的大部分遭到毀滅,並最後解散。
因此,伊拉克空軍在 2003 年的消亡是其歷史上第二次被完全摧毀。下面就是伊拉克空軍最後幾年的故事。
反對政府的空軍
伊拉克空軍衰落的原因既簡單又復雜。簡單,因為薩達姆·海珊統治下的伊拉克的特殊機制不允許空軍在戰爭中進行任何不同尋常的部署。復雜,因為這些機制的基礎是伊拉克前政權自然而復雜的結構。
薩達姆·海珊從掌權之初就一直懷疑伊拉克空軍的忠誠,但是這些懷疑並非毫無來由。伊拉克空軍或多或少的捲入了 1941 年以來伊拉克的每一次政變企圖,僅在 2002 年就有超過 50 人!
有多位伊拉克空軍高級將領捲入了在 1968 年將復興社會黨和薩達姆推上權力頂端的政變中。因此空軍受到了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多個秘密機構的密切監視,任何在空軍內外太受歡迎或被認為不忠的軍官都會遭到殺身之禍。以至於在兩伊戰爭期間空軍的任何主要軍事行動都必須預先得到巴格達獨裁者的授權。這個慣例僅僅在 1986 到 1989 這三年間有所松動,1986 年伊朗的攻勢幾乎打斷了伊拉克軍方的背梁,薩達姆在軍方(特別是空軍)將領的強大壓力下被迫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戰斗。1986 到 1987 年伊拉克空軍進行了徹底的改編和重新訓練,到 1988 年成為了高效率的軍種,對伊朗軍隊和經濟造成了嚴重打擊。事實上正是伊拉克空軍對伊朗石油生產及出口設施和工業基礎發動的大規模進攻迫使伊朗神職人員接受了毫無保證的停火,並最終結束了這場漫長而血腥的戰爭。
准備交付給伊拉克的「幻影」F.1EQ 在比斯開灣上空進行「飛魚」導彈發射試驗,1982 年。在兩伊戰爭期間的襲船戰中,伊拉克空軍共發射了約 600 枚「飛魚」,250 枚擊中,擊沉船隻 115 艘但是這個事實不能阻止多疑的薩達姆在戰後故態復萌,在 1989 到 1990 年間他再次清洗了伊拉克空軍,大部分高級軍官和大批軍銜在上尉和上校之間的中級軍官被處死或投入監獄,特別是那些在戰爭中由於其英勇的行為和取得的功績而變得非常著名的飛行員和軍官。另外舊的組織規章和訓練戰斗條例也重新啟用,除非得到獨裁者的同意,否則空軍根本不能飛行。早在入侵科威特的時候,還有「沙漠風暴」行動期間,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就已經相當虛弱了。在與美國空軍戰斗機的空戰中損失了不少有經驗的飛行員,飛行基地遭到系統的破壞,蘇聯顧問撤出,150 架戰機飛到伊朗「避難」而被扣留,還有 90 年代初數十名飛行員的大規模叛逃,進一步削弱了伊拉克空軍。實際上大部分叛逃者(最初逃到敘利亞)都帶著他們的飛機和直升機,特別是「撤退」到伊朗的飛機中有 130 架是伊拉克空軍最好的飛機和直升機,還有大量設備、武器和零部件,都包紮整齊地裝在 15 架伊爾-75MD 運輸機中送到了伊朗。這些當然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兒。
復活大計
盡管與空軍內部的「背叛」行為進行了長時間的爭斗,在1989 年末到 1990 年薩達姆仍然為伊拉克空軍的未來制定了宏大的計劃,試圖將其變成令人恐懼的有力武器和毀滅敵人經濟的工具。除了從蘇聯采購約 140 架米格-29(實際訂購並建造 137 架,但最多交付 40 架)和 36 架蘇-24 戰斗機用於取代老舊的米格-23MF/ML、圖-16、圖-22 和米格-25RB,伊拉克空軍還對獲得蘇-27 和「幻影」2000 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此外新成立的 SAAD-25 組織(也被稱為「伊拉克航宇工業」)同時投入了發展自己的空中預警系統(「巴格達」和「阿德南」-1/2)和伊爾-76 空中加油機的計劃中,後者可以對「幻影」F.1EQ 和蘇-24 進行空中加油,還有安裝了法制空中加油探頭的米格-23BK。當時伊拉克空軍正在尋找新的空戰裝備,因此與法國進行談判啟動多個重要的項目,包括在未來提供「幻影」2000 和「米卡」空空導彈。SAAD-25 還准備對現存的「幻影」F.1EQ 進行中期改進和升級,使其具有發射 Kh-29L/T 這樣的蘇制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以及將米格-23BN 提升到米格-23BK 的標准。稍後還將開始組裝並合作生產至少 134 架「阿爾法」噴氣機、20 架「幻影」2000D 和數量不明的 SA.365「海豚」2直升機。
Salaheddin電子製造廠也進行了擴建,為「幻影」和米格製造所需的電子設備。在這里還用許可證製造 AS.30L 和 KH-29L/T 精確制導空地導彈。
另外伊拉克還為法國 ASMP 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常規彈頭型號和巴西的 MAA-1「鋸脂鯉」熱尋的空空導彈的發展提供了資金,兩種導彈都計劃最後在伊拉克生產。所有這些項目的基本問題是錢,由於極度缺乏資金,1989 年伊拉克放棄了關於「幻影」2000 的談判,因為法國人堅持伊拉克必須首先償清債務。在米格-29 方面也進展緩慢,巴格達轉而與莫斯科談判試圖獲取蘇-27。但是所有項目都被對科威特的入侵打斷了,其原因同樣是伊拉克欠下的大筆債務。
隨後的海灣戰爭(伊拉克稱之為「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徹底粉碎了所有這些計劃。更糟的是,薩達姆對失敗的空軍非常殘忍,用自己的手槍打死了當時的空軍司令,他對自己的表現倒沒有什麼不滿,盡管他本身才是失敗的主要原因。1992 到 1993 年間空軍又一次遭到清洗,只有少數被認為對現政權最為忠誠的軍官留了下來,其餘大部分人被處死,盡管他們具有相當的戰斗經驗。結果伊拉克空軍落入了非常凄慘的境地,過了很久才恢復訓練和飛行,可是後來又遭到無知政權的削弱,從 70 年代起就已經相對獨立的防空軍這時乾脆被完全分離了出去,這個軍種常常拒絕承認和空軍有任何的聯系。
在接下來的八年裡伊拉克空軍得到的錢剛夠發工資,它的狀況由於聯合國的禁運而愈加惡化。雖然伊拉克努力獲得零配件,比如 1995 年就得到了一批「幻影」F.1EQ 的零配件,但是沒有新飛機、武器或任何可以改善其現有狀況的設備系統。
有一些伊拉克空軍的飛機被發現遺棄在露天,像這架蘇-20M,但早就因為供應零件而被拆得七零八落雖然如此,2002 年 12 月開始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還是變得更加活躍。特別是米格-23 和米格-25,還有「幻影」F.1EQ,頻頻攔截在伊拉克中部上空執行任務的美國無人偵察機。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勝利是在 12 月 23 日,當時他們攔截了一架美國空軍的 RQ-1B「掠奪者」無人機。這架無人機攜帶了兩枚「毒刺」導彈,很明顯就是為了引誘伊拉克戰斗機進行空戰的。
最終的命令終於來了,3 月中旬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受命拆解所有的飛機,分解後的飛機被藏在鄉間、農場和城郊。這樣的命令原本「沒什麼特別的」,軍官和技師已經習慣的這種命令,經常的訓練讓技術人員在分解飛機方面已經非常在行了。他們會拆除機翼,把飛機拖到隱藏地點,再蓋上偽裝網。
從本質上說,是薩達姆政權「擊落」了整個伊拉克空中力量!
3 月 16 日在巴格達郊外一個地下指揮中心薩達姆集中了 150 位最高級的指揮官,這些軍官表示他們已經為保衛伊拉克做好了戰斗准備。但是,由於擔心暴露他們自己的部隊、人員和裝備可憐的狀況,他們實際上撒了謊。他們知道根本沒可能抵抗美國軍隊,他們知道會輸掉戰爭,但是他們更害怕告訴獨夫薩達姆實話。
這些防禦區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以前的Kari一體化防空系統的防空識別區殘余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中的地面和空中力量都以聯合的方式運行。最後,就像以前常常發生的,這些計劃都毫無用處,整個系統在保衛薩達姆政權時完全無效。
美國和英國最後的進攻終於來了,事實上對伊拉克空軍和防空軍的攻擊從 3 月 19 日就開始了,伊拉克防空力量遭到的嚴重打擊不僅來自空中的美英戰機,還來自內部的陰謀破壞。指揮官亞辛·杜里將軍和他的副手卡里德·艾哈邁德·奧斯曼少將在美英飛機抵達目標上空前命令關閉了整個早期預警雷達網。幾分鍾內整個伊拉克防空系統崩潰了,完全陷入混亂。更糟的是,至少對薩達姆來說更糟的是,得到他完全信任的馬希爾·薩夫萬·提克里蒂將軍——拱衛巴格達的共和國衛隊司令以及首都防空司令——背叛了薩達姆,命令其下屬的所有伊拉克防空軍部隊停止一切行動,據說他為了向美國人顯示自己的力量,命令解散了很大一部分伊拉克防空雷達網。還有報道稱提克里蒂甚至試圖用自己的衛隊俘獲薩達姆,並將其置於巴格達一個安全的地點(可以賣個好價錢)。
受到強有力的集權指揮體系的控制,卻沒有明確的命令要求反擊,還受到安全官員的嚴密監控,沒有政權高層的允許就不能相互聯系,伊拉克空軍、防空軍和陸軍航空兵最後沒能參加戰斗,除了少數幾起在美英空中打擊下的自衛行動。
『貳』 土耳其和伊朗哪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更強一些
土耳其軍隊比伊朗軍事實力高得多,兩國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土耳其軍隊是北約第二大常設部隊,僅次於美國軍隊,有五個分支,總兵力已經超過一百萬(含警察)。
土耳其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當然以色列不能算在內。
伊朗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伊朗的導彈,伊朗擁有中東地區最大的導彈庫,伊朗於 1998 年開啟了 " 流星 -3" 導彈的研製,並在 2003 年首次試驗成功,射程達 1300 公里,增程版的 " 流星 -3B" 導彈射程則可以高達 2000 公里。
總之,兩國軍事實力相比,土耳其佔有明顯優勢,實力更強。
『叄』 022是否適合伊朗海軍呢
022型導彈艇是中國研發的一種導彈艇,在馬來西亞舉行的防務展上,伊朗對我國的魚-8很感興趣,一口氣買了幾百枚,聽說我國的022的導彈艇要封存,伊朗高興的不得了,全部買下,因為022導彈艇對我國用處不大,但是對伊朗狹小的海域再適合不過了。
美國海軍與伊朗革命衛隊在海灣地區的不斷挑釁和相互指責,是對該敏感地區緊張程度的衡量標准。結合著最近幾個月美軍的「林肯」號航母戰斗群正在向伊朗海岸逼近,5月2號對伊朗出口石油的制裁也已經生效,這個有著四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再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21世紀初期,中國軍隊開始大量裝備022型導彈艇。由於這種導彈艇採用了隱身化雙體船風格,在當時是絕對的亮點。022型導彈艇的排水量只有200多噸,但安裝了8枚鷹擊83反艦導彈,反艦能力非常強悍。而且採用了高速船體設計,在21世紀初期,022型導彈艇是各種軍事雜志的焦點之一。
『肆』 兩伊戰爭後期美國的F14戰斗機和伊朗的F14戰斗機有沒交戰過
沒有交戰過,不過當然是美軍占上風,不要忘了那可是美國戰機啊,飛行員從一開始就一直練習使用那一個風格的戰機的、更習慣。美國在飛行員上的投資也是伊朗不能比擬的,更系統,實戰演習機會更多。後勤也是美國更好,兩伊戰爭後期,伊朗的F-14備件量幾乎打沒了。
『伍』 第一次海灣戰爭時伊拉克的裝備
薩達姆的最後王牌——伊拉克陸軍
T-62坦克
伊軍地面部隊中,真正稱得上精銳的是薩達姆的嫡系共和國衛隊。
戰爭是最好的老師。海灣戰爭後,伊拉克重建了陸軍部隊,裁減員額,壓縮編制,將建設重點置於裝甲兵和機械化步兵方向。目前的伊拉克陸軍共有3個裝甲師,3個機械化步兵師,另外大約有15-17個步兵師。這些部隊編成為5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下轄至少1個機械化師/裝甲師和2—4個步兵師,能獨立執行特定的戰役任務。伊軍裝甲師由2個裝甲旅和1個機械化步兵旅組成,機械化師由2個機械化步兵旅、1個裝甲旅組成,步兵師則包括3個步兵旅和1個坦克營。每個師通常另有4個炮兵營的壓制火力。標準的機步師編制上有100-150輛坦克,坦克師有200-250輛坦克,人員在11000-14000人之間,主要使用T-54、T-55、T-62坦克以及BTR系列裝甲車。共和國衛隊員額雖只佔伊地面部隊的20%,但裝備普遍比一般的陸軍部隊好。伊軍700輛T-72M主戰坦克全部裝備共和國衛隊4個裝甲師,BMP-1/BMP-2步兵戰車也主要裝備共和國衛隊師。共和國衛隊師的主要支援火力是獨立炮兵旅,擁有法制GCT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奧地利GHN-45 155毫米加榴炮等相對先進的裝備。
五花八門的主戰坦克
T-54坦克
伊拉克的多數坦克裝甲車輛是在兩伊戰爭期間購買的。那時,從蘇聯、法國、西德、義大利、巴西、波蘭、南非等數十個國家進口了超過200億美元的軍火,包括從蘇聯進口的數千輛T-54、T-55、T-62及T-72M,從羅馬尼亞進口了100餘輛M-77,從阿拉伯國家購買了少量PT-76水陸坦克。
海灣戰爭後,伊拉克約有半數的坦克裝甲車輛躲過了打擊。據統計,目前伊拉克共有2000餘輛坦克,包括T-72M、T-62、T-54/55和M-77。
海灣戰爭中被擊毀的伊軍T-72M主戰坦克
這些坦克中較先進的是T-72M主戰坦克。海灣戰爭中,伊軍T-72M由於彈葯落後、安全裝置隱患及糟糕的戰術素質,在美軍地面進攻前一敗塗地。但客觀講,T-72的大口徑主炮在地面對抗中有一定威力,若配有素質過硬的坦克手,在未來戰爭中仍可發揮應有的作用。
加裝裝甲板的伊軍T-55坦克
伊陸軍師還裝備有1500輛T-54/55系列坦克,這是典型的戰後第一代中型坦克,雖不能與最先進的主戰坦克對抗,但不失作為伊步兵部隊的重要火力支援武器。由於技術水平和工業基礎的限制,伊拉克無法對T-54/55動大手術,因此改進重點放在裝甲上。伊軍T-54/55坦克大都安裝了附加鋼板,但沒有安裝國際流行的附加式反應裝甲。海灣戰爭中,美軍還曾繳獲過T-55改型,裝有1門俄制125毫米滑膛炮,採用自動裝彈機,乘員也減少到3人,但火控系統沒有任何改進,不具有行進間射擊能力。伊拉克還在T-54/55的底盤上安裝蘇式160毫米迫擊炮,用於攻堅和城鎮作戰。這種重型迫擊炮發射重達40千克的彈葯,威力近似於155毫米榴彈炮,在城市作戰中的作用類似二戰期間的突擊炮。
伊拉克還封存有2000輛以上舊式坦克,包括M47、「百人隊長」、「酋長」等英美系坦克,甚至還有二戰時期生產的T-34。這些舊式坦克無論是性能還是保養狀況,都無法與當今任何一款西方坦克抗衡,但它們至少還是有一定裝甲的火力平台,在地面戰爭中可作為固定火力點使用。
英國「酋長」主戰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酋長」坦克。英國「酋長」主戰坦克於1967年服役,戰斗全重達55噸,前裝甲採用陶瓷—鋼復合裝甲,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復合裝甲的坦克之一。自1968年之後,伊拉克並沒有從英國進口任何坦克,但伊拉克1990年擁有的「酋長」卻多達300多輛。這些坦克從何而來?伊朗在巴列維王朝時期與英國關系密切,共從英國購買了700多輛」酋長」。兩伊戰爭中,半數以上的「酋長」是由於貿然推進、油料耗盡而被伊拉克繳獲的。「酋長」主戰坦克是「挑戰者」主戰坦克的前身,具有鮮明的英國風格:機動性較差,但火力強大,裝甲堅實,其主要武器為一門大威力L1lA5 120毫米線膛炮。如果保養得當,彈葯充足,「酋長」的戰鬥力不在T-72坦克之下。1997年,美軍偵察機在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一次大規模演習的坦克集群中發現了5-10輛「酋長」主戰坦克。如果現在這些「酋長」們還能開動,在未來戰場上與美軍M1A1甚至英軍 「挑戰者」-2較量,將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場面。
伊拉克「酋長」坦克還有一個有趣插曲。海灣戰爭中,部分伊拉克」酋長」坦克參加了入侵科威特戰斗,隨後有三十多輛被聯軍繳獲。戰後,這些「酋長」作為伊拉克的戰爭賠償被送給了科威特。科威特也由此成為這批「酋長」的第4個使用國。幾經輾轉易手的「酋長」,折顯出20年來風雲變幻的波斯灣政治格局。
「三世同堂」的火炮
海灣戰爭中美軍繳獲的伊軍各型火炮
伊拉克一向重視炮兵部隊建設,伊拉克炮兵曾經在兩伊戰爭中以壓倒性優勢重創伊朗步兵部隊。伊軍裝備的各類壓制火炮曾多達上萬門,現在的火炮保有量仍在6000門以上。這些火炮按性能基本可分為三個檔次。
高檔火炮由少量奧地利GHN45榴彈炮、蘇制M46加農炮構成。這類火炮威力大,射程甚至比美軍現役火炮還遠,屬炮兵部隊的精華,但目前可用的數量不超過200門,其中進口的150門GHN45、從南非引進的少量G5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GHN45牽引式155毫米榴彈炮是加拿大火炮專家布爾的傑作,發射普通遠程彈時射程達30千米,發射底排增程彈時射程可達39千米,最大射速7發/分,急促射速3發/16秒,這些性能在七八十年代鶴立雞群,即使現在也非常優秀。海灣戰爭中,由於美軍裝備的M198牽引式榴彈炮射程不如GHN45,美軍地面部隊推進時總是提心吊膽,其炮兵連發射若干發炮彈後,都要立即轉移陣地,以防遭到部署在縱深地帶的伊炮兵還擊。一名炮兵軍官回憶道:「如果伊拉克炮兵訓練有素,我們很可能要吃大虧。」美軍目前的主力壓制火炮仍是當年的M198。
伊軍130毫米M46加農炮
伊拉克裝備的蘇制130毫米M46加農炮的知名度僅次於AK-47突擊步槍,戰後的大部分局部戰爭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M46的身管長達52倍口徑,彈丸初速930米/秒,最大射程27-32千米,使用新的底排增程彈射程可達38千米,是50年代射程最遠的野戰火炮。M46配用有蘇式火炮的獨門彈葯——殺傷榴霰彈。這種彈葯沒有爆炸性彈頭,依靠在發射葯筒內裝填的大量箭形霰彈殺傷近距離集團沖鋒的步兵,在300米距離上甚至可以將薄裝甲的裝甲車,如M113和「布雷德利」打成篩網。伊拉克的大部分130加農炮或毀於戰場,或被美軍繳獲。現在伊軍保留的蘇制130毫米M46加農炮不足50門。
蘇制122毫米D30榴彈炮
伊拉克炮兵的中堅則是蘇制122毫米D30榴彈炮及各國仿製品、152毫米D1榴彈炮等。這類牽引式火炮雖然射程較近,但彈丸威力大,使用年限不超過30年,精度好。海灣戰爭中,伊軍兩個步兵師和「尼布甲尼撒二世」共和國衛隊師的炮兵部隊,採用類似二戰日軍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的戰術,依靠幼發拉底河的谷地岩石峭壁,挖掘坑道以發揚直射火力,曾經給進攻中的美機步24師造成很大威脅,美軍不得不依靠反炮兵雷達和武裝直升機來對付這些難纏的目標。
伊軍炮兵中還有相當數量的古董級火炮,如二戰時期的美製75毫米M116榴彈炮、105毫米M101榴彈炮,蘇制57毫米反坦克炮、76毫米加農炮等,總數超過3000門,占伊軍火炮數量的一半以上。這些舊式火炮中最有特色的還數蘇制SU-100和ISU-122自行火炮。這些自行火炮當年又被稱為「強擊火炮」,用於支援步兵進攻。目前伊拉克民兵和預備役部隊中裝備的SU-100和ISU-122是上世紀50年代蘇聯向伊出口的,歷經多次戰爭,現在仍有大約50門保存下來。ISU-122和ISU-152曾是」虎」和「虎王」坦克的剋星,大口徑榴彈的沖擊波和爆轟效應能震壞敵坦克設備,甚至使坦克解體。伊拉克目前的主戰坦克,無論是T-72M還是T-62,使用伊拉克自製的穿甲彈,都很難擊穿美軍M1A2坦克的前裝甲,而用大口徑榴彈壓制或直瞄射擊,則足以破壞坦克的電子設備和精密儀器,可收到不錯的效果。
人員與後勤的困惑
從上面的介紹可見,伊拉克仍然擁有一支可以自衛的裝甲兵部隊,足以應付周邊第三世界國家對伊拉克領土發動的進攻或騷擾。雖然如此,戰爭和制裁的後果仍然是顯著的。
首先的問題是人員、裝備不足。海灣戰爭前,伊陸軍裝甲師滿編12100人,坦克245輛,步兵師編制為14100人和78輛坦克。戰後,大多數陸軍裝甲師只有7000-9000人,坦克數量不足100輛,很多人員由預備役徵召,戰斗素養也很成問題。即使精銳的共和國衛隊裝甲師也達不到滿編。4個裝甲師在滿編狀態下應裝備1320輛坦克,但目前只有700輛T-72M和幾十輛用於訓練的69式;每師人員在滿編狀態下應為11240人,目前只有8000-10000人。各種新裝備,尤其是重型武器系統,靠進口等途徑基本上無法獲得,伊軍裝甲兵只能依靠現有裝備想辦法。 現役裝備突出的問題是備件匱乏,彈葯老舊難以補充,致使許多裝甲武器系統無法使用。同時為了節約彈葯,部隊的訓練也受很大影響。通常彈葯的壽命在5-20年之間(具體要看裝葯、引信和發射葯的情況)。伊軍很多坦克、火炮彈葯是十多年以前生產的,已經接近或者超過這個時限。伊軍最老的彈葯應該是蘇聯提供的,因為蘇聯經常將庫存的原本已經老舊的彈葯以很低的價格提供給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早在十年前,這些彈葯就經常有20%-50%的失效比率。蘇軍自家在入侵阿富汗時使用的彈葯有不少也是20年以上的庫存彈葯,其啞彈比例經常在30%左右。過期的發射葯是另外一個問題,會使射擊精度變差。
伊軍繳獲的「酋長」坦克,則由於無法繼續獲得只有英國才能生產的零配件和120毫米彈葯,實際上面臨成為雞肋的境地。因此除了其中90多輛「酋長」被送給約旦外,其餘的大部分已經封存。
蘇聯自用的T-72坦克裝備精良
伊軍精銳的T-72M坦克的2A-46型125毫米坦克炮,火力強大。能夠自行生產的只有普通合金鋼彈芯的穿甲彈。2000米距離上只能穿透300-350毫米的鋼裝甲,且存速低精度差,不能與蘇軍自用的高密度彈芯長桿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相比。好炮沒有好彈,伊拉克T-72M的戰鬥力因此大打折扣。
伊軍師炮兵的主力GHN45火炮也已經嚴重老化。GHN45的設計身管壽命是638發,伊軍的GHN45經過十多年的高強度使用,大部分炮管已被打「禿」。伊拉克1997年曾試圖再進口一批新炮管,但遭到奧地利拒絕。不過,伊拉克基於計劃經濟體制的軍事工業,其自力更生能力不可小視,伊拉克曾自行研製了1000毫米口徑、身管長達107米的超級大炮,射程達到數百千米。共和國衛隊和很多主力部隊的坦克備件一直得到優先供給,伊拉克80年代中期曾在蘇聯的幫助下建設了T-72M組裝廠,戰後由於蘇聯的零件供應停止,這個工廠隨即承擔了自行生產和維修T-72M坦克備件的任務。彈葯方面,伊拉克早在1987年就實現了火炮彈葯的自給,這些有關的彈葯和零件製造廠因此也成為近年美英對伊空襲中最主要的目標。
『陸』 伊朗和伊拉克的對比
兩伊戰爭的時候,伊朗的裝備是相當落後的,和伊拉克的半機械化部隊打大規模戰役還是靠的人海戰術。4個人3支槍,每人發一把塑料制的小鑰匙(說是開啟天堂大門的鑰匙),後面准備了N張館材,死5萬人才殲滅伊拉克8000人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伊朗人多,而且還不怕死,所以兩伊戰爭才沒被打垮。這幾年伊朗從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大量引進先進武器,部隊的裝備水平也今非昔比,不能用伊拉克來和伊朗比較了,伊朗畢竟是一個擁有7000萬人口的地區性大國,正規軍超過50萬,加上各種准軍事部隊和預備役,真正打起來,不怕死的100萬大軍,誰都會怕。伊朗不像伊拉克那樣全是沙漠,山地和河沼地形不適合美軍機械化部隊的地面進攻,而且伊朗戰略縱深大。目前,伊朗有現役軍人約54萬。陸軍是伊朗武裝力量的主體,總兵力約35萬人,裝備有主戰坦克約1500輛,其中不乏先進的T-72型和"酋長"主戰坦克。伊朗地面部隊的機械化程度比較高,除了坦克,伊朗陸軍擁有近百輛裝甲偵察車、1200輛裝甲運兵車、2000門牽引火炮、300門自行火炮,以及數量龐大的火箭炮。此外,陸軍還擁有一定數量的"陶"式、 "耐火箱"式反坦克導彈和地地、地空導彈以及各型直升機和運輸機約200架。
伊朗海軍現有兵力約1.8萬人。主要作戰艦艇包括俄制"基洛"級潛艇三艘、護衛艦三艘、輕型護衛艦兩艘、導彈快艇20艘、海岸巡邏艇26艘、掃雷艦艇七艘、登陸艦艇11艘,其他支援艦只25艘。海軍航空兵約2000人,裝備各類飛機70多架。
伊朗空軍現有兵力約5.2萬人,擁有各型飛機900餘架,其中各類作戰飛機300餘架,包括先進的F一14和米格-29等第三代戰斗機。此外,空軍擁有"小牛"、"響尾蛇"、"麻雀"、"霍克"改進型等各式導彈若干。
除了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外,伊朗還擁有龐大的預備役力量。伊朗常設預備役部隊有35萬人,其中准軍事部隊"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人員,戰時可達100萬人。伊朗的准軍事部隊在兩伊戰爭中曾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採取的自殺式"人海戰術",至今仍讓人談之色變。
伊朗的軍事戰略日益依賴精密的中遠程導彈。經過這些年經營,伊朗已擁有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導彈庫,如"流星一3"和"法塔赫一1 10''導彈.此外,伊朗現行裝備的"飛毛腿"B型導彈(射程為325公里)達300多枚,"飛毛腿"C型導彈(射程為550公里)達60多枚.伊朗的"征服者"型導彈(射程約200公里)是使用固體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導彈,伊朗軍方人士稱它是"世界上打擊精度最高的導彈之一"。
當時伊拉克軍隊的實力如下:兵力:陸軍35至40萬人,由6個共和國衛隊師和17個常規師組成。
陸軍兵器:
2200輛主戰坦克,包括500輛T-72型坦克。
1000輛裝甲偵察車輛
800輛輕型坦克/步兵戰車
2000輛裝甲輸送車
200門自行火炮,1500門牽引式火炮。
作戰飛機:
200-300架截擊機和攻擊機,包括米格-21、米格-23、幻影F1和蘇-22
100架戰斗直升機
防空武器:
400部地空導彈發射架,包括薩姆-2,薩姆-3,薩姆-6。
1000件攜帶型地空導彈,例如薩姆-7。
6000門高射炮
導彈:
2至20部飛毛腿導彈發射架和導彈以及射程在90英里內的短程導彈
『柒』 91年海灣戰爭伊拉克有多少坦克都是什麼型號的
伊拉克總兵力
總兵力100萬
軍團司令部12個
裝甲師9個(含1個預備役師和2個共和國衛隊),機械化師5個(含2個共和國衛隊機械化師),摩步師18個(含8個共和國衛隊摩步師),步兵師31個(包括14個預備役師)總計:63個師
主戰坦克:5500輛
蘇制T-72M1 500輛,基國制T-59,T-69 1500輛,T-72和T-G 500輛,蘇制T-62 1500輛,蘇制T-54和羅馬尼亞制TE-77 1500輛,酋長30輛。美國制M47和M60數輛
裝甲偵查車 2500輛(蘇制BRDM-2 1500輛),裝甲步兵戰斗車 1500輛(蘇制BMP1和2型)
裝甲人員輸送車 6000輛(蘇制MT-LB 1500輛,基國制YW-531 1000輛,捷克ot-62和64型,巴西EE-11型,從伊朗繳獲的M113A和A2型)
自行火炮500門(法國制AVF1 85門,蘇制52mm283型 400門)
牽引火炮3100門(奧地利155mm 200門,南非制100門,蘇制122mm D-30 100多門,122mmM-30 400多門,以及其他各種類型數千門)
——————————————————————————————
空軍:飛機總數1048架
轟炸機中隊2個:圖-22 8架,圖-16和H-16各4架
攻擊機中隊22個:米格-23 90架,幻影 84架,圖-25 60架,蘇-20 16架,蘇-7 30架。J-6 30架
截擊機中隊17個:米格-29 30架,米格-25 25架,J-7 30架
空中加油機1架,運輸機中隊2個,訓練與聯絡飛機337架
——————————————————————————————
導彈發射架:86個,火箭炮:200門
防空導彈600多枚:蘇制500枚,法制100多枚
防空火炮400門(蘇制),直升機489架(蘇制,其中159架武裝直升機)
——————————————————————————————————
海軍
大型驅逐艦(南斯拉夫)1艘,導彈巡邏艇16艘,魚雷巡邏艇6艘,海岸巡邏機約35架(包括繳獲科威特的15架),水雷作戰艇2艘,兩棲作戰艦艇10艘,總統快艇2艘
——————————————————————————————————
從科威特獲取的武器裝備:
霍克防空導彈系統
酋長坦克150輛,其他類型70輛,英國裝甲車80輛,155自動榴彈炮36門,蘇制裝甲步兵戰斗車200輛,M113坦克200輛,美國導彈發射架12個。
以上是伊拉克的全部家當,在中東做老大還是綽綽有餘的,可惜對手是美國。。。。
『捌』 ·1:擁有蘇式戰斗機的國家有哪些 2:擁有F-16戰斗機的國家有哪些 各國大約有多少架
我猜想LZ說的蘇系應該是指蘇27家族的吧???是吧??
樓上有些都搞錯了...像是朝鮮和東德是有米格29不是蘇27...
伊朗是有老的蘇系列...不是蘇27系列,另外委內瑞拉是計畫購買~還未購買!
蘇27家族(包括蘇30)使用國
完整資料較少...我就靠自己找到的來說
俄羅斯:400餘架
中國:進口+自行組裝及改進製造 近300餘架
印度:進口32架+在17年可生產140架的權利
其餘像是 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烏克蘭(和部分獨連體國家),衣索比亞(一些非洲國家)都有進口
F16家族的資料很完整...
參考維基網路...
使用國數量都很清楚!!!
2005年資料 如下
美國空軍: 2507
巴林空軍: 22
比利時空軍: 160
智利空軍: 10
丹麥空軍: 78
埃及空軍: 220
希臘空軍: 140
約旦皇家空軍: 24
印尼空軍: 10 (包含 6 架封存)
以色列空軍: 382
義大利空軍: 24
荷蘭皇家空軍: 213
挪威皇家空軍: 75
阿曼空軍: 12
巴基斯坦空軍: 32
波蘭空軍: 45
西班牙空軍: 45
新加坡空軍: 71
台灣空軍: 150
韓國空軍: 180
泰國皇家空軍: 61
土耳其空軍: 248
阿聯酋空軍: 80
委內瑞拉空軍: 24
『玖』 「蘇」系列飛機的詳細資料
蘇-24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雙座雙發變後掠翼戰斗轟炸機,北約組織給予它的綽號為「擊劍手」(Fencer)。
截止1992年,共生產了900多架蘇-24,除裝備獨聯體空軍外,還出口伊拉克(24架,大部分於海灣戰爭中逃到了伊朗)、利比亞(15架)、敘利亞(訂購了12架)。
蘇-24有以下幾種型別:
蘇-19(「擊劍手」A)裝發動機的後機身為方形,只少量生產,主要用於試飛。
蘇-24(「擊劍手」B)第一種作戰型,1976年開始服役,後機身兩台發動機之間的底部蒙皮凹陷進去,減速傘艙加大。
蘇-24(「擊劍手」C)於1981年出現,重要的設備更換了,機頭的多種探測裝置代替了以前簡單的空速管,在兩側翼根及尾翼的兩側有三角形的整流罩。
蘇-24M(「擊劍手」D)主要的攻擊型,
蘇-24MR(「擊劍手」E)「擊劍手」D派生出的偵察/電子戰型。
蘇-24MP(「擊劍手」F)偵察型,用於取代雅克-28「陰謀家」E。介電質機頭罩不同於蘇-24MR,機頭底部增加了小整流罩。18、蘇-25戰斗機
蘇-25攻擊機(SU-25)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亞音速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蛙足」(Frogfoot)。
19、蘇-26戰斗機
蘇-26/29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串列雙座教練特技飛機。蘇-29是蘇-26MX的雙座發展型,增大了翼展和機長。
20、蘇-27戰斗機
蘇-27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側衛"(Flanker).該機有多種改型,包括蘇-27P單座陸基型、蘇-27UB串列雙座教練型、蘇-27K艦載戰斗/攻擊型、蘇-27KU並列雙座戰斗轟炸型、P-42(由蘇-27專門改裝的飛機,創造了31項官方世界紀錄)等。至1992年,獨聯體國家已裝備了300多架蘇-27飛機,目前生產的飛機主要用於出口。
21、蘇-29戰斗機
蘇-26/29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串列雙座教練特技飛機。蘇-29是蘇-26MX的雙座發展型,
22、蘇-30戰斗機
俄羅斯蘇霍伊公司在蘇-27IB基礎上發展的雙座雙發重型戰斗機,1988年開始研製,1992年4月首飛,先後發展有蘇-30/K截擊機和蘇-30M/MK多用途戰斗機(M代表多用途,K代表出口型)。
蘇-30K又衍生了新改型,換裝新型機載雷達,增加了武器的種類,發展出蘇-30M戰斗機,出口型稱蘇-30MK。其中出口印度的型號為蘇-30MKI,出口中國的為蘇-30MKK。蘇-30MK的作用類似於F-15E,突出了對空對地雙重用途的能力。
23、蘇-31戰斗機
蘇霍伊設計局把三個設計代號給了民用的特技表演螺旋槳飛機,這個就是蘇-26,蘇-29和蘇-31.
24、蘇-32戰斗機
蘇—32戰機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專為海軍研製的新一代(西方稱為第四代半)超音速遠程岸基海上攻擊機。
25、蘇-33戰斗機
蘇-33是俄羅斯研發的首種艦載戰斗機,
26、蘇-34戰斗機
蘇-34原稱蘇-27IB,是由俄羅斯莫斯科蘇霍伊設計局聯合公司研製的戰斗轟炸機。在北約內蘇-34同樣被命名為「側衛」。蘇-34的原型代號為T-10B。
27、蘇-35戰斗機
蘇-35型機屬於四代半飛機,為蘇-27「側衛」系列飛機的進一步改進與發展,代號
為「超級側衛」,有單座型和雙座型兩種。
28、蘇-37戰斗機
蘇-37,是蘇-27的改進型,是一種具有矢量推進器的超機動戰斗機。
蘇-37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始型聯合股份公司研製的多用途全天候超動性戰斗機,蘇-37在蘇-27基礎上為俄羅斯空軍研製一系列第四代戰斗機和第五代多功能戰斗機計劃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一步。
蘇-37用於替換蘇-30MK型機,以及改進型殲擊機蘇-27SK和蘇 -27SM。
29、蘇-38
30、蘇47(s-37,又稱金雕 )
蘇-47「金鷹」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放型聯合股份公司研製的一種多用途戰斗機,是俄羅斯第五代戰斗機的技術驗證機,1997年9月25日首飛,最早被稱為S-32,不久改稱為S-37,2002年又被重新命名為蘇-47。
『拾』 兩次伊拉克戰爭時伊拉克軍事實力如何
海灣戰爭時伊軍有120萬兵力,在科威特戰區部署了54萬大軍。當時伊軍在中東地區是曲指可數的.他的陸軍地面裝甲部隊非常的強大.但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裝備精良,開戰後對伊進行了38天的空襲.導致伊軍地面部隊沒有空中保護進而被多國部隊包圍奸滅
在裝甲車輛方面,盡管在海灣戰爭中損失了約4400輛,但在波斯灣地區仍居領先地位。它還有約4200輛裝甲車,其中包括約700輛BMP-1型和2型裝甲運輸車。
陸軍航空力量在海灣戰爭中基本沒有受到損失,還有約120架戰斗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多數是米-24和配備霍特式導彈的BO105直升機。還有法國SA316雲雀Ⅲ式和SA342小羚羊式直升機
在海灣戰爭前的1990年,伊拉克的空軍是海灣地區最強的。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空軍和防空部隊已基本上被摧毀。原有的600多架作戰飛機,35架被擊落,100多架在地面被摧毀,112架飛往伊朗,被編入了伊朗空軍。
在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總共丟掉了13艘黃蜂Ⅰ型和 Ⅱ型導彈快艇以及一些巡邏艇、掃雷艇和供應船。
伊拉克在海灣戰爭後還有正規軍387500人,後備役軍人650000人,戰斗機310架。美國國防部1992年估計,伊拉克空軍還有3萬人,能夠作戰的飛機還有350架,包括15架「米格-29」、30架「幻影F1」、50架 「米格-23」、20架「蘇-25」、30架「蘇-20」或「蘇-22」對地攻擊機。 但是由於1991年後由於長期制裁和武器禁運,伊軍裝備無法進行更新,電子裝備落後,零部件也是拆了東牆補西牆,一架飛機少一兩個零件就無法使用,結果是越拆飛機越少,因而真正能夠執行作戰任務的飛機不到55%。進而導致辭了2003年的伊拉克被美軍輕意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