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尼國慶節是幾月幾日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國慶日為8月17日。
1945年8月17日是印尼宣告獨立的日子,每年這一天都要在總統府前廣場上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各地也要舉行以升國旗為內容的慶祝活動。
印度尼西亞又稱為千島之國、火山之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後半期,在印尼出現了最早的奴隸制國家葉調。公元3至7世紀,島上建立了一些分散的王朝。13世紀末14世紀初爪哇形成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
15世紀先後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的入侵,1602年荷蘭在印尼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開始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1942年日本入侵,1945年日本投降後爆發8月革命,8月17日宣告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歷史沿革
約在150萬至3.5萬年前生活於印度尼西亞群島,稱之為爪哇猿人。智人約於4.5萬年前進入該地區。公元3—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國。有記載的朝代包括信奉佛教的室利佛逝(7世紀中葉—1293年),後被麻喏巴歇征服。
控制馬六甲海峽的新柯沙里王國(1222—1292年),引發了元爪戰爭,之後王室藉助元朝軍隊在爪哇建立了印尼歷史上最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1293—1478年)。
15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先後侵入。1596年荷蘭侵入,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設殖民政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尼西亞
❷ 2024年印度尼西亞法定節假日 印尼主要節日有哪些 公眾假期達27天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穆斯林人口佔多數的國家,約87%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因此,其主要節日多與宗教相關。其中,最重要的宗教節日包括開齋節和宰牲節。此外,還有紀念民族運動的「至善社」成立日(5月20日)和獨立日(8月17日)等紀念日。
2024年,印度尼西亞全國共有27天法定節假日。其中,包括17天的全國假期和10天的集體假期。具體放假時間如下表所示。
印尼人也慶祝元旦節。在這一天,人們歡聚一堂,舉行宴會或歌舞會,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農歷新年,通常在1月至2月之間,是印尼華人社區的重要節日。
靜居日(Hari Nyepi)是巴厘印度教的新年,通常在印尼巴厘歷的10月1日。這一天沒有慶祝活動,人們在家靜坐冥思,遵循四禁:不開燈、不工作、不出門、無娛樂活動。所有商鋪和機構暫時關閉,行人車輛不得在室外活動。
聖紀節,又稱聖忌節,紀念先知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節日活動由當地清真寺伊瑪目主持,穆斯林沐浴、更衣,到清真寺禮拜,聽阿訇念誦《古蘭》啟示。
升天日,又稱登宵節,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夜遊七重天。登霄節是伊斯蘭教節日,通常在教歷7月27日。
耶穌受難日,又稱耶穌受難瞻禮,紀念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節日。受難節定於復活節前一個星期五。
勞動節是一個慶祝勞動者的節日,印尼政府將這一天定為全國假期。
1908年5月20日,「至善社」在雅加達成立,標志著印尼民族的覺醒。印尼政府將這一天定為民族節。
10月9日,印尼將尊重文化多樣性日定為法定假日。
衛塞節是佛教的重要節日,用於紀念佛陀的出生、覺悟和涅槃。
耶穌升天日,又稱升天節,紀念耶穌復活後的第四十天升天。升天日為復活節四十天後的星期四。
潘查希拉日是印尼法定假日,紀念印尼建國五項基本原則的誕生。
伊斯蘭教歷十月一日是齋月結束後的第一天,即開齋節,是穆斯林最重要的節日。
宰牲節又稱古爾邦節,紀念先知伊卜拉欣對真主的獻祭。
聖母升天節,又稱聖母安息節,紀念瑪麗亞的升天。
1945年8月17日,印尼宣布獨立。獨立日是印尼的國慶日。
伊斯蘭新年標志著新的伊斯蘭歷年開始。
1948年9月9日,印尼政府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鼓勵人民重視身體健康。
1945年10月5日,印尼成立了人民治安軍,定為建軍節,每年這一天陸、海、空三軍舉行閱兵。
聖誕節在印尼被稱為耶誕節,雖然與古羅馬農神節有關,但並非耶穌的生辰。
❸ 印尼的節假日
印度由於宗教多,民族多,加上地方大,所以節日多達上千個。全國性的較大的節日有(印度節日多充滿宗教色彩,但日期多以印歷計算,有別於公歷,故無法確定其公歷日期,以下月份均以公歷計算):
元旦:1月1日。
印度共和日:1月26日,即國慶日,個邦首府均有慶祝省會及巡行,而以首都新德里的循行最壯觀。
甘地逝世紀念日:1月30日,是日在首都的甘地陵有誦經文、祈福活動。
濕婆神節:濕婆神節也叫濕婆神之夜節,在印度教寺廟慶祝,時間在公歷2-3月(印歷12月黑半月第四天)舉行。節日時期,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貴賤都要齋戒。
灑紅節:灑紅節就是波水節,是印度教紀念黑天的節日,源於古時的豐收祭儀,在每年的2-3月(印歷為12月望日)舉行。節日期間,成群結隊的印度教徒,載歌載舞,在篝火旁盡情地跳躍,慶祝春天來臨,並互相波水,向路人撒紅粉或紅水。
拉瑪節:3-4月,印度教徒慶祝毗濕奴的化身拉瑪的生辰。
馬哈維那節:耆那教徒慶祝其祖師馬哈維那(大雄)壽辰之日(3-4月)。過節時,數以方針的教徒聚集在當地耆那教聖人的大石像前舉行祭典和參拜活動。
復活節:4月,紀念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後第三日的復活。
佛誕節: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公歷在5-6月。每年的此日,各國的佛寺及僧眾都要舉行誦經法會,並根據「佛生時,龍噴香雨浴佛身」的傳說,用香水灑洗佛身。同時,崇佛之家還要以花獻佛,,祭拜佛祖,施捨僧人。
獨立節:8月15日,是印度的全國性節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脫了殖民主義統治,獲得了獨立。獨立節這一天,印度總理要在德里的紅堡上升起山色國旗,發表講話,總統要向全國人民支辭祝賀獨立節。
十勝節:是印度教最盛大的節目,又叫凱旋節。儀式共舉行10天,慶祝拉瑪戰勝邪魔。時間在9-10月。
燈節:燈節是印度教徒四大節日之一,在公歷10-11月舉行。燈節這一天,全國各地的印度教神廟顯得格外熱鬧,人山人海。婦女們虔誠地手棒擺滿祭品的盤子,緩步朝廟堂走去。祭祀儀式開始時,人們雙手合十,閉合雙眼,對著神靈,默默禱告。祈禱結束之後,祭司在教徒的前額上點白灰、硃砂等,然後給教徒一點神賜的聖水和祭物。慶祝燈節匯使人的身心得到凈化,逢凶化吉,同時表示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戀。