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原糖進口多少噸

印尼原糖進口多少噸

發布時間:2022-04-22 05:12:53

『壹』 印尼特產有什麼

印尼特產:

1、貓屎咖啡

喜歡和咖啡的朋友是一定會了解貓屎咖啡的,雖然世界各個地方都有生產貓屎咖啡,但是印尼貓屎咖啡的人氣度是尤其的高,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咖啡品種,是印尼最有特色的手信。當地的貓屎咖啡也以獨特的品質成為了全球優質咖啡的代表。

這是一種叫麝香貓的動物吃下咖啡豆後再拉出來的咖啡,因為這種動物的消化系統很特別,會產生奇特的化學反應,所以這種咖啡味道很特別。

『貳』 進口原糖的配額,一般申請價為每噸多少人民幣

截至本周三,菲律賓國內的精製糖售價已經從去年12月份的32比索/公斤,漲到了40比索(約0.78美元)/公斤。當天Liffe倫敦期貨市場網站公布的國際原糖現貨報價(FOB)為377.70美元/噸。

『叄』 古巴糖是什麼原料

古巴盛產甘蔗,所以古巴糖的原材料是甘蔗。

『肆』 no11糖的計量單位

第一個問題 原糖11計量單位是美分/磅
1磅=453.6克;1美元=6.8人民幣

換算成國內 需要計算 下面是計算公式
進口糖換算方法
FOB:船舷交貨價(離岸價)
CIF:到岸價=FOB+運費+保險
CNF:到岸價=FOB+運費
噸糖到岸完稅價=CIF×130%×117%=CIF×152.1%
增值稅=( CIF+ CIF×30%)×17%= CIF×1.3×0.17

進口食糖到岸完稅成本測演算法:

方法一:
如今年我國進口原糖,一般進口公司以本年度紐約七月合約價格為計算標准,例如1月10日該月份合約價格為9.25美分/磅,運費16元/噸(以從泰國進口為例),匯率8.2769元/美元,精煉損耗及費用420元/噸。

1、FOB(離岸價) =(原糖價+升水)×重量單位換算值×旋光度增值
=(9.25+1)×22.046×1.03
=232.75 VSD/T
(1為升水;22.046為重量單位換算;1.03為旋光度增值[7-10月的貨物取值為1.03])

2、海運保險 =(離岸價+運費)×保險費率
=(232.75+16)×0.004616
=1.148USD/T
(16為運費;0.004616為保險費率)

3、CIF(到岸價)=離岸價+運費+保險
=232.75+1.148+16
=249.90USD/T
249.90×8.2769=2068.40元/噸
(匯率)
2068.40×1.01×1.00125=2091.70元/噸
(1.01為外貿代理費率;1.00125為銀行手續費率)

4、 原糖完稅成本 =2091.70×1.20×1.17
=2936.75元/噸
(1.20海關稅率;1.17為增值稅率)

5、原糖接貨加工精煉包裝費用小計:410元/噸(含8%損耗,短途運輸20元,加工費210元/噸)
進口糖到岸完稅精煉成白砂糖後的成本:
2936.75+410=3346.75元/噸

方法二:
1、[9.25+1(升水)] ×2204.62×1.03/100=232.75美元/噸
2、CNF=232.75+16=248.75美元/噸
3、CIF=248.75/(1-1.1×0.0046) =250.02美元/噸
4、保險費:250.02×1.1×0.0046=1.265美元/噸
5、外貿代理費:248.75×0.01(外貿代理費率) =2.4875美元/噸
6、銀行手續費:248.75×0.00125(銀行手續費率) =0.31美元/噸
7、原糖完稅成本:250.02×1.20(海關稅率) ×1.17(增值稅率) ×8.2769=2905.42美元/噸
8、原糖接貨加工精煉包裝費用小計:280元/噸(按原糖計)
2905.42+(1.265+2.4875+0.31)×8.2769+280=3219.04人民幣元/噸
按8%損耗計,進口糖到岸完稅加工精煉成一級白砂糖的成本:3219.04/0.92=3498.96人民幣元/噸
9、許可證費、利息等不可預見費用:約70元/噸
10、合計:3568.96元/噸

紐約11號原糖進口成本測算方法(成品糖關稅30%,原糖關稅20%)

一、例如紐約11號原糖0107合約在6月份的價格區間是8.40-9.40美分/磅,取中間值8.9美分/磅計算。

(1)8.9美分/磅從泰國進口,運費16美元/噸,經測算,原糖的到岸完稅成本是2800元/噸,折算成砂糖的成本是3453.78元/噸。計算過程如下:
FOB=(8.9+1)*2204.62*1.03/100 =224美元/噸
CNF=224+16=240美元/噸
CIF=240/(1-1.1*0.0046)=241.22美元/噸
保險費:241.22*1.1*0.0046=1.22
外貿代理費:240*0.01(外貿代理費率)=2.40
銀行手續費:240*0.00125(銀行手續費率)=0.3
原糖完稅成本:241.22*1.20*1.17*8.2770=2800.64
原糖接貨加工精煉包裝費用小計:280元/噸(按原糖計)
2800.64+(1.22+2.40+0.3)*8.2770+280=3113.09
按8%損耗計,進口糖到岸完稅加工精煉成一級白砂糖的成本:
3113.09/0.92=3383.79人民幣元/噸
許可證費、利息等不可預見費用:約70元/噸
合計:3453.79人民幣元/噸

(2)如8.9美分/磅從澳大利亞進口,運費為22-25美元/噸,取高值,經測算原糖到岸完稅成本為2908.13元/噸,折算成品糖成本為3571.53元/噸;

(3)如從8.9美分/磅巴西進口,運費為30-33美元/噸,取高者,經測算原糖到岸完稅成本為2983.43元/噸,折算成品糖成本為3654.99元/噸。

二、按本月最低值8.4美分/磅計算;

(1)從泰國進口,運輸16美元/噸,經測算,原糖的到岸完稅成本是2679.78元/噸,折算成砂糖的成本是3300.89元/噸。
(2)如從澳大利亞進口,運費為22-25美元/噸,取高值,經測算原糖到岸完稅成本為2784.95元/噸,折算成品糖成本為3437.63元/噸;
(3)如從巴西進口,運費為30-33美元/噸,取高者,經測算原糖到岸完稅成本為2874.90元/噸,折算成品糖成本為3535.40元/噸。

三、按最高值9.4美元測算,以巴西為例,算出最高成本價,原糖到岸完稅成本為3143.57元/噸,折算成品糖成本為3798.78元/噸。

『伍』 萬噸甘蔗堆積成山,緬甸為何如此膽大對中國取消免簽

東博社綜合雲南糖網、緬媒消息,在近6個月時間內,由於中國的商人購買量減少了,緬甸木姐白糖堆積已成山,現在已經開始出現了損壞。白糖在倉庫已經堆積如山,部分堆放在最下面的白糖受潮變成了塊狀,再過一段時間,這些受潮的白糖恐怕就會融化損壞。萬噸甘蔗堆積成山,緬甸為何如此膽大對中國取消免簽,是因為肯定背後有人給他撐腰。

有分析指出,緬甸白糖市場應該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努力發展多元化的出口渠道。但還有另一種聲音認為,這在短期內恐怕很難。中國進口的白糖量一般國家恐怕吃不消,且要重新開拓海外渠道想要取代中國市場,不僅要耗費更高的物流成本,緬甸國內的蔗農也未必能等得起。

『陸』 糖進口成本計算

進口原糖加工成白砂糖成本價計算方法:

原糖到岸價(稅前)=離岸價+保險費+海運費+外貿代理費+銀行手續費+利息+勞務

原糖到岸價(稅後)=稅前到岸價+關稅+增值稅

白糖成本價=稅後原糖到岸價+加工費+損耗

從表中可見,當國際糖價高於10美分後,1美分/磅換算為人民幣約為262元/噸。

則若美國11號原糖期貨價格20美分/磅,對應國內白糖成本價格為:

國內對應含稅原糖價格:5682元/噸

關於進口成本的相關信息如下:

1、進口成本定義:

進口成本是指進口單位進口商品時所支出的全部費用。其中包括進口商品的外匯價款,稅收和其他費用。

2、進口成本計算方式

計算公式為:

進口成本=進口商品外匯價款×外匯牌價+稅收+其他費用

(1)進口商品外匯價款。進口商品外匯價款,就是CIF價格的外匯支出。簽訂合同時,若採用CFR價格,則外匯價款,除了包括CFR價格的外匯支出,還應加上保險費的外匯支出,若採用FOB價格成交,則外匯價款除包括FOB價格外匯支出外,應加上保險費和從國外運達我國口岸運費的外匯支出。進口商品無論採用哪種價格成交,計算進口商品外匯價款時,均要換算為按進口商品的到岸價格(CIF)計算外匯總支出。

如果採用CIF或FOB價格成交時,是在中國保險公司投保,並且是由我國國營輪船運輸的,其所交納的保險費和運費都是人民幣,應按下列兩種方法處理:

不把保險費和運費作為進口商品的價款;而是將其計算在其他費用之中。 將進口商品的外匯支出摺合為人民幣,再加上保險費和運費。 外匯牌價是影響進口成本的重要因素。它雖是國家外匯管理總局確定的,但進口商品以什麼外幣成交是可以選擇的。如果選擇硬幣成交,則外匯牌價上升,我方支付外匯時,就要多付,進口商品的成本增加;若選擇軟幣成交,則匯率下降,我方支付外匯時,就可少付,進口成本降低。

保險費和國外運費;也是影響成本的一個因素。保險和國外運費一般不要用外匯支付,而用人民幣支付,這樣可以降低進口商品的進口成本。進口商品應爭取以FOB價成交,並向中國保險公司投保,用我國國營輪船運輸,用人民幣來支付保險費和運費。這樣,可以節省外匯支出。

(2)稅收。稅收是指進口商品應交納的進口關稅與工商稅。其稅率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按進口商品的類別計算,而完稅的價格,是按到岸價計算的。稅收是影響進口成本的一個因素。而稅收的多少,又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稅率的高低,進口商品稅率高,則進口商品的納稅額就多;反之,納稅額就少;二是進口商品的成交價。成交價低,進口商品的外匯價孰就少,在稅率一定的情況下,應交納的稅金就少;反之,稅金就多。進口稅率是國家統一確定的。所以,降低稅收的關鍵,是尋求合理的成交價。

(3)其他費用。其他費用是外貿部門經營進口商品所支付的費用。其他費用支出多,進口成本就上升;支出少,進口成本就降低。降低其他費用支出,也是降低進口成本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對外貿易企業應加強企業管理,進行經濟核算,節約管理費用及其他費用的開支,努力降低進口成本。

『柒』 郭鶴年怎樣擔綱糖業成為糖業霸主

郭鶴年的祖籍在中國福建省福州市。他的父親郭欽鑒於1909年出洋謀生,來到馬來西亞。先是當店員,後來自己開了家咖啡館,成了家。郭欽鑒的哥哥郭欽暖也在南洋,兄弟倆經過數年努力,共同創辦了以經營大米、大豆和糖為主的東升有限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鶴年是郭欽鑒的幼子,上面有兩個哥哥。他們的童年是幸福的,家境優裕,嚴父慈母,弟兄3個在新山市一家英文學校讀書。郭鶴年自幼聰明過人,而且非常好學。從英文學校畢業以後,他考入新加坡萊佛士學院。在求學期間,他刻苦發奮,博覽群書,學習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他在這兒還認識了一位對政治頗為熱衷的同學,即是日後成為「新加坡強人」的李光耀。

1945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入侵東南亞。馬來西亞也被日軍佔領,並實行軍管。郭欽鑒公司的大米生意被迫停止。禍不單行,不久,與郭欽鑒共同管理公司的侄兒郭鶴青又被日本憲兵扣押。公司只好關門,郭鶴年也被迫中途輟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郭欽鑒重整河山,再次開張。東升有限公司不僅恢復了生意,而且,由於他們的精心經營,市場不斷擴大,發展得很快。然而,好景不長,郭欽鑒本來身體就欠佳,又因多年創業操勞過度,終於一病不起,於1948年病故。

父親去世前不久,郭鶴年在新加坡獨自創辦了從事航運業的利克務公司。由於父親的病故,他只好又回到馬來西亞。

郭鶴年的母親鄭格如女士受過高等教育,是個識大體也很有眼光的聰慧女性,她不希望因為丈夫的死,使郭氏家族的事業分崩離析,建議郭鶴年與他的哥哥以及堂兄弟們互相幫助,大家擰成一股繩,聯手重新創業。成功之後,郭鶴年說:「母親對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勞,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格,也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人。」

郭氏兄弟遵照母親的意見,集中了各自所得的遺產,並邀請堂兄弟們來共同商量,各人入股,於1949年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鶴年當時雖然才25歲,但他精明強干,博學多才,眾兄弟一致推舉他為公司的董事長。這樣,年紀輕輕的他便挑起了重擔,繼承父輩開創的基業,繼續經營大米、麵粉、豆類和糖。

與此同時,郭鶴年在新加坡創辦的利克務公司的業務也正常進行,而且越做越好,日漸紅火。1955年,郭鶴年將該公司改成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他同時兼管。

身居要職的郭鶴年深知自己的擔子重,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要進一步發展事業,還必須拓寬眼界。為此,他專程去英國做市場調查,並學習商務知識。

在倫敦,郭鶴年對英國人優秀的經營管理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認真的學習和調查研究,他發現了糖業的潛在能力。於是,他把精力集中起來,專門地對糖業的經營做了深入的調查,對糖業的貿易狀況有了更明確的認識。當時,馬來西亞人食用糖的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本國製糖業極為落後。郭鶴年決心抓住這個機會,大刀闊斧地干一番。

歐洲之行不僅大大地豐富了郭鶴年的商業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了他一個清醒的提示。1955年回國後,除了經營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外,他又在新山市創辦了明因私人有限公司,經營進出口貿易。50年代後期,郭鶴年開始著手致力於糖業經營。

1955年,郭鶴年回到馬來亞,他在柔佛新山成立民天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商品貿易的生意。

通過民天有限公司和原本已成立的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同時應用在倫敦學到的現代商業管理經驗,郭鶴年大膽地改變營業方針,開始設法從泰國大量輸入白米,分銷至新加坡、柔佛及馬來亞各大城小鎮。這也是郭鶴年家族事業的重要轉折點,也是該家族跨國化企業的牛刀初試。很快,郭鶴年在馬來亞生意場上建立起知名度和信譽。同行都知道,新山郭家那個從英國回來的「羅拔」(Robert Knob)長袖善舞,不可小覷。

郭鶴年堂兄郭鶴堯在談到郭氏發跡時指出:「郭氏集團能夠今日在本地及國際上大展拳腳、一帆風順,主要是郭鶴年的眼光及工商業才華造成的!」

郭鶴堯繼而稱:郭氏兄弟集團的真正盈利並不是來自米業,而是靠「工業」;首先是靠煉「糖」工業,而且郭氏兄弟集團的真正發跡期,前後只不過30年!

作為兄長評價堂弟的業績,如非心悅誠服,郭鶴堯要說出這樣的話是不容易的:「我應該很公平地指出,過去30年來,鶴年對工商業的許多准確分析、判斷和決定,造就了郭氏兄弟集團今日的局面。」

1957年馬來亞宣告獨立。為了改變單一制的殖民地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多元化,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馬來亞聯邦以及稍後的馬來西亞政府(新加坡獨立後易名)基本上沿襲了英國統治時期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1957年的「獨立憲法」默許非馬來人在經濟領域的活動自由,不受人為或法律上的干涉。從馬來亞1957年獨立後到1969,年「5·13」事件這段時間,被人稱為「馬來人的政治力量與華人的經濟力量相結合的時期」。

馬來西亞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相對穩定,為華人經濟發展,尤其是向現代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他們在50年代初期從經營錫礦業、橡膠業以及商業所積累的資金,開始向工業製造業、建築業、地產業、製糖業、金融業、航運業和旅遊業等領域發展。在這遍地是金、充滿機會的年代,不少馬來西亞華人把握住快半拍商法,譜寫了一篇篇多姿多彩的傳奇故事。

就在郭鶴年在經營民天和郭氏兄弟公司的時候,發現糖價不斷飈升,幾乎使得每個經營白糖的經營者,都賺得盆滿缽滿。

一經了解,當時的食糖供應命脈,掌握在外國商家手裡,主要依賴進口。食糖的價格一度漲得怨聲載道,一磅樹膠的價格竟然不敵一磅食糖的價錢。

郭鶴年在英倫學習、考察期間發現食糖交易和期貨交易大有可為,心弦為之一動。

就在這一時刻,一位同郭鶴年有著廣泛業務往來的日本商人找到他:「郭先生,煉糖業在馬來亞很有發展前途,咱們聯手一起干吧。」

這個提議,令郭鶴年怦然心動。

因為馬來亞地處亞熱帶,具有種植甘蔗的優越條件。只不過沒有自己的煉糖廠,不得不依賴進口而受制於人。

因為此際首相東古·拉赫曼領導的政府擬訂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大力發展國內的工業。在這項計劃下,凡是被列入新興工業的領域,均可獲得極大的獎勵,其中包括免稅優惠措施。

與此同時,曾一度控制東南亞糖業市場的黃仲涵家族已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逐步淡出這個領域,真空地帶誰來填補?

於是,郭鶴年決定投資煉糖業。

但是,不要忘記,郭鶴年雖說20餘歲就執掌家族經營的帥印,雖然他比家族其他成員見多識廣,讀過書,留過洋。華人家族畢竟有長幼尊卑的傳統,而且郭家人多想法也不少;更重要的當時郭鶴年雖具備大手筆運作的籌劃,但畢竟還沒有拿出響當當的傑作來。

因此,他對煉糖業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並同日本商家進行冗長的談判,一個揭開郭家事業發展新篇章的主意就在心底拍板。

在郭氏家族董事會上,郭鶴年向家族成員端出他的全盤計劃:將全部身家財產投資到「煉糖工業」上。

郭鶴堯是參加此次會議的成員之一。他在接受新加坡名記者馮仲漢的采訪時是這樣說的:

「我們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贊同鶴年的主張。當然大家都明白,那次的投資也是一個冒險,萬一失敗的話,所有郭氏家族累積了幾十年的財產都會全部化為烏有。」

而另一種說法則是:郭鶴年話音剛落,就出現贊成派和反對派,而且勢均力敵。

贊成者認為,鶴年計劃縝密可行,跟著他走沒錯。更重要的是眼下大馬商機難得,如不加以把握,郭氏家族難有出頭日。

反對者則言之鑿鑿:投資煉糖業在大馬史無先例,如今把全部身家都押在這上面,風險太大,這無異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萬一砸了就「玩完」。

郭鶴年條分縷析,侃侃而談:

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這些年來糖價一直飈升,而食糖供應的鑰匙掌握在外國商家手裡。如今大馬政府鼓勵國內企業界發展民族工業,並予以優惠,這種千載難逢的機遇,不迅速捕捉,可能轉瞬即逝。

所有身家押在煉糖業,正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兵法與商法同理,假如別人搶先從事煉糖業,我們隨後跟進,即使沒有風險,其利潤必然大打折扣。

我們現在不是要求穩,小打小鬧;我們要開創一個新世界。

郭鶴年不是滔滔不絕的演說家,然而他陳說煉糖業前景、風險結論有理有據,條條是道,極具說服力。

原來持肯定態度的家族成員更加放心,持有異議者也舉手錶決,全盤同意郭鶴年的決策,傾盡全力發展製糖業。

於是,馬來亞第一家白糖提煉廠在1961年誕生了。

這便是建於馬來亞檳城北賴的馬來亞製糖廠。它是郭鶴年家族與馬來亞聯邦土地發展局、三井物產和日新製糖公司合資創辦的。

郭氏家族為此注資60多萬馬幣。用郭鶴堯的話來說:當時這個數字對很多大財團來說根本就算不了什麼,可是對當時的郭氏家族,就非同小可了!我們當時只是一家米商。一家稍具規模的雜貨鋪而已。

觀察家認為,創辦製糖廠是郭鶴年家族事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分水嶺便是建廠前後。在興辦製糖廠之前,屬於郭氏蟄伏時期。而當他毅然興辦製糖廠並付諸實施,則是他朝著現代企業邁進的重要關頭,為他日後糖王的企業帝國奠定了基礎。

當第一批白晶晶的蔗糖從北賴製糖廠的流水線嘩嘩流出,郭鶴年隨手將一把糖放進杯子里,沖進一杯水,微微地呷了一口。這時,他心裡的感覺就跟口裡的味道一樣——甜極了。從此,郭鶴年確立了在世界食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此後的一兩年間,郭鶴年在東南亞各地的食糖貿易異常活躍,常有大手筆表現。他向中美洲的古巴購糖,然後轉手賣給印尼;從泰國買入原糖,經過製糖提煉後通過有關渠道倒賣給中國。他低進高出,左右逢源,賺得盆缽皆滿。

這時,郭氏家族原來對投資糖廠持有不同看法的成員,都慶幸沒有堅持自己的看法,慶幸遵從鶴年的決策,郭氏家族事業才能開辟出一條致富新路。

60年代的整整10年,是郭鶴年全力投入食糖生意的10年。

馬來西亞在傳統上是一個以錫礦和樹膠立國的國家,至於食糖,一向是依靠進口,因為一無種植甘蔗的基地,二無煉糖廠,因此,食糖的供應權都控制在外國商家的手中。

郭鶴年投資搞煉糖廠,可以自己提煉白糖,然而仍需從國外進口原糖,仍然受到外國商家的控制。

要想在糖業上進一步發展,必須跨越這個障礙,自己生產原糖,郭鶴年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

況且,馬來西亞本身並非沒有種植甘蔗的條件,只是因為獨立前殖民統治下經濟畸形發展,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必須建立自己的種植基地,這個地方必須有大片的荒地待開墾,土地的價格又不太貴。

郭鶴年的目光落在馬來半島最北端一個不起眼的小州上。英國人統治時把它叫做「Perlis」,譯音過來就是玻璃市,這「市」字經常給人誤解,其實它並無市鎮的意思。玻璃市州是全國最小的州,面積為795平方公里。它毗鄰泰國,人煙稀少,經濟不發達,有大片的森林地待開發,這是郭鶴年建立他的種植基地的理想地點。

1973年正是世界市場上白糖價格飛漲的時候。蔗園這個時候開始收獲,無疑給郭鶴年的生意注入了一支興奮劑。

在邊建種植基地的同時,郭鶴年一邊在世界糖業市場呼風喚雨,屢有上乘表演。

1970年,世界食糖市場醞釀著一場風暴。很多人看到的是歌舞昇平的日子,以為糖價還是像以前那樣小幅的波動,不以為意。而郭鶴年就像一隻有著一雙銳利眼睛的鷹隼,看到糖市上漲的先兆。

於是,他將在倫敦學到的期貨交易的方法運用於實踐中。他搶在世界糖價上漲之前,收購了大批原糖,並投巨資於白糖期貨交易。隨著糖價的上漲,人們發現「羅拔·郭」手中擁有大量的食糖。

據說,僅此一役,就為郭鶴年賺得600萬馬元的入項,令國際食糖交易市場的資深人士刮目相看。

到了1971年,郭鶴年家族已控制了大馬來西亞(東、西馬)原糖進口的80%。

1972年3月30日,郭鶴年領銜的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主要交易板掛牌上市。

1973年,郭鶴年的「糖王」地位得到真正的確認。他不但擁有自己的煉糖廠,而且有自己可靠的原料基地。

說來也巧,1973年正是世界糖市好價錢的時節,源源的甘蔗送到煉糖廠,然後變成白色的食糖,變成一捆捆馬幣、美元。

玻璃市種植園的收獲的意義,還不在於為郭鶴年賺得盆滿缽滿。同時,它還有另一層的意義:以前從未大面積種植甘蔗的馬來西亞,其食糖供應已經自給自足。

擁有自己的蔗糖種植基地和煉糖廠,郭鶴年在糖業界的發言權更大了。他成為倫敦糖業聯合會的會員,同美國、古巴等國的糖商和機構也關系密切,往來頻繁。他的名字,不僅為馬來西亞和東南亞商界和糖業界人士所熟悉,就是在國際糖業經濟中也是大名鼎鼎的金字招牌。

70年代初期,郭鶴年不僅控制了馬來西亞、新加坡80%的糖業市場,還把他的產糖業務擴展到印尼、泰國、菲律賓乃至中國等國家。

1979年9月,在印尼蘇門答臘的楠榜舉行了郭鶴年集團所屬的石頭山種植園的開業典禮。人們注意到,印尼總統蘇哈托出席了這一典禮,並手持金剪刀為之剪綵。

郭鶴年在糖業界呼風喚雨、氣勢如虹可見一斑。

玻璃市種植園是郭鶴年「初戀」的一個重要結晶。這個寧馨兒,使郭鶴年在商界首度加冠晉冕。

1976年,郭鶴年通過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發動了一場倒置收購行動,從而使馬來西亞製糖廠成為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這樣,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就成為郭鶴年以糖業為主的商業艦隊,其經營項目包括糖的生產、提煉以及銷售等各個領域。

六七十年代,無疑是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糖業貿易的黃金時代。在這20年間,郭鶴年集團控制了馬來西亞食糖市場份額的80%以上。

倫敦同業界估計,郭氏兄弟集團在全盛時期頻頻出擊,風頭強勁,在國際市場1600萬噸食糖的交易中,該集團無論是現貨交易還是買賣期貨,乃至充作中間人抽取傭金,都能游刃有餘,立於不敗之地,並有效地控制了150萬噸食糖的交易量。

有人甚至驚嘆:糖業天下,郭氏幾乎佔了一成。

於是,「大馬糖王」、「亞洲糖王」的封號,自然非他莫屬。

『捌』 白糖期貨調整何時結束,2015年2月

前幾日巴西雷亞爾對美元持續貶值,周三下跌1.2%至2.8679創2004年10月以來的收盤新低。昨日巴西雷亞爾有所走強,這對於原糖價格有所提振,ICE原糖3月合約收高0.33美分,或2.2%,收報每磅15.04美分,尾盤升至15.05美分的兩周高位。ICE5月原糖昨日上漲1.98%,最終收於14.91美分/磅, 漲幅低於3月合約,這在我們前幾日的早報中已經不斷提示,由於短期供應需求,即將交割的3月合約對5月合約的升水會持續擴大,截至昨日收盤,原糖3月對原糖5月已經升水0.13美分,此種格局還會繼續維持。
印尼開始再次討論其第二季度的進口許可證。一些當地的精煉糖廠已經由於缺糖而停止運作,但政府似乎並不急於分配這些許可證。 目前的討論是許可證在第二季度的額度將達到800,000噸左右,而不是100萬噸。其他消息來源稱,預計下周公布決定,許可證將被分配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之前的齋月需求(由於在6月下半月開始),並且數量為兩個季度合共130萬噸,因此,每個季度的數量將在大致和2015年第一季度在相同的水平,即有約679,000噸被分配。
對於國內鄭糖來說,目前有傳聞稱2015年的白糖商業進口配額昨天已經發放,國有配額目前只發了古巴糖,而且所發配額主要是原糖,也不包括白糖。我國每年的配額內進口量為194.5萬噸,其中70%為國營貿易配額。此則傳聞還需要我們近一步核實,目前對於國內鄭糖來說進口糖依舊是左右市場的重要點。根據筆者計算,按昨日鄭糖SR1509夜盤收盤價格對ICE原糖5月計算,配額內進口盈利已經達到1620元,配額外的進口盈利也在611元,在此利潤情況下,各方進口糖的意願都很強烈,雖然配額外自動進口許可證一直被延遲發放,導致在進口這么大利潤的情況下,國內進口量卻沒有大增,但筆者認為這種情況最終會出現改變,在此種高利潤情況下,即便正常途徑的進口無法完成,但走私糖對於國內食糖市場的影響可能會增大,因此對於國內食糖市場的健康發展來看,更為有利的應該是和國際食糖價格保持一個合理的價差,不然最終短期的高盈利會換來國內食糖市場更長時間的價格打壓。
目前從目前國內鄭糖的情況來看,鄭糖走勢與外盤原糖的聯動性還是較差,筆者依舊認為鄭糖回調需求正在逐步醞釀,距離春節假期還有最後3個交易日, 筆者依舊在這里提醒投資者,在年前投資者逐步離場。

『玖』 白糖主產國是哪裡

我國與古巴簽訂有長期進口原糖協議,每年從古巴進口原糖40萬噸,進口原糖大都直接轉入國家儲備。目前,我國白糖市場存在的供應缺口主要靠進口來彌補,我國已成為全球白糖市場較大的進口國

閱讀全文

與印尼原糖進口多少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政府收入怎麼樣 瀏覽:408
中國人為什麼去伊朗朝拜 瀏覽:249
為什麼印度窮游女孩不安全 瀏覽:41
中國危姓有多少人 瀏覽:110
如何確定中國國名 瀏覽:733
我想去伊朗怎麼去 瀏覽:494
義大利面怎麼和羅勒醬 瀏覽:881
印尼地震什麼時候新聞 瀏覽:931
伊朗雇傭兵是什麼 瀏覽:49
英國女性作家有多少 瀏覽:543
印尼咖啡後的exp日期怎麼看 瀏覽:989
義大利面編號什麼意思 瀏覽:29
哪裡過中國年 瀏覽:731
英國跟中國哪個省份差不多大 瀏覽:337
印度酸枝木是什麼 瀏覽:699
英倫為什麼在印度賣的好 瀏覽:876
歐洲哪些國家使用義大利語 瀏覽:994
海南哪裡有印度教 瀏覽:390
印尼哪裡有白鯧魚 瀏覽:705
古代東方四大奇跡之一在印尼是什麼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